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危害

氨气和硫化氢产生的原因

畜禽舍中的氨来源于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草和破蛋等)的分解,氨的含量取决于畜禽的密集程度、畜禽舍地面的结构、垫料的性质、舍内通风换气情况和舍内管理水平等。雏鸡无氨时,接触新城疫病毒只有40%感染;在15.2mg/m3时的环境中3天雏鸡100%感染。畜禽舍中低浓度的氨能刺激眼睑粘膜、鼻腔粘膜,引起粘膜充血、喉头水肿。氨吸入呼吸系统后,可引起上部呼吸道粘膜充血、支气管炎,严重者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吸入肺部的氨,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的运氧功能;短期吸入少量的氨,可被体液吸收,变成尿素排出体外;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刺激体组织,引起碱性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坏死。还能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炎。心肌损伤,呼吸频率下降等症状;家畜长期处于低浓度氨中,对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在氨的毒害下畜禽的自我保护屏障被破坏,从而使炭疽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支原体、各种病毒的感染过程显著加快,不利于畜禽的机体健康。

畜禽舍中硫化氢主要来源于含硫有机物的分解,硫化氢对家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遇粘膜上的水分可很快溶解,并与钠离子生成硫化钠,对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刺激眼睛和引起呼吸道炎症;经肺泡进入血液,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所以长期处在低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家畜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生胃肠炎,心脏衰弱等。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窒息死亡。

氨、硫化氢均可刺激和损伤黏膜、造成组织缺氧,但其作用机理不同:氨是因溶于水成碱,刺激或碱灼伤黏膜,而硫化氢是溶于粘膜表面水中与钠离子生成硫化钠而产生刺激作用;氨和硫化氢由肺泡进入血液后,均可造成组织缺氧。氨是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而造成缺氧,而硫化氢是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三价铁结合,影响细胞化过程而造成缺氧。

氨气的危害

一、氨气对鸡的危害

氨气能强烈地刺激鸡呼吸道黏膜和眼角膜,通常会对肉鸡造成下述危害:

1、鸡群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腔液体黏稠,渴欲增加,重症鸡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流眼泪、角膜发红,直到死亡。鸡氨气中毒的特征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灰白色分泌物,肺充血水肿,心包积液,脾稍肿,肝肿大而质脆。

2、舍内氨气蓄积,氧气相对缺乏。加上天气寒冷,鸡的代谢率增高,对于生长快速的肉鸡,容易引发腹水综合症。

二、防氨措施

为了防止氨气对肉鸡的不良影响,建议养鸡场和养鸡户抓好下述饲养管理工作:

1、铺设的垫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

2、操作时尽量减少洒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湿垫料。

3、如果鸡舍内湿度过大,则应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潮湿的垫料。

4、注意在鸡舍顶部设置天窗,并在晴暖天的中午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搞好舍棚内的卫生。

5、当饲养员进入鸡舍感到氨气刺鼻和眼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若有氨气中毒鸡只,可灌服1%稀醋酸,每只5~10毫升救治,并给鸡群饮5%葡萄糖水和维生素C 0.05~

0.1克/只,或1∶3000倍的硫酸铜溶液。为防止鸡呼吸系统继发感染,用3.5克北里霉素拌10公斤料饲喂,或用其它防止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预防。肉鸡在2~3周龄时,限制其采食量,可明显减少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氨和硫化氢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当气温降低时,大多数养鸡户为了防寒保暖,往往忽视通风换气,使舍内有害气体达到很高的浓度,导致人和鸡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是氨和硫化氢。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多由鸡粪产生。当舍内温热潮湿,密度较高,通风不良时,极易导致舍内氨浓度增高。人对10ppm的氨一般很难察觉,50ppm则可引起流泪和鼻塞,100ppm会使眼泪、鼻涕、口涎显著增多。而严重通风不良的鸡舍有时氨的浓度可高达100ppm。

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故常被吸附在鸡的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引起炎症。鸡比人对氨更为敏感,即使在很低的浓度(5ppm)也会引起鸡的粘膜炎症、上呼吸道粘液量增多。氨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鸡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当鸡舍中的氨气达20ppm、持续40天就会引起鸡肺充血、水肿,鸡群食欲下降,生产力降低,对新城疫的易感性和发病率大大提高;如达50ppm,数日后鸡发生喉头水肿、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呼吸频率降低,出现零星死亡。蛋鸡如在50—80ppm的氨环境中饲养两个月,产蛋率将减少9%;在100ppm环境中饲养10周,产蛋率可由81%下降到68%,即使将其脱离氨环境进行正常饲养,也需12周才能恢复。因此,鸡舍内氨浓度应尽量控制在10ppm以下。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带有恶臭的气体。当蛋鸡处于产蛋高峰采食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而且消化机能紊乱时,将由肠道排出大量硫化氢。硫化氢比重较大(1·19),因此,越接近地面浓度越高。它的危害主要是对鸡粘膜产生刺激,引起眼炎、眼分泌物增多,角膜混浊、畏光,同时还会发生气管炎、咽部灼伤、咳嗽、甚至水肿。鸡如果经常吸入低浓度的硫化氢,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生多发性神经炎。如果遭受较低浓度硫化氢的长期影响,会使其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同时容易发生肠炎、心脏衰弱等,影响正常生长和产蛋;如硫化氢浓度较高,会使蛋鸡的中枢神经麻痹,导致窒息死亡。因此,鸡舍中硫化氢的浓度应控制在8ppm以下。

采取以下措施可降低鸡舍中氨和硫化氢的浓度,减少对鸡的危害。

1、及时清除粪便。粪便是鸡舍内氨和硫化氢的主要来源,将粪便及时清除,可以有效地防止舍内空气的恶化。

2、注意防湿保温。氨和硫化氢都易溶于水,舍内潮湿时,它们就会被溶解而吸附在墙壁、地面、天棚及笼具上。可见,潮湿是妨碍氨和硫化氢排出舍外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注意保温,以防水汽在舍内凝结,造成氨和硫化氢的大量溶解。

3、加强通风换气。合理进行通风换气,可及时将有害气体排出舍外,这是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的重要措施。为了较好地排出氨和硫化氢,出气管的内口应当尽量设置得低一些。

4、使用垫料或喷洒药物。平养鸡可采用添加、更换垫料的方法,来吸收一部分有害气体。笼养鸡舍可定期在舍内喷雾过氧乙酸,将市售的20%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3%,30毫升/立方米喷雾,每周两次。另外,不管平养还是笼养,均可在鸡舍内撒过磷酸钙,用量为0·5公斤/立方米,每周一次。

消除鸡舍有害气体的好方法

冬季鸡舍往往密不通风,里面常有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引起鸡群发病甚至大批死亡。为此,下面介绍几种减少或消除鸡舍内有害气体的窍门:

1、适度通风:

冬季既要注意防寒保温,又要适当通风换气。用燃煤进行保温育雏时,切忌门窗长时间紧闭,以防止通风不良。

2、及时清污:

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防止留在舍内时间过长而产生大量的氨气。正常情况下,一般1天~2天清除一次;鸡病流行时应每天清除一次。

3、用中草药熏燃:

用艾叶、苍术、大青叶或大蒜秸秆各等份适量,在鸡舍内燃烧,既杀菌又除臭,特别是在空舍时使用效果更好。

4、用吸附剂吸除:

木炭、活性炭、煤渣、生石灰等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把这些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装入网袋悬挂在鸡舍内,或撒在地面上,可吸收空气中的臭气。

5、添喂酶制剂: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等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使粪便中氮的排泄量减少,从而改善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并节约饲料。

6、添喂木炭渣:

在鸡日粮中添加1%~2%的木炭渣,可使粪便干燥,臭味降低。

7、添喂沸石粉:

在鸡日粮中添加2%~5%的沸石粉,可减少粪便含水量及臭味,并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8、铺垫石灰鸡舍内湿度过大时,在地面放些大块的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待石灰潮湿后立即清除,也可用煤渣作垫料,吸附舍内有毒有害气体。

9、地面撒铺磷酸钙在鸡舍内,按每50只鸡活动的地面均匀撒过磷酸钙350克,可减少空气中的氨气,一般有效期为6天~7天。

另外,用硫酸亚铁7份、干煤灰3份,混匀后按鸡粪重量的10%撒入鸡舍,每周一次,能清除鸡舍内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在每10平方米垫料中混入2.5千克硫磺,能抑制氨气的产生和散发;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硫酸铜、乙酸等具有抑臭的作用,用2%苯甲酸或2%乙酸喷洒垫料,或用4%硫酸铜与适量熟石灰混在垫料中铺垫地面,均可降低鸡舍的臭味。

消除鸡舍有害气体的好方法

1、及时清除鸡舍中的粪便和垫料。

2、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降低鸡舍的温度。冬季除做好保温工作外,要重视舍内的排污除湿。要定期打开排风扇,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3、在鸡舍内撒过磷酸钙。过磷酸钙可与氨气结合,生成磷酸铵盐,从而减少氨气的产生。一般每10平方米面积撒磷肥0.5千克左右,每周撒一次。

4、带鸡喷雾过氧乙酸。过氧乙酸是一种由冰醋酸和双氧水合成的强氧化剂,喷洒后会很快分解产生醋酸、水和氧。而醋酸可与鸡舍内的氨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醋酸铵,这样既消除了氨气,也杀灭了细菌。其方法为:将20%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3%的浓度,按每1立方米空间喷雾30毫升计算,每周喷1-2次。如在鸡群发病期间,可在早晚各喷一次。

食醋熏蒸在冬季养鸡中的妙用

冬季养鸡,由于气温低,一些养鸡户常在鸡舍内生起火炉,紧闭门窗,以提高鸡舍温度。这种做法虽然能保持温度,但影响鸡舍通风换气,造成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积聚过多,导致鸡群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甚至引发鸡群心力衰竭综合症,严重危害鸡群健康。在治疗此病过程中,笔者曾利用食醋熏蒸疗法降低鸡舍氨气浓度以达到治疗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体做法如下:

1、按鸡舍面积大小确定食醋用量,标准为每平方米鸡舍用醋150-200毫升,并兑入等量清水。

2、把兑好水的食醋倒入锅中,关闭鸡舍门窗,用无烟煤炉(禁用排烟不好或产烟过大的燃具)煮开后熏蒸2-3小时,早晚各1次,连续熏蒸2天,一般可全愈。对感染较严重的鸡,可连续熏蒸4天,治愈率可达90%左右。

3、对个别熏蒸后还未愈的鸡,可用0.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肌注1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即可治愈。此外,严格按照鸡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对鸡进行免疫;有条件的可在鸡舍安装暖气设备代替火炉以避免燃烧时产生污染;鸡舍每天通风换气3-4次;同时用高效低毒无刺激消毒药对鸡体、鸡舍及饮水消毒,及时清理鸡粪和垫草,以减少舍内空气污染,这些措施对防治鸡呼吸道传染病均有较好的效果。

缺氧。

氨气和硫化氢产生的原因

畜禽舍中的氨来源于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草和破蛋等)的分解,氨的含量取决于畜禽的密集程度、畜禽舍地面的结构、垫料的性质、舍内通风换气情况和舍内管理水平等。雏鸡无氨时,接触新城疫病毒只有40%感染;在15.2mg/m3时的环境中3天雏鸡100%感染。畜禽舍中低浓度的氨能刺激眼睑粘膜、鼻腔粘膜,引起粘膜充血、喉头水肿。氨吸入呼吸系统后,可引起上部呼吸道粘膜充血、支气管炎,严重者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吸入肺部的氨,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的运氧功能;短期吸入少量的氨,可被体液吸收,变成尿素排出体外;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刺激体组织,引起碱性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坏死。还能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炎。心肌损伤,呼吸频率下降等症状;家畜长期处于低浓度氨中,对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在氨的毒害下畜禽的自我保护屏障被破坏,从而使炭疽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支原体、各种病毒的感染过程显著加快,不利于畜禽的机体健康。

畜禽舍中硫化氢主要来源于含硫有机物的分解,硫化氢对家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遇粘膜上的水分可很快溶解,并与钠离子生成硫化钠,对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刺激眼睛和引起呼吸道炎症;经肺泡进入血液,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所以长期处在低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家畜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生胃肠炎,心脏衰弱等。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窒息死亡。

氨、硫化氢均可刺激和损伤黏膜、造成组织缺氧,但其作用机理不同:氨是因溶于水成碱,刺激或碱灼伤黏膜,而硫化氢是溶于粘膜表面水中与钠离子生成硫化钠而产生刺激作用;氨和硫化氢由肺泡进入血液后,均可造成组织缺氧。氨是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而造成缺氧,而硫化氢是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三价铁结合,影响细胞化过程而造成缺氧。

氨气的危害

一、氨气对鸡的危害

氨气能强烈地刺激鸡呼吸道黏膜和眼角膜,通常会对肉鸡造成下述危害:

1、鸡群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腔液体黏稠,渴欲增加,重症鸡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流眼泪、角膜发红,直到死亡。鸡氨气中毒的特征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灰白色分泌物,肺充血水肿,心包积液,脾稍肿,肝肿大而质脆。

2、舍内氨气蓄积,氧气相对缺乏。加上天气寒冷,鸡的代谢率增高,对于生长快速的肉鸡,容易引发腹水综合症。

二、防氨措施

为了防止氨气对肉鸡的不良影响,建议养鸡场和养鸡户抓好下述饲养管理工作:

1、铺设的垫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

2、操作时尽量减少洒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湿垫料。

3、如果鸡舍内湿度过大,则应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潮湿的垫料。

4、注意在鸡舍顶部设置天窗,并在晴暖天的中午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搞好舍棚内的卫生。

5、当饲养员进入鸡舍感到氨气刺鼻和眼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若有氨气中毒鸡只,可灌服1%稀醋酸,每只5~10毫升救治,并给鸡群饮5%葡萄糖水和维生素C 0.05~

0.1克/只,或1∶3000倍的硫酸铜溶液。为防止鸡呼吸系统继发感染,用3.5克北里霉素拌10公斤料饲喂,或用其它防止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预防。肉鸡在2~3周龄时,限制其采食量,可明显减少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氨和硫化氢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当气温降低时,大多数养鸡户为了防寒保暖,往往忽视通风换气,使舍内有害气体达到很高的浓度,导致人和鸡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是氨和硫化氢。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多由鸡粪产生。当舍内温热潮湿,密度较高,通风不良时,极易导致舍内氨浓度增高。人对10ppm的氨一般很难察觉,50ppm则可引起流泪和鼻塞,100ppm会使眼泪、鼻涕、口涎显著增多。而严重通风不良的鸡舍有时氨的浓度可高达100ppm。

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故常被吸附在鸡的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引起炎症。鸡比人对氨更为敏感,即使在很低的浓度(5ppm)也会引起鸡的粘膜炎症、上呼吸道粘液量增多。氨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鸡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当鸡舍中的氨气达20ppm、持续40天就会引起鸡肺充血、水肿,鸡群食欲下降,生产力降低,对新城疫的易感性和发病率大大提高;如达50ppm,数日后鸡发生喉头水肿、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呼吸频率降低,出现零星死亡。蛋鸡如在50—80ppm的氨环境中饲养两个月,产蛋率将减少9%;在100ppm环境中饲养10周,产蛋率可由81%下降到68%,即使将其脱离氨环境进行正常饲养,也需12周才能恢复。因此,鸡舍内氨浓度应尽量控制在10ppm以下。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带有恶臭的气体。当蛋鸡处于产蛋高峰采食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而且消化机能紊乱时,将由肠道排出大量硫化氢。硫化氢比重较大(1·19),因此,越接近地面浓度越高。它的危害主要是对鸡粘膜产生刺激,引起眼炎、眼分泌物增多,角膜混浊、畏光,同时还会发生气管炎、咽部灼伤、咳嗽、甚至水肿。鸡如果经常吸入低浓度的硫化氢,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生多发性神经炎。如果遭受较低浓度硫化氢的长期影响,会使其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同时容易发生肠炎、心脏衰弱等,影响正常生长和产蛋;如硫化氢浓度较高,会使蛋鸡的中枢神经麻痹,导致窒息死亡。因此,鸡舍中硫化氢的浓度应控制在8ppm以下。

采取以下措施可降低鸡舍中氨和硫化氢的浓度,减少对鸡的危害。

1、及时清除粪便。粪便是鸡舍内氨和硫化氢的主要来源,将粪便及时清除,可以有效地防止舍内空气的恶化。

2、注意防湿保温。氨和硫化氢都易溶于水,舍内潮湿时,它们就会被溶解而吸附在墙壁、地面、天棚及笼具上。可见,潮湿是妨碍氨和硫化氢排出舍外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注意保温,以防水汽在舍内凝结,造成氨和硫化氢的大量溶解。

3、加强通风换气。合理进行通风换气,可及时将有害气体排出舍外,这是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的重要措施。为了较好地排出氨和硫化氢,出气管的内口应当尽量设置得低一些。

4、使用垫料或喷洒药物。平养鸡可采用添加、更换垫料的方法,来吸收一部分有害气体。笼养鸡舍可定期在舍内喷雾过氧乙酸,将市售的20%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3%,30毫升/立方米喷雾,每周两次。另外,不管平养还是笼养,均可在鸡舍内撒过磷酸钙,用量为0·5公斤/立方米,每周一次。

消除鸡舍有害气体的好方法

冬季鸡舍往往密不通风,里面常有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引起鸡群发病甚至大批死亡。为此,下面介绍几种减少或消除鸡舍内有害气体的窍门:

1、适度通风:

冬季既要注意防寒保温,又要适当通风换气。用燃煤进行保温育雏时,切忌门窗长时间紧闭,以防止通风不良。

2、及时清污:

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防止留在舍内时间过长而产生大量的氨气。正常情况下,一般1天~2天清除一次;鸡病流行时应每天清除一次。

3、用中草药熏燃:

用艾叶、苍术、大青叶或大蒜秸秆各等份适量,在鸡舍内燃烧,既杀菌又除臭,特别是在空舍时使用效果更好。

4、用吸附剂吸除:

木炭、活性炭、煤渣、生石灰等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把这些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装入网袋悬挂在鸡舍内,或撒在地面上,可吸收空气中的臭气。

5、添喂酶制剂: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等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使粪便中氮的排泄量减少,从而改善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并节约饲料。

6、添喂木炭渣:

在鸡日粮中添加1%~2%的木炭渣,可使粪便干燥,臭味降低。

7、添喂沸石粉:

在鸡日粮中添加2%~5%的沸石粉,可减少粪便含水量及臭味,并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8、铺垫石灰鸡舍内湿度过大时,在地面放些大块的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待石灰潮湿后立即清除,也可用煤渣作垫料,吸附舍内有毒有害气体。

9、地面撒铺磷酸钙在鸡舍内,按每50只鸡活动的地面均匀撒过磷酸钙350克,可减少空气中的氨气,一般有效期为6天~7天。

另外,用硫酸亚铁7份、干煤灰3份,混匀后按鸡粪重量的10%撒入鸡舍,每周一次,能清除鸡舍内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在每10平方米垫料中混入2.5千克硫磺,能抑制氨气的产生和散发;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硫酸铜、乙酸等具有抑臭的作用,用2%苯甲酸或2%乙酸喷洒垫料,或用4%硫酸铜与适量熟石灰混在垫料中铺垫地面,均可降低鸡舍的臭味。

消除鸡舍有害气体的好方法

1、及时清除鸡舍中的粪便和垫料。

2、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降低鸡舍的温度。冬季除做好保温工作外,要重视舍内的排污除湿。要定期打开排风扇,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3、在鸡舍内撒过磷酸钙。过磷酸钙可与氨气结合,生成磷酸铵盐,从而减少氨气的产生。一般每10平方米面积撒磷肥0.5千克左右,每周撒一次。

4、带鸡喷雾过氧乙酸。过氧乙酸是一种由冰醋酸和双氧水合成的强氧化剂,喷洒后会很快分解产生醋酸、水和氧。而醋酸可与鸡舍内的氨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醋酸铵,这样既消除了氨气,也杀灭了细菌。其方法为:将20%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3%的浓度,按每1立方米空间喷雾30毫升计算,每周喷1-2次。如在鸡群发病期间,可在早晚各喷一次。

食醋熏蒸在冬季养鸡中的妙用

冬季养鸡,由于气温低,一些养鸡户常在鸡舍内生起火炉,紧闭门窗,以提高鸡舍温度。这种做法虽然能保持温度,但影响鸡舍通风换气,造成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积聚过多,导致鸡群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甚至引发鸡群心力衰竭综合症,严重危害鸡群健康。在治疗此病过程中,笔者曾利用食醋熏蒸疗法降低鸡舍氨气浓度以达到治疗鸡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体做法如下:

1、按鸡舍面积大小确定食醋用量,标准为每平方米鸡舍用醋150-200毫升,并兑入等量清水。

2、把兑好水的食醋倒入锅中,关闭鸡舍门窗,用无烟煤炉(禁用排烟不好或产烟过大的燃具)煮开后熏蒸2-3小时,早晚各1次,连续熏蒸2天,一般可全愈。对感染较严重的鸡,可连续熏蒸4天,治愈率可达90%左右。

3、对个别熏蒸后还未愈的鸡,可用0.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肌注1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即可治愈。此外,严格按照鸡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对鸡进行免疫;有条件的可在鸡舍安装暖气设备代替火炉以避免燃烧时产生污染;鸡舍每天通风换气3-4次;同时用高效低毒无刺激消毒药对鸡体、鸡舍及饮水消毒,及时清理鸡粪和垫草,以减少舍内空气污染,这些措施对防治鸡呼吸道传染病均有较好的效果。

缺氧。


相关内容

  • 鸡舍内氨气的产生.危害.控制及检测方法
  • 鸡舍内氨气的产生.危害.控制及检测方法 发布日期:[2011-11-2] 共阅[1257]次 氨气是一种有毒.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 ppm.氨气的水溶解度颇高(0 ℃时1 L水可溶907 g),故常被吸附在鸡的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上,从而对其产生刺激并引发各种炎症. 有资 ...

  • 氨气NH3浓度分析仪
  • www.skyeaglee.SO2m 氨气NH3浓度分析仪氨气 NH3浓度分析仪(SK-600-NH3)是一款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智能化传感器检测技术.整体隔爆(d)结构.固定安装方式的有毒气体检测仪.标准配置为带点阵LCD 液晶显示.三线制4~20mA模拟和RS485数字信号输出,可选配置为可编程 ...

  • 养殖业生产中氨气的危害
  • 2 年 0 4 01 第 养 殖 生业 产中气 氨的 危害 张长 友 李 蕾张善超 ( 南省濮 阳 县 牧 畜局, 河南濮 阳 4 0 )7河 51 养殖 0 生 产业 中的氨气 来 源主 要有 两 被 认确 为是导致 壤土酸化 主的要 原 . 凶 过量 流 失 氮的会 造 成 表 水面和 壤 的 ...

  • 气体中毒知识
  • 二氧化硫的危害 二氧化硫:亚硫酸酐,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分子式SO2.易溶于甲醇和乙醇:溶于硫酸.乙酸.氯仿和乙醚等.潮湿时,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卤素或卤素相互间形成化合物.硝酸锂.金属乙炔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氯酸钾.氢化钠. 职业接触二氧化硫工种主要有燃烧含硫燃料.熔 ...

  • 环保应急方案
  • 湖 北 省 邓 林 化 肥 厂 环 境 应 急 预 案 我厂以生产液氨.甲醇.碳铵产品的煤化工企业,结合我厂生产工艺.液氨.甲醇储存的特点及危险特性,编制我厂环保应急预案.预案对生产过程中, 液氨.甲醇储存中容易产生泄漏及煤气泄漏的部位和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防范措施,对各级有关管 ...

  •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 氨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 分子式: NH3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a 分子量: 17.03 企业名称: 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传真: 邮编: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氨 CASNO :7664-41-7 有害成分: ...

  • 氨,氨气(液氨)的相关知识
  • 氨,氨气(液氨)的相关知识 危险性类别: 有毒气体 理化特性 1.1本品属有毒气体,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熔点:-77.7℃,沸点:-22.5℃,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60,饱和蒸气压:506.62kPa(4.7℃),临界温度:122.5℃,临 ...

  • 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安全管理规定
  • 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以下简称氨区) 安全管理,防范液氨事故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电力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范,制定 ...

  • 试论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 试论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摘要:分析室内环境中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和特点,讨论主要污染物的严重危害,从多角度提出一些简单易做又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关键词:室内环境 空气污染 治理措施 室内环境一般泛指人们的生活居室.劳动与工作场所.以及进行其他活动的公共场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