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论看京剧术语及剧名的英译

外语语言研究大 众 文 艺

从功能对等论看京剧术语及剧名的英译

周 琰 (北京林业大学 100083)

摘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调的是信息的对等,而不是形式的对应。本文根据“功能对等”理论, 结合京剧术语及剧名的语言特点, 探讨其翻译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京剧术语及剧目;翻译策略

Abstracts : Nida’s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emphasizes the equivalence of information but not the form.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professional terms and titles of Beijing Opera.

Key words: the“Functional Equivalence”theory; professional terms and titles of Beijing Opera;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的瑰宝,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享有“东方歌剧”的美誉。清朝乾隆55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和汉剧等剧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迄今已有两百年历史。京剧善于吸收、勇于创新,逐渐成为中国第一大剧种。京剧把歌唱、舞蹈、音乐自然的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以唱、念、做、打、舞表演为中心的戏曲剧种。京剧从20世纪开始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成功的演出了许多场次,收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京剧作为我国文化园中的瑰宝,自然越来越成为世界人民所瞩目的一枝艺术奇葩。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外国人看京剧,他们的欣赏大多停留在服饰、化妆、武打和舞蹈上,能够真正欣赏一曲名唱段,成为京剧知音的,为数甚少。因此,京剧还没有真正走向世界,要让国粹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把京剧资料翻译成外语---尤其是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京剧翻译尚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京剧术语及剧目的翻译。

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而老生又可细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红脸老生。又如京剧的剧目,它们包罗万象,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色,这些对翻译者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京剧本身的特点使得其翻译不能取得绝对对等。

东西方文化差异,常使翻译不能达到对等。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中国人看重“龙文化”,对龙非常尊崇,在京剧剧目中也常出现“龙”字,如《龙凤呈祥》,《游龙戏凤》;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却是一种怪物。由于众多东西方较大的文化差异,很多的京剧术语及剧目的翻译就无法实现所指意义、联想意义、语用意义上的完全对等。因此,我们往往只能舍弃形式,尽可能多地传达其意义,使目地语读者更好的认识京剧,欣赏京剧。

既然京剧的英译不能达到绝对对等,那么要实现功能对等,译者就必须在译语环境里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接收者产生相同或相似联想的语言手段(谢天振,1999),有效传达京剧信息,从而影响译语读者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译者熟悉京剧知识及东西方文化差异,而且在做京剧术语及剧目的翻译时,必须考虑译文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兴趣和需要。如果一个京剧术语或剧目的译文能够为译语读者理解并引起他们对京剧的兴趣,进而领略京剧之美,那就达到功能对等了。

二、京剧术语及剧目翻译常用策略

根据奈达博士的论证,“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郭建中,2000:65)。这里的“切近”是指切近原语的信息,“自然”是指目的语中的表达方式,“对等”把上述二者结合起来,是对等语,而不是同一语(identity)。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信息对应,而不是形式对应。根据奈达博士的这一理论,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来做京剧术语及剧名的翻译。

1.直译法

奈达在论证如何实现功能对等时指出,若直译能实现在指称意义及联想意义上的功能对等,就无需在形式上作出任何调整(Nida,1993)。这也就是说,直译在一定情况下是产生功能对等译文的手段,这种翻译方法既忠实于原文内容,也保留了原文形式,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是一种最高程度的对等。直译法有助于更好的介绍外国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和文化,保留语言的地方色彩及差异。在京剧术语的翻译中,这种方法也被较多用到。把京剧术语移植到英语中来,还可以丰富英语语言。如娃娃生Child Male,导板guiding pattern,僧脸 monk facial makeup等。

在剧目的翻译中,直译法也较常见,如人名、地名、物名以及事件等等,常采用此法。例如:《双阳公主》译为Princess Shuangyang,《望江亭》 译为The Riverside Pavilion,《四郎探母》 Silang Visiting His Mother。上述几个译文都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用汉语拼音写人命或地名;二是用相应的英文单词对应的说明具体事物。其他的如《宝莲灯》译为The Magic Lotus Lantern,《凤还巢》The Phoenix Returns To Its Nest,都采取了直译的方法。

2.意译法

奈达还指出,若切近的、形式对应的翻译可能会引起读者对指称意义的误解时,就必须对译文作出改动 (Nida,1993),这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另一原则。当直译可能导致意义上的误解或语义空白时,翻译中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译者

一、功能对等与京剧英译

(一)功能对等论的内涵

功能对等论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主要理论。他从语言学和交际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 指出目的语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反应与源语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应基本相同。而这种“相同”可以通过在语言之间、文化之间寻找翻译对等语,以适当方式重组原文形式和语义结构来实现。奈达强调, 要达到等效目的, 意义对应必须优先于形式对等, 翻译首先要译意。因此译者应不拘泥于原文的语义结构和语言形式, 从读者角度出发, 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调整, 准确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 从而使接收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与源语接收者和信息间的关系保持相当程度的一致。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用交际学理论诠释翻译的过程和结果,将翻译研究与实践由局限于语言层面的静态行为,转化为用动态的眼光审视从原文信息到译文信息、从原文读者到译文读者的完整的语言交际过程,追求译语与源语的“效果对等”。

(二)京剧翻译不可能实现“绝对对等”

正如奈达所指出的,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Nida,1993)。京剧资料的翻译也不例外,不可能达到绝对对等。比如,京剧行当的分类不等同于西方戏剧,所以很难套用英语中的说法,而且同一行当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地位、表演特点等又有许多分类,如生行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可分

111

衔接中的所指与翻译:个例分析

李俊叶 (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710021)

摘要:衔接对翻译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作者着重阐述衔接的一个方面:所指。

通过对《故乡》一文及其英语译文的所指关系分析,论述不同的指代形式在英汉和汉英翻译过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衔接 所指 翻译

Abstract :Cohes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one aspect of cohesion——reference.The author intends to use a case study to illustrate the role different referential forms play in the process of CE or EC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hesion;reference;translation

reference 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Reference

Reference is the set of grammatical resources which allow the speaker to indicate whether something is being repeated from somewhere else in the textor whether it has not yet appeared in the text.

According to Halliday,refer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exophora(situational)and endophora(textual).And endophofa includes anaphora(to preceding text)and cataphora(to following text).An exophoric item is one which does not name anything ; it signals that reference must be made to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Only endophoric reference is cohesive. For this reason we shall mainly take account of endophoric reference.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cohesive reference:personal, demonstrative,and comparative.Personal reference is reference by means of function in the speech situation,through the category of person.The category of personals includes the three classes of personal pronouns,possessive determiners,and possessive pronouns. To summarize:personals referring to speech roles(speaker and addressee)are typically exophoric;personals referring to other roles (persons or objects other than the speaker or addressee)are typically anaphoric.

Demonstrative reference is reference by means of

衔接

Cohesion refers to the linguistic devices by which the speaker can signal the experiential and interpersonal coherence of the text,and thus is a textual phenomenon:we can point to features of the text which serve a cohesive function. Cohesion only concerns how the 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semantic edifice.

Cohesion is a semantic relation.It is expressed partly through the grammar and partly the vocabulary. We can therefore refer to grammatical cohesion and lexical cohesion.Reference,substitution,and ellipsis are grammatical;conjunction is on the borderline of the two;mainly grammatical, but with a lexical component in it.In the paper we mainly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可改变原文形式,将原文的形象更换为目的语读者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即舍去形式上的对应,实现意义上的对等。很多京剧术语在英语中都找不到合适的相同术语来套用,这时就只能用意译法把京剧术语的含义表达出来。如:帔译为short embroiled cape.

翻译剧目时,既要忠于原剧名,又要抓住剧目的主题和精髓所在,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因此,在剧目的翻译中,意译法更为常见。有些剧目名称经过直译后,冗长难懂且未扣住剧情,而如果采用意译法,即从新的角度来译,则会让人眼前一亮。如《打渔杀家》意译为The Fishermen’s Revenge,这个译名简洁凝练,点出了这出戏的主题所在。又如,《三娘教子》译为“Teaching In The Weaving Room”。

3.音译法

音译法是翻译汉语专有名词时用到的最主要的方法。很多词汇是汉语独有的,在译语中根本找不到对等或类似的词汇,如 “功夫”、“风水”等。在京剧术语翻译时,常采用音译法。京剧中的角色术语如“生”、“旦”、“净”、“丑”就分别译成sheng, dan, jing, chou。音乐的“文场”和“武场”音译为wen chang与wu chang。音译法对译文读者接受初期可能会感到陌生,但经常使用会就会理解,接受且习惯了。我们要把京剧推向世界,同时就要把富有中国特色的京剧术语也推向世界,而最好的译法即为采用汉语拼音。

4.音译+释义法

“若切近的、形式对应的翻译毫无意义,即其指称意义非常含糊,就必须对译文作出改动” (Nida,1993)。这是奈达关于如

何实现功能对等的又一原则。在京剧术语的翻译中,音译+释义法是先用音译的方法把该术语译出再加上补充说明或解释其内在含义。这种方法被视作是一种既非死板的直译又不是随意的翻译法。如:“京胡”译为jinghu, a two-stringed musicial instrument, 板胡 banhu, a small drum for marking time, 南三弦 nansanxian, a three-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similar to sanxian, 文丑 Wen Chou Clown等。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文形式,又利于译语读者理解,不失为一种达到功能对等的好方法。

三、结束语

京剧术语的正确翻译有利于京剧更好地为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喜爱,有利于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加深中外文化交流。在京剧资料的翻译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通用。不管采取的是何种方法,只要能够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并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这种翻译就可以认为是成功的。京剧翻译方法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65.[3]刘宝杰.试论京剧行当和剧目名称翻译[J].中国京剧,1995(4).[4]毛发生.京剧术语翻译及其方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6]谢天振. 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外语语言研究大 众 文 艺

从功能对等论看京剧术语及剧名的英译

周 琰 (北京林业大学 100083)

摘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调的是信息的对等,而不是形式的对应。本文根据“功能对等”理论, 结合京剧术语及剧名的语言特点, 探讨其翻译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京剧术语及剧目;翻译策略

Abstracts : Nida’s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emphasizes the equivalence of information but not the form.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professional terms and titles of Beijing Opera.

Key words: the“Functional Equivalence”theory; professional terms and titles of Beijing Opera;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的瑰宝,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享有“东方歌剧”的美誉。清朝乾隆55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和汉剧等剧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迄今已有两百年历史。京剧善于吸收、勇于创新,逐渐成为中国第一大剧种。京剧把歌唱、舞蹈、音乐自然的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以唱、念、做、打、舞表演为中心的戏曲剧种。京剧从20世纪开始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成功的演出了许多场次,收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京剧作为我国文化园中的瑰宝,自然越来越成为世界人民所瞩目的一枝艺术奇葩。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外国人看京剧,他们的欣赏大多停留在服饰、化妆、武打和舞蹈上,能够真正欣赏一曲名唱段,成为京剧知音的,为数甚少。因此,京剧还没有真正走向世界,要让国粹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把京剧资料翻译成外语---尤其是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京剧翻译尚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京剧术语及剧目的翻译。

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而老生又可细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红脸老生。又如京剧的剧目,它们包罗万象,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色,这些对翻译者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京剧本身的特点使得其翻译不能取得绝对对等。

东西方文化差异,常使翻译不能达到对等。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中国人看重“龙文化”,对龙非常尊崇,在京剧剧目中也常出现“龙”字,如《龙凤呈祥》,《游龙戏凤》;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却是一种怪物。由于众多东西方较大的文化差异,很多的京剧术语及剧目的翻译就无法实现所指意义、联想意义、语用意义上的完全对等。因此,我们往往只能舍弃形式,尽可能多地传达其意义,使目地语读者更好的认识京剧,欣赏京剧。

既然京剧的英译不能达到绝对对等,那么要实现功能对等,译者就必须在译语环境里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接收者产生相同或相似联想的语言手段(谢天振,1999),有效传达京剧信息,从而影响译语读者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译者熟悉京剧知识及东西方文化差异,而且在做京剧术语及剧目的翻译时,必须考虑译文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兴趣和需要。如果一个京剧术语或剧目的译文能够为译语读者理解并引起他们对京剧的兴趣,进而领略京剧之美,那就达到功能对等了。

二、京剧术语及剧目翻译常用策略

根据奈达博士的论证,“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郭建中,2000:65)。这里的“切近”是指切近原语的信息,“自然”是指目的语中的表达方式,“对等”把上述二者结合起来,是对等语,而不是同一语(identity)。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信息对应,而不是形式对应。根据奈达博士的这一理论,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来做京剧术语及剧名的翻译。

1.直译法

奈达在论证如何实现功能对等时指出,若直译能实现在指称意义及联想意义上的功能对等,就无需在形式上作出任何调整(Nida,1993)。这也就是说,直译在一定情况下是产生功能对等译文的手段,这种翻译方法既忠实于原文内容,也保留了原文形式,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是一种最高程度的对等。直译法有助于更好的介绍外国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和文化,保留语言的地方色彩及差异。在京剧术语的翻译中,这种方法也被较多用到。把京剧术语移植到英语中来,还可以丰富英语语言。如娃娃生Child Male,导板guiding pattern,僧脸 monk facial makeup等。

在剧目的翻译中,直译法也较常见,如人名、地名、物名以及事件等等,常采用此法。例如:《双阳公主》译为Princess Shuangyang,《望江亭》 译为The Riverside Pavilion,《四郎探母》 Silang Visiting His Mother。上述几个译文都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用汉语拼音写人命或地名;二是用相应的英文单词对应的说明具体事物。其他的如《宝莲灯》译为The Magic Lotus Lantern,《凤还巢》The Phoenix Returns To Its Nest,都采取了直译的方法。

2.意译法

奈达还指出,若切近的、形式对应的翻译可能会引起读者对指称意义的误解时,就必须对译文作出改动 (Nida,1993),这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另一原则。当直译可能导致意义上的误解或语义空白时,翻译中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译者

一、功能对等与京剧英译

(一)功能对等论的内涵

功能对等论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主要理论。他从语言学和交际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 指出目的语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反应与源语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应基本相同。而这种“相同”可以通过在语言之间、文化之间寻找翻译对等语,以适当方式重组原文形式和语义结构来实现。奈达强调, 要达到等效目的, 意义对应必须优先于形式对等, 翻译首先要译意。因此译者应不拘泥于原文的语义结构和语言形式, 从读者角度出发, 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调整, 准确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 从而使接收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与源语接收者和信息间的关系保持相当程度的一致。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用交际学理论诠释翻译的过程和结果,将翻译研究与实践由局限于语言层面的静态行为,转化为用动态的眼光审视从原文信息到译文信息、从原文读者到译文读者的完整的语言交际过程,追求译语与源语的“效果对等”。

(二)京剧翻译不可能实现“绝对对等”

正如奈达所指出的,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Nida,1993)。京剧资料的翻译也不例外,不可能达到绝对对等。比如,京剧行当的分类不等同于西方戏剧,所以很难套用英语中的说法,而且同一行当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地位、表演特点等又有许多分类,如生行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可分

111

衔接中的所指与翻译:个例分析

李俊叶 (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 710021)

摘要:衔接对翻译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作者着重阐述衔接的一个方面:所指。

通过对《故乡》一文及其英语译文的所指关系分析,论述不同的指代形式在英汉和汉英翻译过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衔接 所指 翻译

Abstract :Cohes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one aspect of cohesion——reference.The author intends to use a case study to illustrate the role different referential forms play in the process of CE or EC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hesion;reference;translation

reference 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Reference

Reference is the set of grammatical resources which allow the speaker to indicate whether something is being repeated from somewhere else in the textor whether it has not yet appeared in the text.

According to Halliday,refer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exophora(situational)and endophora(textual).And endophofa includes anaphora(to preceding text)and cataphora(to following text).An exophoric item is one which does not name anything ; it signals that reference must be made to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Only endophoric reference is cohesive. For this reason we shall mainly take account of endophoric reference.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cohesive reference:personal, demonstrative,and comparative.Personal reference is reference by means of function in the speech situation,through the category of person.The category of personals includes the three classes of personal pronouns,possessive determiners,and possessive pronouns. To summarize:personals referring to speech roles(speaker and addressee)are typically exophoric;personals referring to other roles (persons or objects other than the speaker or addressee)are typically anaphoric.

Demonstrative reference is reference by means of

衔接

Cohesion refers to the linguistic devices by which the speaker can signal the experiential and interpersonal coherence of the text,and thus is a textual phenomenon:we can point to features of the text which serve a cohesive function. Cohesion only concerns how the 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semantic edifice.

Cohesion is a semantic relation.It is expressed partly through the grammar and partly the vocabulary. We can therefore refer to grammatical cohesion and lexical cohesion.Reference,substitution,and ellipsis are grammatical;conjunction is on the borderline of the two;mainly grammatical, but with a lexical component in it.In the paper we mainly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可改变原文形式,将原文的形象更换为目的语读者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即舍去形式上的对应,实现意义上的对等。很多京剧术语在英语中都找不到合适的相同术语来套用,这时就只能用意译法把京剧术语的含义表达出来。如:帔译为short embroiled cape.

翻译剧目时,既要忠于原剧名,又要抓住剧目的主题和精髓所在,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因此,在剧目的翻译中,意译法更为常见。有些剧目名称经过直译后,冗长难懂且未扣住剧情,而如果采用意译法,即从新的角度来译,则会让人眼前一亮。如《打渔杀家》意译为The Fishermen’s Revenge,这个译名简洁凝练,点出了这出戏的主题所在。又如,《三娘教子》译为“Teaching In The Weaving Room”。

3.音译法

音译法是翻译汉语专有名词时用到的最主要的方法。很多词汇是汉语独有的,在译语中根本找不到对等或类似的词汇,如 “功夫”、“风水”等。在京剧术语翻译时,常采用音译法。京剧中的角色术语如“生”、“旦”、“净”、“丑”就分别译成sheng, dan, jing, chou。音乐的“文场”和“武场”音译为wen chang与wu chang。音译法对译文读者接受初期可能会感到陌生,但经常使用会就会理解,接受且习惯了。我们要把京剧推向世界,同时就要把富有中国特色的京剧术语也推向世界,而最好的译法即为采用汉语拼音。

4.音译+释义法

“若切近的、形式对应的翻译毫无意义,即其指称意义非常含糊,就必须对译文作出改动” (Nida,1993)。这是奈达关于如

何实现功能对等的又一原则。在京剧术语的翻译中,音译+释义法是先用音译的方法把该术语译出再加上补充说明或解释其内在含义。这种方法被视作是一种既非死板的直译又不是随意的翻译法。如:“京胡”译为jinghu, a two-stringed musicial instrument, 板胡 banhu, a small drum for marking time, 南三弦 nansanxian, a three-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similar to sanxian, 文丑 Wen Chou Clown等。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文形式,又利于译语读者理解,不失为一种达到功能对等的好方法。

三、结束语

京剧术语的正确翻译有利于京剧更好地为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喜爱,有利于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加深中外文化交流。在京剧资料的翻译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通用。不管采取的是何种方法,只要能够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并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这种翻译就可以认为是成功的。京剧翻译方法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65.[3]刘宝杰.试论京剧行当和剧目名称翻译[J].中国京剧,1995(4).[4]毛发生.京剧术语翻译及其方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5]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6]谢天振. 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内容

  • 第二届"展翅凌云网上联谊征射"(1-10期)谜面.谜底
  • 第二届"展翅凌云网上联谊征射" 序号 谜面 谜目 谜底 注释 期号 1 死水 <前赤壁赋>句 逝者如斯              第一期 2 从 中药二 人参.贯众        第一期 3 "未老莫还乡" 词牌 少年游   第一期 4 未见真面目 ...

  • 京剧经典知识问答
  • 全民京剧爱好者 一键关注 1.京剧的"四功五法"指的是什么? 答:"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 2."尚老将"."姜圣人"."赵老开"."凤二爷" ...

  • 八十五.对联话戏曲
  • 对联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常见的是在戏台上贴对联,例如这些对联是最常见的: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古往今来,千年文史:龙飞凤舞,四海英雄."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不论场地,可国可家可天下: 寻常人物 ...

  • 功能翻译理论
  • 功能翻译理论 一.产生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译学界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形成了以扭伯特(A.Neubert)卡德(O.Kade)为代表的莱比锡学派(the Leipzig School)和以威尔斯(W.Wilss)为代表的萨尔派(the Saarbrucken School).前者立足于 ...

  • 功能目的论
  • 冬保 --一天, 邻居王二婶不小心把钥匙锁在家里,很多热心的人都前来帮忙,但都无济于事.人们找到了他,但被他拒绝了.王二婶哀求地说:"冬保,求求你啦,要是我当家的回来,我又少不了挨一顿揍.他知道,她丈夫很粗野,经常打她.他心软了,找来工具,费了好半天,帮王二婶打开了锁.王二婶感激万分,特意 ...

  • 经济翻译论文
  • 经济翻译之我见 管文凤 日语笔译 201230026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翻译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中外经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得益于学校开设的高级阅读与翻译课程,我们接触到大量的日语经济文本,系统地学习了经济翻译的范畴.意义及方法,初步掌握 ...

  • 京剧声腔知识
  • 京剧音乐.声腔的术语------真嗓 真嗓 亦名本嗓,大嗓,真声.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声带缩紧,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 ...

  • 中华戏曲,展现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 来源:文汇报 作者:邵岭 时间:2015-11-02 18 0 中华文化 字号: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近10部来自各地的优秀戏曲节目登陆上海戏曲舞台 继去年以中华原创戏曲板块的形式推介一批戏曲节目之后,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再次成为中国好戏集中亮相的平台.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将有近 ...

  • 李琪与江青的殊死斗争
  • 李琪,1914年10月30日出生于山西猗氏县(今临猗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长期在晋绥边区八分区敌后,曾多次被敌人追捕,但都在当地群众巧妙掩护下化险为夷.李琪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死于江青的残酷迫害. 哲学家李琪当上宣传部长 与江青有了工作上的对立 1949年1月,李琪到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