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 化学总复习资料

初中三年级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 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 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

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

-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 、SO2、H2S 、NO 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 (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 (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 (硫化氢)、HCl (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1)SO42-(硫酸根) 、NO3-(硝酸根) 、CO32-(碳酸根) 、ClO3-(氯酸) 、

MnO4-(高锰酸根) 、MnO42-(锰酸根) 、PO43-(磷酸根) 、

Cl-(氯离子) 、S2-(硫离子)

HCO3-(碳酸氢根) 、HSO4-(硫酸氢根) 、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 、OH-(氢氧根) 、HS-(硫氢根)

、NH4+(铵根或铵离子) 、

K+(钾离子) 、Ca2+(钙离子) 、Na+(钠离子) 、Mg2+(镁离子) 、Al3+(铝离子) 、Zn2+(锌离子) 、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Cu2+(铜离子) 、Ag+(银离子) 、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课本P80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 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 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 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 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

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

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 (氧化镁)、NaCl (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 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 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 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 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 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值说明:

(1)PH 值=7,溶液呈中性;PH 值7,溶液呈碱性。

(2)PH 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

PH 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 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

(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a. 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 .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 .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

a.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 .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 .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金属生锈等)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如助燃性,可燃性,毒性) ,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1. 单质:

金属单质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质 纯净物 元素种类 无机物 酸 其他氧化物

2. 化合物 碱 有机物 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4.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 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 、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 、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 酸性氧化物:跟

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b.

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2 O MgO Fe2 O3 CuO 大

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 )2

BaO+H2O=Ca(OH )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c.

注意:CO 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02 20:2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 H+ +酸根离子n -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 、HNO3 )、 二元酸(H2 SO4 、H2 S 、H2 CO3 )和三元酸(H3 PO4 )

b. 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称为:某酸)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 )

鉴定酸(鉴定H + )的方法有:

① 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 ②加活泼金属Mg 、Fe 、Zn 等有氢气放出

③ 10.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④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⑤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

⑥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 - )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02 21:00

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 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 b. 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NaHCO3____________ 、 Ca(HCO3 )2_____________、NaH2 PO4 _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3 - 、HSO4 - 、H2 PO4 - 、HPO4 2-

c. 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 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 值越小,酸性越弱PH 值越大。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碱性越强PH 值越大,碱性越弱PH 越小

13.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 的化合物只有AgCl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14. 沉淀物中AgCl 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 (OH )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 CO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 或BaSO4 ;若讲沉淀 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 或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 或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三态变化等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磁性,导电、热性等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

稳定性等

3.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叫做元素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信纸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

微粒的性质: 微粒是真实存在的,体积小,质量轻

微粒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微粒之间有间隙

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微粒性质不同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 钾、钠、银、氢、亚铜

+2 钙、镁、铜、钡、锌、亚铁

+3 铁、铝

+4 硅

-1 氟、氯、溴、碘

—2 氧、硫

+2/+4 碳

-2/+4/+6 硫

计算——根据化学式求某一元素化合价:物质中, 各元素化合价为0

5.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6.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

质量(m)=式量(M)*物质的量(n)

微粒个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量(n)

7.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B C

分解反应:A B+C

置换反应:A+BC B+AC

复分解反应:AB+CD CB+AD

8.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跟氧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失氧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得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二、物质

1. 混合物

①空气:组成: N2 78%---性质稳定,做保护气,化肥

O2 21%---供呼吸,有助燃性,氧化性,实验室制氧气:

固固加热型: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固液不加热型: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加热

CO2 0.03%---温室效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启普发生器使用限制:不能加热,也不耐热;固体反应物必须是不能溶于反应液的块状;产生的气体不能溶于反应液)

盐酸+大理石(碳酸钙) 二氧化碳+氯化钙+水

稀有气体 0.94%

氮、硫的化合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

②溶液:水的组成: 通电

水 氢气+氧气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溶解性——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溶剂下,不能再溶解某一种物质)

影响因素: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溶解度:

程度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100g水) 小于0.01 0.01~1 1~10 10以上

计算:S/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使用范围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小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a(OH)2)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增大而增大

提纯: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岁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C 浓%*m浓= C稀%*m稀

两个三步曲:配制溶液:计算,称量,溶解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③浊液:悬浊液: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水中

2. 纯净物

①单质:金属单质:一般为“钅”字旁,如铜Cu ,镁Mg (汞Hg 除外)

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字头,“石”字旁,如碳C ,硫S ,磷P ,

氯Cl ,氧气O2,氮气N2,碘I2(溴Br2除外,为液态)

稀有气体单质: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②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除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等(一般难溶于水)

例如甲烷CH4,酒精C2H6O ,醋酸CH3COOH ,

葡萄糖C6H12O6

无机化合物:氧化物(只能含有两种元素,必须要有氧元素)

形式:一般为MO 如CO ,CO2,H2O 等

形式:一般为HX 如HCl ,H2CO3,HNO3等

碱 形式:一般为MOH 如NaOH,Ca(OH)2,Cu(OH)2等

金属+酸根 如碳酸钙,氯化钠,碳酸氢钠(NaHCO3)

纯碱(碳酸钠)氯化铵(NH4Cl---但水溶液为酸性)

三、化学实验

1. 常见的一起名称和图形

如酒精灯,试管,烧杯,铁架台,蒸发皿,量筒,玻璃棒等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氧气——制取: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双氧水(加有二氧化锰) 收集: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制取:大理石(碳酸钙)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会挥发,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也不能用大理石和硫酸,它们反应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3.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和装置

性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颜色气味状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

密度 与空气密度接近,略小于空气 比空气大

可燃性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无

跟碱溶液反应 无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

氧化性 无 二氧化碳与镁反应

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无

毒性 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运输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功能(化学性质) 无

4. 碳酸钙的性质: 高温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

附注:

燃烧与灭火

1.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达到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

隔离可燃物

将可燃物于空气隔绝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常见灭火器

灭火器名称 原理 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方法

泡沫灭火器硫酸+碳酸钠 硫酸钠+水+二氧化碳 灭火的时候,能喷射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得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迷惑的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平稳正拿,灭火的时候,一手握提环,一手握筒底,倒过来喷嘴对着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

干粉灭火器 加热碳酸氢钠 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的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性高,不腐蚀容器和不容易变质等优良性能,可用来扑灭一般的火灾之外,还可以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在加压的时候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的时候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的时候,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可用来扑灭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一起等的失火。使用的时候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无定性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由石墨混有其他物质组成的物质

木炭 木材干馏 写生,制糖,工业吸附色

活性炭 胡桃,棉仔,或者花生壳等干馏,再活化处理 防毒面具,防毒剂

焦炭 煤干馏 冶炼金属

炭黑 用含碳物质进行不完全燃烧 油漆,鞋油,颜料

初中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 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 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2Mg+O2点燃或Δ2MgO 剧烈燃烧. 耀眼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放热. 产生大量白烟 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或Δ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

2Cu+O2点燃或Δ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点燃或Δ2Al2O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4Fe + 3O2高温2Fe2O3 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 点燃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高能燃料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 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 Δ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HgOΔ2Hg+O2↑ 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2H2O 通电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铜绿加热

学习最简单的方法是:

上课试着记笔记, 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上课上来.

其实学生应以学为主, 全面发展.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勤能补拙.

改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多听(听课), 多记(记概念, 记公式), 多看(看书), 多做(做作业), 多问(不懂就问), 多动手(做实验), 多复习, 多总结.

相信你一定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获得成功.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 金属反应优先顺序, 化学反应条件, 沉淀或气体条件等概念记住, 化学学起来才会轻松些.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紫红色,初中阶段算作红色),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紫蓝色火焰)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天然最硬的物质)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且不易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参与反应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于水的;在强酸(或强碱)与盐的反应中,不可能生成其它强酸(或强碱)

12、三大化学肥料:N 、P 、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的清洁能源),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 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强挥发性,实验室中的盐酸浓度一般为38%),硫酸(实验室中的盐酸浓度一般为98%),硝酸(强挥发性)。(初中阶段一般不涉及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 )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 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 中是否含有NaCl :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 稀HCl, 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 ,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 ):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 (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 (Cu ):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 (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 (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 ):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 ,K ,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

3、 有毒的气体:CO ,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硫酸盐类除钡钙,卤盐除银和亚汞(氟除外)

碳磷酸盐多不溶,醋酸盐类全都溶希望对你有帮助,想必是要中考了吧,祝你考试成功!

化学物质的颜色

一、 单质

Cu 紫红 Au 黄 S 黄 B 黄或黑 F2 淡黄绿 C (石墨) 黑 Cl2 黄绿 C (金刚石) 无 Br2 红棕 Si 灰黑 I2 紫黑 P 白、黄、红棕

二、氧化物

NO2 棕红 ClO2 黄 Na2O2 浅黄 K2O 黄 Pb3O4 红 MnO 绿 CuO 黑

MnO2黑 Ag2O 棕黑 FeO 黑 ZnO 白 Fe3O4 黑 Hg2O 黑 Fe2O3 红棕 HgO 红或黄 Cu2O 红

三、氧化物的水化物

Fe(OH)3红褐 HNO2 溶液亮蓝 Cu(OH)2 蓝

四、盐

CuFeS2 黄 ZnS 白 Ag2S 黑 FeS 黑棕 FeS2 黄 Sb2S3 黑或橙红

HgS 红 PbS 黑 CuS 、Cu2S 黑 FeCl3•6H2O 棕黄 FeSO4•9H2O 蓝绿 Fe2(SO4)3•9H2O 棕黄 Fe3C 灰 FeCO3 灰 Ag2CO3 黄 Ag3PO4 黄 CuCl2 棕黄 AgF 黄 CuCl2•7H2O 蓝绿 AgCl 白 CuSO4 白 AgBr 浅黄 CuSO4•5H2O 蓝 AgI 黄 Cu2(OH )2CO3 暗绿

五、盐溶液中离子特色:

Cu2+ 蓝 MnO4- 紫红 [CuCl4]2- 黄 Cr2O72- 橙红 Fe2+ 浅绿 Fe3+ 棕黄

六、非金属互化物

氯水 黄绿、 溴水 黄—橙 、碘水 黄褐、溴的有机溶液 橙红—红棕 、I2的有机溶液 紫红

七、其它

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 I2遇淀粉 变蓝、 TNT 淡黄 、Fe3+遇酚酞溶液 紫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我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玄机;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

学常识

1.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 春秋晚期就会炼铁; 战国晚期就会炼钢。

2. 西汉时期我国已发现了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 到宋代初用于生产, 成为湿法冶金的先驱。

3.1965年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18世纪70年代,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先后发现和制得了氧气。

5.18世纪末,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较早运用天平作为化学研究的工具, 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6.19世纪末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空气里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惰性气体(He、Ne 、Ar 、Kr 、Xe) 等。

7.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 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8.19世纪前半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9.19世纪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研究提出了原子--分子论, 自从用原子--分子论研究化学反应后, 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0.189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

11. 荷兰化学家启普设计发明了启普发生器。

1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并设计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3. 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 首先研究了分子间的作用力, 所以后人称分子间力为范德华力。

14. 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5.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提出了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现象, 称为丁达尔现象。

16. 英国物理学家布朗研究发现胶体颗粒的无秩序运动现象, 称为布朗运动。

17. 我国是世界上开采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

18.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掌握了由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 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19. 我国在唐代以前就认识了火药, 到宋代时火药已用于战争. 黑火药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2KNO3+3C=K2S+N2↑+3CO2↑

20. 苯是在1825年由法拉第首先发现的,1865年德国的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

21、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做出了贡献。

. “五”同辨析

1. 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如氢有3种同位素: H、D 、T 。

2. 同素异形体(又称同素异性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 互称同素异形体. 如金刚石与石墨、C60 ,白磷与红磷,O2与O3 ,正交硫与单斜硫。

3. 同分异构体 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跨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 、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

※ 你能说出中学阶段的几种跨类异构吗?

4. 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 请总结出两种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5. 同量物 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CO2 与HCHO H2SO4与H3PO4 ,NO与C2H6。十八. 化学史知识 1、燃烧规律:凡是除了F,Cl,Br,I,O,N 这六种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负价元素的化合物(NH3除外)不能燃烧外,其他非惰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能燃烧,且燃烧的火焰颜色与对应单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相同或者相似。

2、气味规律:a 、凡是可溶于水或者可跟水反应的气体都具有刺激性难闻气味;如卤化氢

b 、凡是有很强的还原性而又溶于水或者能跟水起反应的气体都具有特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如H2S

3、等效平衡的两个推论:

a 、定温和定容时,在容积不同的容器进行的同一个可逆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之比等于容器的体积比,则建立的平衡等效。

b 、在定温、定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内进行的同一个可逆的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成一定的倍数,则数量多的容器内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对数量少的容器加压!

4、离子化合物在常态下都呈固态。

5、一般正5价以上的共价化合物(非水化物)在常态下是固态!如:P2O5,SO3

二、取用块状或较大的金属应用镊子:一横二送三慢竖。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部,再把试管(或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三、取用少量液体用胶水滴管滴加:指捏胶头,赶走空气,入瓶指松,吸入试剂,取出滴管,悬空置上。不横不倒,不触器壁,轻挤胶头,试剂滴入,专管专用,不吸他液。(简记关键字为“捏、吸、悬、竖、滴”)。

四、取用较多量液体用“倾倒法”:操作口诀:瓶塞倒立,手握标签,两口靠紧,倾斜注入。即取用液体试剂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再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

五、取用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量筒容量要选择,倾液将至改滴管,读数之前要放平,视线要和哪处平,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数偏小,俯视读数数偏大,实际操作莫忘记。

六、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用托盘天平称取:用前放平先调零,左物右码称量纸,镊子加码大到小,移动游码至平衡,用毕立刻恢复零。

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前先检查,灯芯是否焦,酒精量多少,点灯不许对,加热用外焰,熄灯不许吹,用完立即盖,下次容易点。

八、使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管夹夹持中上部,液体不过三分一,管与桌面成斜角,管口不对我和他,热前外壁要擦干,热时来回先预热,后用外焰热底部,热中不停动试管,沸腾喷出会伤人,安全操作要牢记。

九、使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管夹夹在中上部,管口向下稍倾斜,预热之后固定热,外焰加热莫忘记。

十、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要做到,一贴二低和三靠,滤纸贴紧漏斗壁,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要比滤纸低,杯口紧靠玻璃棒,棒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靠内壁。

十一、蒸发:加热搅拌棒不停,防止过热液溅出,较多晶体一出现,停止加热再搅拌,利用余温可蒸干。

十二、玻璃仪器的洗涤:振荡手腕应用力,刷子插入毛须顺,推拉旋转不能捅,纯碱液洗去油脂,盐酸溶解氧化物,洗后用水要冲净,仪器洗净有标准,内附水膜要均匀,不聚水滴不成股。

十三、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操作口诀: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十四、气体的收集方法,选择依据: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所得气体较干燥;不溶微溶排气法,所得气体纯度高。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器壁没有附着物和油污,用水洗后器壁附着水均匀, 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液体药品:

倒液:倒液手不抖,标签对虎口,顺壁往下流,眼把量来调。

滴液:不进试管里,竖直滴到底,残液应弃去,莫把试剂毁。

注意:1.未指明用量时, 固体以掩盖容器底部为准,液体一般为1~2ml 。

2. 往小口容器中倒液体时, 应有玻璃棒引流。

3. 药品一般有毒或腐蚀性,不能用手拿或尝味道。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固体需匙或纸槽,

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

仰视偏低俯视高。

试纸测液先剪小,

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

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燃,

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

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

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

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

1、固体需匙或纸槽: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可试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底部。

2、手贴标签再倾倒: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这句的意思是说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该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否则,如果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4、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玻棒" 指玻璃棒。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湿润,观察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就可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

螺丝游码刻度尺,

指针标尺有托盘。

调节螺丝达平衡,

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

先大后小记心间。

药品不能直接放,

称量完毕要复原。

解释:

1、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这两句说了组成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调节零点的)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托盘(分左右两个)。

2、调节螺丝达平衡:意思是说称量前应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应调节螺丝使之平衡。

3、物码分居左右边:" 物" 指被称量的物质;" 码" 指天平的砝码。意思是说被称量物要放在左盘中,砝码要放在右盘中。

4、取码需用镊子夹:这句的意思是说取砝码时,切不可用手拿取,而必须用镊子夹取。

5、先大后小记心间:意思是说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夹质量大的砝码,然后在夹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再移动游码)。

6、药品不能直接放:意思是说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联想:可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被称量的药品放在纸片上,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表面皿或烧杯里称量)。

7、称量完毕要复原:意思是说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使天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过滤操作实验

斗架烧杯玻璃棒,

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

三靠两低不要忘。

解释:

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斗" 指漏斗;" 架" 指漏斗架。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是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 三靠" 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 两低" 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四、氧气的制取实验

实验先查气密性,

受热均匀试管倾。

收集常用排水法,

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

、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 试管倾" 的意思是说,安装大试管时,应使试管略微倾斜,即要使试管口低于试管底,这样可以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破裂。" 受热均匀" 的意思是说加热试管时必须使试管均匀受热(联想:方法是刚开始加热时,要用

手拿酒精灯,来回移动,等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这样可以防止因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2、收集常用排水法:意思是说收集氧气时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联想:收集某气体若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气法,则一般选用排水法。因为排水法比排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的纯度高。氧气比空气重,虽然可以用向上排气法,但是不如用排水法好)。

3、先撤导管后移灯。意思是说在停止制氧气时,务必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联想:如果先撤去酒精灯,则因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会沿导管吸到热的试管里,致使试管因急剧冷却而破裂

)。

知识技能要掌握

掌握必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理解。定义就是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含义,不能略交换。要把已做过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与物质知识、概念等密切挂钩。尤其是课本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大,内容杂,不易掌握,要通过典型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具体现象等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挂钩,且一一对应。

单元知识网络化

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进行 “ 分析、对比、综合、推理 ” ,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 “ 网络化 ”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按章编网络,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别编网络,包括分子式计算网、化学方程式计算网和溶液计算网等,可根据它们来设计解题思路。

四类知识复习好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二是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方法:纵向联系法,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保存、鉴别串成知识链;横向比较法,如三种气体、三酸二碱、金刚石、石墨等,这样可以减少记忆单元,优化记忆内容;综合运用法,重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并由此归纳出各类反应的一般规律,并将知识综合运用 ( 鉴别转化、除杂、推断) 。 三是化学计算的复习方法:立足于化学基本概念。解题思路要清晰,通过认真审题弄清 “ 已知 ” 、 “ 求 ” 之间的关系,再借助于数学工具。注意每一题与这类题型的关系,举一反三;解题要规范化。

四是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物质的性质为中心,掌握其制备、检验、鉴别、除杂、推断、提纯等;归纳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物质的制备、成分的推断、组成的测定等。

1 取用药品的规则

二不:1.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原因:可能有毒、有腐蚀性;正确操作为:把集 气瓶放在鼻孔下方约20cm 处,用手轻轻在集气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闻气体气味)。

二量:1. 有说明的按照规定用量。

2. 无说明的取最少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

2 取用药品的方法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横:先倾斜试管;

送:再将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竖: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取用块状固体药品

横:先将容器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容器口;

竖:再把容器慢慢竖起来;

滑:使块状固体缓缓地滑向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取用液体药品

用少量时用胶头滴管;用量较多时用倾倒法。

倾倒法:塞倒放→标签向手心→互倾斜→口对口→缓慢倒→刮一下。

取用药品的仪器

托盘天平: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

量筒: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药匙或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

镊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

物质加热规则

1 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是广泛应用的加热器具,加热温度为500℃左右。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先要检查灯芯棉线的长度,若长度不够,应当更换;要检查灯芯顶端是否已经烧焦或变 黑,应适当剪去烧焦部分,还要用镊子调整灯芯的高度;要检查酒精的量是否合适,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也不能超过2/3(因为超过2/3时,容易因酒精蒸发而在灯颈处起火;少于1/4时,因酒精少,既容易烧焦灯芯,又容易在灯内形成酒精与空气的易爆炸混合物)。

2. 点燃时要用火柴,绝对不能以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会因酒精外溢而引起失火。

3.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 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

5. 如果碰倒燃着的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 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1. 加热试管时应用试管夹或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2. 使用试管夹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夹持在距试管口1/3~1/4处。

3. 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加热液体时,使试管倾斜约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避免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

4. 试管盛装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其总容积的1/3。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其炸裂。 量筒的使用方法

1. 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绝对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于配置溶液或溶液的稀释。

2.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与量筒规格相差越大,准确度越小。

3. 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刻度线和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仰视看量筒读数小,量液多. 俯视看量筒读数大,量也少.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胶头滴管是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的一种仪器。

【注意事项】

1.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溶液倒流而腐蚀橡胶头。

2. 滴加液体时,应把它悬空放在烧杯上方,不要接触烧杯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

3. 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4.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

5. 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仪器的洗涤方法

洗涤仪器并不难,先要注入水一半。

用力振荡倒出水,连洗数次方为安。

内壁附有不溶物,试管刷子刷掉它,

上下移动或转动,用力过猛底捅穿。 难溶物质附玻璃,先用酸洗后水洗, 如果附物是油脂,用热纯碱方可行。 仪器洗后水均匀,不成股流算洗净, 洗完倒放试管架,指定地方放平稳。

初中三年级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 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 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

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

-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 、SO2、H2S 、NO 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 (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 (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 (硫化氢)、HCl (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1)SO42-(硫酸根) 、NO3-(硝酸根) 、CO32-(碳酸根) 、ClO3-(氯酸) 、

MnO4-(高锰酸根) 、MnO42-(锰酸根) 、PO43-(磷酸根) 、

Cl-(氯离子) 、S2-(硫离子)

HCO3-(碳酸氢根) 、HSO4-(硫酸氢根) 、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 、OH-(氢氧根) 、HS-(硫氢根)

、NH4+(铵根或铵离子) 、

K+(钾离子) 、Ca2+(钙离子) 、Na+(钠离子) 、Mg2+(镁离子) 、Al3+(铝离子) 、Zn2+(锌离子) 、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Cu2+(铜离子) 、Ag+(银离子) 、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课本P80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 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 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 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 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

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

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 (氧化镁)、NaCl (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 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 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 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 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 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值说明:

(1)PH 值=7,溶液呈中性;PH 值7,溶液呈碱性。

(2)PH 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

PH 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 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

(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a. 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 .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 .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

a.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 .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 .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金属生锈等)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如助燃性,可燃性,毒性) ,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1. 单质:

金属单质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质 纯净物 元素种类 无机物 酸 其他氧化物

2. 化合物 碱 有机物 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4.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 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 、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 、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 酸性氧化物:跟

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b.

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2 O MgO Fe2 O3 CuO 大

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 )2

BaO+H2O=Ca(OH )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c.

注意:CO 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02 20:2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 H+ +酸根离子n -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 、HNO3 )、 二元酸(H2 SO4 、H2 S 、H2 CO3 )和三元酸(H3 PO4 )

b. 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称为:某酸)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 )

鉴定酸(鉴定H + )的方法有:

① 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 ②加活泼金属Mg 、Fe 、Zn 等有氢气放出

③ 10.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④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⑤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

⑥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 - )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02 21:00

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 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 b. 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NaHCO3____________ 、 Ca(HCO3 )2_____________、NaH2 PO4 _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3 - 、HSO4 - 、H2 PO4 - 、HPO4 2-

c. 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 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 值越小,酸性越弱PH 值越大。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碱性越强PH 值越大,碱性越弱PH 越小

13.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 的化合物只有AgCl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14. 沉淀物中AgCl 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 (OH )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 CO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 或BaSO4 ;若讲沉淀 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 或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 或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三态变化等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磁性,导电、热性等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

稳定性等

3.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叫做元素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信纸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

微粒的性质: 微粒是真实存在的,体积小,质量轻

微粒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微粒之间有间隙

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微粒性质不同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 钾、钠、银、氢、亚铜

+2 钙、镁、铜、钡、锌、亚铁

+3 铁、铝

+4 硅

-1 氟、氯、溴、碘

—2 氧、硫

+2/+4 碳

-2/+4/+6 硫

计算——根据化学式求某一元素化合价:物质中, 各元素化合价为0

5.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6.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

质量(m)=式量(M)*物质的量(n)

微粒个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量(n)

7.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B C

分解反应:A B+C

置换反应:A+BC B+AC

复分解反应:AB+CD CB+AD

8.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跟氧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失氧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得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二、物质

1. 混合物

①空气:组成: N2 78%---性质稳定,做保护气,化肥

O2 21%---供呼吸,有助燃性,氧化性,实验室制氧气:

固固加热型: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固液不加热型: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加热

CO2 0.03%---温室效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启普发生器使用限制:不能加热,也不耐热;固体反应物必须是不能溶于反应液的块状;产生的气体不能溶于反应液)

盐酸+大理石(碳酸钙) 二氧化碳+氯化钙+水

稀有气体 0.94%

氮、硫的化合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

②溶液:水的组成: 通电

水 氢气+氧气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溶解性——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溶剂下,不能再溶解某一种物质)

影响因素: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溶解度:

程度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100g水) 小于0.01 0.01~1 1~10 10以上

计算:S/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使用范围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小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a(OH)2)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增大而增大

提纯: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岁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C 浓%*m浓= C稀%*m稀

两个三步曲:配制溶液:计算,称量,溶解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③浊液:悬浊液: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水中

2. 纯净物

①单质:金属单质:一般为“钅”字旁,如铜Cu ,镁Mg (汞Hg 除外)

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字头,“石”字旁,如碳C ,硫S ,磷P ,

氯Cl ,氧气O2,氮气N2,碘I2(溴Br2除外,为液态)

稀有气体单质: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②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除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以及碳酸盐等(一般难溶于水)

例如甲烷CH4,酒精C2H6O ,醋酸CH3COOH ,

葡萄糖C6H12O6

无机化合物:氧化物(只能含有两种元素,必须要有氧元素)

形式:一般为MO 如CO ,CO2,H2O 等

形式:一般为HX 如HCl ,H2CO3,HNO3等

碱 形式:一般为MOH 如NaOH,Ca(OH)2,Cu(OH)2等

金属+酸根 如碳酸钙,氯化钠,碳酸氢钠(NaHCO3)

纯碱(碳酸钠)氯化铵(NH4Cl---但水溶液为酸性)

三、化学实验

1. 常见的一起名称和图形

如酒精灯,试管,烧杯,铁架台,蒸发皿,量筒,玻璃棒等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氧气——制取: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双氧水(加有二氧化锰) 收集: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制取:大理石(碳酸钙)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会挥发,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也不能用大理石和硫酸,它们反应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3.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和装置

性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颜色气味状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

密度 与空气密度接近,略小于空气 比空气大

可燃性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无

跟碱溶液反应 无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

氧化性 无 二氧化碳与镁反应

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无

毒性 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运输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功能(化学性质) 无

4. 碳酸钙的性质: 高温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

附注:

燃烧与灭火

1.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达到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

隔离可燃物

将可燃物于空气隔绝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常见灭火器

灭火器名称 原理 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方法

泡沫灭火器硫酸+碳酸钠 硫酸钠+水+二氧化碳 灭火的时候,能喷射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得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迷惑的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平稳正拿,灭火的时候,一手握提环,一手握筒底,倒过来喷嘴对着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

干粉灭火器 加热碳酸氢钠 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的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性高,不腐蚀容器和不容易变质等优良性能,可用来扑灭一般的火灾之外,还可以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在加压的时候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的时候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的时候,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可用来扑灭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一起等的失火。使用的时候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无定性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由石墨混有其他物质组成的物质

木炭 木材干馏 写生,制糖,工业吸附色

活性炭 胡桃,棉仔,或者花生壳等干馏,再活化处理 防毒面具,防毒剂

焦炭 煤干馏 冶炼金属

炭黑 用含碳物质进行不完全燃烧 油漆,鞋油,颜料

初中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 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 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2Mg+O2点燃或Δ2MgO 剧烈燃烧. 耀眼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放热. 产生大量白烟 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或Δ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实验

2Cu+O2点燃或Δ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点燃或Δ2Al2O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4Fe + 3O2高温2Fe2O3 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 点燃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高能燃料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 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 Δ2KCl +3O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氧气

2HgOΔ2Hg+O2↑ 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拉瓦锡实验

2H2O 通电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 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铜绿加热

学习最简单的方法是:

上课试着记笔记, 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上课上来.

其实学生应以学为主, 全面发展.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勤能补拙.

改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多听(听课), 多记(记概念, 记公式), 多看(看书), 多做(做作业), 多问(不懂就问), 多动手(做实验), 多复习, 多总结.

相信你一定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获得成功.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 金属反应优先顺序, 化学反应条件, 沉淀或气体条件等概念记住, 化学学起来才会轻松些.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紫红色,初中阶段算作红色),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燃烧发出紫蓝色火焰)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天然最硬的物质)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气体且不易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参与反应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于水的;在强酸(或强碱)与盐的反应中,不可能生成其它强酸(或强碱)

12、三大化学肥料:N 、P 、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的清洁能源),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 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强挥发性,实验室中的盐酸浓度一般为38%),硫酸(实验室中的盐酸浓度一般为98%),硝酸(强挥发性)。(初中阶段一般不涉及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 )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 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 中是否含有NaCl :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 稀HCl, 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 ,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 ):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 (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 (Cu ):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 (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 (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 ):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 ,K ,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

3、 有毒的气体:CO ,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硫酸盐类除钡钙,卤盐除银和亚汞(氟除外)

碳磷酸盐多不溶,醋酸盐类全都溶希望对你有帮助,想必是要中考了吧,祝你考试成功!

化学物质的颜色

一、 单质

Cu 紫红 Au 黄 S 黄 B 黄或黑 F2 淡黄绿 C (石墨) 黑 Cl2 黄绿 C (金刚石) 无 Br2 红棕 Si 灰黑 I2 紫黑 P 白、黄、红棕

二、氧化物

NO2 棕红 ClO2 黄 Na2O2 浅黄 K2O 黄 Pb3O4 红 MnO 绿 CuO 黑

MnO2黑 Ag2O 棕黑 FeO 黑 ZnO 白 Fe3O4 黑 Hg2O 黑 Fe2O3 红棕 HgO 红或黄 Cu2O 红

三、氧化物的水化物

Fe(OH)3红褐 HNO2 溶液亮蓝 Cu(OH)2 蓝

四、盐

CuFeS2 黄 ZnS 白 Ag2S 黑 FeS 黑棕 FeS2 黄 Sb2S3 黑或橙红

HgS 红 PbS 黑 CuS 、Cu2S 黑 FeCl3•6H2O 棕黄 FeSO4•9H2O 蓝绿 Fe2(SO4)3•9H2O 棕黄 Fe3C 灰 FeCO3 灰 Ag2CO3 黄 Ag3PO4 黄 CuCl2 棕黄 AgF 黄 CuCl2•7H2O 蓝绿 AgCl 白 CuSO4 白 AgBr 浅黄 CuSO4•5H2O 蓝 AgI 黄 Cu2(OH )2CO3 暗绿

五、盐溶液中离子特色:

Cu2+ 蓝 MnO4- 紫红 [CuCl4]2- 黄 Cr2O72- 橙红 Fe2+ 浅绿 Fe3+ 棕黄

六、非金属互化物

氯水 黄绿、 溴水 黄—橙 、碘水 黄褐、溴的有机溶液 橙红—红棕 、I2的有机溶液 紫红

七、其它

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 I2遇淀粉 变蓝、 TNT 淡黄 、Fe3+遇酚酞溶液 紫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我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玄机;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

学常识

1.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 春秋晚期就会炼铁; 战国晚期就会炼钢。

2. 西汉时期我国已发现了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 到宋代初用于生产, 成为湿法冶金的先驱。

3.1965年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18世纪70年代,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先后发现和制得了氧气。

5.18世纪末,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较早运用天平作为化学研究的工具, 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6.19世纪末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空气里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惰性气体(He、Ne 、Ar 、Kr 、Xe) 等。

7.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 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8.19世纪前半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9.19世纪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研究提出了原子--分子论, 自从用原子--分子论研究化学反应后, 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0.189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

11. 荷兰化学家启普设计发明了启普发生器。

1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并设计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3. 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 首先研究了分子间的作用力, 所以后人称分子间力为范德华力。

14. 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5.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提出了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现象, 称为丁达尔现象。

16. 英国物理学家布朗研究发现胶体颗粒的无秩序运动现象, 称为布朗运动。

17. 我国是世界上开采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

18.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掌握了由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 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19. 我国在唐代以前就认识了火药, 到宋代时火药已用于战争. 黑火药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2KNO3+3C=K2S+N2↑+3CO2↑

20. 苯是在1825年由法拉第首先发现的,1865年德国的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

21、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做出了贡献。

. “五”同辨析

1. 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如氢有3种同位素: H、D 、T 。

2. 同素异形体(又称同素异性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 互称同素异形体. 如金刚石与石墨、C60 ,白磷与红磷,O2与O3 ,正交硫与单斜硫。

3. 同分异构体 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跨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 、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

※ 你能说出中学阶段的几种跨类异构吗?

4. 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 请总结出两种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5. 同量物 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CO2 与HCHO H2SO4与H3PO4 ,NO与C2H6。十八. 化学史知识 1、燃烧规律:凡是除了F,Cl,Br,I,O,N 这六种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负价元素的化合物(NH3除外)不能燃烧外,其他非惰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能燃烧,且燃烧的火焰颜色与对应单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相同或者相似。

2、气味规律:a 、凡是可溶于水或者可跟水反应的气体都具有刺激性难闻气味;如卤化氢

b 、凡是有很强的还原性而又溶于水或者能跟水起反应的气体都具有特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如H2S

3、等效平衡的两个推论:

a 、定温和定容时,在容积不同的容器进行的同一个可逆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之比等于容器的体积比,则建立的平衡等效。

b 、在定温、定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内进行的同一个可逆的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成一定的倍数,则数量多的容器内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对数量少的容器加压!

4、离子化合物在常态下都呈固态。

5、一般正5价以上的共价化合物(非水化物)在常态下是固态!如:P2O5,SO3

二、取用块状或较大的金属应用镊子:一横二送三慢竖。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部,再把试管(或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三、取用少量液体用胶水滴管滴加:指捏胶头,赶走空气,入瓶指松,吸入试剂,取出滴管,悬空置上。不横不倒,不触器壁,轻挤胶头,试剂滴入,专管专用,不吸他液。(简记关键字为“捏、吸、悬、竖、滴”)。

四、取用较多量液体用“倾倒法”:操作口诀:瓶塞倒立,手握标签,两口靠紧,倾斜注入。即取用液体试剂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再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

五、取用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量筒容量要选择,倾液将至改滴管,读数之前要放平,视线要和哪处平,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数偏小,俯视读数数偏大,实际操作莫忘记。

六、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用托盘天平称取:用前放平先调零,左物右码称量纸,镊子加码大到小,移动游码至平衡,用毕立刻恢复零。

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前先检查,灯芯是否焦,酒精量多少,点灯不许对,加热用外焰,熄灯不许吹,用完立即盖,下次容易点。

八、使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管夹夹持中上部,液体不过三分一,管与桌面成斜角,管口不对我和他,热前外壁要擦干,热时来回先预热,后用外焰热底部,热中不停动试管,沸腾喷出会伤人,安全操作要牢记。

九、使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管夹夹在中上部,管口向下稍倾斜,预热之后固定热,外焰加热莫忘记。

十、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要做到,一贴二低和三靠,滤纸贴紧漏斗壁,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要比滤纸低,杯口紧靠玻璃棒,棒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靠内壁。

十一、蒸发:加热搅拌棒不停,防止过热液溅出,较多晶体一出现,停止加热再搅拌,利用余温可蒸干。

十二、玻璃仪器的洗涤:振荡手腕应用力,刷子插入毛须顺,推拉旋转不能捅,纯碱液洗去油脂,盐酸溶解氧化物,洗后用水要冲净,仪器洗净有标准,内附水膜要均匀,不聚水滴不成股。

十三、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操作口诀: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十四、气体的收集方法,选择依据: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所得气体较干燥;不溶微溶排气法,所得气体纯度高。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器壁没有附着物和油污,用水洗后器壁附着水均匀, 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液体药品:

倒液:倒液手不抖,标签对虎口,顺壁往下流,眼把量来调。

滴液:不进试管里,竖直滴到底,残液应弃去,莫把试剂毁。

注意:1.未指明用量时, 固体以掩盖容器底部为准,液体一般为1~2ml 。

2. 往小口容器中倒液体时, 应有玻璃棒引流。

3. 药品一般有毒或腐蚀性,不能用手拿或尝味道。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固体需匙或纸槽,

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

仰视偏低俯视高。

试纸测液先剪小,

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

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燃,

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

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

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

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

1、固体需匙或纸槽: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可试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底部。

2、手贴标签再倾倒: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这句的意思是说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该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否则,如果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4、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玻棒" 指玻璃棒。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湿润,观察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就可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

螺丝游码刻度尺,

指针标尺有托盘。

调节螺丝达平衡,

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

先大后小记心间。

药品不能直接放,

称量完毕要复原。

解释:

1、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这两句说了组成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调节零点的)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托盘(分左右两个)。

2、调节螺丝达平衡:意思是说称量前应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应调节螺丝使之平衡。

3、物码分居左右边:" 物" 指被称量的物质;" 码" 指天平的砝码。意思是说被称量物要放在左盘中,砝码要放在右盘中。

4、取码需用镊子夹:这句的意思是说取砝码时,切不可用手拿取,而必须用镊子夹取。

5、先大后小记心间:意思是说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夹质量大的砝码,然后在夹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再移动游码)。

6、药品不能直接放:意思是说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联想:可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被称量的药品放在纸片上,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表面皿或烧杯里称量)。

7、称量完毕要复原:意思是说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使天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过滤操作实验

斗架烧杯玻璃棒,

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

三靠两低不要忘。

解释:

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斗" 指漏斗;" 架" 指漏斗架。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是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 三靠" 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 两低" 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四、氧气的制取实验

实验先查气密性,

受热均匀试管倾。

收集常用排水法,

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

、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 试管倾" 的意思是说,安装大试管时,应使试管略微倾斜,即要使试管口低于试管底,这样可以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破裂。" 受热均匀" 的意思是说加热试管时必须使试管均匀受热(联想:方法是刚开始加热时,要用

手拿酒精灯,来回移动,等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这样可以防止因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2、收集常用排水法:意思是说收集氧气时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联想:收集某气体若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气法,则一般选用排水法。因为排水法比排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的纯度高。氧气比空气重,虽然可以用向上排气法,但是不如用排水法好)。

3、先撤导管后移灯。意思是说在停止制氧气时,务必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联想:如果先撤去酒精灯,则因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会沿导管吸到热的试管里,致使试管因急剧冷却而破裂

)。

知识技能要掌握

掌握必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理解。定义就是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含义,不能略交换。要把已做过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与物质知识、概念等密切挂钩。尤其是课本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大,内容杂,不易掌握,要通过典型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具体现象等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挂钩,且一一对应。

单元知识网络化

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进行 “ 分析、对比、综合、推理 ” ,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 “ 网络化 ”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按章编网络,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别编网络,包括分子式计算网、化学方程式计算网和溶液计算网等,可根据它们来设计解题思路。

四类知识复习好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二是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方法:纵向联系法,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保存、鉴别串成知识链;横向比较法,如三种气体、三酸二碱、金刚石、石墨等,这样可以减少记忆单元,优化记忆内容;综合运用法,重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并由此归纳出各类反应的一般规律,并将知识综合运用 ( 鉴别转化、除杂、推断) 。 三是化学计算的复习方法:立足于化学基本概念。解题思路要清晰,通过认真审题弄清 “ 已知 ” 、 “ 求 ” 之间的关系,再借助于数学工具。注意每一题与这类题型的关系,举一反三;解题要规范化。

四是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物质的性质为中心,掌握其制备、检验、鉴别、除杂、推断、提纯等;归纳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物质的制备、成分的推断、组成的测定等。

1 取用药品的规则

二不:1.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原因:可能有毒、有腐蚀性;正确操作为:把集 气瓶放在鼻孔下方约20cm 处,用手轻轻在集气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闻气体气味)。

二量:1. 有说明的按照规定用量。

2. 无说明的取最少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

2 取用药品的方法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横:先倾斜试管;

送:再将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竖: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取用块状固体药品

横:先将容器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容器口;

竖:再把容器慢慢竖起来;

滑:使块状固体缓缓地滑向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取用液体药品

用少量时用胶头滴管;用量较多时用倾倒法。

倾倒法:塞倒放→标签向手心→互倾斜→口对口→缓慢倒→刮一下。

取用药品的仪器

托盘天平: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

量筒: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药匙或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

镊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

物质加热规则

1 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是广泛应用的加热器具,加热温度为500℃左右。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先要检查灯芯棉线的长度,若长度不够,应当更换;要检查灯芯顶端是否已经烧焦或变 黑,应适当剪去烧焦部分,还要用镊子调整灯芯的高度;要检查酒精的量是否合适,不能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也不能超过2/3(因为超过2/3时,容易因酒精蒸发而在灯颈处起火;少于1/4时,因酒精少,既容易烧焦灯芯,又容易在灯内形成酒精与空气的易爆炸混合物)。

2. 点燃时要用火柴,绝对不能以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会因酒精外溢而引起失火。

3.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 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

5. 如果碰倒燃着的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 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1. 加热试管时应用试管夹或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2. 使用试管夹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夹持在距试管口1/3~1/4处。

3. 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加热液体时,使试管倾斜约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避免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

4. 试管盛装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其总容积的1/3。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其炸裂。 量筒的使用方法

1. 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绝对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于配置溶液或溶液的稀释。

2.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与量筒规格相差越大,准确度越小。

3. 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刻度线和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仰视看量筒读数小,量液多. 俯视看量筒读数大,量也少.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胶头滴管是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的一种仪器。

【注意事项】

1.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溶液倒流而腐蚀橡胶头。

2. 滴加液体时,应把它悬空放在烧杯上方,不要接触烧杯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

3. 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4.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

5. 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仪器的洗涤方法

洗涤仪器并不难,先要注入水一半。

用力振荡倒出水,连洗数次方为安。

内壁附有不溶物,试管刷子刷掉它,

上下移动或转动,用力过猛底捅穿。 难溶物质附玻璃,先用酸洗后水洗, 如果附物是油脂,用热纯碱方可行。 仪器洗后水均匀,不成股流算洗净, 洗完倒放试管架,指定地方放平稳。


相关内容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高一培养方案
  • 高中一年级学生 天材教育成功培养手册 目 录 一. 高一年级各科目重难点分析 1. 数学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2. 物理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3. 英语上下册知识重难点分析 4. 化学.语文重难点分析 二. 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一. 二. 三. 三.高一年级各科目学习方法指导 1. 高一年级数 ...

  • 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 学年第二学期化学学科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2方案”,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 ...

  • 秋季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计划
  • 都安县大兴中学教师 杨 巍   九年级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 ...

  • 2004年珠晖区初中实验室工作自查报告
  • 2004年珠晖区初中实验室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关于初中实验室工作检查的通知》精神,对照《2004年初中实验室工作检查评分细则》,区电教站组织人员对辖区内三所初中学校的实验室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a:基本情况: 学校 和平中学 酃湖中学 茶山中学 班数 一年级:1 ...

  • 2013年初中各学科说课课题_2
  • 初中生物学科说课课题 1.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 2.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4.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

  • 鲁教版初中化学卷
  •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九 年 级 化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23.中考期间同学们很辛苦,要注意生活中的点滴才能保证中考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 是人体所 ...

  •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是怎样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近几年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实施,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兰山区教研室向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申报了<新课程下初高中化 ...

  • 初中化学中考经验交流
  • 初中化学中考经验交流 怀远县唐店中学 2009年5月8日 李勇 初中化学中考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应教研室要求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化学的教学与复习,2008年我们学校九年级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均分第6名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我和汤涛老师的辛苦是分不开的,今年我们从学校实际出 ...

  • 九年级化学备考方案
  • 九年级化学备考方案 吴德发 通过对近几年来云南昭通中考化学试题的研究,以及对新课程和新考纲的学习,结合本学科实际情况,对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做如下计划: 一.九年级化学教学 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两本书的教学,并让学生学好这一门学科并应对各种考试,这对我们来说任务重,很辛苦,有压力,但又要见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