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引言

在诗歌的灿烂夜空中,顾城是一颗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星,他和我们的民族一起,经受了十年浩劫的苦难,看到了现实中的丑,憎恶这种丑;他要在苦难的土地上,捧出无名的花朵,用以证明美的存在;他希望自己的诗歌是一扇干净的窗子,人们通过它能够看见未来的蓝天;他寻找的纯净的美的天国,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讴歌,是对异化的污秽现实的愤懑和抗争。

一、顾城诗歌对童话世界的营造

(一) 用单纯童心营造一个童话世界

雨果在《莎士比亚的天才》一文中说:“在诗歌中,淡泊就是贫乏;而单纯则是伟大„„太阳就是单纯的。”艾青在《诗论》中认为:“单纯是诗人对于事象的态度的肯定。观察的正确,与在事像全体能取得统一的表现。它能引导读者对于诗歌得到饱满的感受和集中的理解。”[2] 顾城就有一种独特的单纯,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个“扭断传统的小孩,在荒地上张大,我不能放弃快乐和任性”。[3]他说自己的童心“是一片净土,没有枯枝,没有落叶,没有垃圾,只要一阵淡淡的春风吹过,就会有无数希望的种子睁开眼睛,张开绿色的小手,它们并没有想到花朵和果实,只是生命的本能在催促它们生长,向上,向上,向着无限深远的蓝天。”[4]顾城单纯的童心并没有想到诗的文学功用,只是童心的本能催促他用童真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用童真的心理感受这个世界,用童真的语言描述这个世界。“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星月的来由》)。听起来像是一个童话故事般天真烂漫,字里行间无不显示着诗人的童性心理,虽稚拙浅显,却也显出了惊人的想象。“云飘过去了/飘回家去/它看见/爷爷的胡子湿成一片”(《云》),这些极为普通平常的词语被顾城组合到一起就具有了新鲜的生命力。“海用缺齿的风/梳着发白卷曲的波发”,这些组合丝毫看不出造作拿捏的痕迹,仿佛是信手拈来,自然而生动,散发着清新恬淡、平和明朗的气息。“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明朝作为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5]读顾城的诗,读者会被[1]

他的童真语言下的深沉所震撼,从他的文字中重新领略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这些童真,童心,童言没有华丽的外衣却激发起美好的想象,顾城的诗也因此表现出无穷的魅力。

(二)富有灵性的意象

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也是靠富有灵性的意象营造的。在顾城的诗中我们能看到“欣赏着暴雨的舞蹈” 的蓝海洋(《小春天的谣曲》);享受“干干净净的月光”(《草原》);能闻到“麦田边新鲜的花朵”的香气(《不要在那里踱步》);森林会抖动,湖泊会呻吟,山脉可以蜷缩在一起(《路》);在《风偷去了我们的桨》这首诗中,青蛙在夏雨的欢乐中指挥一家人练习合唱,蚂蚁在被秋风吹干的花朵帐篷上眺望。顾城对自然的感受细腻,精微,超常。大自然的动态美被顾城大胆的用许多超乎寻常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来,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孩子”特有的顽皮睿智,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个新的奇妙遐想空间。顾城在取景上往往不写令人震惊的崇高景物,大多选取自然界中洁净,平和,优美之景。使诗的意境呈现出宁静淡谵之美,而且其中满溢着欣欣的生意和怡然自得的淡淡喜悦。这些充满生机的自然之美是真实存在的,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顾城细心的发现使他诗歌的童话性更加强烈,这些独特的艺术性可能得益到诗人童年时期就阅读过的《昆虫记》,在这本书中他发现了大自然的奇妙所在,对大自然产生了奇妙无比的幻想,这也许是诗人最早接受到的大自然的礼物。顾城自己也认为是大自然让他成为了诗人,“我感谢自然,它使我感到了自己,感到了无数生命和生命的历史,我感谢自然,感谢它继续给我的一切-----诗和歌。”[6]顾城与大自然仿佛融入了共同的境界,正是这种与大自然的神秘契合为我们创造了视觉与心灵的美。如《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拣拾/一枚金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弧线的美在于形式,它是一种几何形态的美,动态的美,诗中的这些弧线有空中的,有地上的,有人的,也有物的。其中展现的是自然美的赞叹,隐含的是对社会黑暗现实的嘲讽。它从小着手的特写的细致工笔和从大着手的写意的辽远开阔,都牵动着读者的想象进入或幽静或喧嚣的境界,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

(三) 顾城善于寓深刻的哲理于鲜明的形象之中

直觉是一切文学创作者的基本素质,它是作家诗人认识世界的钥匙,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顾城认为诗“至少有两个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是美的感觉,一个是精炼的语言,只有美好的感觉和精炼的语言相结合时,诗歌才能出现”。[7]由此可以看出顾城对直觉的强调。直觉思维离不开形象,在顾城的诗中,感觉是纤细和真实并具有强烈的美感的,他很少从理论出发去创作,他的诗往往是由于周围事物对身心造成的影响和刺激,甚至是一刹那间的想法就可以跃然纸上,然而就是在对平凡事物的一刹那的感悟中,作者借助于奇特的想象,运用平凡质朴的语言描摹形象,揭示出生活的深刻哲理,并且能做到形象和哲理水乳交融,也更能引起读者的遐想。顾城在《关于诗的现代技巧》中曾提到“诗人在感知和表达时,并不需要理性逻辑,判断,分类,因果分类。他在一瞬间就用电一样的本能完成了这种联系,众多的体验在骚动的刹那就创造了最佳的通感组合”。“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远和近》其实就是诗人的感觉,“远”或“近”也是诗人与“你”的关系产生的微妙错觉,但是正是这种美的错觉却赋予了这首诗更强的辩证性和象征性,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一样,利用“你”,“我”“,云”主观镜头的转换,来显示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和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又如《小花的信念》“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块的冷遇/它们相信/最后/石块也会发芽/也会粗糙的微笑/在阳光和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这是视觉形象上的冲击影响了诗人的思想,“小花”和“山石”是两个几乎不可以联系在一起的意象,一个柔弱娇美,一个坚硬而富有质感,但是“小花”最终还是在“山石”上露出了“金黄的微笑”那隐约于“阳光和树影间”的“牙齿”告诉了我们坚定信念的伟大和力量。《一代人》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明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人惯有的思维藩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的通过表象富有魅力的呈现出来。“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正是黑夜给眼睛的着色,才使黑眼睛更执着的寻找着光明。顾城用最简洁美丽的文字表达了直观感觉对人心灵的作用,他的这种不假修饰的直观简洁之美

在其诗歌的童话世界的塑造性中也是很重要的。

二、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及其生命悲剧之间的联系

顾城醉心于象牙塔的童话抒写和自然描绘,专注的营构诗性而浪漫的精神家园,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特色,然而他的生命悲剧却令我们震惊不已,一个有如此卓越天赋和无限童真的伟大诗人竟不肯在这世界上多驻足一分一秒,我们不防从顾城的成长来看看他诗学风格与生命悲剧间的联系。

(一)农村与城市的两个世界

顾城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他的父亲顾工是闻名全国的诗人。由于家庭环境熏陶,他的诗学天赋极高,八岁时就创作了《杨树》等著名篇章。“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这与其日后创作的《一代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刚读完初一上学期,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波及到他父亲身上,于是他开始了随父下乡的生活。在这十年中他走进了真正的大自然,离开了那个纷扰和斗争的城市来到只有“天籁的世界”。[8]这是一个他酷爱的世界,“那里的天地是完美的,是完美的正圆形”“天地之间只有我和一种淡紫色的小草”,“候鸟在我的头顶上鸣叫,大雁在河岸上睡去。”[5]顾城舒展开四肢和灵魂陶醉于那里的河滩,太阳,农村明丽恬淡的风光,善良淳朴的人性深深影响了他的思想。在顾城的诗里,自然与乡村是作为城市生活的背面,本真人性的正面来写的,表达是他反璞归真形而上的渴望。他说:“我不习惯城市„„有时一面面墙不可避免的挤进我的诗中,使我变的沉重起来,我不能回避那些含光的小盒子和融化古老人类的坩埚,我只能负载着它们前行,希望尽快走出去。”[9]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给他的印象只是狭窄,拥挤,肮脏的,他更习惯与农村生活的淡、远、洁、静、真,这使得他的诗歌更侧重于自然风光的摹写,诗风也偏重于淡雅。少年时期的经历是顾城短暂生命中色调浅淡却最着力的一部分,这与日后其生命悲剧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正是这种对农村生活的追求和对令人压抑的城市生活的不满造成了他对童话世界理想国度的强烈向往。他的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一方面有意逃避和掠过现实这一令人惊恐的世界;一方面又固执的忘情于无忧无虑的乡村

生活和自在的自然。顾城诗歌中的童话自然天国固然美丽,但也是遥不可及的,他用纯个人梦幻构筑理想,它以与外界隔绝的自闭为前提,用儿童的天真和任性,只睁开一只眼睛看世界,不愿接受现实中不如他想象美好的纯洁的事物,一心逃避着世俗和残酷的现实,然而现实也有逃避不了的一天,他也终将为逃避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偏执的女性崇拜

顾城有着很深的恋母情结,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母亲是一个缺席的角色。顾城在1992见曾和国外的朋友谈起他的母亲“年轻,漂亮,但也很任性,总是试着按自己的愿望行事。”[10]小时候的顾城几乎看不到母亲,母亲在他的印象中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母爱的缺失使女性在顾城眼中有一种神性,他开始感到一种“永恒的女性的光辉”。顾城在他的《说话难,说诗更难》中公开宣称:“我知道我现在走的是一条男子的道路,我不情愿做一个男孩儿,不情愿做一个男人,可是这没有办法,我想这是一段很短的道路。”顾城还对女儿性做了系统细致的辨析,认为女性是上天无尘的花朵,是干净的和禅意相合的,而男性只是为了衬托女性的纯洁而存在,充满了强力哲学,充斥着男性意识所特有的机械,名誉,科学,战斗等东西,是一些浊物和渣孽。这种对女性过于理想的想象使顾城一生都对自己的男儿身深深痛恨,当他成年之后,自身的欲望和他对女性的态度使他在现实爱情中处于一种无法应对的困境,他既要发泄一个成年人的欲望,又要保持对女性的崇拜和接受女性的保护,他不得不忍受贬低自己的痛苦。顾城在对女性孩子气的依恋与崇拜中也暗含着对女性专横的占有欲,这很符合孩子的特征,他曾在《小春天的谣曲》中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是一个王子/心是我的王国/„„我要对小女巫说/你走不出这片国土”,这“走不出”三个字似乎暗示了他生命中女人的最后结局,以及他可能为“走不出”付出的血的代价。

(三)深藏的“恶之花”

顾城是纯真任性的,这是他孩子气的一面,另一方面,“死”是他隐藏着的任性和霸道。邓晓芒在《女儿国的破灭》中曾指出“正如一个铜板的两面,那纯洁的童心在诗人那里正是作为‘恶之花’而开放的。当诗人将自己的天真单纯当

作一面旗帜飘扬起来的时候,他同时向整个人类宣了战”。这里的“恶之花”就是顾城对死亡,对杀的欲望和表现。在顾城与雷米合著的自传体小说《英儿》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中他曾多次提到“死” “死亡” “杀”等字眼,他的口头禅就是“你们活什么呢?”[11]顾城不明白不理解活着有什么意义,自己期望的追求的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他痛恨现实生活,他瞧不起生活。“到生活里去了。这是我憎恨的事,我很惊讶人为什么愿意活”。[12]由此可见,顾城不愿意“生活”,他似乎更渴望有种途径可以“不生活”,“不生活”的对立面也许便是“死”了,“你等我死,我就死,”“我爱的人都可以杀我,”“死”是顾城隐藏着的恶之花,是顾城隐藏着的另一种任性,只有“死”才能使他“不生活”,才能让他摆脱愤懑的现实,才能让他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死”是他的一种渴求,一种对活着的不满意的补偿,所以当他的感情生活遭遇了突变,变得不再像他所渴望的那样时,他便觉得生活中仅有的一点能满足他心灵需求的粮食也消失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那么他与这世界就没有任何联系了,他是这个世界的多余人,这世界对他来说也是多余物,存在或者毁灭都已无意义,那还不如毁灭来的干脆。“你们是生活所生,我也是。但是我的灵魂却是死亡所生,它愿意回到那里去”,“没有比一直活下去更可怕了。”[13]顾城把死看作他灵魂的最终归宿,从死亡里来到死亡里去,这种极端的思想意识决定了他只能以死为解脱。

顾城在选择死亡时,把自己的妻子雷米也一起带走了,那是因为顾城把雷米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怎么样,雷米也应该怎么样,“我们是一个人”,[14]所以他在逃离现实时也把雷米“解脱”了,他要和他的爱人一起远离这个不干净,喧嚣的,不能自由自在爱的世界,他要和雷米一起回到灵魂所生的地方,最终回到他心的王国里。

结 语

舒婷曾写过一首《童话诗人》赠给顾城,其中有这样的话“你相信你编写的童话/自己也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顾城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创作意识的诗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中的童话王国,他创作的诗歌正是他个人生活理想走向的真实写照,他具有的单纯童心使他像孩子般任性;他对大自然自由空间的向

往使他对厌恶的事物环境一味的逃避最终造成性格的缺失;他对美的感觉的追求又使他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永不停息的追求着;他的心理素质决定了他只能做如此的选择,只是他没有意识到“童话诗人”也要长大,也要面对现实,他错把童话世界当作人生追求的目标,他被自己制造的虚幻所迷惑,陷入了无法摆脱的悖论,最终选择了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彻底否定了自己,宣告了一个童话的终结。

参考文献:

[1]雨果.莎士比亚的天才[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5-1

[2]艾青.艾青精选集顾城[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1-1

[3]顾工.答伊凡、高尔登、闵福德问[M].1995-6

[4]顾城文选-希望的小树[J].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3

[5]李贽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8-1

[6][7][8]顾城.学诗笔记[J].福建文学,1985-5.

[9][10]顾城.诗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1]邓晓芒.女儿国的破灭[J].云南:木马文化.2005-11-4

[12][13][14]顾城,雷米.英儿[M] .武汉:华艺出版社.2006-3

致 谢

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xx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的帮助。xxx老师是文学院众多资深教师中的一员,学养深厚,平易近人,深得学生的好评。在初步写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x老师牺牲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为我指导,至此我的论文才逐步规范和完善。另外,x老师还不厌其烦的阅读我们组其他成员的文章,并一一指出不足之处,为我们的论文顺利完成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在此,我向x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由衷的祝福!

与此同时,我在资料的筹备中曾查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论文等专著,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感悟。所以,我也向这些未曾相识的老师表示真诚的谢意和祝福!

引言

在诗歌的灿烂夜空中,顾城是一颗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星,他和我们的民族一起,经受了十年浩劫的苦难,看到了现实中的丑,憎恶这种丑;他要在苦难的土地上,捧出无名的花朵,用以证明美的存在;他希望自己的诗歌是一扇干净的窗子,人们通过它能够看见未来的蓝天;他寻找的纯净的美的天国,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讴歌,是对异化的污秽现实的愤懑和抗争。

一、顾城诗歌对童话世界的营造

(一) 用单纯童心营造一个童话世界

雨果在《莎士比亚的天才》一文中说:“在诗歌中,淡泊就是贫乏;而单纯则是伟大„„太阳就是单纯的。”艾青在《诗论》中认为:“单纯是诗人对于事象的态度的肯定。观察的正确,与在事像全体能取得统一的表现。它能引导读者对于诗歌得到饱满的感受和集中的理解。”[2] 顾城就有一种独特的单纯,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个“扭断传统的小孩,在荒地上张大,我不能放弃快乐和任性”。[3]他说自己的童心“是一片净土,没有枯枝,没有落叶,没有垃圾,只要一阵淡淡的春风吹过,就会有无数希望的种子睁开眼睛,张开绿色的小手,它们并没有想到花朵和果实,只是生命的本能在催促它们生长,向上,向上,向着无限深远的蓝天。”[4]顾城单纯的童心并没有想到诗的文学功用,只是童心的本能催促他用童真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用童真的心理感受这个世界,用童真的语言描述这个世界。“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星月的来由》)。听起来像是一个童话故事般天真烂漫,字里行间无不显示着诗人的童性心理,虽稚拙浅显,却也显出了惊人的想象。“云飘过去了/飘回家去/它看见/爷爷的胡子湿成一片”(《云》),这些极为普通平常的词语被顾城组合到一起就具有了新鲜的生命力。“海用缺齿的风/梳着发白卷曲的波发”,这些组合丝毫看不出造作拿捏的痕迹,仿佛是信手拈来,自然而生动,散发着清新恬淡、平和明朗的气息。“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明朝作为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5]读顾城的诗,读者会被[1]

他的童真语言下的深沉所震撼,从他的文字中重新领略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这些童真,童心,童言没有华丽的外衣却激发起美好的想象,顾城的诗也因此表现出无穷的魅力。

(二)富有灵性的意象

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也是靠富有灵性的意象营造的。在顾城的诗中我们能看到“欣赏着暴雨的舞蹈” 的蓝海洋(《小春天的谣曲》);享受“干干净净的月光”(《草原》);能闻到“麦田边新鲜的花朵”的香气(《不要在那里踱步》);森林会抖动,湖泊会呻吟,山脉可以蜷缩在一起(《路》);在《风偷去了我们的桨》这首诗中,青蛙在夏雨的欢乐中指挥一家人练习合唱,蚂蚁在被秋风吹干的花朵帐篷上眺望。顾城对自然的感受细腻,精微,超常。大自然的动态美被顾城大胆的用许多超乎寻常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来,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孩子”特有的顽皮睿智,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个新的奇妙遐想空间。顾城在取景上往往不写令人震惊的崇高景物,大多选取自然界中洁净,平和,优美之景。使诗的意境呈现出宁静淡谵之美,而且其中满溢着欣欣的生意和怡然自得的淡淡喜悦。这些充满生机的自然之美是真实存在的,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顾城细心的发现使他诗歌的童话性更加强烈,这些独特的艺术性可能得益到诗人童年时期就阅读过的《昆虫记》,在这本书中他发现了大自然的奇妙所在,对大自然产生了奇妙无比的幻想,这也许是诗人最早接受到的大自然的礼物。顾城自己也认为是大自然让他成为了诗人,“我感谢自然,它使我感到了自己,感到了无数生命和生命的历史,我感谢自然,感谢它继续给我的一切-----诗和歌。”[6]顾城与大自然仿佛融入了共同的境界,正是这种与大自然的神秘契合为我们创造了视觉与心灵的美。如《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拣拾/一枚金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弧线的美在于形式,它是一种几何形态的美,动态的美,诗中的这些弧线有空中的,有地上的,有人的,也有物的。其中展现的是自然美的赞叹,隐含的是对社会黑暗现实的嘲讽。它从小着手的特写的细致工笔和从大着手的写意的辽远开阔,都牵动着读者的想象进入或幽静或喧嚣的境界,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

(三) 顾城善于寓深刻的哲理于鲜明的形象之中

直觉是一切文学创作者的基本素质,它是作家诗人认识世界的钥匙,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顾城认为诗“至少有两个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是美的感觉,一个是精炼的语言,只有美好的感觉和精炼的语言相结合时,诗歌才能出现”。[7]由此可以看出顾城对直觉的强调。直觉思维离不开形象,在顾城的诗中,感觉是纤细和真实并具有强烈的美感的,他很少从理论出发去创作,他的诗往往是由于周围事物对身心造成的影响和刺激,甚至是一刹那间的想法就可以跃然纸上,然而就是在对平凡事物的一刹那的感悟中,作者借助于奇特的想象,运用平凡质朴的语言描摹形象,揭示出生活的深刻哲理,并且能做到形象和哲理水乳交融,也更能引起读者的遐想。顾城在《关于诗的现代技巧》中曾提到“诗人在感知和表达时,并不需要理性逻辑,判断,分类,因果分类。他在一瞬间就用电一样的本能完成了这种联系,众多的体验在骚动的刹那就创造了最佳的通感组合”。“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远和近》其实就是诗人的感觉,“远”或“近”也是诗人与“你”的关系产生的微妙错觉,但是正是这种美的错觉却赋予了这首诗更强的辩证性和象征性,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一样,利用“你”,“我”“,云”主观镜头的转换,来显示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和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又如《小花的信念》“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块的冷遇/它们相信/最后/石块也会发芽/也会粗糙的微笑/在阳光和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这是视觉形象上的冲击影响了诗人的思想,“小花”和“山石”是两个几乎不可以联系在一起的意象,一个柔弱娇美,一个坚硬而富有质感,但是“小花”最终还是在“山石”上露出了“金黄的微笑”那隐约于“阳光和树影间”的“牙齿”告诉了我们坚定信念的伟大和力量。《一代人》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明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人惯有的思维藩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的通过表象富有魅力的呈现出来。“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正是黑夜给眼睛的着色,才使黑眼睛更执着的寻找着光明。顾城用最简洁美丽的文字表达了直观感觉对人心灵的作用,他的这种不假修饰的直观简洁之美

在其诗歌的童话世界的塑造性中也是很重要的。

二、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及其生命悲剧之间的联系

顾城醉心于象牙塔的童话抒写和自然描绘,专注的营构诗性而浪漫的精神家园,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特色,然而他的生命悲剧却令我们震惊不已,一个有如此卓越天赋和无限童真的伟大诗人竟不肯在这世界上多驻足一分一秒,我们不防从顾城的成长来看看他诗学风格与生命悲剧间的联系。

(一)农村与城市的两个世界

顾城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他的父亲顾工是闻名全国的诗人。由于家庭环境熏陶,他的诗学天赋极高,八岁时就创作了《杨树》等著名篇章。“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这与其日后创作的《一代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刚读完初一上学期,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波及到他父亲身上,于是他开始了随父下乡的生活。在这十年中他走进了真正的大自然,离开了那个纷扰和斗争的城市来到只有“天籁的世界”。[8]这是一个他酷爱的世界,“那里的天地是完美的,是完美的正圆形”“天地之间只有我和一种淡紫色的小草”,“候鸟在我的头顶上鸣叫,大雁在河岸上睡去。”[5]顾城舒展开四肢和灵魂陶醉于那里的河滩,太阳,农村明丽恬淡的风光,善良淳朴的人性深深影响了他的思想。在顾城的诗里,自然与乡村是作为城市生活的背面,本真人性的正面来写的,表达是他反璞归真形而上的渴望。他说:“我不习惯城市„„有时一面面墙不可避免的挤进我的诗中,使我变的沉重起来,我不能回避那些含光的小盒子和融化古老人类的坩埚,我只能负载着它们前行,希望尽快走出去。”[9]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给他的印象只是狭窄,拥挤,肮脏的,他更习惯与农村生活的淡、远、洁、静、真,这使得他的诗歌更侧重于自然风光的摹写,诗风也偏重于淡雅。少年时期的经历是顾城短暂生命中色调浅淡却最着力的一部分,这与日后其生命悲剧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正是这种对农村生活的追求和对令人压抑的城市生活的不满造成了他对童话世界理想国度的强烈向往。他的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一方面有意逃避和掠过现实这一令人惊恐的世界;一方面又固执的忘情于无忧无虑的乡村

生活和自在的自然。顾城诗歌中的童话自然天国固然美丽,但也是遥不可及的,他用纯个人梦幻构筑理想,它以与外界隔绝的自闭为前提,用儿童的天真和任性,只睁开一只眼睛看世界,不愿接受现实中不如他想象美好的纯洁的事物,一心逃避着世俗和残酷的现实,然而现实也有逃避不了的一天,他也终将为逃避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偏执的女性崇拜

顾城有着很深的恋母情结,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母亲是一个缺席的角色。顾城在1992见曾和国外的朋友谈起他的母亲“年轻,漂亮,但也很任性,总是试着按自己的愿望行事。”[10]小时候的顾城几乎看不到母亲,母亲在他的印象中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母爱的缺失使女性在顾城眼中有一种神性,他开始感到一种“永恒的女性的光辉”。顾城在他的《说话难,说诗更难》中公开宣称:“我知道我现在走的是一条男子的道路,我不情愿做一个男孩儿,不情愿做一个男人,可是这没有办法,我想这是一段很短的道路。”顾城还对女儿性做了系统细致的辨析,认为女性是上天无尘的花朵,是干净的和禅意相合的,而男性只是为了衬托女性的纯洁而存在,充满了强力哲学,充斥着男性意识所特有的机械,名誉,科学,战斗等东西,是一些浊物和渣孽。这种对女性过于理想的想象使顾城一生都对自己的男儿身深深痛恨,当他成年之后,自身的欲望和他对女性的态度使他在现实爱情中处于一种无法应对的困境,他既要发泄一个成年人的欲望,又要保持对女性的崇拜和接受女性的保护,他不得不忍受贬低自己的痛苦。顾城在对女性孩子气的依恋与崇拜中也暗含着对女性专横的占有欲,这很符合孩子的特征,他曾在《小春天的谣曲》中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是一个王子/心是我的王国/„„我要对小女巫说/你走不出这片国土”,这“走不出”三个字似乎暗示了他生命中女人的最后结局,以及他可能为“走不出”付出的血的代价。

(三)深藏的“恶之花”

顾城是纯真任性的,这是他孩子气的一面,另一方面,“死”是他隐藏着的任性和霸道。邓晓芒在《女儿国的破灭》中曾指出“正如一个铜板的两面,那纯洁的童心在诗人那里正是作为‘恶之花’而开放的。当诗人将自己的天真单纯当

作一面旗帜飘扬起来的时候,他同时向整个人类宣了战”。这里的“恶之花”就是顾城对死亡,对杀的欲望和表现。在顾城与雷米合著的自传体小说《英儿》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中他曾多次提到“死” “死亡” “杀”等字眼,他的口头禅就是“你们活什么呢?”[11]顾城不明白不理解活着有什么意义,自己期望的追求的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他痛恨现实生活,他瞧不起生活。“到生活里去了。这是我憎恨的事,我很惊讶人为什么愿意活”。[12]由此可见,顾城不愿意“生活”,他似乎更渴望有种途径可以“不生活”,“不生活”的对立面也许便是“死”了,“你等我死,我就死,”“我爱的人都可以杀我,”“死”是顾城隐藏着的恶之花,是顾城隐藏着的另一种任性,只有“死”才能使他“不生活”,才能让他摆脱愤懑的现实,才能让他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死”是他的一种渴求,一种对活着的不满意的补偿,所以当他的感情生活遭遇了突变,变得不再像他所渴望的那样时,他便觉得生活中仅有的一点能满足他心灵需求的粮食也消失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那么他与这世界就没有任何联系了,他是这个世界的多余人,这世界对他来说也是多余物,存在或者毁灭都已无意义,那还不如毁灭来的干脆。“你们是生活所生,我也是。但是我的灵魂却是死亡所生,它愿意回到那里去”,“没有比一直活下去更可怕了。”[13]顾城把死看作他灵魂的最终归宿,从死亡里来到死亡里去,这种极端的思想意识决定了他只能以死为解脱。

顾城在选择死亡时,把自己的妻子雷米也一起带走了,那是因为顾城把雷米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怎么样,雷米也应该怎么样,“我们是一个人”,[14]所以他在逃离现实时也把雷米“解脱”了,他要和他的爱人一起远离这个不干净,喧嚣的,不能自由自在爱的世界,他要和雷米一起回到灵魂所生的地方,最终回到他心的王国里。

结 语

舒婷曾写过一首《童话诗人》赠给顾城,其中有这样的话“你相信你编写的童话/自己也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顾城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创作意识的诗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中的童话王国,他创作的诗歌正是他个人生活理想走向的真实写照,他具有的单纯童心使他像孩子般任性;他对大自然自由空间的向

往使他对厌恶的事物环境一味的逃避最终造成性格的缺失;他对美的感觉的追求又使他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永不停息的追求着;他的心理素质决定了他只能做如此的选择,只是他没有意识到“童话诗人”也要长大,也要面对现实,他错把童话世界当作人生追求的目标,他被自己制造的虚幻所迷惑,陷入了无法摆脱的悖论,最终选择了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彻底否定了自己,宣告了一个童话的终结。

参考文献:

[1]雨果.莎士比亚的天才[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5-1

[2]艾青.艾青精选集顾城[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1-1

[3]顾工.答伊凡、高尔登、闵福德问[M].1995-6

[4]顾城文选-希望的小树[J].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3

[5]李贽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8-1

[6][7][8]顾城.学诗笔记[J].福建文学,1985-5.

[9][10]顾城.诗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1]邓晓芒.女儿国的破灭[J].云南:木马文化.2005-11-4

[12][13][14]顾城,雷米.英儿[M] .武汉:华艺出版社.2006-3

致 谢

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xxx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的帮助。xxx老师是文学院众多资深教师中的一员,学养深厚,平易近人,深得学生的好评。在初步写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x老师牺牲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为我指导,至此我的论文才逐步规范和完善。另外,x老师还不厌其烦的阅读我们组其他成员的文章,并一一指出不足之处,为我们的论文顺利完成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在此,我向x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由衷的祝福!

与此同时,我在资料的筹备中曾查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论文等专著,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感悟。所以,我也向这些未曾相识的老师表示真诚的谢意和祝福!


相关内容

  • 教师违纪检讨书范文
  •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听说了更多的事情,真的有一种自己不配做一名教师的感觉,特检讨如下: 一:我的专业素质太低. 我在大学所学的内容只是本专业的内容,但却没有想到,在登上讲台以后,我还要面对的是其他的问题,例如,高考早就实行三科综合考试了,我们的教育也一再强调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 ...

  • 教师旷工检讨书范文
  • 教师旷工检讨书范文 篇一:教师旷工检讨书范文 尊敬的社领导及同事朋友: 今天在这里,我要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关于8月20日至9月30日这一个月零十天我离开深圳后的所作所为,在此向各位同仁解释并恳请社领导认真处理. 6月24日,我收到了由"XX世界摄影家眼中的宁夏"组委会寄发的邀请函 ...

  • 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 一.院校与专业选择 (一)专业选择 先定专业,再选学校,这是我对所有同学的忠告,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是否坚持本专业?如果考文科类的专业,跨考的难度本身是并不大的,我本科是广告学,选择了接近的交叉学科作为专业,一方面,本科学习了传播学,算有点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单纯学习广告学或传播学的狭窄 ...

  • 面试心得体会范文
  • 年前,我信心十足地参加过一家大公司的招聘,结果却以意想不到的失败告终。现在,作为公司的一名人事主管,我时常参与招聘新人的活动。通过一个招聘者的眼光,我得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当年的失败。 我是文科毕业生,读书时就曾任校刊的副主编,同时在不少杂志上写稿,应该说对采编业务非常熟悉。我认为自己去应聘一家内刊的编 ...

  • 软件开发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 大专三年眼看就要结束了.回首往事,以前那位无知的青葱少年在大学里就像一个初生的牛犊,不怕苦不怕累的去追寻那份自以为是.如今,经过大学的培养,现在的我成熟稳重了,做事都多了一份思考.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专业的大学生,从不懂不爱程序,到喜欢并热爱上编程,这是个很大的转变.读文科上来的我曾认为自己的脑子会跟 ...

  • 清华自招自荐信
  •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书 尊敬的清华大学的老师: 您好!我是 ,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书. 考上清华大学,成为一个清华人,是我由来已久的愿望,是自小就扎根在我心里的一颗 种子. 记得九月的一天晚上,我下晚自习骑车回家,初秋的夜风吹在脸上,凉凉的.虽然已经 九点多钟,但城市依然灯红酒绿,车水马龙 ...

  • 2017年个人征婚简历范文
  • Resume 相信自己 实现自我的价值 给我一个机会 还您一份惊喜 内容均可修改!初学者也能编辑! 教育背景 2014.09-2016.06 清华大学 新闻传播学 硕士研究生 2016年获得研究生第一学年特等奖学金 2016年11月代表北京大学新闻系参加首页北京地区新闻院系研究生论坛 2016年12 ...

  • 硕士学位自我鉴定
  • 本人工作期间勤奋踏实,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能沉着应对各种困难和压力,适应较高强度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自学,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在清华大学的几年学习生活中,我更是以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我相信自己有能力适应并很好的完成自己所选 ...

  • [精品]读书交流会心得
  • 读书交流会心得范文一: 这周日主持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以社团的名义,第一次办这样的活动,成功与否还是未知的. 下午班级篮球赛,一开始不太想去,被说成是生活中缺乏激情的人. 可能我就是这样的人吧,不爱热闹,喜欢安静. 与朋友聊天,谈到了最初梦想.我的最初梦想呢?教师!英语! 现在呢?是不是离梦想远了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