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后现代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内容

  摘要 后现代课程以其多元性、开放性、情境性等特点对各学科课程的影响日渐广泛,在写作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中同样可以看到其踪影。现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老师非常重视中学作文教学,他注重思维的培养与作文创新的关系,《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作文课是他在作文教学实践上的一个重要成果。这堂作文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后现代课程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灵活地把写作知识教学隐藏于教学过程之中;二是巧妙地运用学生的习得性经验:三是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 教学案例 写作知识 习得性经验 写作活动      程红兵老师的《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作文课体现了一个新语文教育家的独特的教学风格,许多教师听完课后感受非常深,并由此受到良好启发。其中一位叫杰达的教师感叹自己几年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能取得的良好成绩,与程老师等人在作文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是分不开的。他举例说,2000年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学生在高考写作中如鱼得水,学生们的写作成绩突出,是得益于程红兵等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他提到程老师这堂作文课中的的一段内容。程老师要求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你面前有四样东西:A平装书B雨事可乐c金项链D彩电,请你开动脑筋,从上述四种物品中找出一种与“与众不同”的物品,再从四种物品中找山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这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兴致高涨,思维得到了极大的训练。程红兵老师这堂作文课教学案例流传甚广,在作文教学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典型性。   程红兵老师并不认为自己是后现代课程的代表者,但他的这堂作文课却充分体现出了丰富性、平等性、对话性、生态性等后现代课程的特点。   1 写作知识暗含于写作课堂之内。后现代课程认为事物是多元的,课程教学内容亦是多元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师生之间要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   首先从《多样化思维与作文》课堂题目来看,程老师从思维的多样角度来探讨与作文的关系,克服了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这堂作文课中,程老师并没有涉及记叙、议论、说叫等文体知识,甚至连相关的作文表达知识也没有讲过一字。其次,程老师只是不断与学生进行对话,“想过河没有船,怎么办?”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自由地回答:架桥、用绳子荡过去、绕道而行、乘飞机、挖隧道等等。从“平装书、百事可乐、金项链、彩电”四种物品中找出一种与“与众不同”的物品,再从这四种物品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学生回答似乎不尽人意,但程老师依然不管,只要学生回答就行。程老师又提出“啤酒瓶子有多少种用途”:每人写作一句话“生命是什么”;程老师还邀请同学们为营业商场设计自己的社会形象。总之,在课堂上,程老师总是不断与学生产生对话,或回答、或引导、或讲故事。程老师就是不谈与作文搭界的东西,如审题、立意、选材等作文知识,更没有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之类的词语。程老师待学生们的话完了、意尽了,最后布置作业:“阅读下文,以‘魔球现象’作为话题,自己确立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到这时程老师才点出这是一堂作文课,但学生们似乎已经胸有成竹,可以下笔千言了。   这堂课中,程老师始终不肯言及“作文”二字及相关知识,然而又时时隐藏着“作文”二字。这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有生活中的问题思考:想过河怎么办,在四样东两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啤酒瓶子有多少种用途,计算一个梨形瓶子的容量,曲别针的用途。有老师为学生讲苏军围城的故事,苍蝇逃生的方式。有深层次的思考,“生命是什么”。有商场设计,重塑商场的形象。有学生例文欣赏。有作文题的思考,《“0”的断想》、《雪》、《羞涩》。有以“魔球”为话题的实时写作。   从程老师这堂作文课可以看出,真正的作文还在作文之外,即在于学生的生活。方明生在《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中指出生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程老师课堂教学内容始终扣住“生活”二字,如想办法过河、从四种同常用品中找出相同或不同的物品。啤酒瓶子的用途,商场设计等无不是生活的一部分。   2 巧妙地运用学生的习得性经验。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的个体经验是不可控的,是“混沌”的,其规律是深层次的,不可预测的。程老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个体经验。他首先提出:“要过河没有桥,怎么办?”这一问题。学生从自身的各自经验出发,有的想到脱鞋涉水而过:有的想到用绳子荡过去;有的不怕辛苦。绕道而过;有的想挖隧道而过;有的想乘飞机而过。在这里,老师没有给出任何答案,然而学生想出来的答案中,没有一个不是对的。对于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答案。显然不是哪一位老师能完全预料到的。而学生却从自己的生活积累出发,各自想出来了。在这里,程老师充分运用了学生的习得性经验,把学生内心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了。对于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从四种物品中找出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种或两种。”学生的回答不太令人满意,但仍道出了学生独特的见解。程老师不在乎学生回答准确与否,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回味生活,在回味中展开自己的思维。程老师讲苏军围城的故事,讲蜜蜂和苍蝇在玻璃瓶中逃生的方式,然后又与学生探讨啤酒瓶子的用途,都是出自同一个目的。   习得性经验的获得往往在于学生的自我发现,因此程老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心理环境的整体和谐。有人计算这堂作文课花了约80分钟,两个班共80位同学都作了发言,课堂的感觉让听课者好像在品味一桌丰盛的午餐,虽然课堂时间长,学生依然热情十足,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努力探索各种问题,找出自己的心中最真实的答案。80位同学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站起来探索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想象在这堂课中每一位同学的思维都在闪光,每一位同学的思维都在跳荡,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探讨中得到升华。生命是什么?学生回答:生命是一条河流,奔腾是生命的过程:生命是苍鹰。只有博击才有生活;生命是一个圆盘,不停地向前滚动。来自学生回答的普通平凡的语言却带有强烈的生命哲学色彩。在设计商场,重塑商场的社会形象的思考题中,学生的考虑并不亚于专业人士的思考。在学生的许许多多的答案中,也许学生也不曾意识到自己居然能有这样美妙的回答,不曾意识到自己甚至有专业设计师的设计水平。然而在这堂作文课中同学们都找到了感觉,他们恍然觉得自己原来已经在生活中储存了很多的知识。   在这堂作文课中,学生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习得性经验,原因是程老师为学生较好地组织了教学内容,创造出了最佳的写作教学环境。程老师给予了每一位同学发言的机会,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同学都能自由地畅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在课堂中,学生的交流增多了。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中充分感受平常生活中的美,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个性张扬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激发。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   3,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热情。后现代课程把学生在学校所从事的各种学习活动作为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往往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等。可以看出,这堂作文课由若干个学习活动组成:过河的活动、物品分类活动、讨论啤酒瓶子用途的活功、用形象化语言来说明“生命是什么?”的活动、为商场设计社会形象的活动等。在这许多的活动中,首先,表现出了师生间的平等性。教师并不是言说的权威,在课堂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协调者、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索课堂的发展,如“想过河怎么办?”,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涉水、绕道、乘飞机、挖隧道等。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只是小结了发言内容,并不肯定或否定谁的观点,在课堂上充分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是对话性。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程老师尽可能地把课堂内容形成多重组合,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中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有学生回答脱了鞋子涉水过河,老师问:“如果水很深呢?”学生马上改为“游过去”。在这里,老师没有简单地认为学生答案正确与否,只是再深一层次提出思考的问题,而学生又能立即解决问题。可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立足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可以个性化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绕道过河,在程老师看来,这个方案是不值得赞同的,但他只是说了一句“挺累的”,接着又说“可是一路风景”,显然,程老师仍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反而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另一值得欣赏的方面。程老师在课堂与学生的对话中总是试图让学生寻找解决方案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啤酒瓶子有多少种用途,就有11位同学说出了不同的用途。一个提问“生命是什么”,学生中有36人用了不同比喻在课堂上当堂回答。可见,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更容易显示出师生问的平等性、对话性,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后现代课程背景下,一些语文教师在组织和安排写作教学内容时已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尽管自己也许只觉得有所创新,但这种创新无疑给写作教学改革吹来了新风。

  摘要 后现代课程以其多元性、开放性、情境性等特点对各学科课程的影响日渐广泛,在写作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中同样可以看到其踪影。现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老师非常重视中学作文教学,他注重思维的培养与作文创新的关系,《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作文课是他在作文教学实践上的一个重要成果。这堂作文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后现代课程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灵活地把写作知识教学隐藏于教学过程之中;二是巧妙地运用学生的习得性经验:三是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 教学案例 写作知识 习得性经验 写作活动      程红兵老师的《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作文课体现了一个新语文教育家的独特的教学风格,许多教师听完课后感受非常深,并由此受到良好启发。其中一位叫杰达的教师感叹自己几年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能取得的良好成绩,与程老师等人在作文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是分不开的。他举例说,2000年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学生在高考写作中如鱼得水,学生们的写作成绩突出,是得益于程红兵等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他提到程老师这堂作文课中的的一段内容。程老师要求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你面前有四样东西:A平装书B雨事可乐c金项链D彩电,请你开动脑筋,从上述四种物品中找出一种与“与众不同”的物品,再从四种物品中找山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这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兴致高涨,思维得到了极大的训练。程红兵老师这堂作文课教学案例流传甚广,在作文教学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典型性。   程红兵老师并不认为自己是后现代课程的代表者,但他的这堂作文课却充分体现出了丰富性、平等性、对话性、生态性等后现代课程的特点。   1 写作知识暗含于写作课堂之内。后现代课程认为事物是多元的,课程教学内容亦是多元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师生之间要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   首先从《多样化思维与作文》课堂题目来看,程老师从思维的多样角度来探讨与作文的关系,克服了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这堂作文课中,程老师并没有涉及记叙、议论、说叫等文体知识,甚至连相关的作文表达知识也没有讲过一字。其次,程老师只是不断与学生进行对话,“想过河没有船,怎么办?”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自由地回答:架桥、用绳子荡过去、绕道而行、乘飞机、挖隧道等等。从“平装书、百事可乐、金项链、彩电”四种物品中找出一种与“与众不同”的物品,再从这四种物品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学生回答似乎不尽人意,但程老师依然不管,只要学生回答就行。程老师又提出“啤酒瓶子有多少种用途”:每人写作一句话“生命是什么”;程老师还邀请同学们为营业商场设计自己的社会形象。总之,在课堂上,程老师总是不断与学生产生对话,或回答、或引导、或讲故事。程老师就是不谈与作文搭界的东西,如审题、立意、选材等作文知识,更没有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之类的词语。程老师待学生们的话完了、意尽了,最后布置作业:“阅读下文,以‘魔球现象’作为话题,自己确立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到这时程老师才点出这是一堂作文课,但学生们似乎已经胸有成竹,可以下笔千言了。   这堂课中,程老师始终不肯言及“作文”二字及相关知识,然而又时时隐藏着“作文”二字。这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有生活中的问题思考:想过河怎么办,在四样东两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啤酒瓶子有多少种用途,计算一个梨形瓶子的容量,曲别针的用途。有老师为学生讲苏军围城的故事,苍蝇逃生的方式。有深层次的思考,“生命是什么”。有商场设计,重塑商场的形象。有学生例文欣赏。有作文题的思考,《“0”的断想》、《雪》、《羞涩》。有以“魔球”为话题的实时写作。   从程老师这堂作文课可以看出,真正的作文还在作文之外,即在于学生的生活。方明生在《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中指出生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程老师课堂教学内容始终扣住“生活”二字,如想办法过河、从四种同常用品中找出相同或不同的物品。啤酒瓶子的用途,商场设计等无不是生活的一部分。   2 巧妙地运用学生的习得性经验。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的个体经验是不可控的,是“混沌”的,其规律是深层次的,不可预测的。程老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个体经验。他首先提出:“要过河没有桥,怎么办?”这一问题。学生从自身的各自经验出发,有的想到脱鞋涉水而过:有的想到用绳子荡过去;有的不怕辛苦。绕道而过;有的想挖隧道而过;有的想乘飞机而过。在这里,老师没有给出任何答案,然而学生想出来的答案中,没有一个不是对的。对于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答案。显然不是哪一位老师能完全预料到的。而学生却从自己的生活积累出发,各自想出来了。在这里,程老师充分运用了学生的习得性经验,把学生内心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了。对于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从四种物品中找出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种或两种。”学生的回答不太令人满意,但仍道出了学生独特的见解。程老师不在乎学生回答准确与否,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回味生活,在回味中展开自己的思维。程老师讲苏军围城的故事,讲蜜蜂和苍蝇在玻璃瓶中逃生的方式,然后又与学生探讨啤酒瓶子的用途,都是出自同一个目的。   习得性经验的获得往往在于学生的自我发现,因此程老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心理环境的整体和谐。有人计算这堂作文课花了约80分钟,两个班共80位同学都作了发言,课堂的感觉让听课者好像在品味一桌丰盛的午餐,虽然课堂时间长,学生依然热情十足,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努力探索各种问题,找出自己的心中最真实的答案。80位同学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站起来探索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想象在这堂课中每一位同学的思维都在闪光,每一位同学的思维都在跳荡,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探讨中得到升华。生命是什么?学生回答:生命是一条河流,奔腾是生命的过程:生命是苍鹰。只有博击才有生活;生命是一个圆盘,不停地向前滚动。来自学生回答的普通平凡的语言却带有强烈的生命哲学色彩。在设计商场,重塑商场的社会形象的思考题中,学生的考虑并不亚于专业人士的思考。在学生的许许多多的答案中,也许学生也不曾意识到自己居然能有这样美妙的回答,不曾意识到自己甚至有专业设计师的设计水平。然而在这堂作文课中同学们都找到了感觉,他们恍然觉得自己原来已经在生活中储存了很多的知识。   在这堂作文课中,学生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习得性经验,原因是程老师为学生较好地组织了教学内容,创造出了最佳的写作教学环境。程老师给予了每一位同学发言的机会,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同学都能自由地畅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在课堂中,学生的交流增多了。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中充分感受平常生活中的美,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个性张扬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激发。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   3,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热情。后现代课程把学生在学校所从事的各种学习活动作为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往往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等。可以看出,这堂作文课由若干个学习活动组成:过河的活动、物品分类活动、讨论啤酒瓶子用途的活功、用形象化语言来说明“生命是什么?”的活动、为商场设计社会形象的活动等。在这许多的活动中,首先,表现出了师生间的平等性。教师并不是言说的权威,在课堂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协调者、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索课堂的发展,如“想过河怎么办?”,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涉水、绕道、乘飞机、挖隧道等。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只是小结了发言内容,并不肯定或否定谁的观点,在课堂上充分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其次是对话性。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程老师尽可能地把课堂内容形成多重组合,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中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有学生回答脱了鞋子涉水过河,老师问:“如果水很深呢?”学生马上改为“游过去”。在这里,老师没有简单地认为学生答案正确与否,只是再深一层次提出思考的问题,而学生又能立即解决问题。可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立足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可以个性化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绕道过河,在程老师看来,这个方案是不值得赞同的,但他只是说了一句“挺累的”,接着又说“可是一路风景”,显然,程老师仍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反而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另一值得欣赏的方面。程老师在课堂与学生的对话中总是试图让学生寻找解决方案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啤酒瓶子有多少种用途,就有11位同学说出了不同的用途。一个提问“生命是什么”,学生中有36人用了不同比喻在课堂上当堂回答。可见,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更容易显示出师生问的平等性、对话性,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后现代课程背景下,一些语文教师在组织和安排写作教学内容时已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尽管自己也许只觉得有所创新,但这种创新无疑给写作教学改革吹来了新风。


相关内容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例
  • 语言类(语言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一.古代汉语 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 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5.假借字与通假字 6.古今字 ...

  •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毕业论文工作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凡未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2. 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坚决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论文中凡引用他人著述或学术成 ...

  • 应用文写作竞聘
  • 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进行布署.指示与指导的一种公文.内容较 为重要.丰富,一般要求说明工作背景.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重在宏观指导.这种通知带 有政策性.指导性,主要用于对重要工作.重大问题阐明方针政策,提出工作原则.它对现 实工作正对性强,有一定的领导权威. 通知的标题 ...

  • 英语函电实训心得
  • (1)交易前准备的训练:联系新客户.介绍公司.推销公司产品. (2)交易的磋商训练: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的训练. (3)拟定进出口合同的训练. (4)出口合同履行的训练: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货物投保.货物运输.货物索赔. 四.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案例展开的,它覆盖了国际 ...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 ...

  •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
  • 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Ⅰ.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013年福建省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目标解读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语文素养与课程总目标 三.语文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识字写字目标 2.阅读目标 3.写作目标 4.口语交际目标 5.综合性学 习目标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 语文课程应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学习新的教 育理念 吸收语文教育经验和相关学科 ...

  • 2010级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介绍
  • 2010级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介绍 实用英语类: 一.商务英语视听说 (Business English-Viewing, Listening & Speaking) 1.课程简介 课程以<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大纲>为依据,是<大学英语>的拓展课程.该课程以现代语言教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