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首诗2013.ppt.

诗歌鉴赏 之 如何读懂一首诗学案

编写人:高一语文组 审核人:贾世文

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

一. 看题目。

1、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2、看题目明确诗歌类别。

古典诗歌大致分为: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赠友送别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

《钱塘湖春行》《金陵怀古》《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

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 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

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论世——了解时代背景,相关社会生活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三.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1、一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赏时不能忽视;

2、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寒山,唐贞观时代的诗僧。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前七句渲染了环境的幽冷孤寂,“岁岁不知春”表明作者不关心春去秋来。结合注释,知道作者是有名的唐朝诗僧,僧人一般远离尘世,超脱世俗。因此基本可以推断全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思想感情。

四.看意象。

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 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

【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丝(思)”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松是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例】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山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问题:试简析“幽竹”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鸟稀花残春光渐逝的暮春景色,反衬出幽竹的可贵,表达了诗人

对不被环境所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的礼赞。

5、抓情感(抓住诗歌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主旨句、结句)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弟罢归,赋《画堂春》。

“无奈”“恨”直接表达感情,“憔悴”“独”“无语”亦极富感情色彩,再结合注释可知表达了伤春惜春彷徨失落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1.要有一定的文言意识,用自己的话把题目及每句诗的大意表述出来,进而把诗歌的字面意思搞明白,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理解诗意。

2.阅读理解诗歌时,不孤立地用一种方法,要综合多种方法,多角度去思考,从而深入且准确理解诗歌。

【练习】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作者选取孤舟、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问题: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上片惜春,下片送春,词人已知留春不住、恋春枉然,就干脆爽朗地端持酒杯为春送行。可惜的是“春天”不解人意,竟无语而离去。凝聚着诗人慨叹青春易逝及惜春之情。

【小结:读懂诗歌,把握情感】

1、看题目;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4、看诗歌意象;

5、抓情感(抓住诗歌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主旨句、结句)。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唐代诗人,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感慨昔盛今衰、国势衰微。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题: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

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反馈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①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 义?

②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4.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①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②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6分)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多家认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具体身世末详。②高适(700—765),唐诗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并称“高岑”。③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 ⑴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3分)

⑵送别诗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3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反馈练习参考答案

1. 答:(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 答:① 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② 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③ 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3. 答:(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3分)

[前问1分,后问2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3分)[前问1分,后析2分。意思对即可]

4. 答:①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②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5.答:(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6. 答:(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被贬谪,有家难回。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7. 答: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的荒寒壮阔的景色;烘托了送别友人凄凉悲苦之氛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答少于三点扣1分;荒寒壮阔,1分;烘托了送别友人凄凉悲苦之氛围,1分)

⑵而后两句,作者一扫前两句的落寂悲苦,表现出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1分)劝慰朋友不要为离别而难过,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一定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心朋友。同时,也是诗人对自己有这样好的朋友的而感到自慰。(2分,后一句不答亦可)能讲出道理亦可给分。

8. (1)(2) 答:(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

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9. 答:(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诗歌鉴赏 之 如何读懂一首诗学案

编写人:高一语文组 审核人:贾世文

解读诗歌应注意做到:

一. 看题目。

1、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2、看题目明确诗歌类别。

古典诗歌大致分为: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赠友送别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

《钱塘湖春行》《金陵怀古》《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

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 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

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论世——了解时代背景,相关社会生活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三.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1、一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赏时不能忽视;

2、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寒山,唐贞观时代的诗僧。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问题:试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前七句渲染了环境的幽冷孤寂,“岁岁不知春”表明作者不关心春去秋来。结合注释,知道作者是有名的唐朝诗僧,僧人一般远离尘世,超脱世俗。因此基本可以推断全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思想感情。

四.看意象。

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 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

【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丝(思)”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松是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例】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山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问题:试简析“幽竹”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鸟稀花残春光渐逝的暮春景色,反衬出幽竹的可贵,表达了诗人

对不被环境所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的礼赞。

5、抓情感(抓住诗歌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主旨句、结句)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弟罢归,赋《画堂春》。

“无奈”“恨”直接表达感情,“憔悴”“独”“无语”亦极富感情色彩,再结合注释可知表达了伤春惜春彷徨失落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1.要有一定的文言意识,用自己的话把题目及每句诗的大意表述出来,进而把诗歌的字面意思搞明白,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理解诗意。

2.阅读理解诗歌时,不孤立地用一种方法,要综合多种方法,多角度去思考,从而深入且准确理解诗歌。

【练习】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作者选取孤舟、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问题: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上片惜春,下片送春,词人已知留春不住、恋春枉然,就干脆爽朗地端持酒杯为春送行。可惜的是“春天”不解人意,竟无语而离去。凝聚着诗人慨叹青春易逝及惜春之情。

【小结:读懂诗歌,把握情感】

1、看题目;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4、看诗歌意象;

5、抓情感(抓住诗歌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主旨句、结句)。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唐代诗人,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感慨昔盛今衰、国势衰微。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题: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

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反馈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①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 义?

②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4.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①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②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6分)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多家认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具体身世末详。②高适(700—765),唐诗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并称“高岑”。③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 ⑴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3分)

⑵送别诗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3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反馈练习参考答案

1. 答:(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 答:① 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② 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③ 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3. 答:(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3分)

[前问1分,后问2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3分)[前问1分,后析2分。意思对即可]

4. 答:①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②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5.答:(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6. 答:(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被贬谪,有家难回。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7. 答: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的荒寒壮阔的景色;烘托了送别友人凄凉悲苦之氛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答少于三点扣1分;荒寒壮阔,1分;烘托了送别友人凄凉悲苦之氛围,1分)

⑵而后两句,作者一扫前两句的落寂悲苦,表现出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1分)劝慰朋友不要为离别而难过,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一定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心朋友。同时,也是诗人对自己有这样好的朋友的而感到自慰。(2分,后一句不答亦可)能讲出道理亦可给分。

8. (1)(2) 答:(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

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9. 答:(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相关内容

  •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 <蜀道难>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 ...

  •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 摘 要:<祖国呵?熏我亲爱的祖国>是长春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首朦胧诗.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握诗歌的基本学习方法,进一步"开阔视野,巩固提升".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用分析意象的方法分析诗歌,这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及自主阅读分析文本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 ...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背诵诗文. 2.能力目标: ①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②领悟诗句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背诵全诗. 2.感悟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三 ...

  • 出塞教案朱鸿雁文档 (2)
  • <出塞>教案 七台河市金河学校 朱鸿雁 教材分析: <出塞>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优秀的边塞诗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后人曾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评价甚高.这首诗的主旨看上去 是一首歌颂守边战士.还念守边名将的诗,但是构思巧妙,把意境引向了深 ...

  • 古诗两首望湖楼醉书课赛教案
  •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江滨小学 史昕平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了两首古诗,都是出自宋朝诗人,写的都是西湖,而且都是六月里的西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其中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 ...

  • 未选择的路优秀教案
  • 第一文库网 未选择的路优秀教案 未选择的路优秀教案 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作者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 未选择的路选自 未选择的路路的含义 未选择的路作文 未选择的路作者简介 作文未选择的路 读未选择的路有感 未选择的路读后感 未选择的路记叙文 未选择的路赏析 未选择的 ...

  • 2012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课堂实录
  • 2012山东省高中语文优质课 课堂实录 第十六节 <氓>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8日下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青岛市城阳一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学过<诗经>的两首诗,一首是--<蒹葭>,一首是--<关雎>,今天让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 ...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展开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大 ...

  • [绝句]教案
  • <绝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 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 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