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制度史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

13. 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3题)

A. 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B. 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C. 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

D. 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

「答案」B

「考点」亲亲得相首匿

「解析」本题考核亲亲得相首匿。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14. 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4题)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

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答案」B

「考点」清末主要修律内容

「解析」《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

15.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5题)

A. 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

B. 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

C. 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

D. 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

「答案」B

「考点」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律、司法制度、大诰、明刑弼教的立法思想

「解析」

选项A 正确。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选项B 错误。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制度。

选项C 正确。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之名来自儒家经典《尚书。大诰》,原为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的训诫。

选项D 正确。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明刑弼教思想,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16. 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6题) A. 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 B. 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 C. 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

D. 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 「答案」D

「考点」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

「解析」

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习惯法阶段,接下来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选项D 颠倒了二者的顺序。

(2009年)

13. 杜甫有诗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 )

A. 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B. 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

C. 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

D. 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行者构成“坐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唐宋时期的法制。

选项A 正确。唐末开始用“典”或“典当”一词。宋承唐制,规定了更加具体的制度。

选项B 错误。西周的买卖契约成为“质剂”。

选项C 错误。宋代典卖又称“活卖”。

选项D 错误。《唐律》中的“坐赃”,指官吏或常人非因职权之便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

14. 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B.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 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 D. 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宋代的法律。

选项A 正确。《宋刑统》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订,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选项B 正确。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借指使用借贷,而贷则指消费借贷。当时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选项C 错误。宋神宗朝敕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敕已到足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选项D 正确。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意在笼络人心,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15.1903年5月1日,在上海英租界发行的《苏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5月14日,《苏报》又指出:《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当局严加查办,于6月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自动投案。由谳员孙建臣、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人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人进行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对这一案件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这表明清廷实行公开审判原则

B. 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对中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

C. 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的领事裁判权受到了限制

D. 这表明清廷变法修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领事裁判权。

选项A 错误。与本题题干无关,是干扰项。

选项B 正确,选项D 错误。领事裁判权体现的是外国侵略者在强迫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司法特权,是对我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

选项C 错误。限制的是我国的司法审判权。 16. 关于德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A. 德国统一前普鲁士曾制定过《禁止组织新党法》 B. 德国1877年《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C. 德国1900年《民法典》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

D. 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了以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为指导的《加洛林纳法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德国的法律制度。

选项A 错误。《禁止组织新党法》是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的。

选项B 错误。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选项C 正确。英国法学家梅特兰评价说:“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一流智慧被投放到一次立法行为当中。” 选项D 错误。《加洛林纳法典》是封建时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

(2008年)

8. 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

A. 傅别

B. 质剂

C. 券书

D. 书券

答案:B

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所以本题B 为正确选项。

9.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

B. 《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 C. 《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 D. 《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 答案:C

解析:《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A 正确。《魏律》共18篇,《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B 项正确。《晋律》,又称《泰始律》,共20篇620条。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而《北齐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故C 错误。D 项说法正确。

10. 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不制定法律

B. 不规定刑罚种类

C. 不需要判例法

D. 不公布成文法

答案:D

解析: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所以本题应选D.

11. 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

A. 公法和私法

B. 人法、物法和诉讼法

C. 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

D. 市民法与长官法

答案:C

解析:罗马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与长官法。按照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为内容可划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所以本题选C 是正确的。

13. 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A. 《重大信条十九条》

B. 《钦定宪法大纲》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答案:B

解析:清廷宪政编查馆于1908年8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08年? 四川)

8. 关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典

B. 《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

C. 《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

D. 《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没有实施

答案:C

解析:《大清新刑律》是清廷与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但仍然保持着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可见《大清新刑律》并不是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该刑律公布后并没有真正施行。《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罚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采用了一些诸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刑罚制度。所以ABD 三项是正确的,C 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9. 南宋时,富人甲去世,妻已亡,家中有继子乙及在室女丙。关于甲的遗产继承,依当时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丙没有继承权 B. 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乙没有继承权 C. 乙享有1/4财产的继承权,丙享有3/4财产的继承权 D. 乙、丙都没有继承权,财产收为官府所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南宋法律对绝户财产继承的规定。根据南宋法律的规定,对于无男子承继的家庭,确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一是“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为“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继子与绝户之女均享有继承权,但只有在室女的,在室女享有3/4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4的财产继承权;只有出嫁女的,出嫁女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另外1/3收为官府所有。所以在有继子和在室女的情况下,作为继子的乙有1/4的财产继承权,而作为在室女的丙有3/4的财产继承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0. 关于罗马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在公元前450年以前,成文法律是罗马法的一个主要渊源

B. 关于法定继承人的顺序以及遗嘱继承的方式,罗马法的规定不完备

C. 罗马法上的人格仅由自由权和市民权构成

D. 评论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为人们运用罗马法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在公元前450年以前,罗马国家法律的基本渊源是习惯法,而不是成文法。到公元前451年,《十二表法》中的前“十表”才颁布,那时才正式出现了成文法,所以不能认为成文法是主要渊源。因此,A 项说法错误。

在罗马法中,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由于法定继承。早期采用的是“概括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了“限定继承”的原则。关于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及遗嘱继承的方式等问题,罗马法上均有比较完备的规定。因此,B 项说法错误。

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因此,C 项说法错误。

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意大利复兴以后,很快扩展到西欧各主要国家。这就是评论法学派与罗马法研究、适用的新发展。因此,D 项说法正确。

11. 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公民安娜认为,其州议会颁布的关于禁止黑人进入白人学校学习的法律违反宪法的“平等保护”条款。根据美国法律,安娜应该向下列哪一法院起诉?

A. 联邦最高法院

B. 位于亚特兰大的联邦地区法院

C. 佐治亚州地区法院

D. 联邦权利申诉法院

答案:B

解析:美国有两套法院组织系统:联邦法院组织系统和州法院组织系统。联邦法院系统包括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和联邦地区法院。联邦法院负责审查和裁决立法和行政是否违宪。因为安娜认为佐治亚州颁布的法律违反宪法,因此她应该到联邦法院起诉,而针对州议会的法律的诉讼,要到联邦地方法院起诉。所以本题应该选B 项。

(2007年)

8. 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 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 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

D. 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答案:D

解析: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二是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三是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四是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全体臣民特别是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者,“以吏为师”;其二,“轻罪重刑”。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其三,不赦不宥,反对赦宥,主张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其四,鼓励告奸。其五,实行连坐。A 项,商鞅建立了郡县制,而在西汉时取消了郡县制,实行分封制。B 项,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的内容。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进一步。强调法律规范的论理基础是西周的法制思想。C 项,在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实行”了连坐制度而不是“推行”了连坐制度,要注意“实行”与“推行”的区别。

9. 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

B. 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

C. 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 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答案:C

解析:唐律中的五刑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因此正确答案是C.

10. 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

B. 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

C. 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

D. 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

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的“三不去”规定的是: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离异休弃。“三不去”是对妻子权利的保护。所以A 项正确。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形成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主要是王、贵族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在本题B 项中,“财产的继承是诸子平分制”是错误的,西周时期的财产继承仍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不过这是次要的。在离婚方面,宋仍然实行唐制“七出”与“三不去”制度,但是也有少许变通。例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所以C 项正确。宋代法律在继承关系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除沿袭以往遗产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继承财产权。所以D 项正确。

11. 关于清末“预备立宪”,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

A.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B. 《十九信条》取消了皇权至上,大大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与内阁总理的权力

C. 清末成立的资政院是中国近代第一届国家议会

D. 清末各省成立了谘议局作为地方督抚的咨询机关,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预决算等

答案:D

解析: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其实质是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力。所以A 项《钦定宪法大纲》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是错误的,不能选;《十九信条》其内容,在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所以B

项错误,不能选;清末的资政院其性质是承旨办事的御用机构,与近代社会的国家议会有根本性的不同。所以C 项错误。清末的谘议局是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各省督抚控制的地方咨询机关。其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决算预算、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资政院或本省督抚的咨询等。所以D 项是正确的。

12. 关于古罗马法与近代欧洲大陆法律制度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法学家阶层,为近代民法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 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的法人制度和民商分立制度发源于古代罗马法时代

C. 近现代法律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之规定没有受到罗马私法精神的影响

D. 《德国民法典》采用了潘德克顿法学派按照《十二铜表法》阐发的民法体例

答案:A

解析:在罗马法的发展中,法学家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推动了罗马法和罗马法学的发达,经过罗马法的复兴,以研究《国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这就为把罗马法运用于实践准备了条件,从而为正在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关系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所以A 正确。

13. 关于英国陪审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陪审制度是民主原则在英国司法中的具体体现

B. 陪审团既可以就案件事实部分进行判决,又可以对法律的适用提出意见

C. 陪审团的裁决一般不能上诉,但当法官认为陪审团的裁决存在重大错误时,可以撤销该陪审团,重新组织陪审团审判

D.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对司法效率的日益重视,陪审制度的运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答案:B

解析:英国是现代陪审制度的发源地。这种制度在英国历史上被长期作为一种民主的象征广泛运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审判节奏也要求效率化,逐渐限制了陪审制度的运用。陪审团的职责是就案件事实部分进行裁决,法官则在陪审团裁决的基础上就法律问题进行判决。陪审团的裁决一般不允许上诉,但当法官认为陪审团的裁决存在重大错误的时,可以加以撤销,重新组织陪审团审判。所以ACD 是正确的,B 项是错误的,应选。 (2006年)

15. 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

A. 死刑

B. 迁刑

C. 城旦舂

D. 笞一百

答案:A

解析:秦律规定,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本题案例中甲被乙诬告而被定为死罪,根据秦代诬告反坐的刑罚适用原则,对乙应以甲被判处的刑罚加以制裁,即乙应当被判处死刑。故本题选A.

16. 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

A. “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 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 “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 “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答案:C

解析: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其特点是根据儒家的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原则,其要旨是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忠”、“孝”精神,即使其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相反,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也要认定犯罪给予严惩。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传统的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但如果仅以主观动机的善、恶判断有罪无罪或者罪行轻重,也会为司法官吏主观判断提供依据。综上可知,本题选C.

17. 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

B. 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

C. 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

D. 适用唐朝的法律

答案:D

解析:《唐律? 明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故本题答案为D.

18. 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因戏而误杀旁人”,被判处绞监候。依据清代的会审制度,对某甲戏杀案的处理,适用下列哪一项程序?

A. 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

B. 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

C. 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

D. 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定案

答案:B

解析:清代会审制度包括秋审、朝审和热审。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天(农历八月)举行得名。秋审审理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的斩、绞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于每年霜降后十日举行。法律 教育^网热审是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于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举行而得名。三司会审是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组成的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称为三司)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共同会审。故本题答案为B.

19. 下列关于德国法律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1532年颁布的《加洛林纳法典》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法律,对德国封建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 “潘德克顿学派”的思想构成《德国民法典》的理论基础

C. 希特勒当政期间的德国法坚持维护资产阶级议会制和联邦制

D.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法律强调“社会本位”

答案:C

解析:德国封建时代后期(1532年)出现了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加洛林纳法典》。该法典主要包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内容,被多数邦国长期援用,对德国封建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故选项A 是正确的。《德国民法典》的起草者最终采取了“潘德克顿学派”的主张,按照罗马法《学说汇纂》阐发的民法五编制体例制定了民法典,相对19世纪其他大陆法系国家而言,结构更加严谨,逻辑更加严密,概念更加准确。故选项B 是正确的。希特勒当政期间,德国颁布了一系列法西斯法令,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维护希特勒个人独裁和纳粹一党专政。故选项C 是错误的。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时,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开始强调“社会本位”。故选项D 的表述是正确的。综上,本题答案为C.

20. 下列关于罗马私法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 罗马法有市民法和长官法之分,其中长官法的内容多为私法

B. 在罗马,早期采取“限定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概括继承”的原则

C. 在罗马私法上,自然人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D. 罗马法的婚姻包括“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两种 答案:B 解析:罗马法有市民法和长官法之分,市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长官法是古罗马的高级官吏或者长官(执政官、大法官、监察官、市政官和总督等)在其职权范围内颁布的谕令。这些谕令积累而形成的法规,总称长官法或荣誉法。一般而言,大法官的谕令构成罗马私法的重要渊源。故选项A 正确。在继承方面,罗马法早期采取“概括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了“限定继承”的原则。故选项B 的表述不正确。在罗马私法上,自然人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上述三种身份权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人格即发生变化,罗马法称之为“人格减等”。故选项C 正确。在婚姻家庭法方面,罗马法上的婚姻包括“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两种。故选项D 正确。故

本题答案为B.

(2005年)

15. 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B. 按包庇罪论处

C. 与其丈夫同罪

D. 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

答案:A

解析:汉宣帝时,正式确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根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亲属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据此,选项A 正确。

16. 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处置中,哪一种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的规定?

A. 发回原审州府重审

B. 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 C. 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 D. 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 答案:B

解析:“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则改由平级的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审理。本案原由州府审理,因此选项A 正确。

17. 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

A. 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

B. 汉文帝废除肉刑

C. 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

D. 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答案:B

解析:选项B 明显正确。另外,确立“官当”制度是北魏律和南朝陈律,选项C 本身错误;八议制定由曹魏律首次入律,选项D 本身错误。

18.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法制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核心和基础。下列关于《法国民法典》的哪一项表述不正确?

A. 该法典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这一立法精神

B. 该法典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时代性

C. 该法典的影响后来传播到美洲、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

D. 该法典首次全面规定了法人制度

答案:D

解析:首次全面规定了法人制度的是《德国民法典》。

(2004年)

15.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

A. 一夫一妻制 B. 同姓不婚 C.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 “七出”、“三不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是: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本题的命制为考生设了一个陷阱,即D 项,D 项虽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内容之一,但却是婚姻的解除制度。因此,本题既是送分题,又是绊脚石。

16. 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

差别

B. 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 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

D. 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答案:C

解析:A 、B 、D 均正确表达了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内容,C 项错在清末在司法机关的改革方面,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17. 衡平法是判例法的一种形式。下列有关衡平法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衡平法是通过大法官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B. 英国15世纪正式形成了衡平法院,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于普通法的衡平法体系

C. 衡平法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D. 衡平法对普通法来说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所以当二者的规则发生冲突时,普通法优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英美法渊源。现代意义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其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衡平法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与普通法相比,它只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但当二者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所以D 项表述错误。

18. 下列有关德国法和法国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年的《加洛林纳法典》

B.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但尚未形成“六法”体系

C. 魏玛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等

D. 由于德国民法具有“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基础,相对于19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其结构更加严谨,概念更加准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大陆法系。A 项,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 年的《 萨克森法典》;B 项,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五部重要法典,再加上《宪法》,构成了法国“六法”体系。C 项,1919 年,战败的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由于政体的变化和社会化思潮的影响,德国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时,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调整社会经济的法律和保障劳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国成为经济立法和劳工立法的先导,而《清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表明的是法西斯专政时期德国法的蜕变。

(2003年)

6. 《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 《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 《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C. 《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D. 《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答案:D

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故D 不准确。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故A 是准确的。《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故B 准确。《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C 准确。

7. 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

B. 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C. 《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

D. 《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

答案:D

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故A 正确。其中,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松冈正义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故B 正确。而亲属、继承两编则由修订法律馆会同保守的礼学馆起草,其制度、风格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许多封建法律的精神。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故C 正确。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仅2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随即迅速崩溃。因此,这部民律草案并未正式颁布与施行。故D 错误,选D.

8. 下列有关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意大利的波伦亚是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B.14世纪的评论法学派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C. 经过罗马法复兴运动,在中世纪后期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

D. 罗马法的复兴构成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来源之一

答案:B

解析: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先开始了对罗马法的研究。故A 正确。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故B 错误,选B. 经过罗马法复兴,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故C 正确。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地位平等原则。故D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2010年)

57. 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 )(2010年卷一多选第57题)

A.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父强许祝英台婚配马文才的情节,反映了东晋仍然沿袭西周确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缔结原则

B. 粤剧《斩娥》中,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对诬告等行为严加处罚的具体法律规范

C. 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

D.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答案」ABCD

「考点」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

「解析」西周婚姻制度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秦代诬告反坐原则;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58. 乾隆五十一年,四川发生一起杀人案:唐达根与宋万田本不相识,因赴集市买苞谷遂结伴同行。途中山洞避雨,宋万田提议二人赌钱。后宋万田得赢,唐达根将钱如数送上。归途,宋万田再次提议赌钱,唐达根得赢。宋万田声称唐达根耍骗不肯给钱,唐达根与之争吵进而双方互殴,争斗中唐达根将宋万田打死。依据《大清律例》及《大清律辑注》,你认为唐达根有可能被官府认定犯下列哪些罪行?( )(2010年卷一多选第58题)

A. 唐达根系没有预谋、临时起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故杀

B. 唐达根系恼羞成怒,欲夺赌钱故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谋杀

C. 唐达根系无心之下,斗殴中不期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斗殴杀

D. 唐达根系无怨恨杀人动机,以力共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戏杀

「答案」AC 「考点」《唐律》六杀 「解析」《唐律》六杀即谋、故、斗、误、过失、戏杀。 谋杀是指预谋杀人:故杀是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错置来了杀人对象,过失杀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即出于过失杀人,戏杀指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

选项B 错误。唐达根并无事先预谋,而是情急时杀人。

选项D 错误。唐达根和宋万田属于斗殴而非嬉戏中产生了杀人的后果。

59. 关于外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卷一多选第59题)

A. 罗马法规定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享有完全行为能力

B. 《法国民法典》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的立法精神

C. 美国《联邦宪法》序言是宪法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在审判活动中被援引

D. 英国国会立法是英国近现代最重要的制定法,被称为基本立法

「司法部答案」BD

「网校答案」ABD

「考点」罗马私法上有关自然人的规定、《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美国《联邦宪法》、英国国会立法 「解析」选项A 正确。罗马法对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作了详细规定。只有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选项B 正确。《法国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早期的民法典。在法典中,与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这一立法精神。

选项C 错误。根据联邦法院解释,序言虽然在宪法全文中但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在审判活动中不能被引用。

选项D 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立法权得到强化,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制定法地位提高,被称为基本立法。

(2009年)

57. 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A. 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 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 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汉代废除肉刑、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特点。

选项A 正确。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改法为律”,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一进步。

选项B 错误。不是汉武帝改革,而是汉文帝废肉刑。

选项C 正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表现在:“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确立、“重罪十条”的产生、刑法制度改革、“准五服制罪”的确立、死刑复奏制度。

选项D 正确。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

58. 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

B. 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

C. 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

D. 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中国古代诉讼的程序和制度。

选项A 正确。西周时期的“狱”与“讼”。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

选项B 正确。唐代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州县长官在进行司法审判时,均设佐史协助处理。州一级设法曹参军或司法参军,县一级设司法佐、史等。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结果须呈报上级。

选项C 错误。明代的大审是每五年一次。

选项D 正确。清末司法机关的变化。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59. 关于法律权利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

B. 美国宪法修正案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来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等

C. 《法国民法典》根据“天赋人权”理论规定了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

D.1888年完成的《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被认为过于追求罗马法化而忽视民族传统,注重资本家的利益而缺乏对弱者权利的保护而受到多方批评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罗马法的产生、美国宪法修正案、《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

选项A 正确。公元前7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罗马社会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氏族制度趋于解体。与此同时,“平民”阶层逐渐形成。平民承担罗马大部分的税收和军事义务,但因其不是氏族公社成员,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不能与贵族通婚,也不能占有公地。正是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

选项B 正确。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惟一正式改变宪法的形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降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

选项C 正确。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这是“天赋人权”理论在《法国民法典》中的体现。

选项D 正确。历经13年于1888年完成《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这个草案受到多方批评,认为它过于追求罗马法化而忽视民族传统,注重资本家的利益而缺乏对弱者的保护,还有人认为语言过于专业化导致普通民众难以理解。

(2008年)

57. 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B. 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C. 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

D. 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答案:ABD

解析: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所以A 是正确的。在死刑的执行上,唐代沿用了隋朝的死刑复奏制度,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怒杀了大理寺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因为错杀后悔不已,他认为实行三复奏用处不大,“比来决囚,虽三复奏,须臾之间,三奏便讫,都未得思,三奏何益?”遂决定改三复奏为五复奏,即处死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死刑应在复奏皇帝批准下达后执行,并且必须依法定方法执行,判决应斩而绞,或者应绞而斩,徒一年。因此,B 项说法是正确的。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始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明英宗命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行政制度。可见朝审制度只是对重案囚犯的一次审理,并不涉及到死刑的执行问题,所以C 是错误的。D 项所述“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明显是正确的,不赘述。

58. 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

B. 《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

C. 《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

D. 《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

答案:ABD

解析:《唐律疏议》(《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完成的,并非在唐太宗在位时制定,所以A 是错误的,当选。《北齐律》首次确立了“重罪十条”制度,隋《开皇律》确定了“十恶”制度,所以B 也是错误的,当选。C 项“《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明显是正确的,不再赘述。《永徽律疏》是针对高宗永徽二年修订的《永徽律》进行的逐条逐句的解释,而不是对《贞观律》进行解释。《贞观律》确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但是历史地位上是不如《永徽律疏》的,因为《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所以D 是错误的,当选。

59. 关于外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罗马法中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早期采取“限定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了“概括继承”

的原则

B. 法国1875年宪法由《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三部宪法性文件组成,不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法典

C. 英国制定法在法律渊源中的重要性不如普通法和衡平法,但其效力和地位很高,可对判例法进行调整、修改

D. 德意志帝国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审判权由独立的法院行使,审判只服从法律,法官实行终身制

答案:BCD

解析:罗马法中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早期采取“概括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限定继承”的原则。所以A 是错误的,不应选。法国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1875年宪法由三个宪法性文件组成,分别是《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所以B 项是正确的,应选。英国制定法在法律渊源中的重要性不如普通法和衡平法两种判例法,但其效力和地位很高,可对判例法进行调整、修改,现代一些重要的法律部门如社会立法是在制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C 项说法是正确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审判权由独立的法院行使,审判只服从法律,法官实行终身制;设置了由区法院、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帝国法院构成的普通法院体系,帝国法院为全国的最高司法审级。因此,D 项说法正确。

(2008年? 四川)

57. 关于古罗马的《十二表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十二表法》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立法成果

B. 《十二表法》是在总结习惯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成文法

C. 《十二表法》的“十二表”,是指该法的十二个编目

D. 《十二表法》的特点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实体法优于程序法

答案:BC

解析:《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也就是说是罗马国家时期的立法成果,而不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立法成果。因此,A 项说法错误。

《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B 项说法正确。

《十二表法》的“十二表”,是指该法的十二个编目,依次是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因此,C 项说法正确。 《十二表法》的特点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因此,D 项说法错误。

58. 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明大诰》是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法外遗奸”而制定的

B. 《明大诰》强调“重典治吏”,其中多数条文是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

C. 《明大诰》对《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了处罚

D. 《明大诰》在当时家喻户晓,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

答案:ABCD

解析:朱元璋在修订《大明律》的同时,为防止“法外遗奸”,又从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具有与《大明律》相同的法律效力。《明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之名来自儒家经典《尚书? 大诰》,原为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的训诫。明太祖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例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大诰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大诰的另一特点是滥用法外之刑:四编大诰中开列的刑罚如:族诛、枭首、断手、斩趾等,都是汉律以来久不载于法令的酷刑。“重点治吏”是大诰的又一特点,其中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以此强化统治效能。大诰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大诰,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诰的内容。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59. 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 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 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 “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答案:ABCD

解析:明清时期刑部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审核地方上报的重案(死刑交大理寺复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以上案件、处理地方上诉案及秋审事宜、主持司法行政与律例修订事宜。而隋唐时期的刑部有案件复核权。明清时期大理寺掌复核驳正,以及死刑复核。所以明清时期大理寺和刑部的职能与隋唐相反。因此,A 项说法正确。

廷杖是由皇帝下令,司礼监监刑,锦衣卫施刑,在朝堂上杖责大臣的制度。因此,B 项说法正确。

明清时期的会审制度是一种慎刑思想的反映,但却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以致皇帝家奴也插手司法;最终结果是司法更加冤滥,法律制度与实际执法日益脱节,加速了王朝整个政体的腐朽。因此,C 项说法正确。

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创建的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掌其事,曰老人,老人除执掌教化外﹐老人还剖断里中人户争讼之事。可见,老人有调解中间人的作用,在创立之初,申明亭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D 项说法正确。

(2007年)

57.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作何处置?

A. 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

B. 应被判处死刑 C. 可以赦免 D. 不适用自首 答案:BD

解析:唐律将十恶罪规定在名例律之首,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罪严厉的刑罚。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唐律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因为房遗爱犯的是谋反之罪,所以对房遗爱不可以适用八议免于死刑,应判处死刑,不可以赦免,并且不适用自首。

58. 关于历史上法学家法律解释、法学著作的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中国西晋及唐朝,律学家、官员对法律的解释经皇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法律效力

B. 古代罗马帝国时代,经皇帝授权的法学家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C. 美国有许多著名的法学家同时为杰出法官,他们的法学作品具有立法的意义

D. 在现代德国,法学教授的著述是法官适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答案:ABD

解析:在中国古代,律学家、官员对法律的解释经皇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法律效力,比如著名的张杜律和唐律疏议。而在古代罗马帝国时代,经皇帝授权的法学家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其中著名的是当时的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乌尔比安、伯比尼安、保罗、莫迪斯蒂努斯)。在现代德国,其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在德国根据“有法律依法律,无法律依习惯,无习惯依法理”的法律适用原则,因此法学教授的著述是法官适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美国法学家的法学作品对法律发展具有影响,但不能说具有立法的意义,因为法学家没有立法权。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2006年)

63. 《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鞠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

A. 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

B. 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 C. 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 D. 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 答案:ABC

解析:唐律确认了刑讯逼供的合法性,但是对刑讯手段的使用却作了严格限定。《断狱律》规定,审判时“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尤未能决,事需拷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问,违者杖六十。”也就是要求承审官员在拷问之前,必须先审核证据的真实性,然后反复查验证据。证据确凿,仍狡辩否认的,经过主审官与参审官共同决定,可以使用刑讯;未依法定程序拷讯的,承审官要负刑事责任。同时规定对那些人赃俱获,经拷讯仍不认罪的,也可以“据状断之”,即根据证据定罪。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BC.

64,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源地,下列关于英国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 普通法具有“程序先于权利”的特点

B. 普通法的形成是中央集权和司法统一的直接后果

C. 衡平法重实质而轻形式,审判时既不需要令状也不采用陪审制,程序简便灵活

D. 当衡平法与普通法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

答案:ABCD

解析: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 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随着王权的强大和完善的皇家司法机构的建立,逐渐形成了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三大法律渊源。普通法是英国法最重要的渊源。从法源的意义来看,普通法是指由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遵循先例”是普通法最基本的原则,指一个法院先前的判决对以后相应法律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普通法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特征是“程序先于权利”。普通法实行令状制度,要求原告只有在申请到特定的以国王名义签发的令状后才能向法院主张实体权利保护:令状成为诉权凭证,无令状就不能起诉。由此形成普通法“程序先于权利”的特点。普通法在传统令状制度下,存在保护范围有限,内容僵化,救济方法少的缺陷。因此国王将得不到普通法院公正保护的当事人的申诉交给大法官审理,到15世纪时正式形成了大法官法院(又称衡平法院)。法!律教育$网根据大法官的审判实践,逐渐发展出依“公平”、“正义”的原则形成的“衡平法”。现代意义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其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衡平法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相对于普通法,衡平法重实质而轻形式,诉讼程序简便灵活,审判时既不需要令状也不采用陪审制。当衡平法与普通法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适用。由此可知,本题中所有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故本题答案为ABCD. (2005年)

63.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 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 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 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答案:ABC

解析:随着修律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不仅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被抛弃,而且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极大的冲击。选项D 错误。至于选项ABC 正确,不赘述。

64. 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 汉代的《春秋》决狱

B. 明代的“九卿会审”

C. 《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 《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

答案:ACD

解析:法律儒家化自西汉开始,至《永徽律疏》完全结束。汉朝的“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春秋决狱”、“八议”、“宫当”、“准五服制罪”、“重罪十条”等都是法律儒家化的体现。至于选项B “九卿会审”并非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而是封建社会后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65. 司法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各国司法制度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19世纪后期司法改革后,英国取消了普通法和衡平法两大法院系统的区别,统一了法院组织体系

B. “马布里诉麦迪逊”案对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C. 日本明治宪法颁行后,按法国和德国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系统 D. 中国清末的司法制度改革与废除领事裁判权有直接关系 答案:ABCD 解析:略。

(2004年)

59. 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 《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 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 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

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答案:ABCD

解析:《永徽律疏》总结了汉魏晋以来立法和注律的经验,不仅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故A 项正确。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在工部尚书判大理寺卿窦仪等人的奏请下,开始修订宋朝新的法典,同年7月完成,由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据此

B 项正确。C 项表述正确;唐代沿袭隋制,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执行各自的司法职能。宋沿唐制,在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所以D 项也正确。

60.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A. 《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B. 《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 《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D. 《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

答案:ABD

解析:C 项错在“重罪十条”首次规定在《北齐律》中,而不是《北周律》。北齐为维护封建国家根本利益,在《北齐律》中首次规定“重罪十条”,是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把“重罪十条”置于律首,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增加了法律的威慑力量。ABD 均是正确的表述。

61. 下列有关古罗马《国法大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国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阶梯》、《法学汇编》、《查士丁尼新律》

B. 《国法大全》是由乌尔比安主持编纂的

C. 《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达到了最发达、最完备的阶段

D.12世纪意大利注释法学派将《国法大全》的研究变成一门科学,为罗马法复兴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答案:ACD

解析: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一565年)为重建和振兴罗马帝国,成立了法典编幕委员会,进行法典编幕工作。从公元528 —534 年,先后完成了三部法律法规汇编。

第一,《查士丁尼法典》。这是公元528—529年编出的一部法律汇编。它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进行整理、审订和取舍而成。

第二,《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译为《法学阶梯》。它是以盖尤斯的《法学阶梯》为基础加以改编而成,是阐述罗马法原理的法律简明教本,也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书,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查士丁尼学说汇幕》,又译为《法学汇编》,于公元530—533年编成。这是一部法学著作的汇编,将历代罗马著名法学家的学说著作和法律解答分门别类地汇集、整理,进行摘录,凡收入的内容,均具有法律效力。 公元565 年,法学家又汇集了公元535—565年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所颁布的敕令168 条,称为《查士丁尼新律》。以上四部法律汇编,至公元12 世纪统称为《国法大全》或《民法大全》。《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阶段。根据以上内容可知本题选ACD.

(2003年)

34. 罗马法的渊源有哪些?

A. 民众大会等制定的法律

B. 最高裁判官等发布的告示

C. 五大法学家(盖尤斯等)的解答与著述

D. 元老院决议、皇帝敕令

答案:ABCD

解析:罗马法的渊源包括:①习惯法;②议会制定的法律;③元老院决议;④长官的告示;⑤皇帝敕令;⑥具有法律解答权的法学家的解答著述。

35. 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中华民国宪法》。下列哪些是对这部宪法的正确表述?

A. 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制度

B. 该法的基本精神沿袭《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

C. 该法体现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立法原则

D. 该法确立的政权体制既不是内阁制,也不是总统制

答案:ABD

解析:1947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共14章,依次是总则、人民之权利义务、国民大会、总统、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地方制度、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基本国策和宪法之施行及修改。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一脉相承。故A 、B 项正确。其内容特点为:

①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际上的个人独裁。即人民无权,独夫集权。1948年颁布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使这一特点法律化。故C 错误。

②政权体制不伦不类。既非国会制、内阁制,又非总统制。故D 正确。

36. 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 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

B. 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

C. 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

D. 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

答案:BCD

解析: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之间的诉讼也由外国领事观审并操纵判决。美国并非欧洲国家,如果A 项的表述是“欧美列强”,则A 就是正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C 、D 项。

37. 下列有关《德国民法典》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 该法典主要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精神

B. 该法典较全面地规定了法人制度

C. 在立法技术上,该法典逻辑体系严密、用语精确

D. 该法典基本上是在日尔曼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AD

解析:A 错误,《德国民法典》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法典,也是德国资产阶级和荣克贵族相妥协的产物。B 正确,《德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规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C 正确,法典在立法技术上,逻辑体系严密、概念科学、用语精确。D 错误,德国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较多固有的日尔曼法因素,但也继受了罗马法。

38. 《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 《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 《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 《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答案:BC

解析:A 错误,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继承汉晋以来,特别是晋代张斐、杜预注释律文的已有成果,历时 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称为《永徽律疏》,又称为《唐律疏议》。B 正确,《永徽律疏》不仅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C 正确,《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D 错误,《武德律》在先,《永徽律疏》在后。

39. 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

A. “立继” B. “祖继” C. “嗣继” D. “命继”

答案:AD

解析:户绝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故选A 、D 项。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

13. 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3题)

A. 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B. 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C. 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

D. 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

「答案」B

「考点」亲亲得相首匿

「解析」本题考核亲亲得相首匿。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14. 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4题)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

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答案」B

「考点」清末主要修律内容

「解析」《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

15.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5题)

A. 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

B. 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

C. 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

D. 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

「答案」B

「考点」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律、司法制度、大诰、明刑弼教的立法思想

「解析」

选项A 正确。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选项B 错误。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制度。

选项C 正确。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之名来自儒家经典《尚书。大诰》,原为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的训诫。

选项D 正确。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明刑弼教思想,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16. 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6题) A. 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 B. 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 C. 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

D. 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 「答案」D

「考点」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

「解析」

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习惯法阶段,接下来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选项D 颠倒了二者的顺序。

(2009年)

13. 杜甫有诗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 )

A. 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B. 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

C. 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

D. 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行者构成“坐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唐宋时期的法制。

选项A 正确。唐末开始用“典”或“典当”一词。宋承唐制,规定了更加具体的制度。

选项B 错误。西周的买卖契约成为“质剂”。

选项C 错误。宋代典卖又称“活卖”。

选项D 错误。《唐律》中的“坐赃”,指官吏或常人非因职权之便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

14. 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B.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 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 D. 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宋代的法律。

选项A 正确。《宋刑统》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订,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选项B 正确。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借指使用借贷,而贷则指消费借贷。当时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选项C 错误。宋神宗朝敕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敕已到足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选项D 正确。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意在笼络人心,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15.1903年5月1日,在上海英租界发行的《苏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5月14日,《苏报》又指出:《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当局严加查办,于6月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自动投案。由谳员孙建臣、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人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人进行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对这一案件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这表明清廷实行公开审判原则

B. 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对中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

C. 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的领事裁判权受到了限制

D. 这表明清廷变法修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领事裁判权。

选项A 错误。与本题题干无关,是干扰项。

选项B 正确,选项D 错误。领事裁判权体现的是外国侵略者在强迫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司法特权,是对我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

选项C 错误。限制的是我国的司法审判权。 16. 关于德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A. 德国统一前普鲁士曾制定过《禁止组织新党法》 B. 德国1877年《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C. 德国1900年《民法典》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

D. 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了以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为指导的《加洛林纳法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德国的法律制度。

选项A 错误。《禁止组织新党法》是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的。

选项B 错误。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选项C 正确。英国法学家梅特兰评价说:“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一流智慧被投放到一次立法行为当中。” 选项D 错误。《加洛林纳法典》是封建时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

(2008年)

8. 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

A. 傅别

B. 质剂

C. 券书

D. 书券

答案:B

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所以本题B 为正确选项。

9.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

B. 《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 C. 《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 D. 《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 答案:C

解析:《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A 正确。《魏律》共18篇,《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B 项正确。《晋律》,又称《泰始律》,共20篇620条。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而《北齐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故C 错误。D 项说法正确。

10. 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不制定法律

B. 不规定刑罚种类

C. 不需要判例法

D. 不公布成文法

答案:D

解析: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所以本题应选D.

11. 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

A. 公法和私法

B. 人法、物法和诉讼法

C. 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

D. 市民法与长官法

答案:C

解析:罗马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与长官法。按照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为内容可划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所以本题选C 是正确的。

13. 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A. 《重大信条十九条》

B. 《钦定宪法大纲》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答案:B

解析:清廷宪政编查馆于1908年8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008年? 四川)

8. 关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典

B. 《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

C. 《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

D. 《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没有实施

答案:C

解析:《大清新刑律》是清廷与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但仍然保持着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可见《大清新刑律》并不是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该刑律公布后并没有真正施行。《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罚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在体例上抛弃了旧律的结构,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确立了新的刑罚制度,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采用了一些诸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刑罚制度。所以ABD 三项是正确的,C 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9. 南宋时,富人甲去世,妻已亡,家中有继子乙及在室女丙。关于甲的遗产继承,依当时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丙没有继承权 B. 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乙没有继承权 C. 乙享有1/4财产的继承权,丙享有3/4财产的继承权 D. 乙、丙都没有继承权,财产收为官府所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南宋法律对绝户财产继承的规定。根据南宋法律的规定,对于无男子承继的家庭,确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一是“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为“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继子与绝户之女均享有继承权,但只有在室女的,在室女享有3/4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4的财产继承权;只有出嫁女的,出嫁女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继子享有1/3的财产继承权,另外1/3收为官府所有。所以在有继子和在室女的情况下,作为继子的乙有1/4的财产继承权,而作为在室女的丙有3/4的财产继承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0. 关于罗马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在公元前450年以前,成文法律是罗马法的一个主要渊源

B. 关于法定继承人的顺序以及遗嘱继承的方式,罗马法的规定不完备

C. 罗马法上的人格仅由自由权和市民权构成

D. 评论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为人们运用罗马法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在公元前450年以前,罗马国家法律的基本渊源是习惯法,而不是成文法。到公元前451年,《十二表法》中的前“十表”才颁布,那时才正式出现了成文法,所以不能认为成文法是主要渊源。因此,A 项说法错误。

在罗马法中,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由于法定继承。早期采用的是“概括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了“限定继承”的原则。关于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及遗嘱继承的方式等问题,罗马法上均有比较完备的规定。因此,B 项说法错误。

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因此,C 项说法错误。

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意大利复兴以后,很快扩展到西欧各主要国家。这就是评论法学派与罗马法研究、适用的新发展。因此,D 项说法正确。

11. 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公民安娜认为,其州议会颁布的关于禁止黑人进入白人学校学习的法律违反宪法的“平等保护”条款。根据美国法律,安娜应该向下列哪一法院起诉?

A. 联邦最高法院

B. 位于亚特兰大的联邦地区法院

C. 佐治亚州地区法院

D. 联邦权利申诉法院

答案:B

解析:美国有两套法院组织系统:联邦法院组织系统和州法院组织系统。联邦法院系统包括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和联邦地区法院。联邦法院负责审查和裁决立法和行政是否违宪。因为安娜认为佐治亚州颁布的法律违反宪法,因此她应该到联邦法院起诉,而针对州议会的法律的诉讼,要到联邦地方法院起诉。所以本题应该选B 项。

(2007年)

8. 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 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 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

D. 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答案:D

解析: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二是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三是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四是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全体臣民特别是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者,“以吏为师”;其二,“轻罪重刑”。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其三,不赦不宥,反对赦宥,主张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其四,鼓励告奸。其五,实行连坐。A 项,商鞅建立了郡县制,而在西汉时取消了郡县制,实行分封制。B 项,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的内容。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进一步。强调法律规范的论理基础是西周的法制思想。C 项,在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实行”了连坐制度而不是“推行”了连坐制度,要注意“实行”与“推行”的区别。

9. 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

B. 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

C. 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 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答案:C

解析:唐律中的五刑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因此正确答案是C.

10. 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

B. 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

C. 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

D. 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

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的“三不去”规定的是: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离异休弃。“三不去”是对妻子权利的保护。所以A 项正确。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形成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主要是王、贵族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在本题B 项中,“财产的继承是诸子平分制”是错误的,西周时期的财产继承仍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不过这是次要的。在离婚方面,宋仍然实行唐制“七出”与“三不去”制度,但是也有少许变通。例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所以C 项正确。宋代法律在继承关系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除沿袭以往遗产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继承财产权。所以D 项正确。

11. 关于清末“预备立宪”,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

A.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B. 《十九信条》取消了皇权至上,大大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与内阁总理的权力

C. 清末成立的资政院是中国近代第一届国家议会

D. 清末各省成立了谘议局作为地方督抚的咨询机关,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预决算等

答案:D

解析: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其实质是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力。所以A 项《钦定宪法大纲》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是错误的,不能选;《十九信条》其内容,在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所以B

项错误,不能选;清末的资政院其性质是承旨办事的御用机构,与近代社会的国家议会有根本性的不同。所以C 项错误。清末的谘议局是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各省督抚控制的地方咨询机关。其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决算预算、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资政院或本省督抚的咨询等。所以D 项是正确的。

12. 关于古罗马法与近代欧洲大陆法律制度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法学家阶层,为近代民法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 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的法人制度和民商分立制度发源于古代罗马法时代

C. 近现代法律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之规定没有受到罗马私法精神的影响

D. 《德国民法典》采用了潘德克顿法学派按照《十二铜表法》阐发的民法体例

答案:A

解析:在罗马法的发展中,法学家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推动了罗马法和罗马法学的发达,经过罗马法的复兴,以研究《国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这就为把罗马法运用于实践准备了条件,从而为正在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关系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所以A 正确。

13. 关于英国陪审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陪审制度是民主原则在英国司法中的具体体现

B. 陪审团既可以就案件事实部分进行判决,又可以对法律的适用提出意见

C. 陪审团的裁决一般不能上诉,但当法官认为陪审团的裁决存在重大错误时,可以撤销该陪审团,重新组织陪审团审判

D.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对司法效率的日益重视,陪审制度的运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答案:B

解析:英国是现代陪审制度的发源地。这种制度在英国历史上被长期作为一种民主的象征广泛运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审判节奏也要求效率化,逐渐限制了陪审制度的运用。陪审团的职责是就案件事实部分进行裁决,法官则在陪审团裁决的基础上就法律问题进行判决。陪审团的裁决一般不允许上诉,但当法官认为陪审团的裁决存在重大错误的时,可以加以撤销,重新组织陪审团审判。所以ACD 是正确的,B 项是错误的,应选。 (2006年)

15. 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

A. 死刑

B. 迁刑

C. 城旦舂

D. 笞一百

答案:A

解析:秦律规定,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本题案例中甲被乙诬告而被定为死罪,根据秦代诬告反坐的刑罚适用原则,对乙应以甲被判处的刑罚加以制裁,即乙应当被判处死刑。故本题选A.

16. 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

A. “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 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 “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 “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答案:C

解析: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其特点是根据儒家的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原则,其要旨是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忠”、“孝”精神,即使其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相反,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也要认定犯罪给予严惩。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传统的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但如果仅以主观动机的善、恶判断有罪无罪或者罪行轻重,也会为司法官吏主观判断提供依据。综上可知,本题选C.

17. 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

B. 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

C. 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

D. 适用唐朝的法律

答案:D

解析:《唐律? 明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故本题答案为D.

18. 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因戏而误杀旁人”,被判处绞监候。依据清代的会审制度,对某甲戏杀案的处理,适用下列哪一项程序?

A. 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

B. 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

C. 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

D. 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定案

答案:B

解析:清代会审制度包括秋审、朝审和热审。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天(农历八月)举行得名。秋审审理对象是全国上报的斩、绞监候案件。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的斩、绞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于每年霜降后十日举行。法律 教育^网热审是对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案件进行重审的制度,于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举行而得名。三司会审是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组成的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称为三司)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共同会审。故本题答案为B.

19. 下列关于德国法律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1532年颁布的《加洛林纳法典》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法律,对德国封建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 “潘德克顿学派”的思想构成《德国民法典》的理论基础

C. 希特勒当政期间的德国法坚持维护资产阶级议会制和联邦制

D.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法律强调“社会本位”

答案:C

解析:德国封建时代后期(1532年)出现了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加洛林纳法典》。该法典主要包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内容,被多数邦国长期援用,对德国封建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故选项A 是正确的。《德国民法典》的起草者最终采取了“潘德克顿学派”的主张,按照罗马法《学说汇纂》阐发的民法五编制体例制定了民法典,相对19世纪其他大陆法系国家而言,结构更加严谨,逻辑更加严密,概念更加准确。故选项B 是正确的。希特勒当政期间,德国颁布了一系列法西斯法令,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维护希特勒个人独裁和纳粹一党专政。故选项C 是错误的。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时,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开始强调“社会本位”。故选项D 的表述是正确的。综上,本题答案为C.

20. 下列关于罗马私法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 罗马法有市民法和长官法之分,其中长官法的内容多为私法

B. 在罗马,早期采取“限定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概括继承”的原则

C. 在罗马私法上,自然人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D. 罗马法的婚姻包括“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两种 答案:B 解析:罗马法有市民法和长官法之分,市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长官法是古罗马的高级官吏或者长官(执政官、大法官、监察官、市政官和总督等)在其职权范围内颁布的谕令。这些谕令积累而形成的法规,总称长官法或荣誉法。一般而言,大法官的谕令构成罗马私法的重要渊源。故选项A 正确。在继承方面,罗马法早期采取“概括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了“限定继承”的原则。故选项B 的表述不正确。在罗马私法上,自然人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上述三种身份权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人格即发生变化,罗马法称之为“人格减等”。故选项C 正确。在婚姻家庭法方面,罗马法上的婚姻包括“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两种。故选项D 正确。故

本题答案为B.

(2005年)

15. 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B. 按包庇罪论处

C. 与其丈夫同罪

D. 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

答案:A

解析:汉宣帝时,正式确立“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根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亲属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据此,选项A 正确。

16. 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处置中,哪一种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的规定?

A. 发回原审州府重审

B. 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 C. 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 D. 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 答案:B

解析:“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则改由平级的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审理。本案原由州府审理,因此选项A 正确。

17. 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

A. 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

B. 汉文帝废除肉刑

C. 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

D. 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答案:B

解析:选项B 明显正确。另外,确立“官当”制度是北魏律和南朝陈律,选项C 本身错误;八议制定由曹魏律首次入律,选项D 本身错误。

18.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法制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核心和基础。下列关于《法国民法典》的哪一项表述不正确?

A. 该法典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这一立法精神

B. 该法典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时代性

C. 该法典的影响后来传播到美洲、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

D. 该法典首次全面规定了法人制度

答案:D

解析:首次全面规定了法人制度的是《德国民法典》。

(2004年)

15.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

A. 一夫一妻制 B. 同姓不婚 C.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 “七出”、“三不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是: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本题的命制为考生设了一个陷阱,即D 项,D 项虽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内容之一,但却是婚姻的解除制度。因此,本题既是送分题,又是绊脚石。

16. 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

差别

B. 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 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

D. 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答案:C

解析:A 、B 、D 均正确表达了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内容,C 项错在清末在司法机关的改革方面,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17. 衡平法是判例法的一种形式。下列有关衡平法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衡平法是通过大法官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B. 英国15世纪正式形成了衡平法院,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于普通法的衡平法体系

C. 衡平法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D. 衡平法对普通法来说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所以当二者的规则发生冲突时,普通法优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英美法渊源。现代意义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其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衡平法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与普通法相比,它只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但当二者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所以D 项表述错误。

18. 下列有关德国法和法国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年的《加洛林纳法典》

B.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但尚未形成“六法”体系

C. 魏玛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等

D. 由于德国民法具有“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基础,相对于19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其结构更加严谨,概念更加准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大陆法系。A 项,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1220 年的《 萨克森法典》;B 项,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五部重要法典,再加上《宪法》,构成了法国“六法”体系。C 项,1919 年,战败的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由于政体的变化和社会化思潮的影响,德国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时,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调整社会经济的法律和保障劳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国成为经济立法和劳工立法的先导,而《清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表明的是法西斯专政时期德国法的蜕变。

(2003年)

6. 《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 《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 《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C. 《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D. 《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答案:D

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故D 不准确。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故A 是准确的。《法经》共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故B 准确。《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C 准确。

7. 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

B. 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C. 《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

D. 《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

答案:D

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等五编,故A 正确。其中,总则、债、物权三编由松冈正义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故B 正确。而亲属、继承两编则由修订法律馆会同保守的礼学馆起草,其制度、风格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许多封建法律的精神。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故C 正确。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仅2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随即迅速崩溃。因此,这部民律草案并未正式颁布与施行。故D 错误,选D.

8. 下列有关罗马法复兴运动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意大利的波伦亚是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B.14世纪的评论法学派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C. 经过罗马法复兴运动,在中世纪后期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

D. 罗马法的复兴构成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来源之一

答案:B

解析: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先开始了对罗马法的研究。故A 正确。注释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故B 错误,选B. 经过罗马法复兴,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故C 正确。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地位平等原则。故D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2010年)

57. 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 )(2010年卷一多选第57题)

A.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父强许祝英台婚配马文才的情节,反映了东晋仍然沿袭西周确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缔结原则

B. 粤剧《斩娥》中,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对诬告等行为严加处罚的具体法律规范

C. 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

D.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答案」ABCD

「考点」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

「解析」西周婚姻制度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秦代诬告反坐原则;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

58. 乾隆五十一年,四川发生一起杀人案:唐达根与宋万田本不相识,因赴集市买苞谷遂结伴同行。途中山洞避雨,宋万田提议二人赌钱。后宋万田得赢,唐达根将钱如数送上。归途,宋万田再次提议赌钱,唐达根得赢。宋万田声称唐达根耍骗不肯给钱,唐达根与之争吵进而双方互殴,争斗中唐达根将宋万田打死。依据《大清律例》及《大清律辑注》,你认为唐达根有可能被官府认定犯下列哪些罪行?( )(2010年卷一多选第58题)

A. 唐达根系没有预谋、临时起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故杀

B. 唐达根系恼羞成怒,欲夺赌钱故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谋杀

C. 唐达根系无心之下,斗殴中不期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斗殴杀

D. 唐达根系无怨恨杀人动机,以力共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戏杀

「答案」AC 「考点」《唐律》六杀 「解析」《唐律》六杀即谋、故、斗、误、过失、戏杀。 谋杀是指预谋杀人:故杀是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错置来了杀人对象,过失杀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即出于过失杀人,戏杀指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

选项B 错误。唐达根并无事先预谋,而是情急时杀人。

选项D 错误。唐达根和宋万田属于斗殴而非嬉戏中产生了杀人的后果。

59. 关于外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卷一多选第59题)

A. 罗马法规定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享有完全行为能力

B. 《法国民法典》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的立法精神

C. 美国《联邦宪法》序言是宪法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在审判活动中被援引

D. 英国国会立法是英国近现代最重要的制定法,被称为基本立法

「司法部答案」BD

「网校答案」ABD

「考点」罗马私法上有关自然人的规定、《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美国《联邦宪法》、英国国会立法 「解析」选项A 正确。罗马法对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作了详细规定。只有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选项B 正确。《法国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早期的民法典。在法典中,与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这一立法精神。

选项C 错误。根据联邦法院解释,序言虽然在宪法全文中但不是宪法的组成部分,在审判活动中不能被引用。

选项D 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立法权得到强化,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制定法地位提高,被称为基本立法。

(2009年)

57. 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A. 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 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 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核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汉代废除肉刑、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的发展变化、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特点。

选项A 正确。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改法为律”,是在法律观念上的又一进步。

选项B 错误。不是汉武帝改革,而是汉文帝废肉刑。

选项C 正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表现在:“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确立、“重罪十条”的产生、刑法制度改革、“准五服制罪”的确立、死刑复奏制度。

选项D 正确。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

58. 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

B. 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

C. 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

D. 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中国古代诉讼的程序和制度。

选项A 正确。西周时期的“狱”与“讼”。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

选项B 正确。唐代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州县长官在进行司法审判时,均设佐史协助处理。州一级设法曹参军或司法参军,县一级设司法佐、史等。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结果须呈报上级。

选项C 错误。明代的大审是每五年一次。

选项D 正确。清末司法机关的变化。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

59. 关于法律权利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

B. 美国宪法修正案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来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等

C. 《法国民法典》根据“天赋人权”理论规定了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

D.1888年完成的《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被认为过于追求罗马法化而忽视民族传统,注重资本家的利益而缺乏对弱者权利的保护而受到多方批评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罗马法的产生、美国宪法修正案、《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

选项A 正确。公元前7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罗马社会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氏族制度趋于解体。与此同时,“平民”阶层逐渐形成。平民承担罗马大部分的税收和军事义务,但因其不是氏族公社成员,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不能与贵族通婚,也不能占有公地。正是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

选项B 正确。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惟一正式改变宪法的形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降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

选项C 正确。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这是“天赋人权”理论在《法国民法典》中的体现。

选项D 正确。历经13年于1888年完成《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这个草案受到多方批评,认为它过于追求罗马法化而忽视民族传统,注重资本家的利益而缺乏对弱者的保护,还有人认为语言过于专业化导致普通民众难以理解。

(2008年)

57. 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

B. 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

C. 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

D. 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答案:ABD

解析: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所以A 是正确的。在死刑的执行上,唐代沿用了隋朝的死刑复奏制度,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怒杀了大理寺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因为错杀后悔不已,他认为实行三复奏用处不大,“比来决囚,虽三复奏,须臾之间,三奏便讫,都未得思,三奏何益?”遂决定改三复奏为五复奏,即处死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死刑应在复奏皇帝批准下达后执行,并且必须依法定方法执行,判决应斩而绞,或者应绞而斩,徒一年。因此,B 项说法是正确的。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始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明英宗命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行政制度。可见朝审制度只是对重案囚犯的一次审理,并不涉及到死刑的执行问题,所以C 是错误的。D 项所述“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明显是正确的,不赘述。

58. 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

B. 《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

C. 《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

D. 《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

答案:ABD

解析:《唐律疏议》(《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完成的,并非在唐太宗在位时制定,所以A 是错误的,当选。《北齐律》首次确立了“重罪十条”制度,隋《开皇律》确定了“十恶”制度,所以B 也是错误的,当选。C 项“《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明显是正确的,不再赘述。《永徽律疏》是针对高宗永徽二年修订的《永徽律》进行的逐条逐句的解释,而不是对《贞观律》进行解释。《贞观律》确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但是历史地位上是不如《永徽律疏》的,因为《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所以D 是错误的,当选。

59. 关于外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罗马法中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早期采取“限定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了“概括继承”

的原则

B. 法国1875年宪法由《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三部宪法性文件组成,不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法典

C. 英国制定法在法律渊源中的重要性不如普通法和衡平法,但其效力和地位很高,可对判例法进行调整、修改

D. 德意志帝国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审判权由独立的法院行使,审判只服从法律,法官实行终身制

答案:BCD

解析:罗马法中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早期采取“概括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限定继承”的原则。所以A 是错误的,不应选。法国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1875年宪法由三个宪法性文件组成,分别是《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所以B 项是正确的,应选。英国制定法在法律渊源中的重要性不如普通法和衡平法两种判例法,但其效力和地位很高,可对判例法进行调整、修改,现代一些重要的法律部门如社会立法是在制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C 项说法是正确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审判权由独立的法院行使,审判只服从法律,法官实行终身制;设置了由区法院、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帝国法院构成的普通法院体系,帝国法院为全国的最高司法审级。因此,D 项说法正确。

(2008年? 四川)

57. 关于古罗马的《十二表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十二表法》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立法成果

B. 《十二表法》是在总结习惯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成文法

C. 《十二表法》的“十二表”,是指该法的十二个编目

D. 《十二表法》的特点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实体法优于程序法

答案:BC

解析:《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也就是说是罗马国家时期的立法成果,而不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立法成果。因此,A 项说法错误。

《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B 项说法正确。

《十二表法》的“十二表”,是指该法的十二个编目,依次是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因此,C 项说法正确。 《十二表法》的特点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因此,D 项说法错误。

58. 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明大诰》是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法外遗奸”而制定的

B. 《明大诰》强调“重典治吏”,其中多数条文是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

C. 《明大诰》对《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了处罚

D. 《明大诰》在当时家喻户晓,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

答案:ABCD

解析:朱元璋在修订《大明律》的同时,为防止“法外遗奸”,又从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具有与《大明律》相同的法律效力。《明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之名来自儒家经典《尚书? 大诰》,原为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的训诫。明太祖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例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大诰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大诰的另一特点是滥用法外之刑:四编大诰中开列的刑罚如:族诛、枭首、断手、斩趾等,都是汉律以来久不载于法令的酷刑。“重点治吏”是大诰的又一特点,其中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以此强化统治效能。大诰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大诰,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诰的内容。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59. 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 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 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 “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答案:ABCD

解析:明清时期刑部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审核地方上报的重案(死刑交大理寺复核)、审理发生在京师的笞杖刑以上案件、处理地方上诉案及秋审事宜、主持司法行政与律例修订事宜。而隋唐时期的刑部有案件复核权。明清时期大理寺掌复核驳正,以及死刑复核。所以明清时期大理寺和刑部的职能与隋唐相反。因此,A 项说法正确。

廷杖是由皇帝下令,司礼监监刑,锦衣卫施刑,在朝堂上杖责大臣的制度。因此,B 项说法正确。

明清时期的会审制度是一种慎刑思想的反映,但却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以致皇帝家奴也插手司法;最终结果是司法更加冤滥,法律制度与实际执法日益脱节,加速了王朝整个政体的腐朽。因此,C 项说法正确。

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创建的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掌其事,曰老人,老人除执掌教化外﹐老人还剖断里中人户争讼之事。可见,老人有调解中间人的作用,在创立之初,申明亭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D 项说法正确。

(2007年)

57.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作何处置?

A. 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

B. 应被判处死刑 C. 可以赦免 D. 不适用自首 答案:BD

解析:唐律将十恶罪规定在名例律之首,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罪严厉的刑罚。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唐律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因为房遗爱犯的是谋反之罪,所以对房遗爱不可以适用八议免于死刑,应判处死刑,不可以赦免,并且不适用自首。

58. 关于历史上法学家法律解释、法学著作的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中国西晋及唐朝,律学家、官员对法律的解释经皇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法律效力

B. 古代罗马帝国时代,经皇帝授权的法学家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C. 美国有许多著名的法学家同时为杰出法官,他们的法学作品具有立法的意义

D. 在现代德国,法学教授的著述是法官适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答案:ABD

解析:在中国古代,律学家、官员对法律的解释经皇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法律效力,比如著名的张杜律和唐律疏议。而在古代罗马帝国时代,经皇帝授权的法学家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其中著名的是当时的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乌尔比安、伯比尼安、保罗、莫迪斯蒂努斯)。在现代德国,其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在德国根据“有法律依法律,无法律依习惯,无习惯依法理”的法律适用原则,因此法学教授的著述是法官适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美国法学家的法学作品对法律发展具有影响,但不能说具有立法的意义,因为法学家没有立法权。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2006年)

63. 《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鞠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

A. 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

B. 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 C. 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 D. 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 答案:ABC

解析:唐律确认了刑讯逼供的合法性,但是对刑讯手段的使用却作了严格限定。《断狱律》规定,审判时“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尤未能决,事需拷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问,违者杖六十。”也就是要求承审官员在拷问之前,必须先审核证据的真实性,然后反复查验证据。证据确凿,仍狡辩否认的,经过主审官与参审官共同决定,可以使用刑讯;未依法定程序拷讯的,承审官要负刑事责任。同时规定对那些人赃俱获,经拷讯仍不认罪的,也可以“据状断之”,即根据证据定罪。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BC.

64,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源地,下列关于英国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 普通法具有“程序先于权利”的特点

B. 普通法的形成是中央集权和司法统一的直接后果

C. 衡平法重实质而轻形式,审判时既不需要令状也不采用陪审制,程序简便灵活

D. 当衡平法与普通法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

答案:ABCD

解析: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 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随着王权的强大和完善的皇家司法机构的建立,逐渐形成了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三大法律渊源。普通法是英国法最重要的渊源。从法源的意义来看,普通法是指由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遵循先例”是普通法最基本的原则,指一个法院先前的判决对以后相应法律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普通法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特征是“程序先于权利”。普通法实行令状制度,要求原告只有在申请到特定的以国王名义签发的令状后才能向法院主张实体权利保护:令状成为诉权凭证,无令状就不能起诉。由此形成普通法“程序先于权利”的特点。普通法在传统令状制度下,存在保护范围有限,内容僵化,救济方法少的缺陷。因此国王将得不到普通法院公正保护的当事人的申诉交给大法官审理,到15世纪时正式形成了大法官法院(又称衡平法院)。法!律教育$网根据大法官的审判实践,逐渐发展出依“公平”、“正义”的原则形成的“衡平法”。现代意义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其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衡平法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相对于普通法,衡平法重实质而轻形式,诉讼程序简便灵活,审判时既不需要令状也不采用陪审制。当衡平法与普通法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适用。由此可知,本题中所有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故本题答案为ABCD. (2005年)

63.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 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 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 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答案:ABC

解析:随着修律过程中一系列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不仅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被抛弃,而且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极大的冲击。选项D 错误。至于选项ABC 正确,不赘述。

64. 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 汉代的《春秋》决狱

B. 明代的“九卿会审”

C. 《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 《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

答案:ACD

解析:法律儒家化自西汉开始,至《永徽律疏》完全结束。汉朝的“上请”、“恤刑”、“亲亲得相首匿”、“春秋决狱”、“八议”、“宫当”、“准五服制罪”、“重罪十条”等都是法律儒家化的体现。至于选项B “九卿会审”并非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而是封建社会后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65. 司法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各国司法制度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19世纪后期司法改革后,英国取消了普通法和衡平法两大法院系统的区别,统一了法院组织体系

B. “马布里诉麦迪逊”案对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C. 日本明治宪法颁行后,按法国和德国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系统 D. 中国清末的司法制度改革与废除领事裁判权有直接关系 答案:ABCD 解析:略。

(2004年)

59. 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 《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 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 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

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答案:ABCD

解析:《永徽律疏》总结了汉魏晋以来立法和注律的经验,不仅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故A 项正确。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在工部尚书判大理寺卿窦仪等人的奏请下,开始修订宋朝新的法典,同年7月完成,由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据此

B 项正确。C 项表述正确;唐代沿袭隋制,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执行各自的司法职能。宋沿唐制,在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所以D 项也正确。

60.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A. 《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B. 《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 《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D. 《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

答案:ABD

解析:C 项错在“重罪十条”首次规定在《北齐律》中,而不是《北周律》。北齐为维护封建国家根本利益,在《北齐律》中首次规定“重罪十条”,是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把“重罪十条”置于律首,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增加了法律的威慑力量。ABD 均是正确的表述。

61. 下列有关古罗马《国法大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国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阶梯》、《法学汇编》、《查士丁尼新律》

B. 《国法大全》是由乌尔比安主持编纂的

C. 《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达到了最发达、最完备的阶段

D.12世纪意大利注释法学派将《国法大全》的研究变成一门科学,为罗马法复兴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答案:ACD

解析: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一565年)为重建和振兴罗马帝国,成立了法典编幕委员会,进行法典编幕工作。从公元528 —534 年,先后完成了三部法律法规汇编。

第一,《查士丁尼法典》。这是公元528—529年编出的一部法律汇编。它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进行整理、审订和取舍而成。

第二,《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译为《法学阶梯》。它是以盖尤斯的《法学阶梯》为基础加以改编而成,是阐述罗马法原理的法律简明教本,也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书,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查士丁尼学说汇幕》,又译为《法学汇编》,于公元530—533年编成。这是一部法学著作的汇编,将历代罗马著名法学家的学说著作和法律解答分门别类地汇集、整理,进行摘录,凡收入的内容,均具有法律效力。 公元565 年,法学家又汇集了公元535—565年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所颁布的敕令168 条,称为《查士丁尼新律》。以上四部法律汇编,至公元12 世纪统称为《国法大全》或《民法大全》。《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阶段。根据以上内容可知本题选ACD.

(2003年)

34. 罗马法的渊源有哪些?

A. 民众大会等制定的法律

B. 最高裁判官等发布的告示

C. 五大法学家(盖尤斯等)的解答与著述

D. 元老院决议、皇帝敕令

答案:ABCD

解析:罗马法的渊源包括:①习惯法;②议会制定的法律;③元老院决议;④长官的告示;⑤皇帝敕令;⑥具有法律解答权的法学家的解答著述。

35. 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中华民国宪法》。下列哪些是对这部宪法的正确表述?

A. 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制度

B. 该法的基本精神沿袭《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

C. 该法体现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立法原则

D. 该法确立的政权体制既不是内阁制,也不是总统制

答案:ABD

解析:1947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共14章,依次是总则、人民之权利义务、国民大会、总统、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地方制度、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基本国策和宪法之施行及修改。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一脉相承。故A 、B 项正确。其内容特点为:

①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际上的个人独裁。即人民无权,独夫集权。1948年颁布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使这一特点法律化。故C 错误。

②政权体制不伦不类。既非国会制、内阁制,又非总统制。故D 正确。

36. 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 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

B. 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

C. 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

D. 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

答案:BCD

解析: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之间的诉讼也由外国领事观审并操纵判决。美国并非欧洲国家,如果A 项的表述是“欧美列强”,则A 就是正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C 、D 项。

37. 下列有关《德国民法典》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A. 该法典主要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精神

B. 该法典较全面地规定了法人制度

C. 在立法技术上,该法典逻辑体系严密、用语精确

D. 该法典基本上是在日尔曼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AD

解析:A 错误,《德国民法典》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法典,也是德国资产阶级和荣克贵族相妥协的产物。B 正确,《德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规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C 正确,法典在立法技术上,逻辑体系严密、概念科学、用语精确。D 错误,德国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较多固有的日尔曼法因素,但也继受了罗马法。

38. 《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 《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 《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 《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答案:BC

解析:A 错误,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继承汉晋以来,特别是晋代张斐、杜预注释律文的已有成果,历时 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称为《永徽律疏》,又称为《唐律疏议》。B 正确,《永徽律疏》不仅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根据。C 正确,《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D 错误,《武德律》在先,《永徽律疏》在后。

39. 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

A. “立继” B. “祖继” C. “嗣继” D. “命继”

答案:AD

解析:户绝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故选A 、D 项。


相关内容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制度约束_池建宇
  • DOI:10.13687/j.cnki.gjjmts.2014.01.009 0卷第1 期第3 2014年1月 国际经贸探索 30N o. 1Vol. J A N . 2014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制度约束 ...

  • 法律硕士(法学)大纲解析
  • 2011 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解析之刑法学 来源:四联法硕 2010/12/22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字号:T T 刑法学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每年的考研中法学总有机会成为考研同学青睐 的热门专业之一, 因为今年的法硕(法学)里的刑法考研大纲相对于 20 ...

  •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选择比较
  • 第24卷第4期2006年7月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Tri bun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Vol.24,No.4 Jul.2006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选择比较 张中秋 ( ...

  • 2014年考研法律硕士法学大纲解析
  • 2014年考研法律硕士(法学)大纲变化详解:中国法制史(七) 2013-09-14 17:19 万学教育·海文考研 专业课教研中心 法硕教研室 李木子.王辉 一.中国法制史考查目标 2014年法律硕士(法学)大纲完全没有变化.所以,中国法制史作为综合课考查的一部分,其考查目标和2013年一样,主要考 ...

  • 论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理念
  • 论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理念 伟 吴泽勇 内容提要 , 以期推动一种清晰.合理的立法理念的形成.作者认为, , 又能够适应一定时期内形势变化的需要, .同时, 为了限制程序自身的恣意, 就要完善诉讼程序的自我约束; 从诉讼程序利用者的角度出发, 还要为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提供必要的制度空间., 应当对民 ...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方向 说明: 根据学校要求,论文选题一人一个,不得重复.下列参考选题方向并不是确定的论文选题(题目),学院要求上报的论文选题是确定的论文题目,学生选题不受此范围的限制,可在导师指导下确定新颖的设计合理的论文题目. 一.法理.法史类 1. 当代中国治吏问题法律研究 2. 法与廉 ...

  • 2016全国导游考试大纲
  • 一.考试性质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合格导游人才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的目标是以公平.公正的考试方式和方法,检验应试人员是否具有从事导游职业的基本知识.素养和技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相关旅游行业组织 ...

  •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_论党的十八_省略_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建构_魏治勋
  • 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0 15:04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4054.D.20130110.1504.002.html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 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建构 魏治勋 (山东大学 法学院, ...

  • 试论中国传统调解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
  • 每个社会.每个朝代都有为解决纠纷争端而建立的各项独特经典法律制度,调解制度则是中国诸多经典的法案之一.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注定要生成成熟的调解制度,同时调解制度也加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使其生命力异常难以转捩. 一.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溯源与流变 罗杰·科特威尔在<法律社会学导论&g ...

  • 2018届法律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法律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论文选题说明 该选题表是某重点大学多名在校教师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总结,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写作论文. 另外,在论文写作.格式规范以及论文答辩等等方面有困难的同学,请仔细看这些题目,看几个后你就会有所收获.这些题目写作以及答辩都比较容易!!二.论文参考题目 ★我国社会主义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