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一直是我多年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一些认识。

1.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古今的联系,应当认识到以下方面

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体现这一课程理念,在讲授历史问题时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包括联系当前国际局势的问题、现实社会问题、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等,力图为历史课注入活力。

1.1要寓论于史,不要直接说教。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的表现,这种认识或解释是基于历史的实际的。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展现了历史的发展与演进、变化与延续,其中的知识本身已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所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不是外来附加的。教师应认识到,支撑道理的是史事,而不是道理本身。在处理教材和实施教学时,重要的是考虑如何体现历史知识所具有的认识功能,通过历史的叙述来阐明有关的道理,揭示有关的联系,让学生从历史的事物中有所感悟和认识。历史学科的教学艺术之一,就是教师对史事与道理的渗透融汇,而不是采取贴标签的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教,机械地加以套用。

1.2要具体生动,不要空泛议论。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都是具体的,

是来源于历史上活生生的人与事。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认识,其前提是对历史事物的了解和理解。学生只有在其认知系统中建构起具体的知识及概念结构,才能生成相应的观念和认识。反之,任何观念和观点若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里真正确立起来。因此,历史教学的大忌之一,就是脱离具体生动的历史原本而进行凭空论说。

1.3要有机结合,不要牵强附会。任何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意义,关键都是确立它们内在的、本质的、有机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是这样,通过实事求是的有机联系,学生更好地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现实,而不是简单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划上“加号”或是“等号”,尤其是这种联系不能生拉硬拽,以免失去教学意义,而要刻意渲染,实无必要。

2.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2.1写教学后记。可以记录以下内容:①记录成功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②记录失败之处。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如所举实例,所选习题)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③记录教学机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④记录学生问题。即记录教学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⑤记录学生见解。⑥记录教学新得。教学后记所记的内容虽然很多,但不需要详细记载,特别注意的是记载一定要及时,

否则容易忘记。

2.2写反思日记。教学后记要求短小精悍,反思日记要求详细具体,侧重于记载课堂以外的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学法指导及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活动后的认识、收获、体会感悟等。必要时要对事情发生的过程、背景进行详细的描述,为深入研究或进行专题研究积累原始材料。教学后记一般来讲每天都要写,而反思日记要求每周写1—2篇,但一定要有感而发,忌无病呻吟.

2.3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堂组织与管理及其课堂教学效果等做出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要定期进行,以便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

3.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忆的基础上的,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3.1教师要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要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3.2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的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前后知识要联系、贯通。如,引导学生把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与希特勒攻打前苏联失败联系起来,从宏观上了解各地历史的联系。

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影响比较大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4.运用文本插图教学,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欣赏的需要,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插图进行轻松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教学中,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

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一直是我多年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一些认识。

1.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古今的联系,应当认识到以下方面

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体现这一课程理念,在讲授历史问题时注意联系现实问题,包括联系当前国际局势的问题、现实社会问题、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思想问题等,力图为历史课注入活力。

1.1要寓论于史,不要直接说教。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的表现,这种认识或解释是基于历史的实际的。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展现了历史的发展与演进、变化与延续,其中的知识本身已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所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不是外来附加的。教师应认识到,支撑道理的是史事,而不是道理本身。在处理教材和实施教学时,重要的是考虑如何体现历史知识所具有的认识功能,通过历史的叙述来阐明有关的道理,揭示有关的联系,让学生从历史的事物中有所感悟和认识。历史学科的教学艺术之一,就是教师对史事与道理的渗透融汇,而不是采取贴标签的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教,机械地加以套用。

1.2要具体生动,不要空泛议论。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都是具体的,

是来源于历史上活生生的人与事。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和提高认识,其前提是对历史事物的了解和理解。学生只有在其认知系统中建构起具体的知识及概念结构,才能生成相应的观念和认识。反之,任何观念和观点若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在学生的心里真正确立起来。因此,历史教学的大忌之一,就是脱离具体生动的历史原本而进行凭空论说。

1.3要有机结合,不要牵强附会。任何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意义,关键都是确立它们内在的、本质的、有机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是这样,通过实事求是的有机联系,学生更好地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现实,而不是简单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划上“加号”或是“等号”,尤其是这种联系不能生拉硬拽,以免失去教学意义,而要刻意渲染,实无必要。

2.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2.1写教学后记。可以记录以下内容:①记录成功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②记录失败之处。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如所举实例,所选习题)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③记录教学机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④记录学生问题。即记录教学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⑤记录学生见解。⑥记录教学新得。教学后记所记的内容虽然很多,但不需要详细记载,特别注意的是记载一定要及时,

否则容易忘记。

2.2写反思日记。教学后记要求短小精悍,反思日记要求详细具体,侧重于记载课堂以外的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学法指导及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活动后的认识、收获、体会感悟等。必要时要对事情发生的过程、背景进行详细的描述,为深入研究或进行专题研究积累原始材料。教学后记一般来讲每天都要写,而反思日记要求每周写1—2篇,但一定要有感而发,忌无病呻吟.

2.3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堂组织与管理及其课堂教学效果等做出评价,使教师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要定期进行,以便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

3.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忆的基础上的,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3.1教师要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要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3.2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的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前后知识要联系、贯通。如,引导学生把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与希特勒攻打前苏联失败联系起来,从宏观上了解各地历史的联系。

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影响比较大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4.运用文本插图教学,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欣赏的需要,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插图进行轻松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教学中,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

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相关内容

  •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第一课 范晓云 浙江省奉化市第二中学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成为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绪论课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上好历史第一课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第一课必要性 ...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编 第一章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历史学的发展趋势与历史课程改革 21世纪历史学的发展必将在20世纪历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可以遇见,本世纪历史学的发展,仍将坚持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史观为理论指导进行研究,并将会呈现出一个突飞猛进的飞跃 ...

  •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打印
  • 黄冈中学广州学校 2013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历史 金伟 一. 指导思想 1. 把握一个尺度,树立科学准绳:认真学习<高中历史新课 程标准>的内容,深刻领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精 神,以新课标为尺度,以新课改为准绳,树立新课改理念,落实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 ...

  • 浅谈评课的首要标准及历史思维能力分类目标
  • 作者:任世江 历史教学 2014年06期 评课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现在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主体,评课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如果放松标准,授课人与部分听众会以为中学历史的优质课不过如此,那将适得其反,贻害无穷.近些年,全国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经常有公开课展示,在评课环节往往各抒己见,没有大家 ...

  • 解读上海高考改革方案
  • 解读上海高考改革方案 上海市教委负责人就高考改革新方案答问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鲜出炉.据上海市教委官方微博消息,这次改革如何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高考科目有什么变化?高校在统一高考中如何招生录取?高校自主招生有什么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如 ...

  • 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历程
  • 研究近二十年来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对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高中生物课程的改革背景.课程目标.教材特点等密切相关.不同历史时期高中生物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内容和要求主要反映在教学大纲和课程标 ...

  • 历史教学论
  • 第一讲 绪 论 一."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概念的演进 1. 历史教授法--"教授历史之次序方法" (1)历史成为一门课程: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校),对其研究也成为师范学堂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对象是教师的教授方法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在研究之列: (3) 1 ...

  • 世界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探讨
  • 作者:谭东胡中波 中学历史教学 2002年11期 2001年3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我最近看了一些初中.高中的历史.地理教材,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过去和现在,这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国 ...

  • 论中学历史知识目标的建构
  • 作者:冯素娟 历史教学问题 2009年04期 教育目标分类学学者布卢姆认为:"知识往往是课程中最基本的目标,有时甚至是课程中唯一的教育目标.在几乎所有的教程中,知识都是一个重要的或基本的目标."[1](p.96)我国古语中也有用"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