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1993/08/07

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名誉权案件中,提出一些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现解

答如下:

一、问: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关于名誉权纠纷的起诉应如何进行审查?

答:人民法院收到有关名誉权纠纷的起诉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

应予受理。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裁定不予受理;对缺乏侵权事实坚持起诉

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二、问:当事人在公共场所受到侮辱、诽谤,经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后,又向人民法

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当事人在公共场所受到侮辱、诽谤,以名誉权受侵害为由提起民事诉

讼的,无论是否经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人民法院均应依法审

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

三、问:当事人提起名誉权诉讼后,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又要求追究被告人

的刑事责任的,应如何处理?

答:当事人提起名誉权诉讼后,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又要求追究被告刑事责

任的,应中止民事诉讼,待刑事案件审结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于犯

罪情节轻微,没有给予被告人刑事处罚的,或者刑事自诉已由原告撤回或者被

驳回的,应恢复民事诉讼;对于民事诉讼请求已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解决的,

应终结民事案件的审理。

四、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管辖?

答:名誉权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

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五、问:死者名誉受到损害,哪些人可以作为原告提起民事诉讼?

答: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近亲属包括: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六、问:因新闻报道或者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被告?

答: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

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

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告,

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

为被告。

七、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来认定。

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

他人名誉权。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

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

理。

八、问: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

侵权?

答: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

处理:

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

他人名誉权。

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

侵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九、问:因文学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撰写、发表文学作品,不是以生活中特定的人为描写对象,仅是作品

的情节与生活中某人的情况相似,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描写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对特定人进行侮辱、诽谤或者披露隐私损害其

名誉的;或者虽未写明真实姓名和住址,但事实是以特定人或者特定人的特定

事实为描写对象,文中有侮辱、诽谤或者披露隐私的内容,致其名誉受到损害

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编辑出版单位在作品已被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或者被告知明显属于侵害

他人名誉权后,应刊登声明消除影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拒不刊登声明,

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或者继续刊登、出版侵权作品的,应认定为侵权。

十、问: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承担形式如何掌握?

答: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

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

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

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

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十一、问:侵权人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

道歉的,应如何处理?

答: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人民法

院可以采取公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和有关情况公布于众,费用

由被执行人负担,并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六项的规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1993/08/07

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名誉权案件中,提出一些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现解

答如下:

一、问: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关于名誉权纠纷的起诉应如何进行审查?

答:人民法院收到有关名誉权纠纷的起诉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

应予受理。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裁定不予受理;对缺乏侵权事实坚持起诉

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二、问:当事人在公共场所受到侮辱、诽谤,经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后,又向人民法

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当事人在公共场所受到侮辱、诽谤,以名誉权受侵害为由提起民事诉

讼的,无论是否经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人民法院均应依法审

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

三、问:当事人提起名誉权诉讼后,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又要求追究被告人

的刑事责任的,应如何处理?

答:当事人提起名誉权诉讼后,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又要求追究被告刑事责

任的,应中止民事诉讼,待刑事案件审结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于犯

罪情节轻微,没有给予被告人刑事处罚的,或者刑事自诉已由原告撤回或者被

驳回的,应恢复民事诉讼;对于民事诉讼请求已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解决的,

应终结民事案件的审理。

四、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管辖?

答:名誉权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

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五、问:死者名誉受到损害,哪些人可以作为原告提起民事诉讼?

答: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近亲属包括: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六、问:因新闻报道或者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被告?

答: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

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

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告,

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

为被告。

七、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

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来认定。

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

他人名誉权。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

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

理。

八、问: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

侵权?

答: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

处理:

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

他人名誉权。

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

侵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九、问:因文学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应如何认定是否构成侵权?

答:撰写、发表文学作品,不是以生活中特定的人为描写对象,仅是作品

的情节与生活中某人的情况相似,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描写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对特定人进行侮辱、诽谤或者披露隐私损害其

名誉的;或者虽未写明真实姓名和住址,但事实是以特定人或者特定人的特定

事实为描写对象,文中有侮辱、诽谤或者披露隐私的内容,致其名誉受到损害

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编辑出版单位在作品已被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或者被告知明显属于侵害

他人名誉权后,应刊登声明消除影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拒不刊登声明,

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或者继续刊登、出版侵权作品的,应认定为侵权。

十、问: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承担形式如何掌握?

答: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

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

先经人民法院审查。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

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

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十一、问:侵权人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

道歉的,应如何处理?

答:侵权人拒不执行生效判决,不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人民法

院可以采取公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和有关情况公布于众,费用

由被执行人负担,并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六项的规定处理。


相关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 名誉权是公民.法人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对名誉权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贯彻实施<民法通则>中,最高人民法院作了一些司法解释,如1993年 ...

  • 国家司法考试应试指导司法解释
  • 民商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 ...

  • 论公民名誉权和隐私权在我国侵权法中的发展与区分
  • 摘 要 名誉权与隐私权都是我国公民享有的重要人格权.名誉权在<民法通则>中就得到了规定,但隐私权直到2010年<侵权责任法>颁布后才得到民事基本法的正式承认.其间,为了便于在侵权法中保护公民的隐私利益,司法机关在实践中通过司法解释等方式,将侵害隐私利益的行为涵摄到名誉权规则之 ...

  • 案例分析要素
  • 案例分析要素(法律关系分析法) 1.案情简介(案情摘要/legal brief) 2.案由(诉因/Cause of action) 3.当事人(图示) 4.诉讼标的(区别于诉讼标的物.标的金额) 5.诉讼请求(反诉请求/区别于反驳主张) 6.争议焦点(主要争点/legal issues) 7.举证要 ...

  • 精神损害赔偿论文
  • 论精神损害赔偿 内容提要: 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损害而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是现代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精神损害赔偿具有补偿.抚慰受害人,惩罚加害人的三重功能.将对受害人以补偿.抚慰及加害人的制裁三种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民 ...

  • 隐私权与名誉权之法理比较分析
  • 隐私权与名誉权之法理比较分析 王凤民 杨金刚 隐私权与名誉权都是人(其中名誉权包括法人)与生俱有的天然的人格权利,均属于人格权的法律范畴,是具体的人格权.名誉权的享有和保护已早为大众理解和接受,并已在民事法律规范中被确定为一种具体的人格权,加以保护.隐私权是近几年才引起人们重视的,在实践中也多有侵犯 ...

  • 新闻真实的法律"底线"
  •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 ...

  • 公司名誉权的法律保护
  • 公司名誉权的法律保护 自然人的名誉权被侵犯要负法律责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企业等单位有没有名誉权?被侵犯要不要负法律责任?不是法律专业的人士可能就不太清楚了.为使广大知名企业避免名誉权被侵犯及被欺犯后正确应对,制订问答如下: 1.企业等单位有没有名誉权? 答案是肯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 ...

  • 对残疾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处理应统一认识
  • 对残疾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处理应统一认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 施行以来,为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了可操作的规范,大部分人身损害赔 偿案件均得到了很好的处理,但在处理人身损害致残赔偿案件受害人同时请求赔偿义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