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他主张“事怎么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予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学做是三位一体。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 教与学以做为中心, 在劳力上劳心”。近几年来, 我们运用这一理论, 进行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培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幼儿中有交往能力较强、交往能力一般和交往能力较差三种情况, 在培养与同伴交往能力的过程中, 我们注意到不同能力层次的交叉影响和所提要求的不同, 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都获得发展和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是在活动中进行的, 各种能力也在“做”逐渐形成的。我们着重在尊重、分享和合作互助等积极的社会行为中培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㈠尊重。我们从礼貌语言和文明行为入手, 在“做”上对幼儿进行尊重他人权利, 尊重他人情感的教育。如让幼儿体会听了粗暴无礼的语言后的不愉快和听了“谢谢”、“请”之后高兴的心情; 通过内容有关的儿歌、故事, 看图讲述教学, 鼓励幼儿使用文明礼貌语言, 通过教学游戏和角色游戏巩固文明礼貌语言, 使礼貌语言与文明的集体生活常规成为幼儿比巩固的行为习惯, 掌握了礼貌语言, 能尊重他人, 才能在共同活动中促进协商的成功。

㈡分享。我们从不强迫幼儿与人分享或轮流, 而是依靠幼儿自己的决定与协商, 让幼儿真正愿意时才与人分享而不是被迫地、勉强地去做。分享活动包括:

⑴分享食物。让幼儿在“做“上学习与别人共享食物。蛋糕是幼儿爱吃的食物, 我们给每组三个蛋糕, 即6个人分吃三个蛋糕, 我们只说一句话:“请小朋友自己商量着吃”。开始教室里很热闹。幼儿叽叽喳喳地协商:谁和谁同吃一个蛋糕, 谁来分蛋糕。约5分钟幼儿安静下来了, 分得快的, 在品尝蛋糕。我们发现一个小朋友把蛋糕分成两份在左比划右比划, 一了解原来一半大一半小, 他为该给同伴哪一半感到为难。我们用一句话提示:“你是想吃大的呢, 还是想吃小的? ”他想了想, 把大的一半给了同伴, 小的留给了自己。有了这次交往的经验, 第二次再这样时, 小朋便会更好地解决“分享”食物中遇到的困难。

⑵分享玩具。幼儿最喜欢玩具, 我们就让幼儿每人从家里带一两样玩具来, 开个“儿童玩具店”, 大家轮流当营业员, 进行礼貌语言交往。有时某一幼儿带来了新颖的玩具, 大家往往会争着玩, 遇到这种现象, 我们建议幼儿讨论, 使幼儿学会了“轮流、让一让、等一等”友好交往的技能。 ⑶分享快乐。每逢游艺会、运动会、生日庆祝会, 鼓励幼儿参与表演节目、分享蛋糕、点蜡烛、说贺词、送自制的礼物等。这些活动促进了同伴之间关系的融洽, 使幼儿更加关心同伴, 喜爱同伴, 觉得生活在集体中很温暖, 很愉快人, 感到自己真正是集体的一分子。

㈢互相合作。我们在“做”上进行实践, 将互助、合作的精神贯穿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有时, 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小组或全班幼儿进行合作互助活动。

⑴合作建造。如在参观及画公园之后, 建议幼儿用空心积木在地面上搭建公园。公园里有围墙、亭子、桥、花草树木等, 旁边还有公路。我们就发动全班幼儿进行分工, 有的组搭围墙, 有的组做亭子、桥, 有的组做花草等, 并推选出5名“建筑师”造公园主体。游戏活动持续了好几天, 开展得非常热烈。

⑵合作布置教室。如“六一”前夕, 全班幼儿和教师一起设计美化教室。

⑶合作绘画。如画主题画“快乐的春节”, 教师倡议各人把印象最深的过年景象画出来, 贴成一张大画。

此外, 还有经常发生的, 由幼儿园自己倡导发动的互助联合活动, 主要是两三个人一起的小型、短暂、不需要较高技能的互助联合活动, 如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梳头、收拾玩具、搬桌椅、摆餐具和共同解决游戏中所需要的东西等。

二、培养幼儿与教师的交往能力

幼儿与教师交往, 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尊重信任每个孩子, 使他们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伙伴, 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大朋友, 从而愿意、乐意与老师交往。我们经常采取的方

式有:

1、同乐: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悄悄话, 把孩子们的快乐看成是自己的快乐, 使孩子们乐意把心中的快乐告诉老师。老师也把高兴的事告诉孩子们, 在同乐中提高幼儿交往的水平和能力。

2、解难:当孩子们表现出委屈的情绪、为难的表情、痛苦的神态时, 我们总是亲切地询问, 帮助其解难, 并和家长联系, 改善家教环境, 同时给幼儿排难的经验和技能。我们也向幼儿报告“困难”, 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理解老师, 并帮助老师解难。

3、共创:为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创设了各个游戏活动角。创设的过程, 也就是老师和幼儿、幼儿和家长在“教学做”中进行交往的过程。游戏活动角的建立还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三、培养幼儿与家长的交往能力

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不懂得与孩子进行各种有益的交往, 更不会在“做”上与孩子交往。因此, 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让家长理解自己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是多么重要, 我们分别举办了:

1、开展“家教知识”讲座, 让教师和家长有交流、对话的机会, 使家长学会了与幼儿交往的经验和技能。

2、举办“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玩具展览评比, 激励家长多与孩子交往。

3、开展“家长、教师、幼儿游园趣味运动会”, 孩子们用生活活泼、具体形象的“做”向家长汇报自己获得的新知识和能力。家长们用快乐的歌舞、折纸、讲故事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在活动中老师与家长进行了生动的语言交往, 与孩子进行了趣味对话, 家长与孩子同台演出, 使家长学到培养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怎样与孩子交往的经以验, 也使孩子们学会如何与爸爸妈妈交往。

四、培养幼儿和社会中人的交往能力

大自然大社会是培养幼儿提高交往能力的极好课堂。如我们组织孩子和幼儿园里的后勤工作人员、保育员、厨师们交往, 知道阿姨们工作的辛苦, 从而珍惜这些阿姨创造出来的美丽环境。看到保育员阿姨在擦窗户、拖地板时, 就去慰问他、帮助她。每次游戏后, 孩子们就把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还让孩子们和来园参观的客人老师交往, 向他们问好、问安, 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等, 让幼儿有机会与社会中人交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他主张“事怎么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予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学做是三位一体。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 教与学以做为中心, 在劳力上劳心”。近几年来, 我们运用这一理论, 进行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培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幼儿中有交往能力较强、交往能力一般和交往能力较差三种情况, 在培养与同伴交往能力的过程中, 我们注意到不同能力层次的交叉影响和所提要求的不同, 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都获得发展和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是在活动中进行的, 各种能力也在“做”逐渐形成的。我们着重在尊重、分享和合作互助等积极的社会行为中培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㈠尊重。我们从礼貌语言和文明行为入手, 在“做”上对幼儿进行尊重他人权利, 尊重他人情感的教育。如让幼儿体会听了粗暴无礼的语言后的不愉快和听了“谢谢”、“请”之后高兴的心情; 通过内容有关的儿歌、故事, 看图讲述教学, 鼓励幼儿使用文明礼貌语言, 通过教学游戏和角色游戏巩固文明礼貌语言, 使礼貌语言与文明的集体生活常规成为幼儿比巩固的行为习惯, 掌握了礼貌语言, 能尊重他人, 才能在共同活动中促进协商的成功。

㈡分享。我们从不强迫幼儿与人分享或轮流, 而是依靠幼儿自己的决定与协商, 让幼儿真正愿意时才与人分享而不是被迫地、勉强地去做。分享活动包括:

⑴分享食物。让幼儿在“做“上学习与别人共享食物。蛋糕是幼儿爱吃的食物, 我们给每组三个蛋糕, 即6个人分吃三个蛋糕, 我们只说一句话:“请小朋友自己商量着吃”。开始教室里很热闹。幼儿叽叽喳喳地协商:谁和谁同吃一个蛋糕, 谁来分蛋糕。约5分钟幼儿安静下来了, 分得快的, 在品尝蛋糕。我们发现一个小朋友把蛋糕分成两份在左比划右比划, 一了解原来一半大一半小, 他为该给同伴哪一半感到为难。我们用一句话提示:“你是想吃大的呢, 还是想吃小的? ”他想了想, 把大的一半给了同伴, 小的留给了自己。有了这次交往的经验, 第二次再这样时, 小朋便会更好地解决“分享”食物中遇到的困难。

⑵分享玩具。幼儿最喜欢玩具, 我们就让幼儿每人从家里带一两样玩具来, 开个“儿童玩具店”, 大家轮流当营业员, 进行礼貌语言交往。有时某一幼儿带来了新颖的玩具, 大家往往会争着玩, 遇到这种现象, 我们建议幼儿讨论, 使幼儿学会了“轮流、让一让、等一等”友好交往的技能。 ⑶分享快乐。每逢游艺会、运动会、生日庆祝会, 鼓励幼儿参与表演节目、分享蛋糕、点蜡烛、说贺词、送自制的礼物等。这些活动促进了同伴之间关系的融洽, 使幼儿更加关心同伴, 喜爱同伴, 觉得生活在集体中很温暖, 很愉快人, 感到自己真正是集体的一分子。

㈢互相合作。我们在“做”上进行实践, 将互助、合作的精神贯穿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有时, 也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小组或全班幼儿进行合作互助活动。

⑴合作建造。如在参观及画公园之后, 建议幼儿用空心积木在地面上搭建公园。公园里有围墙、亭子、桥、花草树木等, 旁边还有公路。我们就发动全班幼儿进行分工, 有的组搭围墙, 有的组做亭子、桥, 有的组做花草等, 并推选出5名“建筑师”造公园主体。游戏活动持续了好几天, 开展得非常热烈。

⑵合作布置教室。如“六一”前夕, 全班幼儿和教师一起设计美化教室。

⑶合作绘画。如画主题画“快乐的春节”, 教师倡议各人把印象最深的过年景象画出来, 贴成一张大画。

此外, 还有经常发生的, 由幼儿园自己倡导发动的互助联合活动, 主要是两三个人一起的小型、短暂、不需要较高技能的互助联合活动, 如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梳头、收拾玩具、搬桌椅、摆餐具和共同解决游戏中所需要的东西等。

二、培养幼儿与教师的交往能力

幼儿与教师交往, 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尊重信任每个孩子, 使他们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伙伴, 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大朋友, 从而愿意、乐意与老师交往。我们经常采取的方

式有:

1、同乐: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悄悄话, 把孩子们的快乐看成是自己的快乐, 使孩子们乐意把心中的快乐告诉老师。老师也把高兴的事告诉孩子们, 在同乐中提高幼儿交往的水平和能力。

2、解难:当孩子们表现出委屈的情绪、为难的表情、痛苦的神态时, 我们总是亲切地询问, 帮助其解难, 并和家长联系, 改善家教环境, 同时给幼儿排难的经验和技能。我们也向幼儿报告“困难”, 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理解老师, 并帮助老师解难。

3、共创:为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创设了各个游戏活动角。创设的过程, 也就是老师和幼儿、幼儿和家长在“教学做”中进行交往的过程。游戏活动角的建立还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三、培养幼儿与家长的交往能力

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不懂得与孩子进行各种有益的交往, 更不会在“做”上与孩子交往。因此, 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让家长理解自己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是多么重要, 我们分别举办了:

1、开展“家教知识”讲座, 让教师和家长有交流、对话的机会, 使家长学会了与幼儿交往的经验和技能。

2、举办“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玩具展览评比, 激励家长多与孩子交往。

3、开展“家长、教师、幼儿游园趣味运动会”, 孩子们用生活活泼、具体形象的“做”向家长汇报自己获得的新知识和能力。家长们用快乐的歌舞、折纸、讲故事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在活动中老师与家长进行了生动的语言交往, 与孩子进行了趣味对话, 家长与孩子同台演出, 使家长学到培养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怎样与孩子交往的经以验, 也使孩子们学会如何与爸爸妈妈交往。

四、培养幼儿和社会中人的交往能力

大自然大社会是培养幼儿提高交往能力的极好课堂。如我们组织孩子和幼儿园里的后勤工作人员、保育员、厨师们交往, 知道阿姨们工作的辛苦, 从而珍惜这些阿姨创造出来的美丽环境。看到保育员阿姨在擦窗户、拖地板时, 就去慰问他、帮助她。每次游戏后, 孩子们就把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还让孩子们和来园参观的客人老师交往, 向他们问好、问安, 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等, 让幼儿有机会与社会中人交往。


相关内容

  •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 一.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的综合心理能力,更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会从对父母的依恋中走出来,要求自主和独立,需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感受到由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并 ...

  • 乡镇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探索
  • [摘 要]幼儿交往是幼儿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让幼儿学会在自然情景.游戏等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创设有利于教育的活动室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传授幼儿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从而有目的地培养幼儿交往技能. [关键词]幼儿 交往能力 培养 乡镇 学前儿童社会性交往是幼 ...

  •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
  •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培养下一代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这是我们目前一项艰巨的任务.现阶段,大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存在着不合群.自私.孤僻的性格,为改变这种局面,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已刻不容缓. 一.明确与人交往的 ...

  •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 ...

  •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 诠释了幼儿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内涵,探讨了幼儿交往意识和能力对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文中从5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 交往意识 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 小班的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他的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仅限与亲人之间,而是扩展 ...

  • 论文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造成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研究了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与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

  • 如何培养大班
  •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 ...

  • 浅谈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何琼论文
  • 浅谈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重安镇中心幼儿园 何琼 摘要: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自 信心.同情心.社会行为规则.责任感.价值观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 ...

  • 3_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
  • 2005年9月 第6卷第3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Jour nal of Tia njin Nor mal U niver sity (Element ary Education Edit ion) Sep. 2005Vo1. 6No. 3 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 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