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测量方案

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

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人:

审 核:

审 批: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海东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八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施工部署 ....................................... 2

3.1组织工作 ..................................................... 2

3.2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 3

四、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 3

4.1 施测原则 ..................................................... 3

4.2 准备工作 ..................................................... 4

4.3 测量仪器的选用 . .............................................. 4

4.4、测量人员培训 . ............................................... 5

4.5、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 5

五、控制网测设 ..................................... 5

5.1 总平面控制 ................................................... 5

5.2 施工平面控制网测设 .......................................... 5

5.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 5

5.2.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 6

5.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 ............................................ 6

5.3.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 6

5.3.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 7

5.3.3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 7

六、施工测量放样 . .................................... 8

6.1、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 ................................... 8

6.2、基础开挖测量放样 ............................................. 9

6.2.1、前期测量准备工作。 ....................................... 9

6.2.2、实施放样 ................................................. 9

6.3管廊施工放样要求 ............................................. 11

七、测量劳动组织 . ................................... 12

八、仪器要求 . ...................................... 13

九、设备机具配置 . ................................... 13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 .................................. 13 十一、安全及环保要求 ................................. 14

11.1、安全要求 ................................................... 14

11.2、环保要求 ................................................... 14

一、编制依据

1.1 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图设计文件》;

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GB50007-2002);

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1.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二、工程概况

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大道地下综合管廊西起三合大道(古瓦公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K0+000,东至东园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K4+931,全长4.931公里(见管廊分布示意图)。管廊布置于平安大道机动车道正下方。管廊施工采取基坑明挖、结构现浇等工艺。管廊断面采用干支混合型的形式,满足管线安装敷设和运营维护要求,断面型式设计为双舱、三舱和四舱形式,入廊管线种类有高压电力、给水、中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结构全宽分别为7.75m 、10.4m 、13.05m ,结构高度为4.45m ,结构断面详见图示。综合管廊顶部覆土厚度2.5米~3.0米,断面净高3.5米~

6.1米,基坑一般深度约7-8m ,下穿河道的局部段落基坑深度在10m 以上。

平安大道为平安区城区主干道,路面全宽约16m ;除两端交叉口外,沿线共有15个支路交叉口;沿线主要为平安区政府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商铺、餐馆的聚集地,交通较为繁忙,

属于平安城区交通主心骨,施工期间道路保通难度较大。另外,平安大道三处与河道相交,平安大道(三合大道~三合东路)正在进行桥梁施工,平安大道现有交叉支路中新安路、杨家路、湟源路、民和路、享堂路、平张路等6条均处于围挡施工中,对施工交通疏解增加难度。

沿线管线地下管线密布,情况较为复杂,探明管线并加以保护难度大。基坑开挖需先剥离浅层土体暴露管线位置,影响基坑开挖施工进度。

综合管廊分布示意图

三、施工部署

3.1组织工作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3.2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四、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4.1 施测原则

4.1.1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4.1.2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1.3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1.4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4.1.5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2 准备工作

4.2.1 熟悉设计图纸,仔细校核各图纸之间的尺寸关系,全面了解设计意图。

4.2.2 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及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4.2.3 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4.2.4 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并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

4.3 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4、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负责人应由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4.5、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所有仪器设备均要经过专业计量部门检定,并出具检定证书。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日常检校,确保仪器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五、控制网测设

5.1 总平面控制

本标段工程施工以青海省第二测绘院提交的P1~P16作为施工测量的主控导线,基本全部覆盖平安大道,部分采用全站仪加密导线进行施工控制测量(见下图1-1)施工控制网图。以主控导线为基础在施工处进行加密布点,形成施工导线或控制网。 P16平安大道

P10平安大道

P5

P1

图1-1施工控制网图

5.2 施工平面控制网测设

5.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⑴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⑵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布设呈矩形。

⑶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布设方案。

⑷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⑸桩位必须注意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5.2.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以青海省第二测绘院提交的P1~P16作为主控制点,部分加密控制点采用四等导线测量,沿线路路口进行布设闭合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控制点埋设尽量依据布网原则施作,测量的技术要求如下:

导线测量应符合以下导线的技术要求规定。

① 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开状,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点位能长期保存。

②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要求

5.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3.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管廊施工的精度要求,首先对P1导线点的三等高程点

与P16点进行闭合测量,校测合格后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5.3.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⑴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⑵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⑶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⑷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⑸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5.3.3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5.3.3.1 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如下图所示: 平面水准控制点

5.3.3.2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六、施工测量放样

本方案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本文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6.1、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

6.1.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域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6.1.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6.1.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6.1.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6.1.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

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6.2、基础开挖测量放样

6.2.1、前期测量准备工作。

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

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

6.2.2、实施放样

6.2.2.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

6.2.2.2、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6.2.2.3、仪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6.2.2.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6.2.2.5、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6.2.2.6、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读取方位角读数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

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利用坐标测量功能时,在测量第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差,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

6.2.2.7、观测员将仪器精确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方位角、距离、高差)或测得的三维坐标,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如图所示,首先由测得点A1的坐标计算A 点至底口线偏距L ,A2点为A1点在设计边坡线AO 上的投影,底口高程H o 和边坡坡比1:

I 为已知值, A2点的设计高程H a2=Ho +L²I,A1点至A2点的高差Δ

h=Ha1-H a2, 所以偏距差值ΔL=Δh/I,指挥司镜员按此差值移动目标,

ΔL 为正值向远离底口线方向移动,ΔL 为负值向底口线方向移动。由移动后点的三维坐标计算ΔL ,再次移动棱镜,重复以上步骤,直到ΔL 满足边坡开挖的精度要求,此时的点A 即为此断面上的开挖开口点。

6.2.2.8、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上所能放样的所有开挖开口

点。

6.2.2.9、随机抽检20%开口点的点位和高程,其差值应不大于开口点所要求的允许偏差值;

6.2.2.10、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6.3管廊施工放样要求

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

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

计算实测距离D 与放样距离D °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

重复过程⑺,直到ΔD 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 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用水准仪进行结构物高程的施测。

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重复6~11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管廊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填写测量放样交底单,并与技术员现场进行签字确认。

七、测量劳动组织

通常为测量主管1人、前后视各1人、记录与计算1人,地面沉降观测2人,合计6人,施工现场可根据实际的施工任务大小灵活增减。

八、仪器要求

所有仪器使用前都必须经专业机构进行检校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九、设备机具配置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

使用的仪器精度及性能指标及鉴定情况是否满足测规要求,尽量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进行自动搜索,以及数显水准仪,减少人为观测误差。

观测环境变化的不定性,如空气、温度、大气折光等,地球曲率也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将全站仪视线长度控制在50m-100m 之间,有效地削弱大气折光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在施工控制测量过程中,其精度的保证取决于:严格按照施工测量规范之要求进行施测、准确的测量步骤、合格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制度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十一、安全及环保要求

11.1、安全要求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有关施工安全规则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并采取措施,以消除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使测量作业在安全、有序、受控的状态下进行,以实现安全目标。

11.2、环保要求

制定环境保护计划,严格规范测量作业管理,测量作业前做到全员教育,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为当地居民创造和保持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由办公室设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与当地有关部门经常联系,测量作业不得损坏用地范围外的耕地、树木、果林及水电设施,禁止散排造成环境污染。

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

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人:

审 核:

审 批: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海东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八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施工部署 ....................................... 2

3.1组织工作 ..................................................... 2

3.2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 3

四、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 3

4.1 施测原则 ..................................................... 3

4.2 准备工作 ..................................................... 4

4.3 测量仪器的选用 . .............................................. 4

4.4、测量人员培训 . ............................................... 5

4.5、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 5

五、控制网测设 ..................................... 5

5.1 总平面控制 ................................................... 5

5.2 施工平面控制网测设 .......................................... 5

5.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 5

5.2.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 6

5.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 ............................................ 6

5.3.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 6

5.3.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 7

5.3.3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 7

六、施工测量放样 . .................................... 8

6.1、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 ................................... 8

6.2、基础开挖测量放样 ............................................. 9

6.2.1、前期测量准备工作。 ....................................... 9

6.2.2、实施放样 ................................................. 9

6.3管廊施工放样要求 ............................................. 11

七、测量劳动组织 . ................................... 12

八、仪器要求 . ...................................... 13

九、设备机具配置 . ................................... 13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 .................................. 13 十一、安全及环保要求 ................................. 14

11.1、安全要求 ................................................... 14

11.2、环保要求 ................................................... 14

一、编制依据

1.1 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图设计文件》;

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GB50007-2002);

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1.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二、工程概况

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大道地下综合管廊西起三合大道(古瓦公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K0+000,东至东园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K4+931,全长4.931公里(见管廊分布示意图)。管廊布置于平安大道机动车道正下方。管廊施工采取基坑明挖、结构现浇等工艺。管廊断面采用干支混合型的形式,满足管线安装敷设和运营维护要求,断面型式设计为双舱、三舱和四舱形式,入廊管线种类有高压电力、给水、中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结构全宽分别为7.75m 、10.4m 、13.05m ,结构高度为4.45m ,结构断面详见图示。综合管廊顶部覆土厚度2.5米~3.0米,断面净高3.5米~

6.1米,基坑一般深度约7-8m ,下穿河道的局部段落基坑深度在10m 以上。

平安大道为平安区城区主干道,路面全宽约16m ;除两端交叉口外,沿线共有15个支路交叉口;沿线主要为平安区政府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商铺、餐馆的聚集地,交通较为繁忙,

属于平安城区交通主心骨,施工期间道路保通难度较大。另外,平安大道三处与河道相交,平安大道(三合大道~三合东路)正在进行桥梁施工,平安大道现有交叉支路中新安路、杨家路、湟源路、民和路、享堂路、平张路等6条均处于围挡施工中,对施工交通疏解增加难度。

沿线管线地下管线密布,情况较为复杂,探明管线并加以保护难度大。基坑开挖需先剥离浅层土体暴露管线位置,影响基坑开挖施工进度。

综合管廊分布示意图

三、施工部署

3.1组织工作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3.2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四、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4.1 施测原则

4.1.1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4.1.2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1.3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1.4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4.1.5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2 准备工作

4.2.1 熟悉设计图纸,仔细校核各图纸之间的尺寸关系,全面了解设计意图。

4.2.2 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及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4.2.3 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

4.2.4 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并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并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

4.3 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4、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持证上岗,负责人应由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4.5、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所有仪器设备均要经过专业计量部门检定,并出具检定证书。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日常检校,确保仪器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五、控制网测设

5.1 总平面控制

本标段工程施工以青海省第二测绘院提交的P1~P16作为施工测量的主控导线,基本全部覆盖平安大道,部分采用全站仪加密导线进行施工控制测量(见下图1-1)施工控制网图。以主控导线为基础在施工处进行加密布点,形成施工导线或控制网。 P16平安大道

P10平安大道

P5

P1

图1-1施工控制网图

5.2 施工平面控制网测设

5.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⑴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⑵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布设呈矩形。

⑶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布设方案。

⑷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⑸桩位必须注意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5.2.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以青海省第二测绘院提交的P1~P16作为主控制点,部分加密控制点采用四等导线测量,沿线路路口进行布设闭合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控制点埋设尽量依据布网原则施作,测量的技术要求如下:

导线测量应符合以下导线的技术要求规定。

① 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开状,相邻导线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点位能长期保存。

②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要求

5.3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5.3.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管廊施工的精度要求,首先对P1导线点的三等高程点

与P16点进行闭合测量,校测合格后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5.3.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⑴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⑵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⑶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⑷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⑸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5.3.3 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5.3.3.1 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如下图所示: 平面水准控制点

5.3.3.2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六、施工测量放样

本方案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本文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6.1、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

6.1.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域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6.1.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6.1.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6.1.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6.1.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

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6.2、基础开挖测量放样

6.2.1、前期测量准备工作。

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

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

6.2.2、实施放样

6.2.2.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

6.2.2.2、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6.2.2.3、仪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6.2.2.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6.2.2.5、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6.2.2.6、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读取方位角读数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

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利用坐标测量功能时,在测量第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差,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

6.2.2.7、观测员将仪器精确照准目标并报测量数据(方位角、距离、高差)或测得的三维坐标,记录员回报并利用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如图所示,首先由测得点A1的坐标计算A 点至底口线偏距L ,A2点为A1点在设计边坡线AO 上的投影,底口高程H o 和边坡坡比1:

I 为已知值, A2点的设计高程H a2=Ho +L²I,A1点至A2点的高差Δ

h=Ha1-H a2, 所以偏距差值ΔL=Δh/I,指挥司镜员按此差值移动目标,

ΔL 为正值向远离底口线方向移动,ΔL 为负值向底口线方向移动。由移动后点的三维坐标计算ΔL ,再次移动棱镜,重复以上步骤,直到ΔL 满足边坡开挖的精度要求,此时的点A 即为此断面上的开挖开口点。

6.2.2.8、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上所能放样的所有开挖开口

点。

6.2.2.9、随机抽检20%开口点的点位和高程,其差值应不大于开口点所要求的允许偏差值;

6.2.2.10、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6.3管廊施工放样要求

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

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

计算实测距离D 与放样距离D °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

重复过程⑺,直到ΔD 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 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用水准仪进行结构物高程的施测。

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重复6~11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管廊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填写测量放样交底单,并与技术员现场进行签字确认。

七、测量劳动组织

通常为测量主管1人、前后视各1人、记录与计算1人,地面沉降观测2人,合计6人,施工现场可根据实际的施工任务大小灵活增减。

八、仪器要求

所有仪器使用前都必须经专业机构进行检校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九、设备机具配置

十、质量控制及检验

使用的仪器精度及性能指标及鉴定情况是否满足测规要求,尽量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进行自动搜索,以及数显水准仪,减少人为观测误差。

观测环境变化的不定性,如空气、温度、大气折光等,地球曲率也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将全站仪视线长度控制在50m-100m 之间,有效地削弱大气折光等外界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在施工控制测量过程中,其精度的保证取决于:严格按照施工测量规范之要求进行施测、准确的测量步骤、合格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制度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十一、安全及环保要求

11.1、安全要求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有关施工安全规则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并采取措施,以消除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使测量作业在安全、有序、受控的状态下进行,以实现安全目标。

11.2、环保要求

制定环境保护计划,严格规范测量作业管理,测量作业前做到全员教育,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为当地居民创造和保持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由办公室设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与当地有关部门经常联系,测量作业不得损坏用地范围外的耕地、树木、果林及水电设施,禁止散排造成环境污染。


相关内容

  • 市城镇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 城镇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参考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需要,切实加强本市城镇地下管线建设管理,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地下空间,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和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统筹 ...

  • 工程测量学设计指导书
  • <工程测量学>设计指导书 〈供测绘工程专业使用〉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程测量学>是高等学校中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根据我院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完成<工程测量学>理论学习后,必须进行为期一 ...

  • 地下综合管廊信息摘编
  • 地下综合管廊信息摘编 苏州市给排水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15.08. 目 录 地下综合管廊信息摘编..................................................................................................... ...

  • 地铁测量方案(洞里)
  • 大连地铁204标段工程测量专项方案 一.施工测量 1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是标定和检查施工中线方向.测设坡度和放样建筑物,测量是施工的导向,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1.1施 ...

  • 传输线路工程勘察细则
  • 传输线路工程勘察细则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吕 军 前 言 针对目前的工程设计,并结合以往的通信线路工程设计,一般的工程基本要经过可研(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一阶段)设计三个阶段.对于可研.初步设计阶段,重点应在方案的勘察及多方案的比较,本文基本按勘察的任务.准备工作.需收集的资料.现场勘察 ...

  •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手册
  • 附件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手册 2014年12月 目 录 1 前期准备 ...................................................................... 1 1.1组织机构 ............................... ...

  • 强夯试验段施工方案
  • 延安新区一期综合开发工程 淤积土地基强夯处理试验段 施 工 方 案 榆林市长盛集团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五月五日 淤积土地基处理强夯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延安新区建设是延安市平山造地.上山建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施"中疏外扩"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延安新区 ...

  • 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三版)
  • 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控制测量管理细则 §1 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 1.1 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是确保全线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管线安装 按设计准确就位,在线路上不产生因施工控制测量.放样测量超差而引起修改线路设计从而降低行车运营标准. 1.2 质量指标 1.2.1在任何贯通面上,地下测量控 ...

  •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doc
  •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作者:青雪芹 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3年第06期 摘 要 市政道路工程具有线长.沿线地质水文条件多变.结构终年外露的特征.同时,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又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因此,工程相关的主体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市政道路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