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_善恶的彼岸_札记

网络财富・文化研究

Intemet fortune・Cultural Studies

尼采《善恶的彼岸》札记

林 蓉

(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福建 泉州 362000)

自然生命的道德观,尼采认为真正好的人应学会自我下命令。尼采认为恶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有刺激人类的功效,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生于一种凯旋式的自我肯定。尼采的善恶观是一种创新性的,也是颠覆性的思想,尼采认为衡量道德价值的标准是生命的强力。尼采的善恶观对后世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关键词】尼采生平;写作原因;主要思想;后世影响

【摘要】尼采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新道德体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尼采认为道德价值和生命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尼采的道德观是一种

一、尼采生平

尼采(1844年-1900年),著名德国哲学家。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1865年,尼采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并开始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起点。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尼采与世长辞,享年55岁。

二、尼采《善恶的彼岸》的写作原因《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写作此书有两个目的,一是解释、阐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是为写作他最伟大的最重要的著作《强力意志》作准备。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写“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力图区分不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他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作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了其哲学的许多原理。尼采称此书为“未来哲学的序曲”。《善恶的彼岸》这书名就表明了尼采要把新的价值置于善恶的彼岸,也就是置于生命,置于强力意志。这就是尼采为了重构道德价值的努力尝试的重要一步。尼采说:“该书从根本上讲是对现代的批判,包括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甚至现代政治,同时提出与它们对立的类型”是站在生命立场上对善恶道德的扬弃。

三、尼采《善恶的彼岸》的主要思想1、尼采认为,道德价值和生命价值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前者以善恶衡量生命,后者以生命衡量善恶。尼采并不是要抛弃道德价值,抛弃善恶标准,而是要将道德价值置根于生命价值,让生命价值成为更根本的原价值,由生命价值来衡量善恶价值。所以,尼采反对的是将道德价值超越于生命之上的“善恶的道德”,他肯定的是将生命价值超越于道德价值之上的“善恶彼岸的道德”。

2、尼采提出的善恶观,是一种自然生命的道德观。尼采认为道德和善,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的,表达人本质的生命需求;同时又是有强大力量的,自由意志的表达。在书首,尼采提出哲学家共同关心研究的问题,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衡量每一个人提出的善恶的标准。他希望解决一个绝对的东西,非相对的每个人意志的表达。许多时候哲学家们的自我意志表达包含了一种强力意志,希望通过自己的意见达到控制其它资源的目的。如尼采所言“伟大的事物为伟大的人而保留着,深渊为深刻的人而保留着,柔和的东西和震颤的东西为精细的人保留着,总而言之,一切少见的东西为少见的人保留着”。人们必须寻找更为伟大、深刻和精细的东西,这些才导出真正的生命之善。“善恶的彼岸”就是自然生命。因此,将道德价值置于“善恶的彼岸”就是置于生命本身。而生命在本质上只不过是强力意志的表现形式,所以,真正的价值主体和标准是作为生命之本质的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一切评价由之以出又向之归宿的东西。尼采认为,人生存于一个生成流变的无目的、无意义的世界中,为了“安身立命”,人必须通过评价,通过解释将世界存在化,为人的生存寻找意义。因此,为了生存,必须评价。评价的主体是生命。“当我们谈论价值,我们是在生命的鼓舞下,在生命的光学之下谈论的;生命本身迫使我们建立价值;当我们建立价值,生命本身通过我们评价。”但是,生命本身只是强力意志的表现形式,所以,评价的真正主体是强力意志。

3、尼采认为,人们应该自我寻求更高的,更好的东西。真正好的人应学会自我下命令,不断学习,观察,坚守诚实,练习,锻炼,最终真正做出和习惯更好的命令。个人在自我在行为过程中要有适量的历史观,忽略历史观者易形成犬儒主义倾向,只为眼前浅薄短暂的利益打动,而盲信永远的历史观者无异宗教无知的信徒,将幸福给予无止境的未来。人群有许多划分,也存在许多等级。然而,怎样的人才是更好的人,怎样的道德才是更好的道德?用什么来区分?尼采将道德分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主人道德提倡强力意志,提倡自我规定事物的价值,不轻信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坚定,严肃,畏惧的做事,尊重其他同样有力量的人,而奴隶道德常常表现为宣扬同情,爱慕虚荣,大公无私,热心肠,谦卑等,因为这是他们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也基本完全表现为实用主义道德。真正的善恶没有完全的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真正的强者能通过他们的自我教育,观察比较,运用自我强力意志严肃畏惧的做事,达到自己定义的善恶观,实现符合人类本性的生命意志,体验到人生真正的本性需求。同时他们通过坚守的信仰,通过与同类共同行为,通过自我超越与创作,在历史中留下永恒的足迹。

4、尼采认为恶之存在,一般而言恶往往被视为欲除之而后快的东西,但尼采认为恶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有刺激人类的功效。尼采认为,所谓善就是能保护人类的,所谓恶就是不利于人类的。但事实上,恶的刺激所带给人类相当程度之事当且不可或缺的保存维护上,其影响是和善一样的,只是它们的作用不同罢了。尼采在道德批判上另一项成就即是提出了主人-奴隶道德说,以心理的角度剖析道德中奴隶道德的成分。尼采认为道德的起源是当弱者被强者欺凌时,便运用他们的精神力量,制造出良心谴责、善恶等来抵制强者的进犯。奴隶道德通常带著怨恨及衍生而来的反动心态。例如企图将具有创造力量的强者的价值拉平,而将他们的特性,转换为成具伦理意义的“恶”;自己身上软弱的性质,转换成“善”等。尼采因为根本不相信有先于人存在的道德来源,所以以奴隶道德来质疑传统道德(尤指基督教道德)来源的正当性。

5、尼采认为,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生于一种凯旋式的自我肯定。具有坚强完美的天性的人的标志是根本不会长期地把自己的敌人、不幸和失误看得很严重。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在这块对人类和教士的生存来说基本上是危险的土地上,人才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有趣的动物,只有在这里,人的精神才更高深,同时也变得凶恶了。在我们停止惧怕人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

文化研究・网络财富

Cultural Studies・Intemet fortune

对他人的热爱、尊敬、期望,失去了对人的追求,看到人就会感到格外厌倦。怀恨的人既不真诚也不天真,甚至对自己都不诚实和直率。奴隶道德则起始于对“外界”,对“他人”,对“非我”的否定。一个充满仇恨的人构想了“丑恶的敌人”,构想了“恶人”,并且把它作为基本概念,然后又从此出发产生了余念,设想了一个对立面,即“好人”——也就是他自己。

6、尼采的善恶观是一种创新性的,也是颠覆性的思想。他认为,人类如果想要拥有真正的创造力与激情,就必须抛弃以前所具有的唯理性的价值观,抛弃过去那些理性派思想家们所制定的各种旧观念,转而强调非理性的新观念,也就是弘扬人的生命力与本能的冲动,从这里出发去创造新观念与新标准。尼采指出,由于人的生存实际上是一场斗争,就像丛林中的动物一样,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故只有那些能使人优胜、强健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称为“善”,那些只能使人衰弱、消亡的则都应该称为“恶”。他将那些能够弘扬个人内在生命力、激荡创造力、满足本能的一切当成善,将不能激荡个人内在生命力、发挥自我创造性与满足本能的一切当成恶。因此,所有平庸的、循规蹈矩、没有创造性的一切都是恶,如安稳、和平、与世无争、乐天知命、自我牺牲,等等。尼采还强调,当我们如此称某些行为与思想为善或恶时,不应该考虑它们过去被称为什么,过去被称为恶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称为善,反之亦然。经过这样分析,尼采得出了结论:残忍、强暴、战斗是善,而和平、仁爱则是恶。

7、尼采认为,道德价值的标准问题,实际上是判定一个行为或事件是否依据某一道德思想为“美德”的问题,它是一种道德哲学的“显示性”存在形式。在基督教道德价值下,“善”和“恶”是道德的判定标准,而善和恶又是依据人的行为是否“无私”、“无害”和“利他”为基础的。这种价值标准本质上是对自我生命的残害和否定。尼采通过对善恶的历史心理学讨论,已经揭示了这一标准本身只不过是衰弱的生命本能的结果,是一种弱者的价值标准。自然的道德由于把道德价值置于自然的生命之上,它不再从行为的善恶出发来进行道德评价,而是从个体自然生命出发来进行道德评价的,只有有利于生命力强大或本身表征着生命力强大的行为,才被判定为道德的或“善”的或好的;而凡是阻碍生命力或本身表征着生命力乏弱的行为都将被判定为不道德的或“恶”的或坏的。这种道德评价标准,尼采称之为“超越善和恶”。尼采道德哲学之“善恶的彼岸”标准,实际上是要将善恶本身的自然生命依据清理出来,并用更“原始”的生命力的好坏来超越善与恶,而生命力的好坏本身只不过是一个强力问题,因此,“善恶的彼岸”最终是将价值标准落脚在

生命的强力上。

四、尼采《善恶的彼岸》对后世的影响1、尼采的善恶观与基督教传统道德相对抗,给基督教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尼采有三句著名的口号:一是“捣毁一切偶像”;二是“重估一切道德”;三是“上帝死了”。在这三句口号指引下,尼采以唯物主义和进化论为理论根据,提出了一套全新道德观,给西方传统道德体系以颠覆性的打击。西方文明兴起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希腊。那时的希腊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他们以智慧、勇敢、正义、节制为最高美德,创造出辉煌的哲学、科学和艺术,并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传遍欧洲、北非和近、中东。几百年后,政治、军事更加强盛的罗马人征服了这些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法律,也带回了颓废的东方宗教——基督教。基督教是失去祖国的犹太人发起的。作为亡国奴,他们的宗教宣扬仁爱、怜悯、屈服、忍耐、禁欲、贬低理性和知识、否定现世生活、希冀来世生活等能给失败者带来慰藉的信条是很自然的,这些信条能迅速被罗马占领区的广大被征服民族所接受也不奇怪。而它最终竟征服了征服者——罗马人和后来的日尔曼人的心,则主要是由于这些新兴民族的原有宗教过于简陋,难以抵御古老的东方迷信乘虚而入。基督教牢牢统治西方的一千多年,被称为“黑暗年代”。直到十七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启蒙运动兴起,它的统治才开始衰落。那一时期的杰出思想家和科学家们,用理性和科学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及其道德体系的神学基础,而进化论的横穿出世更是将这一基础完全摧毁。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虽然基督教道德赖以存在的神学基础瓦解了,但它的道德教条却仍然奇迹般地高挂在空中,没有哪一位思想家敢去挑战,直到尼采出现。尼采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产儿,他虽然生长在基督教牧师世家,却对基督教深恶痛绝。他贬斥基督教道德为懦弱卑贱的“奴隶道德”,并扬言要将其颠覆。他做到了。

2、尼采的道德观对后世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西方的哲学世界里,尼采是一个最为“大逆不道”的天才。而尼采的道德观完全颠覆了所有人心目中的本来的理所应当的道德观。道德即不道德,尼采看来,道德即习俗,这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古代文化来验证:儒家学说给所有的中国人下了一个套,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禁锢着所有中国人内心自由的灵魂,而在封建时代,谁破位,谁就是不道德的,谁不遵从习俗,谁就是不道德的。道德就是对任何可能习俗的服从,服从即道德。这样看来,也就是哪里不存在传统,不存在习俗,哪里就不存在道德。远古的人类,刚刚直立行走,无所谓传统,也无所谓习俗,所以就不存在道德问题。所以,自由的人就是不道德的人,因为无论在什么事情上,他都一意孤行的依靠自己而不依靠传统。因为他的

行动不是传统使然的,而是出于对自己有用的动机,他就应该被称为不道德的,而他自己也会觉得这是不道德的。道德这个时候成为了一种发号施令的更高的智慧,是一种不可理解的无限的力量,是一种迷信。尼采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习俗是无所不在的,谁要想脱颖而出,谁就必须自己动手创造习俗,那就是做立法者、医士或是神人,而这恰恰是可怕至极和危险至极的工作。而最经常服从律令的人就成了最道德的人,为习俗做出最大牺牲的人,也是最道德的人。自我克服、牺牲个人成就了建立在个体愿望和个体利益的废墟上的习俗和暴政。而尼采认为的世界上的优秀的人,不得不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代又一代的习俗道德的卫士的眼中变的最大恶极的人,他们割断了自己与群体的联系,成了最不道德的人和最深刻意义上的恶人。哥白尼,被罗马教廷烧死在罗马广场上。群体可以强迫个体为其行为造成的直接伤害赔偿另一个个人或群体,罗马教廷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强烈的伤害了群体的利益,他必须赔偿,在他被烧死的瞬间,社会产生了一种报复的快感。个体接受惩罚作为对自己的惩罚:如果人人都这样做,习俗还算什么习俗?尼采认为出类拔萃的和充满传造能力的不可多得的人才所忍受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最优秀的然那一直都生活在一片本来不应该那么黯淡的天空下。尼采振臂高呼,要将道德这棵毒草连根拔取,解放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从这个方面上来说,尼采对道德的否定与其说是不道德不如说是一种更高的“道德”。尼采这种思想无疑是积极的,对于我们现在的这个充满贪欲、胆怯、懦弱、虚伪的社会来说,尼采无疑是狠狠的扇了它一个耳光。

3、尼采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之一。尼采首先是一个语言学家,然后作为一个哲学家或者称之为自由思想者,他的许多著作里都包含了现代心理学的内容。他是一个充满着反叛精神的诗人哲学家,他强力地批判了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否定基督教传统的道德体系,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更提出了超人理论和永恒轮回的命题,渴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强力的思想文化体系。从本质上来说,尼采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但是他不同于他年轻时代的精神导师——叔本华之处就在于,他渴望着在这个虚无的世界上寻找到一种意义,或者说创造出一种生存的意义,以此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他的思想为后来的存在主义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之一。

参考文献

[1]尼采.善恶的彼岸[M].

[2]尼采.天才的激情与感悟[M].华文出版社出版,2003,12.[3]全增嘏.西方哲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州市丰泽区委党校哲学高级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

作者简介:林蓉(1961—),女,福建泉州人,泉

网络财富・文化研究

Intemet fortune・Cultural Studies

尼采《善恶的彼岸》札记

林 蓉

(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福建 泉州 362000)

自然生命的道德观,尼采认为真正好的人应学会自我下命令。尼采认为恶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有刺激人类的功效,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生于一种凯旋式的自我肯定。尼采的善恶观是一种创新性的,也是颠覆性的思想,尼采认为衡量道德价值的标准是生命的强力。尼采的善恶观对后世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关键词】尼采生平;写作原因;主要思想;后世影响

【摘要】尼采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新道德体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尼采认为道德价值和生命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尼采的道德观是一种

一、尼采生平

尼采(1844年-1900年),著名德国哲学家。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1865年,尼采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并开始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起点。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尼采与世长辞,享年55岁。

二、尼采《善恶的彼岸》的写作原因《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写作此书有两个目的,一是解释、阐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是为写作他最伟大的最重要的著作《强力意志》作准备。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写“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力图区分不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他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作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了其哲学的许多原理。尼采称此书为“未来哲学的序曲”。《善恶的彼岸》这书名就表明了尼采要把新的价值置于善恶的彼岸,也就是置于生命,置于强力意志。这就是尼采为了重构道德价值的努力尝试的重要一步。尼采说:“该书从根本上讲是对现代的批判,包括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甚至现代政治,同时提出与它们对立的类型”是站在生命立场上对善恶道德的扬弃。

三、尼采《善恶的彼岸》的主要思想1、尼采认为,道德价值和生命价值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前者以善恶衡量生命,后者以生命衡量善恶。尼采并不是要抛弃道德价值,抛弃善恶标准,而是要将道德价值置根于生命价值,让生命价值成为更根本的原价值,由生命价值来衡量善恶价值。所以,尼采反对的是将道德价值超越于生命之上的“善恶的道德”,他肯定的是将生命价值超越于道德价值之上的“善恶彼岸的道德”。

2、尼采提出的善恶观,是一种自然生命的道德观。尼采认为道德和善,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的,表达人本质的生命需求;同时又是有强大力量的,自由意志的表达。在书首,尼采提出哲学家共同关心研究的问题,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衡量每一个人提出的善恶的标准。他希望解决一个绝对的东西,非相对的每个人意志的表达。许多时候哲学家们的自我意志表达包含了一种强力意志,希望通过自己的意见达到控制其它资源的目的。如尼采所言“伟大的事物为伟大的人而保留着,深渊为深刻的人而保留着,柔和的东西和震颤的东西为精细的人保留着,总而言之,一切少见的东西为少见的人保留着”。人们必须寻找更为伟大、深刻和精细的东西,这些才导出真正的生命之善。“善恶的彼岸”就是自然生命。因此,将道德价值置于“善恶的彼岸”就是置于生命本身。而生命在本质上只不过是强力意志的表现形式,所以,真正的价值主体和标准是作为生命之本质的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一切评价由之以出又向之归宿的东西。尼采认为,人生存于一个生成流变的无目的、无意义的世界中,为了“安身立命”,人必须通过评价,通过解释将世界存在化,为人的生存寻找意义。因此,为了生存,必须评价。评价的主体是生命。“当我们谈论价值,我们是在生命的鼓舞下,在生命的光学之下谈论的;生命本身迫使我们建立价值;当我们建立价值,生命本身通过我们评价。”但是,生命本身只是强力意志的表现形式,所以,评价的真正主体是强力意志。

3、尼采认为,人们应该自我寻求更高的,更好的东西。真正好的人应学会自我下命令,不断学习,观察,坚守诚实,练习,锻炼,最终真正做出和习惯更好的命令。个人在自我在行为过程中要有适量的历史观,忽略历史观者易形成犬儒主义倾向,只为眼前浅薄短暂的利益打动,而盲信永远的历史观者无异宗教无知的信徒,将幸福给予无止境的未来。人群有许多划分,也存在许多等级。然而,怎样的人才是更好的人,怎样的道德才是更好的道德?用什么来区分?尼采将道德分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主人道德提倡强力意志,提倡自我规定事物的价值,不轻信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坚定,严肃,畏惧的做事,尊重其他同样有力量的人,而奴隶道德常常表现为宣扬同情,爱慕虚荣,大公无私,热心肠,谦卑等,因为这是他们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也基本完全表现为实用主义道德。真正的善恶没有完全的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真正的强者能通过他们的自我教育,观察比较,运用自我强力意志严肃畏惧的做事,达到自己定义的善恶观,实现符合人类本性的生命意志,体验到人生真正的本性需求。同时他们通过坚守的信仰,通过与同类共同行为,通过自我超越与创作,在历史中留下永恒的足迹。

4、尼采认为恶之存在,一般而言恶往往被视为欲除之而后快的东西,但尼采认为恶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有刺激人类的功效。尼采认为,所谓善就是能保护人类的,所谓恶就是不利于人类的。但事实上,恶的刺激所带给人类相当程度之事当且不可或缺的保存维护上,其影响是和善一样的,只是它们的作用不同罢了。尼采在道德批判上另一项成就即是提出了主人-奴隶道德说,以心理的角度剖析道德中奴隶道德的成分。尼采认为道德的起源是当弱者被强者欺凌时,便运用他们的精神力量,制造出良心谴责、善恶等来抵制强者的进犯。奴隶道德通常带著怨恨及衍生而来的反动心态。例如企图将具有创造力量的强者的价值拉平,而将他们的特性,转换为成具伦理意义的“恶”;自己身上软弱的性质,转换成“善”等。尼采因为根本不相信有先于人存在的道德来源,所以以奴隶道德来质疑传统道德(尤指基督教道德)来源的正当性。

5、尼采认为,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生于一种凯旋式的自我肯定。具有坚强完美的天性的人的标志是根本不会长期地把自己的敌人、不幸和失误看得很严重。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在这块对人类和教士的生存来说基本上是危险的土地上,人才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有趣的动物,只有在这里,人的精神才更高深,同时也变得凶恶了。在我们停止惧怕人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

文化研究・网络财富

Cultural Studies・Intemet fortune

对他人的热爱、尊敬、期望,失去了对人的追求,看到人就会感到格外厌倦。怀恨的人既不真诚也不天真,甚至对自己都不诚实和直率。奴隶道德则起始于对“外界”,对“他人”,对“非我”的否定。一个充满仇恨的人构想了“丑恶的敌人”,构想了“恶人”,并且把它作为基本概念,然后又从此出发产生了余念,设想了一个对立面,即“好人”——也就是他自己。

6、尼采的善恶观是一种创新性的,也是颠覆性的思想。他认为,人类如果想要拥有真正的创造力与激情,就必须抛弃以前所具有的唯理性的价值观,抛弃过去那些理性派思想家们所制定的各种旧观念,转而强调非理性的新观念,也就是弘扬人的生命力与本能的冲动,从这里出发去创造新观念与新标准。尼采指出,由于人的生存实际上是一场斗争,就像丛林中的动物一样,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故只有那些能使人优胜、强健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称为“善”,那些只能使人衰弱、消亡的则都应该称为“恶”。他将那些能够弘扬个人内在生命力、激荡创造力、满足本能的一切当成善,将不能激荡个人内在生命力、发挥自我创造性与满足本能的一切当成恶。因此,所有平庸的、循规蹈矩、没有创造性的一切都是恶,如安稳、和平、与世无争、乐天知命、自我牺牲,等等。尼采还强调,当我们如此称某些行为与思想为善或恶时,不应该考虑它们过去被称为什么,过去被称为恶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称为善,反之亦然。经过这样分析,尼采得出了结论:残忍、强暴、战斗是善,而和平、仁爱则是恶。

7、尼采认为,道德价值的标准问题,实际上是判定一个行为或事件是否依据某一道德思想为“美德”的问题,它是一种道德哲学的“显示性”存在形式。在基督教道德价值下,“善”和“恶”是道德的判定标准,而善和恶又是依据人的行为是否“无私”、“无害”和“利他”为基础的。这种价值标准本质上是对自我生命的残害和否定。尼采通过对善恶的历史心理学讨论,已经揭示了这一标准本身只不过是衰弱的生命本能的结果,是一种弱者的价值标准。自然的道德由于把道德价值置于自然的生命之上,它不再从行为的善恶出发来进行道德评价,而是从个体自然生命出发来进行道德评价的,只有有利于生命力强大或本身表征着生命力强大的行为,才被判定为道德的或“善”的或好的;而凡是阻碍生命力或本身表征着生命力乏弱的行为都将被判定为不道德的或“恶”的或坏的。这种道德评价标准,尼采称之为“超越善和恶”。尼采道德哲学之“善恶的彼岸”标准,实际上是要将善恶本身的自然生命依据清理出来,并用更“原始”的生命力的好坏来超越善与恶,而生命力的好坏本身只不过是一个强力问题,因此,“善恶的彼岸”最终是将价值标准落脚在

生命的强力上。

四、尼采《善恶的彼岸》对后世的影响1、尼采的善恶观与基督教传统道德相对抗,给基督教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尼采有三句著名的口号:一是“捣毁一切偶像”;二是“重估一切道德”;三是“上帝死了”。在这三句口号指引下,尼采以唯物主义和进化论为理论根据,提出了一套全新道德观,给西方传统道德体系以颠覆性的打击。西方文明兴起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希腊。那时的希腊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他们以智慧、勇敢、正义、节制为最高美德,创造出辉煌的哲学、科学和艺术,并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传遍欧洲、北非和近、中东。几百年后,政治、军事更加强盛的罗马人征服了这些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法律,也带回了颓废的东方宗教——基督教。基督教是失去祖国的犹太人发起的。作为亡国奴,他们的宗教宣扬仁爱、怜悯、屈服、忍耐、禁欲、贬低理性和知识、否定现世生活、希冀来世生活等能给失败者带来慰藉的信条是很自然的,这些信条能迅速被罗马占领区的广大被征服民族所接受也不奇怪。而它最终竟征服了征服者——罗马人和后来的日尔曼人的心,则主要是由于这些新兴民族的原有宗教过于简陋,难以抵御古老的东方迷信乘虚而入。基督教牢牢统治西方的一千多年,被称为“黑暗年代”。直到十七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启蒙运动兴起,它的统治才开始衰落。那一时期的杰出思想家和科学家们,用理性和科学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及其道德体系的神学基础,而进化论的横穿出世更是将这一基础完全摧毁。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虽然基督教道德赖以存在的神学基础瓦解了,但它的道德教条却仍然奇迹般地高挂在空中,没有哪一位思想家敢去挑战,直到尼采出现。尼采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产儿,他虽然生长在基督教牧师世家,却对基督教深恶痛绝。他贬斥基督教道德为懦弱卑贱的“奴隶道德”,并扬言要将其颠覆。他做到了。

2、尼采的道德观对后世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西方的哲学世界里,尼采是一个最为“大逆不道”的天才。而尼采的道德观完全颠覆了所有人心目中的本来的理所应当的道德观。道德即不道德,尼采看来,道德即习俗,这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古代文化来验证:儒家学说给所有的中国人下了一个套,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禁锢着所有中国人内心自由的灵魂,而在封建时代,谁破位,谁就是不道德的,谁不遵从习俗,谁就是不道德的。道德就是对任何可能习俗的服从,服从即道德。这样看来,也就是哪里不存在传统,不存在习俗,哪里就不存在道德。远古的人类,刚刚直立行走,无所谓传统,也无所谓习俗,所以就不存在道德问题。所以,自由的人就是不道德的人,因为无论在什么事情上,他都一意孤行的依靠自己而不依靠传统。因为他的

行动不是传统使然的,而是出于对自己有用的动机,他就应该被称为不道德的,而他自己也会觉得这是不道德的。道德这个时候成为了一种发号施令的更高的智慧,是一种不可理解的无限的力量,是一种迷信。尼采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习俗是无所不在的,谁要想脱颖而出,谁就必须自己动手创造习俗,那就是做立法者、医士或是神人,而这恰恰是可怕至极和危险至极的工作。而最经常服从律令的人就成了最道德的人,为习俗做出最大牺牲的人,也是最道德的人。自我克服、牺牲个人成就了建立在个体愿望和个体利益的废墟上的习俗和暴政。而尼采认为的世界上的优秀的人,不得不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代又一代的习俗道德的卫士的眼中变的最大恶极的人,他们割断了自己与群体的联系,成了最不道德的人和最深刻意义上的恶人。哥白尼,被罗马教廷烧死在罗马广场上。群体可以强迫个体为其行为造成的直接伤害赔偿另一个个人或群体,罗马教廷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强烈的伤害了群体的利益,他必须赔偿,在他被烧死的瞬间,社会产生了一种报复的快感。个体接受惩罚作为对自己的惩罚:如果人人都这样做,习俗还算什么习俗?尼采认为出类拔萃的和充满传造能力的不可多得的人才所忍受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最优秀的然那一直都生活在一片本来不应该那么黯淡的天空下。尼采振臂高呼,要将道德这棵毒草连根拔取,解放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从这个方面上来说,尼采对道德的否定与其说是不道德不如说是一种更高的“道德”。尼采这种思想无疑是积极的,对于我们现在的这个充满贪欲、胆怯、懦弱、虚伪的社会来说,尼采无疑是狠狠的扇了它一个耳光。

3、尼采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之一。尼采首先是一个语言学家,然后作为一个哲学家或者称之为自由思想者,他的许多著作里都包含了现代心理学的内容。他是一个充满着反叛精神的诗人哲学家,他强力地批判了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否定基督教传统的道德体系,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更提出了超人理论和永恒轮回的命题,渴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强力的思想文化体系。从本质上来说,尼采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但是他不同于他年轻时代的精神导师——叔本华之处就在于,他渴望着在这个虚无的世界上寻找到一种意义,或者说创造出一种生存的意义,以此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他的思想为后来的存在主义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之一。

参考文献

[1]尼采.善恶的彼岸[M].

[2]尼采.天才的激情与感悟[M].华文出版社出版,2003,12.[3]全增嘏.西方哲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州市丰泽区委党校哲学高级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

作者简介:林蓉(1961—),女,福建泉州人,泉


相关内容

  • 尼采读后感
  • (一)感受伟大 不是强大,而是对于伟大感受的持续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尼采<善恶的彼岸> 尊崇你心中对于伟大最直接的感受,但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渺小之中,即使对于强者,到处都充满了思想的诱惑.这份自发的贬低始于当我们认为自己的伟大比别人的"高级"之时. 你这感受伟 ...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家]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家>(网友来稿) 柏学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 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3. 情感价值观 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 ...

  • 善与恶的彼岸
  • <善与恶的彼岸>读后感 尼采的这本书,正如哲学此词给我的印象一样--是如此的晦涩难懂,令人费解,以至于这本书的大部分都没看懂.如果忽略尼采此人不可理喻的嫉妒自负与卖弄自负及其令人发指的对其超人贵族论的宣传--那么这本书几乎没内容了. 不过能被希特勒奉为偶像的人,不可否认,必也是十分天才的 ...

  • 尼采:让每个日子都起舞
  • 没有任何事物外在于这个世界,所以没有任何外在的对世界的透视."要么放弃尊崇,要么放弃你自己!"全部自然是自觉和任性的存在者的行为的总和.我们并不比我们理解我们的梦那样更理解自然.尼采鼓励那种世俗的自我中心的希望:信仰这个世界,这个尘世,这个身体.永恒回归是这样的信念:你的报偿是在 ...

  • 尼采超人哲学
  • 尼采 尼采向来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也是二十世纪以来被误解最深的哲学家之一.在尼采庞杂的思想体系中,"超人"哲学无疑占有重要地位. 尼采提出的最主要问题是: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尼采正是在追寻这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超 ...

  • 尼采对哲学的扭转
  • <尼采:从酒神到超人> 黄国钜 著 香港中华书局 2014年5月版 ●彭砺青(图书馆职员,香港) 自苏格拉底去世,哲学和哲学史的格局基本上确定了,然而尼采的出现,仿佛柏拉图的擂台上来了一位新的挑战者.尼采的意义,也许就如海德格尔引用他的遗稿时说明的,是"对柏拉图主义的扭转&qu ...

  • 从上帝之死到人之死
  • h 「摘要」在尼采宣称"上帝之死"以及福柯欢呼"人之死"之前,黑格尔其实已经判处超验的.彼岸的老上帝的死刑.与此同时,在黑格尔的"死亡哲学"那里,"上帝之死"亦同时伴随着"人之死".笔者本文力图考察黑 ...

  • 尼采哲学中的真理问题
  • 尼采哲学中的真理问题 赵修义 本文提要:尼采著作中,真理概念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合义.辨析这些不同含义便可看出从否定符合论意义上的真理入手,根本否定认识论范围内的真理,进而否定本体论上的真理(即真实),把真理问题归结为价值问题,并且把"真理"视为少数强者通过灵感和直觉获得的体验,以 ...

  • 德意志哲学简述
  • 德意志哲学发展年表 --上海市向明中学2009年小小世博会高一(6)班任务哲学部分 德国,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新崛起的国家,正逐渐向世界强国的行列进发.德意志不仅是政.经.军事等方面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哲学艺术和文化领域同样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相当光辉的几页,随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日渐成熟,德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