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共同富裕

论社会主义本质、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

班级:学号:

专业 级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摘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而当今我国不仅在收入方面,而且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有着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那么该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如何看待共同富裕?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制度改革、科学发展

1 社会主义本质

1.1 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提出

邓小平曾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1】富裕。”这一科学的论断促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国外做法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1.2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的目标只能是“共同富裕”,揭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两极分化

2.1 我国两极分化的严重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西部差距、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区域发展差距问题逐渐地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十倍,为世界最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已超过十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总额不到2%,而10%的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却占40%以上。如此令人感到反差的数据,是不是说我们的“共同富裕”理论只是一场空谈呢?是不是说我国现在的发展方向正与“共同富裕”原则背道而驰呢?是不是说“共同富裕”思想并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指导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呢?

2.2 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2.2.1 自然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自北向南,从东到西,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这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的“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整个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环境恶劣,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较多。

2.2.2 历史原因

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2.2.3 政策原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2.2.4 体制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3 共同富裕与发展差距的关系

3.1共同富裕与发展差距的关系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这种“富裕”是一种普遍富裕,是允许一部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帮带后富的形式,逐步实现

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的思想允许发展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应该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因此必须把贫富差距放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达到协调区域发展,稳定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避免两极分化的方法和途径

4.1立足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2】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安定;才能增加老百姓手里的可支配收入 ,增加享受型物质资料消费所占的比例;才能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而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2在分配上敢于承认差别,在发展上鼓励先富。

邓小平明确地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

【3】本质的一个东西。”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

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所以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另外,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各个方面,要培育人们回报社会的思想,发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4.3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它。纵观历史,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得美好!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13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64页。

论社会主义本质、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

班级:学号:

专业 级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摘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而当今我国不仅在收入方面,而且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有着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那么该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如何看待共同富裕?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制度改革、科学发展

1 社会主义本质

1.1 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提出

邓小平曾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1】富裕。”这一科学的论断促使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国外做法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1.2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的目标只能是“共同富裕”,揭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两极分化

2.1 我国两极分化的严重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西部差距、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区域发展差距问题逐渐地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十倍,为世界最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已超过十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总额不到2%,而10%的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却占40%以上。如此令人感到反差的数据,是不是说我们的“共同富裕”理论只是一场空谈呢?是不是说我国现在的发展方向正与“共同富裕”原则背道而驰呢?是不是说“共同富裕”思想并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指导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呢?

2.2 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2.2.1 自然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自北向南,从东到西,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这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的“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整个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环境恶劣,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较多。

2.2.2 历史原因

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2.2.3 政策原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2.2.4 体制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3 共同富裕与发展差距的关系

3.1共同富裕与发展差距的关系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这种“富裕”是一种普遍富裕,是允许一部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帮带后富的形式,逐步实现

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的思想允许发展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应该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因此必须把贫富差距放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达到协调区域发展,稳定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避免两极分化的方法和途径

4.1立足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2】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安定;才能增加老百姓手里的可支配收入 ,增加享受型物质资料消费所占的比例;才能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而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2在分配上敢于承认差别,在发展上鼓励先富。

邓小平明确地说:“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

【3】本质的一个东西。”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

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所以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另外,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各个方面,要培育人们回报社会的思想,发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4.3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它。纵观历史,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得美好!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13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64页。


相关内容

  • 浙江农林大学历年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1)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20分 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性是 A实事求是 B 解放思想 C 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20世纪中期,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 A5个 B 10个 C 14个 D 15个 2.21世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仅存 A 4个 B 5个 C ...

  • [概论]试题库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试题1 第1套 一.不定项选择题(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 (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

  • 党章党规进高职高专[概论]课堂路径与教学策略
  • 摘 要:梳理党章党规与<概论>的主线,研究学习路径和教学策略,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做到热爱党拥护党. 关键词:党章党规:进高职高专:概论课堂:路径与策略 党章党规进课堂对政治课教师的要求,首先,学习领会党章党规,查找与教材的结合点.其次,把党章党规重要内容与课 ...

  • 毛概论文贫富差距
  • 题目: 从城乡差距浅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摘要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进一步拉大,直接影响的就是人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我们应该针对贫富 ...

  • 我看收入差距 毛概论文
  • 我看收入差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姓名:雷康 学号:01210147 我看收入差距 眼观中国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没有人能否认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初作出的改革开放这项决策在其中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先富与共富" ...

  • 医学伦理学概论
  • 科学健康观与健康型社会构建 哈尔滨医科大学 郭斌硕士 一.科学健康观的涵义与演变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可以将其分为 3 个阶段:消极健康观.积极健康观以及科学健康观. 消极健康观是指人们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是传统的健康观念.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提高,提出了一个新的 ...

  • 毛概论文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华北电力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班级 机械1007 姓名 学号 [1**********]0 课序号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 ...

  •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考任务答案
  •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 ). 选择一项: A. 确定自己指导理论的认识路线 B. 确定自己行动方向的认识路线 C. 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正确答案是: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题目2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 关于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的思考
  • 关于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思考(初稿) 中国民航大学 机场学院 李秀芬 [摘要]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艰辛探索.时至今日,共同富裕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人类难题.在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人民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