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丰富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丰富

第二单元 丰富

“丰富”是高分作文的一个重特征。是“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判标准。《考试大纲》对“丰富”的要求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从“等级评分标准”看,好像只占几分,但在具体阅卷中,“丰富”实际分值有可能占到整篇作文分值的50%或以上,因为多个评分点都与之息息相关。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即所选材料要紧扣话题中心;“内容充实”,即材料要丰富;“感情真挚”,即材料感人;“结构严谨”,即材料要有层次;“深刻”,令人深思;“有创意”,即材料新颖„„“文章一枝花,全靠例当家”,“例好文一半”,所以材料的重要性已超越了语言、结构等作文要素了。

材料丰富。是一篇文章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议论文而言,丰富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以事例感人,以典型、翔实的材料来打动人、说服人,避免用空洞的分析,避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对于记叙文而言,要有具体可感的材料,要充分,要有生活的真实感。叙事要曲折有致,不能过于平淡,要在曲折中显出生动感人;描写要具体、逼真,只有逼真,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逼真的关键,就在于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具体、生动。另外,细节的逼真和生动,也可看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刻程度。当然,对记叙文类文章而言,材料的丰富也表现在文章中的众多方面:细节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下笔时的文思泉涌等等,都得边于材料的积累。

形象丰满。在记叙性文章或有一定文学性写作中,离不开形象(一般指人物形象) 的描绘。形象要鲜活,要有血有肉。对人物来讲,要有个性。要有特征;对事物来讲(如“雪”) ,要特征鲜明,要有变化,要丰富多彩。写作时,对于文章中所记叙或描写的人物一定要注意其形象的刻画,首先使其有自己的形象,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人”,一个概念化的“人”。对“形象”而言,他(她) 应该有自己的装扮,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动。总之,要让这一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意境深远。主要对记叙类文章而言。记叙类文章不同于议论文,它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明确讲出来,以显示内容上的深刻。那怎样使文章深刻、立意高远呢? 记叙类文章有自己的特点。或通过真挚的抒情感染人,或通过象征性的描写以揭示主题也有的文章通过独创的意境,使内容和思想的表现更为含蓄,耐人寻味。在这里,意境的创造很重要。意境优美,则显情景交融,感染力强;意境深远,则会主题深刻,立意更上一个层次。

第一节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记叙类文章的丰富

知识导学

作文,追求的是一泻千里的气贯如虹,显现的是博学多才。而材料是作品最根本的载体。从古至今,历代优秀之文无不在材料上具有顺手拈来的特点,无不具有经典而丰满的特点。从《烛之武退秦师》到《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它们虽然文笔简练,但是人物却异常丰满;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到贾平凹的《静虚村记》。无一不是具有精致的绘景,而在景中融会了作者特别的情感。因此,要做到“丰富”,就必须以文章的“神”为基调,多方选材,选精当之材,达到丰富的境地,为“神”服务。

一、形象丰满 形神兼备

对于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 来说,最可贵最关键的是做到形象丰满。只要是叙述类的文章,在内容上就有“形象”出现:或人物、或环境、或情节等。写人物,就运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将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综合运用,绘人,将人物刻画得个性鲜明,让人物栩栩如生,丰满起来,生动起来;写境,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叙事情,详尽而完整,情

节曲折有致,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

对记叙性文体而言,描写手法必不可少;即使在议论性文体中,运用恰当,也有独到的作用。所以。形象丰满就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几种描写方法,主要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其中人物描写尤为重要,它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而描写的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工笔和白描。要使形象丰满应叙述详尽,力避空泛,描绘特征,写意传神,抓住特点,描述动作,深入内心,揭示心理,侧面描写,烘云托月,并灵活运用叙述方式和人称,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和抒情方式等。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形象丰满的最终目的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要让形象丰满必须把握形象的特征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来传达什么思想感受。以形传神是连结“形”和“神”的桥梁,人物形象的丰满自然也离不开形貌逼真,而形貌逼真关键在于形神兼备。因此,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惜墨如金,只要将所要描绘的形象让人有真情实感,可以触摸到它所显现出来的立体感,并进而感受其中的精神魅力,达到感染人、熏陶人、感动人的目的。

二、情景交融 辞达理举

俗话说:“言为心声”,《乐记》中也说,“情者,心之动也。”文贵重情,而情景交融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抒发情感的法宝之一。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情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讲的就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登泰山则情满于山,观沧海则意溢于海”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抒情方式将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所以著名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巾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文章也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而辞达理举也就迎面而来了。辞达,指语言形式的畅达、美巧;理举,指思想内容的充实有物。辞达理举,是陆机提出的关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文学主张,是情景交融基础上的大统一。

在历史文化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典范,在他们的作品中,客观景物鲜明地染上了个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典型的染上色彩的景中至文。杜甫在《春望》中吟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忧斟思家悲痛之情,感人至深。李煜在《相见欢》中倾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残缺之月,寂寞梧桐,浓浓秋意,处处留有词人境遇和情感的痕迹,充分表达了故国之恩和亡国之痛。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此外,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郑燮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无一不是达到景与情的融合。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景中寓情,以景结情,缘情写景。人物和环境不能脱节,不同的人物有着属于自己的环境定位。这样的情节与环境景物相融才让读者感觉自然,真实。而且会很容易的创造出相应的气氛和意境,加深读者的印象。要善于以景物启情、寓情,要以景物为情节服务。反过来情节的发展也需要环境和景物的衬托。两者融合在一起,不要硬写些不匹配的景物,显得与情节格格不入。情景交融并不拘限于写景状物。在话题作文中,在记人叙事之时,我们如果巧妙地点缀几句景物,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所以.在作文中,如果我们加入一些沾染个人情感色彩的描写,将情感含蓄化,那文章也就内容丰富多了,可以达到辞达理举。

三、视通万里 思接千载

文贵创新,文贵真情,这都是一类作文的现实要求。而要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还要做到视野的开阔,思路的开阔,从而使文章层次感强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对于散文而言,因为它是“文学的轻骑兵”,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散文的“散”,

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时而勾勒描绘,时而侃侃议论。散文所写之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零琐见闻,也可是点滴感思,大多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它妙在似无意实有意之间,看似支离散漫,实则浑然一体。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几乎都是视通万里的作品。自从话题作文兴起以来,文体不限,许多有文化底蕴和文学积累的学生得以大展身手,他们或展开想象的翅膀,或描绘出优美的意境,或浓墨重彩,文采飞扬,使散文充满诗情画意,或取材于生活,写出动人细节,使散文满含深情,历年高考中高分甚至满分的作文,以散文为最。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打得开,收得拢。”

文贵开阔,有个必备的前提,那就是拥有丰厚的积淀。学识、涵养、审美、文气只能从丰厚的积淀而成。否则,写作时只会思路滞涩,视野狭窄,思辨提升偏浅,内容空泛,达不到视通万里的效果。如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力作《听听那冷雨》,从余氏的笔端流出来的,何止是冷雨! 是五彩的羽翼,在尽情的飞翔。作品通过绘雨,糅合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不仅将人与物交应传感中产生的情致、气韵、意识等精神内涵表现出来了,而且将乡情、爱情、亲情、友情等人与物交应传感中产生的情感也展示出来了,从而给读者以多维的审美体验。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积累。一要积淀素材。创作需要丰富的素材,写作时能随意尽兴发挥,做到旁征博引、借题发挥。二要积淀灵感。在生活中,作者要悉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拥有一个美好、高尚的人格,拥有一颗对生活对创作无限执着追求的心,那么高考的考场作文,也就会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达到一类作文的档次。

方法导引

记叙类文章无论是以情感人,还是凭理深化,都要达到文章的“灵魂”活灵活现。要做到这点,我们要牢牢抓住作品的“形象”、“情景”、“思维”,并将其突破。

一、抓形象丰满

文章形象要丰满,形神要兼备。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以丰富的描写凸现丰满。

面对一个形象,我们如一位雕刻家,用手中的笔作刻刀,精雕细琢,运用多种技法,使对象丰满地凸现在我们的面前。刻画人物,应该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的、生动的、深刻的反映。对人物进行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他人的不同之处,为描写而描写毫无意义。如孙犁的文章《荷花淀》中,水生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的女人,她的形象是丰富的丰满的,其功效来源于作者综合运用了环境、细节、动作、心理、语言等多种表现手法。特别是语言描写尤为精彩:“你总是很积极的。”这种口气,用不满表达水生嫂的依恋、满意的心情,写出了女人的复杂的思想情感。所以,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丰富细腻的感情活动。

要使形象丰满,尽可能多描写少叙述。在作文中,不少同学习惯于以叙述代描写,以介绍代描写,像一个讲解员,干巴巴地介绍人物,说明形象。这样写的作文,肯定是干瘪乏味的。如果换而言之。可采用描写手法,写好几件事,人物形象就会站起来,所以表述同一事实,介绍同对象,描写同叙述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同样,用多多的描写取代介绍一个物体,赋予物体人的情态,物体也一定会活灵活现。如对落叶加以抒情味的描写:“一片树叶绕树三匝,一步三回头,在树根脚下找到归宿”,可以窥见它的形象感是十分强烈的,韵味十足的。

要使形象丰满,特别要重视神情动作与个性化语言的描写,要让形象本身来说话。演员演戏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靠的是演员具体入微的神情动作和个性化的语言,而不是让演员站在幕后,只凭导演向观众介绍剧情。要想使文章形象突出、丰满,就必须让形象本身说话,少用定性词语,不能大搞“贴标签”活动。同时,在绘制形象时,要对所运用的写方

法加以甄别,有所选择,决不是全盘拿来,对那些体现人物性格较出的、有思想性又能显示性格的、彰显意义十分强烈的言行,则必须细地描绘,其他的则可以一笔带过。因此,对记叙性文章,如果只有概括述,而没有具体叙述,文章就会过于空泛,难免流于概念化。

2.以立体的角度塑造丰满。

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需要的是人或事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全方位表现描写对象。人物形象是否丰满,事件是否有深刻的意义,作文选择的表现角度是关键。在行文时,我们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如对人而言,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人物的外貌有什么特征? 人物的动作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 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在什么地方? 别人是如何看这个人的? 如对事而言,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事件的经过如何? 事件是怎样结束的? 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能落实这些点,人物形象就会丰满起来,事件也会突出其深远的意义。如果是状物,抓住了物体的特点,多角度感受,这物体就有了质感。

要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将人物概念化、脸谱化、类型化,而是写出人物在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精神状态。如通讯《情到深处品自高》作者写主人公何家庆携带全家的积蓄去西南考察魔芋种时,有一段心理描写:“前行的脚步是那样滞重,何家庆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茫茫大西南,语言不通,民族习俗各异,毒蛇、恶狼出没,风霜雷电相逼,饥饿寒冷侵袭„„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对家庭倍加依恋,稍一迟疑,就难以成行。在最终成行之前,他一夜辗转反侧,次日凌晨4点就起床了。从居住的四楼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两个小时„„”作者从立体的角度,将他那矛盾的心理有层次地显现出来了,不仅没有损害这一享誉全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的高大形象,而且使人物更加丰满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要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只表面静止的表现一个时间点,而是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动态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多层次。如《凤凰的选择》作为高考满分作文,所描绘的“一只火凤凰”就是将心灵置放在时空的变化之中,以前是“无法走出这黑暗的原野,灰色脆弱的心灵一触即碎,也许我的心是块冰做的”,而后来是“释放了一年来的能量,将自己冰做的心融化,将我的羽毛烧化,将一切投人烈火熊熊之中,我瞬时燃烧了。火凤凰重生了”。作者正是站在时间的跨度上,将“一只火凤凰”“经过烈火的洗礼才能重生,才能实现自己的彩虹梦”的主题,展现的层次感十分清楚。

3.以独特的个性展示丰满。

对人物事件的描写,最忌千人一面。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容易显得与众不同。要在800字左右的文章里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特征进行夸张式的描绘,以彰显其独特的个性。抓住特点进行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动作展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心灵描述显示人物的思想,凸现人物的个性,达到写意传神。描绘特征,一定要做到写出人物所具有而别人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鲁迅在描绘其笔下的悲剧女性——祥林嫂时,就是抓住她的“眼睛”进行描写的:“顺着眼”——“眼角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通过对眼睛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表现,使她成为富有典型意义的特征描写,写出了她那悲剧命运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程度,是最明显的个性化描写了。所以,独特的个性并不需太多的语言来展示,只要抓住了“点”,则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

要使人物形象独特而富有个性,还必须描绘共性,突出个性。因为人物不是一个孤立的真空式的符号,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当中,与其他的人、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绘成一个人物的独特性,最好将他放置在一个具体的社会环境当中,通过类比、对比,从而达到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目的。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如周瑜、曹操、庞统等等。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先绘各自的共性;而在同类人物中又着重描绘各自的个性。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4.以真实的细节描绘丰满。

进行生动具体、细致人微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文章去掉干瘪乏味,增强感染力。作家李准就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所谓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要描绘丰满的形象,就要选用典型细节。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对典型细节作了阐释:“诗人从所写的人物身上采取最鲜明最足以显出特征的面貌,把不能渲染人物个性的一切偶然的东西都一齐抛开。”细节的典型表现在必须揭示人物特有的性格底蕴和感情走向,它反映的只能是某个人特定的人才具有的东西。如同样是买酒,孔乙己和阿Q 就有天壤之别。孔乙己是: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有点显示假豪气,又有一些寒酸的独特形象。而阿Q 是: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 打酒来! ”一个“扔”字,不但写出了他的那股神气,而且还突出他的豪爽和大度。将他此时此刻的精神——“今天我比你阔多了”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细节描写如果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就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抓情景交融

文章的较高的境界是情景交融,辞达理举。我们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扎扎实实绘景,淋漓尽致表情。

作文之情再浓再厚,必须有其存在的载体。对于情景交融,应该先有足够的景存放在那里,再来讲一个“情”字。集中笔墨全力写景,将景绘得扎扎实实,描绘出景的生动性、形象性来,达到熏陶人,感染人的目的。在绘景的同时,要将所绘之景“染色”,让景自己说话,自己表情,达到酣畅淋漓。在古诗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经典,柳宗元的《江雪》就是代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是历史公认的“江雪钓翁”,其名得力于该诗。他的《江雪》一诗可以说是一幅精美的图画,一孤舟一老翁,在茫茫江中寂然垂钓,他钓上来什么了,一点不重要,却可以一下子体会到作者那种孤独、冷清、寂寞的心情,再深思一下,或许其中还蕴涵着清高孤傲、孤芳自赏、冷然面对世事的一种文人自清又无奈的心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心情和景色相一致的例子。

这里要注意,扎扎实实描绘景色,并不代表毫无目的客观的纯粹的描绘,而是将景作为情的依存,涂饰上心情的颜色,达到百分之百的情景融会。有一位考生在写《今年花胜去年红》,就是完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表达他的思想蜕变的过程:出车祸住院,正是秋天,“那时枯黄的叶子一片片地飘下,一些生命就在这样一种飘零中无声地消逝”情绪低落、伤感;“当某一天推开窗户,晚霞灿烂,远山柔和”,“金黄的河水从两山之间缓缓地流淌出来,形成一个开阔的湖区,而后悠然一转,绕过一片浅滩,滚滚而下,在乱石丛中冲泻、飞溅„„”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驱赶着心里的阴翳,情绪开朗轻快起来,“今年花”(成熟后的“我”)

胜过“去年花”(蜕变前的“我”) 。自然景观伴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而显示不同的色彩。景色丰富了,形象丰满了,文章在内容上就可以达到充实的程度,对于情感的抒发也是十分自然的了。可见,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的。

2.轻轻松松描景,隐隐约约点情。

对于描景,我们全然可以不顾情为何物,不必想诸多的条条框框,只要轻轻松松地将能够感动自己的景物大肆描摹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只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却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浓郁感情色彩的字、词、句轻轻点出,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也通过一两点给予点明,让情感凸现出来。这就像画龙一样,准确抓住人生活中最有代表的景物的突出特点进行精彩细致的描写。让人如在景中,“有情”就像画龙时“心中有睛”,“画家”必有真情(主旨) 在胸,有睛在胸,画家想通过“画龙”表达的东西才会滔滔从胸中流向笔端;融情把胸中之情融入其中,化于无形,把睛点在龙身上。所以,有“情”这一道工序,我们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描景。只管大胆运用排比、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对比、对偶、用典、铺垫、烘托、映衬、精雕等各种手法细致精巧描绘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让“情景交融”跨越三难:绘景难“历历在目”、有情难“情真意切”、融情难“合于无形”,从而顺利迈上一类作文的台阶。

在点情时,首先应该插入作者自己的一些感受。当我们在参观或游览时,特别是见到新奇而有趣的事物时,免不了会出现独特的感受,或赞叹、或惊奇、或浮想联翩。这时,不妨把它用二三句话写下来。其次要适当让人的踪迹充斥其中。没有人的点缀,即使是最优美的景,最奇特的物,也是缺乏生动之灵魂的,也往往会显得不够活跃。所以,在描绘景物时,适当地插入一些人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情,可使文章灵动起来,活跃起来,也显得更富于情感,也为情感的抒发带来主体的明确。最后是要运用一些特绘的方法,如大量的比喻、可观可感的象征等。运用这些方法,本身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形象化,就是把人和物、景和物交融在一起。朱自清先生在《春》这篇散文里,就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在绘景时,大胆而直露,将春天写得活灵活现。作者笔下的每处春景,以及春景中出现的人,在适当的地方都插入了一些点播语,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写生气勃勃的春草,就写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而不写悠闲赏春的花花公子,不写懒洋洋踏青的千金小姐,为的是赞美春天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是以人化景,以景融情,以情动人,一片深情尽在美好的景色描写之中。

3.自由自在写景,袒露心胸抒情。

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还可以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直白式的袒露心胸抒情。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所写的景作出明确地回应,对所要表达的情作出更自然地抒发,对所要表达的主题作出更深地挖掘。

把主旨含蓄地暗藏在形象之中是传统的“情景交融”的境界。但我们也可以做到景与情“双赢”,即景是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细腻感人的;情却是热情浓烈的,激情洋溢的,柔情绵长的。所以,在描写景物后,进行大胆地抒情;或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直白地抒情,都是让情感与景物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角度。高考满分作文《昭君行》就是既有精美的景物描写,又有较直白的抒情。“呆呆地坐在车中”神情是木然的,景物是“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泪,从我的眼眶溢出”,感之情在景中,“那古道边的蒿草在风中不住地弯腰,它们也在为我难过。天边飞来两只小鸟,在我的车边落下又飞去,叽叽喳喳似在说着什么,它们在对我说么?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宫殿,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换一种角度,“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

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我笑了,那是快乐的笑,幸福的笑”这些直白式的抒情,有美景作陪,显示出了莫大的力量。看“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风,拂过我的脸颊,这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它带来草原对我的呼唤”。可以说,作品正是运用了这情与景的“双赢”,从而取得了作文的满分。

三、抓思维新奇

思维独特,是文章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1.用勤劳作杖,点燃思想的新火种。

要想拥有开阔的思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肚子的积累是不行的。如果你有很多的写作技巧,而下笔是脑子里一片空白,那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应该在平时“勤”字当先,多积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提取、收藏,可以点燃思想的火种。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记录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不断提高生活感受能力、评价生活的能力。可以经常留意在人生的历程中,刻骨铭心的是什么,动人心魄的什么,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什么等记忆深处的积淀。这些往往会激起你对世界的新的感悟,那么作文的思路也就随你而来了。当然,多读书,多作读书笔记,多积累,也是一种点燃思想火种的方法。心中有货,写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诚如是“多读多写文自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在作文时随处可见闪耀着思想感触的火花,就最好将这火花随时点燃。因此,有了感触就动笔写,拿练笔当给思维加“油”,练得越多,思维就转得越快,思想就越开阔。

2.用想象作桥,打造内容的新时空。

想象是作文的生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作文的成功。作文也是艺术创作,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创作思维束缚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条条框框里,我们必须要放飞自己想象力的翅膀,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们必须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及人格魅力,打造文章内容的新时空。鲁迅曾说过:“所写的事实,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过的缘由,但并不全用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达到我的意愿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他的经验显示,想象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思路的开阔可以通过人格化达到形象的再创。梦阳在《乡下人》中描绘黄昏“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那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这一句令思维眼前一亮,韵味十足。思路的开阔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达到场景的再创。想象的大门一旦被打开,一切事物都将变形,客观的时空,再也不会阻碍人们自由翱翔的心灵的翅膀,可以真正实现“恩接千载,视通万里”。通过想象,可以上九天揽明月,可以人海底捉蛟龙;可以与朱熹坐而论道,可以与如来佛共进晚餐;可以展望千年后人类的衣食住行。可以使古埃及的木乃伊起死回生;可以与美人鱼一起畅游海底,可以同太阳神阿波罗旅行太空„„打破时空的限制,关键在于勇于打破固有的思维程式,使描写对象获得超越它们本身的更广泛、更深刻的、更有现实针对性的存在意义。

3.用小口作路,连结中心的新领域。

要思维开阔,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将话题化大为小。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这正如一个望花筒,所选的口子不能太大,否则筒里面的美丽的景色,就看不清,看不实。一个话题往往包涵很多方面的内容。在一篇800左右字的文章里,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与话题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讲到。面对宽泛的话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话题化大为小,选择小的“切入口”,突出话题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把这一点或这一方面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事件来展开,来写实、说透。事实证明,口子越小,材料越好把握。越具体,思路也就越清楚,也就越容易写实,中心也就会越集中,写得就越深刻。联想其他的素材也就越容易。我们试比较一下:同样的话题如果缩小口子,则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如《宽容》与《母亲那手心的宽容》,哪个比较容易深刻,容易联想? 肯定是后者。选择小口作路,是主旨深刻化的需要,是使文章

更进一步走向成功的需要。

佳作导读 母亲的手(节选) 庄因 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去夏匆匆返台,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师长、故交、新友和亲戚们也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实然充沛了。(评点:用比较法,将人物凸现出来了,将母亲的形象凸显了)

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里人家、炊烟、远山和大江,仰望与原野同样辽阔的天极。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的一切。那手,是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与热。(评点:画横线句子虽绘景很成功,但谈绘景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落日、古道、竹里人家、炊烟、远山和大江,几乎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客观事物,组成旷远恢弘的意境,而母亲在这一背景里,其坚韧、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情与景的融合。)

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孩童挨大人骂挨大人揍是不免的,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任何挨母亲打的片段来;连最通常的打手心打屁股都没有,了虽如此,母亲的惩戒更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我说绝招,是她揪拧同时进行——揪起而痛拧之。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打牙祭”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丁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 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 ”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评点:该泼墨的时候,就大胆去做。本段虽平淡,但字里行间充溢着可彰鉴千秋日月的对子女的情与爱。这种情感是通过真实的细节描绘母亲的形象,并使之高大丰满。“拽、按、揪拧、别过、饮泣”这些动词的运用,就是细节的体现,正是有这些传神的动词,母亲那种对孩子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贵之越苛的情操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 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其萧寒,待我们上床入睡后,母亲坐在火旁,借着昏灯,开始为我们衣袜缝补。有时她用锥子锥穿厚厚的布鞋底,再将麻绳穿过针孔,一针一针的勒紧,那痛苦的承受,大概就是待新鞋制好,穿在我们脚上时,所换得的欣快的透支罢!(评点:以上两段可以说是对母亲的手直接描写:洗衣服,纳新鞋。如果说前面是通过写人的言行写“手”,那么这两段却是对“手”的白描。这种描写造成母亲形象的立体化,极大地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晶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评点:结尾简洁而充满深情。“至大完美”是对母亲的至高无上的评价,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简评】母爱是一种伟大无私的爱。要突现特色,朱自清就说:“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作品从常见的“手”人手,让人们惊异于这母爱的深沉。

文章塑造母亲是坚忍、勤劳、灵巧、温柔的,她高大的形象来源于饱含深情的刻画。在细腻而独特的描绘中,作者抓住了母亲的独特之处:或严或慈均出自一个“爱”字。尤其在描绘她的“绝招”——揪拧同时进行一事时,是典型的细节描写。“我”是“瑟缩地睇着”、“不时偷望”着母亲,一个小孩做错事的表情很鲜明、很生动;母亲是描绘脸色“平静而肃然”、“转成失望懊忿”、“一直不展”,描绘打我的动作“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丁两臂,上下全身揪拧”,最后,“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这些描写,突出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将母亲的形象真实而伟大的显现出来。

误区导诊

记叙类文章要达到丰富的境地,考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纠错:

一、塑造形象时,需避免的三大问题

1.空洞乏力。形象丰满最忌的是以贴标签的形式进行议论抒情,而不是让写作对象自己来说话。“他是一个好人”、“她是一个温柔的人”如此概括性的话语,在有具体生动的描绘基础上点明,还可以画龙点睛,但是如果没有描写或描写不详尽,就加上这些话语,则是典型的开中药铺,贴标签,是空洞的乏力的,是收不到形象丰满、神形兼备的效果的。 形象丰富不等于描写冗长、繁多。“丰富”最忌平均使用笔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要的地方要着力叙述,话就要多,不重要的地方,务必简述,话就要少,几年的事可以几笔就写完。否则,成为生活的流水账,文章就失去了精彩,形象就失去血肉。所以,繁简要得当,快慢要得宜。

2.以叙代“说”。有不少中学生在作文时,记人干瘦,叙事干瘪,绘景干涩,是他们行文的常见病。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这样以叙说代替人物说话,往往流于空泛、抽象,这样的人物只留下一个影子,给人只是一个类型的感受,而不能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

史铁生的动情力作《秋天的怀念》之所以能够感动大江南北的人,除了作者本人注入情感外,关键的一步是让母亲说起来了,动起来了,表现起来了。面对双腿瘫痪以后,“我”的暴躁无常,她做了:“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她说了:“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就连她昏迷前,作者还让母亲

主动说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正是这些举动让描绘的对象不停地表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从而使母亲的形象变得无上高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是强烈而纯真的。

3.单一平板。人物形象、大事小事,只要存在,就应该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这也是形象丰满的现实需要。但是,我们常常所见到的作文却呈现出单一性、平板性,缺乏厚度,立体感不强。究其源,是即抓住了人物的某一个特点来写,但没能把握主要特征,没有深入挖掘,不能充分展示所写对象的变化和复杂性,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

在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哥,是捡来的吗? 》之所以获得高分,可以说与作者塑造哥哥形象的丰满有很大的关系。文章开头就将哥哥定位了:他像一头健壮的牛、一匹任劳任怨的马、一只拉磨的驴,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劳力。但随着叙述的深入,不仅娘的形象展示出来了,而且连哥哥的形象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深化,有立体感:“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 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

二、绘制情景交融时,要防止的三大毛病

1.景物过于粗放。有些同学在写情与景的作文时,总是喜欢将眼光放在情感的抒发上,而不是想到如何将景物写得精细、美观、大方、动情。要知道,如果所描绘的景是粗放的,是不细腻的,只有干巴巴的几句台词,这样的文字是艰涩的,是不能打动自己的,是不能感动别人的。重要的是将所要描述的对象写细,写活,抒情就有足够的承载力,就有动情的地方。

2.情感过于造作。我们知道,写抒情文要有真情实感,那勉强的无病呻吟是无法引起共鸣的。然而,有些文章感情确实比较丰富,但是过于造作,那不仅不会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反而令人有恶心之感。情感讲究的是自然、顺畅。没有抒情的基础或者矫揉造作,都不能达到鼓舞人,感动人的效果。特别是写景还不到位的时候,这时抒情就尤其要慎重,不能低格,更不能出格,否则,只会是适得其反。

3.景情过于生疏。有的作文景绘得生动形象,情感也比较真实细腻,但是怎么也会出现低分呢? 其根源在于景与情过于生疏,二者没有达到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景与情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情感或高或低于景物所表达内涵;其二是情感的抒发的类型与景物所体现的情感因素不同型。所以,作文应该笔锋含情,景物描写要紧紧围绕作者的情感进行,不要偏离轨道,达到情与景的最佳和谐。

三、追求新奇时。要预防下列几大弊端

1.旧瓶装不了新酒。我们知道,不可能所有的话题都是新的,所有的语言都是独特的,所有的思维都是新颖的。所以,有些同学的作文里,出现几十年都未变的老材料,甚至出现了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观点。这些旧的材料和观点,给人的笺注是典型的老调重弹,反映作者的眼界不开,是吸引不了阅卷老师的眼球的。因此,在作文时要尽量做到说人之未说,谈人之未谈,这样才拥有高人一等的可能。山还是那座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要用全新的角度与思维,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对于那些老材料,我们要屏弃陈旧的观点,以新的眼光给它们重新定位,并注入新时代的内容。只有这样,找到了文章的切入口,就不会是茫然之感了,写作时思路不涩,视野开阔,内容不会空泛,笔下生风了。

2.以面代替点。经常有些记叙类作文,材料新鲜,立意也好,但是却不见作文的高分出现呢? 究其源,作文缺乏的就是具体的“点”,而遍地都是浮华的“面”。概述场面缺乏逼真的特点,造就的是缺乏生动形象的事实;这样,材料所反映出来的内容与文章的主题有一段距离,对主题是有损伤的。更有甚者,作者在行文时,只顾一味地讲究上下五千年,纵横

几万里的大思维,而不见所有的扩展都必须在主题的范围之下。离开主题去大谈特谈,只会使文章变成泛泛而谈,影响主题的深度,甚至完全背离主题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须不知,作文要“打得开,收得拢。”那种“只打开,而收不拢”的情形,我们要坚决抵制,我们要谨慎对待。

3.单一平面,缺乏立体化。面对同一对象,讲究的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描摹,达到立体化。但是,有的考生,注重的是横向联系,缺乏纵向的沟和,只知道将网撒得很开,而不知道将网弄深。要将鱼网住,除了将网撒开点外,还要网深一点。大家都知道,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在事件的发展中丰富人物性格的。如果没有连环套式的事件发展,林冲就不可能有走向梁山的性格制高点。因此,作文如果单纯就唯一的一面来谈,那是很难鹤立鸡群的。所以,为什么有些同学的作文给人一种轻飘之势、单薄之感,其实质就是作文呈现出单一性和平面性,缺乏必要的丰富和立体的特点。要做到内容厚重,就一定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考的竞争台上,有力地击倒对手,而获得高分。

病文诊断

我喜欢下雨

有人说,雨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东西,可我对雨却情有独钟,像是与生俱来。这学期我学了赵丽宏阿姨写的《山雨》就更加喜欢雨了。赵丽宏阿姨把山雨描绘得栩栩如生,写出了山雨的声,写出了山雨的色,写出了山雨的形。每当我读起那篇优美的散文,仿佛山雨就在我的眼前,就在我的耳畔,就在我的脑际„„

又下了一场春雨。下的时候我正在睡觉,我从甜蜜的梦中醒来,爬在枕头上听着那由雨演奏出来的世界名曲,美妙的旋律一会儿“嘀哒、嘀哒”,一会儿“叮咚,叮咚”,又一会“哗啦,哗啦”„„动听的雨声使我很快又进入了梦乡,似乎比以前睡得更香了。

清晨起床,见雨还在下个不停,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吃过早点上学时,我见雨下得并不是很大就索性没带雨伞。走在路上我仰着头,张着嘴,品着那甜津津的雨丝,似乎比纯净水甜得多。难怪人们常说:“自然总比人工好。”

在学校,我坐在一个紧挨窗户的位置。每节下课后我就倚靠在窗边看雨。雨下得小了,到处一片灰蒙蒙的。但窗前的树显得更绿了,花儿也挺直了腰,高楼在雨的淋浴下,发出亮光,似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在不知不觉中,雨,悄悄地停了。燕子在蔚蓝的天空上展翅飞翔,那“唧——唧——”的叫声,像是在吐露着雨后的欢悦。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到处都焕然一新,街道变得更加干净了,天空变得更加湛蓝了,人们变得更加精神了!

啊! 我喜欢下雨!?

诊断过程

本文可以说基本达到情景交融。有景物的描写:有写雨声的“那由雨演奏出来的世界名曲。美妙的旋律一会儿‘嘀哒、嘀哒’,一会儿‘叮咚,叮咚’,又一会‘哗啦,哗啦一、有写雨味的“甜津津的雨丝,似乎比纯净水甜得多”、有写雨后初晴的“雨下得小了,到处一片灰蒙蒙的。但窗前的树显得更绿了,花儿也挺直了腰,高楼在雨的淋浴下,发出亮光,似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在不知不觉中,雨,悄悄地停了。燕子在蔚蓝的天空上展翅飞翔,那‘唧——唧——’的叫声,像是在吐露着浴后的欢悦。”可以说,这些景物描写较好地体现了雨的特征,同时,对雨的感情也有所体现。

然而,本文作为一个高中生的作文,则有嫌单薄。其一是对雨的描写仅仅是蜻蜒掠水般地一笔带过。虽然绘了声、味等,但是对雨深层次的描摹与内涵的挖掘没有做到,或者说,只给了雨的“形”,而没有赋予雨的“神”。其二是在描摹的基础上,情感不深刻,特别是最后一句,“啊! 我喜欢下雨”可以说过了火。前面的描写有喜欢的感情蕴涵其中,但是还没有

达到大肆抒情的地步。所以,如此抒情不仅不会给人以美感,反而有损作品的档次。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丰富

第二单元 丰富

“丰富”是高分作文的一个重特征。是“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判标准。《考试大纲》对“丰富”的要求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从“等级评分标准”看,好像只占几分,但在具体阅卷中,“丰富”实际分值有可能占到整篇作文分值的50%或以上,因为多个评分点都与之息息相关。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即所选材料要紧扣话题中心;“内容充实”,即材料要丰富;“感情真挚”,即材料感人;“结构严谨”,即材料要有层次;“深刻”,令人深思;“有创意”,即材料新颖„„“文章一枝花,全靠例当家”,“例好文一半”,所以材料的重要性已超越了语言、结构等作文要素了。

材料丰富。是一篇文章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议论文而言,丰富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以事例感人,以典型、翔实的材料来打动人、说服人,避免用空洞的分析,避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对于记叙文而言,要有具体可感的材料,要充分,要有生活的真实感。叙事要曲折有致,不能过于平淡,要在曲折中显出生动感人;描写要具体、逼真,只有逼真,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逼真的关键,就在于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具体、生动。另外,细节的逼真和生动,也可看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刻程度。当然,对记叙文类文章而言,材料的丰富也表现在文章中的众多方面:细节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下笔时的文思泉涌等等,都得边于材料的积累。

形象丰满。在记叙性文章或有一定文学性写作中,离不开形象(一般指人物形象) 的描绘。形象要鲜活,要有血有肉。对人物来讲,要有个性。要有特征;对事物来讲(如“雪”) ,要特征鲜明,要有变化,要丰富多彩。写作时,对于文章中所记叙或描写的人物一定要注意其形象的刻画,首先使其有自己的形象,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人”,一个概念化的“人”。对“形象”而言,他(她) 应该有自己的装扮,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动。总之,要让这一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意境深远。主要对记叙类文章而言。记叙类文章不同于议论文,它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明确讲出来,以显示内容上的深刻。那怎样使文章深刻、立意高远呢? 记叙类文章有自己的特点。或通过真挚的抒情感染人,或通过象征性的描写以揭示主题也有的文章通过独创的意境,使内容和思想的表现更为含蓄,耐人寻味。在这里,意境的创造很重要。意境优美,则显情景交融,感染力强;意境深远,则会主题深刻,立意更上一个层次。

第一节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记叙类文章的丰富

知识导学

作文,追求的是一泻千里的气贯如虹,显现的是博学多才。而材料是作品最根本的载体。从古至今,历代优秀之文无不在材料上具有顺手拈来的特点,无不具有经典而丰满的特点。从《烛之武退秦师》到《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它们虽然文笔简练,但是人物却异常丰满;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到贾平凹的《静虚村记》。无一不是具有精致的绘景,而在景中融会了作者特别的情感。因此,要做到“丰富”,就必须以文章的“神”为基调,多方选材,选精当之材,达到丰富的境地,为“神”服务。

一、形象丰满 形神兼备

对于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 来说,最可贵最关键的是做到形象丰满。只要是叙述类的文章,在内容上就有“形象”出现:或人物、或环境、或情节等。写人物,就运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将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综合运用,绘人,将人物刻画得个性鲜明,让人物栩栩如生,丰满起来,生动起来;写境,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叙事情,详尽而完整,情

节曲折有致,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

对记叙性文体而言,描写手法必不可少;即使在议论性文体中,运用恰当,也有独到的作用。所以。形象丰满就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几种描写方法,主要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其中人物描写尤为重要,它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而描写的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工笔和白描。要使形象丰满应叙述详尽,力避空泛,描绘特征,写意传神,抓住特点,描述动作,深入内心,揭示心理,侧面描写,烘云托月,并灵活运用叙述方式和人称,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和抒情方式等。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形象丰满的最终目的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要让形象丰满必须把握形象的特征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来传达什么思想感受。以形传神是连结“形”和“神”的桥梁,人物形象的丰满自然也离不开形貌逼真,而形貌逼真关键在于形神兼备。因此,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惜墨如金,只要将所要描绘的形象让人有真情实感,可以触摸到它所显现出来的立体感,并进而感受其中的精神魅力,达到感染人、熏陶人、感动人的目的。

二、情景交融 辞达理举

俗话说:“言为心声”,《乐记》中也说,“情者,心之动也。”文贵重情,而情景交融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抒发情感的法宝之一。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情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讲的就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登泰山则情满于山,观沧海则意溢于海”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抒情方式将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所以著名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巾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文章也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而辞达理举也就迎面而来了。辞达,指语言形式的畅达、美巧;理举,指思想内容的充实有物。辞达理举,是陆机提出的关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文学主张,是情景交融基础上的大统一。

在历史文化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典范,在他们的作品中,客观景物鲜明地染上了个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典型的染上色彩的景中至文。杜甫在《春望》中吟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忧斟思家悲痛之情,感人至深。李煜在《相见欢》中倾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残缺之月,寂寞梧桐,浓浓秋意,处处留有词人境遇和情感的痕迹,充分表达了故国之恩和亡国之痛。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此外,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郑燮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无一不是达到景与情的融合。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景中寓情,以景结情,缘情写景。人物和环境不能脱节,不同的人物有着属于自己的环境定位。这样的情节与环境景物相融才让读者感觉自然,真实。而且会很容易的创造出相应的气氛和意境,加深读者的印象。要善于以景物启情、寓情,要以景物为情节服务。反过来情节的发展也需要环境和景物的衬托。两者融合在一起,不要硬写些不匹配的景物,显得与情节格格不入。情景交融并不拘限于写景状物。在话题作文中,在记人叙事之时,我们如果巧妙地点缀几句景物,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所以.在作文中,如果我们加入一些沾染个人情感色彩的描写,将情感含蓄化,那文章也就内容丰富多了,可以达到辞达理举。

三、视通万里 思接千载

文贵创新,文贵真情,这都是一类作文的现实要求。而要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还要做到视野的开阔,思路的开阔,从而使文章层次感强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对于散文而言,因为它是“文学的轻骑兵”,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散文的“散”,

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时而勾勒描绘,时而侃侃议论。散文所写之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零琐见闻,也可是点滴感思,大多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它妙在似无意实有意之间,看似支离散漫,实则浑然一体。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几乎都是视通万里的作品。自从话题作文兴起以来,文体不限,许多有文化底蕴和文学积累的学生得以大展身手,他们或展开想象的翅膀,或描绘出优美的意境,或浓墨重彩,文采飞扬,使散文充满诗情画意,或取材于生活,写出动人细节,使散文满含深情,历年高考中高分甚至满分的作文,以散文为最。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打得开,收得拢。”

文贵开阔,有个必备的前提,那就是拥有丰厚的积淀。学识、涵养、审美、文气只能从丰厚的积淀而成。否则,写作时只会思路滞涩,视野狭窄,思辨提升偏浅,内容空泛,达不到视通万里的效果。如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力作《听听那冷雨》,从余氏的笔端流出来的,何止是冷雨! 是五彩的羽翼,在尽情的飞翔。作品通过绘雨,糅合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不仅将人与物交应传感中产生的情致、气韵、意识等精神内涵表现出来了,而且将乡情、爱情、亲情、友情等人与物交应传感中产生的情感也展示出来了,从而给读者以多维的审美体验。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积累。一要积淀素材。创作需要丰富的素材,写作时能随意尽兴发挥,做到旁征博引、借题发挥。二要积淀灵感。在生活中,作者要悉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拥有一个美好、高尚的人格,拥有一颗对生活对创作无限执着追求的心,那么高考的考场作文,也就会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达到一类作文的档次。

方法导引

记叙类文章无论是以情感人,还是凭理深化,都要达到文章的“灵魂”活灵活现。要做到这点,我们要牢牢抓住作品的“形象”、“情景”、“思维”,并将其突破。

一、抓形象丰满

文章形象要丰满,形神要兼备。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以丰富的描写凸现丰满。

面对一个形象,我们如一位雕刻家,用手中的笔作刻刀,精雕细琢,运用多种技法,使对象丰满地凸现在我们的面前。刻画人物,应该综合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全面的、生动的、深刻的反映。对人物进行描写,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物区别于他人的不同之处,为描写而描写毫无意义。如孙犁的文章《荷花淀》中,水生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的女人,她的形象是丰富的丰满的,其功效来源于作者综合运用了环境、细节、动作、心理、语言等多种表现手法。特别是语言描写尤为精彩:“你总是很积极的。”这种口气,用不满表达水生嫂的依恋、满意的心情,写出了女人的复杂的思想情感。所以,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丰富细腻的感情活动。

要使形象丰满,尽可能多描写少叙述。在作文中,不少同学习惯于以叙述代描写,以介绍代描写,像一个讲解员,干巴巴地介绍人物,说明形象。这样写的作文,肯定是干瘪乏味的。如果换而言之。可采用描写手法,写好几件事,人物形象就会站起来,所以表述同一事实,介绍同对象,描写同叙述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同样,用多多的描写取代介绍一个物体,赋予物体人的情态,物体也一定会活灵活现。如对落叶加以抒情味的描写:“一片树叶绕树三匝,一步三回头,在树根脚下找到归宿”,可以窥见它的形象感是十分强烈的,韵味十足的。

要使形象丰满,特别要重视神情动作与个性化语言的描写,要让形象本身来说话。演员演戏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靠的是演员具体入微的神情动作和个性化的语言,而不是让演员站在幕后,只凭导演向观众介绍剧情。要想使文章形象突出、丰满,就必须让形象本身说话,少用定性词语,不能大搞“贴标签”活动。同时,在绘制形象时,要对所运用的写方

法加以甄别,有所选择,决不是全盘拿来,对那些体现人物性格较出的、有思想性又能显示性格的、彰显意义十分强烈的言行,则必须细地描绘,其他的则可以一笔带过。因此,对记叙性文章,如果只有概括述,而没有具体叙述,文章就会过于空泛,难免流于概念化。

2.以立体的角度塑造丰满。

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需要的是人或事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全方位表现描写对象。人物形象是否丰满,事件是否有深刻的意义,作文选择的表现角度是关键。在行文时,我们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如对人而言,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人物的外貌有什么特征? 人物的动作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 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在什么地方? 别人是如何看这个人的? 如对事而言,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事件的经过如何? 事件是怎样结束的? 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能落实这些点,人物形象就会丰满起来,事件也会突出其深远的意义。如果是状物,抓住了物体的特点,多角度感受,这物体就有了质感。

要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将人物概念化、脸谱化、类型化,而是写出人物在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精神状态。如通讯《情到深处品自高》作者写主人公何家庆携带全家的积蓄去西南考察魔芋种时,有一段心理描写:“前行的脚步是那样滞重,何家庆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庆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茫茫大西南,语言不通,民族习俗各异,毒蛇、恶狼出没,风霜雷电相逼,饥饿寒冷侵袭„„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对家庭倍加依恋,稍一迟疑,就难以成行。在最终成行之前,他一夜辗转反侧,次日凌晨4点就起床了。从居住的四楼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两个小时„„”作者从立体的角度,将他那矛盾的心理有层次地显现出来了,不仅没有损害这一享誉全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的高大形象,而且使人物更加丰满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要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只表面静止的表现一个时间点,而是写出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动态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多层次。如《凤凰的选择》作为高考满分作文,所描绘的“一只火凤凰”就是将心灵置放在时空的变化之中,以前是“无法走出这黑暗的原野,灰色脆弱的心灵一触即碎,也许我的心是块冰做的”,而后来是“释放了一年来的能量,将自己冰做的心融化,将我的羽毛烧化,将一切投人烈火熊熊之中,我瞬时燃烧了。火凤凰重生了”。作者正是站在时间的跨度上,将“一只火凤凰”“经过烈火的洗礼才能重生,才能实现自己的彩虹梦”的主题,展现的层次感十分清楚。

3.以独特的个性展示丰满。

对人物事件的描写,最忌千人一面。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容易显得与众不同。要在800字左右的文章里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特征进行夸张式的描绘,以彰显其独特的个性。抓住特点进行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动作展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心灵描述显示人物的思想,凸现人物的个性,达到写意传神。描绘特征,一定要做到写出人物所具有而别人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鲁迅在描绘其笔下的悲剧女性——祥林嫂时,就是抓住她的“眼睛”进行描写的:“顺着眼”——“眼角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通过对眼睛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表现,使她成为富有典型意义的特征描写,写出了她那悲剧命运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程度,是最明显的个性化描写了。所以,独特的个性并不需太多的语言来展示,只要抓住了“点”,则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

要使人物形象独特而富有个性,还必须描绘共性,突出个性。因为人物不是一个孤立的真空式的符号,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当中,与其他的人、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绘成一个人物的独特性,最好将他放置在一个具体的社会环境当中,通过类比、对比,从而达到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目的。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如周瑜、曹操、庞统等等。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先绘各自的共性;而在同类人物中又着重描绘各自的个性。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4.以真实的细节描绘丰满。

进行生动具体、细致人微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文章去掉干瘪乏味,增强感染力。作家李准就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所谓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要描绘丰满的形象,就要选用典型细节。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对典型细节作了阐释:“诗人从所写的人物身上采取最鲜明最足以显出特征的面貌,把不能渲染人物个性的一切偶然的东西都一齐抛开。”细节的典型表现在必须揭示人物特有的性格底蕴和感情走向,它反映的只能是某个人特定的人才具有的东西。如同样是买酒,孔乙己和阿Q 就有天壤之别。孔乙己是: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有点显示假豪气,又有一些寒酸的独特形象。而阿Q 是:这回的回来,却与先前大不同,确乎很值得惊异。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 打酒来! ”一个“扔”字,不但写出了他的那股神气,而且还突出他的豪爽和大度。将他此时此刻的精神——“今天我比你阔多了”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细节描写如果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就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抓情景交融

文章的较高的境界是情景交融,辞达理举。我们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扎扎实实绘景,淋漓尽致表情。

作文之情再浓再厚,必须有其存在的载体。对于情景交融,应该先有足够的景存放在那里,再来讲一个“情”字。集中笔墨全力写景,将景绘得扎扎实实,描绘出景的生动性、形象性来,达到熏陶人,感染人的目的。在绘景的同时,要将所绘之景“染色”,让景自己说话,自己表情,达到酣畅淋漓。在古诗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经典,柳宗元的《江雪》就是代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是历史公认的“江雪钓翁”,其名得力于该诗。他的《江雪》一诗可以说是一幅精美的图画,一孤舟一老翁,在茫茫江中寂然垂钓,他钓上来什么了,一点不重要,却可以一下子体会到作者那种孤独、冷清、寂寞的心情,再深思一下,或许其中还蕴涵着清高孤傲、孤芳自赏、冷然面对世事的一种文人自清又无奈的心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心情和景色相一致的例子。

这里要注意,扎扎实实描绘景色,并不代表毫无目的客观的纯粹的描绘,而是将景作为情的依存,涂饰上心情的颜色,达到百分之百的情景融会。有一位考生在写《今年花胜去年红》,就是完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表达他的思想蜕变的过程:出车祸住院,正是秋天,“那时枯黄的叶子一片片地飘下,一些生命就在这样一种飘零中无声地消逝”情绪低落、伤感;“当某一天推开窗户,晚霞灿烂,远山柔和”,“金黄的河水从两山之间缓缓地流淌出来,形成一个开阔的湖区,而后悠然一转,绕过一片浅滩,滚滚而下,在乱石丛中冲泻、飞溅„„”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驱赶着心里的阴翳,情绪开朗轻快起来,“今年花”(成熟后的“我”)

胜过“去年花”(蜕变前的“我”) 。自然景观伴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而显示不同的色彩。景色丰富了,形象丰满了,文章在内容上就可以达到充实的程度,对于情感的抒发也是十分自然的了。可见,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的。

2.轻轻松松描景,隐隐约约点情。

对于描景,我们全然可以不顾情为何物,不必想诸多的条条框框,只要轻轻松松地将能够感动自己的景物大肆描摹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只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却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浓郁感情色彩的字、词、句轻轻点出,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也通过一两点给予点明,让情感凸现出来。这就像画龙一样,准确抓住人生活中最有代表的景物的突出特点进行精彩细致的描写。让人如在景中,“有情”就像画龙时“心中有睛”,“画家”必有真情(主旨) 在胸,有睛在胸,画家想通过“画龙”表达的东西才会滔滔从胸中流向笔端;融情把胸中之情融入其中,化于无形,把睛点在龙身上。所以,有“情”这一道工序,我们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描景。只管大胆运用排比、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对比、对偶、用典、铺垫、烘托、映衬、精雕等各种手法细致精巧描绘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让“情景交融”跨越三难:绘景难“历历在目”、有情难“情真意切”、融情难“合于无形”,从而顺利迈上一类作文的台阶。

在点情时,首先应该插入作者自己的一些感受。当我们在参观或游览时,特别是见到新奇而有趣的事物时,免不了会出现独特的感受,或赞叹、或惊奇、或浮想联翩。这时,不妨把它用二三句话写下来。其次要适当让人的踪迹充斥其中。没有人的点缀,即使是最优美的景,最奇特的物,也是缺乏生动之灵魂的,也往往会显得不够活跃。所以,在描绘景物时,适当地插入一些人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情,可使文章灵动起来,活跃起来,也显得更富于情感,也为情感的抒发带来主体的明确。最后是要运用一些特绘的方法,如大量的比喻、可观可感的象征等。运用这些方法,本身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形象化,就是把人和物、景和物交融在一起。朱自清先生在《春》这篇散文里,就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在绘景时,大胆而直露,将春天写得活灵活现。作者笔下的每处春景,以及春景中出现的人,在适当的地方都插入了一些点播语,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写生气勃勃的春草,就写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而不写悠闲赏春的花花公子,不写懒洋洋踏青的千金小姐,为的是赞美春天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是以人化景,以景融情,以情动人,一片深情尽在美好的景色描写之中。

3.自由自在写景,袒露心胸抒情。

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还可以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直白式的袒露心胸抒情。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所写的景作出明确地回应,对所要表达的情作出更自然地抒发,对所要表达的主题作出更深地挖掘。

把主旨含蓄地暗藏在形象之中是传统的“情景交融”的境界。但我们也可以做到景与情“双赢”,即景是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细腻感人的;情却是热情浓烈的,激情洋溢的,柔情绵长的。所以,在描写景物后,进行大胆地抒情;或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直白地抒情,都是让情感与景物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角度。高考满分作文《昭君行》就是既有精美的景物描写,又有较直白的抒情。“呆呆地坐在车中”神情是木然的,景物是“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泪,从我的眼眶溢出”,感之情在景中,“那古道边的蒿草在风中不住地弯腰,它们也在为我难过。天边飞来两只小鸟,在我的车边落下又飞去,叽叽喳喳似在说着什么,它们在对我说么?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宫殿,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换一种角度,“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

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我笑了,那是快乐的笑,幸福的笑”这些直白式的抒情,有美景作陪,显示出了莫大的力量。看“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风,拂过我的脸颊,这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它带来草原对我的呼唤”。可以说,作品正是运用了这情与景的“双赢”,从而取得了作文的满分。

三、抓思维新奇

思维独特,是文章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1.用勤劳作杖,点燃思想的新火种。

要想拥有开阔的思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肚子的积累是不行的。如果你有很多的写作技巧,而下笔是脑子里一片空白,那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应该在平时“勤”字当先,多积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提取、收藏,可以点燃思想的火种。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记录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不断提高生活感受能力、评价生活的能力。可以经常留意在人生的历程中,刻骨铭心的是什么,动人心魄的什么,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什么等记忆深处的积淀。这些往往会激起你对世界的新的感悟,那么作文的思路也就随你而来了。当然,多读书,多作读书笔记,多积累,也是一种点燃思想火种的方法。心中有货,写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诚如是“多读多写文自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在作文时随处可见闪耀着思想感触的火花,就最好将这火花随时点燃。因此,有了感触就动笔写,拿练笔当给思维加“油”,练得越多,思维就转得越快,思想就越开阔。

2.用想象作桥,打造内容的新时空。

想象是作文的生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作文的成功。作文也是艺术创作,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创作思维束缚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条条框框里,我们必须要放飞自己想象力的翅膀,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们必须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及人格魅力,打造文章内容的新时空。鲁迅曾说过:“所写的事实,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过的缘由,但并不全用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达到我的意愿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他的经验显示,想象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思路的开阔可以通过人格化达到形象的再创。梦阳在《乡下人》中描绘黄昏“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那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这一句令思维眼前一亮,韵味十足。思路的开阔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达到场景的再创。想象的大门一旦被打开,一切事物都将变形,客观的时空,再也不会阻碍人们自由翱翔的心灵的翅膀,可以真正实现“恩接千载,视通万里”。通过想象,可以上九天揽明月,可以人海底捉蛟龙;可以与朱熹坐而论道,可以与如来佛共进晚餐;可以展望千年后人类的衣食住行。可以使古埃及的木乃伊起死回生;可以与美人鱼一起畅游海底,可以同太阳神阿波罗旅行太空„„打破时空的限制,关键在于勇于打破固有的思维程式,使描写对象获得超越它们本身的更广泛、更深刻的、更有现实针对性的存在意义。

3.用小口作路,连结中心的新领域。

要思维开阔,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将话题化大为小。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这正如一个望花筒,所选的口子不能太大,否则筒里面的美丽的景色,就看不清,看不实。一个话题往往包涵很多方面的内容。在一篇800左右字的文章里,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与话题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讲到。面对宽泛的话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话题化大为小,选择小的“切入口”,突出话题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把这一点或这一方面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事件来展开,来写实、说透。事实证明,口子越小,材料越好把握。越具体,思路也就越清楚,也就越容易写实,中心也就会越集中,写得就越深刻。联想其他的素材也就越容易。我们试比较一下:同样的话题如果缩小口子,则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如《宽容》与《母亲那手心的宽容》,哪个比较容易深刻,容易联想? 肯定是后者。选择小口作路,是主旨深刻化的需要,是使文章

更进一步走向成功的需要。

佳作导读 母亲的手(节选) 庄因 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去夏匆匆返台,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师长、故交、新友和亲戚们也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实然充沛了。(评点:用比较法,将人物凸现出来了,将母亲的形象凸显了)

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里人家、炊烟、远山和大江,仰望与原野同样辽阔的天极。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的一切。那手,是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与热。(评点:画横线句子虽绘景很成功,但谈绘景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落日、古道、竹里人家、炊烟、远山和大江,几乎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客观事物,组成旷远恢弘的意境,而母亲在这一背景里,其坚韧、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情与景的融合。)

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孩童挨大人骂挨大人揍是不免的,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任何挨母亲打的片段来;连最通常的打手心打屁股都没有,了虽如此,母亲的惩戒更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我说绝招,是她揪拧同时进行——揪起而痛拧之。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打牙祭”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丁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 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 ”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评点:该泼墨的时候,就大胆去做。本段虽平淡,但字里行间充溢着可彰鉴千秋日月的对子女的情与爱。这种情感是通过真实的细节描绘母亲的形象,并使之高大丰满。“拽、按、揪拧、别过、饮泣”这些动词的运用,就是细节的体现,正是有这些传神的动词,母亲那种对孩子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贵之越苛的情操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 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其萧寒,待我们上床入睡后,母亲坐在火旁,借着昏灯,开始为我们衣袜缝补。有时她用锥子锥穿厚厚的布鞋底,再将麻绳穿过针孔,一针一针的勒紧,那痛苦的承受,大概就是待新鞋制好,穿在我们脚上时,所换得的欣快的透支罢!(评点:以上两段可以说是对母亲的手直接描写:洗衣服,纳新鞋。如果说前面是通过写人的言行写“手”,那么这两段却是对“手”的白描。这种描写造成母亲形象的立体化,极大地丰富了母亲的形象。)

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晶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评点:结尾简洁而充满深情。“至大完美”是对母亲的至高无上的评价,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简评】母爱是一种伟大无私的爱。要突现特色,朱自清就说:“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作品从常见的“手”人手,让人们惊异于这母爱的深沉。

文章塑造母亲是坚忍、勤劳、灵巧、温柔的,她高大的形象来源于饱含深情的刻画。在细腻而独特的描绘中,作者抓住了母亲的独特之处:或严或慈均出自一个“爱”字。尤其在描绘她的“绝招”——揪拧同时进行一事时,是典型的细节描写。“我”是“瑟缩地睇着”、“不时偷望”着母亲,一个小孩做错事的表情很鲜明、很生动;母亲是描绘脸色“平静而肃然”、“转成失望懊忿”、“一直不展”,描绘打我的动作“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丁两臂,上下全身揪拧”,最后,“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这些描写,突出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将母亲的形象真实而伟大的显现出来。

误区导诊

记叙类文章要达到丰富的境地,考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纠错:

一、塑造形象时,需避免的三大问题

1.空洞乏力。形象丰满最忌的是以贴标签的形式进行议论抒情,而不是让写作对象自己来说话。“他是一个好人”、“她是一个温柔的人”如此概括性的话语,在有具体生动的描绘基础上点明,还可以画龙点睛,但是如果没有描写或描写不详尽,就加上这些话语,则是典型的开中药铺,贴标签,是空洞的乏力的,是收不到形象丰满、神形兼备的效果的。 形象丰富不等于描写冗长、繁多。“丰富”最忌平均使用笔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要的地方要着力叙述,话就要多,不重要的地方,务必简述,话就要少,几年的事可以几笔就写完。否则,成为生活的流水账,文章就失去了精彩,形象就失去血肉。所以,繁简要得当,快慢要得宜。

2.以叙代“说”。有不少中学生在作文时,记人干瘦,叙事干瘪,绘景干涩,是他们行文的常见病。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这样以叙说代替人物说话,往往流于空泛、抽象,这样的人物只留下一个影子,给人只是一个类型的感受,而不能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

史铁生的动情力作《秋天的怀念》之所以能够感动大江南北的人,除了作者本人注入情感外,关键的一步是让母亲说起来了,动起来了,表现起来了。面对双腿瘫痪以后,“我”的暴躁无常,她做了:“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她说了:“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就连她昏迷前,作者还让母亲

主动说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正是这些举动让描绘的对象不停地表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从而使母亲的形象变得无上高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是强烈而纯真的。

3.单一平板。人物形象、大事小事,只要存在,就应该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这也是形象丰满的现实需要。但是,我们常常所见到的作文却呈现出单一性、平板性,缺乏厚度,立体感不强。究其源,是即抓住了人物的某一个特点来写,但没能把握主要特征,没有深入挖掘,不能充分展示所写对象的变化和复杂性,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

在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哥,是捡来的吗? 》之所以获得高分,可以说与作者塑造哥哥形象的丰满有很大的关系。文章开头就将哥哥定位了:他像一头健壮的牛、一匹任劳任怨的马、一只拉磨的驴,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劳力。但随着叙述的深入,不仅娘的形象展示出来了,而且连哥哥的形象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深化,有立体感:“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 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

二、绘制情景交融时,要防止的三大毛病

1.景物过于粗放。有些同学在写情与景的作文时,总是喜欢将眼光放在情感的抒发上,而不是想到如何将景物写得精细、美观、大方、动情。要知道,如果所描绘的景是粗放的,是不细腻的,只有干巴巴的几句台词,这样的文字是艰涩的,是不能打动自己的,是不能感动别人的。重要的是将所要描述的对象写细,写活,抒情就有足够的承载力,就有动情的地方。

2.情感过于造作。我们知道,写抒情文要有真情实感,那勉强的无病呻吟是无法引起共鸣的。然而,有些文章感情确实比较丰富,但是过于造作,那不仅不会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反而令人有恶心之感。情感讲究的是自然、顺畅。没有抒情的基础或者矫揉造作,都不能达到鼓舞人,感动人的效果。特别是写景还不到位的时候,这时抒情就尤其要慎重,不能低格,更不能出格,否则,只会是适得其反。

3.景情过于生疏。有的作文景绘得生动形象,情感也比较真实细腻,但是怎么也会出现低分呢? 其根源在于景与情过于生疏,二者没有达到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景与情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情感或高或低于景物所表达内涵;其二是情感的抒发的类型与景物所体现的情感因素不同型。所以,作文应该笔锋含情,景物描写要紧紧围绕作者的情感进行,不要偏离轨道,达到情与景的最佳和谐。

三、追求新奇时。要预防下列几大弊端

1.旧瓶装不了新酒。我们知道,不可能所有的话题都是新的,所有的语言都是独特的,所有的思维都是新颖的。所以,有些同学的作文里,出现几十年都未变的老材料,甚至出现了带有明显时代烙印的观点。这些旧的材料和观点,给人的笺注是典型的老调重弹,反映作者的眼界不开,是吸引不了阅卷老师的眼球的。因此,在作文时要尽量做到说人之未说,谈人之未谈,这样才拥有高人一等的可能。山还是那座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要用全新的角度与思维,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对于那些老材料,我们要屏弃陈旧的观点,以新的眼光给它们重新定位,并注入新时代的内容。只有这样,找到了文章的切入口,就不会是茫然之感了,写作时思路不涩,视野开阔,内容不会空泛,笔下生风了。

2.以面代替点。经常有些记叙类作文,材料新鲜,立意也好,但是却不见作文的高分出现呢? 究其源,作文缺乏的就是具体的“点”,而遍地都是浮华的“面”。概述场面缺乏逼真的特点,造就的是缺乏生动形象的事实;这样,材料所反映出来的内容与文章的主题有一段距离,对主题是有损伤的。更有甚者,作者在行文时,只顾一味地讲究上下五千年,纵横

几万里的大思维,而不见所有的扩展都必须在主题的范围之下。离开主题去大谈特谈,只会使文章变成泛泛而谈,影响主题的深度,甚至完全背离主题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须不知,作文要“打得开,收得拢。”那种“只打开,而收不拢”的情形,我们要坚决抵制,我们要谨慎对待。

3.单一平面,缺乏立体化。面对同一对象,讲究的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描摹,达到立体化。但是,有的考生,注重的是横向联系,缺乏纵向的沟和,只知道将网撒得很开,而不知道将网弄深。要将鱼网住,除了将网撒开点外,还要网深一点。大家都知道,我们熟悉的三国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在事件的发展中丰富人物性格的。如果没有连环套式的事件发展,林冲就不可能有走向梁山的性格制高点。因此,作文如果单纯就唯一的一面来谈,那是很难鹤立鸡群的。所以,为什么有些同学的作文给人一种轻飘之势、单薄之感,其实质就是作文呈现出单一性和平面性,缺乏必要的丰富和立体的特点。要做到内容厚重,就一定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考的竞争台上,有力地击倒对手,而获得高分。

病文诊断

我喜欢下雨

有人说,雨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东西,可我对雨却情有独钟,像是与生俱来。这学期我学了赵丽宏阿姨写的《山雨》就更加喜欢雨了。赵丽宏阿姨把山雨描绘得栩栩如生,写出了山雨的声,写出了山雨的色,写出了山雨的形。每当我读起那篇优美的散文,仿佛山雨就在我的眼前,就在我的耳畔,就在我的脑际„„

又下了一场春雨。下的时候我正在睡觉,我从甜蜜的梦中醒来,爬在枕头上听着那由雨演奏出来的世界名曲,美妙的旋律一会儿“嘀哒、嘀哒”,一会儿“叮咚,叮咚”,又一会“哗啦,哗啦”„„动听的雨声使我很快又进入了梦乡,似乎比以前睡得更香了。

清晨起床,见雨还在下个不停,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吃过早点上学时,我见雨下得并不是很大就索性没带雨伞。走在路上我仰着头,张着嘴,品着那甜津津的雨丝,似乎比纯净水甜得多。难怪人们常说:“自然总比人工好。”

在学校,我坐在一个紧挨窗户的位置。每节下课后我就倚靠在窗边看雨。雨下得小了,到处一片灰蒙蒙的。但窗前的树显得更绿了,花儿也挺直了腰,高楼在雨的淋浴下,发出亮光,似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在不知不觉中,雨,悄悄地停了。燕子在蔚蓝的天空上展翅飞翔,那“唧——唧——”的叫声,像是在吐露着雨后的欢悦。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到处都焕然一新,街道变得更加干净了,天空变得更加湛蓝了,人们变得更加精神了!

啊! 我喜欢下雨!?

诊断过程

本文可以说基本达到情景交融。有景物的描写:有写雨声的“那由雨演奏出来的世界名曲。美妙的旋律一会儿‘嘀哒、嘀哒’,一会儿‘叮咚,叮咚’,又一会‘哗啦,哗啦一、有写雨味的“甜津津的雨丝,似乎比纯净水甜得多”、有写雨后初晴的“雨下得小了,到处一片灰蒙蒙的。但窗前的树显得更绿了,花儿也挺直了腰,高楼在雨的淋浴下,发出亮光,似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在不知不觉中,雨,悄悄地停了。燕子在蔚蓝的天空上展翅飞翔,那‘唧——唧——’的叫声,像是在吐露着浴后的欢悦。”可以说,这些景物描写较好地体现了雨的特征,同时,对雨的感情也有所体现。

然而,本文作为一个高中生的作文,则有嫌单薄。其一是对雨的描写仅仅是蜻蜒掠水般地一笔带过。虽然绘了声、味等,但是对雨深层次的描摹与内涵的挖掘没有做到,或者说,只给了雨的“形”,而没有赋予雨的“神”。其二是在描摹的基础上,情感不深刻,特别是最后一句,“啊! 我喜欢下雨”可以说过了火。前面的描写有喜欢的感情蕴涵其中,但是还没有

达到大肆抒情的地步。所以,如此抒情不仅不会给人以美感,反而有损作品的档次。


相关内容

  • 作文评分表
  •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一等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 ...

  • 高考记叙文写作
  • [训练目标]了解记叙文写作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及写作要求,掌握高考记 叙文写作的一般要领. [写作指导] 一.高考记叙文写作占有重要地位(8)假鸡蛋煮熟后嚼在嘴里有点像橡皮, 不仅没有蛋味,而且像花瓣一样有颜色分层. 我们看三个高考作文试题: 2009年湖南卷作文"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 ...

  • 从东方红到一封家书 36年作文窥时代变迁
  • 正文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2年06月08日10:33 作者:高家龙 罗欣 尚娟 胡迎霞 叶茂林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那年高考,我为作文"狂" 从1977年恢复高考迄今,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36年,36届莘莘学子,36类风格不同的高考作文.如今,你还记得 ...

  • 高考语文:24个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24个答题技巧 问题1: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 ...

  • 2014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 2014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让我飞吧! 让我飞吧!用双手去感触天空的温度,没有一处只有阳光而丝毫无阴云;用双脚去踏遍千山万水,没有一隅只有坦途而丝毫无荆棘.但精卫鸟因为天空不暖而放弃填海了吗?夸父的脚步也没有因为滴血而停止.当身边的一切向你扑来,告诫你"天上冷,不要飞"时,请振翅冲 ...

  • 高中作文:"为生命写作"与 "为生存写作"双线并行训练体系
  • 理论依据及内涵阐释 转化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重在"转化","转化率"是指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与语文相关的人文素养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素质的比率,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核心.写作过程也是一个转化过程,学生广泛阅读,大量吸 ...

  • 2016届高考作文训练周-----记叙文
  • 2016届高考作文训练周-----记叙文 高考作文训练第一周 叙事类记叙文 1. 了解叙事的一般方法,学会条理记事. 2. 学习运用线索记事的手法. 1. 请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线索,精选事件,写一篇叙事性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字数不少于800. 2. 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故事中,成 ...

  • 记叙性散文写作技巧
  • 近年来,记叙性散文以其优美舒缓的文笔受到许多高考考生与阅卷教师的垂青.一份就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的调查显示,该省考生选择记叙性散文的占全省人数的27%,而平均成绩为43.1分,这要比选择其他文体得分率高了许多(如该省选择"传统"议论文的同学占全省人数的28%,但他们的平均成绩仅 ...

  •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 [高考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作者:周宏 来源:文汇报 ◆议论文里,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 ◆记叙性文体要达到一类卷,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