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退休年龄的社会价值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市场营销

班 级

学 生 张 鑫

学 号 指导教师 闫虹

二〇一三 年 五 月 二十六

摘 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一系列的矛盾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发展一起到来,人口结构转变的问题也充分暴露。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是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社会抚养压力变大成为我们社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考验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考验着社会制度的健全度,更是在考验着我国领导集体的智慧。

通过推迟退休年龄来补充缺失的劳动力人口,增加养老金收入,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议题被不断提出。我国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进步,使得我国人口寿命不断提高,相比于建国初期35岁提高了接近一倍。然而退休年龄却依然按照当时的标准,六十多年来没有改变,使得退休制度与社会现实状况严重脱节。这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还将会导致我国在未来的几十年之内老年人口抚养比快速上升,劳动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大,严重制约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缓解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改革我国退休制度,从而实现退休养老制度和人口发展趋势相协调。本文就我国目前的人口现状做了系统的研究,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深入探讨了退休年龄的选择,弹性退休制度的制定以及退休制度的公平性。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出研究:

首先,国内外对退休制度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自己的创新的思路。其次,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分析。再次,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价值研究。最后,本文对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建议和政策。

通过对这几方面的分析,以便对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有整体的了解,为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以及我国推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提供一些依据。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尽一点自己微不足道的贡献。

关键词:退休年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劳动力资源;老年抚养比,弹性退休制度

ABSTRACT

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how a stro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Come together bu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also gradually appear, an aging population becomes the unavoidable fact that our society. Increased rate of population ageing on our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 lot of pressure.

The retirement age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the population aging issu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compared with 35 years of age in the early days after foundation of people's increased nearly doubled. However is sti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of the retirement age, 60 years has not changed, make the retirement system and social reality. This caused the waste of labor resources. In addition, also will lead to our country in the coming decades in rapidly rising elderly population bring-up ratio, pressure raising labor population,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futur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pension system in China, so as to realize coordinated pension system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This thesis 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the retirement age, retirement system and elastic retirement system of fairnes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of all,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of retirement system,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ir innovative ideas. Second,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gain, the value of the retirement age in China. Finally, the article Suggestions to Chinese retirement age system and polic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a few aspects, in order to have a whole understanding on our country's retirement age system,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nsion system, and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tirement age policy in China. For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akes a negligible contribution.

Keywords: retirement age; The population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Labor resources;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elastic retirement system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一、前言 ............................................................................................................................... 1

1.国内外研究状况.......................................................................................................1

2.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3.研究的创新和方法...................................................................................................1

二、相关理论研究 ............................................................................................................... 2 (一)老龄化的理论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生命周期理论.....................................................................................................2

2.人口红利期.........................................................................................................3

3.代际交叠模型.....................................................................................................4

4.养老金制度.........................................................................................................4

(二) 推迟退休年龄产生的原因及对社会的影响.....................................................5

1.原因.......................................................................................................................5

2.社会影响...............................................................................................................6

(三)推迟退休年龄的对策.........................................................................................6

三、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价值分析....................................................................................7

(一) 改善我国养老金的短缺......................................................................................7

1.老年人口增长趋势...............................................................................................8

2.人口红利期分析...................................................................................................8

3.抚养比的变动趋势...............................................................................................8

4.养老金的收支均衡越策.......................................................................................9

(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10

(三) 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11

(四) 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11

四、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建议和政

策...............................................................................11

(一) 弹性退休制度....................................................................................................11

(二)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12 (三)退休制度的公平性...............................................................................................................14 结论..........................................................................................................................................................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一、前言

一 国内外研究状况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通过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分析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比例会影响总储蓄和总消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会引起这个社会的需求不足,供过于求,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迄今为止,各国退休年龄变动表明,政府法定的退休年龄都是往后推移的[1]。我国的研究学者也指出,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会继续升高,老龄化的程度将会继续加深,养老金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扩大,现行的退休制度不能够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我国应该逐步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还解决劳动人口的供需矛盾,来缓解社会和养老金供求压力。

二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执政者都在纷纷寻找打开人口老龄化问题之锁的钥匙,来帮助恢复和发展经济,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沼。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但是由此引发的民众不满,罢工,失业率的升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政府头上,使得政府不敢轻易尝试这种政策。利弊相权,需要慎之又慎。只有经过真正的深思熟虑,才有决心和能力,做出最后的决策。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儿童阶段人口比重比上次人口普查下降6.2%,所占比重,为16.6%,我国少年儿童的比重在全国人口的比重中持续下降,说明我国较低的出生率和较低的死亡率与上次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为13.26%,上升了2.9个百分点,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说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所占的比重为占8.9%。接近9%的超过六十五岁老年人口说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反映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2]。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预示着我国养老金改革制度需要进行切实的改革和发展。 现收现付制的传统养老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着手对养老金制度实施相应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把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在一起的的养老保险制度。此后我国逐步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扩大养老金的受益人群,并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我国的老龄化快速到来,受近几年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发展的放缓的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失衡矛盾更加尖锐。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为老年人口提供有保障的养老保险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中国的老龄化快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并且中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妥善处理我国的退休制度和养老金政策,事关我国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事关我国的伟大复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三 研究的创新和方法

本论文充分应用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应用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的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多的引用相关数据,分析相关的案例,从而总结出我国退休制度面临的严峻现状,找出适合我国采用的退休养老制度。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思路是, 通过深入的实地采访和文献调研,搜集大量的我国人口数据信息和详实的退休资料;进而运用有关应用统计学、数学等分析工具, 科学地整理分析信息资料;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分析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进行我国弹性退休制度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要求本论文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高的实务可操作性;既要有系统的数量分析手段,还要有较强的定性分析能力;既考虑到我国的退休制度具体现实情况,又要兼顾各个阶群体在退休制度中的公平权益。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老龄化的理论研究

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他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并且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弗朗科·莫迪利安尼认为,为了使整个生命周期内达到消费的最佳配置,人们会把自己的消费开支在相当长时期跨度内做出计划。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C = β w ⋅ Wr + β vw ⋅βw

C 为年消费额,β w为财富的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的财富的比例,Wr 为实际财富,β

青年 壮年 老年

(上)图2—1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图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在一生中呈抛物线状,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都在比较低的S和0点上,壮年时期达到顶点H。由于消费者的消费强性是由青年时期的S点到壮年

时期的H点再到老年时期的O点,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如上图所示)。

在长期的储蓄与消费决策时,消费者除了考虑其效用最大化外,还会把终身收入所得较为平均的分配到每一个时期,使其在一生中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在其一个时期消费较少,另一个时期消费较多。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还得出另外一个结论:整个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例会影响总消费与总储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并不鼓励工作期间过多的储蓄,而是要在生命中期内合理安排消费,达到消费的最大满足[4]。

2.人口红利期 人口发展的结构总的来说要经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和“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这三个阶段。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相互抵消,使得新生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没有大幅上升,而是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样使得总人口低速度增长,保持着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伴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原先大批的新生人口转变为劳动力适龄人口,在这一阶段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所以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也比较低。低死亡率使得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升高,人口结构开始逐步转向老龄化。由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老年抚养比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造成了社会总的人口抚养比不断增大,如图 3-1 所示。

图 3-1 人口结构变化与人口红利

人口机会窗口伴随着人口结构进入低抚养比阶段,并随之开启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大,社会总的储蓄也会越大。这种高储蓄水平下的资本供给,会极大的推动经济发展,形成“人口红利”。

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大造成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老年抚养比重的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抚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口红利”由于人口结构的调整而开始消失。随之而来是“人口负债”,即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退休年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升高,社会的抚养压力不断增大,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由于劳动人口短缺,企业招工困难,社会抚养压力巨大,被迫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将“人口红利”理论引入退休政策的调整中,可以

为我们的退休制度提供指导,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我国现在处于“人口红利”期末期,“人口红利”的窗口即将关闭。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在几年之内达到顶峰,随后将会迅速的减少。虽然现在存在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可是招工难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在此时,必须要正视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即将减少的现实,积极寻找应对问题的方法。在我国“人口红利”消退,出现劳动力的供给不足时,可以有计划的改革我国的退休制度,推迟劳动力人口的退休年龄,缓解劳动力人口数量的不足和养老金的供求矛盾,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代际交叠模型

(上)图4-1 代际交叠模型

阿莱 (Allais,1947)、萨缪尔森(Samuelson,1958)和戴蒙德(Diamond,1965)研究的代际交叠模型,是以人口时间序列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模型(上图)。

在任意时刻,都存在不同代的人,并且可以互相交易。在生命的不同时期,每代人和不同代人市场做买卖。有些代的偏好不能记录在当前市场的交易中,因为他们还没有出生。通过代际交叠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随着时间和代际推移,资源配置的要求越高,即所需耗费的资源越多。反之,时期越短,代际越少,资源配置的要求越低,即所需耗费的资源越少。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代际长度,减少资源的需求。

4.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用于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养老金即是对劳动者工作价值的肯定,又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养老金制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养老金缴费方式的选取主要是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种方式。由于两种方式各有优点,所以并没有强制采用一种方式,而是根据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我国也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制度制度的改革。

图4-2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在适时做出调整。

(二)推迟退休年龄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原因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严重的“隐性债务”[5],过去5年,个人帐户“空帐”规模累计超过480.0亿元,超过了基金积累的总金额。控制、解决养老金隐形债务问题迫在眉睫[6]。而老龄化的加剧又使得养老金支付压力变得更加严峻。因此,从养老金支出方面看,在养老金支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增多意味着养老金支出将会更多

第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出现了劳动力短缺。我国有回家过年的传统,所以在回家过年的这段时间中,工厂可能会流失很多的的工人。国外的报道曾指出在这段时间里,有超过20%的制造行业工人会流失。这些制造业工人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金钱,他们会比以前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在薪酬和生活之间他们在努力找到一种协调这是新一代工人的鲜明特点。

第二:退休年龄偏低。我们现在所用的退休年龄是上世纪建国初期制定的,在这期间并没有做任何的改动。由于当时生活水平低下,医疗设施和服务相当落后,那时候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在50岁左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医疗设施和服务有了长足进步,到2010年全国人口的预期平均寿命上升到男的为74.83岁和女的为77.38岁。这比建国初期的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了25岁以上。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提高,但是退休年龄却没有相应的改变,这个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并且养老金的缺口在逐年增加,为养老金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另外,这也造成了高层次人才的严重浪费。高层次人才在还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却已到了退休年龄,是对我国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成本。

第三:法定退休年龄缺乏弹性。我国人口基数大,拥有庞大的就业人口,劳动适龄人口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改革我国的产业结构,所以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凸出和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职工在不到50岁就退休的情况在一些企业时有发生。不能根据个体现实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弹

性措施:比如一般的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年龄是25-29岁,在30岁左右才能正式的参加自己选择的工作,但是他们60岁就退休了。和普通的工人相比,博士生的工作年龄短了10年以上。采取这种统一年龄退休制度,并不会跟青年人带来很大的就业机会。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不但会给我国的劳动力人口短缺的问题增加压力,还会使用工成本增加,经济被迫调整,以及激化老龄化问题等。

现行的退休制度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国必须要改革。我国的退休制度应该根据弹性退休原则灵活的制定措施,让退休制度更好的适应我国人口结构的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

表6-1 国际通用年龄类型结构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有专家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会加重就业压力,造成更大的失业[7]。可是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延长退休年龄和失业率之间没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比如意大利是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然而意大利在20世纪90年代的许多年份其失业率曾高于20%[8]。

2.社会影响

其一是降低抚养比率。推迟退休年龄,则退休人口数量相应下降,劳动人口数量相应增加。 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有利于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善和调整。 其二是提高养老基金的积累水平。推迟退休年龄,则会延长其缴纳养老经费的时间,缓解养老金缺口,降低养老基金的财政压力。

其三是减轻养老金的支付压力。由于推迟了退休年龄,也就意味着减少制度支付养老金的时间,进一步减轻和降低养老金的支付率。

其四缓解物价上涨,增加出口优势。有利于我国的劳动人口数量,缓解劳动力短缺,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出口的价格优势。

(三)推迟退休的对策

1.废除养老金双轨制 基本养老保险强调的公平应体现在对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的机会公平和所有参保人员的起点公平[9]。养老金双轨制恰恰违反了这种公平,废除养老金双轨制这样既能够缓解一部分的财政压力,又能使社会有更多的人享受公平的退休制度。

2.弹性退休制度 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弹性化,允许法定退休年龄有条件

的调整,允许退休方式根据现实状况灵活的调整,允许退休收入根据退休的年龄有所差异。同时,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整治提前退休、违规内退等现象,建立多元化养老保障方式,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消除退休人员“老无所养”的顾虑[10]。适时推出弹性退休制度,避免“一刀切”的粗犷的退休管理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推迟退休年龄的价值分析

(一)改善养老金短缺

1.老年人口的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

日趋严重,根据我国历年来的人口普查,我们能够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做出大致的判断和预测。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 15~59 岁人口为 93 962 万人,占 70.14% ;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7 765 万人,占 13.26% ,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1 883 万人,占 8.87%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2.93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3.91 个百分点。

表7-1 2001-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预测

势必造成养老金的巨大压力。

我国从2005年开始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亿大关,并且每年都有增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长加快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比重也是逐年升高,到2035年达到增长的峰值,此后十几年的增长放缓。但是老年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大。

2.人口红利期

表8-1 国际通用年龄类型结构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重大于有口自然增长。并且随着时间上推移,这种趋势有加剧的的可能。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我们不得不正视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得不重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3.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表8-2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系数变动趋势

观的看到我国将于2020年达到人口的峰值,并在随后的时期总人口呈现减少的趋势,

而且减少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加快。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并在以后开始减少,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在200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达到最大,此后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劳动力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凸显。我国的老年人口一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且增加的速度在加快,我国进入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抚养比的比重每年都在增加,社会压力不断增大。

表9-1 未来中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年龄人口比重2005年以后逐渐降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社会的抚养比逐年提高。我国在2030年将出现老年抚养比大于少儿抚养比,并且逐渐在加大。社会的总抚养比不断增大。未来劳动人口的压力将会很大,青年人所面临的养老和养儿的问题将会十分突出。政府不得不重视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提前准备对策,缓解这种尖锐的社会矛盾。

4.养老金的收支均衡预测

养老金的收支均衡,是改革养老金制度的目的,而了解目前养老金的收支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表9-2 基于现实条件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预测

快。到2040年养老金缺口顶峰到来,在这之后开始缩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退休人员的减少。

图10-1 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表

由上面的图表可知我国的养老金需求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养老金的收入也随之上涨,但是在2015年左右养老金需求与养老金收入出现重合,实现收支平衡。但是短暂的平衡之后养老金需求快速的增长,养老金收入明显落后于养老金需求的增长。基金缺口在2015年左右出现,以后逐年增大。

养老金如果只是利用公众借款作为唯一筹资来源可能会掉入“债务陷讲”。为了避免“债务陷阱”,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政府发行认可债券[11],征收特别税[12],国有资产出售[13]。

克莱默等提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参数改革方案,两项措施是增加工资税,提高养老金收益。也可以简单的表达为推迟退休年龄。 克莱默建议通过调整退休年龄来应对生育率的降低以及寿命期的增加,而工资税和养老金替代率不用做出改变[14]。

(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国的退休年龄几十年来都没有改变,这种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不但增加了我国的退休养老金的支出,而且使得我国高层次知识劳动者的能力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应适时逐步分区域地推迟退休年龄,以完善我国退休制度[15]。

现在已经进入知识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人才的层次需求提高,这就使得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充实和发展自己。一科技人才要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特别是我国的当前状况,很多需要科技人才出国深造。这样下来,科技

人才从正式的工作到退休,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但是他们还能继续工作很多年,还能为科研工作继续奋战和奉献。这种劳动者高知识层次和低工作时间相互矛盾的退休制度,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国家的培养成本入不敷出。如下图

图11-1 各文化程度资源浪费比例

学历越高,资源浪费的比例越大。到了博士研究生甚至达到了33%这种程度,而初中则只有6%的资源浪费程度。所以调整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意义重大。

(三) 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经济需要、自我价值实现、发挥剩余价值、精神寄托这四点,是我国社会目前退休后的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动机。据最新相关调查显示,在这之中最主要的动机是经济需要和精神寄托。退休人员的再次就业提高可以自己的生活质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方面有极大的益处。

(四)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推迟退休年龄既可以减轻我国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压力,又能有效减轻社会的总的抚养负担,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并且濒临退休人员的技术熟练,对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意义重大。除此之外,他们凭借出色的技术,可以培养自己满意的接替者。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良性循环。

推迟退休年龄还可以对我国劳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期,使我国更好地抓住人口机遇,快速发展。此外,推迟退休年龄还能有效解决养老金的缺口问题,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推迟退休年龄的建议和政策

(一) 弹性退休制度

我国的退休制度应该改革“一刀切”的错误做法,采用更加灵活的弹性退休制度。

张松在《论养老基金平衡机制》中就建议采取渐进式调整退休年龄退休制度[16]。我国退休制度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这三个方面应该更加具有弹性,更加灵活变通。弹性退休的相比于“一刀切”的强制退休制度,具有更大的优势。弹性退休制度不但能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更能够体现尊重劳动者的意愿,更容易让人接受。弹性退休制度能够实现我们的所说的效用最大化。

(1)退休年龄上,弹性退休制度更加灵活和人性。它允许劳动者根据自身的现实状况,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最低退休年龄和法定退休年龄之间,作出适合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在这一弹性区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确定适合自己的退休年龄。

(2)退休收入上,我们要建立健全退休年龄和养老金水平相关联的制度,并且养老金初始待遇应考虑职工的预期寿命,而不是像目前一样假定职工退休之后的平均寿命都为10年[17]。这种激励约束机制为全额养老金的领取设置了条件,只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才符合条件,领取到全额的养老金。而对于一些没有达到法定缴费年限,但是已经达到最低缴费期限人,只能领取到经过核算扣除的非全额的养老金。这样,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缴费时间延长,领取的养老金数额相应的提高,这样既也减轻社会压力,又能很好的避免劳动人口的减少。

(3)退休方式上,劳动人口如果有与工作相冲突的事情或者自身身体状况欠佳,可以按照自身意愿选择低于法定退休年龄提前退休。对于其他的劳动者则鼓励他们根据法定退休年龄,适龄后再退休。总之,弹性退休制度使得劳动者个人在退休年龄、退休收入和退休方式上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劳动者选择更为灵活多样,更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灵活处理自己的事情。

(二)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所以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很多岗位上依然十分需要这有经验的人继续贡献力量。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沉重的人口抚养压力。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养老基金的缺口,更加从容的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萨姆威克(Samwick,1998)通过一个简单的代际模型,分析了养老金计划对退休决策的影响,他认为可以通过经济激励来遏制提前退休,鼓励推迟退休[18]。 下图是专家提出的不同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

表12-1 四种推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专家的不同的意见集中于男性劳动人口是否跟女性劳动人口实现男女平等,同年龄退休。一些专家认为男女劳动人口应该拥有相同的退休权利,并且公平对待,同年龄退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构造,应该比男性早一些退休。专家们虽然存在分歧,但是都同意逐渐的推迟退休年龄。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现退休制度的平稳改革。

下图是综合了各方观点的退休年龄改革的方式:

表13-1 改革后各年度的退休年龄

年为单位。男性劳动者相对于女性则更加缓和的推迟退休年龄。到2048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男女劳动者同年龄退休。65岁的退休年龄符合我们的预期要求。通过这种渐进的,缓和的改革方式,将最大程度的减轻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劳动人口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下图是根据专家的预测数据绘制的改革前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退休年龄人口比重,老年人抚养比中的对比表

图13-1 制度前后比较图

通过图表可知:改革后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比于改革前的劳动人口比重提高了大约

10个百分点;改革后的退休年龄人口比重相比于改革前的退休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了大约12.5个百分点;改革后的老年人口抚养比相比于改革前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了约30个百分点。可见推迟退休年龄对我国的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减轻社会的压力,有利于利于社会的不断进步。

(三)退休制度的公平性

养老金“双轨制”不但违法了均衡规则(即起点均衡)[19],还严重破坏我国的社

会制度的公平性,受到大多数人的抨击。养老金“双轨制”是社会转型期的不健康产物,极大的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的不断向前推进,养老金“双轨制”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尖锐起来,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显得极为刺眼。国有性质的企事业比其他企业的养老金要高出两三倍,而原因却只是因为企业性质的不同。

退休金双轨制严重违反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宗旨,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原则背道而驰。退休双轨制是对现阶段中国民主和公平的最大侮辱,是对中国广大人民的国家主人地位的公然挑衅。它从制度上将广大人民置于被剥削的地位,并通过这种制度压榨广大劳动者,吸食人民的血汗,通过剥削获得的待遇是普通劳动者的三倍以上。这贬低了广大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与尊严,为社会矛盾埋下伏笔,导演了近几年的公务员的报考狂潮等闹剧。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从国家财政直接获得退休金,可以说他们几乎不用参与社会保险。所以在本质上,退休金双轨制是一种以剥削纳税人为基础的歧视性的剥削政策。

除此之外,低收入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缺少机会和窗口对弹退休制度表达自己阶层的心声,说出他们的建议。所以政策的制定必须耐心的听取这一群体的声音,接受他们的建议,不然弹性退休制度可能会伤害他们的利益,造成制度的有一次不公平。

结 论

由于本论文的写作时间较紧,在某些地方存在着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再加上获得数据的渠道较窄,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在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上不能保证见解的准确性。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养老金短缺和社会压力增大,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适时推迟退休年龄是我国应对两大挑战的有力措施,能够很好的填补我国养老金的缺口,缓解我国社会的压力。

养老金的短缺是世界主要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我国在应对养老金短缺的问题上,可以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开源”是指我们应当通过投资海外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等各种方式扩大投资范围,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收益率,应对我国人口的老龄化[20]。“节流”则是通过推迟退休年龄,改革退休双轨制等措施减少养老金的指出。通过“开源节流”来缓解养我国老金短缺的困境,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改善养老金的供需矛盾。

此外,弹性退休制度是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有力措施。能够兼顾多方利益,既可缓解我国的劳动人口短缺的压力,又可以避免我国人力资源的过度浪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退休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参 考 文 献

[1] 俞玲玲.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策略——国外养老保险模式给我国的启示[J].甘肃农

业,2006,14(7):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EB/OL].http://www.stats.gov.cn/zgrkpc/dlc/yw/t20110428_402722384.htm,2011-04-28 [3] 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人口学刊,2002,(4):1 [4] 侯新鹏.中国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1-05:6-7

[5] 彭浩然,陈华,展凯.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变化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8(6) :63

-69

[6] 徐鼎亚,樊天霞.国外典型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4,(1):10 [7] 张松.论养老基金平衡机制一基于辽宁试点模式对养老基金平衡的透视[J].中央财经大学学

报,2003,(1):25

[8] 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确立公平的价值取向[J].中国社会年报,2004 [9] 王兰祥,杨蕾,石勇.影响企业职工退休待遇的几个因素[J].山东劳动保,2006:2

[10] 肖艳.解读困境中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版),2008,36(1):29 [11] SALA MART IN. A Positiv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6

(6):277-304

[12] D IAMOND P.National Debt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5,55(5):1126-1150

[13] Helmuth Cremer, Pierre Pestieau1Reforming our pension system: Is it a demographic, financial or

political prob-lem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4 (2000):974-983 [14] 王清.调整我国退休年龄的依据分析[J].经济纵横, 2000,(6)

[15] 光明.理论与实践养老保险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J].中国改革报,2008,(005):28

[16] 朱冬梅.从基金收支平衡看养老保险扩面需求以及应对策略[J],劳动与社会保障,2005,(12):42 [17] Anderw A.Samwick.New evidence on pensions,social security, and the timing of retirement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70 (1998): 207-236 [18] 阿瑟·奥肯.公平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4

[19] 黄瑞.中国人口红利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1):6 [20] 纪晶晶.论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19(5):45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致 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闫虹教授,在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都是闫老师为我们精心指导,耐心讲解。不论是毕业论文的选题,还是到论文的具体写作过程,都是闫老师亲自为我们耐心的指导。可以说我们论文的每一步都是闫老师为我们指明的,最为繁忙,最为劳累的就是闫老师。我们的毕业论文实际上凝聚的是闫老师的心血。闫老师本身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工作很是辛苦。可是闫老师还是抽出自己极少的休息时间,认真的为我们做出指导。十多位同学的论文,都是闫老师一点一点的认真修改的。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小错误,闫老师都特意给我们标出来,让我们认真对待,认真修改。我们起初浮躁的心态逐渐被老师这种认真的态度所感染,我们开始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努力的翻阅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论文。闫老师的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作风,精益求精的态度,将会影响我们一生。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闫老师为榜样,端正心态,认认真真,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毕业论文的写作始末,闫老师为我提供了各种必要的专业知识指导和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建议,没有这种关怀备至,我很难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这里向闫虹老师表达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本篇论文的最终完成,也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过程之中,各位老师和同学积极的向我提供资料,提出各种关于论文写作的意见和建议,感谢同学们和朋友们对我的帮助。在他们的无私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写完论文。

最后,请允许我在这里再对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 17 -

毕业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市场营销

班 级

学 生 张 鑫

学 号 指导教师 闫虹

二〇一三 年 五 月 二十六

摘 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一系列的矛盾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发展一起到来,人口结构转变的问题也充分暴露。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是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社会抚养压力变大成为我们社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考验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考验着社会制度的健全度,更是在考验着我国领导集体的智慧。

通过推迟退休年龄来补充缺失的劳动力人口,增加养老金收入,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议题被不断提出。我国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进步,使得我国人口寿命不断提高,相比于建国初期35岁提高了接近一倍。然而退休年龄却依然按照当时的标准,六十多年来没有改变,使得退休制度与社会现实状况严重脱节。这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还将会导致我国在未来的几十年之内老年人口抚养比快速上升,劳动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大,严重制约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缓解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改革我国退休制度,从而实现退休养老制度和人口发展趋势相协调。本文就我国目前的人口现状做了系统的研究,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深入探讨了退休年龄的选择,弹性退休制度的制定以及退休制度的公平性。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出研究:

首先,国内外对退休制度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自己的创新的思路。其次,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分析。再次,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价值研究。最后,本文对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建议和政策。

通过对这几方面的分析,以便对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有整体的了解,为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以及我国推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提供一些依据。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尽一点自己微不足道的贡献。

关键词:退休年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劳动力资源;老年抚养比,弹性退休制度

ABSTRACT

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how a stro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Come together bu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also gradually appear, an aging population becomes the unavoidable fact that our society. Increased rate of population ageing on our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 lot of pressure.

The retirement age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the population aging issu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compared with 35 years of age in the early days after foundation of people's increased nearly doubled. However is sti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of the retirement age, 60 years has not changed, make the retirement system and social reality. This caused the waste of labor resources. In addition, also will lead to our country in the coming decades in rapidly rising elderly population bring-up ratio, pressure raising labor population,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futur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pension system in China, so as to realize coordinated pension system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This thesis 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the retirement age, retirement system and elastic retirement system of fairnes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of all,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of retirement system,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ir innovative ideas. Second,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gain, the value of the retirement age in China. Finally, the article Suggestions to Chinese retirement age system and polic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a few aspects, in order to have a whole understanding on our country's retirement age system,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nsion system, and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tirement age policy in China. For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akes a negligible contribution.

Keywords: retirement age; The population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Labor resources;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elastic retirement system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一、前言 ............................................................................................................................... 1

1.国内外研究状况.......................................................................................................1

2.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3.研究的创新和方法...................................................................................................1

二、相关理论研究 ............................................................................................................... 2 (一)老龄化的理论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生命周期理论.....................................................................................................2

2.人口红利期.........................................................................................................3

3.代际交叠模型.....................................................................................................4

4.养老金制度.........................................................................................................4

(二) 推迟退休年龄产生的原因及对社会的影响.....................................................5

1.原因.......................................................................................................................5

2.社会影响...............................................................................................................6

(三)推迟退休年龄的对策.........................................................................................6

三、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价值分析....................................................................................7

(一) 改善我国养老金的短缺......................................................................................7

1.老年人口增长趋势...............................................................................................8

2.人口红利期分析...................................................................................................8

3.抚养比的变动趋势...............................................................................................8

4.养老金的收支均衡越策.......................................................................................9

(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10

(三) 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11

(四) 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11

四、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建议和政

策...............................................................................11

(一) 弹性退休制度....................................................................................................11

(二)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12 (三)退休制度的公平性...............................................................................................................14 结论..........................................................................................................................................................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一、前言

一 国内外研究状况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通过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分析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比例会影响总储蓄和总消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会引起这个社会的需求不足,供过于求,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迄今为止,各国退休年龄变动表明,政府法定的退休年龄都是往后推移的[1]。我国的研究学者也指出,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会继续升高,老龄化的程度将会继续加深,养老金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扩大,现行的退休制度不能够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我国应该逐步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还解决劳动人口的供需矛盾,来缓解社会和养老金供求压力。

二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执政者都在纷纷寻找打开人口老龄化问题之锁的钥匙,来帮助恢复和发展经济,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沼。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但是由此引发的民众不满,罢工,失业率的升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政府头上,使得政府不敢轻易尝试这种政策。利弊相权,需要慎之又慎。只有经过真正的深思熟虑,才有决心和能力,做出最后的决策。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儿童阶段人口比重比上次人口普查下降6.2%,所占比重,为16.6%,我国少年儿童的比重在全国人口的比重中持续下降,说明我国较低的出生率和较低的死亡率与上次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为13.26%,上升了2.9个百分点,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说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所占的比重为占8.9%。接近9%的超过六十五岁老年人口说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反映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2]。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预示着我国养老金改革制度需要进行切实的改革和发展。 现收现付制的传统养老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着手对养老金制度实施相应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把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在一起的的养老保险制度。此后我国逐步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扩大养老金的受益人群,并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我国的老龄化快速到来,受近几年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发展的放缓的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失衡矛盾更加尖锐。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为老年人口提供有保障的养老保险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中国的老龄化快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并且中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妥善处理我国的退休制度和养老金政策,事关我国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事关我国的伟大复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三 研究的创新和方法

本论文充分应用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应用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的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多的引用相关数据,分析相关的案例,从而总结出我国退休制度面临的严峻现状,找出适合我国采用的退休养老制度。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思路是, 通过深入的实地采访和文献调研,搜集大量的我国人口数据信息和详实的退休资料;进而运用有关应用统计学、数学等分析工具, 科学地整理分析信息资料;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分析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进行我国弹性退休制度的实证分析和研究。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要求本论文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高的实务可操作性;既要有系统的数量分析手段,还要有较强的定性分析能力;既考虑到我国的退休制度具体现实情况,又要兼顾各个阶群体在退休制度中的公平权益。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老龄化的理论研究

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他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并且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弗朗科·莫迪利安尼认为,为了使整个生命周期内达到消费的最佳配置,人们会把自己的消费开支在相当长时期跨度内做出计划。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C = β w ⋅ Wr + β vw ⋅βw

C 为年消费额,β w为财富的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的财富的比例,Wr 为实际财富,β

青年 壮年 老年

(上)图2—1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图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在一生中呈抛物线状,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都在比较低的S和0点上,壮年时期达到顶点H。由于消费者的消费强性是由青年时期的S点到壮年

时期的H点再到老年时期的O点,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如上图所示)。

在长期的储蓄与消费决策时,消费者除了考虑其效用最大化外,还会把终身收入所得较为平均的分配到每一个时期,使其在一生中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在其一个时期消费较少,另一个时期消费较多。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还得出另外一个结论:整个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例会影响总消费与总储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并不鼓励工作期间过多的储蓄,而是要在生命中期内合理安排消费,达到消费的最大满足[4]。

2.人口红利期 人口发展的结构总的来说要经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和“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这三个阶段。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相互抵消,使得新生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没有大幅上升,而是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样使得总人口低速度增长,保持着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伴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原先大批的新生人口转变为劳动力适龄人口,在这一阶段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所以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也比较低。低死亡率使得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升高,人口结构开始逐步转向老龄化。由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老年抚养比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造成了社会总的人口抚养比不断增大,如图 3-1 所示。

图 3-1 人口结构变化与人口红利

人口机会窗口伴随着人口结构进入低抚养比阶段,并随之开启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大,社会总的储蓄也会越大。这种高储蓄水平下的资本供给,会极大的推动经济发展,形成“人口红利”。

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大造成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老年抚养比重的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抚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口红利”由于人口结构的调整而开始消失。随之而来是“人口负债”,即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退休年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升高,社会的抚养压力不断增大,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由于劳动人口短缺,企业招工困难,社会抚养压力巨大,被迫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将“人口红利”理论引入退休政策的调整中,可以

为我们的退休制度提供指导,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我国现在处于“人口红利”期末期,“人口红利”的窗口即将关闭。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在几年之内达到顶峰,随后将会迅速的减少。虽然现在存在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可是招工难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在此时,必须要正视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即将减少的现实,积极寻找应对问题的方法。在我国“人口红利”消退,出现劳动力的供给不足时,可以有计划的改革我国的退休制度,推迟劳动力人口的退休年龄,缓解劳动力人口数量的不足和养老金的供求矛盾,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代际交叠模型

(上)图4-1 代际交叠模型

阿莱 (Allais,1947)、萨缪尔森(Samuelson,1958)和戴蒙德(Diamond,1965)研究的代际交叠模型,是以人口时间序列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模型(上图)。

在任意时刻,都存在不同代的人,并且可以互相交易。在生命的不同时期,每代人和不同代人市场做买卖。有些代的偏好不能记录在当前市场的交易中,因为他们还没有出生。通过代际交叠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随着时间和代际推移,资源配置的要求越高,即所需耗费的资源越多。反之,时期越短,代际越少,资源配置的要求越低,即所需耗费的资源越少。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代际长度,减少资源的需求。

4.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用于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养老金即是对劳动者工作价值的肯定,又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养老金制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养老金缴费方式的选取主要是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种方式。由于两种方式各有优点,所以并没有强制采用一种方式,而是根据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我国也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制度制度的改革。

图4-2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在适时做出调整。

(二)推迟退休年龄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原因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严重的“隐性债务”[5],过去5年,个人帐户“空帐”规模累计超过480.0亿元,超过了基金积累的总金额。控制、解决养老金隐形债务问题迫在眉睫[6]。而老龄化的加剧又使得养老金支付压力变得更加严峻。因此,从养老金支出方面看,在养老金支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老年人口增多意味着养老金支出将会更多

第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出现了劳动力短缺。我国有回家过年的传统,所以在回家过年的这段时间中,工厂可能会流失很多的的工人。国外的报道曾指出在这段时间里,有超过20%的制造行业工人会流失。这些制造业工人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金钱,他们会比以前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在薪酬和生活之间他们在努力找到一种协调这是新一代工人的鲜明特点。

第二:退休年龄偏低。我们现在所用的退休年龄是上世纪建国初期制定的,在这期间并没有做任何的改动。由于当时生活水平低下,医疗设施和服务相当落后,那时候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在50岁左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医疗设施和服务有了长足进步,到2010年全国人口的预期平均寿命上升到男的为74.83岁和女的为77.38岁。这比建国初期的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了25岁以上。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提高,但是退休年龄却没有相应的改变,这个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并且养老金的缺口在逐年增加,为养老金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另外,这也造成了高层次人才的严重浪费。高层次人才在还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却已到了退休年龄,是对我国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成本。

第三:法定退休年龄缺乏弹性。我国人口基数大,拥有庞大的就业人口,劳动适龄人口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改革我国的产业结构,所以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凸出和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职工在不到50岁就退休的情况在一些企业时有发生。不能根据个体现实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弹

性措施:比如一般的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年龄是25-29岁,在30岁左右才能正式的参加自己选择的工作,但是他们60岁就退休了。和普通的工人相比,博士生的工作年龄短了10年以上。采取这种统一年龄退休制度,并不会跟青年人带来很大的就业机会。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不但会给我国的劳动力人口短缺的问题增加压力,还会使用工成本增加,经济被迫调整,以及激化老龄化问题等。

现行的退休制度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国必须要改革。我国的退休制度应该根据弹性退休原则灵活的制定措施,让退休制度更好的适应我国人口结构的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

表6-1 国际通用年龄类型结构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有专家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会加重就业压力,造成更大的失业[7]。可是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延长退休年龄和失业率之间没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比如意大利是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然而意大利在20世纪90年代的许多年份其失业率曾高于20%[8]。

2.社会影响

其一是降低抚养比率。推迟退休年龄,则退休人口数量相应下降,劳动人口数量相应增加。 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有利于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善和调整。 其二是提高养老基金的积累水平。推迟退休年龄,则会延长其缴纳养老经费的时间,缓解养老金缺口,降低养老基金的财政压力。

其三是减轻养老金的支付压力。由于推迟了退休年龄,也就意味着减少制度支付养老金的时间,进一步减轻和降低养老金的支付率。

其四缓解物价上涨,增加出口优势。有利于我国的劳动人口数量,缓解劳动力短缺,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出口的价格优势。

(三)推迟退休的对策

1.废除养老金双轨制 基本养老保险强调的公平应体现在对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的机会公平和所有参保人员的起点公平[9]。养老金双轨制恰恰违反了这种公平,废除养老金双轨制这样既能够缓解一部分的财政压力,又能使社会有更多的人享受公平的退休制度。

2.弹性退休制度 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弹性化,允许法定退休年龄有条件

的调整,允许退休方式根据现实状况灵活的调整,允许退休收入根据退休的年龄有所差异。同时,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整治提前退休、违规内退等现象,建立多元化养老保障方式,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消除退休人员“老无所养”的顾虑[10]。适时推出弹性退休制度,避免“一刀切”的粗犷的退休管理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推迟退休年龄的价值分析

(一)改善养老金短缺

1.老年人口的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

日趋严重,根据我国历年来的人口普查,我们能够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做出大致的判断和预测。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 15~59 岁人口为 93 962 万人,占 70.14% ;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7 765 万人,占 13.26% ,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1 883 万人,占 8.87%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2.93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3.91 个百分点。

表7-1 2001-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预测

势必造成养老金的巨大压力。

我国从2005年开始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亿大关,并且每年都有增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长加快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比重也是逐年升高,到2035年达到增长的峰值,此后十几年的增长放缓。但是老年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大。

2.人口红利期

表8-1 国际通用年龄类型结构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重大于有口自然增长。并且随着时间上推移,这种趋势有加剧的的可能。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我们不得不正视我们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得不重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3.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表8-2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系数变动趋势

观的看到我国将于2020年达到人口的峰值,并在随后的时期总人口呈现减少的趋势,

而且减少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加快。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并在以后开始减少,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在200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达到最大,此后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劳动力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凸显。我国的老年人口一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且增加的速度在加快,我国进入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抚养比的比重每年都在增加,社会压力不断增大。

表9-1 未来中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年龄人口比重2005年以后逐渐降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社会的抚养比逐年提高。我国在2030年将出现老年抚养比大于少儿抚养比,并且逐渐在加大。社会的总抚养比不断增大。未来劳动人口的压力将会很大,青年人所面临的养老和养儿的问题将会十分突出。政府不得不重视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提前准备对策,缓解这种尖锐的社会矛盾。

4.养老金的收支均衡预测

养老金的收支均衡,是改革养老金制度的目的,而了解目前养老金的收支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表9-2 基于现实条件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预测

快。到2040年养老金缺口顶峰到来,在这之后开始缩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退休人员的减少。

图10-1 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状况表

由上面的图表可知我国的养老金需求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养老金的收入也随之上涨,但是在2015年左右养老金需求与养老金收入出现重合,实现收支平衡。但是短暂的平衡之后养老金需求快速的增长,养老金收入明显落后于养老金需求的增长。基金缺口在2015年左右出现,以后逐年增大。

养老金如果只是利用公众借款作为唯一筹资来源可能会掉入“债务陷讲”。为了避免“债务陷阱”,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政府发行认可债券[11],征收特别税[12],国有资产出售[13]。

克莱默等提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参数改革方案,两项措施是增加工资税,提高养老金收益。也可以简单的表达为推迟退休年龄。 克莱默建议通过调整退休年龄来应对生育率的降低以及寿命期的增加,而工资税和养老金替代率不用做出改变[14]。

(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国的退休年龄几十年来都没有改变,这种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不但增加了我国的退休养老金的支出,而且使得我国高层次知识劳动者的能力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应适时逐步分区域地推迟退休年龄,以完善我国退休制度[15]。

现在已经进入知识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人才的层次需求提高,这就使得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充实和发展自己。一科技人才要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特别是我国的当前状况,很多需要科技人才出国深造。这样下来,科技

人才从正式的工作到退休,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但是他们还能继续工作很多年,还能为科研工作继续奋战和奉献。这种劳动者高知识层次和低工作时间相互矛盾的退休制度,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国家的培养成本入不敷出。如下图

图11-1 各文化程度资源浪费比例

学历越高,资源浪费的比例越大。到了博士研究生甚至达到了33%这种程度,而初中则只有6%的资源浪费程度。所以调整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意义重大。

(三) 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经济需要、自我价值实现、发挥剩余价值、精神寄托这四点,是我国社会目前退休后的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动机。据最新相关调查显示,在这之中最主要的动机是经济需要和精神寄托。退休人员的再次就业提高可以自己的生活质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方面有极大的益处。

(四)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推迟退休年龄既可以减轻我国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压力,又能有效减轻社会的总的抚养负担,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并且濒临退休人员的技术熟练,对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意义重大。除此之外,他们凭借出色的技术,可以培养自己满意的接替者。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良性循环。

推迟退休年龄还可以对我国劳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期,使我国更好地抓住人口机遇,快速发展。此外,推迟退休年龄还能有效解决养老金的缺口问题,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推迟退休年龄的建议和政策

(一) 弹性退休制度

我国的退休制度应该改革“一刀切”的错误做法,采用更加灵活的弹性退休制度。

张松在《论养老基金平衡机制》中就建议采取渐进式调整退休年龄退休制度[16]。我国退休制度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这三个方面应该更加具有弹性,更加灵活变通。弹性退休的相比于“一刀切”的强制退休制度,具有更大的优势。弹性退休制度不但能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更能够体现尊重劳动者的意愿,更容易让人接受。弹性退休制度能够实现我们的所说的效用最大化。

(1)退休年龄上,弹性退休制度更加灵活和人性。它允许劳动者根据自身的现实状况,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最低退休年龄和法定退休年龄之间,作出适合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在这一弹性区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确定适合自己的退休年龄。

(2)退休收入上,我们要建立健全退休年龄和养老金水平相关联的制度,并且养老金初始待遇应考虑职工的预期寿命,而不是像目前一样假定职工退休之后的平均寿命都为10年[17]。这种激励约束机制为全额养老金的领取设置了条件,只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才符合条件,领取到全额的养老金。而对于一些没有达到法定缴费年限,但是已经达到最低缴费期限人,只能领取到经过核算扣除的非全额的养老金。这样,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缴费时间延长,领取的养老金数额相应的提高,这样既也减轻社会压力,又能很好的避免劳动人口的减少。

(3)退休方式上,劳动人口如果有与工作相冲突的事情或者自身身体状况欠佳,可以按照自身意愿选择低于法定退休年龄提前退休。对于其他的劳动者则鼓励他们根据法定退休年龄,适龄后再退休。总之,弹性退休制度使得劳动者个人在退休年龄、退休收入和退休方式上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劳动者选择更为灵活多样,更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灵活处理自己的事情。

(二)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所以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很多岗位上依然十分需要这有经验的人继续贡献力量。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沉重的人口抚养压力。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养老基金的缺口,更加从容的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萨姆威克(Samwick,1998)通过一个简单的代际模型,分析了养老金计划对退休决策的影响,他认为可以通过经济激励来遏制提前退休,鼓励推迟退休[18]。 下图是专家提出的不同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

表12-1 四种推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专家的不同的意见集中于男性劳动人口是否跟女性劳动人口实现男女平等,同年龄退休。一些专家认为男女劳动人口应该拥有相同的退休权利,并且公平对待,同年龄退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构造,应该比男性早一些退休。专家们虽然存在分歧,但是都同意逐渐的推迟退休年龄。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现退休制度的平稳改革。

下图是综合了各方观点的退休年龄改革的方式:

表13-1 改革后各年度的退休年龄

年为单位。男性劳动者相对于女性则更加缓和的推迟退休年龄。到2048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男女劳动者同年龄退休。65岁的退休年龄符合我们的预期要求。通过这种渐进的,缓和的改革方式,将最大程度的减轻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劳动人口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下图是根据专家的预测数据绘制的改革前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退休年龄人口比重,老年人抚养比中的对比表

图13-1 制度前后比较图

通过图表可知:改革后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比于改革前的劳动人口比重提高了大约

10个百分点;改革后的退休年龄人口比重相比于改革前的退休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了大约12.5个百分点;改革后的老年人口抚养比相比于改革前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了约30个百分点。可见推迟退休年龄对我国的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推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减轻社会的压力,有利于利于社会的不断进步。

(三)退休制度的公平性

养老金“双轨制”不但违法了均衡规则(即起点均衡)[19],还严重破坏我国的社

会制度的公平性,受到大多数人的抨击。养老金“双轨制”是社会转型期的不健康产物,极大的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的不断向前推进,养老金“双轨制”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尖锐起来,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显得极为刺眼。国有性质的企事业比其他企业的养老金要高出两三倍,而原因却只是因为企业性质的不同。

退休金双轨制严重违反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宗旨,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原则背道而驰。退休双轨制是对现阶段中国民主和公平的最大侮辱,是对中国广大人民的国家主人地位的公然挑衅。它从制度上将广大人民置于被剥削的地位,并通过这种制度压榨广大劳动者,吸食人民的血汗,通过剥削获得的待遇是普通劳动者的三倍以上。这贬低了广大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与尊严,为社会矛盾埋下伏笔,导演了近几年的公务员的报考狂潮等闹剧。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凭借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从国家财政直接获得退休金,可以说他们几乎不用参与社会保险。所以在本质上,退休金双轨制是一种以剥削纳税人为基础的歧视性的剥削政策。

除此之外,低收入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缺少机会和窗口对弹退休制度表达自己阶层的心声,说出他们的建议。所以政策的制定必须耐心的听取这一群体的声音,接受他们的建议,不然弹性退休制度可能会伤害他们的利益,造成制度的有一次不公平。

结 论

由于本论文的写作时间较紧,在某些地方存在着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再加上获得数据的渠道较窄,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在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上不能保证见解的准确性。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养老金短缺和社会压力增大,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适时推迟退休年龄是我国应对两大挑战的有力措施,能够很好的填补我国养老金的缺口,缓解我国社会的压力。

养老金的短缺是世界主要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我国在应对养老金短缺的问题上,可以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开源”是指我们应当通过投资海外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等各种方式扩大投资范围,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收益率,应对我国人口的老龄化[20]。“节流”则是通过推迟退休年龄,改革退休双轨制等措施减少养老金的指出。通过“开源节流”来缓解养我国老金短缺的困境,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改善养老金的供需矛盾。

此外,弹性退休制度是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有力措施。能够兼顾多方利益,既可缓解我国的劳动人口短缺的压力,又可以避免我国人力资源的过度浪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退休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参 考 文 献

[1] 俞玲玲.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策略——国外养老保险模式给我国的启示[J].甘肃农

业,2006,14(7):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EB/OL].http://www.stats.gov.cn/zgrkpc/dlc/yw/t20110428_402722384.htm,2011-04-28 [3] 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人口学刊,2002,(4):1 [4] 侯新鹏.中国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1-05:6-7

[5] 彭浩然,陈华,展凯.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变化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08(6) :63

-69

[6] 徐鼎亚,樊天霞.国外典型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4,(1):10 [7] 张松.论养老基金平衡机制一基于辽宁试点模式对养老基金平衡的透视[J].中央财经大学学

报,2003,(1):25

[8] 郑功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确立公平的价值取向[J].中国社会年报,2004 [9] 王兰祥,杨蕾,石勇.影响企业职工退休待遇的几个因素[J].山东劳动保,2006:2

[10] 肖艳.解读困境中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版),2008,36(1):29 [11] SALA MART IN. A Positiv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6

(6):277-304

[12] D IAMOND P.National Debt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5,55(5):1126-1150

[13] Helmuth Cremer, Pierre Pestieau1Reforming our pension system: Is it a demographic, financial or

political prob-lem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4 (2000):974-983 [14] 王清.调整我国退休年龄的依据分析[J].经济纵横, 2000,(6)

[15] 光明.理论与实践养老保险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J].中国改革报,2008,(005):28

[16] 朱冬梅.从基金收支平衡看养老保险扩面需求以及应对策略[J],劳动与社会保障,2005,(12):42 [17] Anderw A.Samwick.New evidence on pensions,social security, and the timing of retirement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70 (1998): 207-236 [18] 阿瑟·奥肯.公平与效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4

[19] 黄瑞.中国人口红利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1):6 [20] 纪晶晶.论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19(5):45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致 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闫虹教授,在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都是闫老师为我们精心指导,耐心讲解。不论是毕业论文的选题,还是到论文的具体写作过程,都是闫老师亲自为我们耐心的指导。可以说我们论文的每一步都是闫老师为我们指明的,最为繁忙,最为劳累的就是闫老师。我们的毕业论文实际上凝聚的是闫老师的心血。闫老师本身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工作很是辛苦。可是闫老师还是抽出自己极少的休息时间,认真的为我们做出指导。十多位同学的论文,都是闫老师一点一点的认真修改的。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小错误,闫老师都特意给我们标出来,让我们认真对待,认真修改。我们起初浮躁的心态逐渐被老师这种认真的态度所感染,我们开始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努力的翻阅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论文。闫老师的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作风,精益求精的态度,将会影响我们一生。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闫老师为榜样,端正心态,认认真真,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毕业论文的写作始末,闫老师为我提供了各种必要的专业知识指导和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建议,没有这种关怀备至,我很难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这里向闫虹老师表达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本篇论文的最终完成,也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过程之中,各位老师和同学积极的向我提供资料,提出各种关于论文写作的意见和建议,感谢同学们和朋友们对我的帮助。在他们的无私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写完论文。

最后,请允许我在这里再对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 17 -


相关内容

  • 社会保障学论文试卷20111102
  • 上 海 金 融 学 院 --20 学年,第 学期 课程代码:_53330251__ < 社会保障学 >考试试卷 本试卷系 论文 ,采用 开卷 方式,非集中考试 交教务处时间: 年 月 日 送 印 时 间: 年 月 日 试 题 内 容 分 布 情 况 命题教师签字___________ 教 ...

  • 退休年龄应该被推迟吗
  • "是否应推迟退休年龄"表面上看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话题,但有两个共性问题是必须要思考的:如果退休年龄不推迟,目前的养老金缺口怎么弥补?如果退休年龄推迟,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前于退休年龄是否应该被推迟的话题,不同人群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但抛开这些个性 ...

  • 延迟退休我们该怎么办
  • 65岁退休,你愿意吗? 面对延退,有人欢声高喊,愿意再干"五百年":有人"汗流浃背",嘀咕着明天就想退休. 2012年6月5日,中国人社部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一关系到每个人切 ...

  • 浅谈中国社会是否该延长退休年龄
  • 浅谈中国社会是否该延长退休年龄 --从社会学角度的论证 作者姓名:严琰 方聪 杨倩 向芯仪 宋如蓝 王金水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 法学院 社工1301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关于退休和养老的问题日益引人关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短期内有关这方面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应用参阅文献.调查 ...

  • 试论延迟退休的利与弊
  • 试论延迟退休的利与弊 随着世界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人口剧增.人类平均年龄不断往后推迟,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紧随其后.对于发达国家,退休养老保障那么全面,不断老龄化的人口剧增,使他们的社会压力剧增,社会保障支出亏缺也越来越大.故许多发达国家都出台了延迟退休政策.以 ...

  • 延迟退休更有利于当代中国发展辩论赛陈词及攻辩小结
  • 延迟退休更有利于当代中国发展 一辩陈词: 开宗明义,我方今天的辩题是延迟退休更有利于当代中国发展.主体是国家,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请记住是退出工作岗位不再参与工作.更字参考的是延迟退休之前即现行退休制度的情况.当代 ...

  • 浅谈弹性退休制度在我国是否可行
  • 浅谈弹性退休制度在我国是否可行 韦鹏华 (广西梧州商贸学校 [摘要]人口老龄化凸显出现行退休制度的弊端,这一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亟需改革.本文立足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西方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弹性退休制度的原则和措施,从立法目的.立法内客.立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一弹性退 ...

  • 我认为中国不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 我认为中国不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第一,当今中国推迟退休年龄会加重就业压力且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高校扩招生毕业高峰的来临和原本就存在的隐性失业,再加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走向城市,造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相对过剩.目前我国新增就业人口比退休劳动力人口每年多出大约1000万,即使每年新增8 ...

  • 延迟退休的利与弊
  • 关于延迟退休的思考 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是一种必然趋势.政策的实施与否,都对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利弊并存. 一.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 根据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