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 4.3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芜湖泰文中学 方海兵

2013.12

本章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式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应该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如知道了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就完全确定了。这应该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就。

本节内容首先在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从

,到

F=kma,再到最后得出F=ma,其中蕴含有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性目标。因此,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的影响,即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N 的物理意义,它是为后面学习单位制的内容准备的。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本节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它们也是学习、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分析物体的受力。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认识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2. 理解k=1时,F=ma。

【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2.通过实例的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用具】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器、小车(两个)、钩码(50g 若干)、细线若干、三角板

【课时安排】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牛顿第二定律:F=ma

2.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

3.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作业布置】

教材78页第2、3、4题

【板书设计】

§4.3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比例式:a ∝F

a ∝

1m

F

m 或者F ∝ma

a ∝

即 F=kma

二、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为1N 。即1N=1kg.m/s2。

F=kma中k 的含义:根据F=kma知,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

三、例题讲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关键是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牛顿第二定律是联系运动学与力学的桥梁,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k =

F

ma ,k 的大小由F 、m 、a 三者的单位

共同决定,三者取不同的单位,k 的数值不一样,在国际单位制中k=1。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芜湖泰文中学 方海兵

2013.12

本章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式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应该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如知道了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就完全确定了。这应该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就。

本节内容首先在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从

,到

F=kma,再到最后得出F=ma,其中蕴含有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性目标。因此,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的影响,即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N 的物理意义,它是为后面学习单位制的内容准备的。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本节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它们也是学习、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分析物体的受力。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认识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2. 理解k=1时,F=ma。

【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2.通过实例的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用具】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器、小车(两个)、钩码(50g 若干)、细线若干、三角板

【课时安排】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牛顿第二定律:F=ma

2.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

3.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作业布置】

教材78页第2、3、4题

【板书设计】

§4.3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比例式:a ∝F

a ∝

1m

F

m 或者F ∝ma

a ∝

即 F=kma

二、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为1N 。即1N=1kg.m/s2。

F=kma中k 的含义:根据F=kma知,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

三、例题讲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关键是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牛顿第二定律是联系运动学与力学的桥梁,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k =

F

ma ,k 的大小由F 、m 、a 三者的单位

共同决定,三者取不同的单位,k 的数值不一样,在国际单位制中k=1。


相关内容

  •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视频001
  •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视频教程详情 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在线观看和下载 ] 运动描述 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移和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描述 3.速度快慢描述----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匀变速 ...

  • 高一物理公式人教版必修一
  • 高一物理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 =Vo+at 2.位移s =Vot+at²/2=V 平t= Vt/2t 3. 有用推论Vt ²-Vo ²=2as 4. 平均速度V 平=s/t(定义式) 5. 中间时刻速度Vt/2=V 平=(Vt+Vo)/2 ...

  • 2015.4.29安徽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新)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 ...

  • 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 高一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 .速度方向变化,动能一定变化 D .物体的质量不变,速 ...

  •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1. 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 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 ...

  •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物理练习:4.6(人教版必修1)
  •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A .B 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m A =3m B ,则它们所能滑行的距离x A .x B 的关系为( ) A .x A =x B B .x A =3x B 1 C .x A =x B D . ...

  • [原创解析版]2014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2基础夯实:6-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 基础夯实 1.在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过程中,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后推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达式,是一个很关键的论证步骤,这一步骤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研究对象的选取 C .控制变量法 答案:D 解析:对于太阳与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太阳和行星的地位完全相同, m 星既然太阳对行星的 ...

  •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案
  •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案 一.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完成任务,改变我们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 ...

  •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13_物理_必修2_人教版
  • 万有引力定律 河南省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香旗 教材依据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 教学流程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