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

 2005年9月 第6卷第3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Jour nal of Tia njin Nor mal U niver sity (Element ary Education Edit ion) Sep. 2005Vo1. 6No. 3

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

国明洁

(燕山大学幼儿园, 河北省秦皇岛066004)

  摘 要:本研究选取90名3~6岁幼儿, 通过“幼儿心理导向”课程, 并采用行为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 对幼儿交往策略进行有计划的培养, 一年后, 考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干预前, 小班幼儿缺乏社会性交往技巧; 中班幼儿交往策略水平不高;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实验干预手段的不同,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中班幼儿提高最为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种类有所增加, 种类以请求交换为主;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幼儿; 交往策略;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228(2005) 03-0069-04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间的, 特别是同龄人间的人际关系。虽然在不同年代及不同文化的背景下, 儿童接触的环境有很大变化, 他们最早接触其他儿童的时间和范围也有很大差别, 但是在一般情况

[1]

下, 儿童都有与其他儿童进行交往的机会。儿童

儿童交往策略研究较少; 在研究方法上, 科学实验

与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交往策略是具体的交往方法的概括。幼儿只

有掌握了良好的交往策略, 才有成功的同伴交往。

本研究主要探讨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及他们在年龄、种类、性别维度上的分布特征, 并且总结出对幼儿交往策略的有效干预方法。  二、研究方法和目的

  被试:从燕山大学幼儿园抽取的大、中、小3

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世界, 一个是包括父母和成人在内的成人世界, 另一个就是同伴世界。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 尤其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 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日益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的今天, 家庭结构的变化, 使儿童在家中没有同伴与他相处, 幼儿园对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发显得重要, 研究儿童同伴交往更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 我国对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在研究对象上, 对身心发展水平有限、研究难度较大的幼儿研究较少; 在研究内容上, 对

收稿日期:2005-06-25

作者简介:国明洁, 女, 1975年出生, 燕山大学幼儿园小教高级。

个班中, 抽取男、女孩各18名。  实验材料:测量材料, 有积木、乐器、美食城区理导向》教材中交往策略部分及自编教材。

域材料、幼儿自带的玩具等; 培养材料为《幼儿心

  研究目的:探讨各年龄段幼儿交往策略水平发展的一般趋势; 探讨交往策略培养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幼儿在经过交往策略培养的前后测的比

较, 进一步深入研究交往策略的培养等问题, 为幼儿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69

  三、交往策略的培养

  为了提高幼儿交往策略的水平, 我们开设了“幼儿心理导向”课程, 利用相关的内容对幼儿的人际交往策略进行培养。同时, 我们也把人际交往策略的培养贯穿到幼儿生活、游戏活动等各个方面, 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心理导向”课程分为四个环节:明镜台、智慧泉、回音壁、启思路, 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交往策略。

[2]

养方案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 结果也表明, 到了大班培养的效果有所下降, 大班经很小(t (29) 0. 001=-2. 121绝对值>t (29) 0. 5=2. 045, P

表1 年级

班级

人数平均分标准差人数平均分标准差

实验班

小班

对比班300. 250. 38360. 420. 4930

0. 310. 46

36

0. 58

0. 49

干预前、后交往策略情况

前 测

后 测

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幼儿在交往策略水平上差异已

  “明镜台”这一环节, 主要是教师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方式导入, 来了解幼儿现有的交往策略水平。教师先设计交往情景, 然后提出问题, 请幼儿说一说, 做一做, 教师在幼儿的回答中了解全班幼儿不同的交往水平及交往策略。  “智慧泉”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 教师设计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交往策略。教师与幼儿共同分析、讨论, 使幼儿在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中接受交往的技巧。并且懂得只有运用良好的交往技巧, 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回音壁”是考察本次培养活动的实际效果, 并巩固幼儿对交往技巧掌握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 要使每个小朋友都有能实践的机会, 使教师在活动中能注意较差的幼儿, 及时提醒他们在交往中的错误行为, 并为其树立榜样。  在“启思路”这一环节中, 通常设置有深度的游戏活动, 并且许多活动超出了幼儿园活动的范围, 让幼儿在园外的生活与游戏中进一步去实践交往技巧。

  一年后进行实验后测, 考察幼儿交往策略水平的变化情况。具体实验程序和评分标准与前测相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是利用Foxpro6. 0录入和管理数据, 并用spss 9. 0进行分析。

  四、

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表2, 得出结论:总体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幼儿的交往策略水平差异显著F (1, 174) =13. 56, P

体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中班的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差异(t (29) 0. 001=-6. 595绝对值>t (29) 0. 001=3. 659, P

实验班

30

0. 5

0. 5

36

1. 03

0. 3

中班

对比班300. 420. 5360. 970. 5实验班

30

0. 940. 29

36

1. 31

0. 46

大班

对比班

30

0. 970. 37

36

1. 28

0. 45

表2 实验班幼儿前、后测平均数与标准差

前 测

后 测

年级

性别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男

18

0. 28

0. 43

0. 5

0. 5小班

女180. 330. 470. 670. 47男

18

0. 5

0. 5

1. 11

0. 40

中班

女180. 50. 50. 940. 40男

18

0. 94

0. 41

1. 27

0. 45

大班

18

0. 94

0. 41

1. 33

0. 47

  通过大、中、小实验班男、女幼儿在交往中运用交往方法的多少(想不出办法或办法不当得0

分; 想出1~2种办法得1分; 想出三种以上办法得

2分) 的前后测结果, 得出男、女幼儿交往策略发

展情况折线图(见图1) 。  

图1 男、女幼儿交往策略发展情况折线图

  可见, 幼儿交往策略在性别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 (88) 0. 05=1. 148, P =. 254>. 05)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影响幼儿交往策略的水平高低的因素, 不是性别特征。从实验中我们发现, 在不成功的交往中, 男孩很容易在冲突中发生争吵甚至动手, 而女孩则很容易哭泣。

  实践中发现:幼儿交往策略种类在年龄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幼儿的交往技巧比较单一, 主要采用请求和交换的策略。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有限, 用更多的方法对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幼儿在交往中还是比较被动的, 而且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造好的语言环境来培养幼儿与社会交往的能力。比如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声“谢谢”; 在请求

得到别人的帮助时, 要委婉地说“我想借……, 可

以吗? ”; 在妨碍别人做事时要说“对不起”、“打扰

了”等等。除了用语言外, 我们还可以教幼儿用动作策略, 如:表示喜爱时拥抱一下; 成功了就互相

击掌等等。对幼儿进行语言和动作策略的培养, 我

们主要是在集体活动中加以强化, 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巩固, 使这种良好的策略真正地转化为幼儿

的行为。有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经常是“说到做

不到”, 对此我们并不能从幼儿的道德品质上来分

意识很强, 所以, 在交往中运用合作和邀请的策略很少。

  五、讨论与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 运用有效的干预方法能培养幼儿的交往策略, 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因此在以下各方面的培养中, 我们都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采取适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  让幼儿充分理解朋友的重要性和合作的意义。培养幼儿的交往策略, 首先要激发幼儿在心理上与人交往的意识。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 年龄小, 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 而且他们第一次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 幼小的心灵承受着

一定的压力。[3]

此时, 幼儿迫切需要得到情感的满足, 特别是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是幼儿的心理需要, 也是我们的教育良机。例如:我们在小班, 大量地运用简单的幼儿喜爱的游戏如“找朋友”、“娃娃家”活动, 使幼儿体会到交朋友的快乐。中、大班的幼儿, 对父母的依恋明显减少, 乐于来幼儿园, 不愿来幼儿园的哭闹现象已很少发生。他们能用“和小朋友一起玩才有意思”“自己一个人多孤单啊”等这样的话, 来初步表现出他们主动交往的意识在增强, 表现出他们对朋友的重要性和合作意义的粗浅的理解。

  交给幼儿学会用语言和动作策略与人交流。在交往中, 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往往是交往成功或失败的决定因素。[4]

幼儿期是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 模仿能力极强, 但分辨力比较差, 幼儿在不经意间学会形形色色的语言, 有时也会对不文明的语言感兴趣, 作为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创

析他, 因为有时幼儿的心理水平的发展以及动作技能的水平阻碍了幼儿意识向行为的转换, 而这

一转换很关键。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 不要放过

每一次教育契机, 认真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鼓励

和肯定幼儿之间良好的交往行为。  加强幼儿与父母、教师的交往。目前, 独生子

女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现象, 孩子在家中独享

长辈的关爱, 日益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 这种心理状态, 再加上与成人在能力上的巨大差异,

幼儿不具有与父母交往的正确方法和技能。而传

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 又在幼儿面前树立起教师

威严的形象, 使幼儿不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态与教师交往, 所以幼儿表现出被动的服从。为了建立幼

儿与父母和教师的良好的交往关系, 我们除了通

过《幼儿心理导向》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父母和老师外, 还精心准备了许多活动来增强幼儿、

教师、家长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比如:我们举办家

长学校, 教授家长正确的育儿方法; 举办家长开放

日, 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里表现; 每周举行亲子游戏, 创造机会, 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等等, 使

家长和幼儿之间互相了解, 让幼儿理解并深深体

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种良好的心理体验, 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友好交往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与孩子一起探索,

一起游戏, 多一些聊天, 少一些说教, 使内向的孩

子都能越过心理防线, 轻松地与教师相处, 激发幼儿对教师的尊重和喜爱之情。

  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内, 扩大幼儿交往范围。

在幼儿园,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生活在固定的班集体里, 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这有限的空间内扩大

交往的范围, 我们有时打破班级的界限, 创造各年

龄段幼儿的交往机会。如:打破班级界限, 举行“以

71

大带小”的活动, 使较大年龄段的幼儿学会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小弟弟、小妹妹友好相处。  训练幼儿与陌生人交往。小班、中班的幼儿生活在家庭和幼儿园这样单纯的环境中, 分别有父母和教师的保护, 他们的生活环境应该是相对安全的。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 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 要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交往人群。陌生人将会是他们交往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习惯于父母和教师的保护, 因此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 往往表现出畏惧和不自信。对此, 我们主要是通过教材, 运用讲故事和情境表演法使幼儿获得与陌生人交往的经验, 掌握基本的交往方法。我们还通过录像片, 让幼儿辨别“好人”、“坏人”, 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对付坏人, 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具体的可行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在幼儿交往策略培养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前面也曾提到, 在日常生活中, 抓住教育契机, 进行随机教育, 这是教育幼儿的良好办法, 但随机教育有时受到了时间、内容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根据培养的内容, 有计划、有目的

[5]

地创造交往机会和教育契机。比如:在培养幼儿正

确的“借”的行为时, 我们在开展绘画活动中提供

不足量的画笔,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观察幼儿表现

出的交往策略, 进而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总之, 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中班幼儿提高最为明显; 同时,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种类有所增加, 种类以请求、

交换为主;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与种类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2] 沃建中. 幼儿心理导向[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9.

[3] 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4] 陈帼眉.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7) .

[6] 朱慕菊. 入学前社会性适应教育[M ].北京:中国少

年儿童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况 琳]

[5] 黄琼, 庞建萍. 心理学[J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1996

The De ve lopment Fe atures a nd Tra ining of 3~6-Yea r -Old

Children ' s Intercourse Strategie s

GU O Ming -jie

(T he kind erg arten of Yan s h an univer sity , H ebei yanshan 066004, China )

  Abstract :In this research, 903~6years olds were chosen as subjects, and they got planned training through such ways as behavior obser ving , talking , and testing thr ough the cour se of children psychological instructions. After one year, the r esult shows that childr en's intercourse strategies are improv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Before the training, the bottom-class children lack of any soc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mid -class children had few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ir age , children begin to use mor e ways in their intercour se with others , and among those ways they prefer exchanging. The distinct progress can be seen among mid-class children, while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sexes.

  Key words :children ; intercour se ; development

72

 2005年9月 第6卷第3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Jour nal of Tia njin Nor mal U niver sity (Element ary Education Edit ion) Sep. 2005Vo1. 6No. 3

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

国明洁

(燕山大学幼儿园, 河北省秦皇岛066004)

  摘 要:本研究选取90名3~6岁幼儿, 通过“幼儿心理导向”课程, 并采用行为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 对幼儿交往策略进行有计划的培养, 一年后, 考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干预前, 小班幼儿缺乏社会性交往技巧; 中班幼儿交往策略水平不高;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实验干预手段的不同,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中班幼儿提高最为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种类有所增加, 种类以请求交换为主;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幼儿; 交往策略;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228(2005) 03-0069-04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间的, 特别是同龄人间的人际关系。虽然在不同年代及不同文化的背景下, 儿童接触的环境有很大变化, 他们最早接触其他儿童的时间和范围也有很大差别, 但是在一般情况

[1]

下, 儿童都有与其他儿童进行交往的机会。儿童

儿童交往策略研究较少; 在研究方法上, 科学实验

与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交往策略是具体的交往方法的概括。幼儿只

有掌握了良好的交往策略, 才有成功的同伴交往。

本研究主要探讨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及他们在年龄、种类、性别维度上的分布特征, 并且总结出对幼儿交往策略的有效干预方法。  二、研究方法和目的

  被试:从燕山大学幼儿园抽取的大、中、小3

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世界, 一个是包括父母和成人在内的成人世界, 另一个就是同伴世界。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 尤其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 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日益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的今天, 家庭结构的变化, 使儿童在家中没有同伴与他相处, 幼儿园对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发显得重要, 研究儿童同伴交往更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 我国对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在研究对象上, 对身心发展水平有限、研究难度较大的幼儿研究较少; 在研究内容上, 对

收稿日期:2005-06-25

作者简介:国明洁, 女, 1975年出生, 燕山大学幼儿园小教高级。

个班中, 抽取男、女孩各18名。  实验材料:测量材料, 有积木、乐器、美食城区理导向》教材中交往策略部分及自编教材。

域材料、幼儿自带的玩具等; 培养材料为《幼儿心

  研究目的:探讨各年龄段幼儿交往策略水平发展的一般趋势; 探讨交往策略培养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幼儿在经过交往策略培养的前后测的比

较, 进一步深入研究交往策略的培养等问题, 为幼儿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69

  三、交往策略的培养

  为了提高幼儿交往策略的水平, 我们开设了“幼儿心理导向”课程, 利用相关的内容对幼儿的人际交往策略进行培养。同时, 我们也把人际交往策略的培养贯穿到幼儿生活、游戏活动等各个方面, 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心理导向”课程分为四个环节:明镜台、智慧泉、回音壁、启思路, 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交往策略。

[2]

养方案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 结果也表明, 到了大班培养的效果有所下降, 大班经很小(t (29) 0. 001=-2. 121绝对值>t (29) 0. 5=2. 045, P

表1 年级

班级

人数平均分标准差人数平均分标准差

实验班

小班

对比班300. 250. 38360. 420. 4930

0. 310. 46

36

0. 58

0. 49

干预前、后交往策略情况

前 测

后 测

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幼儿在交往策略水平上差异已

  “明镜台”这一环节, 主要是教师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方式导入, 来了解幼儿现有的交往策略水平。教师先设计交往情景, 然后提出问题, 请幼儿说一说, 做一做, 教师在幼儿的回答中了解全班幼儿不同的交往水平及交往策略。  “智慧泉”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 教师设计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交往策略。教师与幼儿共同分析、讨论, 使幼儿在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中接受交往的技巧。并且懂得只有运用良好的交往技巧, 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回音壁”是考察本次培养活动的实际效果, 并巩固幼儿对交往技巧掌握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 要使每个小朋友都有能实践的机会, 使教师在活动中能注意较差的幼儿, 及时提醒他们在交往中的错误行为, 并为其树立榜样。  在“启思路”这一环节中, 通常设置有深度的游戏活动, 并且许多活动超出了幼儿园活动的范围, 让幼儿在园外的生活与游戏中进一步去实践交往技巧。

  一年后进行实验后测, 考察幼儿交往策略水平的变化情况。具体实验程序和评分标准与前测相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是利用Foxpro6. 0录入和管理数据, 并用spss 9. 0进行分析。

  四、

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表2, 得出结论:总体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幼儿的交往策略水平差异显著F (1, 174) =13. 56, P

体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中班的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差异(t (29) 0. 001=-6. 595绝对值>t (29) 0. 001=3. 659, P

实验班

30

0. 5

0. 5

36

1. 03

0. 3

中班

对比班300. 420. 5360. 970. 5实验班

30

0. 940. 29

36

1. 31

0. 46

大班

对比班

30

0. 970. 37

36

1. 28

0. 45

表2 实验班幼儿前、后测平均数与标准差

前 测

后 测

年级

性别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男

18

0. 28

0. 43

0. 5

0. 5小班

女180. 330. 470. 670. 47男

18

0. 5

0. 5

1. 11

0. 40

中班

女180. 50. 50. 940. 40男

18

0. 94

0. 41

1. 27

0. 45

大班

18

0. 94

0. 41

1. 33

0. 47

  通过大、中、小实验班男、女幼儿在交往中运用交往方法的多少(想不出办法或办法不当得0

分; 想出1~2种办法得1分; 想出三种以上办法得

2分) 的前后测结果, 得出男、女幼儿交往策略发

展情况折线图(见图1) 。  

图1 男、女幼儿交往策略发展情况折线图

  可见, 幼儿交往策略在性别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 (88) 0. 05=1. 148, P =. 254>. 05)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影响幼儿交往策略的水平高低的因素, 不是性别特征。从实验中我们发现, 在不成功的交往中, 男孩很容易在冲突中发生争吵甚至动手, 而女孩则很容易哭泣。

  实践中发现:幼儿交往策略种类在年龄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幼儿的交往技巧比较单一, 主要采用请求和交换的策略。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有限, 用更多的方法对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幼儿在交往中还是比较被动的, 而且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造好的语言环境来培养幼儿与社会交往的能力。比如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声“谢谢”; 在请求

得到别人的帮助时, 要委婉地说“我想借……, 可

以吗? ”; 在妨碍别人做事时要说“对不起”、“打扰

了”等等。除了用语言外, 我们还可以教幼儿用动作策略, 如:表示喜爱时拥抱一下; 成功了就互相

击掌等等。对幼儿进行语言和动作策略的培养, 我

们主要是在集体活动中加以强化, 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巩固, 使这种良好的策略真正地转化为幼儿

的行为。有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经常是“说到做

不到”, 对此我们并不能从幼儿的道德品质上来分

意识很强, 所以, 在交往中运用合作和邀请的策略很少。

  五、讨论与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 运用有效的干预方法能培养幼儿的交往策略, 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因此在以下各方面的培养中, 我们都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采取适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  让幼儿充分理解朋友的重要性和合作的意义。培养幼儿的交往策略, 首先要激发幼儿在心理上与人交往的意识。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 年龄小, 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 而且他们第一次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 幼小的心灵承受着

一定的压力。[3]

此时, 幼儿迫切需要得到情感的满足, 特别是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是幼儿的心理需要, 也是我们的教育良机。例如:我们在小班, 大量地运用简单的幼儿喜爱的游戏如“找朋友”、“娃娃家”活动, 使幼儿体会到交朋友的快乐。中、大班的幼儿, 对父母的依恋明显减少, 乐于来幼儿园, 不愿来幼儿园的哭闹现象已很少发生。他们能用“和小朋友一起玩才有意思”“自己一个人多孤单啊”等这样的话, 来初步表现出他们主动交往的意识在增强, 表现出他们对朋友的重要性和合作意义的粗浅的理解。

  交给幼儿学会用语言和动作策略与人交流。在交往中, 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往往是交往成功或失败的决定因素。[4]

幼儿期是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 模仿能力极强, 但分辨力比较差, 幼儿在不经意间学会形形色色的语言, 有时也会对不文明的语言感兴趣, 作为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创

析他, 因为有时幼儿的心理水平的发展以及动作技能的水平阻碍了幼儿意识向行为的转换, 而这

一转换很关键。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 不要放过

每一次教育契机, 认真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鼓励

和肯定幼儿之间良好的交往行为。  加强幼儿与父母、教师的交往。目前, 独生子

女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现象, 孩子在家中独享

长辈的关爱, 日益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 这种心理状态, 再加上与成人在能力上的巨大差异,

幼儿不具有与父母交往的正确方法和技能。而传

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 又在幼儿面前树立起教师

威严的形象, 使幼儿不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态与教师交往, 所以幼儿表现出被动的服从。为了建立幼

儿与父母和教师的良好的交往关系, 我们除了通

过《幼儿心理导向》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父母和老师外, 还精心准备了许多活动来增强幼儿、

教师、家长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比如:我们举办家

长学校, 教授家长正确的育儿方法; 举办家长开放

日, 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里表现; 每周举行亲子游戏, 创造机会, 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等等, 使

家长和幼儿之间互相了解, 让幼儿理解并深深体

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种良好的心理体验, 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友好交往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与孩子一起探索,

一起游戏, 多一些聊天, 少一些说教, 使内向的孩

子都能越过心理防线, 轻松地与教师相处, 激发幼儿对教师的尊重和喜爱之情。

  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内, 扩大幼儿交往范围。

在幼儿园,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生活在固定的班集体里, 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这有限的空间内扩大

交往的范围, 我们有时打破班级的界限, 创造各年

龄段幼儿的交往机会。如:打破班级界限, 举行“以

71

大带小”的活动, 使较大年龄段的幼儿学会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小弟弟、小妹妹友好相处。  训练幼儿与陌生人交往。小班、中班的幼儿生活在家庭和幼儿园这样单纯的环境中, 分别有父母和教师的保护, 他们的生活环境应该是相对安全的。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 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 要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交往人群。陌生人将会是他们交往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习惯于父母和教师的保护, 因此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 往往表现出畏惧和不自信。对此, 我们主要是通过教材, 运用讲故事和情境表演法使幼儿获得与陌生人交往的经验, 掌握基本的交往方法。我们还通过录像片, 让幼儿辨别“好人”、“坏人”, 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对付坏人, 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具体的可行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在幼儿交往策略培养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前面也曾提到, 在日常生活中, 抓住教育契机, 进行随机教育, 这是教育幼儿的良好办法, 但随机教育有时受到了时间、内容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根据培养的内容, 有计划、有目的

[5]

地创造交往机会和教育契机。比如:在培养幼儿正

确的“借”的行为时, 我们在开展绘画活动中提供

不足量的画笔,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观察幼儿表现

出的交往策略, 进而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总之, 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中班幼儿提高最为明显; 同时,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种类有所增加, 种类以请求、

交换为主; 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与种类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2] 沃建中. 幼儿心理导向[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1999.

[3] 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4] 陈帼眉.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7) .

[6] 朱慕菊. 入学前社会性适应教育[M ].北京:中国少

年儿童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况 琳]

[5] 黄琼, 庞建萍. 心理学[J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1996

The De ve lopment Fe atures a nd Tra ining of 3~6-Yea r -Old

Children ' s Intercourse Strategie s

GU O Ming -jie

(T he kind erg arten of Yan s h an univer sity , H ebei yanshan 066004, China )

  Abstract :In this research, 903~6years olds were chosen as subjects, and they got planned training through such ways as behavior obser ving , talking , and testing thr ough the cour se of children psychological instructions. After one year, the r esult shows that childr en's intercourse strategies are improv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Before the training, the bottom-class children lack of any soc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mid -class children had few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ir age , children begin to use mor e ways in their intercour se with others , and among those ways they prefer exchanging. The distinct progress can be seen among mid-class children, while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sexes.

  Key words :children ; intercour se ; development

72


相关内容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2009年01月12日 星期一 15:59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 ...

  •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在<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创造并设计基于教育内容的环境教育,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直成为 ...

  •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中的情况,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这个阶段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独立性.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高水平教师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严重的影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通 ...

  • 1.不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 解.尤其是男孩子,能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变换方法和角度进行试验和探索.如动手区中的玩游戏,幼儿一开始出现的是"夹食物喂小动物"重复夹.喂的动作,后来把一筐食品全倒入"小猪"的口中,从不同角度将大小.形状.软硬不同的食物夹出来. 键所在,也不懂得在必要 ...

  • 上海学前教育网
  • 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 时间: 2010-12-6 作者: 吴云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一.如何理解游戏的规则与规则游戏 很多人都认为,幼儿早期的游戏只是"玩耍游戏",无所谓"规则性":而"规则游戏"也只是幼儿 ...

  • 娃娃家活动游戏的内容与指导策略
  • 娃娃家活动游戏的内容与指导策略 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在特定的"家庭"及相关区域内,通过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再现家庭及周围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验与周围其他人.事.物情感与态度的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主要是从角色游戏的角度认为娃娃家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和认知等 ...

  • 幼儿园县课题研究方案
  •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湖东 二O 研 究 方 案 中心幼一一年 儿园 三月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试行)的颁布,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 ...

  • 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 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健康(论文).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本文由阿の衡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 ...

  • 论文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造成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研究了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与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