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大师们的演讲看演讲稿结尾写作技巧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说称其为文学大师当之无愧。每一位获奖者在当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前后都会前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举行的庄严的授奖仪式,领取由瑞典国王颁发的获奖证书,并同时发表受奖演说。文学大师们的受奖演说虽内容各异,但精彩纷呈,特别是一些文学大师演讲的经典结尾,令人赞叹,更值得借鉴。
  1、点题式
  1989年,西班牙的卡米洛·何塞·塞拉·特鲁洛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塞拉在授奖仪式上发表了题为《虚构颂》的演讲,他这样结尾:“通过努力和想象,人最终可以成其为人。在这种很大一部分尚未完成的事业中,虚构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工具:在通向自由的无尽的征途上,它能够给人们指引方向”。结尾直接回归演讲的主题《虚构颂》,强化了他自己所倡导的“虚构”的重要性,将他的文学主张重重地烙在了人们的心里。
  点题式结尾便于突出演讲的中心论点。
  2、告诫式
  尼日利亚的渥雷·索因卡是第一个接受诺贝尔奖的非洲人,他在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作了《这一段过去必须诉诸现在》的讲演。他的讲演回溯非洲历史,特别是南非的历史,正是为了纠正过去的记录。这段历史不仅控诉种族歧视政策,也控拆那些心照不宣默许种族歧视在南非继续存在的政府。演讲既表达了这位非洲作家对自己任务强烈的、有时是使人筋疲力尽的献身精神,又间接地回答了别人关于他对艺术家责任的特殊的批评。索因卡在结束他的演讲时告诫他的白人听众说,虽然由于“黑色人种的宽恕能力”(那是“根植于他们的世界观和真正的宗教的道德训诫所熏陶出来的”),迄今为止还能使争端趋向和解,这一事实“并不能用来证明黑人的忍耐是无限的、是毫无批判能力的”。结尾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告诫式结尾便于引起人们对某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赞美式
  哥伦比亚作家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他的演讲:“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还为时不晚,那是一个新的、真正的理想王国,在那里没有人能决定他人的生活或死亡方式,爱情将变为现实,幸福将成为可能;在那里,那些注定要忍受百年孤独的民族,将最终也是永远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机会。”这是直接赞美进步与世界上人类生命的增长。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在193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自豪而自信地承认受惠于斯特林堡之后,他这样结束了演讲:见到他的弟子获得瑞典文学院的承认,斯特林堡的在天之灵也许会满意地笑起来。这种委婉的赞美表达了奥尼尔的感激与满足。
  赞美式结尾能给人以心灵的温暖。
  4、谦虚式
  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艾利亚斯·卡内蒂在受奖演说中对深深地影响过他创作和思想的四个人表示敬意,最后,卡内蒂以他一贯的谦虚和机智说:“如果那四个人还活着,他们中肯定有一人会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接受者。”结尾诚挚、谦虚,吃水不忘挖井人,令人敬仰。
  1955年,冰岛作家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受奖演说中,拉克斯内斯强调指出民族文学遗产对他的影响以及他的感恩心情。他用“尽管我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一奖励同样是属于我的许多良师益友的,他们就是代表冰岛文学传统的先辈们”结束演讲。拉克斯内斯获得了至高荣誉而将荣誉追根求源地归于民族文学遗产,谦虚里洋溢着神圣。
  谦虚式结尾可以突出个人美德。
  5、警句式
  1971年,智利作家巴勃罗·聂鲁达在题为《通向光辉之城》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提出,文学公开的推动力量在于提高诗人与公众联系的责任感,并承担社会进步变革的责任。这位智利获奖者用一个警句“诗是不会徒然吟唱的”结束了他的演讲。结尾既充满哲理,又给人鼓舞。
  警句式结尾能画龙点睛,成为哲理的名言。
  6.引用作品式
  1966年端典的奈丽·萨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十分简短的演说中,萨克斯以自己几年前写出并收入诗集《逃亡与蜕变》(1959)的一首诗结束她的演说。“逃亡/何其盛大的接待/即将来临……我掌握着全世界/而不仅是故国的蜕变。”该诗的开头和结尾就是她自己苦难一生的写照,用自己的作品结束演讲,在众多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中别具一格。
  引用作品式结尾可赋予演讲别具的魅力。
  7、反思式
  1954年,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健康状况,海明威没有出席授奖仪式,便应约写了一篇演说辞。他用一种酸溜溜的语气结束他的受奖辞,“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而不是讲出来”。用这句话煞住这篇简短、发人深思的演说甚为恰当。要在早年,他不会说这样反思式的甚至沉思的话,但是阅历丰富之后,说话的分量也就不寻常了。
  反思式结尾能给人以成熟的感受。
  8、评价式
  英国的t·s·艾略特是194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受奖演说简短而富有个人特征。艾略特以对诺贝尔文学奖象征意义的评价结束他的演说。他形容这次奖励“主发是对诗歌的国际价值的肯定”。有了这样一个相信诗歌具有超越和联系不同民族的作用和前提,就必须要指出,一个诗人站在世界的面前,并不是凭自己的成就,而是“作为一个时期的象征,象征着诗歌的伟大意义”。评价热情洋溢,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评价式结尾在令人思索的同时,也能给人力量。
  在演讲中,精美的结尾就恰如一串珍珠中最灿烂的那一颗,重要而光芒四射。只要精心构思,反复锤炼,使之别具韵味,就一定会使演讲获得理想的成功(作文亦同此理)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该说称其为文学大师当之无愧。每一位获奖者在当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前后都会前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举行的庄严的授奖仪式,领取由瑞典国王颁发的获奖证书,并同时发表受奖演说。文学大师们的受奖演说虽内容各异,但精彩纷呈,特别是一些文学大师演讲的经典结尾,令人赞叹,更值得借鉴。
  1、点题式
  1989年,西班牙的卡米洛·何塞·塞拉·特鲁洛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塞拉在授奖仪式上发表了题为《虚构颂》的演讲,他这样结尾:“通过努力和想象,人最终可以成其为人。在这种很大一部分尚未完成的事业中,虚构在任何时侯、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工具:在通向自由的无尽的征途上,它能够给人们指引方向”。结尾直接回归演讲的主题《虚构颂》,强化了他自己所倡导的“虚构”的重要性,将他的文学主张重重地烙在了人们的心里。
  点题式结尾便于突出演讲的中心论点。
  2、告诫式
  尼日利亚的渥雷·索因卡是第一个接受诺贝尔奖的非洲人,他在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作了《这一段过去必须诉诸现在》的讲演。他的讲演回溯非洲历史,特别是南非的历史,正是为了纠正过去的记录。这段历史不仅控诉种族歧视政策,也控拆那些心照不宣默许种族歧视在南非继续存在的政府。演讲既表达了这位非洲作家对自己任务强烈的、有时是使人筋疲力尽的献身精神,又间接地回答了别人关于他对艺术家责任的特殊的批评。索因卡在结束他的演讲时告诫他的白人听众说,虽然由于“黑色人种的宽恕能力”(那是“根植于他们的世界观和真正的宗教的道德训诫所熏陶出来的”),迄今为止还能使争端趋向和解,这一事实“并不能用来证明黑人的忍耐是无限的、是毫无批判能力的”。结尾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告诫式结尾便于引起人们对某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赞美式
  哥伦比亚作家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他的演讲:“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还为时不晚,那是一个新的、真正的理想王国,在那里没有人能决定他人的生活或死亡方式,爱情将变为现实,幸福将成为可能;在那里,那些注定要忍受百年孤独的民族,将最终也是永远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机会。”这是直接赞美进步与世界上人类生命的增长。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在193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自豪而自信地承认受惠于斯特林堡之后,他这样结束了演讲:见到他的弟子获得瑞典文学院的承认,斯特林堡的在天之灵也许会满意地笑起来。这种委婉的赞美表达了奥尼尔的感激与满足。
  赞美式结尾能给人以心灵的温暖。
  4、谦虚式
  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艾利亚斯·卡内蒂在受奖演说中对深深地影响过他创作和思想的四个人表示敬意,最后,卡内蒂以他一贯的谦虚和机智说:“如果那四个人还活着,他们中肯定有一人会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接受者。”结尾诚挚、谦虚,吃水不忘挖井人,令人敬仰。
  1955年,冰岛作家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受奖演说中,拉克斯内斯强调指出民族文学遗产对他的影响以及他的感恩心情。他用“尽管我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一奖励同样是属于我的许多良师益友的,他们就是代表冰岛文学传统的先辈们”结束演讲。拉克斯内斯获得了至高荣誉而将荣誉追根求源地归于民族文学遗产,谦虚里洋溢着神圣。
  谦虚式结尾可以突出个人美德。
  5、警句式
  1971年,智利作家巴勃罗·聂鲁达在题为《通向光辉之城》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提出,文学公开的推动力量在于提高诗人与公众联系的责任感,并承担社会进步变革的责任。这位智利获奖者用一个警句“诗是不会徒然吟唱的”结束了他的演讲。结尾既充满哲理,又给人鼓舞。
  警句式结尾能画龙点睛,成为哲理的名言。
  6.引用作品式
  1966年端典的奈丽·萨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十分简短的演说中,萨克斯以自己几年前写出并收入诗集《逃亡与蜕变》(1959)的一首诗结束她的演说。“逃亡/何其盛大的接待/即将来临……我掌握着全世界/而不仅是故国的蜕变。”该诗的开头和结尾就是她自己苦难一生的写照,用自己的作品结束演讲,在众多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中别具一格。
  引用作品式结尾可赋予演讲别具的魅力。
  7、反思式
  1954年,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健康状况,海明威没有出席授奖仪式,便应约写了一篇演说辞。他用一种酸溜溜的语气结束他的受奖辞,“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而不是讲出来”。用这句话煞住这篇简短、发人深思的演说甚为恰当。要在早年,他不会说这样反思式的甚至沉思的话,但是阅历丰富之后,说话的分量也就不寻常了。
  反思式结尾能给人以成熟的感受。
  8、评价式
  英国的t·s·艾略特是194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受奖演说简短而富有个人特征。艾略特以对诺贝尔文学奖象征意义的评价结束他的演说。他形容这次奖励“主发是对诗歌的国际价值的肯定”。有了这样一个相信诗歌具有超越和联系不同民族的作用和前提,就必须要指出,一个诗人站在世界的面前,并不是凭自己的成就,而是“作为一个时期的象征,象征着诗歌的伟大意义”。评价热情洋溢,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评价式结尾在令人思索的同时,也能给人力量。
  在演讲中,精美的结尾就恰如一串珍珠中最灿烂的那一颗,重要而光芒四射。只要精心构思,反复锤炼,使之别具韵味,就一定会使演讲获得理想的成功(作文亦同此理)


相关内容

  • 演讲稿写作研究综述
  • 作者/王子海 演讲是说话者在特定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演讲稿是演讲者在演讲之前,根据口头表达的需要写出的文稿,是演讲的依据.无论中外,人们普遍认为演讲稿对于演讲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 ...

  • 文学的焦虑症
  • 作者:洪子诚 文学报 2010年04期 1 在最近一期(2009/2)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主办的<现代中文学刊>上面,读到甘阳先生的访谈,他提出中国学者应该"用中国的方式研究中国.用西方的方式研究西方".这个说法可能会引起争议.不过,如果把甘阳的这个提议,理解为重视中国 ...

  • 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 第一节 演讲稿概述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 ...

  •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细化与分解
  •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解读刘海霞 一.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编排特点: 编写结构 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 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 ...

  • 新闻写作常见错误解析_郑一卉
  • 活密切相关的事件来进行评论,而党报则会紧跟中央的政策精神,关注形势的各种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二,要在选题中,坚持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原则,以达到平中见奇.老中翻新.新中显类.失中出巧的效果,创造一种新的形式. 在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当前新闻评论的选题一定要注重使用 ...

  • 小学生演讲稿的写法PPT
  • 篇一:演讲稿怎么写 小学生演讲稿怎么写(不要文章) 满意回答 (一)确定讲题,选择材料 1.根据演讲活动的性质与目的来确立讲题 所谓讲题,就是演讲的中心话题.演讲稿的撰写必须在一个有社会或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 或学术意义的特定问题中展开,否则,将是无的放矢. 演讲者总是根据演讲的性质.目的来确定选题 ...

  • 豆瓣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演讲技巧
  • 篇一: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荐者按]这是一篇2500年以前的演讲.和近现代许多著名的演讲相比,若就言辞的美丽和冲击力而言,这篇演讲似乎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但至少有两点让今天的我们不得不对这篇演讲产生强烈的好奇: 第一,但凡被我们今天所称颂的所有近现代演讲( ...

  • 特级教师窦桂梅作文教学演讲实录
  • 特级教师窦桂梅作文教学演讲实录 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 ...

  • 宏大主题演讲稿写作技巧
  • 在各种重大的节庆活动中,演讲常常是增强喜庆气氛的一种极好方式,但是这类演讲稿如果写作不好,常常会给人留下一些遗憾,比如:喊口号,内容空洞,演讲风格大众化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往往是人们对宏 大叙述型演讲稿写作认识不深.伟大的主题如何表现为一种真情的流露,是写作这类演讲稿时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如今庆祝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