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陈思王

才高八斗的陈思王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题作《可叹》七律: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李商隐善用典故,当时有“獭祭鱼”的谑称。水獭在捕得的鱼多时,会将鱼排列在向阳的河岸上翻晒,以备匮乏,古人称之为獭祭鱼。以此戏称李商隐,是指他作诗时频频翻检典籍,犹如水獭之翻晒鱼干。在这首《可叹》诗中,李商隐用了三个典故。前半首用了两个:“梁家宅里秦宫入”指东汉梁冀宠爱监奴秦宫,过从甚密,以至秦宫得以乘间与梁冀妻私通,事出《后汉书·梁冀传》;“赵后楼中赤凤来”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飞燕外传》说她与宫奴燕赤凤私通。后半首四句则全用《文选》李善注所谓《洛神赋》本为《感甄赋》的故事,“金镂枕”即注中所说甄后的玉镂金带枕,“芝田馆”则为传说中宓妃的居处,崔融《贺芝草表》有“灵草成田,聊比宓妃之馆”的句子。全诗大意说贵族妇女私通监奴一流人多得如愿,而若陈思王与甄后那样有真挚情意的反而遇合无缘,宓妃抑郁愁坐,陈王也只能竭尽才思,赋洛神以遣怀。然而,诗中称陈王“八斗才”则别有出典。

  在禀赋才华上自视极高的康乐公谢灵运,曾经对人说道:如果说普天之下的才华一共有一石的话,那么曹子建独自占去了其中的八斗,我得了其中一斗,剩下的一斗才由天下其他人分配。此言一出,给我们留下了一句“才高八斗”的成语,李商隐诗的“八斗才”也由此而来。对曹植了解不多的人也许会怀疑这话言之过甚。读一下《三国志》注所引《魏略》的一则记载,能使我们对这位才高八斗、诗成七步的陈王曹植的风流文采有一个更加生动具体的印象:

  邯郸淳,一名竺,字子叔。他博学多才,又精通《仓颉篇》、《尔雅》、《说文解字》等字书和鸟虫书、篆书等字体。献帝初平年间他自长安客游荆州。荆州降曹操时,曹操因素闻他的名声,召他前去会面。见面一谈之下,曹操对淳十分倾倒。当时曹丕正博揽英才硕学,也早就听说他,请求将他置于自己的文学官属中。恰逢曹植也请求与淳会面,曹操就派遣邯郸淳到曹植那儿去。曹植一见淳到,大为欢喜,请他登堂就座,而先不与他谈论什么。当时天气很热,曹植先命侍从取水洗脸,然后擦上粉,科头拍袒作胡人装束,跳胡舞《五椎锻》给邯郸淳和其他在座的宾客看。舞罢,他又表演了掷弹丸、击剑等伎艺,接着又背诵了俳优小说数千言。表演完毕,他

问淳道:“邯郸先生,你看我表演得怎么样?”然后他另换衣帽,整肃仪表容颜,坐下来与淳评说天地的开辟,万物的区别,再纵谈伏羲以来贤圣、名臣、烈士的优劣等次,然后又议论古今诗文赋诔以及治理国家的先后措施,还谈论了种种用兵之道。谈论完毕,才摆开酒宴,宴请诸宾。自始至终,包括邯郸淳在内的宾客们都只能观赏倾听,没有一个人能在各种伎艺和学识上与曹植抗衡。到了晚上,邯郸淳回到家里,对他的亲友赞叹曹植的才华,将曹植称为“天人”。

  以上这一记载,将曹植平易近人、多才多艺的形象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以邯郸淳之博学,一见之下为之心折如此,惊为“天人”,则丁廙所谓“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之言,殆非虚辞夸饰!

  除了《魏略》这一记载中述及的种种学问伎艺之外,曹植又擅长音乐。现在佛教中用于歌赞的音乐“梵呗”,相传就是他创制的。在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和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中都记载着这样的故事:曹植在晚年为东阿王时,曾经登上东阿的鱼山,忽然他听到岩岫中传来诵经的声音,其音调“清雅哀婉”,“肃然有灵气”,十分悦耳动人。曹植“敛衿祗敬”,“独听良久”,乃深感神理,于是便“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据说“其所传呗凡有三契”,而“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在释惠皎的《高僧传》中对此有更具体的记载:“始有魏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可见在南朝梁时,他所传下的梵呗有四十二契,到唐代才佚为六契。

  从留传下来的隋炀帝杨广的《叙曹子建墨迹》一文来看,曹植还擅长书法。其文云:“陈思王,魏宗室子也。世传文章典丽,而不言其书。仁寿二年(隋文帝年号,即公元602年),族孙伟持以遗余。余观夫字画沉快,而词旨华致,想像其风仪。玩阅不已,因书以冠于褾首。”隋炀帝虽然是个历史上著名的荒荡君主,但他的艺术素养是很高的,曹植的书法能令他“玩阅不已”而作叙珍藏,则必非凡品。可惜他的书法在隋代已经罕为人知,到今天就更是广陵绝响了。现在我们只能凭这一小小的记载来“想像其风仪”了。

  曹植的诸般奇才异能中最为突出的自然还得数他的诗才。艺术方面的东西,没有确定的标准,往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论者常各执己见。对于曹植,历代诗人和诗论家的意见也同样不很一致,但大多人的评价是

非常高的。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称他“牢笼群彦”,为后世“文苑之羽仪,诗人之龟镜”;大诗人杜甫誉之云“文章曹植波澜阔”;清人严可均评他“人则两京具体,诗为百代宗工”;丁晏则更盛赞道:“诗自《三百篇》、《十九首》以来,汉以后正轨颛门,首推子建。洵诗人之冠冕,乐府之津源也。”

  自明、清以来,综论中国历代诗人对中国诗歌发展之贡献的,有的将曹植与李白、苏轼并举,如王士禛说:“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但更多的论者是将他与杜甫相提并论,将他与杜甫并列为中国诗史的长河中两大中流砥柱,如明人胡应麟云:“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集大成于开元者,工部也”;清之吴淇谓“《选》诗有子建,唐诗有子美,各际中集大成之诗人也”;吴乔说“今之论诗者,但当祖述子建,宪章少陵,古今之变,于斯尽矣”。而论诗推崇情意气韵的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更是以为“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故不可以优劣论也。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按,指《古诗十九首》)第一,此乃不易之论”。

  历观一千多年来诸家对曹植的崇高评价,我们可以领会到,他在当时被誉为“绣虎”,被惊为“天人”,后来又被谢灵运称作独占天下八斗之才,都是并不过分的。

才高八斗的陈思王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题作《可叹》七律: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李商隐善用典故,当时有“獭祭鱼”的谑称。水獭在捕得的鱼多时,会将鱼排列在向阳的河岸上翻晒,以备匮乏,古人称之为獭祭鱼。以此戏称李商隐,是指他作诗时频频翻检典籍,犹如水獭之翻晒鱼干。在这首《可叹》诗中,李商隐用了三个典故。前半首用了两个:“梁家宅里秦宫入”指东汉梁冀宠爱监奴秦宫,过从甚密,以至秦宫得以乘间与梁冀妻私通,事出《后汉书·梁冀传》;“赵后楼中赤凤来”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飞燕外传》说她与宫奴燕赤凤私通。后半首四句则全用《文选》李善注所谓《洛神赋》本为《感甄赋》的故事,“金镂枕”即注中所说甄后的玉镂金带枕,“芝田馆”则为传说中宓妃的居处,崔融《贺芝草表》有“灵草成田,聊比宓妃之馆”的句子。全诗大意说贵族妇女私通监奴一流人多得如愿,而若陈思王与甄后那样有真挚情意的反而遇合无缘,宓妃抑郁愁坐,陈王也只能竭尽才思,赋洛神以遣怀。然而,诗中称陈王“八斗才”则别有出典。

  在禀赋才华上自视极高的康乐公谢灵运,曾经对人说道:如果说普天之下的才华一共有一石的话,那么曹子建独自占去了其中的八斗,我得了其中一斗,剩下的一斗才由天下其他人分配。此言一出,给我们留下了一句“才高八斗”的成语,李商隐诗的“八斗才”也由此而来。对曹植了解不多的人也许会怀疑这话言之过甚。读一下《三国志》注所引《魏略》的一则记载,能使我们对这位才高八斗、诗成七步的陈王曹植的风流文采有一个更加生动具体的印象:

  邯郸淳,一名竺,字子叔。他博学多才,又精通《仓颉篇》、《尔雅》、《说文解字》等字书和鸟虫书、篆书等字体。献帝初平年间他自长安客游荆州。荆州降曹操时,曹操因素闻他的名声,召他前去会面。见面一谈之下,曹操对淳十分倾倒。当时曹丕正博揽英才硕学,也早就听说他,请求将他置于自己的文学官属中。恰逢曹植也请求与淳会面,曹操就派遣邯郸淳到曹植那儿去。曹植一见淳到,大为欢喜,请他登堂就座,而先不与他谈论什么。当时天气很热,曹植先命侍从取水洗脸,然后擦上粉,科头拍袒作胡人装束,跳胡舞《五椎锻》给邯郸淳和其他在座的宾客看。舞罢,他又表演了掷弹丸、击剑等伎艺,接着又背诵了俳优小说数千言。表演完毕,他

问淳道:“邯郸先生,你看我表演得怎么样?”然后他另换衣帽,整肃仪表容颜,坐下来与淳评说天地的开辟,万物的区别,再纵谈伏羲以来贤圣、名臣、烈士的优劣等次,然后又议论古今诗文赋诔以及治理国家的先后措施,还谈论了种种用兵之道。谈论完毕,才摆开酒宴,宴请诸宾。自始至终,包括邯郸淳在内的宾客们都只能观赏倾听,没有一个人能在各种伎艺和学识上与曹植抗衡。到了晚上,邯郸淳回到家里,对他的亲友赞叹曹植的才华,将曹植称为“天人”。

  以上这一记载,将曹植平易近人、多才多艺的形象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以邯郸淳之博学,一见之下为之心折如此,惊为“天人”,则丁廙所谓“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之言,殆非虚辞夸饰!

  除了《魏略》这一记载中述及的种种学问伎艺之外,曹植又擅长音乐。现在佛教中用于歌赞的音乐“梵呗”,相传就是他创制的。在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和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中都记载着这样的故事:曹植在晚年为东阿王时,曾经登上东阿的鱼山,忽然他听到岩岫中传来诵经的声音,其音调“清雅哀婉”,“肃然有灵气”,十分悦耳动人。曹植“敛衿祗敬”,“独听良久”,乃深感神理,于是便“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据说“其所传呗凡有三契”,而“梵声显世,始于此焉”。在释惠皎的《高僧传》中对此有更具体的记载:“始有魏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可见在南朝梁时,他所传下的梵呗有四十二契,到唐代才佚为六契。

  从留传下来的隋炀帝杨广的《叙曹子建墨迹》一文来看,曹植还擅长书法。其文云:“陈思王,魏宗室子也。世传文章典丽,而不言其书。仁寿二年(隋文帝年号,即公元602年),族孙伟持以遗余。余观夫字画沉快,而词旨华致,想像其风仪。玩阅不已,因书以冠于褾首。”隋炀帝虽然是个历史上著名的荒荡君主,但他的艺术素养是很高的,曹植的书法能令他“玩阅不已”而作叙珍藏,则必非凡品。可惜他的书法在隋代已经罕为人知,到今天就更是广陵绝响了。现在我们只能凭这一小小的记载来“想像其风仪”了。

  曹植的诸般奇才异能中最为突出的自然还得数他的诗才。艺术方面的东西,没有确定的标准,往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论者常各执己见。对于曹植,历代诗人和诗论家的意见也同样不很一致,但大多人的评价是

非常高的。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称他“牢笼群彦”,为后世“文苑之羽仪,诗人之龟镜”;大诗人杜甫誉之云“文章曹植波澜阔”;清人严可均评他“人则两京具体,诗为百代宗工”;丁晏则更盛赞道:“诗自《三百篇》、《十九首》以来,汉以后正轨颛门,首推子建。洵诗人之冠冕,乐府之津源也。”

  自明、清以来,综论中国历代诗人对中国诗歌发展之贡献的,有的将曹植与李白、苏轼并举,如王士禛说:“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但更多的论者是将他与杜甫相提并论,将他与杜甫并列为中国诗史的长河中两大中流砥柱,如明人胡应麟云:“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集大成于开元者,工部也”;清之吴淇谓“《选》诗有子建,唐诗有子美,各际中集大成之诗人也”;吴乔说“今之论诗者,但当祖述子建,宪章少陵,古今之变,于斯尽矣”。而论诗推崇情意气韵的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更是以为“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故不可以优劣论也。古今诗人推陈王及《古诗》(按,指《古诗十九首》)第一,此乃不易之论”。

  历观一千多年来诸家对曹植的崇高评价,我们可以领会到,他在当时被誉为“绣虎”,被惊为“天人”,后来又被谢灵运称作独占天下八斗之才,都是并不过分的。


相关内容

  • 聊城:赏碑刻文化 观水城历史
  • 聊城:赏碑刻文化 观水城历史 来源:大众网 作者: 在地面立石作为永久性纪念物或者标记者,称为碑.其上镌刻文字者,称为碑刻. 在中国,碑刻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中国碑刻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古代历史.中国文字.书法艺术.宗教祭祀.社会风俗.镌刻工艺等多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具有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 ...

  • 钱钟书 蓝田日暖[谈艺录] 槐聚才高入[围城]
  •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钱钟书先生(字槐聚)无疑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因为即使看过电视连续剧<围城>,他们关心的也是饰演方鸿渐的陈道明.饰演苏文纨的李媛媛,而对于<围城>原著的作者,则正像钱先生自己所说的:"只要鸡蛋好吃就行了,何必认识下蛋的母鸡呢?"但对于文化界, ...

  • 嫦娥的悲哀
  • 自:湘滨文学网 和朋友聊起中国历史的时候,心里总会有许多的感慨,一部部难以历数的王朝兴亡史,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渲染得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荒凉孤寂.兴盛时,宫阙万间,繁华万里:败落时,颓垣断壁,荒草凄迷.这两种相差甚远的景象,成了我国历史画卷中的一组奇趣组合.从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到李唐王朝的荣枯兴衰, ...

  • 仙才曹植的诗歌人生
  • 仙才曹植的诗歌人生 内容摘要: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 ...

  • 改编孔雀东南飞
  • <孔雀西南飞>剧本 (旁白):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今儿,我给大家说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括弧,就一段. 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大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诶?不是庙,而是一座"刘家宅" ...

  • "创二代"陈思进:懂得人性,才懂得财经
  • "创二代"陈思进:懂得人性,才懂得财经 2012-5-20 05:30阅读(1122) 名商之后,却和"富二代"划清界限,闯荡北美,独闯华尔街:华人才俊,却在事业巅峰时急流勇退,离开华尔街.做过翻译,搞过机械,学过软件,接触过传媒,纵身投向华尔街金融,又在&q ...

  • 学习之星事迹材料
  • 提起九三分局山河小学五年三班的陈思,师生们都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都说他在学习上的进步令人佩服,那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这个孩子由一个学困生成为一名成绩优秀的尖子生. 陈思,从小生长在辽宁省的农村,由于父母长年忙于家里的蔬菜大棚,没有人过问他的学习.他虽然在只有26人的班里学习还算可以,但没有一点好的 ...

  • 南京"大桥生命守望者"的三烦
  • "最近我救了一些人,但我依然觉得任重道远,在当前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的心灵失去了栖息的场所.我希望可以尽我的力量挽救一些生命,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的话,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好啊!" ――摘自陈思的<大桥日记> 守望 尽量挽救一引起生活 南京长江大桥,车来车往. ...

  • 陈思思不忘初心逐梦行
  • "漫漫征程,百转千回,从未忘记自己是谁,一路执着追随--"当优美的歌声响起,歌唱家陈思思微笑的脸庞.坚毅的眼神便映入脑海中,这首<不忘初心>是陈思思献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歌曲,而这也恰恰印证了其步入歌坛20余年间对国家.对人民.对音乐所饱含的深情与热爱. 谈起&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