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大元帅

话说晋文公帮助周天子重新夺回了大王之位后,周天子就把温、原、阳樊、攒茅等八座城池的地盘封赏给了他的附庸晋文公。晋文公就把新得到这块土地里的四座城池,又封赏给了他的附庸赵衰。

赵衰就把这块地盘里的原城,又封赏给了他的附庸先轸。

年轻的先轸,取代了原城以前的领主原伯贯,(原伯贯当过天子的卿士),成为一颗新兴的耀眼明星。

至此,晋国的版图扩大了,直通太行山之南。这样一来,原先的各个大国就不高兴了。

最不高兴的就是楚国。

楚成王雄霸长江流域很多年了,他一直都想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流域。以前把宋国打怕了,所以再次决定向宋国下手。

却说楚国的令尹(宰相)子文已经老的不能动了,楚成王让他整治兵马时,子文总是草草了事,不够尽心尽力。

楚王问他,爱卿,你检阅军队的时候,一个人也不杀,也不申明一下军法,那你怎么才能立威呢?

子文回答说,陛下,我已经老了,为了不误君王的大事,我推荐勇猛的子玉为令尹。因为臣的才力,好比强驽之末,已经没有用了,若要立威,那就让子玉来立威吧!

子玉,也就是成得臣,楚国的骁将,当年,把想称霸的宋襄公揍的死去活来,就是他。

楚成王大喜,当即就拜了成得臣为令尹。

令尹,是楚国仅次于大王的最高职务,在朝中,相当于中原的宰相,出征时,就是大将军。

于是,成得臣为将,亲帅楚国大兵,纠合了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四路诸侯,一同来讨伐宋国。

宋国君主宋成公,也就是宋襄公的儿子,见楚兵势不可挡,就慌忙派公孙固来到晋国告急求援。

因为当年,宋襄公临死的时候,曾经对他儿子宋成公说过:只要晋公子重耳能够上位,他就一定能够纠合诸侯,号令群雄,与楚国争胜!只要顺着晋国,宋国就可以永保平安无事。

话说当时晋文公接到宋国的告急文书后,马上召集群臣问计。

在这次会议上,群臣一筹莫展。

因为方今天下,惟楚国最为强横,况且晋文公当年流浪之时,楚成王对他又有大恩,所以晋国方面不好与楚国为敌。

这时,只有先轸预见到晋楚两国终有一战,不可避免,与其退缩,不如主动。所以先轸说道:“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出自《左传》。)

什么意思呢?

这一仗必须打!第一,宋襄公当年对您有恩呢,所以你必须去救宋国,为了报答当年宋襄公的恩,你现在就必须帮他打败楚国!

第二,你现在去救宋国于危亡之际,可以在天下诸侯中留下仁义的美名。

第三,可是楚国当年也对你有恩呢。

楚成王对你的恩,比起宋襄公,不知道要大多少,你也得还楚王的情。可是,楚王对你的恩太大了,你还得起吗?你根本就还不起,那怎么办呢?那就只有揍他!打败他!否则,你永远都还不起!

第四,如果你想成为中原的霸主,任然还是这一个选择:打败楚国!

只有做打败楚国这一件事,才可以同时收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这四件事的好处,这就是效率!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你无论想干什么,成败都在此一举。

晋文公答应了,非常佩服先轸,决定就按他说的办。让公孙固回去坚守,晋国方面自会出兵来救他们。

自从齐桓公去世了以后,黄河流域就没有霸主了,晋文公决定挑起这个重担,率领诸侯,与楚国抗衡!

为了对抗楚国的入侵,晋文公向天子申请扩军,天子批准了,于是,晋国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了大国编制。

以前晋武公时期,仅为一军小国;晋献公时期,扩为两军中国;现在,晋文公时期,终于扩成了三军大国。

晋国三军的构成为:

主力中军:由以前最奸诈的郤氏家族的郤縠为将军,郤溱为将佐。他们原先都是晋惠公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强大的家族。

上军:由狐氏家族担任。狐偃说,他的哥哥在前,自己不能抢先,所以,就让狐毛为上将军,狐偃则为将佐。

下军:由赵氏家族担任。赵衰说,自己能力不如栾枝,谋略不如先轸,应该让他们年轻人上。所以,栾枝为下将军,先轸为将佐。

这三军的六个将领,实际上就是晋国朝廷里的六卿。那个时候,军政合一,文武不分,入则为相,出则为将。

都部署好了之后,如何去解救宋国之围呢?

最老成的郤縠和后起之秀先轸进行了严密的谋划:

楚国非常强大,不能正面冲突。应该选择楚国的属国曹、卫这两个小国下手。

以讨伐曹国为借口,借道于卫国。卫国必然不肯,所以,管他愿不愿意,一面和他谈判,一面派重兵突袭卫国,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胜有八九。

胜了卫国之后,再乘势围攻曹国。曹共公本来就不得民心,胆子又小,听说卫国灭了,必然投降。

商量已定,晋文公就派人去找卫成公借路,说曹共公以前偷看过他洗澡,要去讨伐曹国。

正在谈判,先轸就带着军队拿下了卫国的“五鹿”这个地方,也就是介子推割肉的地方。接着,先轸叫人制作了许多旌旗,在山林高处,插的漫山遍野。

当时,魏犨问他,行兵贵在隐蔽,不让敌人知道,你为什么要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反其道而行之呢?

先轸说,“兵行诡道”,卫国是个小国,对付他们,就应该先声夺人,把他们吓住。

果然,卫国百姓被吓傻了,但见旌旗布满山林,不知兵马多少,都争先恐后的逃窜而去,连卫成公也吓跑了。

楚国攻打宋国,晋国就攻打卫国、曹国。这是晋、楚争霸的开始阶段。

就在这个月,中军主将郤縠死在了军中。

郤縠临死的时候,对晋文公说,楚国太强大了,要想打败他,必须东连齐国,西连秦国,共同抵抗楚国才有胜算。这是我为你定下的最后一个计谋。

没有了中军主将,晋文公叹息不已,因为此时先轸攻取卫国的五鹿有大功,所以就提拔他接替了郤縠的位置,统领三军,号为“元帅”。

于是,先轸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大元帅。

晋文公以前获得君主之位,是狐偃、赵衰的功劳。现在,要想成为中原的霸主,那就的看先轸元帅的谋略了。

话说晋文公帮助周天子重新夺回了大王之位后,周天子就把温、原、阳樊、攒茅等八座城池的地盘封赏给了他的附庸晋文公。晋文公就把新得到这块土地里的四座城池,又封赏给了他的附庸赵衰。

赵衰就把这块地盘里的原城,又封赏给了他的附庸先轸。

年轻的先轸,取代了原城以前的领主原伯贯,(原伯贯当过天子的卿士),成为一颗新兴的耀眼明星。

至此,晋国的版图扩大了,直通太行山之南。这样一来,原先的各个大国就不高兴了。

最不高兴的就是楚国。

楚成王雄霸长江流域很多年了,他一直都想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流域。以前把宋国打怕了,所以再次决定向宋国下手。

却说楚国的令尹(宰相)子文已经老的不能动了,楚成王让他整治兵马时,子文总是草草了事,不够尽心尽力。

楚王问他,爱卿,你检阅军队的时候,一个人也不杀,也不申明一下军法,那你怎么才能立威呢?

子文回答说,陛下,我已经老了,为了不误君王的大事,我推荐勇猛的子玉为令尹。因为臣的才力,好比强驽之末,已经没有用了,若要立威,那就让子玉来立威吧!

子玉,也就是成得臣,楚国的骁将,当年,把想称霸的宋襄公揍的死去活来,就是他。

楚成王大喜,当即就拜了成得臣为令尹。

令尹,是楚国仅次于大王的最高职务,在朝中,相当于中原的宰相,出征时,就是大将军。

于是,成得臣为将,亲帅楚国大兵,纠合了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四路诸侯,一同来讨伐宋国。

宋国君主宋成公,也就是宋襄公的儿子,见楚兵势不可挡,就慌忙派公孙固来到晋国告急求援。

因为当年,宋襄公临死的时候,曾经对他儿子宋成公说过:只要晋公子重耳能够上位,他就一定能够纠合诸侯,号令群雄,与楚国争胜!只要顺着晋国,宋国就可以永保平安无事。

话说当时晋文公接到宋国的告急文书后,马上召集群臣问计。

在这次会议上,群臣一筹莫展。

因为方今天下,惟楚国最为强横,况且晋文公当年流浪之时,楚成王对他又有大恩,所以晋国方面不好与楚国为敌。

这时,只有先轸预见到晋楚两国终有一战,不可避免,与其退缩,不如主动。所以先轸说道:“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出自《左传》。)

什么意思呢?

这一仗必须打!第一,宋襄公当年对您有恩呢,所以你必须去救宋国,为了报答当年宋襄公的恩,你现在就必须帮他打败楚国!

第二,你现在去救宋国于危亡之际,可以在天下诸侯中留下仁义的美名。

第三,可是楚国当年也对你有恩呢。

楚成王对你的恩,比起宋襄公,不知道要大多少,你也得还楚王的情。可是,楚王对你的恩太大了,你还得起吗?你根本就还不起,那怎么办呢?那就只有揍他!打败他!否则,你永远都还不起!

第四,如果你想成为中原的霸主,任然还是这一个选择:打败楚国!

只有做打败楚国这一件事,才可以同时收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这四件事的好处,这就是效率!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你无论想干什么,成败都在此一举。

晋文公答应了,非常佩服先轸,决定就按他说的办。让公孙固回去坚守,晋国方面自会出兵来救他们。

自从齐桓公去世了以后,黄河流域就没有霸主了,晋文公决定挑起这个重担,率领诸侯,与楚国抗衡!

为了对抗楚国的入侵,晋文公向天子申请扩军,天子批准了,于是,晋国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了大国编制。

以前晋武公时期,仅为一军小国;晋献公时期,扩为两军中国;现在,晋文公时期,终于扩成了三军大国。

晋国三军的构成为:

主力中军:由以前最奸诈的郤氏家族的郤縠为将军,郤溱为将佐。他们原先都是晋惠公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强大的家族。

上军:由狐氏家族担任。狐偃说,他的哥哥在前,自己不能抢先,所以,就让狐毛为上将军,狐偃则为将佐。

下军:由赵氏家族担任。赵衰说,自己能力不如栾枝,谋略不如先轸,应该让他们年轻人上。所以,栾枝为下将军,先轸为将佐。

这三军的六个将领,实际上就是晋国朝廷里的六卿。那个时候,军政合一,文武不分,入则为相,出则为将。

都部署好了之后,如何去解救宋国之围呢?

最老成的郤縠和后起之秀先轸进行了严密的谋划:

楚国非常强大,不能正面冲突。应该选择楚国的属国曹、卫这两个小国下手。

以讨伐曹国为借口,借道于卫国。卫国必然不肯,所以,管他愿不愿意,一面和他谈判,一面派重兵突袭卫国,所谓‘迅雷不及掩耳’,胜有八九。

胜了卫国之后,再乘势围攻曹国。曹共公本来就不得民心,胆子又小,听说卫国灭了,必然投降。

商量已定,晋文公就派人去找卫成公借路,说曹共公以前偷看过他洗澡,要去讨伐曹国。

正在谈判,先轸就带着军队拿下了卫国的“五鹿”这个地方,也就是介子推割肉的地方。接着,先轸叫人制作了许多旌旗,在山林高处,插的漫山遍野。

当时,魏犨问他,行兵贵在隐蔽,不让敌人知道,你为什么要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反其道而行之呢?

先轸说,“兵行诡道”,卫国是个小国,对付他们,就应该先声夺人,把他们吓住。

果然,卫国百姓被吓傻了,但见旌旗布满山林,不知兵马多少,都争先恐后的逃窜而去,连卫成公也吓跑了。

楚国攻打宋国,晋国就攻打卫国、曹国。这是晋、楚争霸的开始阶段。

就在这个月,中军主将郤縠死在了军中。

郤縠临死的时候,对晋文公说,楚国太强大了,要想打败他,必须东连齐国,西连秦国,共同抵抗楚国才有胜算。这是我为你定下的最后一个计谋。

没有了中军主将,晋文公叹息不已,因为此时先轸攻取卫国的五鹿有大功,所以就提拔他接替了郤縠的位置,统领三军,号为“元帅”。

于是,先轸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大元帅。

晋文公以前获得君主之位,是狐偃、赵衰的功劳。现在,要想成为中原的霸主,那就的看先轸元帅的谋略了。


相关内容

  • 新中国十大元帅排位的由来
  • 2015-02-25 国科环宇 国科环宇 国科环宇微信文件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 ...

  • 中国史上十大元帅的能力排行,第一名当之无愧!
  • 中国史上十大元帅的能力排行,第一名当之无愧! 中国十大元帅的排名, 十大元帅是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他们分别是: 1.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976年7月6日,朱德元帅逝世,享年90. 2.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 ...

  • 中国五千年来最强大的时期,国土面积是现在的三倍多,成历史第一
  • 中国五千年来最强大的时期,国土面积是现在的三倍多,成 历史第一 中国历来最大的威胁都是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可以说千百年来,一直在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就是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但是从汉朝开始,游牧民族虽然强大却很少有机会可以南下攻占整个中国大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王朝,元朝是第一个例外. 这不仅仅是 ...

  • 参观大元帅府-思修实践报告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 学 生 实 践 调 研 报 告 课 程 名 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调研报告题目: 走近孙中山--参观大元帅府 调研报告负责人: 王同学 所 在 院 系: 计算机科学学院 任 课 教 师: 日 期: 2013年5年12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会 ...

  • 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33位中共军事家名单
  • 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33位中共军事家名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 正和实事求是的历 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 ...

  • 常姓历史名人
  • 常  惠,西汉太原人,武帝时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10余年始放还,后代替苏武为典属国,通晓西域情事,昭帝拜为光禄大夫,封长罗侯,官至右将军.常惠之后又有数人封侯,太原常氏由此显赫.班固所作的<汉书>也曾特别为他列传.他为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 大贡献. 常  璩:东晋时史学家,曾在 ...

  • 孙中山的事迹报告
  • 姓名:何敏莹 班级:08本科法学5班 学号:[1**********]6 孙中山的事迹报告 孙中山,原名孙文,字载之,号日新,后改逸仙,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现今的中山市)的农家,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的他,机缘巧合之下却走上了政治的道路.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 ...

  • 这些历史名人,名字一字之差,却有天渊之别
  • 中国历史真是无奇不有.身处同一时代的人,名字相差只有一个字,看上去很像兄弟,其实他们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有的还是两个不用阵营的敌人. 不信,你看这些历史名人. 郭威和郭崇威 郭威,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皇帝,五十时期后周政权的开创者.就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郭崇威的人,跟郭威一样,也 ...

  • 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有五个全权代表
  • 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有五个全权代表,其中有担任团长的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祖.一般认为,"巴黎和会"中方全权代表陆徵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人,对中国是否在不平等条约签字的态度为:一.顾维钧.王正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