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对虚无主义的确认和超越

2009年1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Edition)

Jan.2009Vol.34No.1

第34卷第1期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确认和超越

高海艳,吴 宁

1

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 以尼采确认的虚无主义为切入点,将其和尼采的,能在整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达到对尼采思想旨归的准确理解。

关键词: 虚无主义;尼采;确认;超越

中图分类号:B516.47  :A  (-0021-04

TranscendenceofNihilism

GAOHai-yan,WUNing

1

2

(1.CollegeofPhilosophy,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430073,China;2.CollegeofMarxism,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430073,China)

Abstract: TotakethenihilismconfirmedbyNietzscheasabreakthroughpointandtorelateitwithNietzsche’sviewpointsof“eternalrecurrence”,“theforcewill”and“superman”enableustograspwhollyNietzsche’sideologyandunderstandaccuratelyNietzsche’sthought,whichishelpfulforrebuildingvalueintheperiodofsocialtransformation.

Keywords: nihilism;Nietzsche;confirmation;transcendence

  作为身处于世纪转折点上的尼采及其思想,在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成为国人热烈讨论的对象。尼采及其思想为什么在中国会遭遇如此境遇,这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尼采思想本身的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掀起的三次关于“尼采”的大讨

论,其共同点是发生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渡期,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处在断裂、分化状态,即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原有的价值观与现实脱节,新的价值观尚未确立,人们在价值信仰上发生分裂,恐慌和激情让这个阶段的人陷入了虚无。针对这一时代病症,尼采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因此,尼采的学说和思想受到瞩目、引发讨论势所必然。

一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确认

虚无主义一词系德文Nihilismus的意译,源出拉丁文nihil(虚无)。虚无主义一词在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F・H・雅科比《给费希特的信》中被首次使用。尼采在其生活的时代,将没有价值和目标的人的生

①收稿日期:2008-10-23

存状态称之为“虚无主义”,并在确认“虚无主义”的前提下重构价值观。

尼采对统治西方两千年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确认了虚无主义的到来。首先,他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基督教文化产生的基础是人对痛苦的敏感性、人对强者的怨恨和复仇心理,而基督教文化宣扬的“上帝说”“、原罪说”“、善恶观”只不过是小人物为了保护自己而设置的对强者富有生命创造力的一种限制和公开的指控。其次,尼采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对理性的崇拜就是对逻辑的崇拜,而构成理性基础的逻辑是非逻辑,即逻辑最初是源于人的当下判断的需要。尼采认为,人在复杂的现实面前需要当下作判断,所以必须将事情简单化。由于人们在感觉上认为确定的事物总是比不确定的事物更让人有安全感,所以人们在习惯上接受了逻辑先在性,忽视了逻辑只不过是人类自己为了自身利益强加于事物上的。理性主义文化之根———逻辑,就这样被尼采

(08CZX009)的部分研究成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常生活批判与中国民生问题”

 作者简介:高海艳(1978-),女,陕西汉中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吴 宁(1966-),女,安徽桐城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2 2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

连根拔起。接着,尼采批判了理性主义所主张的“理性至上”“、科学万能”、“理性至善”等观点。通过对传统基督教文化和近代理性主义文化的批判,过去人们所追求的价值、理想、道德、信仰和所渴望到达的至善至美的来世生活都被尼采无情地粉碎了。否定感官、自然、变化的世界;虚无实在化,相信概念、上帝、静止不变的虚构世界。尼采指出,否定实在必定要被实在所否定,信仰虚无必定使信仰归于虚无。周国平在《尼采与形而上学》一文中分析得简单而彻底“:形而上学建立在这个等式基础上:道德

尼采宣布“:我所讲述的是下两个世纪的故事。=价值=实在。针对这个等式,尼采在批判形而上

我所描写的是必然来临的事物即行将出现的虚无主学时,着重揭露了‘道德=价值’,义。我现在就可以讲述这个故事,因为虚无主义的‘实在’,形

-来临己具有了必然性。虚无主义即将来临的天意不。可更改,这种未来事物的先兆比比皆是,完成了破除;人们不会说““、上帝”“、真实的生命”“、善”“、拯救”或“幸福”等字眼,现在所有这一切都被证明是虚构的,虚无主义从台后走到了台前,以自己的真实身份露面了。尼采宣布“上帝死了”来表达虚无的到来。在尼采看来“上帝”,是自苏格拉底以来理性主义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产物,是否定现实的、感性世界,肯定理性的、彼岸世界的集中表达。“上帝死了”意味着传统理性主义文化所主张的价值体系的崩溃,被人们信以为真的“来生”“、上帝”“、真实的生命”“、善”“、拯救”或“来世幸福”的价值目标成为虚无,最高价值的这些代名词不再掩饰虚无的真实。尼采让世人知道和了解虚无的真实性。尼采认为,基督教文化和理性主义文化对最高价值的设定本身就是对虚无的确认,基督教文化和理性主义的弊端就是它掩饰了虚无的真实存在。

虚无主义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虚无主义站在门前:我们的一切客人中这个最不祥的敌人来自何方?”来自人对“意义”的寻求而不可得。尼采对这种“意义”深表怀疑“,这种意义恰恰是几千年来意志追求并且已经到来的虚无主义的源头,恰恰是一种‘不能’,不能发现一个意图、一个目标、一个意

[3]

义”。尼采认为虚无主义“就是最高价值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目的的答案”。

尼采认为西方文化的最高价值就是传统形而上学设置的对生存的终极根据、目的、意义本体。自苏格拉底的理念到基督教的上帝,再到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的抽象概念,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两个世界的划分,所有的哲学家都力图用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来“科学”地解释、揭示世界的本质。他们立足于道德和理性,设计了一个终极实在,并从价值向度和实在向度两方面予以证明。结果,实在虚无化,

[2]149

[2]483

]211

,,虚无主义凸现出来了。

二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分析(一)虚无主义的三种形式

尼采认为虚无主义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对目的的寻求及其失落。尼采说“假如我们寻找

一切现象的‘意义’,那是找不到的。因为寻觅者到头来总会失掉勇气”“下述现象在以前也许是有意,

义的,对一切现象都使用最高的道德标准评价道德世界秩序;或者,增长人在交往中的爱与和谐;或者,靠拢普遍幸福状态;或者,甚至走向普遍的虚无状态———目标无论如何总还有意义。所有这些观念的共

[2]278

性就是通过过程本身实现一种目标”。现在人们发现过程无法达到目标,虚无主义就产生了。第二种形式:对统一的寻求及其失落。尼采说“统一性”就是一切“一元论”的形式。人一旦确立了一切现象和现象的总体性,就会陷入“人和高踞于人之上的整体相连,并且是依赖这个整体的,它是神性的标准”的想法中。这种统一性要求牺牲个人幸福,寻求普遍性,但是普遍性是没有的。人设置整体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自身价值的根据,结果对“统一”寻求的不可得,人失去了对自己价值的信仰,使自身陷入了虚无主义。第三种形式“:对真正的世界”的寻求及其失落。尼采说,对目的和统一的寻求落空后,人只剩下一条路了,就是谴责整个现实世界都是虚幻的,于是就构想了一个“理念世界”来做现实的替身。道德家发明了“完美的世界”,哲学家发明了“理性的世界”,宗教家发明了“神的世界”。但人们终于发现“真实世界的发明”不过是人的心理需要,用“统一”、“真理”等来解释客观世界,就会有一种无价值感。从价值角度出发,尼采认为基督教、佛教、柏拉图哲学、全部唯心主义都是虚无主义。一旦旧的价值崩溃,新的价值还未确立,人就会出现普遍的无信仰状态,虚无主义就成为时代病症。

2009年第1期高海艳 吴 宁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确认和超越 23

(二)虚无主义的症状

尼采认为虚无主义的症状有以下几种:第一,缺

乏信仰的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并麻木不仁,野蛮也随之而来。他曾多次描写过这种状态。他说,信仰的沦丧已经路人皆知,接踵而至的是敬畏、权威、信任的瓦解,宗教的洪流已退,遗留下沼泽和池塘;民族分崩离析,彼此敌对。科学粉碎了、瓦解了曾经坚信的一切,事事都助长正在来临的野蛮。第二,人成为孤儿。人的肉体和现实都丧失了依托的价值,人的生存一时间失去了根据和重心。[1]148

,家可归,人成了孤儿。第三,人陷入世俗生活。长久以来,因为一种按年代增长的紧张状态的折磨,整个欧洲文化犹如大难临头,狂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像一条河流一心奔向尽头,不复沉思,害怕沉思;勤勉的劳作,连吃饭都拿着钟表,人们时刻盯着商业信息,生命的神圣性在匆忙的奔波中被忘得一干二净。“这种现代式的匆忙原是失去信仰者精神空虚的表现,反过来又加剧了无信仰的状态”。

(三)虚无主义的本质

“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的自行

[2]148

贬黜。没有目标;没有对目的的回答。”虚无主义的本质是“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而虚无主义作为价值的贬黜就是“没有目标”“,目标”是“对没有目的原因”的回答,而对此问题的回答就是探寻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当人们说某个东西、某个人、某件事有无价值时,说的是它的存在有无某种合乎理性的根据。因此,价值及其本质的问题植根于关于存在的问题,如果价值始终是决定一切的关键,那么,它同时就表明自己是一切的根据,是一切赖以安身、在其中驻留并且获得持存性的根据。尼采认为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根据的缺乏,就是对存在的不确定的追问。这无疑是尼采对虚无主义本质的最好揭示。尼采认为虚无主义乃是正常状态。从他对虚无主义的分类,可以看出虚无主义不仅是一个否定性概念,而且具有两面性:既有否定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脱离人的现实生活的虚假价值一面,又有肯定人的创造力的价值的一面。尼采意识到虚无主义的真实性,认为只有在彻底地承认了虚无主义后才能开始新的价值设定。

尼采用“虚无主义”指称在他生活之前的所有历史,用“上帝死了”结束这段历史。上帝代表着超

[4]262

感性领域以及对它的各种不同解说,代表着种种“理

想”和“规范”“、原理”和“法则”“、目标”和“价值”,它们被建立在存在者“之上”“赋予”,存在者整体一个目的、一种秩序,简而言之“赋予”,存在者整体一种“意义”。“上帝死了”即所有的价值设定和所设定的价值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存在者信以为真的价值体系崩溃了。揭开“上帝”的面纱,在虚无,。

,并没有成为一个悲

观主义者,而是针对这一时代病症,以虚无为起点、背景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尼采承担虚无主义的全部重担“,一切皆是虚无,一切皆被允许”“,前一句话针

[4]300

对世界而言,后一句话对人而言。”尼采在确立人的生存背景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文化价值重建,提出“永恒轮回”“、超人”和“强力意志”学说。

尼采认为“永恒轮回”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肯定当下和现实,对未来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和憧憬

。“永恒轮回”是块试金石,测试和规约当下行为。当存在者想到这一时刻、这一行为在未来还将重复出现,就要考虑当下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一向后而生的人生观像个沙漏,筛掉了当下无意义的行为。在“永恒轮回”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下,人的任何行为就不再是盲目和随意的,而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有意义的行为,虚无背景下的永恒轮回有“选育”和“培植”的功能,虚无是“末人”被选为“超人”的价值坐标。

“强力意志”是改造生命的源泉和动力。尼采用“强力”改造了历史上存在的两种人:骆驼和狮子。骆驼指信仰柏拉图、基督教信条而生存的信徒,也包括肩负一切传统重负的基督教哲学家。它强壮忍耐,以“应该”和“不要”作为自己行动的信条,克制自身的欲望,同一切妥协,完全没有自由。但克制并不代表不存在,骆驼本身所具有的强壮忍耐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赋予了骆驼改造的材料,只要给它们独立行走的机会,骆驼就会将自身内在的力爆发出来。骆驼在没有水的沙漠行走,寻找自己得以生存的东西,生命保存下来,它获得了新生。这时骆驼深深感到“你应该,……”充满了对生命的幻谬与暴虐“,我要……”才是自由的表达,于是骆驼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感到一丝离群后的孤独和痛苦,自由的骆驼甩掉它身上的重负,空前的解放感唤起了骆驼应有的野性,它变得生机勃勃,成为反叛主人的狮子。狮子生命里的“强力”更加激进、更无法

2 4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

遏制,它按照自己的价值,提出“我要”的要求。以凶猛而著称的狮子嚷嚷着“我要”,但本质上它是半自由的,狮子摧毁精神的旧居,却使精神处于一种无家园状态,无法找到归宿。

狮子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它若属于未来,就必须让自身的“强力”具有建设性,这就得改变自己的暴虐性,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忘记过去的一切,使自己的精神如茫茫大地一般干净。假如它真的做到这一点,狮子就变成了小孩。小孩完全自由了,具有天真与遗忘的本性,是一个新的开始,个自转的轮,,在“,神三变,,。骆驼、狮子终于成为了婴儿,婴儿就是塑造超人的起点。“天真”“、遗忘”“、新的开始”指在新的起点,人不受任何沉重的传统束缚,人出自自然天性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神圣的肯定”,即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家园。这个家园不是基督教的天国,不是理性主义的绝对,而是有着生动的前苏格拉底精神特征的东西,是以水洁身、以火增力、以酒助兴、以乐沟通、以舞神交的圣地。人在强力意志的推动下,完成了人的精神三变,从受传统文化束缚回到了赤子状态,这个状态实际就是虚无。尼采将虚无定义为一切生活的开端,所有的人类有价值的行为必须从这里出发,才能达到目的,符合人之为人的本质。

人如何才能成为超人呢?尼采认为,人之于超人就像猿猴之于人一样,猿猴是进化为人的动物,而人也是进化为超人的半人半神。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强力意志”蠢蠢欲动,迫使人聆听“成为你自己”的心声。尼采认为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过程;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成为超人。尼采将“心声”明朗化,在不同时期,发出同一呼吁: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你应当成为你之为你者。这一呼吁只被少数人听信,并且只是对于这少数人中的极少数人才是多

[4]111

余的。

尼采的超人具有否定的意义,即否定使人类孱弱的一切。首先,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类的一种价值取向。超人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不是人的偶像,完全不同于“至真至善至美”的神,超人也不是完人,超人只不过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积极对抗现实苦难,一个把握机会、奋发向上的人。

人要成为超人就要超越自己。其次,尼采认为超人是一种精神

。超人面对的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是未链。超人是人应该追求的精神。尼采在《不合时宜的沉思》的第三个沉思中曾指出,人必须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否则人的生存依然是一个无思想的偶然。若使生命有意义,,找。“克服”一切,便已经成为超人。最“,是尼采向往的新人性,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落脚点。为了生活而活动的尼采式的“超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挣脱既定的常轨,卓然独立并逆行。

尼采以虚无主义为背景,提出了“永恒轮回”、“强力意志”和“超人”的观点。他的“强力意志”既不在于欲求,更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创造和给予。强力意志所说的强力不是意志欲求的对象,而是意志中欲求的人。“永恒轮回”是选择和培育的机制,从“末人”选择具有超人思想的人,作为成长为超人的胚胎“;永恒轮回”中的“轮回”又迫使所有人在进行行为选择时,要考虑行为的价值、意义,只有得到肯定的行为才是值得选择的。超人是人的本质的回归,是对自身最高价值的肯定,是尼采眼中的新人性。

海德格尔写的《尼采》一书准确地概括了尼采思想观点的整体关系。海德格尔认为“强力意志”是“本质”,也就是存在者本身之存在“;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是“实存”,即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方式“;虚无主义”是“历史背景”,即在强力意志上得到规定的存在者之存在的历史“;超人”是“新人类”,即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所要求的人类。尼采预示了传统价值的崩溃,以虚无为思想体系建构的背景,主张发挥人内在的强力意志,在永恒轮回的指引下,蜕变和进化为超人,成为自己,这是尼采文化价值批判和重建的重要旨归。参考文献:

[1]尼采.权力意志[M].冯骥,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2]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凌素心,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尼采.上帝之死[M].刘崎,译.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75:49.[4]周国平.周国平文集:第3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张群喜)  

2009年1月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Edition)

Jan.2009Vol.34No.1

第34卷第1期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确认和超越

高海艳,吴 宁

1

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 以尼采确认的虚无主义为切入点,将其和尼采的,能在整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达到对尼采思想旨归的准确理解。

关键词: 虚无主义;尼采;确认;超越

中图分类号:B516.47  :A  (-0021-04

TranscendenceofNihilism

GAOHai-yan,WUNing

1

2

(1.CollegeofPhilosophy,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430073,China;2.CollegeofMarxism,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430073,China)

Abstract: TotakethenihilismconfirmedbyNietzscheasabreakthroughpointandtorelateitwithNietzsche’sviewpointsof“eternalrecurrence”,“theforcewill”and“superman”enableustograspwhollyNietzsche’sideologyandunderstandaccuratelyNietzsche’sthought,whichishelpfulforrebuildingvalueintheperiodofsocialtransformation.

Keywords: nihilism;Nietzsche;confirmation;transcendence

  作为身处于世纪转折点上的尼采及其思想,在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成为国人热烈讨论的对象。尼采及其思想为什么在中国会遭遇如此境遇,这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尼采思想本身的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掀起的三次关于“尼采”的大讨

论,其共同点是发生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渡期,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处在断裂、分化状态,即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原有的价值观与现实脱节,新的价值观尚未确立,人们在价值信仰上发生分裂,恐慌和激情让这个阶段的人陷入了虚无。针对这一时代病症,尼采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因此,尼采的学说和思想受到瞩目、引发讨论势所必然。

一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确认

虚无主义一词系德文Nihilismus的意译,源出拉丁文nihil(虚无)。虚无主义一词在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F・H・雅科比《给费希特的信》中被首次使用。尼采在其生活的时代,将没有价值和目标的人的生

①收稿日期:2008-10-23

存状态称之为“虚无主义”,并在确认“虚无主义”的前提下重构价值观。

尼采对统治西方两千年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确认了虚无主义的到来。首先,他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基督教文化产生的基础是人对痛苦的敏感性、人对强者的怨恨和复仇心理,而基督教文化宣扬的“上帝说”“、原罪说”“、善恶观”只不过是小人物为了保护自己而设置的对强者富有生命创造力的一种限制和公开的指控。其次,尼采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对理性的崇拜就是对逻辑的崇拜,而构成理性基础的逻辑是非逻辑,即逻辑最初是源于人的当下判断的需要。尼采认为,人在复杂的现实面前需要当下作判断,所以必须将事情简单化。由于人们在感觉上认为确定的事物总是比不确定的事物更让人有安全感,所以人们在习惯上接受了逻辑先在性,忽视了逻辑只不过是人类自己为了自身利益强加于事物上的。理性主义文化之根———逻辑,就这样被尼采

(08CZX009)的部分研究成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常生活批判与中国民生问题”

 作者简介:高海艳(1978-),女,陕西汉中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吴 宁(1966-),女,安徽桐城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2 2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

连根拔起。接着,尼采批判了理性主义所主张的“理性至上”“、科学万能”、“理性至善”等观点。通过对传统基督教文化和近代理性主义文化的批判,过去人们所追求的价值、理想、道德、信仰和所渴望到达的至善至美的来世生活都被尼采无情地粉碎了。否定感官、自然、变化的世界;虚无实在化,相信概念、上帝、静止不变的虚构世界。尼采指出,否定实在必定要被实在所否定,信仰虚无必定使信仰归于虚无。周国平在《尼采与形而上学》一文中分析得简单而彻底“:形而上学建立在这个等式基础上:道德

尼采宣布“:我所讲述的是下两个世纪的故事。=价值=实在。针对这个等式,尼采在批判形而上

我所描写的是必然来临的事物即行将出现的虚无主学时,着重揭露了‘道德=价值’,义。我现在就可以讲述这个故事,因为虚无主义的‘实在’,形

-来临己具有了必然性。虚无主义即将来临的天意不。可更改,这种未来事物的先兆比比皆是,完成了破除;人们不会说““、上帝”“、真实的生命”“、善”“、拯救”或“幸福”等字眼,现在所有这一切都被证明是虚构的,虚无主义从台后走到了台前,以自己的真实身份露面了。尼采宣布“上帝死了”来表达虚无的到来。在尼采看来“上帝”,是自苏格拉底以来理性主义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产物,是否定现实的、感性世界,肯定理性的、彼岸世界的集中表达。“上帝死了”意味着传统理性主义文化所主张的价值体系的崩溃,被人们信以为真的“来生”“、上帝”“、真实的生命”“、善”“、拯救”或“来世幸福”的价值目标成为虚无,最高价值的这些代名词不再掩饰虚无的真实。尼采让世人知道和了解虚无的真实性。尼采认为,基督教文化和理性主义文化对最高价值的设定本身就是对虚无的确认,基督教文化和理性主义的弊端就是它掩饰了虚无的真实存在。

虚无主义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虚无主义站在门前:我们的一切客人中这个最不祥的敌人来自何方?”来自人对“意义”的寻求而不可得。尼采对这种“意义”深表怀疑“,这种意义恰恰是几千年来意志追求并且已经到来的虚无主义的源头,恰恰是一种‘不能’,不能发现一个意图、一个目标、一个意

[3]

义”。尼采认为虚无主义“就是最高价值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目的的答案”。

尼采认为西方文化的最高价值就是传统形而上学设置的对生存的终极根据、目的、意义本体。自苏格拉底的理念到基督教的上帝,再到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的抽象概念,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两个世界的划分,所有的哲学家都力图用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来“科学”地解释、揭示世界的本质。他们立足于道德和理性,设计了一个终极实在,并从价值向度和实在向度两方面予以证明。结果,实在虚无化,

[2]149

[2]483

]211

,,虚无主义凸现出来了。

二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分析(一)虚无主义的三种形式

尼采认为虚无主义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对目的的寻求及其失落。尼采说“假如我们寻找

一切现象的‘意义’,那是找不到的。因为寻觅者到头来总会失掉勇气”“下述现象在以前也许是有意,

义的,对一切现象都使用最高的道德标准评价道德世界秩序;或者,增长人在交往中的爱与和谐;或者,靠拢普遍幸福状态;或者,甚至走向普遍的虚无状态———目标无论如何总还有意义。所有这些观念的共

[2]278

性就是通过过程本身实现一种目标”。现在人们发现过程无法达到目标,虚无主义就产生了。第二种形式:对统一的寻求及其失落。尼采说“统一性”就是一切“一元论”的形式。人一旦确立了一切现象和现象的总体性,就会陷入“人和高踞于人之上的整体相连,并且是依赖这个整体的,它是神性的标准”的想法中。这种统一性要求牺牲个人幸福,寻求普遍性,但是普遍性是没有的。人设置整体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自身价值的根据,结果对“统一”寻求的不可得,人失去了对自己价值的信仰,使自身陷入了虚无主义。第三种形式“:对真正的世界”的寻求及其失落。尼采说,对目的和统一的寻求落空后,人只剩下一条路了,就是谴责整个现实世界都是虚幻的,于是就构想了一个“理念世界”来做现实的替身。道德家发明了“完美的世界”,哲学家发明了“理性的世界”,宗教家发明了“神的世界”。但人们终于发现“真实世界的发明”不过是人的心理需要,用“统一”、“真理”等来解释客观世界,就会有一种无价值感。从价值角度出发,尼采认为基督教、佛教、柏拉图哲学、全部唯心主义都是虚无主义。一旦旧的价值崩溃,新的价值还未确立,人就会出现普遍的无信仰状态,虚无主义就成为时代病症。

2009年第1期高海艳 吴 宁 尼采对虚无主义的确认和超越 23

(二)虚无主义的症状

尼采认为虚无主义的症状有以下几种:第一,缺

乏信仰的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并麻木不仁,野蛮也随之而来。他曾多次描写过这种状态。他说,信仰的沦丧已经路人皆知,接踵而至的是敬畏、权威、信任的瓦解,宗教的洪流已退,遗留下沼泽和池塘;民族分崩离析,彼此敌对。科学粉碎了、瓦解了曾经坚信的一切,事事都助长正在来临的野蛮。第二,人成为孤儿。人的肉体和现实都丧失了依托的价值,人的生存一时间失去了根据和重心。[1]148

,家可归,人成了孤儿。第三,人陷入世俗生活。长久以来,因为一种按年代增长的紧张状态的折磨,整个欧洲文化犹如大难临头,狂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像一条河流一心奔向尽头,不复沉思,害怕沉思;勤勉的劳作,连吃饭都拿着钟表,人们时刻盯着商业信息,生命的神圣性在匆忙的奔波中被忘得一干二净。“这种现代式的匆忙原是失去信仰者精神空虚的表现,反过来又加剧了无信仰的状态”。

(三)虚无主义的本质

“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的自行

[2]148

贬黜。没有目标;没有对目的的回答。”虚无主义的本质是“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而虚无主义作为价值的贬黜就是“没有目标”“,目标”是“对没有目的原因”的回答,而对此问题的回答就是探寻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当人们说某个东西、某个人、某件事有无价值时,说的是它的存在有无某种合乎理性的根据。因此,价值及其本质的问题植根于关于存在的问题,如果价值始终是决定一切的关键,那么,它同时就表明自己是一切的根据,是一切赖以安身、在其中驻留并且获得持存性的根据。尼采认为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根据的缺乏,就是对存在的不确定的追问。这无疑是尼采对虚无主义本质的最好揭示。尼采认为虚无主义乃是正常状态。从他对虚无主义的分类,可以看出虚无主义不仅是一个否定性概念,而且具有两面性:既有否定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脱离人的现实生活的虚假价值一面,又有肯定人的创造力的价值的一面。尼采意识到虚无主义的真实性,认为只有在彻底地承认了虚无主义后才能开始新的价值设定。

尼采用“虚无主义”指称在他生活之前的所有历史,用“上帝死了”结束这段历史。上帝代表着超

[4]262

感性领域以及对它的各种不同解说,代表着种种“理

想”和“规范”“、原理”和“法则”“、目标”和“价值”,它们被建立在存在者“之上”“赋予”,存在者整体一个目的、一种秩序,简而言之“赋予”,存在者整体一种“意义”。“上帝死了”即所有的价值设定和所设定的价值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存在者信以为真的价值体系崩溃了。揭开“上帝”的面纱,在虚无,。

,并没有成为一个悲

观主义者,而是针对这一时代病症,以虚无为起点、背景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尼采承担虚无主义的全部重担“,一切皆是虚无,一切皆被允许”“,前一句话针

[4]300

对世界而言,后一句话对人而言。”尼采在确立人的生存背景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文化价值重建,提出“永恒轮回”“、超人”和“强力意志”学说。

尼采认为“永恒轮回”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肯定当下和现实,对未来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和憧憬

。“永恒轮回”是块试金石,测试和规约当下行为。当存在者想到这一时刻、这一行为在未来还将重复出现,就要考虑当下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一向后而生的人生观像个沙漏,筛掉了当下无意义的行为。在“永恒轮回”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下,人的任何行为就不再是盲目和随意的,而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有意义的行为,虚无背景下的永恒轮回有“选育”和“培植”的功能,虚无是“末人”被选为“超人”的价值坐标。

“强力意志”是改造生命的源泉和动力。尼采用“强力”改造了历史上存在的两种人:骆驼和狮子。骆驼指信仰柏拉图、基督教信条而生存的信徒,也包括肩负一切传统重负的基督教哲学家。它强壮忍耐,以“应该”和“不要”作为自己行动的信条,克制自身的欲望,同一切妥协,完全没有自由。但克制并不代表不存在,骆驼本身所具有的强壮忍耐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赋予了骆驼改造的材料,只要给它们独立行走的机会,骆驼就会将自身内在的力爆发出来。骆驼在没有水的沙漠行走,寻找自己得以生存的东西,生命保存下来,它获得了新生。这时骆驼深深感到“你应该,……”充满了对生命的幻谬与暴虐“,我要……”才是自由的表达,于是骆驼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感到一丝离群后的孤独和痛苦,自由的骆驼甩掉它身上的重负,空前的解放感唤起了骆驼应有的野性,它变得生机勃勃,成为反叛主人的狮子。狮子生命里的“强力”更加激进、更无法

2 4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

遏制,它按照自己的价值,提出“我要”的要求。以凶猛而著称的狮子嚷嚷着“我要”,但本质上它是半自由的,狮子摧毁精神的旧居,却使精神处于一种无家园状态,无法找到归宿。

狮子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它若属于未来,就必须让自身的“强力”具有建设性,这就得改变自己的暴虐性,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忘记过去的一切,使自己的精神如茫茫大地一般干净。假如它真的做到这一点,狮子就变成了小孩。小孩完全自由了,具有天真与遗忘的本性,是一个新的开始,个自转的轮,,在“,神三变,,。骆驼、狮子终于成为了婴儿,婴儿就是塑造超人的起点。“天真”“、遗忘”“、新的开始”指在新的起点,人不受任何沉重的传统束缚,人出自自然天性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神圣的肯定”,即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家园。这个家园不是基督教的天国,不是理性主义的绝对,而是有着生动的前苏格拉底精神特征的东西,是以水洁身、以火增力、以酒助兴、以乐沟通、以舞神交的圣地。人在强力意志的推动下,完成了人的精神三变,从受传统文化束缚回到了赤子状态,这个状态实际就是虚无。尼采将虚无定义为一切生活的开端,所有的人类有价值的行为必须从这里出发,才能达到目的,符合人之为人的本质。

人如何才能成为超人呢?尼采认为,人之于超人就像猿猴之于人一样,猿猴是进化为人的动物,而人也是进化为超人的半人半神。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强力意志”蠢蠢欲动,迫使人聆听“成为你自己”的心声。尼采认为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过程;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成为超人。尼采将“心声”明朗化,在不同时期,发出同一呼吁: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你应当成为你之为你者。这一呼吁只被少数人听信,并且只是对于这少数人中的极少数人才是多

[4]111

余的。

尼采的超人具有否定的意义,即否定使人类孱弱的一切。首先,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类的一种价值取向。超人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不是人的偶像,完全不同于“至真至善至美”的神,超人也不是完人,超人只不过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积极对抗现实苦难,一个把握机会、奋发向上的人。

人要成为超人就要超越自己。其次,尼采认为超人是一种精神

。超人面对的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是未链。超人是人应该追求的精神。尼采在《不合时宜的沉思》的第三个沉思中曾指出,人必须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否则人的生存依然是一个无思想的偶然。若使生命有意义,,找。“克服”一切,便已经成为超人。最“,是尼采向往的新人性,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落脚点。为了生活而活动的尼采式的“超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挣脱既定的常轨,卓然独立并逆行。

尼采以虚无主义为背景,提出了“永恒轮回”、“强力意志”和“超人”的观点。他的“强力意志”既不在于欲求,更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创造和给予。强力意志所说的强力不是意志欲求的对象,而是意志中欲求的人。“永恒轮回”是选择和培育的机制,从“末人”选择具有超人思想的人,作为成长为超人的胚胎“;永恒轮回”中的“轮回”又迫使所有人在进行行为选择时,要考虑行为的价值、意义,只有得到肯定的行为才是值得选择的。超人是人的本质的回归,是对自身最高价值的肯定,是尼采眼中的新人性。

海德格尔写的《尼采》一书准确地概括了尼采思想观点的整体关系。海德格尔认为“强力意志”是“本质”,也就是存在者本身之存在“;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是“实存”,即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方式“;虚无主义”是“历史背景”,即在强力意志上得到规定的存在者之存在的历史“;超人”是“新人类”,即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所要求的人类。尼采预示了传统价值的崩溃,以虚无为思想体系建构的背景,主张发挥人内在的强力意志,在永恒轮回的指引下,蜕变和进化为超人,成为自己,这是尼采文化价值批判和重建的重要旨归。参考文献:

[1]尼采.权力意志[M].冯骥,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2]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凌素心,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尼采.上帝之死[M].刘崎,译.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75:49.[4]周国平.周国平文集:第3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张群喜)  


相关内容

  • 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比较研究
  • 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比较研究 岳崇国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浙江 [摘 杭州311121) 要]叔本华和尼采同为19世纪著名的意志主义者,他们的哲学思想存在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他们同是对生活持悲观的 态度,但他们在摆脱痛苦的途径上却不同,叔本华采取的是否定生命,而尼采则是对生命的肯定,这样就出现了 ...

  • 后哲学的哲学问题
  • 作者:孙周兴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12期 "后哲学"的第一层意义自然是对"哲学"的超越,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的"哲学的终结".走向终结的"哲学",海德格尔明言是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存在者 ...

  • 叶秀山:试释尼采之"永恒轮回"
  •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刻剖析了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意义所在:它揭示了欧洲传统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企图以一个超越的"理念-神"来化解现实世界种种矛盾.不公.欺诈的虚伪性和欺人之谈,热情讴歌了感性的现实生活,激励人们勇敢地去破除那&quo ...

  •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
  •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 何仁富 尼采在本体论上将世界规定为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由于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人生痛苦的永恒性,因此,如何面对人生的悲剧性现实,就成为人生观的极其重要的问题. 尼采认为,虚无主义者并不是不知道人生的痛苦和悲剧,只不过它以幻觉的方式麻醉了个体生命对痛苦和悲剧的体验,并 ...

  • 尼采的_柏拉图主义_
  • 第5卷 第2期 2006年6月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尼采的"柏拉图主义" 范志军 (东南大学 哲学与科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96) 摘要:尼采颠覆了传统柏拉图主义的"两个世界"学说, 代之以新的"两个世界"理论.同一个世界 ...

  • 我为何如此钟情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 我为何如此钟情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说起欧文·亚隆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选修过郁老师课程的同学应该都不会陌生,这归功于上学期的"小组工作"和"人际关系理论与技巧"以及这学期的"社会工作实务".我相信,很多同学跟我的感受一样,两个学期的学习或多或 ...

  • 叔本华和尼采人生哲学的比较
  • 叔本华和尼采都是悲观主义者,都认为人性是罪恶的,但是叔本华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消极性,而尼采的则是带有积极性.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的.这里的"意志"是指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本能的.永不停息的欲望和冲动.叔本华所说的生存意志,就是奋斗不息.百 ...

  • 让人尴尬的思想巨人--阅读尼采(上)
  • --尼采 尼采首先是个人,具有赤子之心的人,其次才是个哲学家.作如此理解,是我与尼采人格之间存在着一丝默契,有着共同的内心内容.有这种默契或者说理解,并不是我得到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因为我们很少有人能够站得比尼采更高了.况且,这种"更高"并不意味着某种幸运或者人格的伟大.尼采 ...

  • 尼采_善恶的彼岸_札记
  • 网络财富・文化研究 Intemet fortune・Cultural Studies 尼采<善恶的彼岸>札记 林 蓉 (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福建 泉州 362000) 自然生命的道德观,尼采认为真正好的人应学会自我下命令.尼采认为恶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有刺激人类的功效,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