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之立意高远

高考作文之立意高远

------给 平 庸 换 装

英山一中 朱龙

写文章一定要言现实,谈理想,传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一个话题映入眼帘,大脑第一反映就是写个什么事,然后才是想表什么意。于是大脑这个素材库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逐一浮现,有大的、有细的,有详的、有略的,有高尚的、也有粗俗的……细心者会认真地加以鉴别,粗心人只会拉夫凑数,当然其结果是不言而喻。

然而,要写一篇好文章,当然要意在言先。郑板桥画竹是先得成竹于胸中,然后“执笔熟视,急起从之”,才达到全真全新的境界。棵棵竹子均相似,何以有差异?完全在于人的情感把握,对它们神的不同刻画。文章也一样,神才是中心,才是你要传达的思想情感。竹易画,神难描,那么我们如何写出文章的神韵呢?

一,平中求变。

“变”主要指变换表达方式——变粗略的叙述为细致的描写;变平铺的情节为一波三折。每一个话题展现在我们面前,都要仔细审视,占有的素材都要精挑细选,筛上几遍,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入手。这样,你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畏惧感,相反会有一种亲近感,亲近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有个好切入点你就有话可说,写起来文思泉涌,犹如茧中抽丝一样顺畅。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后面想怎样变还不是易如反掌。如同骑车一样,开始的时候非常生别,一旦技术熟练了,翻点花样还不是手到擒拿。比如,话题“差异”。我们首先会想到人与人有差异,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差异。如果我们只写差异是什么或差异的存在,那么只是对客观现象进行描述,此乃平庸之作。如果我们去领略差异在自然生活中的风采,那差异这一话题将有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熟悉的事物应有尽有,变化起来得心应手。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自然之中差异举不胜举:沙漠无水,绿洲格外绿,池边的小草却容易发黄;风雨中的雄鹰,搏击长空,自由自在,暖巢中的麻雀却懒散一生;红梅愈寒愈绽放,兰花幽处飘清香。如果你想写一篇小说,现实的故事更由你去畅想、变化。如:

现实中的人、事

甲:成绩优秀→努力→成功

乙:成绩一般→不努力→失败

变化1:甲:成绩优秀条件优越→努力→成功

乙:成绩一般条件差→努力→也成功

变化2:甲:成绩优秀条件优越→不努力→失败

乙:成绩一般条件差→努力→成功

(注:每一项都是可变因素)

情节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全在于我们去把握。能变成什么样子,全在你自己手里。不同的变化反映不同的主题,选哪一个主题更新更深,全由你自己做主。如此一来,本来限制性的作文题目,在你的手里一样能游刃有余。

二,熟中求新。

有一些话题看似平常,是老调重弹,但是一个话题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必然有它可写的一面。如“爱”这个话题,从古至今,其经典篇目之多,写作范围之广,方法之灵活,旨意之丰富,可以说千奇百样,但是读者从不感到乏味。为什么它能够让一代代人如此费劲心机却又广为传诵呢?关键是它触摸到读者心灵的某根琴弦,让读者从心灵上产生共鸣和震撼。因此,一些老话题我们不应该产生厌烦的情绪,相反它正好是我们走近作文,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如果我们在这熟悉的基础上,力求推陈出新,让平常之人、事物赋予新的

思想新的内容,那将是一篇有自己特色的新作。“风花雪月”是由来已久的老题,但我们如果深入思考,赋予自己的思考内涵,那又会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风”这一事物,在我们的眼里只会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然而,自然之风也各自不同:春风和细,秋风扫落叶。我们总是把春风和恩惠连在一起,把秋风和扫除旧势力连在一起,那么,把风理解成“风气”不是一种新的见解,校园风、社会风,好风、坏风统统可以进入我们的作文,可写之人、事就会更多,立意也会千变万化。

一谈到“ 花”,我们就会想到花季少年,如花美貌。同样我们把花当作一个人,那么花的一生就是一个人生的历程。如是,花之美 ,我们可以想到绽放美丽,尽显本色;花期之短,我们可以感叹人生之短,美好不长;花褪残红,我们可以想到,美丽只是过程,硕果才是人生追求。

作为学生我们所掌握的素材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素材我们一样可以创造出精美的篇章。砌匠师傅所用的材料只有砖、水泥、沙,但他们却可以造出各势建筑;木匠所用的材料无非是木头,但千个师傅就有千个不同的器用。同样的材料为什么所处作品各异?这是各人对材料的处理、组合不同所造成的。写作文也是一样,人各有异,尽管相同的材料,我们同样可以组合出各异的文章。如果你是一个有意的人,一根朽木在你的手中同样可以变成一件不朽的雕塑。

高考作文之立意高远

------给 平 庸 换 装

英山一中 朱龙

写文章一定要言现实,谈理想,传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一个话题映入眼帘,大脑第一反映就是写个什么事,然后才是想表什么意。于是大脑这个素材库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逐一浮现,有大的、有细的,有详的、有略的,有高尚的、也有粗俗的……细心者会认真地加以鉴别,粗心人只会拉夫凑数,当然其结果是不言而喻。

然而,要写一篇好文章,当然要意在言先。郑板桥画竹是先得成竹于胸中,然后“执笔熟视,急起从之”,才达到全真全新的境界。棵棵竹子均相似,何以有差异?完全在于人的情感把握,对它们神的不同刻画。文章也一样,神才是中心,才是你要传达的思想情感。竹易画,神难描,那么我们如何写出文章的神韵呢?

一,平中求变。

“变”主要指变换表达方式——变粗略的叙述为细致的描写;变平铺的情节为一波三折。每一个话题展现在我们面前,都要仔细审视,占有的素材都要精挑细选,筛上几遍,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入手。这样,你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畏惧感,相反会有一种亲近感,亲近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有个好切入点你就有话可说,写起来文思泉涌,犹如茧中抽丝一样顺畅。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后面想怎样变还不是易如反掌。如同骑车一样,开始的时候非常生别,一旦技术熟练了,翻点花样还不是手到擒拿。比如,话题“差异”。我们首先会想到人与人有差异,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差异。如果我们只写差异是什么或差异的存在,那么只是对客观现象进行描述,此乃平庸之作。如果我们去领略差异在自然生活中的风采,那差异这一话题将有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熟悉的事物应有尽有,变化起来得心应手。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自然之中差异举不胜举:沙漠无水,绿洲格外绿,池边的小草却容易发黄;风雨中的雄鹰,搏击长空,自由自在,暖巢中的麻雀却懒散一生;红梅愈寒愈绽放,兰花幽处飘清香。如果你想写一篇小说,现实的故事更由你去畅想、变化。如:

现实中的人、事

甲:成绩优秀→努力→成功

乙:成绩一般→不努力→失败

变化1:甲:成绩优秀条件优越→努力→成功

乙:成绩一般条件差→努力→也成功

变化2:甲:成绩优秀条件优越→不努力→失败

乙:成绩一般条件差→努力→成功

(注:每一项都是可变因素)

情节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全在于我们去把握。能变成什么样子,全在你自己手里。不同的变化反映不同的主题,选哪一个主题更新更深,全由你自己做主。如此一来,本来限制性的作文题目,在你的手里一样能游刃有余。

二,熟中求新。

有一些话题看似平常,是老调重弹,但是一个话题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必然有它可写的一面。如“爱”这个话题,从古至今,其经典篇目之多,写作范围之广,方法之灵活,旨意之丰富,可以说千奇百样,但是读者从不感到乏味。为什么它能够让一代代人如此费劲心机却又广为传诵呢?关键是它触摸到读者心灵的某根琴弦,让读者从心灵上产生共鸣和震撼。因此,一些老话题我们不应该产生厌烦的情绪,相反它正好是我们走近作文,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如果我们在这熟悉的基础上,力求推陈出新,让平常之人、事物赋予新的

思想新的内容,那将是一篇有自己特色的新作。“风花雪月”是由来已久的老题,但我们如果深入思考,赋予自己的思考内涵,那又会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风”这一事物,在我们的眼里只会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然而,自然之风也各自不同:春风和细,秋风扫落叶。我们总是把春风和恩惠连在一起,把秋风和扫除旧势力连在一起,那么,把风理解成“风气”不是一种新的见解,校园风、社会风,好风、坏风统统可以进入我们的作文,可写之人、事就会更多,立意也会千变万化。

一谈到“ 花”,我们就会想到花季少年,如花美貌。同样我们把花当作一个人,那么花的一生就是一个人生的历程。如是,花之美 ,我们可以想到绽放美丽,尽显本色;花期之短,我们可以感叹人生之短,美好不长;花褪残红,我们可以想到,美丽只是过程,硕果才是人生追求。

作为学生我们所掌握的素材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素材我们一样可以创造出精美的篇章。砌匠师傅所用的材料只有砖、水泥、沙,但他们却可以造出各势建筑;木匠所用的材料无非是木头,但千个师傅就有千个不同的器用。同样的材料为什么所处作品各异?这是各人对材料的处理、组合不同所造成的。写作文也是一样,人各有异,尽管相同的材料,我们同样可以组合出各异的文章。如果你是一个有意的人,一根朽木在你的手中同样可以变成一件不朽的雕塑。


相关内容

  • 2016届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素材早点叫醒孩子.doc
  • 2016年高考作文题预测:"早点叫醒孩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搜狐新闻2014年9月16日报道: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报告台,用35分钟讲完了以< ...

  • 语文:作文"发展等级"突破指津
  • 进入高考的冲刺期后,同学们都特别注重对各科知识的系统梳理.总结和归纳.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作文的分值最大,也最难以把握.可以说,写好作文是决胜高考的关键所在.每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应该对照作文评分标准,努力总结历次作文尤其是模拟考试中的写作经验,逐渐形成写好应试作文的基本思路.这有助于我们最后在 ...

  • 从湖南省2010年高考作文看议论文立意
  • 从作文阅卷过程中不难发现,议论文写作是大多数考生写作的重头戏.主旋律.纵观二十来年的高考作文,有些年份的高考作文就直接规定只写议论文.就是近几年来,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在"浅化文体意识,突出创作个性"的前提下,在其他文体争相纷呈的情况下,把高考作文写成议论文的考生仍占绝大多数.可 ...

  • 作文立意要"三思而后行"
  • 我因参与了"2013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语文试题"的命题工作,今天上午有老师和我讨论这次考试的作文题,感觉所给的寓言故事简单了一点儿,好像只能提炼"知恩图报"的观点.听了老师的议论,我又想起那句老话:语文没深浅.我补之:深者自深,浅者自浅. 传统寓言都具备 ...

  • 材料作文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 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带着新材料作文的面孔强势回归,唯一的一道命题作文,即江苏卷作文,也有一段材料阐释.可以说,材料作文已经是一统天下了.那么,这一趋势,优劣如何?而即将参加2013年高考的广大学子,又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呢?以下笔者就从文题特点.立意角度优劣.文题中材料运用的高下等 ...

  • 2015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 2015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语文的重头戏是作文,说高考作文决定高考语文的成败绝不为过.很多师生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如何备战高考作文,有相当多的还是一头雾水.要想让我们头痛的作文成为高考语文的增分点,就必须在你的作文中设置尽可能多的亮点.下面想提供一些高考作文制胜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审题角度 ...

  • 高考作文"巧"做创新
  • 依据<考试说明>对"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样卷及评分>在作文评改中对"有创新"提出"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2. ...

  • 2013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
  • 2013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作文题:"正能量" --2013年高考作文展望 高考作文在命题上一直是以稳为主,稳中求变.例如山东卷从08年的"春来草自青",到2009年的"见证"2010年的"光与影",再到2011年的&qu ...

  • 让你的作文言之有理--写作辅导
  • 不论写什么样体裁的作文,都要有一个主题.所谓主题,就是创作主体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意念.感受.情感和情趣等,也就是作者经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通过对材料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 意胜则文胜,主题立意是否正确.新颖.高远.深刻,直接关系到作文成败,因此高考作文要在立意上下工夫. 一.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