卡夫卡[变形记]

  摘 要:在表现主义作家中,卡夫卡是杰出代表。他以荒诞幽默的笔调创作出的作品中,多包含异化主题,他的创作对后世现代派作家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作品中的瑰宝。在阅读学习《变形记》的过程中,结合卡夫卡的生活经历,领会作家的情志思想、写作手法,力求对这部不朽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变形记》 荒诞 真实 细节描写

  弗兰茨・卡夫卡出生于奥地利,祖辈是典型的犹太商人,文笔具有独特的个性,不求一味地迎合大众,因此,他生前并未闻名显赫。卡夫卡是最纯粹的写作者,他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其创作中的异化主题、荒诞手法和幽默风格对以后不少现代主义流派产生了直接影响,而《变形记》又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变形记》讲述的是一个荒诞而悲哀的故事,这种悲哀是那些自私冷漠的人的悲哀,这种荒诞是那些可悲的人所处的那个世界的荒诞。《变形记》在整体上是荒诞的,写的是人变成虫的离奇的故事。这个看似荒诞古怪的故事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在金钱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精神被扭曲、摧毁。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在世俗中,人变成甲虫这件事本就透着荒诞古怪,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现实世界中真实原型进行了艺术再造,使整部作品呈现出荒诞的、不可思议的基调。然而只要认真地去品读文本,就会对那个活在虚构世界中背着甲壳的可怜人的痛苦、辛酸、无助、绝望都感同身受,这样的写法如梦似幻,却又处处透着真实,让人清晰地感受到生活现实的脉络:有琐碎的起居细节、有复杂难测的人性情感、有冰冷时代滋生的社会心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至上,人一旦不能给他人带来利益,甚至不能自食其力,就犹如甲虫,遭人厌弃。《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下文就作者如何通过《变形记》这一荒诞的故事展现社会生活的真实展开分析。

  一、巧妙运用象征手法 卡夫卡的创作中有很多荒诞小说,但此类创作往往蕴含着社会生活的真实,在构造小说元素时,他通常都能运用象征手法使生活的真实糅合于小说荒诞的情节中。就《变形记》而言,主人公萨姆沙睡的床、所住的房间,象征着压迫、禁锢人们的社会――拥挤、狭小;萨姆沙一夕之间变为甲虫后背上的壳则象征着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重压,如影随形,无法得到解脱,束缚着每个人的身心,使他们的生命弯成一种不自然的弧度在天地间卑微地游离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丝毫不由自己,而想要挣脱这宿命的枷锁,无异于天方夜谭。小人物想要在这艰难时代求得生存,就必须蜷缩成顺从、服帖的姿态,在豪强巨富中间小心翼翼地讨得一点残羹剩饭,这样窘困的境况便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至死方休。这也是萨姆沙最后死亡的象征意义。卡夫卡正是通过象征手法,让《变形记》在荒诞的情节中揭示出社会人生的现实。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虚幻世界,象征着真实的现实世界。在这里,象征只是一种方式,揭示、暴露问题才是目的,这部作品真实地表现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给人造成的压力、重负,最后导致人的精神扭曲。

  二、细节描写体现真实 卡夫卡的《变形记》能够鲜明地传达出现实人生的真实性,作家出色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

  例如,文章的开头:“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样的背贴着床,他悄悄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儿上几乎待不住了,眼看着就要完全落下来。”作者在此处细致生动的描写,将萨姆沙变为甲壳虫后的外形描绘得活灵活现,使人感觉那坚硬的甲壳仿佛就长在自己身上,动弹不得,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真实的映象。

  当萨姆沙变成甲虫不能赚钱养家之后,他在家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父亲看到他后,“握紧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仿佛要把萨姆沙打回房间去”。当萨姆沙卡在门框上的时候,他的父亲狠狠地推了他一下,使他“一下跌进房间里,汩汩地流着血”。一个冷血无情、野

  蛮强横的父亲的形象瞬间跃然纸上,他对儿子的憎恶、痛恨从他恶狠狠的样子与不留情面的一推上显现得淋漓尽致。作为萨姆沙的亲生父亲,他没有为儿子的遭遇心疼焦急,只是恨不得立马将这个已经变成怪物的东西立刻清理出视线范围。比起萨姆沙变异了的身形,他父亲那张粗鄙冷血的面孔更让人觉得可憎。

  “看到了太阳花墙纸上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上帝!啊,上帝!’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仿佛听天由命似的,一动也不动了。‘唉,格里高尔!’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母亲看似无意的尖叫、惊吓,对已经为自己的变身受尽苦楚的萨姆沙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凌迟,而他一向疼爱的妹妹不仅无视他的痛苦反而对他疾言厉色,对哥哥的悲惨处境丝毫不为所动,从而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金钱社会人性的淡薄、亲情的遗失。

  “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正中央”,此处以简短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萨姆沙对家人冷酷残忍的态度深感绝望的心态――一个小人物在无情的现实压迫下逐渐感觉到无助、绝望,环境的变换不由自己主宰,自己的存在又是如此微不足道,面对命运,心底的无力、凄惶之感不断滋生,无法主宰自己的感觉控制了他的情感,坠落的不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曾经温热的心。   “父亲……他穿得整整齐齐,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好像随时要去应差,即使在家里也要对上司唯命是从似的”,在这里,凶残的父亲实际也发生了异化,他不再是家里唯我独尊的太上皇,失去了作为人的自由与尊严,重蹈他儿子的覆辙,变为只是一个服从指令的机器,也许有一天他就会成为第二只甲虫也未可知。对萨姆沙父亲动作的细节描写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社会生活的重压、残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小人物的命运是可悲的,他们无法决定自己怎样活着,怎样死去。他们的生命只是如机器一样,是冰冷客观的存在,没有真实意义,有的只是交换的价值。

  “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唤醒了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孔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萨姆沙走到生命的尽头,尽管还眷恋着这个家,还深爱着家人。”不论家人对他如何的冷漠、憎恶,甚至希望弄死他以求甩掉这个包袱,他依然倾其所有来爱护他们,哪怕是舍弃整个自己,只为减轻家人的“恐惧”。而这也是已经变为甲壳虫萨姆沙所能做出的最后的付出了,这一次,他付出了自己可怜的生命。萨姆沙的结局并非个例,而是生活在那个灰暗悲哀时代中下层人的共同结局。异化没有止步,悲剧还在上演。小说《变形记》通过出色的细节描写,深刻细致地描摹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三、主观色彩的寄托 卡夫卡笔下的小说多呈现自传色彩,但独具特色的一点是创作时,他采用旁观者的客观态度,把蕴含于文字中自我的情感比较客观地叙述出来,字里行间充溢着冷峻质朴的清新风格。尤其以《变形记》为代表。整部作品具有一种个人的真实性,萨姆沙身为家中长子责无旁贷地负有支撑家庭的重任,但他只是普通的公司小职员,奔波劳碌的所得只能勉强糊口,这也是卡夫卡本人生活的影子,他身为长子,为生活所迫,日日在琐碎的工作中消耗生命的灵气,去换得微薄的薪金。萨姆沙变成甲虫后的心理状态正是作者本人心理、性格的再现――忧惧、彷徨、无助、绝望。

  《变形记》的视角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寄托着卡夫卡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萨姆沙的内心是一片充满恐惧、悲哀与绝望的荒原,他的人生观念充满悲观绝望,这是作者真实的精神的一种写照。卡夫卡以萨姆沙的经历给读者展现了那个金钱至上的冰冷时代中卑微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从看似荒诞的故事中体会残酷现实下小人物的悲惨生活。作者用平静得近乎冷漠的态度去描写人物的内心,却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尽管卡夫卡塑造的小说世界是荒诞的,我们还是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现实性的内容。作者是在充分运用了象征手法、对现实细致观察、描写、对内心体验真实概括的基础上完成小说的创作的。因此,《变形记》这部优秀作品的创作就使荒诞性与真实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荒诞的故事写生活的真实。

  参考文献:

  [1] 卡斯迷尔・埃德斯米特.创作中的表现主义[A].现代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 境劳斯・瓦根巴赫.卡夫卡传[K].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3] 卡夫卡.卡夫卡书信日记选[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

  作 者:王 璐、乔 阳、张 哲,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在读本科生。

  编 辑:郭子君 E-mail:[email protected]

  摘 要:在表现主义作家中,卡夫卡是杰出代表。他以荒诞幽默的笔调创作出的作品中,多包含异化主题,他的创作对后世现代派作家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作品中的瑰宝。在阅读学习《变形记》的过程中,结合卡夫卡的生活经历,领会作家的情志思想、写作手法,力求对这部不朽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变形记》 荒诞 真实 细节描写

  弗兰茨・卡夫卡出生于奥地利,祖辈是典型的犹太商人,文笔具有独特的个性,不求一味地迎合大众,因此,他生前并未闻名显赫。卡夫卡是最纯粹的写作者,他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其创作中的异化主题、荒诞手法和幽默风格对以后不少现代主义流派产生了直接影响,而《变形记》又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变形记》讲述的是一个荒诞而悲哀的故事,这种悲哀是那些自私冷漠的人的悲哀,这种荒诞是那些可悲的人所处的那个世界的荒诞。《变形记》在整体上是荒诞的,写的是人变成虫的离奇的故事。这个看似荒诞古怪的故事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在金钱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精神被扭曲、摧毁。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在世俗中,人变成甲虫这件事本就透着荒诞古怪,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现实世界中真实原型进行了艺术再造,使整部作品呈现出荒诞的、不可思议的基调。然而只要认真地去品读文本,就会对那个活在虚构世界中背着甲壳的可怜人的痛苦、辛酸、无助、绝望都感同身受,这样的写法如梦似幻,却又处处透着真实,让人清晰地感受到生活现实的脉络:有琐碎的起居细节、有复杂难测的人性情感、有冰冷时代滋生的社会心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至上,人一旦不能给他人带来利益,甚至不能自食其力,就犹如甲虫,遭人厌弃。《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下文就作者如何通过《变形记》这一荒诞的故事展现社会生活的真实展开分析。

  一、巧妙运用象征手法 卡夫卡的创作中有很多荒诞小说,但此类创作往往蕴含着社会生活的真实,在构造小说元素时,他通常都能运用象征手法使生活的真实糅合于小说荒诞的情节中。就《变形记》而言,主人公萨姆沙睡的床、所住的房间,象征着压迫、禁锢人们的社会――拥挤、狭小;萨姆沙一夕之间变为甲虫后背上的壳则象征着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重压,如影随形,无法得到解脱,束缚着每个人的身心,使他们的生命弯成一种不自然的弧度在天地间卑微地游离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丝毫不由自己,而想要挣脱这宿命的枷锁,无异于天方夜谭。小人物想要在这艰难时代求得生存,就必须蜷缩成顺从、服帖的姿态,在豪强巨富中间小心翼翼地讨得一点残羹剩饭,这样窘困的境况便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至死方休。这也是萨姆沙最后死亡的象征意义。卡夫卡正是通过象征手法,让《变形记》在荒诞的情节中揭示出社会人生的现实。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虚幻世界,象征着真实的现实世界。在这里,象征只是一种方式,揭示、暴露问题才是目的,这部作品真实地表现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给人造成的压力、重负,最后导致人的精神扭曲。

  二、细节描写体现真实 卡夫卡的《变形记》能够鲜明地传达出现实人生的真实性,作家出色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

  例如,文章的开头:“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样的背贴着床,他悄悄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儿上几乎待不住了,眼看着就要完全落下来。”作者在此处细致生动的描写,将萨姆沙变为甲壳虫后的外形描绘得活灵活现,使人感觉那坚硬的甲壳仿佛就长在自己身上,动弹不得,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真实的映象。

  当萨姆沙变成甲虫不能赚钱养家之后,他在家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父亲看到他后,“握紧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仿佛要把萨姆沙打回房间去”。当萨姆沙卡在门框上的时候,他的父亲狠狠地推了他一下,使他“一下跌进房间里,汩汩地流着血”。一个冷血无情、野

  蛮强横的父亲的形象瞬间跃然纸上,他对儿子的憎恶、痛恨从他恶狠狠的样子与不留情面的一推上显现得淋漓尽致。作为萨姆沙的亲生父亲,他没有为儿子的遭遇心疼焦急,只是恨不得立马将这个已经变成怪物的东西立刻清理出视线范围。比起萨姆沙变异了的身形,他父亲那张粗鄙冷血的面孔更让人觉得可憎。

  “看到了太阳花墙纸上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上帝!啊,上帝!’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仿佛听天由命似的,一动也不动了。‘唉,格里高尔!’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母亲看似无意的尖叫、惊吓,对已经为自己的变身受尽苦楚的萨姆沙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凌迟,而他一向疼爱的妹妹不仅无视他的痛苦反而对他疾言厉色,对哥哥的悲惨处境丝毫不为所动,从而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金钱社会人性的淡薄、亲情的遗失。

  “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正中央”,此处以简短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萨姆沙对家人冷酷残忍的态度深感绝望的心态――一个小人物在无情的现实压迫下逐渐感觉到无助、绝望,环境的变换不由自己主宰,自己的存在又是如此微不足道,面对命运,心底的无力、凄惶之感不断滋生,无法主宰自己的感觉控制了他的情感,坠落的不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曾经温热的心。   “父亲……他穿得整整齐齐,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好像随时要去应差,即使在家里也要对上司唯命是从似的”,在这里,凶残的父亲实际也发生了异化,他不再是家里唯我独尊的太上皇,失去了作为人的自由与尊严,重蹈他儿子的覆辙,变为只是一个服从指令的机器,也许有一天他就会成为第二只甲虫也未可知。对萨姆沙父亲动作的细节描写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社会生活的重压、残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小人物的命运是可悲的,他们无法决定自己怎样活着,怎样死去。他们的生命只是如机器一样,是冰冷客观的存在,没有真实意义,有的只是交换的价值。

  “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唤醒了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孔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萨姆沙走到生命的尽头,尽管还眷恋着这个家,还深爱着家人。”不论家人对他如何的冷漠、憎恶,甚至希望弄死他以求甩掉这个包袱,他依然倾其所有来爱护他们,哪怕是舍弃整个自己,只为减轻家人的“恐惧”。而这也是已经变为甲壳虫萨姆沙所能做出的最后的付出了,这一次,他付出了自己可怜的生命。萨姆沙的结局并非个例,而是生活在那个灰暗悲哀时代中下层人的共同结局。异化没有止步,悲剧还在上演。小说《变形记》通过出色的细节描写,深刻细致地描摹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三、主观色彩的寄托 卡夫卡笔下的小说多呈现自传色彩,但独具特色的一点是创作时,他采用旁观者的客观态度,把蕴含于文字中自我的情感比较客观地叙述出来,字里行间充溢着冷峻质朴的清新风格。尤其以《变形记》为代表。整部作品具有一种个人的真实性,萨姆沙身为家中长子责无旁贷地负有支撑家庭的重任,但他只是普通的公司小职员,奔波劳碌的所得只能勉强糊口,这也是卡夫卡本人生活的影子,他身为长子,为生活所迫,日日在琐碎的工作中消耗生命的灵气,去换得微薄的薪金。萨姆沙变成甲虫后的心理状态正是作者本人心理、性格的再现――忧惧、彷徨、无助、绝望。

  《变形记》的视角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寄托着卡夫卡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萨姆沙的内心是一片充满恐惧、悲哀与绝望的荒原,他的人生观念充满悲观绝望,这是作者真实的精神的一种写照。卡夫卡以萨姆沙的经历给读者展现了那个金钱至上的冰冷时代中卑微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从看似荒诞的故事中体会残酷现实下小人物的悲惨生活。作者用平静得近乎冷漠的态度去描写人物的内心,却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尽管卡夫卡塑造的小说世界是荒诞的,我们还是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现实性的内容。作者是在充分运用了象征手法、对现实细致观察、描写、对内心体验真实概括的基础上完成小说的创作的。因此,《变形记》这部优秀作品的创作就使荒诞性与真实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荒诞的故事写生活的真实。

  参考文献:

  [1] 卡斯迷尔・埃德斯米特.创作中的表现主义[A].现代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 境劳斯・瓦根巴赫.卡夫卡传[K].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3] 卡夫卡.卡夫卡书信日记选[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

  作 者:王 璐、乔 阳、张 哲,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在读本科生。

  编 辑:郭子君 E-mail:[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对异化的抗争--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对异化硇抗争--i仑卡夫卡明<变形i己>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冯延燕 [摘要]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人变成甲虫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表现了现代人在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下承受了超负荷的身心压力终被异化了的现实,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 ...

  • 卡夫卡与[变形记]
  •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犹太人.他有一段名言,很能说明他的柔弱性格:"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在我手杖上则刻着:'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有人称他为"弱的天才".他不追求名利,现存全部著作9卷,而生前仅发表过6篇小 ...

  • [变形记]学案(附阅读答案)
  • <变形记>学案 课型:新课 学科:语文 主备人:欧阳莉莉 从备人:高一语文组 年级:高一 班级: 学生姓名: 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卡夫卡的创作以及其作品的主要倾向. 2.简单了解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思潮. 3.理解<变形记>的中心思想.荒诞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说里展现的西方 ...

  • 变形记卡夫卡
  • <变形记------卡夫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从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2. 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3.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生存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

  •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小职员格里高靠自己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在工作和生活的强压下,格里高终于不堪忍受在一天早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公司抛弃了他,家人也嫌弃害怕他,只有妹妹照顾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也不能再忍受了.终于在一 ...

  • 变形记教案
  • <变形记>教案 教学目的: 1.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3.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认识小 ...

  • 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 <变形记>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3.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4.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 [学习重点.难点 ...

  • 演绎新版卡夫卡[变形记]
  • 一部投资仅3000万美元的科幻片,没有大牌明星参演,没有<变形金刚>中华丽的大战场面,亦没有<2012>中惊天动地.动人心弦的宏大场面.这匹"黑马"究竟是如何紧紧抓住科幻迷们苛刻的眼球的呢?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 ...

  •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教学断想
  • 摘 要:20世纪西方现代派的教学除了讲授者自身的水平.学术造诣.理论素养等等之外也跟受众的实际情况以及关键的现代派文学本身的复杂多变不易把握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注意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全面视野: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古今对比,纵横联系:变化形式,灵动教学. 关键词:现代派,教学,卡夫卡 20世纪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