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发明创造类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钱学森先生曾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是我国教育的大问题,应从娃娃抓起。传统的应试教育改革需要时间,而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任务。开辟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并开设创造类课程,充实大学生发明创造的知识、思维与方法,改进教学考核方式等是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发明创造 课程教学探索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44-0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是基础和前提。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卧榻在床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当听到国家准备制定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时,钱老建言:“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他说:“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钱老的建议诚恳而又切中时弊,充分体现了一个科学家对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规划,但由于传统的应该教育改革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摆在高等学校及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关发明创造类课程教学的个人观点。

  一、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是前提

  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艰难。我国创新和拔尖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与我国基础教育的根基不牢有莫大关系。大学教育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关键阶段,也是提高自身发明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创造、什么是创新,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理论、哪些方法,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发明创造能力,甚至认为社会的发展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发明、去创造。有调查称:据统计,大学毕业生中创造性人才不到5%;发明成果,初中生34%,高中生35%,技校中专18%,大学生13%。由于传统的教育大多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通过教育获取知识的同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的提高应从发明创造基础知识的汲取开始,所以,高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开辟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目前我国有些高校做的很好,不仅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而且是作为必修课来学习。而大部分高校却停留在不开设这样的课程或仅仅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没有真正做到创造性教育的普及,这是影响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和可实施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教学平台是开设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的前提。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丰富,实验设备较齐全。我们应该把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地利用起来,建立专为学生准备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搭建学生创新实践的平台,并出台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鼓励大学生搞发明、搞创造、申报专利,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其次,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学术报告会,技能竟赛等等,使校园充满激情、智慧和创造的氛围;另外,高校与企业之间应该为大学生搭建实践与创新的平台,使大学生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现在一些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产学研联盟,企业出资出问题,学校出人出技术,既培养了人才又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双赢。所以,建议更多的高校与企业联盟,为学生实施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搭建更多的平台。

  二、发明创造课程教学是基础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无止境》报告中写到:“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使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能源,也不能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 当今这个时代,离开了发明创造,离开了创新,一切都无从谈起。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对高等教育而言,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所以在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针对我们的学生从小发明创造类课程欠缺的现状,应首先对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开发。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创造力,明白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而且创造力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提高的。

  第二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恩格斯曾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前提是要突破直线型、书本型、从众型、权威型等思维障碍,这些思维障碍与我们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却是进行发明创造活动的天敌。只有突破障碍才能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才是创新,才能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做别人即使想到却还没有做的事,达到发明创造思维的境界。使学生具有跳出数字这个圈子,附于“10”不同的具体事物,使“10减1等于……”答案丰富多彩的能力。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要拥有“10减1”的智慧,需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第三就是进行创造性技法学习。有人把发明创造技法形象的比喻为点石成金的秘诀。如果把创造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那么方法和技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创造技法是创造学家根据创造性思维发展规律和大量成功的创造与创新的实例总结出来的、开展创造活动普遍适用的,程序化、规范化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它的应用可启发人的创新思维。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创新能力。采用技法与生活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明创造技法,是一个智慧的路标,指明了成功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更广泛的普及学习。

  三、课程考核创新是示范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对记忆型学生有利,不少学生可以“临时抱佛脚”而取得高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新的考试模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在实际的考核中通过学生自己提出具体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考点,运用学到的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技法提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展示提出方案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运用这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探讨性问题,以激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创造:一流大学之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81

  [2]甘自恒编著.《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一版.科技出版社出版2010

  [3]莫瑶.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创造教育的关键[J].学理论,2011,28:170-171

  【摘要】钱学森先生曾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是我国教育的大问题,应从娃娃抓起。传统的应试教育改革需要时间,而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任务。开辟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并开设创造类课程,充实大学生发明创造的知识、思维与方法,改进教学考核方式等是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发明创造 课程教学探索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44-0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是基础和前提。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卧榻在床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当听到国家准备制定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时,钱老建言:“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他说:“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钱老的建议诚恳而又切中时弊,充分体现了一个科学家对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规划,但由于传统的应该教育改革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大学生在国家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发明创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摆在高等学校及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关发明创造类课程教学的个人观点。

  一、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是前提

  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艰难。我国创新和拔尖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与我国基础教育的根基不牢有莫大关系。大学教育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关键阶段,也是提高自身发明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创造、什么是创新,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理论、哪些方法,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发明创造能力,甚至认为社会的发展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发明、去创造。有调查称:据统计,大学毕业生中创造性人才不到5%;发明成果,初中生34%,高中生35%,技校中专18%,大学生13%。由于传统的教育大多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通过教育获取知识的同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的提高应从发明创造基础知识的汲取开始,所以,高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开辟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目前我国有些高校做的很好,不仅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而且是作为必修课来学习。而大部分高校却停留在不开设这样的课程或仅仅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没有真正做到创造性教育的普及,这是影响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和可实施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教学平台是开设创造类课程教学环境的前提。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丰富,实验设备较齐全。我们应该把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地利用起来,建立专为学生准备的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搭建学生创新实践的平台,并出台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鼓励大学生搞发明、搞创造、申报专利,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其次,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学术报告会,技能竟赛等等,使校园充满激情、智慧和创造的氛围;另外,高校与企业之间应该为大学生搭建实践与创新的平台,使大学生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现在一些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产学研联盟,企业出资出问题,学校出人出技术,既培养了人才又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双赢。所以,建议更多的高校与企业联盟,为学生实施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搭建更多的平台。

  二、发明创造课程教学是基础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无止境》报告中写到:“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使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能源,也不能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 当今这个时代,离开了发明创造,离开了创新,一切都无从谈起。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对高等教育而言,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所以在在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针对我们的学生从小发明创造类课程欠缺的现状,应首先对大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开发。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创造力,明白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而且创造力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提高的。

  第二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恩格斯曾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前提是要突破直线型、书本型、从众型、权威型等思维障碍,这些思维障碍与我们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却是进行发明创造活动的天敌。只有突破障碍才能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才是创新,才能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做别人即使想到却还没有做的事,达到发明创造思维的境界。使学生具有跳出数字这个圈子,附于“10”不同的具体事物,使“10减1等于……”答案丰富多彩的能力。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要拥有“10减1”的智慧,需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第三就是进行创造性技法学习。有人把发明创造技法形象的比喻为点石成金的秘诀。如果把创造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那么方法和技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创造技法是创造学家根据创造性思维发展规律和大量成功的创造与创新的实例总结出来的、开展创造活动普遍适用的,程序化、规范化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它的应用可启发人的创新思维。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创新能力。采用技法与生活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明创造技法,是一个智慧的路标,指明了成功的方向。所以我们应该更广泛的普及学习。

  三、课程考核创新是示范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对记忆型学生有利,不少学生可以“临时抱佛脚”而取得高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新的考试模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在实际的考核中通过学生自己提出具体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考点,运用学到的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技法提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展示提出方案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运用这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探讨性问题,以激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创造:一流大学之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81

  [2]甘自恒编著.《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一版.科技出版社出版2010

  [3]莫瑶.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创造教育的关键[J].学理论,2011,28:170-171


相关内容

  • 10-11学年校本研训总结
  • 总结经验,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岔河九年制学校10-11学年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为指导,课堂教学为阵地,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 "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建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2001年省级教改课题.经过近3年多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把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 ...

  • 市教科所创造教育研究阶段性工作汇报
  • 高举创造教育旗帜 全面培育创新人才--武穴市教科所创造教育研究阶段性工作汇报 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自1998年以来,我市就着手探索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教育.六年来,我市创造教育由点到面.由横到纵.由浅入深地逐步开展,具体工作概括为"六抓". 一.抓 ...

  • [小学生"五小"活动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宜宾县泥溪镇小学校 <小学生"五小"活动实践的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前 言 宜宾县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长效教育机制建设与实践研究>,确定了<长效教育机制建设与实践研究>的A级子课题4个,B级子课题13 ...

  • 这里的孩子为何充满奇思妙想
  • 在山东章丘四中,很多孩子入学时不知发明为何物,毕业时已拥有多项专利 这里的孩子为何充满奇思妙想 ■本报记者 徐启建 "人没有鹰看得远,但人发明了望远镜,可以看到遥远的星河:人没有翅膀,但发明了飞机,比鸟飞得更高.更快:人没有尖锐的牙齿,但人发明了猎枪,让凶猛的动物乖乖地臣服.是什么给了我们 ...

  • 教学方式变革初探[江苏油田第一中学]
  • 教学方式变革初探 作者:Admin  来源:江苏油田第一中学校园网  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9-11-5 11:06:08  点击数:95 [字体: ] 2004-9-6 4:30:47 薛大威 阅读次数: 17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

  • 立德树人修身致远牡丹江一中卜祥林校长的育人之道
  • 实践 魅力人物 探索 立德树人 修身致远 --牡丹江一中卜祥林校长的育人之道 本刊记者 人物速描 卜祥林,牡丹江市第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国务院政 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百名体育 工作优秀校长,黑龙江省重点中学研究会副主任.省示范性 普通高中评审特聘专家.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优 ...

  • 物理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一) 时 间 2013.9.16 地 点 电子教研组 办公室室 6 活动形式 研讨会 主持人 活动主题 蒋宗元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记 录 人 6 邹国阳 确定课题名称,明确研究方向 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 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

  •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科技实践活动情况介绍
  •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科技实践活动情况介绍 2008年9月6日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是一所有50年历史的完全中学,是兰州市集全国科学教育基地和兰州市青少年发明创造基地于一身的一所市级示范性学校.学校一直秉承优良的科学教育传统,1986年我校高二学生王念庆设计的"控制航天飞机舱内垃圾"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