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

第28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

一、选择题

1.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 我就像一只牛虻, 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 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 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 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苏格拉底的生活时代即古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分析材料,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指对当时民主政治的破坏,“对我的残害”显然指生存权利的破坏。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 项排除;C 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 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唤醒”“说明”“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故选B 项。

答案 B

2.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 .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

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答案 B

3. 在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因为( )

A. 先秦诸子也没有提出这个观点

B. 此前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着人类

C. 当时东西方都未进入文明时代

D. 开始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解析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从而引起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由此把智者运动看成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格拉视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答案 D

4.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A .没有法制观念

B .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 .忽视道德建设

D .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解析 从题干中看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待法律人前人后不一致的态度,从而反映出实质是其道德修养的缺陷。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忽视道德建设。答案 C

5. 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这反映了( )

①公民由于参与政治生活使人在社会中处于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 ②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③他强调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④他的思想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 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含义。从题干来看说明公民积极参与了国家治理,在社会中处于中心地位,从而强调它要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①正确。从“是否对人

有利和符合人性”来看,体现了②③④,故应全选。

答案 A

6. 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下列对同时代的中国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处于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深刻影响着社会

B. 中国处于秦朝时期,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中国处于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D. 中国处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 C

7. 公元前6~前4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

A. 讨论主题不同 B.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 价值取向不同 D.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答案 B

8. 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答案 B

9.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A.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王道和民主政治

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 实行人治或法制

答案 B

10.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个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向他求教。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知识即美德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解析 选项中B 、C 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材料信息表明,苏格拉底临死不忘学习知识,实践了其“知识即美德”的主张。A 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D 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答案 C

11.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

A. 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C. 知识即美德,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 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解析 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宣扬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造成的消极影响不满,提出“知识即美德”的思想,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答案 C

12.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他们思想的最大相似之处是( )

A. 侧重对宇宙本源的研究

B. 强调人的自由与平等

C.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答案 D

13.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森罗万象的宇宙中来,仿佛引我们去参加盛会,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不可抗拒的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A.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解析 从材料中对人的评价可知B 项最为准确,A 、C 、D 三项内容并没有完全体现。

答案 B

14.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 民贵君轻人文主义

B. 天人感应因信称义

C. 存天理,灭人欲人文主义

D. 致良知因信称义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15.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 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以上四则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教科书内容

材料五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五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答案 (1)人的价值、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平等;对人

的教育。

(2)崇尚知识。

(3)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

(4)人文精神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人文精神核心就是关心人,强调人的价值、作用,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获得,主要靠涵养知识。

16. 阅读关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几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泰格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道德即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材料三 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与普罗泰格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3)据材料二、三,比较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答案 (1)进步性: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

局限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2)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

(3)同:康德与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道德的重要性,都认识到人的社会性。 异:苏格拉底强调人可以通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达到自律;康德强调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制约人的行为。

(4)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人们行使自由权利不应该违背道德和法律。

第28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

一、选择题

1.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 我就像一只牛虻, 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 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 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 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 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苏格拉底的生活时代即古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分析材料,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指对当时民主政治的破坏,“对我的残害”显然指生存权利的破坏。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 项排除;C 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 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唤醒”“说明”“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故选B 项。

答案 B

2.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 .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

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答案 B

3. 在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希腊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因为( )

A. 先秦诸子也没有提出这个观点

B. 此前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着人类

C. 当时东西方都未进入文明时代

D. 开始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解析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从而引起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由此把智者运动看成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格拉视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答案 D

4.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A .没有法制观念

B .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 .忽视道德建设

D .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解析 从题干中看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待法律人前人后不一致的态度,从而反映出实质是其道德修养的缺陷。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忽视道德建设。答案 C

5. 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这反映了( )

①公民由于参与政治生活使人在社会中处于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 ②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③他强调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④他的思想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 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含义。从题干来看说明公民积极参与了国家治理,在社会中处于中心地位,从而强调它要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①正确。从“是否对人

有利和符合人性”来看,体现了②③④,故应全选。

答案 A

6. 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下列对同时代的中国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处于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深刻影响着社会

B. 中国处于秦朝时期,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中国处于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D. 中国处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 C

7. 公元前6~前4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

A. 讨论主题不同 B.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 价值取向不同 D.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答案 B

8. 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答案 B

9.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A.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王道和民主政治

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 实行人治或法制

答案 B

10.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个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向他求教。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知识即美德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解析 选项中B 、C 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材料信息表明,苏格拉底临死不忘学习知识,实践了其“知识即美德”的主张。A 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D 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答案 C

11.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

A. 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C. 知识即美德,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 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解析 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宣扬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造成的消极影响不满,提出“知识即美德”的思想,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答案 C

12.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他们思想的最大相似之处是( )

A. 侧重对宇宙本源的研究

B. 强调人的自由与平等

C.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答案 D

13.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森罗万象的宇宙中来,仿佛引我们去参加盛会,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不可抗拒的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A.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解析 从材料中对人的评价可知B 项最为准确,A 、C 、D 三项内容并没有完全体现。

答案 B

14.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 民贵君轻人文主义

B. 天人感应因信称义

C. 存天理,灭人欲人文主义

D. 致良知因信称义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15.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 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以上四则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教科书内容

材料五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五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答案 (1)人的价值、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平等;对人

的教育。

(2)崇尚知识。

(3)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

(4)人文精神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人文精神核心就是关心人,强调人的价值、作用,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获得,主要靠涵养知识。

16. 阅读关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几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泰格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这就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提出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道德即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材料三 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与普罗泰格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3)据材料二、三,比较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答案 (1)进步性: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

局限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2)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

(3)同:康德与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道德的重要性,都认识到人的社会性。 异:苏格拉底强调人可以通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达到自律;康德强调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制约人的行为。

(4)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人们行使自由权利不应该违背道德和法律。


相关内容

  •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赤峰学院附属中学高三文科历史必修3导学案 编号002 使用时间:2014.12 主备人:解亚杰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法指导] 1.预习课依据导学案上的要求,自学导学案上的内容,按照读书六字诀读书, 2.本节课阅读教材P22-P25,P26-P29 ...

  • 第二单元总结___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二单元复习课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强调人的价值及其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原因: ①客观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 ②根本原因:古希腊经济的繁荣 ③主要原因: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达 ④人的地位的提高 ㈠.智者学派 1.研究主题:人和人类 ...

  •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简表
  •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简表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知识线索总结 四.人文主义的高潮与成熟--启蒙运动(17-18世纪) 1.理性主义:理性与感性相对,是用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反对迷信,反对权威, 以人为中心,关注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地位和作用.在不 ...

  • 计时双基练2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 计时双基练2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计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 ...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测试题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月考)15.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下列有关智者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的"智者"是指古希腊那些教授雄 ...

  •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近代部分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纲要求]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 ...

  • 第9讲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 第9讲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一.选择题 题点1 人文主义精神起源 1.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 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 ) A .否定神的存在 B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

  • 高三历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
  •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 (2)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3)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 ...

  • 关于中西人文精神的主客对话
  •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近日,接待了两位高中历史教师.围绕中西人文精神,他们提出一系列问题,我们进行了探讨.对话. 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必修)>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我们给学生讲完这个单元以后,有学生问我们,"中国人文精神起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