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 登楼

《登楼》杜甫唐诗鉴赏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763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暗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首联统领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根本。值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满目,却更加叫人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衬哀情,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锦江,源出灌县,由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县。登楼远望,锦江流水在蓬勃的春色中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宛如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思;而且,登高临远,独自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纵论天下大势,“朝廷”“ 寇盗”,是登楼所思。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

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吐蕃陷京、代宗复辟一事而来,指出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具体写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义正词严,浩气凛然,于焦虑之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诗人在此借用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伫立楼头,徘徊沉吟,不觉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能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者,此时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愁难解,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之势。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给全诗点染上一层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无奈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 终”,既表示终于,也表示始终,也更有是终久之意;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

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竟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感慨。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表达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说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还是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就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之感。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谓:

“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登楼》杜甫唐诗鉴赏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763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乘舆反正;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暗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首联统领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根本。值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满目,却更加叫人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衬哀情,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锦江,源出灌县,由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县。登楼远望,锦江流水在蓬勃的春色中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宛如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思;而且,登高临远,独自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纵论天下大势,“朝廷”“ 寇盗”,是登楼所思。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

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吐蕃陷京、代宗复辟一事而来,指出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具体写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义正词严,浩气凛然,于焦虑之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诗人在此借用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伫立楼头,徘徊沉吟,不觉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能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者,此时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愁难解,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之势。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给全诗点染上一层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无奈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 终”,既表示终于,也表示始终,也更有是终久之意;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

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竟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感慨。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表达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说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还是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就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之感。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谓:

“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相关内容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 崔颢赋诗 李白续笔 <黄鹤楼><凤凰台>交相辉映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黄鹤楼]在武昌城外,长江岸边,相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此楼不知建于何时,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已经是座名楼.文人雅士登楼题诗者甚多.一日,李白路过此楼,登临观赏.远眺:大江东去 ...

  • 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
  • 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诗歌鉴赏专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 ...

  • 登岳阳楼教案陈与义
  • 篇一: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分析诗歌内容. 2.在对诗歌的分析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归纳总结. 3.当堂背诵.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 ...

  • 诗歌鉴赏(一)
  • -- 真题体验 -- [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 ...

  • 张祜[题金陵渡]赏析
  • [作品简介] <题金陵渡>由张祜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 ...

  • 高考诗歌赏析1.16
  • 05年高考卷 古诗鉴赏篇 1. [湖北卷]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 ...

  • 同崔邠登鹳雀楼·全文及赏析
  • 同崔邠登鹳雀楼 [作者: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 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 魏国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恨犹速, 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 远目非春亦自伤. [鉴赏] 鹳雀楼位于唐代河中府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镇) 西南黄河中高阜处.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在 ...

  • 小升初必备古诗
  • 咏鹅(小升初必备古诗100首之一) 咏①鹅 (唐骆宾王) [译文] 鹅,鹅,鹅, 鹅柯,鹅啊,鹅,你弯着脖子,朝天 曲项向天歌. 高歌.白色的羽毛,浮在绿水中,红色 白毛浮绿水, 的脚掌,拨动清水波. 红掌拨清波 [注释] ①咏:歌咏,指用诗来歌咏景物,抒发感情.②曲项:弯曲着脖子的后部,就是昂 着 ...

  •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 (22人评价) 8.1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编辑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一般指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写给远在长安的好友张籍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暮色中登上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