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及其灾害

地震及其灾害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2]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风灾,指因暴风、台风或飓风过境而造成的灾害。

风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很大影响,它可以用来发电,帮助致冷和传授植物花粉。但是,当风速和风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它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 常见风型 暴风是指大而急的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28.5米/秒~32.6米/秒。暴风往往与雨相伴,一次时间较为短促。

台风,是指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十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夏秋两季常侵袭我国。

龙卷风是指风力极强而范围不大的旋风,系自积雨云中下伸的漏斗状云体。形状象一个大漏斗,轴线一般垂直于地面,在发展的后期因上下层风速相差较大可成倾斜状或弯曲状。其下部直径最小的只有几米,一般为数百米,最大可达千米以上;上部直径一般为数千米,最大可达10千米。龙卷风的尺度很小,中心气压很低,造成很大的水平气压梯度,从而导致强烈的风速,往往达到每秒一百多米,破坏力非常大。在陆地上,能把大树连根拔起来,毁坏各种建筑物和农作物,甚至把人、畜一并升起;在海洋上,可以把海水吸到空中,形成水柱。这种风少见,范围小,但造成的灾情却很严重。

飓风是指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大于32.7米/秒。

风灾形成的原因除各种自然因素以外,还常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关。如滥采地下水,破坏地表植被,汽车尾气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形成温室效应等。城市

之中风灾,过去还常见于修建大型、高层建筑时,因预先没有进行风洞测试而出现的楼道、楼与楼之间的人为风洞效应等。

个人防护

1.在大风来临前

(1)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区域是否是大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

(2)要了解安全撤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风场所(各级政府要做好预案)。

(3)要准备充足且不易腐坏的食品和水。

2.大风到来时(当气象部门发布白色、绿色台风信号时)

(1)要经常收听电台、电视以了解最新的热带气旋动态。

(2)保养好家用交通工具,加足燃料,以备紧急转移。

(3)检查并牢固活动房屋的固定物以及其他危险部位;检查并且准备关好门窗,迎风面之门窗应加装防风板,以防玻璃破碎;常检查电力设施、设备和用电器,注意炉火、煤气、液化气,以防火灾。

(4)检查电池、直流电收音机,以及储备罐装食品、饮用水和药品;准备一定的现金。

(5)清扫屋外排水沟及屋顶排水孔,以防阻塞积水。

(6)居住河边或低洼地带,应预防河水泛滥,及早撤到较高地区;如果居住在移动房、海岸线上、小山上、山坡上容易被洪水或泥石流冲的房屋里,要时刻准备撤离该地。

(7)屋外各种悬挂物体应立即取下或钉牢,并修剪树枝,以防暴风吹毁伤人。

(8)风势突然停止时可能正处于大风眼时刻,不可贸然外出。确需行走时,应避开危险建筑、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道路等。徒步者可选择雨衣作雨具,特别是学生应少使用雨伞;骑车者应下车步行,以免失去控制;开车者应减速慢行,注意加强观察,并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地、桥梁、路肩及树下,以防淹水、塌方或压损。

(9)遇有紧急情况,可拨打“110”、“119”、“120”等特服电话。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带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建筑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

1.直击雷

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放电形成的。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3.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4.雷电侵入波

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建筑物防雷措施

1.防直击雷

防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在高压输电线路上方安装避雷线。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遭雷击。

防雷接地装置与一般接地装置的要求大体相同,在用建筑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电阻不得大于10~30Ω。

2.防雷电感应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压,应将建筑物的镏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

3.防雷电侵入波

为了防止雷电侵入波沿低电压线路进入室内,低压线路最好采用地下电缆供电,并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地。

人身如何防雷击

雷击虽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但采取与不采取措施以及措施科学与否,其后果大不相同。如广西某地农民正在田间收花生,突然雷雨交加,几个男同志跑到附近岩洞中躲雨安然元恙,而7个妇女利用塑料薄膜搭起帐蓬避雨。结果全被雷击中,其中6人当场死亡。

预防雷击的措施如下:

1.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如何避免雷击

(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

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注意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中止心肺复苏的急救。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

传染病预防措施:消除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易感人群

烧毁和深埋病畜尸体属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消除传染原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措施

(试行)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易于各种传染病、常见病的传播和流行。为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特制订以下预防措施:

A 沙眼:

1、每天用干净水洗手、洗脸,保持眼睛清洁卫生;

2 、不与沙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

3、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用手随意揉眼睛。

B 结核:

1、对有家庭病史者,要做到定期体检;

2、不与结核病人接触,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

C 近视:

1、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2、不在强光、暗光下及行驶车船上看书;

3、读书看报时保持眼睛与书本的正确距离;

4、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放松远眺。

D 龋齿:

1、经常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做好牙齿保健,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少吃不利于牙齿保健的食品;

4、睡觉前不吃含糖量高的食品。 E 流感:

1、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天气变化时,注意及时增减衣服。

F 腹泻:1、搞好粪便管理,远离污染源;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

G 乙肝: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

2、不接触乙肝病人;

H 伤寒及副伤寒:

1、加强粪便管理;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

I 流脑:

1、搞好卫生防疫,积极接种流脑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3、搞好宣传,提高防护意识,保护易感人 群。

地震及其灾害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2]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风灾,指因暴风、台风或飓风过境而造成的灾害。

风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很大影响,它可以用来发电,帮助致冷和传授植物花粉。但是,当风速和风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它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 常见风型 暴风是指大而急的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28.5米/秒~32.6米/秒。暴风往往与雨相伴,一次时间较为短促。

台风,是指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十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夏秋两季常侵袭我国。

龙卷风是指风力极强而范围不大的旋风,系自积雨云中下伸的漏斗状云体。形状象一个大漏斗,轴线一般垂直于地面,在发展的后期因上下层风速相差较大可成倾斜状或弯曲状。其下部直径最小的只有几米,一般为数百米,最大可达千米以上;上部直径一般为数千米,最大可达10千米。龙卷风的尺度很小,中心气压很低,造成很大的水平气压梯度,从而导致强烈的风速,往往达到每秒一百多米,破坏力非常大。在陆地上,能把大树连根拔起来,毁坏各种建筑物和农作物,甚至把人、畜一并升起;在海洋上,可以把海水吸到空中,形成水柱。这种风少见,范围小,但造成的灾情却很严重。

飓风是指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大于32.7米/秒。

风灾形成的原因除各种自然因素以外,还常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关。如滥采地下水,破坏地表植被,汽车尾气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形成温室效应等。城市

之中风灾,过去还常见于修建大型、高层建筑时,因预先没有进行风洞测试而出现的楼道、楼与楼之间的人为风洞效应等。

个人防护

1.在大风来临前

(1)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区域是否是大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

(2)要了解安全撤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风场所(各级政府要做好预案)。

(3)要准备充足且不易腐坏的食品和水。

2.大风到来时(当气象部门发布白色、绿色台风信号时)

(1)要经常收听电台、电视以了解最新的热带气旋动态。

(2)保养好家用交通工具,加足燃料,以备紧急转移。

(3)检查并牢固活动房屋的固定物以及其他危险部位;检查并且准备关好门窗,迎风面之门窗应加装防风板,以防玻璃破碎;常检查电力设施、设备和用电器,注意炉火、煤气、液化气,以防火灾。

(4)检查电池、直流电收音机,以及储备罐装食品、饮用水和药品;准备一定的现金。

(5)清扫屋外排水沟及屋顶排水孔,以防阻塞积水。

(6)居住河边或低洼地带,应预防河水泛滥,及早撤到较高地区;如果居住在移动房、海岸线上、小山上、山坡上容易被洪水或泥石流冲的房屋里,要时刻准备撤离该地。

(7)屋外各种悬挂物体应立即取下或钉牢,并修剪树枝,以防暴风吹毁伤人。

(8)风势突然停止时可能正处于大风眼时刻,不可贸然外出。确需行走时,应避开危险建筑、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道路等。徒步者可选择雨衣作雨具,特别是学生应少使用雨伞;骑车者应下车步行,以免失去控制;开车者应减速慢行,注意加强观察,并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地、桥梁、路肩及树下,以防淹水、塌方或压损。

(9)遇有紧急情况,可拨打“110”、“119”、“120”等特服电话。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带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建筑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

1.直击雷

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放电形成的。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2.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3.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4.雷电侵入波

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建筑物防雷措施

1.防直击雷

防直击雷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在高压输电线路上方安装避雷线。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遭雷击。

防雷接地装置与一般接地装置的要求大体相同,在用建筑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电阻不得大于10~30Ω。

2.防雷电感应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压,应将建筑物的镏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

3.防雷电侵入波

为了防止雷电侵入波沿低电压线路进入室内,低压线路最好采用地下电缆供电,并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地。

人身如何防雷击

雷击虽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但采取与不采取措施以及措施科学与否,其后果大不相同。如广西某地农民正在田间收花生,突然雷雨交加,几个男同志跑到附近岩洞中躲雨安然元恙,而7个妇女利用塑料薄膜搭起帐蓬避雨。结果全被雷击中,其中6人当场死亡。

预防雷击的措施如下:

1.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如何避免雷击

(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

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和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注意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要中止心肺复苏的急救。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

传染病预防措施:消除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易感人群

烧毁和深埋病畜尸体属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消除传染原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措施

(试行)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易于各种传染病、常见病的传播和流行。为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特制订以下预防措施:

A 沙眼:

1、每天用干净水洗手、洗脸,保持眼睛清洁卫生;

2 、不与沙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

3、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用手随意揉眼睛。

B 结核:

1、对有家庭病史者,要做到定期体检;

2、不与结核病人接触,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

C 近视:

1、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2、不在强光、暗光下及行驶车船上看书;

3、读书看报时保持眼睛与书本的正确距离;

4、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放松远眺。

D 龋齿:

1、经常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做好牙齿保健,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少吃不利于牙齿保健的食品;

4、睡觉前不吃含糖量高的食品。 E 流感:

1、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天气变化时,注意及时增减衣服。

F 腹泻:1、搞好粪便管理,远离污染源;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

G 乙肝: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

2、不接触乙肝病人;

H 伤寒及副伤寒:

1、加强粪便管理;

2、不食不洁食品;

3、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

I 流脑:

1、搞好卫生防疫,积极接种流脑疫苗;

2、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3、搞好宣传,提高防护意识,保护易感人 群。


相关内容

  • 次生灾害及其防护
  • 消防教案 次生灾害及其防护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次生灾害的危害性,掌握遭遇地震灾害的救护方法, 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 教学重点:避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次生灾害 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突发事件等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引发的火灾.毒气外 泄.煤气爆炸.环境恶性污染等 ...

  •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的大小及其特点不仅取决于地震的大小及其特点,而且受制于震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与各种工程,尤其是生命线工程的分布以及人口密度与分布等. 1.瞬间突发性 发生大地震,顷刻之间,不过是几秒.十几秒.最多几十秒而已,已经房倒屋塌,一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 地震灾害的瞬间突发 ...

  •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报告编写要求 目 录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2.报告文字要求 3.报告图件要求 4.报告表格要求 5.符号及单位的使用 6.公式使用 7.术语使用 8.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 Ⅱ 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 A.封面 B.扉页 C.目录 D.前言 1.技术 ...

  • 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年12月C玩fn已s已.,白"门哩口ZQ厂尺oc忌^匏c庇以nfc5口ndJ翰gfngP,.fng 第27卷第12期 v01.27No.12 DPc.,2008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 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黄润秋,李为乐 (成都理工大学地 ...

  • 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2011年修正本)
  • 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2011年修正本) (1998年10月31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 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的决定>修正 2011年9月23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

  • 第14讲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一 地质灾害 (1)主要地质灾害 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震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 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能量越大震级越 ...

  •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19990924(颁布时间) 19990924(实施时间)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 (1999年9月24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地震监测预报 第三章 地震灾害预防 第四章 地震应怠 第 ...

  • 环境地质学
  • 环境地质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环境地质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2.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环境地质学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4.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5.环境地质学是怎样产生好发展的? 6.学习.研究环境地质学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章 1.地质环境的含义?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的 ...

  • 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
  • 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 (1999年10月25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11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凡从事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