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

  对于有些慢性病,夏天艾灸会好于冬季,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

  有句话叫做冬病夏治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中医主张“春夏养阴”,“冬病夏治”便是该理论的具体体现。夏季患者血经络畅,皮肤腠理宜泄,此时恰当艾灸益气补阳治疗,并辅以静养,做到治养结合,治疗效果必将大增。因此,大部分冬春季节无法治愈的患者,通过夏季服药、调养,常可达到临床治疗之显著效果。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夏天艾灸,便于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清新,穿衣少,也是便于艾灸的条件之一。

  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夏季艾灸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另外,夏天如果您要艾灸,一定不要再空调屋里做,因为艾灸这东西最怕的就是受凉,一旦受凉就达不到治病的目的了,更有可能湿气入体,起了副作用。

  夏天有以下这些病症的朋友不妨试试做艾灸。

  1.女性痛经:人们在夏季喜欢吃冷饮,有些女性即使在月经期也要吃冷饮,久而久之会造成女性痛经。女性可于每次月经前10天,对天枢穴(肚脐旁2寸)、三阴交穴(内足踝上3寸)艾灸。这两个穴位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2.哮喘:哮喘可选择在伏天进行艾灸治疗,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几个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颈部下端)。

  3.夏季失眠、多梦: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进行艾灸两次,每次10分钟~20分钟,可以改善失眠、多梦。

  4.夏季腹泻: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腿部膑骨下3寸)。

  贴敷时间要记住

  “三伏灸”起源于秦汉、被称世界上最早预防医学手段,系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以中药制成的药饼,在相应穴位进行贴敷湿热,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养身调理的效果。

  进行三伏灸时间短暂,为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三天。

  隔姜灸最正宗

  “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疗法。隔姜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才能发挥三伏灸的真正疗效。

  隔姜灸加药贴一般需要30-40分钟。之前要事先准备,精选的大老姜,要切成厚度相等的姜片。隔上姜片点燃艾灸,待灸燃尽再敷贴上药,只有这样才是正规定义的三伏灸。

  特别强调,作为慢性疾病的治疗,三伏灸一般需要坚持三个疗程,也即连续三个夏天都要按时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疗。有的医院还推出加强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巩固疗效。

  哪些病适合“三伏灸”

  传统上,三伏灸适合阳气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适合两大类疾病,一是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等。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

  对于有些慢性病,夏天艾灸会好于冬季,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

  有句话叫做冬病夏治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中医主张“春夏养阴”,“冬病夏治”便是该理论的具体体现。夏季患者血经络畅,皮肤腠理宜泄,此时恰当艾灸益气补阳治疗,并辅以静养,做到治养结合,治疗效果必将大增。因此,大部分冬春季节无法治愈的患者,通过夏季服药、调养,常可达到临床治疗之显著效果。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夏天艾灸,便于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清新,穿衣少,也是便于艾灸的条件之一。

  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夏季艾灸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另外,夏天如果您要艾灸,一定不要再空调屋里做,因为艾灸这东西最怕的就是受凉,一旦受凉就达不到治病的目的了,更有可能湿气入体,起了副作用。

  夏天有以下这些病症的朋友不妨试试做艾灸。

  1.女性痛经:人们在夏季喜欢吃冷饮,有些女性即使在月经期也要吃冷饮,久而久之会造成女性痛经。女性可于每次月经前10天,对天枢穴(肚脐旁2寸)、三阴交穴(内足踝上3寸)艾灸。这两个穴位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2.哮喘:哮喘可选择在伏天进行艾灸治疗,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几个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颈部下端)。

  3.夏季失眠、多梦: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进行艾灸两次,每次10分钟~20分钟,可以改善失眠、多梦。

  4.夏季腹泻: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腿部膑骨下3寸)。

  贴敷时间要记住

  “三伏灸”起源于秦汉、被称世界上最早预防医学手段,系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以中药制成的药饼,在相应穴位进行贴敷湿热,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养身调理的效果。

  进行三伏灸时间短暂,为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三天。

  隔姜灸最正宗

  “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疗法。隔姜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才能发挥三伏灸的真正疗效。

  隔姜灸加药贴一般需要30-40分钟。之前要事先准备,精选的大老姜,要切成厚度相等的姜片。隔上姜片点燃艾灸,待灸燃尽再敷贴上药,只有这样才是正规定义的三伏灸。

  特别强调,作为慢性疾病的治疗,三伏灸一般需要坚持三个疗程,也即连续三个夏天都要按时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疗。有的医院还推出加强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巩固疗效。

  哪些病适合“三伏灸”

  传统上,三伏灸适合阳气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适合两大类疾病,一是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等。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


相关内容

  • 艾在三伏,一年中最好的艾灸季节
  • 艾在三伏,一年中最好的艾灸季节 天有好生之德,上仓给我们一个炎热的夏季,使云云众生,在夏季散发体内的阴霾之气,阴霾之气就是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这些邪气是致病的罪魁祸首.中医讲:"血遇热则行,经遇热则通,寒遇热则温,湿遇热则散,风遇热则出,火遇热则解,痰遇热则化,虚遇热则壮.&qu ...

  • 伏天 艾灸最好的季节
  • 头伏第一天,大家不要忘了艾灸哦! (2015-07-13 15:52:41) 今天是2015年三伏灸的初伏第一天.三伏灸是中医传统的一个特色,是一年里的最佳艾灸时间.疗效显著,截止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有多年未愈的慢性病.寒症.风湿等,做三伏灸是您最好的选择 2015年三伏灸时间表: 初伏 ...

  • 三伏天艾灸
  • 巧用艾灸延缓肌肤衰老 (附彩色取穴方法图) 人到中年的肌肤,骨胶原制造和荷尔蒙分泌开始减少,肌肤渐渐变得粗糙兼没有弹性.虽然我们会因为年纪渐增而越见妩媚,但无可否认这是的皮肤会变得松弛,如果再不加以保养,皱纹便会开始加深,两边脸颊的下半部也会开始松弛,一些色斑.老人斑亦会慢慢的现形.这时的保养重点在 ...

  • 艾灸的注意事项
  • 施灸过程中如感觉太热,可适当将艾条抬高散热: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属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用艾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施灸.中医提倡冬病夏治,虽然艾灸一年四季都适用,但在三伏天做效果最好. 艾灸的注意事项 1.施灸后当天需避风寒,保持情绪平稳 ...

  • 艾灸的基本知识
  • 艾灸--扶阳第一法 阳气决定着脏腑的工作能力,而脏腑的工作能力又决定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寿命,所以说,想要身体好一点,寿命长一点,就要学会保护好我们的阳气,增加阳气.健康人晒晒太阳,就能吸收到充足的阳气了,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特别虚弱的人来说,恐怕吸收来的阳气也不够解燃眉之急的.运动固然也是生阳的,但是 ...

  • 艾灸养生的魅力
  • 艾灸养生的魅力 灸法在我国古代就用于延寿健身,被称为长寿健身术,灸法就是用艾炷.艾条或其它灸料置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施灸,用以预防疾病和健身养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持之以恒,能够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推迟衰老的到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

  • 广东人冬至吃什么能养生? 中医荐艾灸三九贴
  • 12月21日是24节气中的冬至,广东人素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说的就是冬至这一天已有"年"的气氛,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年之中最长的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这叫"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实际上 ...

  • 康复理疗师复习大纲
  • 康复理疗师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理论中阴阳之划分,下午为: ( ) A 阴中之阳 B 阴中之阴 C 阳中之阴 2.五脏中,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在志为思,思虑过度,易伤( )脏. A 心 B 肺 C 脾 3.湿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易侵袭下部.湿邪最易出现在( )季节. A 春季 ...

  •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一 古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地为母,天为父,人得地气而五脏六腑成形,得天气而神聪目明,在四季节气更替中平衡五行,天地合一,五行悉备,始得为人,然后方为万物主宰.若失地气,则气血失源,脏腑易病,体弱无力:失天气则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