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蛟,字潜夫,婺源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20分)

汪应蛟,字潜夫,婺源人。万历二年进士。累迁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陈矿使王虎贪恣状,不报。朝鲜再用兵,移应蛟天津。朝鲜事宁,移抚保定。岁旱蝗,振恤甚力。已,极言畿民困敝,请尽罢矿税。会奸人柳胜秋等妄言括畿辅税可得银十有三万,应蛟三疏力争,然仅得减半而已。三十年春,帝命停矿税,俄中止。应蛟复力争,不纳。

应蛟在天津,见葛沽、白塘诸田尽为污莱,询之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应蛟念地无水则碱,得水则润,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乃募民垦田五千亩,为水田者十之四,亩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及移保定,乃上疏曰:天津屯兵四千,费饷六万。俱敛诸民间。留兵则民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足食。今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谷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足取给也。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

已,请广兴水利。略言:臣境内诸川,易水可以溉金台,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国。漳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视江南泽国不异。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请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一准南方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数万顷,岁益谷千万石,畿民从此饶给,无早潦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工部尚书杨一魁亟称其议,帝亦报许,后卒不能行。

光宗立,起南京户部尚书,天启元年改北部。东西方用兵,骤加赋数百万。应蛟在道,驰疏言:汉高帝称萧何之功曰: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吾不如萧何。夫给馈饷而先以抚百姓,故能兴汉灭楚,如运诸掌也。今国家多难,经费不支,势不得缓催科,然弗爱养民力,而徒竭其脂膏,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因列上爱养十八事,帝嘉纳焉。

应蛟为人,亮直有守,视国如家。谨出纳,杜虚耗,国计赖之。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汪应蛟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旱蝗,振恤甚力力:力量

B.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营:开发

C.视江南泽国不异视:比较

D.汉高帝称萧何之功称:赞赏

1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汪应蛟视国如家、勤政爱民品质的一组是( )(3分)

①极言畿民困散,请尽罢矿税②近镇年例,可以兼资

③视江南泽国不异④畿民从此饶给,无旱潦之患

⑤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⑥因列上爱养十八事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汪应蛟在保定时不仅赈济灾民,还请求朝廷免除矿税,虽经多次据理力争,最终也没有实行。

B.汪应蛟招募民众,大力开发荒地,改造盐碱地,既解决了军饷的问题,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汪应蛟建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兴修水利,保证京城地区粮食自给,减少对漕运的依赖。

D.汪应蛟担任户部尚书后,更是从爱抚百姓出发,主张不能竭尽民力,否则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4分)

(2)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4分)

(3)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3分)

参考答案:

14.A(力:得力)

15.C(③是汪应蛟对当地水源丰富的评价;⑤是汪应蛟引用的汉高祖刘邦对萧何的评价。)

16.A(最终也没有实行错,然仅得减半而已说明得到部分实行。)

17.(1)于是筹划所需开垦荒田的壮丁数量以及可以充抵税额的多少上报请示朝廷,得到旨意同意实施。(条画、请、允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其余的象山中的泉水,地下的井水,到处都有,都能够利用来灌溉耕地。(所在、咸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财产尽了百姓穷了,事变混乱一定会发生,怎么能不预先考虑?(殚、安各1分,句意通顺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20分)

汪应蛟,字潜夫,婺源人。万历二年进士。累迁山西按察使。治兵易州,陈矿使王虎贪恣状,不报。朝鲜再用兵,移应蛟天津。朝鲜事宁,移抚保定。岁旱蝗,振恤甚力。已,极言畿民困敝,请尽罢矿税。会奸人柳胜秋等妄言括畿辅税可得银十有三万,应蛟三疏力争,然仅得减半而已。三十年春,帝命停矿税,俄中止。应蛟复力争,不纳。

应蛟在天津,见葛沽、白塘诸田尽为污莱,询之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应蛟念地无水则碱,得水则润,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乃募民垦田五千亩,为水田者十之四,亩收至四五石,田利大兴。及移保定,乃上疏曰:天津屯兵四千,费饷六万。俱敛诸民间。留兵则民告病,恤民则军不给,计惟屯田可以足食。今荒土连封,蒿莱弥望,若开渠置堰,规以为田,可七千顷,顷得谷三百石。近镇年例,可以兼资,非独天津之饷足取给也。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

已,请广兴水利。略言:臣境内诸川,易水可以溉金台,滹水可以溉恒山,溏水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国。漳水来自邺下,西门豹尝用之,瀛海当诸河下流,视江南泽国不异。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请通渠筑防,量发军夫,一准南方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府,可得田数万顷,岁益谷千万石,畿民从此饶给,无早潦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于南,取籴于北。工部尚书杨一魁亟称其议,帝亦报许,后卒不能行。

光宗立,起南京户部尚书,天启元年改北部。东西方用兵,骤加赋数百万。应蛟在道,驰疏言:汉高帝称萧何之功曰: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吾不如萧何。夫给馈饷而先以抚百姓,故能兴汉灭楚,如运诸掌也。今国家多难,经费不支,势不得缓催科,然弗爱养民力,而徒竭其脂膏,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因列上爱养十八事,帝嘉纳焉。

应蛟为人,亮直有守,视国如家。谨出纳,杜虚耗,国计赖之。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汪应蛟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旱蝗,振恤甚力力:力量

B.若营作水田,当必有利营:开发

C.视江南泽国不异视:比较

D.汉高帝称萧何之功称:赞赏

1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汪应蛟视国如家、勤政爱民品质的一组是( )(3分)

①极言畿民困散,请尽罢矿税②近镇年例,可以兼资

③视江南泽国不异④畿民从此饶给,无旱潦之患

⑤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⑥因列上爱养十八事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汪应蛟在保定时不仅赈济灾民,还请求朝廷免除矿税,虽经多次据理力争,最终也没有实行。

B.汪应蛟招募民众,大力开发荒地,改造盐碱地,既解决了军饷的问题,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汪应蛟建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兴修水利,保证京城地区粮食自给,减少对漕运的依赖。

D.汪应蛟担任户部尚书后,更是从爱抚百姓出发,主张不能竭尽民力,否则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因条画垦田丁夫及税额多寡以请,得旨允行。(4分)

(2)其他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4分)

(3)财殚氓穷,变乱必起,安得不预为计?(3分)

参考答案:

14.A(力:得力)

15.C(③是汪应蛟对当地水源丰富的评价;⑤是汪应蛟引用的汉高祖刘邦对萧何的评价。)

16.A(最终也没有实行错,然仅得减半而已说明得到部分实行。)

17.(1)于是筹划所需开垦荒田的壮丁数量以及可以充抵税额的多少上报请示朝廷,得到旨意同意实施。(条画、请、允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其余的象山中的泉水,地下的井水,到处都有,都能够利用来灌溉耕地。(所在、咸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财产尽了百姓穷了,事变混乱一定会发生,怎么能不预先考虑?(殚、安各1分,句意通顺1分)


相关内容

  • 杨邦乂传阅读答案
  • 篇一:杨邦乂传阅读答案 篇二:杨邦乂传阅读答案 (1)邦乂立具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5分)(2)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5分)阅读答案:4.3分.c(迎接)5.3分.a(①③⑤表明其 节 (气节,操守) ②表明其 义 , ④是敌人的行为,⑥是对邦乂节义的褒扬 ...

  • 乡土婺源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乡土婺源 马云霖 ①婺源的乡村是安静的,婺源的乡村是恬淡的.散落在婺源各处的乡村,在群山之中,做着一个个久远又安详的梦.它们成长,它们呼吸,它们衰落.农耕时代的村庄,在阳光沐浴与风雨洗礼下,遗世独立,顽强地向人们传递着独特的遗传密码. ②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哲 ...

  • [天工开物]两则学案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其生芽 俟:等待 B.待夏潦已过 潦:雨水大 C.入清水淬之 淬:淬火 D.不足尚也 尚:还 2.下列各组带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不可为酒 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 B.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 早者七十日即收获 C.以供贵人 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 ...

  • 峡江县八年级语文(上)单元自测卷参考答案
  •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A 2.C 3.D 4.B 5.B 6.C 7.D 8.A 9.B 10.已经 下棋 11.第二天将婆媳的棋势重新摆了一遍,感到自己的棋 艺都不及她们. 12.能答出隔墙下棋之意即可.示例:婆媳隔墙下棋, 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13.①即使自己已经学到了 某 ...

  • 古宅的命运吴志轩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8分) 古宅的命运  吴志轩 ①凡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古宅似乎也是如此. ②如今在江西婺(wù)源,老宅不下千座,其命运不外如下几种:善之善者,挂上某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名人故居的牌子,一般都由政府花钱修缮,富丽堂皇,傲然屹立:次者,后人将古宅修旧如新或如旧,改造成客栈,一 ...

  •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居全国前列
  • 吹釉.(江西省非遗研究保护中心供图) 婺源三雕之木雕作品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4月17日南昌讯(记者陶望平)景德镇陶瓷.赣南采茶戏.婺源徽剧.南昌城南龙灯.兴国山歌--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传承和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当下江西省已建立了有效的非遗保护举措,非遗保护成效突出,不过还尚存不足.专家表示 ...

  • 优秀导游先进事迹材料
  • 篇一:优秀导游先进事迹材料 从事导游工作以来,我用爱心.细心.专心的品质,全心全意地为游客服务.在政治思想上,做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安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接受带团任务时,专挑难团,辛苦团带;在服务意识上,热情.认真.高效率,强调具有超前敏感的服务意识;在工作能力上,坚持培养自己良好的 ...

  • 2014年文言文高考题
  •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新课标卷Ⅰ)(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 ...

  •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精编(12) Word版含答案
  • 语文模拟试题精编(十二)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希腊哲学将文艺理论提升到了哲学认识的高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各自哲学基础上对艺术美的阐释,使艺术美得以升华到美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