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目前,转基因技术已投入食品开发生产,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一方是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挺转”人士,他们认为转基因促进食品生产,产品安全性评估更加严格;另一方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反转”人士,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不稳定性高,会危及自身及下一代的健康。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法律法规

正文:

一、何为转基因食品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例如:转基因土豆可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缺点在于: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许多食品生物本身就能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和营养因子以抵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食品中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效应,当然如果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问题甚至死亡。在转基因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基因的导入使得毒素蛋白发生过量表达,产生各种毒性。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

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卫生部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则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的,要标注“转基因××食品”或“以转基因××食品为原料”。卫生部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广泛关注

2013年10月22日,61名院士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让转基因食品安全再次引发关注。昨日更有媒体曝出,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试验。负责这项试验的学者,中国农业大学转基因大米专家黄昆仑表示 “试验用猪在90天喂养期间,无中毒或死亡现象,皮毛顺滑,行动灵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然而,此言又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试验90天的猪还活着就能证明转基因粮食对人就是安全的么?

和杂交水稻的幸运相比,转基因技术从一开始就不得不面对民众怀疑的目光。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转基因?毫无疑问,担心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最主要的原因,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生物风险目前难以被证实或证伪。而相比其它技术,“转基因”、“基因修饰”这些与生物本质非常相近字眼,给予人们的那种“非自然”的感觉最为强烈的,这让人天然产生一种害怕,这是转基因在全世界都遭遇“接受难”问题的最重要原因。

诚然,有关转基因问题,一直也有相关专业的学者院士不断发声,然而当今社会公众对科学家的操守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却已经不再笃信无疑。论文造假、教授捞钱、院士招摇撞骗等恶劣行为大大破坏了科学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才有“叫兽”、“砖家”的戏称。由此而来的是,公众普遍认为有很多科学家居心不良,他们认为从事食品(包括转基因食品)研究的科学家们只是“一切向钱看”,只要能赚钱,一切伤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来!

除此之外,政府公信力的降低,也是转基因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没有信心,尤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政府对于食品审批不认真,检查不到位,处罚不严格,已经导致老百姓对食品缺乏安全感。即使农业部力挺转

基因,百姓也不会买账!

在这样的舆情之下,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冒然宣称: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决策不应依靠民意,而应按照法规和程序走,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不敢拍板是不作为,导致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错失良机,再等待拖延将误国。“不应依靠民意”一句话何等刺眼,彰显着“夏虫不可语冰”的高傲,流露着愚民太无知的鄙视。可是,要走上千家万户饭桌的主食怎么敢又怎么能“绕过民意”呢?我们可以理解张启发院士可能确实心急如焚,但还是要感叹在转基因问题上个别学者智商很高情商堪忧,真正让专家变成了“砖家”。

转基因技术只是一个科学问题,但让全国人民都吃转基因水稻,这就不单纯只是一个科学问题,这涉及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与滥用的问题,科学家的责任仅限于前者,而后者必需由政府监管、公众监督、法律追责。

如果真想让中国公众接受转基因水稻,专家和学者最需要的不是上书国家领导人,动用行政力量推广转基因技术,而是应该放低姿态,面向大众进行实事求是的“释疑解惑”——如果挺转人士中,也有一位像袁隆平一样被民众熟悉信任的科学家,耐心地向公众解释他们确实不熟悉的知识,显然要比61名不透露姓名的院士上书政府强行推广转基因水稻更有说服力。

一味指责中国老百姓盲目抵制转基因产品没有任何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方的责任——何况,抵制转基因的,又不仅仅只有中国老百姓。

最后,关于转基因,还是要把科学的问题交给科学家,把监管的问题交给政府,把监督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留给老百姓自己。

三、“挺转”与“反转”各执己见

(一)“挺转”人士认为转基因食品更安全

转基因是现代生物技术,把外来基因转到原有的东西里面。实际上,农业上任何一个新品种的出现一定是基因改变的结果,包括杂交水稻。人类吃进去的粮食里边都有基因,到了胃里消化时是不区分基因和转基因的。基因不可能整合到人的身体里。

做什么事情都有风险,“挺转”人士认为他们不能承受的是舆论的风险、社会不安定的风险,政府目前对转基因的支持停滞不前的原因在于此。真正面临的风险,是已经贻误了转基因发展的时机。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称,转基因作物发展已到关键时刻,需要国家作出决断。海外公司正在觊觎东南亚巨大的水稻市场。中国有4.5亿亩,印度有7亿多亩,还有越南、泰国、缅甸等。我国水稻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这是可以在任何场合说的话。但他很担心,这好不容易领先的技术会无限搁置下去,优势就会逐渐丧失。

上海交通大学生科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张大兵认为,转基因的生命力在于其突破传统的育种,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是产业和社会的需要。“譬如我们现在所吃的木瓜,80%以上是转基因的。由于木瓜一旦被黄斑病毒感染,几乎就会绝收,不用转基因技术,就意味着我们就吃不到木瓜了。”

据媒体报道,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试验。负责这项试验的学者,中国农业大学转基因大米专家黄昆仑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新京报记者称,该试验名为转BT基因抗虫大米的猪喂养试验。为什么采用猪做试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黄昆仑教授解释,在营养和毒理方面,猪胃肠道消化过程与人极为相似,可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变化,而其生理性和杂食性与人的相似性,也有助于营养学的研究。因此,采用猪做试验能更大程度反映出转基因大米对人类食用的安全性。

“试验用猪在90天喂养期间,无中毒或死亡现象,皮毛顺滑,行动灵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状况良好。”黄昆仑在邮件中表示。

(二)“反转”人士认为转基因食品威胁健康

“反转”人士的一个观点是转基因食品会对民族的后代基因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断子绝孙。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用断子绝孙这个话就能勾起中国人最敏感也最脆弱的神经。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顾秀林认为,现在已知人类基因可以合成三千种甚至上万种蛋白。第一代转基因大豆到现在十五年,现在基本上不行了,它破坏了大豆生物调控系统,破坏了原有结构,破坏了它的调控系统,生物是在反抗的,因为这个外源基因非常强大,它强制地表达自己,这个植物没有办法,所以它一方面制造毒素,一方面挣扎地活着,但是越来越退化。这种技术用在农业上是短命的伤害的技术,二元技术,抗除草剂的大豆和除草剂共用。这个东西在一位美国科学家眼中看来是终极性的,它会毁坏农田生物系统,毁坏植物本身,这从根本上是灭绝人类的一个技术。它是控制植物的一种功能,让植物的功能不起作用,它就被除草剂杀死了,但是这个东西扩散开的话,对生物的杀伤是不可想象的,是一种邪恶技术。生物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系统,硬性让几十亿年进化磨合成的和谐系统表达你的东西,这对生物的破坏是根本性的破坏。

顾秀林称,生物技术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大众健康的打击。过去研究食品问题都是从食物中毒这个现象来讲。传统状态下的食品问题,只是霉烂变质、加工保鲜过度、出现食物中毒的问题。现在的食品问题是另一种表现,涉及一种新规范。国际和国内科学研究都在提示,转基因造成了肝肾损伤、造成了激素干扰,生长发育受阻或者繁殖出问题,这都要建立新规范。

四、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之我见

(一)转基因技术不是绝对的安全也不是绝对的不安全,是一种中性技术

我们判断一种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在逻辑上称为不完全归纳法。过去没有发现危害,不代表在我们观察能力所及范围之外没有发生危害,也不代表将来不发生危害,因此不完全归纳法不能提供绝对的证明。转基因食品如此,非转基因食品也是如此。传统的非转基因食品也未必是绝对安全的。比如我们已经吃了几千年并且现在以及将来仍然每天都要吃的盐,就已经被证明与高血压有关。

所以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并不是要证明其绝对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而是要证明其与传统非转基因食品相比的相对安全性,以及其收益是否超过风险。这就如同新药的临床试验,如果临床试验证实某新药利大于弊,那么将允许它上市,但上市后仍须监测其不良反应,或进行上市后临床试验以发现上市前临床试验不

能发现的小概率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问题,那么这种药物将被要求退出市场,其生产商将付出巨额赔偿。

(二)需要有力的管理法规与监管制度来使转基因食品市场规范化

事实上,由于转基因食品出现时人类在评价食品安全性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食品管理法规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格,所以转基因食品得到的研究和监督也是过去所有食品在进入人类食谱时都未得到过的,能够在这种监管机制下过五关斩六将,进入食品市场的转基因食品有理由得到应有的信任。

在安全性方面确实不符合要求的转基因食品早就在其研发的各个阶段被淘汰掉了。我们要看到:只要有良好的监管,没有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愿意把巨额研发经费投入到将来会被禁止的不合格产品中去,也没有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愿意冒巨额赔偿和诉讼费用的风险把不合格的产品推向市场。由此可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保证来自切实的证据、良好的监管以及真正的市场机制,而不是想当然的抵制和道听途说的恐慌。

(三)合理质疑越多,商品化生产才越安全

另一方面,基于证据和逻辑的理性反对意见,正是建立良好监督预防机制的极好借鉴,提出的合理质疑越多,能堵住的安全漏洞也越多,转基因主粮真正商品化的时候就越安全。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已获得中国农业部生物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还需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主管部门不应放松对这些转基因作物的监督管理,应继续评价其收益和风险。甚至即使将来真的批准其商业化生产了,监管和再评价仍将继续。

证明一件转基因产品的安全也不等于证明所有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转基因产品是许多产品的总称,有些产品对人类的好处大于风险,有些产品则风险大于收益,因此应该分别对待,而不能一概而论,简单的二极思维是无法正确处理好转基因这么复杂的科学技术的。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时候,转基因食品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值得一试的解决方法。落实到转基因食品的批准和监管,应该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严格进行,这也对与其相关的各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结论:

转基因是指将某种生物中含有遗传信息的 DNA片段转入另一种生物中,经过基因重组,使这种遗传信息在另一种生物中得到表达。转基因可以自然发生,所以转基因不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而是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加以利用来为自己服务。转基因是一种中性的技术,它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关键在于人类怎么使用它,如何制定有力的市场监管制度来使其正规化。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目前,转基因技术已投入食品开发生产,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一方是支持转基因食品的“挺转”人士,他们认为转基因促进食品生产,产品安全性评估更加严格;另一方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反转”人士,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不稳定性高,会危及自身及下一代的健康。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法律法规

正文:

一、何为转基因食品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例如:转基因土豆可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缺点在于: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许多食品生物本身就能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和营养因子以抵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食品中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效应,当然如果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问题甚至死亡。在转基因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基因的导入使得毒素蛋白发生过量表达,产生各种毒性。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

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卫生部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则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的,要标注“转基因××食品”或“以转基因××食品为原料”。卫生部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广泛关注

2013年10月22日,61名院士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让转基因食品安全再次引发关注。昨日更有媒体曝出,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试验。负责这项试验的学者,中国农业大学转基因大米专家黄昆仑表示 “试验用猪在90天喂养期间,无中毒或死亡现象,皮毛顺滑,行动灵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然而,此言又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试验90天的猪还活着就能证明转基因粮食对人就是安全的么?

和杂交水稻的幸运相比,转基因技术从一开始就不得不面对民众怀疑的目光。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转基因?毫无疑问,担心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最主要的原因,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生物风险目前难以被证实或证伪。而相比其它技术,“转基因”、“基因修饰”这些与生物本质非常相近字眼,给予人们的那种“非自然”的感觉最为强烈的,这让人天然产生一种害怕,这是转基因在全世界都遭遇“接受难”问题的最重要原因。

诚然,有关转基因问题,一直也有相关专业的学者院士不断发声,然而当今社会公众对科学家的操守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却已经不再笃信无疑。论文造假、教授捞钱、院士招摇撞骗等恶劣行为大大破坏了科学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才有“叫兽”、“砖家”的戏称。由此而来的是,公众普遍认为有很多科学家居心不良,他们认为从事食品(包括转基因食品)研究的科学家们只是“一切向钱看”,只要能赚钱,一切伤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来!

除此之外,政府公信力的降低,也是转基因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没有信心,尤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政府对于食品审批不认真,检查不到位,处罚不严格,已经导致老百姓对食品缺乏安全感。即使农业部力挺转

基因,百姓也不会买账!

在这样的舆情之下,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冒然宣称: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决策不应依靠民意,而应按照法规和程序走,农业部作为主管部门不敢拍板是不作为,导致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错失良机,再等待拖延将误国。“不应依靠民意”一句话何等刺眼,彰显着“夏虫不可语冰”的高傲,流露着愚民太无知的鄙视。可是,要走上千家万户饭桌的主食怎么敢又怎么能“绕过民意”呢?我们可以理解张启发院士可能确实心急如焚,但还是要感叹在转基因问题上个别学者智商很高情商堪忧,真正让专家变成了“砖家”。

转基因技术只是一个科学问题,但让全国人民都吃转基因水稻,这就不单纯只是一个科学问题,这涉及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与滥用的问题,科学家的责任仅限于前者,而后者必需由政府监管、公众监督、法律追责。

如果真想让中国公众接受转基因水稻,专家和学者最需要的不是上书国家领导人,动用行政力量推广转基因技术,而是应该放低姿态,面向大众进行实事求是的“释疑解惑”——如果挺转人士中,也有一位像袁隆平一样被民众熟悉信任的科学家,耐心地向公众解释他们确实不熟悉的知识,显然要比61名不透露姓名的院士上书政府强行推广转基因水稻更有说服力。

一味指责中国老百姓盲目抵制转基因产品没有任何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方的责任——何况,抵制转基因的,又不仅仅只有中国老百姓。

最后,关于转基因,还是要把科学的问题交给科学家,把监管的问题交给政府,把监督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留给老百姓自己。

三、“挺转”与“反转”各执己见

(一)“挺转”人士认为转基因食品更安全

转基因是现代生物技术,把外来基因转到原有的东西里面。实际上,农业上任何一个新品种的出现一定是基因改变的结果,包括杂交水稻。人类吃进去的粮食里边都有基因,到了胃里消化时是不区分基因和转基因的。基因不可能整合到人的身体里。

做什么事情都有风险,“挺转”人士认为他们不能承受的是舆论的风险、社会不安定的风险,政府目前对转基因的支持停滞不前的原因在于此。真正面临的风险,是已经贻误了转基因发展的时机。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称,转基因作物发展已到关键时刻,需要国家作出决断。海外公司正在觊觎东南亚巨大的水稻市场。中国有4.5亿亩,印度有7亿多亩,还有越南、泰国、缅甸等。我国水稻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这是可以在任何场合说的话。但他很担心,这好不容易领先的技术会无限搁置下去,优势就会逐渐丧失。

上海交通大学生科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张大兵认为,转基因的生命力在于其突破传统的育种,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是产业和社会的需要。“譬如我们现在所吃的木瓜,80%以上是转基因的。由于木瓜一旦被黄斑病毒感染,几乎就会绝收,不用转基因技术,就意味着我们就吃不到木瓜了。”

据媒体报道,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试验。负责这项试验的学者,中国农业大学转基因大米专家黄昆仑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新京报记者称,该试验名为转BT基因抗虫大米的猪喂养试验。为什么采用猪做试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黄昆仑教授解释,在营养和毒理方面,猪胃肠道消化过程与人极为相似,可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变化,而其生理性和杂食性与人的相似性,也有助于营养学的研究。因此,采用猪做试验能更大程度反映出转基因大米对人类食用的安全性。

“试验用猪在90天喂养期间,无中毒或死亡现象,皮毛顺滑,行动灵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状况良好。”黄昆仑在邮件中表示。

(二)“反转”人士认为转基因食品威胁健康

“反转”人士的一个观点是转基因食品会对民族的后代基因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断子绝孙。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用断子绝孙这个话就能勾起中国人最敏感也最脆弱的神经。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顾秀林认为,现在已知人类基因可以合成三千种甚至上万种蛋白。第一代转基因大豆到现在十五年,现在基本上不行了,它破坏了大豆生物调控系统,破坏了原有结构,破坏了它的调控系统,生物是在反抗的,因为这个外源基因非常强大,它强制地表达自己,这个植物没有办法,所以它一方面制造毒素,一方面挣扎地活着,但是越来越退化。这种技术用在农业上是短命的伤害的技术,二元技术,抗除草剂的大豆和除草剂共用。这个东西在一位美国科学家眼中看来是终极性的,它会毁坏农田生物系统,毁坏植物本身,这从根本上是灭绝人类的一个技术。它是控制植物的一种功能,让植物的功能不起作用,它就被除草剂杀死了,但是这个东西扩散开的话,对生物的杀伤是不可想象的,是一种邪恶技术。生物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系统,硬性让几十亿年进化磨合成的和谐系统表达你的东西,这对生物的破坏是根本性的破坏。

顾秀林称,生物技术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大众健康的打击。过去研究食品问题都是从食物中毒这个现象来讲。传统状态下的食品问题,只是霉烂变质、加工保鲜过度、出现食物中毒的问题。现在的食品问题是另一种表现,涉及一种新规范。国际和国内科学研究都在提示,转基因造成了肝肾损伤、造成了激素干扰,生长发育受阻或者繁殖出问题,这都要建立新规范。

四、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之我见

(一)转基因技术不是绝对的安全也不是绝对的不安全,是一种中性技术

我们判断一种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在逻辑上称为不完全归纳法。过去没有发现危害,不代表在我们观察能力所及范围之外没有发生危害,也不代表将来不发生危害,因此不完全归纳法不能提供绝对的证明。转基因食品如此,非转基因食品也是如此。传统的非转基因食品也未必是绝对安全的。比如我们已经吃了几千年并且现在以及将来仍然每天都要吃的盐,就已经被证明与高血压有关。

所以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并不是要证明其绝对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而是要证明其与传统非转基因食品相比的相对安全性,以及其收益是否超过风险。这就如同新药的临床试验,如果临床试验证实某新药利大于弊,那么将允许它上市,但上市后仍须监测其不良反应,或进行上市后临床试验以发现上市前临床试验不

能发现的小概率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问题,那么这种药物将被要求退出市场,其生产商将付出巨额赔偿。

(二)需要有力的管理法规与监管制度来使转基因食品市场规范化

事实上,由于转基因食品出现时人类在评价食品安全性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食品管理法规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格,所以转基因食品得到的研究和监督也是过去所有食品在进入人类食谱时都未得到过的,能够在这种监管机制下过五关斩六将,进入食品市场的转基因食品有理由得到应有的信任。

在安全性方面确实不符合要求的转基因食品早就在其研发的各个阶段被淘汰掉了。我们要看到:只要有良好的监管,没有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愿意把巨额研发经费投入到将来会被禁止的不合格产品中去,也没有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愿意冒巨额赔偿和诉讼费用的风险把不合格的产品推向市场。由此可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保证来自切实的证据、良好的监管以及真正的市场机制,而不是想当然的抵制和道听途说的恐慌。

(三)合理质疑越多,商品化生产才越安全

另一方面,基于证据和逻辑的理性反对意见,正是建立良好监督预防机制的极好借鉴,提出的合理质疑越多,能堵住的安全漏洞也越多,转基因主粮真正商品化的时候就越安全。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已获得中国农业部生物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还需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主管部门不应放松对这些转基因作物的监督管理,应继续评价其收益和风险。甚至即使将来真的批准其商业化生产了,监管和再评价仍将继续。

证明一件转基因产品的安全也不等于证明所有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转基因产品是许多产品的总称,有些产品对人类的好处大于风险,有些产品则风险大于收益,因此应该分别对待,而不能一概而论,简单的二极思维是无法正确处理好转基因这么复杂的科学技术的。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时候,转基因食品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值得一试的解决方法。落实到转基因食品的批准和监管,应该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严格进行,这也对与其相关的各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结论:

转基因是指将某种生物中含有遗传信息的 DNA片段转入另一种生物中,经过基因重组,使这种遗传信息在另一种生物中得到表达。转基因可以自然发生,所以转基因不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而是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加以利用来为自己服务。转基因是一种中性的技术,它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关键在于人类怎么使用它,如何制定有力的市场监管制度来使其正规化。


相关内容

  • 看美国冷战后欧洲一体化政策的调整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8总第216期 奉刊罔址川砌仉xuebao.net 131 从国家利益看美国冷战后欧洲一体化政 策的调整 谢先泽 i [摘要]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解体导致美国国家利益重心发生变化,美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面临 : :调整的需要.冷战后.因一体化 ...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 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1年8月6~9日 • 桂林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in ...

  • 大学生形势政策论文
  •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 的战略任务, ...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西南交通大学[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 指导老师:张兴国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科学预防 --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 文献一: 从转基因大豆油看中国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等) 中, 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 这样 ...

  • 关于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
  • 目 录 摘要 „„„„„„„„„„„„„„„„„„„„„„„„„1 0 前言 „„„„„„„„„„„„„„„„„„„„„„„„1 1 农产品的定义 „„„„„„„„„„„„„„„„„„„„„2 1.1 农产品的概念 „„„„„„„„„„„„„„„„„„„„„2 1.2 其他相关概念 „„„„„„„„ ...

  • 省农委研究部署全省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论文
  • 动态版块 - 三农时政 Dong tai ban kuai 省农委研究部署全省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 9 月 25 日,全省秋季农机化生产暨深松整地工作 座谈会在长春召开. 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 办公厅 <关于做好 2014 年 "三秋" 机械化生产工作的 通 知&g ...

  • 中国五大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aspx
  • 中国五大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1刘阳 '.再我国进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 '.聃.生物产业作为我国"+一荭"规划确定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阱绪构调整具有重大支撑作用. 2008年国务院审议井联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亩犬专项&quo ...

  • 统一食品安全监管_国际比较与我国的选择
  • 他山之石< 统一食品安全监管:国际比较与我国的选择 赵学刚 [摘要]近年来,我国发生众多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权力分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的改革则成为人们探讨未来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核心话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及欧盟各国的食品监管体制分析,认为,美国相对分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