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惯性定律

心理的惯性定律

小车往前行驶,当刹车时,车辆还会向前滑行,这在物理学中叫惯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有惯性现象,当一个人说“不”时,他会一直“不”下去;当一个人说的“是”越多,就越会答应某一件事。可以说,一个善于借助心理惯性来灵活交际的人,必定是个优秀的社会活动家。

人的心理活动的惯性主要存在于交际情感、取向、态度、认知等四个方面。善于借助心理惯性,就是要擅长“四借”。

一是借助交际情感的惯性

交际活动中,人们会随着所处环境、所历事件的不同,而产生愉快、恐惧、悲哀、厌恶、憎恨、愤怒或者忧伤等等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以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是情感的惯性。利用这种惯性,大有文章可做。譬如说,说一句赞美的话,无疑会使对方喜滋滋的,因为惯性,这种愉快心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说出批评之类让他心里难过的话语,由于惯性在起作用,他会依旧保持着美好心情,而不会因为你的批评受到刺激。在某省一次体育运动会上,有位技术水平高超的乒乓球运动员,可能是因为过于自信的缘故吧,在比赛前夕,沉醉在一些娱乐活动中,不去好好备战。为此,教练员对他说:“你是一名靠刻苦训练、用心钻研成长起来的运动员,凭你的综合实力,在全国也是第一流的,将来前途肯定无量。”运动员听后,心里非常激动。接着,教练员又说:“在这关键时刻,你是不是应该注意调整休息、养精蓄锐呢?”不用说,运动员愉快地接受了批评。在第二天的比赛中,他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在这个事例中,如果批评不当,定会影响第二天的比赛。该教练员批评有方,不但使运动员改掉不是,而且激发了干劲。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赏后,再听到对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这是因为惯性——喜悦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起作用。

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感受,由于惯性的作用,它不但会影响交际双方在当前事情上的处理,而且还会影响到在下一件事情上的处理。一个成功的交际者,要善于提倡、引导有益交际活动发展的情感,并且善于调节、疏导阻碍交际活动发展的情感,如此,才能使得交际活动灵活自如,并且充满真情。

二是借助交际取向的惯性

奥佛斯屈教授在他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当一个人说‘不’时,他所有的人格尊严都已经行动起来,要求把‘不’坚持到底。事后他也许会觉得这个‘不’说错了,但是他必须考虑到宝贵的自尊心。既然说出了口,就要坚持下去。”这种现象就是交际取向的惯性在起作用的结果。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给予赞许后,对紧接着的下一件事也很有可能给予赞许;两个人对某一件事达成一致意见后,对紧接着的下一件事也很有可能达到一致意见,这都是因为交际取向的惯性。

一个人如果想说服另一个人,在提到正题以前,一定要避免在其他问题上同其争论、抬杠,而是应该同他保持一致。某公司原来考虑买一辆4吨卡车,后来为了节省开支,打算改买别家工厂的2吨卡车。生产4吨卡车的汽车厂闻讯,立即派员找到买方,说:“你们需要运输的货物平均重量是多少?”买方说:“2吨左右吧。”厂方说:“有时多,有时少,是吧?”买方回答:“是。”厂方接着说:

“选择何种型号的车,一要看载重量,二要看道路状况,是吧?”买方说:“是。”厂方又问:“在丘陵地区行驶,汽车承受的压力要比在平地上大,是吧?”买方回答:“是。”“据我所知,贵公司的车辆主要行驶在丘陵地带,是这样的吧?”厂方问。“是的。”买方回答。“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汽车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对吧?”厂方说。“应该是的。”买方答道。厂方又说:“从不超载的汽车,它的寿命肯定比经常超载的汽车长,对吧?”买方响亮地答道:“是的!”厂方笑着说:“如果多花几千块钱,购买我们的4吨卡车,就可以多使用几年,在这几年里,就能够为贵公司赢利几万块,对吧?”“您说得没错,”买方笑着说,“贵厂的4吨卡车,我要定了。”该汽车厂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与对方观点不同时,不讨论分歧,而是强调彼此的共同点,和谐的谈话气氛加上“是”、“是”的惯性,从而巧妙地做成了这笔买卖。

三是借助交际态度的惯性

一个人在某件事上,如果以轻蔑、敷衍、冷漠、虚伪、高傲的态度对待别人,那么在随之而来的下一件事情上,也极有可能以同样消极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以尊重、认真、热情、坦诚、谦逊的态度对待别人,那么在下一件事上,也会以这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对方,这就是交际态度惯性起作用的原因。

一个成功的交际者,要善于把对方的交际态度转逆向为顺向,变消极为积极。几年前,某种人寿保险在国内刚刚兴起,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看不到这种保险的益处,并且有的还存有误解。营销员小陈到王女士家几次推销,都被冷漠地拒绝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陈听说王女士喜爱集邮,她认为这个消息非常重要,于是找到了一些集邮方面的书籍,了解了其中的不少常识、奥妙。等到再次上门拜访的时候,围绕集邮这个话题,小陈同王女士交流了半天。奇迹出现了,等再扯到保险的时候,王女士愉快地同意了。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好效果呢?原因就是,小陈同王女士谈论集邮,引起了她的极大热情,等转到保险这个话题时,由于惯性的作用,王女士对此也产生了极大热情。

四借助交际认知的惯性

人与人交往,“印象”很重要。好的印象,对交际活动有着激发和促进作用;不好印象,则对交际活动起着抑制和阻碍作用。其实,印象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关于守信、正直、稳重、文雅等等的积极评价,或者失信、奸滑、轻浮、粗鲁等等的消极评价,另方面则是这个评价的惯性。时间久了,印象就会淡化,也就是惯性减小;时间短了,在一件事上对某个人的评价,由于惯性的作用,会影响到下一件事情的办理。

有家私营企业,极想聘请一位退休的工程师,可是不论如何劝说,不论出多高的薪金,这位固执的工程师就是不同意。为什么呢?因为这位私营企业主是位打扮非常时髦的青年,在工程师眼里觉得信任不过,于是就一再拒绝。说来也巧,一次偶然的机会,工程师无意间看到了这位青年正在弯腰捡拾路上的一枚小小铁钉,以防扎伤行人。工程师看后,他觉得这位青年是个心细之人,是心善之人,与这类人合作肯定非常愉快。这时,“时髦打扮”,在工程师心中,不但不反感了,反而觉得这是工作需要。工程师对这位青年有了一个好印象,他认为,对于这样的各方面都不错的青年,不应该拒绝他。于是,等再次见到这位青年的时候,工程师决定发挥自己的余热,并且不计较薪金的多少。半年后,该工程师设计的新型产品问世了,畅销各地。为什么工程师改变主意呢?原因是该青年私营企业主无意间的举动,使工程师对他有了一个特别好的印象,由于惯性的作用,使工程师转变了不加盟该企业的观念。

心理的惯性定律

小车往前行驶,当刹车时,车辆还会向前滑行,这在物理学中叫惯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有惯性现象,当一个人说“不”时,他会一直“不”下去;当一个人说的“是”越多,就越会答应某一件事。可以说,一个善于借助心理惯性来灵活交际的人,必定是个优秀的社会活动家。

人的心理活动的惯性主要存在于交际情感、取向、态度、认知等四个方面。善于借助心理惯性,就是要擅长“四借”。

一是借助交际情感的惯性

交际活动中,人们会随着所处环境、所历事件的不同,而产生愉快、恐惧、悲哀、厌恶、憎恨、愤怒或者忧伤等等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以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是情感的惯性。利用这种惯性,大有文章可做。譬如说,说一句赞美的话,无疑会使对方喜滋滋的,因为惯性,这种愉快心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说出批评之类让他心里难过的话语,由于惯性在起作用,他会依旧保持着美好心情,而不会因为你的批评受到刺激。在某省一次体育运动会上,有位技术水平高超的乒乓球运动员,可能是因为过于自信的缘故吧,在比赛前夕,沉醉在一些娱乐活动中,不去好好备战。为此,教练员对他说:“你是一名靠刻苦训练、用心钻研成长起来的运动员,凭你的综合实力,在全国也是第一流的,将来前途肯定无量。”运动员听后,心里非常激动。接着,教练员又说:“在这关键时刻,你是不是应该注意调整休息、养精蓄锐呢?”不用说,运动员愉快地接受了批评。在第二天的比赛中,他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在这个事例中,如果批评不当,定会影响第二天的比赛。该教练员批评有方,不但使运动员改掉不是,而且激发了干劲。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赏后,再听到对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这是因为惯性——喜悦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起作用。

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感受,由于惯性的作用,它不但会影响交际双方在当前事情上的处理,而且还会影响到在下一件事情上的处理。一个成功的交际者,要善于提倡、引导有益交际活动发展的情感,并且善于调节、疏导阻碍交际活动发展的情感,如此,才能使得交际活动灵活自如,并且充满真情。

二是借助交际取向的惯性

奥佛斯屈教授在他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当一个人说‘不’时,他所有的人格尊严都已经行动起来,要求把‘不’坚持到底。事后他也许会觉得这个‘不’说错了,但是他必须考虑到宝贵的自尊心。既然说出了口,就要坚持下去。”这种现象就是交际取向的惯性在起作用的结果。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给予赞许后,对紧接着的下一件事也很有可能给予赞许;两个人对某一件事达成一致意见后,对紧接着的下一件事也很有可能达到一致意见,这都是因为交际取向的惯性。

一个人如果想说服另一个人,在提到正题以前,一定要避免在其他问题上同其争论、抬杠,而是应该同他保持一致。某公司原来考虑买一辆4吨卡车,后来为了节省开支,打算改买别家工厂的2吨卡车。生产4吨卡车的汽车厂闻讯,立即派员找到买方,说:“你们需要运输的货物平均重量是多少?”买方说:“2吨左右吧。”厂方说:“有时多,有时少,是吧?”买方回答:“是。”厂方接着说:

“选择何种型号的车,一要看载重量,二要看道路状况,是吧?”买方说:“是。”厂方又问:“在丘陵地区行驶,汽车承受的压力要比在平地上大,是吧?”买方回答:“是。”“据我所知,贵公司的车辆主要行驶在丘陵地带,是这样的吧?”厂方问。“是的。”买方回答。“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汽车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对吧?”厂方说。“应该是的。”买方答道。厂方又说:“从不超载的汽车,它的寿命肯定比经常超载的汽车长,对吧?”买方响亮地答道:“是的!”厂方笑着说:“如果多花几千块钱,购买我们的4吨卡车,就可以多使用几年,在这几年里,就能够为贵公司赢利几万块,对吧?”“您说得没错,”买方笑着说,“贵厂的4吨卡车,我要定了。”该汽车厂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与对方观点不同时,不讨论分歧,而是强调彼此的共同点,和谐的谈话气氛加上“是”、“是”的惯性,从而巧妙地做成了这笔买卖。

三是借助交际态度的惯性

一个人在某件事上,如果以轻蔑、敷衍、冷漠、虚伪、高傲的态度对待别人,那么在随之而来的下一件事情上,也极有可能以同样消极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以尊重、认真、热情、坦诚、谦逊的态度对待别人,那么在下一件事上,也会以这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对方,这就是交际态度惯性起作用的原因。

一个成功的交际者,要善于把对方的交际态度转逆向为顺向,变消极为积极。几年前,某种人寿保险在国内刚刚兴起,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看不到这种保险的益处,并且有的还存有误解。营销员小陈到王女士家几次推销,都被冷漠地拒绝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陈听说王女士喜爱集邮,她认为这个消息非常重要,于是找到了一些集邮方面的书籍,了解了其中的不少常识、奥妙。等到再次上门拜访的时候,围绕集邮这个话题,小陈同王女士交流了半天。奇迹出现了,等再扯到保险的时候,王女士愉快地同意了。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好效果呢?原因就是,小陈同王女士谈论集邮,引起了她的极大热情,等转到保险这个话题时,由于惯性的作用,王女士对此也产生了极大热情。

四借助交际认知的惯性

人与人交往,“印象”很重要。好的印象,对交际活动有着激发和促进作用;不好印象,则对交际活动起着抑制和阻碍作用。其实,印象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关于守信、正直、稳重、文雅等等的积极评价,或者失信、奸滑、轻浮、粗鲁等等的消极评价,另方面则是这个评价的惯性。时间久了,印象就会淡化,也就是惯性减小;时间短了,在一件事上对某个人的评价,由于惯性的作用,会影响到下一件事情的办理。

有家私营企业,极想聘请一位退休的工程师,可是不论如何劝说,不论出多高的薪金,这位固执的工程师就是不同意。为什么呢?因为这位私营企业主是位打扮非常时髦的青年,在工程师眼里觉得信任不过,于是就一再拒绝。说来也巧,一次偶然的机会,工程师无意间看到了这位青年正在弯腰捡拾路上的一枚小小铁钉,以防扎伤行人。工程师看后,他觉得这位青年是个心细之人,是心善之人,与这类人合作肯定非常愉快。这时,“时髦打扮”,在工程师心中,不但不反感了,反而觉得这是工作需要。工程师对这位青年有了一个好印象,他认为,对于这样的各方面都不错的青年,不应该拒绝他。于是,等再次见到这位青年的时候,工程师决定发挥自己的余热,并且不计较薪金的多少。半年后,该工程师设计的新型产品问世了,畅销各地。为什么工程师改变主意呢?原因是该青年私营企业主无意间的举动,使工程师对他有了一个特别好的印象,由于惯性的作用,使工程师转变了不加盟该企业的观念。


相关内容

  • 集美大学 机械系统设计期末知识点总结
  • 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诸多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机械系统:由若干机械要素组成,彼此间有机联系完成特定功能. 1系统的特性:1 目的性 2 整体性 3相关性 4环境适应性. 2系统的组成:1动力系统2传动系统 3执行系统 4控制系统 5支承系统. 3系统的6个原理:1整体性原理 2 ...

  • 惯性及惯性定律的理解
  • 摘 要:通过中学物理的学习,我们对物理学中的惯性及惯性定律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对惯性及惯性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形成此文,以供老师和同学指正. 关键词:物理,惯性,惯性定律 一.正确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 混淆惯性和惯性定律的主要原因是没能抓住惯性定律中"一切物体在没有受 ...

  • 光的反射说课稿
  • <光的反射>说课稿 莘松中学春申校区 吴娟连 一.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认识平面镜和进一步学习其它光学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光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光的反射规律是通过实 ...

  • 人教版高一物理 4.3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芜湖泰文中学 方海兵 2013.12 本章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式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应该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 ...

  •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了解物理学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2)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3)经历实验过程,学会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会用自 己的语言予以表述. (4)在生活中认识惯性,了解利用 ...

  • 牛顿第一定律叫惯性定律的原因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再认识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在学界应用力学规律.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这一定律的阐释却不尽完美,甚至有给学生的正确认识造成误导之虞.牛顿力学三定律中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教材在 ...

  • §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 §8.1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和内容 3.通过事例,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二.教学重点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和内容 2.通过事例,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三.教学难点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和内容 2.通过事 ...

  • 对惯性系的理解
  • 惯性系的理解 惯性参照系牛顿运动定律在其中有效的参考系,又称惯性坐标系,简称惯性系.如果S为一惯性系,则任何对于S作等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S'都是惯性系:而对于S作加速运动的参照系则是非惯性参考系(非惯性系).所有惯性系都是等效(等价)的. 惯性系符合的是与惯性定律描述一致但不是惯性定律的原理,即在惯 ...

  •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错误--绝对与相对时空观
  •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错误--绝对与相对时空观 杨山 (马鞍山传承教育物理组,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分析物理问题时我们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当我们坐在加速的小车内看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相对车厢静止且没有受力反而发生变化,于是引入了惯性力与非惯性系,其实这是主观意识造成的人为误导.地球之所以能看作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