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师资

浅议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张世萍

牟映雪

重庆

400047)

(重庆市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中心

庸劣,日趋下流”。王守仁不仅对当时这种教育方法进行了严

摘要王守仁把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其“致良知”的哲学观点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与独特的教育

思想体系,并针对当时儿童教育中的弊病,提出了“自然教育论”,这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对今天的儿童教育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关键词王守仁

自然教育思想

启示

厉的批评,而且还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中集中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了儿童教育新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论。

2.1顺性自然,鼓舞儿童志趣

王守仁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促使其自然发展。这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倾向道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的主旨,包含了正确的儿童心理学的观点。因

为一般来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儿童的性情活泼好动,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如果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

G40-09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

明代中叶著名的教育家。他热衷于教育事业,从34岁起开始从事讲学活动,直至去世。王守仁深谙传统儒学在几千年的封建体制中沿袭下来的诸多教育弊病,以“反传统”的姿态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他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结合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的儿童教育观。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儿童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鉴价值。

1王守仁自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自然教育思想以“致良知”学说为基础。在哲学上,王守仁以“心即理”作为他哲学的出发点,提出了“良知”本体说。他晚年曾说:“吾生平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寄正宪男手墨二卷》。因为“良知”是一切人所固有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类本体,良知是顺应自然的最和谐的纯善。“良知”人人都有,不待学而有,但普通人的“良知”由于受物欲的引诱常被昏蔽,所以“致良知”就是要通过“诚意正心”,清除蒙蔽人心的私欲,唤醒人们头脑中原始固有的天赋观念,促使其自然发展。王守仁通过“致良知”而“明其心”从而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他的教育目的最终是为了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从而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这一目的与当今社会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目相悖,但是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王守仁为实现他的教育目的而采用的许多教育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对于深化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

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受当时文化教育环境的影响,儿童教育存在种种弊端。他认为“若近世之训蒙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

①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指出当时儿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

特点,顺其性情,就像草木开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反之,则“推挠之则衰萎”,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儿童教育必

须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顺应其性情,因势利导,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这样儿童自然就能长进,激发他们的学习志趣,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就好比“时雨春风”滋润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发,生气盎然,而不是强制就范,扼杀儿童个性。儿童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积极、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学习的长进,使其生机盎然,情趣舒畅,由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2.2循序渐进,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

王守仁认为:“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③

而进。”儿童个体生理发育、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性决定了儿童教育的过程性和阶段性,对儿童进行教育应根据每一阶段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和组织教学。一个人从婴儿发展到成人的自然顺序,有一定的阶段性,“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

又既而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儿童教育首先要明白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其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的特点,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即能够以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性格特点为教育基础,循序渐进,即如同孩童学步,“学起立移步,便是学步趋庭除之始;学步趋庭除,便是学奔走

往来于数千里之基”,因材施教,就是顺着他“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顺序为学,合理安排教学组织。

2.3量力施教,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

王守仁认为儿童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教育教学应注意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为此他提出“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所谓“分限”指的是儿童智力发展所达到的水平。他曾用“种树”作过一个比喻:树刚发芽只能用少量的水去浇灌,萌芽再长,便再加水,“若幼小萌芽,有

⑥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它了。”同样,如果教学不顾及儿

是督促儿童读书习字,但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想使儿童聪明,

却不知道用德善来培养。对待儿童使用鞭打体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长此以往,儿童便“视学舍如囹狱”,“视师长如寇仇”常常借故逃学,“以遂其嬉游”,“以肆其顽鄙”,因而“偷薄

童不断变化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高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就

像一桶水浇注在幼芽上把它浸坏了。教导儿童如同种树,要顾及儿童的实际能力,量力施教,因此他还认为儿童教学“授

98

2010年3月(上)

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教学应该留有余地,“量其资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使儿童“精神力量有余”,这样儿童

而是开释人的自然潜能。其次,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使儿童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儿童是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这种尊严来自他们作为人的权利与幸福,也来自他们发展的内发性和主动性,他们有自己的儿童世界,用自己的心灵诠释生活,因此,学习王守仁关注儿童期,尊重儿童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和外在的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和参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是成功教育的一个前提。再次,儿童教育应确立适度、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在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里,这包含了承认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为儿童的个性多样化,

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需求、习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儿童,尊重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个性潜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其多元发展。最后,教育方法应注重回归自然,营造自由自在、宽松和谐、有利于儿童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精神环境和课堂气氛。

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是现代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才是我们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王守仁富有智慧的自然教育论,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进步理论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促进“完整儿童”的发展颇有借鉴价值。注释

①②③⑥⑦⑧(明)王守仁著.张怀承注译.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M].长沙:岳麓书社,2004.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④⑤⑨(明)王守仁著.王阳明全集(上卷)

就“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授书要量力而教,这样儿童

不会因为学习艰苦而厌学,而乐于接受教育。他的这一观点对我们今天减负有很大启示。

2.4因材施教,重视儿童个性培养

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是有独特心灵的生命个体。每个儿

童都有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教育应从每个独特的个体出发,因材施教,重视儿童的个性培养。为此,王守仁提出“良医治病说”:“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疾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不问症候之如何,而必使人人服之也。君子养心之学,亦何以异于是。”

他把教书育人比作是医生治病救人,强调了对象的个体情况,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能够发掘每个儿童的个性。这种具有生态意义的“生命”教育观,打破了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教育观,树立了以人为本,顺应自然的教育观点,在今天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3王守仁自然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及启示

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体现了儿童教育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顺导儿童性情,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其自然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首先应以人为本,树立生命论教育观。自然主义教育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即关注人的情感、自由等人格精神层面。个体生命的自由性和能动性表现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育的本质不是规制人,(上接第88页)求,当做出的一个行政行为可能对公众有重大影响的时候,应该听取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的时候不仅要听取西部考生的意见,同时也要听取东部考生的意见。听取意见的方式应该多元化,可以采取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网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教育落后地区降分录取的幅度不应该是一成不便的,应该根据当年的报考人数,试卷的难易程度等进行动态的调整。如果常年维持一个不变的降分幅度,是不利于真正的平等实现的。

其次,要提高透明度,增强人们对这一措施的认同感。行政公开是现代行政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行政决定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透明。在公开透明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才能最大程度上取得公众的认同。正如西谚所云:“正义不仅仅是正义,还要是看得见的正义。”我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观念变革。教育行政机关在对西部教育落后地区制定降分录取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众,减少质疑的声音。要公开的对降分的依据和理由进行充分的说明。说明理由制度是行政法意义上的一个基本制度,也是对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对于民众来讲,他不仅应该知道结果,还应该知道得出这个结果的理由。从近几年的实践,这一点是做的很不够的,以至于人们往往会对这一制度感到不理解。甚至每年都有考生对此提起行政诉讼,比如在2001年发生的青岛两考试状告教育部录取计划不平等案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第三,适当增加西部地区考生的定向培养录取计划。虽然降分录取西部落后地区的考生是实现实质平等的需要,但是毕竟大大压缩了东部地区的录取名额。能不能既保障西部

教育落后地区考生受教育的实质平等,又能很好地缓解和东部地区的录取矛盾呢?笔者认为,可以更大幅度的降分录取西部地区的考生进行高等教育的定向培养,即这部分考生要在毕业后回到西部工作,这样既能保证西部考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能有利于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同时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高考移民的出现,因为定向回到西部地区工作对于东部考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种制度虽然在我国有实践,但是比例还不大,笔者认为,为了实现实质平等,应该大幅度的增加这类考生的录取比例。首先,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低并不是靠当地政府自身的努力能完全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倾斜是必要的,事实上这种倾斜制度是存在的,但是从整体上分析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尤其是高水平的教育人员无法有效到位是制约问题的瓶颈,急需有效的解决。②

其次,健全事后的责任追究制度。我国目前对于高考移民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健全,尤其是对于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发现高考移民后往往只是对考生进行处罚,对于失职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未能有效的进行行政问责,应该把杜绝高考移民作为教育行政机关绩

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0年3月(上)

99

师资

浅议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张世萍

牟映雪

重庆

400047)

(重庆市儿童发展与教师教育中心

庸劣,日趋下流”。王守仁不仅对当时这种教育方法进行了严

摘要王守仁把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其“致良知”的哲学观点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与独特的教育

思想体系,并针对当时儿童教育中的弊病,提出了“自然教育论”,这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对今天的儿童教育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关键词王守仁

自然教育思想

启示

厉的批评,而且还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中集中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了儿童教育新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论。

2.1顺性自然,鼓舞儿童志趣

王守仁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促使其自然发展。这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倾向道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的主旨,包含了正确的儿童心理学的观点。因

为一般来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儿童的性情活泼好动,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如果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

G40-09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

明代中叶著名的教育家。他热衷于教育事业,从34岁起开始从事讲学活动,直至去世。王守仁深谙传统儒学在几千年的封建体制中沿袭下来的诸多教育弊病,以“反传统”的姿态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他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并结合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的儿童教育观。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儿童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鉴价值。

1王守仁自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自然教育思想以“致良知”学说为基础。在哲学上,王守仁以“心即理”作为他哲学的出发点,提出了“良知”本体说。他晚年曾说:“吾生平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寄正宪男手墨二卷》。因为“良知”是一切人所固有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类本体,良知是顺应自然的最和谐的纯善。“良知”人人都有,不待学而有,但普通人的“良知”由于受物欲的引诱常被昏蔽,所以“致良知”就是要通过“诚意正心”,清除蒙蔽人心的私欲,唤醒人们头脑中原始固有的天赋观念,促使其自然发展。王守仁通过“致良知”而“明其心”从而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他的教育目的最终是为了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从而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这一目的与当今社会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目相悖,但是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王守仁为实现他的教育目的而采用的许多教育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对于深化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

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受当时文化教育环境的影响,儿童教育存在种种弊端。他认为“若近世之训蒙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

①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指出当时儿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

特点,顺其性情,就像草木开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反之,则“推挠之则衰萎”,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儿童教育必

须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顺应其性情,因势利导,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这样儿童自然就能长进,激发他们的学习志趣,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就好比“时雨春风”滋润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发,生气盎然,而不是强制就范,扼杀儿童个性。儿童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积极、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学习的长进,使其生机盎然,情趣舒畅,由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2.2循序渐进,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

王守仁认为:“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③

而进。”儿童个体生理发育、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性决定了儿童教育的过程性和阶段性,对儿童进行教育应根据每一阶段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和组织教学。一个人从婴儿发展到成人的自然顺序,有一定的阶段性,“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

又既而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儿童教育首先要明白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其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的特点,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即能够以儿童的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性格特点为教育基础,循序渐进,即如同孩童学步,“学起立移步,便是学步趋庭除之始;学步趋庭除,便是学奔走

往来于数千里之基”,因材施教,就是顺着他“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顺序为学,合理安排教学组织。

2.3量力施教,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

王守仁认为儿童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教育教学应注意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为此他提出“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所谓“分限”指的是儿童智力发展所达到的水平。他曾用“种树”作过一个比喻:树刚发芽只能用少量的水去浇灌,萌芽再长,便再加水,“若幼小萌芽,有

⑥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它了。”同样,如果教学不顾及儿

是督促儿童读书习字,但不知道用礼仪来引导;想使儿童聪明,

却不知道用德善来培养。对待儿童使用鞭打体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长此以往,儿童便“视学舍如囹狱”,“视师长如寇仇”常常借故逃学,“以遂其嬉游”,“以肆其顽鄙”,因而“偷薄

童不断变化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高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就

像一桶水浇注在幼芽上把它浸坏了。教导儿童如同种树,要顾及儿童的实际能力,量力施教,因此他还认为儿童教学“授

98

2010年3月(上)

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教学应该留有余地,“量其资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使儿童“精神力量有余”,这样儿童

而是开释人的自然潜能。其次,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使儿童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儿童是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这种尊严来自他们作为人的权利与幸福,也来自他们发展的内发性和主动性,他们有自己的儿童世界,用自己的心灵诠释生活,因此,学习王守仁关注儿童期,尊重儿童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和外在的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和参与儿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是成功教育的一个前提。再次,儿童教育应确立适度、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在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里,这包含了承认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为儿童的个性多样化,

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需求、习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儿童,尊重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个性潜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其多元发展。最后,教育方法应注重回归自然,营造自由自在、宽松和谐、有利于儿童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精神环境和课堂气氛。

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是现代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才是我们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王守仁富有智慧的自然教育论,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进步理论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促进“完整儿童”的发展颇有借鉴价值。注释

①②③⑥⑦⑧(明)王守仁著.张怀承注译.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M].长沙:岳麓书社,2004.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④⑤⑨(明)王守仁著.王阳明全集(上卷)

就“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授书要量力而教,这样儿童

不会因为学习艰苦而厌学,而乐于接受教育。他的这一观点对我们今天减负有很大启示。

2.4因材施教,重视儿童个性培养

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是有独特心灵的生命个体。每个儿

童都有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教育应从每个独特的个体出发,因材施教,重视儿童的个性培养。为此,王守仁提出“良医治病说”:“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疾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不问症候之如何,而必使人人服之也。君子养心之学,亦何以异于是。”

他把教书育人比作是医生治病救人,强调了对象的个体情况,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能够发掘每个儿童的个性。这种具有生态意义的“生命”教育观,打破了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教育观,树立了以人为本,顺应自然的教育观点,在今天仍然很有现实意义。

3王守仁自然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及启示

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体现了儿童教育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顺导儿童性情,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其自然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首先应以人为本,树立生命论教育观。自然主义教育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即关注人的情感、自由等人格精神层面。个体生命的自由性和能动性表现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育的本质不是规制人,(上接第88页)求,当做出的一个行政行为可能对公众有重大影响的时候,应该听取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的时候不仅要听取西部考生的意见,同时也要听取东部考生的意见。听取意见的方式应该多元化,可以采取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网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教育落后地区降分录取的幅度不应该是一成不便的,应该根据当年的报考人数,试卷的难易程度等进行动态的调整。如果常年维持一个不变的降分幅度,是不利于真正的平等实现的。

其次,要提高透明度,增强人们对这一措施的认同感。行政公开是现代行政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行政决定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透明。在公开透明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才能最大程度上取得公众的认同。正如西谚所云:“正义不仅仅是正义,还要是看得见的正义。”我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观念变革。教育行政机关在对西部教育落后地区制定降分录取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众,减少质疑的声音。要公开的对降分的依据和理由进行充分的说明。说明理由制度是行政法意义上的一个基本制度,也是对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对于民众来讲,他不仅应该知道结果,还应该知道得出这个结果的理由。从近几年的实践,这一点是做的很不够的,以至于人们往往会对这一制度感到不理解。甚至每年都有考生对此提起行政诉讼,比如在2001年发生的青岛两考试状告教育部录取计划不平等案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第三,适当增加西部地区考生的定向培养录取计划。虽然降分录取西部落后地区的考生是实现实质平等的需要,但是毕竟大大压缩了东部地区的录取名额。能不能既保障西部

教育落后地区考生受教育的实质平等,又能很好地缓解和东部地区的录取矛盾呢?笔者认为,可以更大幅度的降分录取西部地区的考生进行高等教育的定向培养,即这部分考生要在毕业后回到西部工作,这样既能保证西部考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能有利于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同时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高考移民的出现,因为定向回到西部地区工作对于东部考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种制度虽然在我国有实践,但是比例还不大,笔者认为,为了实现实质平等,应该大幅度的增加这类考生的录取比例。首先,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低并不是靠当地政府自身的努力能完全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倾斜是必要的,事实上这种倾斜制度是存在的,但是从整体上分析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尤其是高水平的教育人员无法有效到位是制约问题的瓶颈,急需有效的解决。②

其次,健全事后的责任追究制度。我国目前对于高考移民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健全,尤其是对于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发现高考移民后往往只是对考生进行处罚,对于失职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未能有效的进行行政问责,应该把杜绝高考移民作为教育行政机关绩

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0年3月(上)

99


相关内容

  •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
  • 现 代 教 育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 杨丽梅1 杨 帆2 (1.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2710022: 2.河北金融学院 071051)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提倡顺应儿童性情.儿童 教育内容和方法--诱导讽.教学程序和&q ...

  • 中外教育史参考资料
  • 论述题目录: 一.中国教育史部分 1. 试析<学记>的教育思想.P27 2. 请评述儒家教育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P28 3. 试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P29 4. 先秦私学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特征.P31 5. 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P34 6. 论孔子 ...

  • 心学--王守仁
  • "心学"之集大成者王守仁(上) 蔡厚淳 (一) 王守仁是中国十六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世人敬仰的心学大师.是后人推崇备至的历史人物. 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被封为"新建伯".1568年(明隆庆二年),再诏赠为"新建侯" ...

  • 宋明理学的时代文化价值及影响刍议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论文题目:宋明理学的时代文化价值及影响刍议 学生姓名:刘嘉瑜 学 号:[1**********] 专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2015级二班 任课教师:王宝琳 摘要: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断链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类认知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 ...

  • 中国教育思想史
  • 中国教育思想史 一.孔丘的教育思想 1. 重视教育作用 孔丘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教育对人的作用两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问题. (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庶.富.教 孔子阐述了他庶.富.教的施政大纲,他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以下三个条件:首先,要有较多的 ...

  • 201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201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15.1 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 ...

  • 王阳明观察竹子7天劳思致疾,却助推了近代崇洋媚外思潮的盛行?
  • 守仁格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两大影响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的王守仁(1472-1529),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儒家四圣孔子.孟子.朱熹和王守 ...

  •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1. 孔子(公元前 551 -前 479 )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 " 有教无类 "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 " 有教无类 ...

  • "学前教育史考试资料
  • ()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C.蒙台梭利 ()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B. ()是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D.张宗麟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论述游戏的教育家.B.夸美纽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