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有趣的不倒翁

9、有趣的不倒翁

课型:制作课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不倒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中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里的一课。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趣的不倒翁》一课以“不倒翁为什么不倒”为探究主题,由学生自主地“把它拆开看一看”,从而经历一个“解暗箱”的科学探究过程,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本质是可靠、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探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对事物内部的观察,认识物体,意识到“解暗箱”是认识物体本质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形形色色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他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时常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本课顺应学生的年龄及兴趣特点,让学生尽情地玩不倒翁,并以此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方法,自主经历探究过程,自行获得问题结论,揭开不倒翁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初步体验“解暗箱”探究活动的过程;能够运用“打开不倒翁”的方法研究不倒翁的秘密;能够初步体验到“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学会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由有些物品不容易倒这些现象,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有十分密切关系。

3、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知道在从外观上无法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探究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不倒翁、相关课件、图片等。

学具:剪刀、彩纸、蛋壳、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不倒翁)认识这是什么吗?玩过没有?

生:认识,玩过!(学生兴奋起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有趣的不倒翁。(板书课题)

[本课开始,老师展示可爱的不倒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在上课伊始便进入角色。]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玩一玩不倒翁

师:平时你都怎么玩不倒翁呢?

(学生简单说明)

师:我看到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不倒翁,想玩吗?

生:想!(生激动)

师:好!我们今天就先来玩玩不倒翁。可以交换着玩,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能发现更多问题,开始吧!

(学生开始活动)

师: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如:我怎么推它,不倒翁都不倒,为什么它不倒呢?我把它倒过来放,结果它一会就正过来了!我们的不倒翁虽然模样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大肚子”。)

[活动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整个活动在不受教师约束下进行的自由而有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强了他们继续探研的积极***。]

活动二: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1、师:同学们在游戏中也发现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科学家们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开始研究的。

2、提出猜想和假设

3、师:那为什么不倒翁总是不倒呢?(演示)

(学生根据研究情况猜测。如:我想可能与不倒翁的“大肚子“有关吧。它都有个小头大肚子。)

4、师:哦,举起你们的不倒翁,咱们一起来看看不倒翁的样子,都有什么相同吗? (学生对比着观察不倒翁的外观,认为它的底面都是半球形的。)

5、师:底面是半球形的就一定不会倒吗?我的杯子盖也是半球形的。(出示)

(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从外部进行观察做出猜测、假设。在学生在从外部无法找到原因的时候,再从内部入手进行探究。]

活动二、探究不倒翁的内部结构

师:看来,不倒翁不倒还有其它的原因,但从外观上我们看不出来,怎么办?

生:把它拆开来看看!(生争着说)

(学生进行试验研究)

[启发学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找到秘密,老师注意提示了学生边探究边进行讨论交流,寻找共同特征,以解决发现的问题。]

师:怎么样?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板书。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像个小小的科学家,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现了这么多秘密!有了仔细观察的本领,你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学生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解暗箱”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可喜的是,老师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化,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

活动三: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道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学生进行文字及图片的交流、说明。如:电话、电灯等。)

师:它们与不倒翁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学生根据理解总结)

师: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提供材料,自主制作。

师:不倒翁好玩吗?

生:(高兴)好玩!

师: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喜欢的不倒翁?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思考补充)1、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2、注意不倒翁的重心 3、上轻下重

师:你们的补充很及时,这证明了你们的思考很深入。好,快开始吧!

(学生活动)

师:大家今天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动脑,而且合作的很愉快。不仅知道了不倒翁的秘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喜欢的不倒翁。

[学生自由结合,相互协作,完成制作,老师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个天地里身心浸润,无拘无束。真正促进了学生的个***发展。]

四、联系生活,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会翻跟头的熊猫。

课下,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设计制作一个会翻跟头的熊猫。 课件提示制作方法:制作一个圆柱形园桶,上下两面都是半球形,里面放一个钢珠或玻璃球(钢珠或玻璃球可以在里面自由滚动),然后把熊猫的身体组装好。 师:关于不倒翁,还有许多的秘密,课下让我们继续查阅资料,开拓我们的视野。并且,下节课我们一起看看谁的小熊猫会翻跟头,好不好?

[最后,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真正使科学课渗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板书设计:

9、有趣的不倒翁

秘密:上轻下重

当堂测试:

1.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 下 ,底面的形状是 ,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 ,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2.我们对不倒翁的研究过程就是科学常用的 研究方法。

3.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它的重心 。

(1)发生改变 (2)不发生变化 (3)不确定

4.不倒翁的重心在 ,足球的重心在 。 (1)底部 (2)顶部 (3)中心

5.将下列图形的重心用“·”画出来。

资料链接:

一方面因为它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底面大而圆滑,当它向一边倾斜时,它的重心和桌面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向另外一边摆动。比如,当不倒翁向左倒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在重力作用下,不倒翁就又向又倒。当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又跑到接触点左边,迫使不倒翁再向左倒。不倒翁就是这样摆过来,又摆过去,直到因为摩擦和空气阻力,能量逐渐损失,减少到零时,重力作用线恰好通过接触点,它才不会继续摆动。

就一个物体来说,地球的重力对于这个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有吸引的力量,好像有无数条看不见的细绳子,尽量把这个物体往下拉。而无数条细绳子把物体往下拉,那力量,相当于一条粗绳子系在物体的一个点上,把物体往下拉。这个点就叫重心

教学反思:

9、有趣的不倒翁

课型:制作课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不倒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中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里的一课。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其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趣的不倒翁》一课以“不倒翁为什么不倒”为探究主题,由学生自主地“把它拆开看一看”,从而经历一个“解暗箱”的科学探究过程,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本质是可靠、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探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对事物内部的观察,认识物体,意识到“解暗箱”是认识物体本质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形形色色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他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时常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本课顺应学生的年龄及兴趣特点,让学生尽情地玩不倒翁,并以此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方法,自主经历探究过程,自行获得问题结论,揭开不倒翁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初步体验“解暗箱”探究活动的过程;能够运用“打开不倒翁”的方法研究不倒翁的秘密;能够初步体验到“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学会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由有些物品不容易倒这些现象,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有十分密切关系。

3、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知道在从外观上无法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探究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不倒翁、相关课件、图片等。

学具:剪刀、彩纸、蛋壳、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不倒翁)认识这是什么吗?玩过没有?

生:认识,玩过!(学生兴奋起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有趣的不倒翁。(板书课题)

[本课开始,老师展示可爱的不倒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在上课伊始便进入角色。]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玩一玩不倒翁

师:平时你都怎么玩不倒翁呢?

(学生简单说明)

师:我看到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不倒翁,想玩吗?

生:想!(生激动)

师:好!我们今天就先来玩玩不倒翁。可以交换着玩,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能发现更多问题,开始吧!

(学生开始活动)

师: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如:我怎么推它,不倒翁都不倒,为什么它不倒呢?我把它倒过来放,结果它一会就正过来了!我们的不倒翁虽然模样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大肚子”。)

[活动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整个活动在不受教师约束下进行的自由而有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强了他们继续探研的积极***。]

活动二: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1、师:同学们在游戏中也发现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科学家们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开始研究的。

2、提出猜想和假设

3、师:那为什么不倒翁总是不倒呢?(演示)

(学生根据研究情况猜测。如:我想可能与不倒翁的“大肚子“有关吧。它都有个小头大肚子。)

4、师:哦,举起你们的不倒翁,咱们一起来看看不倒翁的样子,都有什么相同吗? (学生对比着观察不倒翁的外观,认为它的底面都是半球形的。)

5、师:底面是半球形的就一定不会倒吗?我的杯子盖也是半球形的。(出示)

(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从外部进行观察做出猜测、假设。在学生在从外部无法找到原因的时候,再从内部入手进行探究。]

活动二、探究不倒翁的内部结构

师:看来,不倒翁不倒还有其它的原因,但从外观上我们看不出来,怎么办?

生:把它拆开来看看!(生争着说)

(学生进行试验研究)

[启发学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找到秘密,老师注意提示了学生边探究边进行讨论交流,寻找共同特征,以解决发现的问题。]

师:怎么样?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板书。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像个小小的科学家,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现了这么多秘密!有了仔细观察的本领,你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学生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解暗箱”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可喜的是,老师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化,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

活动三: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道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学生进行文字及图片的交流、说明。如:电话、电灯等。)

师:它们与不倒翁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学生根据理解总结)

师: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提供材料,自主制作。

师:不倒翁好玩吗?

生:(高兴)好玩!

师: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喜欢的不倒翁?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思考补充)1、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2、注意不倒翁的重心 3、上轻下重

师:你们的补充很及时,这证明了你们的思考很深入。好,快开始吧!

(学生活动)

师:大家今天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动脑,而且合作的很愉快。不仅知道了不倒翁的秘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喜欢的不倒翁。

[学生自由结合,相互协作,完成制作,老师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个天地里身心浸润,无拘无束。真正促进了学生的个***发展。]

四、联系生活,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会翻跟头的熊猫。

课下,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设计制作一个会翻跟头的熊猫。 课件提示制作方法:制作一个圆柱形园桶,上下两面都是半球形,里面放一个钢珠或玻璃球(钢珠或玻璃球可以在里面自由滚动),然后把熊猫的身体组装好。 师:关于不倒翁,还有许多的秘密,课下让我们继续查阅资料,开拓我们的视野。并且,下节课我们一起看看谁的小熊猫会翻跟头,好不好?

[最后,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真正使科学课渗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板书设计:

9、有趣的不倒翁

秘密:上轻下重

当堂测试:

1.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 下 ,底面的形状是 ,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 ,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2.我们对不倒翁的研究过程就是科学常用的 研究方法。

3.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它的重心 。

(1)发生改变 (2)不发生变化 (3)不确定

4.不倒翁的重心在 ,足球的重心在 。 (1)底部 (2)顶部 (3)中心

5.将下列图形的重心用“·”画出来。

资料链接:

一方面因为它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底面大而圆滑,当它向一边倾斜时,它的重心和桌面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向另外一边摆动。比如,当不倒翁向左倒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在重力作用下,不倒翁就又向又倒。当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又跑到接触点左边,迫使不倒翁再向左倒。不倒翁就是这样摆过来,又摆过去,直到因为摩擦和空气阻力,能量逐渐损失,减少到零时,重力作用线恰好通过接触点,它才不会继续摆动。

就一个物体来说,地球的重力对于这个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有吸引的力量,好像有无数条看不见的细绳子,尽量把这个物体往下拉。而无数条细绳子把物体往下拉,那力量,相当于一条粗绳子系在物体的一个点上,把物体往下拉。这个点就叫重心

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 小学科学有趣的不倒翁
  • 有趣的不倒翁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两个秘密: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 2.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3.通过制作不倒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不倒翁扳不倒的秘密: 1. 上轻下重 2. 底部是半球形 教学难点: 不倒翁 ...

  • 三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 科学综合试题一 一.判断题 1.辨别任何一种液体时我们都可以直接用嘴去尝. ( ) 2.热水降温的速度先慢后快. ( ) 3.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 ) 4.要想使杯中水的温度下降得快一些,可以用汤匙快速地搅拌水. ( ) 5.太阳给了我们光明和温暖,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

  • 最新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 第1课 大脚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 [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玩具里的科学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1 玩具里的科学 分类: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 标签: 玩具 科学 青岛 同学们 设计师 2009-11-07 09:49 阅读(109)评论(0)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 ...

  • 科学教案上册
  • 科学 三年级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 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 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 ...

  • 儿童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游戏情景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儿童美术教学中如何 学生姓名 邱 琼 学 号 [1**********]4 专业班级 美术学2011级美艺班 指导老师 石 明 祥 完成时间: 2015 年 3 月 目 录 摘要---------------------------3 引言-------------- ...

  • 不倒翁原理
  • 不倒翁原理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再比如像我们在科技馆看到的"锥体上滚"实验,也是这个道理 ...

  • 二年级下册品德教案
  • 第一主题单元自己拿主意 一.让我想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在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观察"爸爸妈妈"的表情,并讨论为什么爸爸妈妈的日光中透出赞许? 你也和图上的孩子一样,自己 ...

  • 儿童心理学第三次作业
  • 作业3 一.概念题 1.视觉偏好法--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吉布森等人精心设计了一种装置--视觉悬崖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