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研究

——以文山州卡莫村为例

文山壮族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研究

【摘要】服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长时间受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壮族先民的服装在不断衍变、发展。早期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更是为壮族传统服装图案提供了很多意象、情节和素材,从而使得壮族服装图案作为一种情感符号,汇集了壮族的传统文化,记载着壮族人民对美的探索精神和铸造美的能力,是壮族先民对历史的艺术反映,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文山 壮族 服装图案 文化意义

一、绪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独特文化汇聚在一起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而民族服装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在服装的选择上越来越向时尚和潮流看齐,服装逐渐普世化,少数民族服装由于不易制作、不易穿戴、不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点等原因,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服装图案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也随着民族服装的变迁而渐渐不为人所知。在国家号召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深入挖掘整理民族服装资料,研究民族服装图案文化意义,展示民族服装的独特文化魅力,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历史背景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东南部,早在公元前111年,文山就已纳入中国版图。1958年4月1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正式设立。据文山州统计局2003年的统计,文山州壮族已达到100万人,是文山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文山壮族人民在水头河畔建寨而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居于神奇的自然风物,凝重的历史时间,迷离

的历史人物,古朴的民族风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文山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1其精粹有“崇拜并保护森林的‘生态文化’;以稻作生产维系民族生存的‘那文化’;承传文化古籍的‘麽文化’;创造并承传至今的‘铜鼓文化’;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歌代言的‘歌坛文化’;以壮锦为特色的‘服饰文化’;用糯米加工的‘美食文化’;”2其中,壮族服装更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为世瞩目。诞生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且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趋势影响的壮族服装文化不断进步、发展,使壮族服装具备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意义。

文山州壮族服装图案集中体现了壮族服装图案的独特文化意义,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等特点。笔者通过对文山州文山县马塘镇卡莫村进行实地考察,深入当地采集服装图案,就服装图案意义问题询问当地壮族居民,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当地壮族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并整理成文,希望通过对该地区的文化调查研究能为民族文化建设提供资料。

卡莫村隶属云南省文山州马塘镇,地处马塘镇东北,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交通方便,距文山县城30公里。据学者考证,该村的先祖从今天文山州文山县旧平坝移居而来,“旧平坝的壮族先民们早期为‘官家’而战。胜利凯旋归家途中不愿骑乘官家所备之官马、官轿,徒步而归,归途中宿营。因其中一队人马没听见公鸡报晓而耽误了出发时间,最终导致两队走散而不得不砍路边的芭蕉树作为两队人马前后相连的标记。无奈又遇芭蕉树长新芽迷路,导致后队人马放弃了继续追赶前队的念头,于是后队人马就留在原地创建了今天的旧平坝上寨。”3

卡莫村有汉、壮、苗等几个民族,其中以壮族居多。壮族分为土支系、侬人支系、沙人支系等,卡莫村壮族属于侬人支系。虽然现在村内少数民族居民汉化严重,壮族男子已较少穿着民族服装,但是女子仍然经常穿着蓝、褐、粉红等颜色壮族传统服装,壮族居民之间仍然讲壮语,其他民族传统保存也较为完好,这为走访调查研究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也是笔者选择以该地为例进行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服装形式

壮族人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风景秀丽的土地上,壮族先民的生活依靠自然,与自然密不可分,所以壮族人民一直都依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相依相融。

壮族是一个乐观的民族,他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仍然拥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壮族妇女把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体现在了她们自己制作的服装的图案中,他们服装上的图案集中表现出她们对自然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希望。她们制作图案,并不满足于简单模仿,更多的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按照美的形式规律,对图案进行高度提炼,从而使花、鸟、虫、鱼等图案比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更加美丽、更加生动、更具活力。“如蝴蝶图案既像蝴蝶,又像云角;蝴蝶的翅膀长在鸟的身上,老虎的身上有鱼纹;凤的头部像公鸡, 身上尾巴像羽毛漂亮的鸟雀, 而着重夸张的是那双展翅欲飞的翅膀„„”4这些都展现出壮族妇女非凡的想象和高超的刺绣技巧,她们不但创造了美,也创造了诗意的生活。

本文对卡莫村壮族服装图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头、衣服、鞋子和背带上的图案上,因为这些图案最能展示出壮族服装的文化意义。

(一)衣服

壮族人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山区里,这样的环境陶冶了人们纯真、质朴的情怀, 形成了他们热爱自然, 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心理。这一审美情感在壮族服装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界中。取材于大自然的壮族服装有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形式,它们无不在展示蓬勃的生命力和美。取材于“这些丰富多彩、精美雅致、色泽艳丽、充满大自然的泥土气息的图案纹样, 生动地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反映了他们心灵与自然的谐声, 体现了他们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的审美情致。”5

在壮族服装上,布满了菊花、梅花、荷花、蝴蝶花等多种花的图案。壮族人民如此爱花,这与他们的花生殖崇拜密切相关,“在《巫经》中可以看到 ‘凡儿初生,精魂蒂结于花树之间。花之华瘁,花婆主之’的说法,壮语称处于春情萌花状的女性为‘花’,也把女性受孕称为‘得花’。”6由此可见,在壮族先民的思想观念中,是与繁殖紧密相连的。他们认为人类女性始祖生于花中,这显然是对花生殖崇拜的结果。卡莫村壮族服装的领口、纽扣和手袖等部位都会绣有各种花的图案,据说这样做可以保平安,驱除病痛和灾害。除了有这个作用外,不同的花又有不同的更深刻的意义。因为这些花颜色鲜艳美丽,因此被大量用于服装装饰,鞋子、背带、包头等处绣上这些花,预示着平安、幸福。

女子衣服上的图案,首先最常见的就是花草。如女子衣服上的纽扣,绣有未盛开的菊花,花蕊由“明珠”构成,不仅象征着少女的清纯,也象征了少女的聪

慧和珍贵;又如位于袖口由三种颜色的花瓣组成的波浪形图案,主要是为了表达了长辈对下一代的忠告——青春如同花瓣,若不好好珍惜,将随风而逝;位于衣服领口处的梅花图案,鲜艳的色彩代表着喜庆,是壮族少女青春、活泼的象征。所以位于女子衣服袖口上的蝴蝶花与鸟形图案,实际上是表现植物和动物合二为一的图案,象征着美好、其乐融融,这些图案在包头、鞋子、背带上也有,意义相同,皆在说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位于衣服袖口上的嫩芽图案,象征着人们对初生的生命的热爱,也表现出人们热爱大自然;

除了花以外,还有很多具有独特意义的花边图案。如:位于袖口的波浪花边图案,洁白的波浪像乳汁、白云一样圣洁,象征着光明、吉祥如意。也象征着真理、快乐和幸福。体现了壮族人民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和期盼吉祥如意的民族心理;位于袖口的三角花边图案,金色的三角形象征着智慧、五谷。连起来围成圈代表着金秋,是丰收的预兆,给人以希望;位于衣服袖口的绿色三角花边图案,代表着树木和正旺盛生长的庄稼,代表生命,象征着夏天和青春,象征着万物充满生机。表达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位于衣服角边的凹形花边图案,是壮族人民以前房子的一种建筑样式,它的意义在于纪念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图案的布局公正对称,构图合理巧妙,展现了壮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使人们了解到了壮族的建筑文化。之所以一般选择蓝色来作此图,是因为蓝色象征着永恒;

(二)包头

壮族侬人支系的包头实际是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在上面绣上美丽的图案,经过反复折叠而成。 一般情况下,少女包头上的图案比较复杂,意义更深刻。而妇女包头上的图案一般都比较简洁。老人的包头图案更是简单,只要布料以褐色为底即可。在少女的包头上绣上盛开的蝴蝶花,象征着少女青春时期的活泼、热情;假若包头上为花草图案,那也一定是少女佩戴。包头以蓝色为底,蓝色象征着蓝天、晴朗的天空。蓝天下长的花草,象征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包头上形似开屏的孔雀图案,象征着高贵、典雅、大吉大利,一般是结了婚的妇女佩戴;“鱼繁殖能力强,一次便可产出成群的幼体,因此,壮族先民对鱼产生了生殖崇拜。在壮锦上有很多鱼的图案,如《四鱼怀春》图等。今天,许多壮民认为鱼图案象征着多子多孙,认为把鱼图案表现在服饰上,穿戴上便可获得一种很强盛的生殖力。”7位于包头上的水草和鱼的图案,仿佛如鱼儿在水中嬉戏,这象征着幸福与和平,预示着穿戴上便可获得一种很强盛的生殖力,带着包头就能生下活泼健

康的孩子,从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种图案一般见于妇女包头上;老人的包头一般选择褐色的布料,绣上蝴蝶花,象征着平安、健康、长寿;也有在老人包头上绣上菱形三角形图案,以亮布为底,给人一种闪闪惹人和清丽通透的感觉。缝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即兴发挥,只要美丽大方,其意义都是富贵的表现。

(三)鞋子

因为这个地方气候常年温暖,所以壮族侬人支系的鞋子,形状似“布凉鞋”,图案位于鞋子后跟部。在鞋子上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鞋子上的蝴蝶花图案,其与绣在衣服上的蝴蝶花图案意义相同,是壮族人民的守护神,可以保平安,驱虫、病、害。其次壮族服装图案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鸟的图案,其实这是壮族先民对鸟的崇拜。“据《逸周书?王会篇》记载,壮族先民把鸟的羽毛或插大旗头上,或编成羽冠作为头饰,或织成衣裳穿在身上,把自己打扮成鸟的样子,这是对鸟图腾的认同与崇拜的反映。”8位于鞋子上的成双的鸟儿图案,一般都象征着比翼双飞、喜庆和吉祥。也象征着对鸟的崇拜。现在这种图案,颇受青年女子的喜爱,绣有这种图案的鞋子一般见于年轻人对歌或节庆的时候穿;最后是位于鞋子上的菱形和凹形花边图案,虽然这种类似的图案很不起眼,但因为它位于侧边,故也有其特殊的意义。这也是对古代建筑的一种纪念,象征着永恒;

(四)背带

壮族侬人支系服装中最具特色的要数背带。背带一般由长方形布料做成,还有别具匠心的蝴蝶状、花形背带。有的背带图案从整体上看形似云雷纹,表示祝福以及对雷神、水神、太阳神的崇拜。“云雷纹、水波纹、太阳纹、八角纹(太阳芒星纹)等,这些都是壮族先民崇拜雷神、水神、太阳神的积淀折射。”9用红绿两种颜色来作为背带的主调,对比鲜明,显得大胆夸张。再加上花朵的点缀作用,显得非常的高贵、端庄、大方。而蝴蝶状背带,之所以做成这种形状,是要达到驱虫、病、害的效果。有的背带上还镶上大量的银子,更是具有辟邪的效果,能使宝宝健健康康的成长。如:背带上由兔身和孔雀翅膀构成的银饰图案,主要是为了辟邪和保命。一个新生命将生到人世后,由于它的脆弱、娇嫩,所以人们想到的是如何为他(她)驱病消灾,被除祸患;

在背带上最显目的也要数花图案。如:位于背带上的花朵图案,图案是一棵花,由三种不同的花组成(花苞、盛开的花、快谢的花)。这株小花起到的作用是装饰。除此之外,这幅图还可以保平安,预示着小孩子可以像这棵花一样健康的

出生,快乐的成长,幸福的安享晚年,表达了长辈对下一代的美好祝福;还有的背带中间会绣有荷花图案,荷花在壮族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纯洁、美好、吉祥。一般见于刚满月的孩子的背带上,象征着孩子的纯洁、美好,同时也是富贵的象征;位于背带上,大家可以看到一种叫“满花”的图案,在壮族土支系的服装上也有,以前壮族人家生育孩子都会在床头上放上这种满花,据说它是生育女神和守护神,可以保孩子平安;有的背带上会绣上小皱菊,小皱菊代表顺利、心想事成、祝福、纯洁、富贵,是长辈对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和期盼,愿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他们拥有一颗纯洁的心,这些体现了壮族对儿童关心爱护的美好品质。位于背带上的蓝色小花图案主要是给质朴的背带增添几分鲜活;零碎的花朵结合在一起,鲜艳、大方,除了有装饰作用之外,还象征着富贵、大吉大利;

在背带上也有鸟的图案。意义和前面绣在鞋子上的鸟的图案意义相同。

四、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

服装图案的意义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并且是由文化传递的,同时也是在各种文化情境中交流的。把服装视为文化之物的研究,皆在探讨组成服装文化讯息的生成传递系统,这一系统体现了如下的几点基本内容:服装体现着的集体价值观处在生成与再生成的过程中;服装总是以一种对文化的新的组合方式传递着文化讯息;服装外观形式来源于文化可提供的各种抽象意象或表现;服装作为一种符码形态在文化情境中被理解和传递。

服装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装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壮族服装意义:壮族服装表达了壮族崇尚自然、历史和生命本体的审美意义,。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壮族人民在自然中积累了丰富的意象、情感和素材, 而这些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结合得那么自然, 随处看到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这些在壮族服装图案中是活灵活现的。 “这些奇妙的联想互渗并成为壮族服饰常用的手法, 其根源在于他们不满足于客观现实, 而要用自己

的情感、意志、创造力来改造它, 使它更加美好, 使万物与人更加亲善。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愿望在图案纹样中大胆表现出来, 充分体现出主宰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理想, 其深层的意识是追求生命的繁荣。”10由此可知,壮族服装是美的,它所蕴藏的深厚情感更是美的。

(一)、壮族服饰的社会性与功能性

御寒、扮美是服装的基本功能,服装起着不同族群间以及同一族群内部不同社会地位和角色的标识作用。具有社会契约作用和规范控制的社会功能,成为指示或约束人们行为的指南。传统的壮族服装具有辨族别异的族徽功能,起着社会角色的标识作用,也是地位等级的象征。成为标识人的社会地位、角色、等级的一种符号。下面就通过对族群识别的展示来体现壮族服装具有的辨族别异的族徽功能

与壮族其他支系相比,能辨别壮族侬人支系服装与其他支系服装差异的,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土支系与 侬人支系的对比得出。如:两支系服装最主要的区别是服装的颜色不一样,土支系服装以蓝黑色为主。而侬人支系的服装以绿、天蓝、褐等颜色鲜艳的服装为主;图案的位置不同,土支系服装图案位于衣袖中部,胸部前后及围腰上。而侬人支系的服装图案位于衣领、衣袖、脚边,以及包头上;土支系的图案以花为主,而侬人支系的图案以花草和动物(鸟、蝴蝶、鱼)结合为主;壮族土支系的鞋子为满花鞋,是封口鞋。图案布满整双鞋。而侬人支系的鞋子为“布凉鞋”,图案位于鞋子后跟部;壮族土支系的包头,颜色为蓝黑色,不着任何图案。而侬人支系的包头颜色混杂,包头图案多数复杂,位于正面(即额头上部);壮族土支系裙子为长方形,添加适当的蜡染。而侬人支系裙子为百皱裙,不着任何图案,一般为褐色。从整体上看壮族土支系服装更显稳重、安静。而侬人支系服装更显活泼、大方。

五、总结

服装图案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符号,用于同一民族中人们之间的交流。一定形式的服装图案都有一定的民俗内涵。在各类图案中选择了部分衣服、背带、鞋子、包头上的图案,主要是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壮族服装图案的意义。各类图案都寄予着丰富的民俗内容。通过研究知道了很多服装图案的意义。例如衣服上的

菊花图案,象征着清纯、活泼。再加上明珠的点缀,更显高贵、典雅。也有的是对鸟的崇拜。还有的是表达是对孩子的美好期盼。这些意义在文中已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阐释。

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样式,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外在标志。它在一定的民族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群体创造的约定俗成的产物 。通过调查整理这些壮族服装图案意义一方面是为了使壮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中华民族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壮族民众的服装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尤其是先进的现代文化的涌入,对古老的壮族服装文化提出了挑战。壮族服装不易制作,再加上古老的壮族服装穿戴起来不易劳作 。而现代服装时尚、美观,且穿戴起来方便、轻巧。所以现代服装对古老的壮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织布、绣花、做衣,从而使得壮族服装文化濒临着消亡的危机。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比以前进步多了,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以为只有学课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其实刺绣也是一种文化,应该让大家把它流传下来。

鉴于此,我有以下思考:首先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扩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让他们知道科学文化的价值;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特点开设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的课程。如民族刺绣、民族歌曲等。还可以把相关的民族文化写入地方课程(服装文化、歌谣文化等)。也可以在节日里举行有关的民族活动(如刺绣比赛,不但要绣得好还要有特殊深刻的意义。对山歌比赛等)。政府可以给一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还可以广泛宣传,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多媒体,大力宣传壮族服装文化,让人们看到壮族服装文化背后的意义,引导人们发现壮族服装图案的美,从而使得壮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注释:

(1)周维丽、刘德荣《七乡风物传说》,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2页。

(2)吴永生《关于文山烟草主题文化建议案http://wys19831012.blog.sohu.com/92910272.html,2008年1月27日。

(3)高发元《 壮族:文山攀枝花镇旧平坝上寨》,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4)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08

(5)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08

(6)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

(7)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

(8)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

(9)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

(10)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08

参考书目:

[1]高发元《壮族:文山攀枝花镇旧平坝上寨》,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覃圣敏《壮族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一至五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3]黄桂秋《壮族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4]陆居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4年。

[5]梁庭望、 廖明君《布洛陀:百越僚人的始祖图腾》,北京:外交出版社,2005年。

[6]程志方、 李安泰《云南民族服饰》云南出版社,2000年。

[7]首届中国民族服饰博览会执委会《中国民族服饰博览》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8]杨源、何星亮《民族服饰与文化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

[9]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

[10]楼慧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王宵兵、张铭远《服饰与文化》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

[12]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13]韦荣慧《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安毓英、杨林著《中国民间服饰艺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15]王丽华《服饰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鸿宇《服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17]周维丽、刘德荣《七乡风物传说》作家出版社,2008年。

[18]杨海东《云南新平花腰傣傣卡支系服饰研究》(玉溪师范学院学士论文),009年5月。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stume patterns of

Zhuang people------Take the village KaMo in WenShan canton for example

【Abstract】: costum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 and consume that has symbolic significance is even mor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 nation. Been influenced by the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the costume of ancient Zhuang people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Early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factors have even more provided many images, plots, and materials for the traditional costume patterns of Zhuang . As a result, it has made the costume patterns of Zhuang ,as an emotional symbol, assembl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Zhuang, recording people's exploration spirit on beauty and the ability of beauty casting. The costume patterns is the artistic reflection of ancient Zhuang people on history and it shown the Zhuang people's yearning for a good life.

【Key words】 :WenShan; the Zhuang people ; costume patterns;cultural significance

11

——以文山州卡莫村为例

文山壮族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研究

【摘要】服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服装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长时间受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壮族先民的服装在不断衍变、发展。早期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更是为壮族传统服装图案提供了很多意象、情节和素材,从而使得壮族服装图案作为一种情感符号,汇集了壮族的传统文化,记载着壮族人民对美的探索精神和铸造美的能力,是壮族先民对历史的艺术反映,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文山 壮族 服装图案 文化意义

一、绪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独特文化汇聚在一起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而民族服装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在服装的选择上越来越向时尚和潮流看齐,服装逐渐普世化,少数民族服装由于不易制作、不易穿戴、不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点等原因,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服装图案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也随着民族服装的变迁而渐渐不为人所知。在国家号召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深入挖掘整理民族服装资料,研究民族服装图案文化意义,展示民族服装的独特文化魅力,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历史背景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东南部,早在公元前111年,文山就已纳入中国版图。1958年4月1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正式设立。据文山州统计局2003年的统计,文山州壮族已达到100万人,是文山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文山壮族人民在水头河畔建寨而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居于神奇的自然风物,凝重的历史时间,迷离

的历史人物,古朴的民族风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文山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1其精粹有“崇拜并保护森林的‘生态文化’;以稻作生产维系民族生存的‘那文化’;承传文化古籍的‘麽文化’;创造并承传至今的‘铜鼓文化’;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歌代言的‘歌坛文化’;以壮锦为特色的‘服饰文化’;用糯米加工的‘美食文化’;”2其中,壮族服装更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为世瞩目。诞生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且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趋势影响的壮族服装文化不断进步、发展,使壮族服装具备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意义。

文山州壮族服装图案集中体现了壮族服装图案的独特文化意义,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等特点。笔者通过对文山州文山县马塘镇卡莫村进行实地考察,深入当地采集服装图案,就服装图案意义问题询问当地壮族居民,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当地壮族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并整理成文,希望通过对该地区的文化调查研究能为民族文化建设提供资料。

卡莫村隶属云南省文山州马塘镇,地处马塘镇东北,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交通方便,距文山县城30公里。据学者考证,该村的先祖从今天文山州文山县旧平坝移居而来,“旧平坝的壮族先民们早期为‘官家’而战。胜利凯旋归家途中不愿骑乘官家所备之官马、官轿,徒步而归,归途中宿营。因其中一队人马没听见公鸡报晓而耽误了出发时间,最终导致两队走散而不得不砍路边的芭蕉树作为两队人马前后相连的标记。无奈又遇芭蕉树长新芽迷路,导致后队人马放弃了继续追赶前队的念头,于是后队人马就留在原地创建了今天的旧平坝上寨。”3

卡莫村有汉、壮、苗等几个民族,其中以壮族居多。壮族分为土支系、侬人支系、沙人支系等,卡莫村壮族属于侬人支系。虽然现在村内少数民族居民汉化严重,壮族男子已较少穿着民族服装,但是女子仍然经常穿着蓝、褐、粉红等颜色壮族传统服装,壮族居民之间仍然讲壮语,其他民族传统保存也较为完好,这为走访调查研究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也是笔者选择以该地为例进行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服装形式

壮族人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风景秀丽的土地上,壮族先民的生活依靠自然,与自然密不可分,所以壮族人民一直都依傍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相依相融。

壮族是一个乐观的民族,他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仍然拥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壮族妇女把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体现在了她们自己制作的服装的图案中,他们服装上的图案集中表现出她们对自然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希望。她们制作图案,并不满足于简单模仿,更多的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按照美的形式规律,对图案进行高度提炼,从而使花、鸟、虫、鱼等图案比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更加美丽、更加生动、更具活力。“如蝴蝶图案既像蝴蝶,又像云角;蝴蝶的翅膀长在鸟的身上,老虎的身上有鱼纹;凤的头部像公鸡, 身上尾巴像羽毛漂亮的鸟雀, 而着重夸张的是那双展翅欲飞的翅膀„„”4这些都展现出壮族妇女非凡的想象和高超的刺绣技巧,她们不但创造了美,也创造了诗意的生活。

本文对卡莫村壮族服装图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头、衣服、鞋子和背带上的图案上,因为这些图案最能展示出壮族服装的文化意义。

(一)衣服

壮族人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山区里,这样的环境陶冶了人们纯真、质朴的情怀, 形成了他们热爱自然, 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心理。这一审美情感在壮族服装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壮族服饰图案纹样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界中。取材于大自然的壮族服装有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形式,它们无不在展示蓬勃的生命力和美。取材于“这些丰富多彩、精美雅致、色泽艳丽、充满大自然的泥土气息的图案纹样, 生动地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反映了他们心灵与自然的谐声, 体现了他们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的审美情致。”5

在壮族服装上,布满了菊花、梅花、荷花、蝴蝶花等多种花的图案。壮族人民如此爱花,这与他们的花生殖崇拜密切相关,“在《巫经》中可以看到 ‘凡儿初生,精魂蒂结于花树之间。花之华瘁,花婆主之’的说法,壮语称处于春情萌花状的女性为‘花’,也把女性受孕称为‘得花’。”6由此可见,在壮族先民的思想观念中,是与繁殖紧密相连的。他们认为人类女性始祖生于花中,这显然是对花生殖崇拜的结果。卡莫村壮族服装的领口、纽扣和手袖等部位都会绣有各种花的图案,据说这样做可以保平安,驱除病痛和灾害。除了有这个作用外,不同的花又有不同的更深刻的意义。因为这些花颜色鲜艳美丽,因此被大量用于服装装饰,鞋子、背带、包头等处绣上这些花,预示着平安、幸福。

女子衣服上的图案,首先最常见的就是花草。如女子衣服上的纽扣,绣有未盛开的菊花,花蕊由“明珠”构成,不仅象征着少女的清纯,也象征了少女的聪

慧和珍贵;又如位于袖口由三种颜色的花瓣组成的波浪形图案,主要是为了表达了长辈对下一代的忠告——青春如同花瓣,若不好好珍惜,将随风而逝;位于衣服领口处的梅花图案,鲜艳的色彩代表着喜庆,是壮族少女青春、活泼的象征。所以位于女子衣服袖口上的蝴蝶花与鸟形图案,实际上是表现植物和动物合二为一的图案,象征着美好、其乐融融,这些图案在包头、鞋子、背带上也有,意义相同,皆在说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位于衣服袖口上的嫩芽图案,象征着人们对初生的生命的热爱,也表现出人们热爱大自然;

除了花以外,还有很多具有独特意义的花边图案。如:位于袖口的波浪花边图案,洁白的波浪像乳汁、白云一样圣洁,象征着光明、吉祥如意。也象征着真理、快乐和幸福。体现了壮族人民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和期盼吉祥如意的民族心理;位于袖口的三角花边图案,金色的三角形象征着智慧、五谷。连起来围成圈代表着金秋,是丰收的预兆,给人以希望;位于衣服袖口的绿色三角花边图案,代表着树木和正旺盛生长的庄稼,代表生命,象征着夏天和青春,象征着万物充满生机。表达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位于衣服角边的凹形花边图案,是壮族人民以前房子的一种建筑样式,它的意义在于纪念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图案的布局公正对称,构图合理巧妙,展现了壮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使人们了解到了壮族的建筑文化。之所以一般选择蓝色来作此图,是因为蓝色象征着永恒;

(二)包头

壮族侬人支系的包头实际是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在上面绣上美丽的图案,经过反复折叠而成。 一般情况下,少女包头上的图案比较复杂,意义更深刻。而妇女包头上的图案一般都比较简洁。老人的包头图案更是简单,只要布料以褐色为底即可。在少女的包头上绣上盛开的蝴蝶花,象征着少女青春时期的活泼、热情;假若包头上为花草图案,那也一定是少女佩戴。包头以蓝色为底,蓝色象征着蓝天、晴朗的天空。蓝天下长的花草,象征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包头上形似开屏的孔雀图案,象征着高贵、典雅、大吉大利,一般是结了婚的妇女佩戴;“鱼繁殖能力强,一次便可产出成群的幼体,因此,壮族先民对鱼产生了生殖崇拜。在壮锦上有很多鱼的图案,如《四鱼怀春》图等。今天,许多壮民认为鱼图案象征着多子多孙,认为把鱼图案表现在服饰上,穿戴上便可获得一种很强盛的生殖力。”7位于包头上的水草和鱼的图案,仿佛如鱼儿在水中嬉戏,这象征着幸福与和平,预示着穿戴上便可获得一种很强盛的生殖力,带着包头就能生下活泼健

康的孩子,从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种图案一般见于妇女包头上;老人的包头一般选择褐色的布料,绣上蝴蝶花,象征着平安、健康、长寿;也有在老人包头上绣上菱形三角形图案,以亮布为底,给人一种闪闪惹人和清丽通透的感觉。缝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即兴发挥,只要美丽大方,其意义都是富贵的表现。

(三)鞋子

因为这个地方气候常年温暖,所以壮族侬人支系的鞋子,形状似“布凉鞋”,图案位于鞋子后跟部。在鞋子上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鞋子上的蝴蝶花图案,其与绣在衣服上的蝴蝶花图案意义相同,是壮族人民的守护神,可以保平安,驱虫、病、害。其次壮族服装图案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鸟的图案,其实这是壮族先民对鸟的崇拜。“据《逸周书?王会篇》记载,壮族先民把鸟的羽毛或插大旗头上,或编成羽冠作为头饰,或织成衣裳穿在身上,把自己打扮成鸟的样子,这是对鸟图腾的认同与崇拜的反映。”8位于鞋子上的成双的鸟儿图案,一般都象征着比翼双飞、喜庆和吉祥。也象征着对鸟的崇拜。现在这种图案,颇受青年女子的喜爱,绣有这种图案的鞋子一般见于年轻人对歌或节庆的时候穿;最后是位于鞋子上的菱形和凹形花边图案,虽然这种类似的图案很不起眼,但因为它位于侧边,故也有其特殊的意义。这也是对古代建筑的一种纪念,象征着永恒;

(四)背带

壮族侬人支系服装中最具特色的要数背带。背带一般由长方形布料做成,还有别具匠心的蝴蝶状、花形背带。有的背带图案从整体上看形似云雷纹,表示祝福以及对雷神、水神、太阳神的崇拜。“云雷纹、水波纹、太阳纹、八角纹(太阳芒星纹)等,这些都是壮族先民崇拜雷神、水神、太阳神的积淀折射。”9用红绿两种颜色来作为背带的主调,对比鲜明,显得大胆夸张。再加上花朵的点缀作用,显得非常的高贵、端庄、大方。而蝴蝶状背带,之所以做成这种形状,是要达到驱虫、病、害的效果。有的背带上还镶上大量的银子,更是具有辟邪的效果,能使宝宝健健康康的成长。如:背带上由兔身和孔雀翅膀构成的银饰图案,主要是为了辟邪和保命。一个新生命将生到人世后,由于它的脆弱、娇嫩,所以人们想到的是如何为他(她)驱病消灾,被除祸患;

在背带上最显目的也要数花图案。如:位于背带上的花朵图案,图案是一棵花,由三种不同的花组成(花苞、盛开的花、快谢的花)。这株小花起到的作用是装饰。除此之外,这幅图还可以保平安,预示着小孩子可以像这棵花一样健康的

出生,快乐的成长,幸福的安享晚年,表达了长辈对下一代的美好祝福;还有的背带中间会绣有荷花图案,荷花在壮族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纯洁、美好、吉祥。一般见于刚满月的孩子的背带上,象征着孩子的纯洁、美好,同时也是富贵的象征;位于背带上,大家可以看到一种叫“满花”的图案,在壮族土支系的服装上也有,以前壮族人家生育孩子都会在床头上放上这种满花,据说它是生育女神和守护神,可以保孩子平安;有的背带上会绣上小皱菊,小皱菊代表顺利、心想事成、祝福、纯洁、富贵,是长辈对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对孩子的美好祝福和期盼,愿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他们拥有一颗纯洁的心,这些体现了壮族对儿童关心爱护的美好品质。位于背带上的蓝色小花图案主要是给质朴的背带增添几分鲜活;零碎的花朵结合在一起,鲜艳、大方,除了有装饰作用之外,还象征着富贵、大吉大利;

在背带上也有鸟的图案。意义和前面绣在鞋子上的鸟的图案意义相同。

四、服装图案的文化意义

服装图案的意义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并且是由文化传递的,同时也是在各种文化情境中交流的。把服装视为文化之物的研究,皆在探讨组成服装文化讯息的生成传递系统,这一系统体现了如下的几点基本内容:服装体现着的集体价值观处在生成与再生成的过程中;服装总是以一种对文化的新的组合方式传递着文化讯息;服装外观形式来源于文化可提供的各种抽象意象或表现;服装作为一种符码形态在文化情境中被理解和传递。

服装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装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壮族服装意义:壮族服装表达了壮族崇尚自然、历史和生命本体的审美意义,。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壮族人民在自然中积累了丰富的意象、情感和素材, 而这些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结合得那么自然, 随处看到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这些在壮族服装图案中是活灵活现的。 “这些奇妙的联想互渗并成为壮族服饰常用的手法, 其根源在于他们不满足于客观现实, 而要用自己

的情感、意志、创造力来改造它, 使它更加美好, 使万物与人更加亲善。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愿望在图案纹样中大胆表现出来, 充分体现出主宰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理想, 其深层的意识是追求生命的繁荣。”10由此可知,壮族服装是美的,它所蕴藏的深厚情感更是美的。

(一)、壮族服饰的社会性与功能性

御寒、扮美是服装的基本功能,服装起着不同族群间以及同一族群内部不同社会地位和角色的标识作用。具有社会契约作用和规范控制的社会功能,成为指示或约束人们行为的指南。传统的壮族服装具有辨族别异的族徽功能,起着社会角色的标识作用,也是地位等级的象征。成为标识人的社会地位、角色、等级的一种符号。下面就通过对族群识别的展示来体现壮族服装具有的辨族别异的族徽功能

与壮族其他支系相比,能辨别壮族侬人支系服装与其他支系服装差异的,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土支系与 侬人支系的对比得出。如:两支系服装最主要的区别是服装的颜色不一样,土支系服装以蓝黑色为主。而侬人支系的服装以绿、天蓝、褐等颜色鲜艳的服装为主;图案的位置不同,土支系服装图案位于衣袖中部,胸部前后及围腰上。而侬人支系的服装图案位于衣领、衣袖、脚边,以及包头上;土支系的图案以花为主,而侬人支系的图案以花草和动物(鸟、蝴蝶、鱼)结合为主;壮族土支系的鞋子为满花鞋,是封口鞋。图案布满整双鞋。而侬人支系的鞋子为“布凉鞋”,图案位于鞋子后跟部;壮族土支系的包头,颜色为蓝黑色,不着任何图案。而侬人支系的包头颜色混杂,包头图案多数复杂,位于正面(即额头上部);壮族土支系裙子为长方形,添加适当的蜡染。而侬人支系裙子为百皱裙,不着任何图案,一般为褐色。从整体上看壮族土支系服装更显稳重、安静。而侬人支系服装更显活泼、大方。

五、总结

服装图案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符号,用于同一民族中人们之间的交流。一定形式的服装图案都有一定的民俗内涵。在各类图案中选择了部分衣服、背带、鞋子、包头上的图案,主要是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壮族服装图案的意义。各类图案都寄予着丰富的民俗内容。通过研究知道了很多服装图案的意义。例如衣服上的

菊花图案,象征着清纯、活泼。再加上明珠的点缀,更显高贵、典雅。也有的是对鸟的崇拜。还有的是表达是对孩子的美好期盼。这些意义在文中已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阐释。

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样式,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外在标志。它在一定的民族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群体创造的约定俗成的产物 。通过调查整理这些壮族服装图案意义一方面是为了使壮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中华民族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壮族民众的服装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尤其是先进的现代文化的涌入,对古老的壮族服装文化提出了挑战。壮族服装不易制作,再加上古老的壮族服装穿戴起来不易劳作 。而现代服装时尚、美观,且穿戴起来方便、轻巧。所以现代服装对古老的壮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织布、绣花、做衣,从而使得壮族服装文化濒临着消亡的危机。现在大家的思想观念比以前进步多了,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以为只有学课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其实刺绣也是一种文化,应该让大家把它流传下来。

鉴于此,我有以下思考:首先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扩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让他们知道科学文化的价值;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特点开设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的课程。如民族刺绣、民族歌曲等。还可以把相关的民族文化写入地方课程(服装文化、歌谣文化等)。也可以在节日里举行有关的民族活动(如刺绣比赛,不但要绣得好还要有特殊深刻的意义。对山歌比赛等)。政府可以给一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还可以广泛宣传,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多媒体,大力宣传壮族服装文化,让人们看到壮族服装文化背后的意义,引导人们发现壮族服装图案的美,从而使得壮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注释:

(1)周维丽、刘德荣《七乡风物传说》,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2页。

(2)吴永生《关于文山烟草主题文化建议案http://wys19831012.blog.sohu.com/92910272.html,2008年1月27日。

(3)高发元《 壮族:文山攀枝花镇旧平坝上寨》,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4)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08

(5)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08

(6)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

(7)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

(8)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

(9)陈德英《壮族传统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士论文),2009-01

(10)陈丽琴《壮族服饰的审美意蕴论析》(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08

参考书目:

[1]高发元《壮族:文山攀枝花镇旧平坝上寨》,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覃圣敏《壮族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一至五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3]黄桂秋《壮族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4]陆居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4年。

[5]梁庭望、 廖明君《布洛陀:百越僚人的始祖图腾》,北京:外交出版社,2005年。

[6]程志方、 李安泰《云南民族服饰》云南出版社,2000年。

[7]首届中国民族服饰博览会执委会《中国民族服饰博览》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8]杨源、何星亮《民族服饰与文化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

[9]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

[10]楼慧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王宵兵、张铭远《服饰与文化》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

[12]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13]韦荣慧《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安毓英、杨林著《中国民间服饰艺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15]王丽华《服饰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鸿宇《服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17]周维丽、刘德荣《七乡风物传说》作家出版社,2008年。

[18]杨海东《云南新平花腰傣傣卡支系服饰研究》(玉溪师范学院学士论文),009年5月。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stume patterns of

Zhuang people------Take the village KaMo in WenShan canton for example

【Abstract】: costum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 and consume that has symbolic significance is even mor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 nation. Been influenced by the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the costume of ancient Zhuang people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Early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factors have even more provided many images, plots, and materials for the traditional costume patterns of Zhuang . As a result, it has made the costume patterns of Zhuang ,as an emotional symbol, assembl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Zhuang, recording people's exploration spirit on beauty and the ability of beauty casting. The costume patterns is the artistic reflection of ancient Zhuang people on history and it shown the Zhuang people's yearning for a good life.

【Key words】 :WenShan; the Zhuang people ; costume patterns;cultural significance

11


相关内容

  • 美在壮族-斑斓的服饰文化
  • 美在壮族-斑斓的服饰文化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然而, ...

  •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价值调研
  •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价值调研 苗族服饰的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对苗族服饰传承的影响因素,展开有关苗族服饰文化价值的情况调研.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 ...

  • 壮族.彝族文化
  •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调研 --壮族.彝族文化调研 中西服装史随堂作业 B1203班 0716120304 张振彬 前 言 壮 族 一.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二.人口:1700万 三.分布: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壮族历史文化保留最鲜明最完整的地区) 四.壮族有 ...

  • 民族服饰艺术
  • 民族服饰艺术 (1)黎族服饰--"被列为朝廷贡品" 黎族家庭手工纺织技术历史悠久,唐宋时代其棉纺织就领先于中原.黎族的纺织技术高超,姑娘们用并不复杂的纺织工具,亲手织出最精美的服饰.显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勤劳本质,寄托她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由于质地细腻,色泽艳 ...

  • 巴蜀僰人今安在?
  • 巴蜀僰人今安在? 400多年前,在四川宜宾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之后,僰人,这个曾经长期生存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神秘地消失了.如今,唯有留在山崖上的悬棺依稀中诉说着僰人曾经的辉煌和荣耀,本文作者追根溯源,试图寻找这个已被史学家认定消亡的民族. 战地寻踪 2006年初夏的一个阴雨天,我来到 ...

  • 关于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及其传承探析
  • 摘 要:该文首先介绍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及其内涵,还探析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及其传承具有的意义,最后对如何有效进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及其传承进行了合理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保护:传承 前言 当前阶段,社会发展迅速,文化变迁加快,尤其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正在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与威 ...

  • 壮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研究
  • 2 1 导0一 1 0 文 生艺活 L I TERA TUR E L IFE 民 奇 葩间 壮族服饰 图案样 纹文的化研 究 姜岩红于 树连 ( 大连 业工 大,学 辽宁 大连 11 6 00 0) 摘 要 :族一壮个着有悠久历 史化的 民族 文,其 饰服图 案文 化是壮族文的化华精之处.文通本过 ...

  • 奇特绚丽的织锦--壮锦
  • 壮锦是壮族古老传统的手工纺织品.壮锦以素色的棉线为经,五彩丝线为纬,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编织而成,织工灵巧精湛,图案精美别致,色彩艳丽不俗,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曾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南京的云锦,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享誉中华,蜚声海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壮锦承载和凝聚了壮族妇女逾千 ...

  • 6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
  • 广南县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南县总面积7983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莲城镇,邮编:663300.代码:532627.区号:0876.拼音:Guangnan xian. 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