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说新语]三则探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文""理""情"

  摘 要:《世说新语》三则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能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可谓是“文”“理”“情”一箭三雕。

  关键词:文;理;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72-02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体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古文素养,我们从这部旷世之作中选择了《荀巨伯探友》《乘船》《身无长物》这三则作为自选课文引入课堂教学。虽然是自选课文,但这三篇短文让学生受益颇多。

  一、以《荀巨伯探友》探文言文 “文” 教学

  “文”就是文本,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文本教学就是培养中职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但培养起来绝非易事。一方面,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十分薄弱,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未必掌握,因此,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并非易事,但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在课堂上不停地解释词语,会让课堂了无生趣,费力不讨好。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缺乏挑战的勇气,遇到困难往往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退避三舍,对文言文,他们是越难的越不想学、不肯学。因此,《世说新语》三则的教学应该抛弃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串讲、直译法,而采用一些适合中职学生尤其是能够激励其主动学习、迎难而上的教学手段。

  考虑到《世说新语》三则虽为文言文,但还算浅易,一些文言实词的意义现代汉语还在使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只做课文翻译的指路人,只讲解翻译的一般方法,而翻译这项工作完全交给学生去做。虽然中职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但是“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课堂上,可以让整个班级分层次参与翻译,即把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后,先让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找出那些容易理解的词语、句子来翻译,接着让程度较好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相互讨论等方法翻译一些较为常见的词语,然后对那些比较难懂的词语,先由学生各凭主观猜测提出各种参考意见,再把该词放入原句中集体定夺最合适的解释。这个过程,由易入难,分层合成,既切实可行,又兼顾了效率。

  以《荀巨伯探友》一文的教学为例,同学们稍稍浏览了课文之后,就有学生举手发言,用特别自信的语气说:“老师,我知道两个词语的意义,‘友人’,意思是朋友,‘曰’的意思是说。”有同学窃笑,但也引发一些人参与的热情。很快,有同学站起来解释“看”“疾”“吾”“谓”“不忍”“入”等跟现代汉语意义差别不大的一些词。接着,大家通过组词法和成语参照法,通过一些讨论解释出了“语”“令”“岂”“宁”等词,后来还有学生站起来解释一整句话,有同学还根据上下文的意义推断出虚词“而”在“而敢独止”中与“遂班军而还”中的意义不同。

  最后只余下“胡贼”“败”“委”“班”四个词不理解,这四个词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多见,但并非深奥晦涩。于是,教师建议大家多联想,联系上下文推断,不久有同学想到了“班师回朝”这个成语,推断出“遂班军而还”中的“班”就是“撤退”的意思。有同学提出“败”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可组词为失败,还可组词为腐败,那么败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腐败,马上有同学指出如果把“败”解释为腐败,同后面的“义”搭配好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此后,课堂显得有点安静,可能大家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解释吧。

  其实现代汉语里面“败”还可以组词为“败坏”,“道德败坏”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组。在一分多钟的沉寂之后,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发言:“老师,我认为可以把‘败’解释为破坏,但又觉得破坏道义也不是特别通顺。”其他同学不置可否,这时教师给出了提示:“我们平时说那些唯利是图、见死不救的行为是道德……”还没等说完,就有学生冲口而出:“道德败坏,既然可以说道德败坏,那败坏道义也是可以的。”全班同学欢呼。这时,教师趁机指点:“其实,如果同学们一时想不到‘败’组词为‘败坏’,可以去查工具书的,我们既然要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那么现代汉语的词典是可以派上用场的。”提示完,就有学生发言:“词典上说胡是古代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的统称。那么这个 ‘胡贼’应该就指的是胡人,就是那些少数民族的人吧?”有几个同学马上嘀咕:“为何要称为‘胡贼’呢?”刚才那名同学继续说:“因为古代的那些少数民族的人经常掠夺汉族人的财物,所以汉族人称他们为‘贼’也不奇怪。”他的说法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最后剩下了“委”,有同学说,这个“委”想来想去,就只能想到可组词为“委屈”和“委托”,但是放在这里都不合适,联系上下文,“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应该是“朋友有病了,我不忍心抛下他不管”的意思,那么这个“委”应该是抛弃的意思,但是这个意义还从未见过,不知道这样解释对不对。教师征求大家的意见,很多同学都认为应该是没错的。当然没错。“委”在古代汉语里面有“丢弃,抛弃”之意。至此,整篇短文翻译完毕,教师没有直接解释任何一个词语。

  课后检查效果,全班六十五名学生,竟有近五十人参与了翻译,而且掌握了“看”“疾”“语”“令”“败”“委”等诸多实词的意义,也掌握了“而”“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以《乘船》探文言文“理”教学

  “理”就是道理,思想道德,语文教学和德育二者是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于课程目标的表述,也提出了德育的要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在《世说新语》三则中,有诸多德育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人生的哲理。比如,先前举例的《荀巨伯探友》一文就给我们讲了做人要重信守诺的道理。而《乘船》一文则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乘船》一文的大意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同意了,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关照那个人。可见,王朗是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他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只顾自身的真面目。而华歆在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一旦助人则能进行到底,遵守承诺。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一诺千金。除此之外,华歆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来教育“早恋”的中职学生,虽然说爱一个人是个人的自由,但是现在我们作为学生也要学会考虑你的爱是不是能持久,是不是能够让对方幸福,如果你不能对你的爱负责到底,那还是不要爱了。   但是,我们也要启发学生辩证地看待王朗的做法,试想,如果我们在能够帮助别人时不肯轻易助人,举手之劳也要像华歆一样考虑清楚是否有麻烦,那不是因善小而不为吗?在现实生活中,不要求大家做好事时都做到仁至义尽,只求大家从简单的好事做起,做了总比没做要好。

  三、以《身无长物》探文言文“情”教学

  “情”,就是情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的要求,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绪受到陶冶,灵魂得以净化,格调得到提升,再使其形成明辨是非、美丑的观念,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趣。《世说新语》三则给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学习《身无长物》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王恭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染。王恭本来只有一张竹席,可当他的叔叔向他要一张竹席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将这张竹席送给了叔叔。这种抛开自身利益而成人之爱的做法,值得学生们借鉴。为了让学生把握此举之意义,我在课前设计了两个问题:

  你的同学想向你借十块钱,你会借给他吗?

  如果你身上只有这十块钱,你还会借吗?

  对于前面一个问题,很多同学的答案是“一定会”。对于第二个问题,很多同学陷入了思考。接着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你有两个很喜欢的亲戚,甲姑姑和乙叔叔。可是在你的生日那天,甲姑姑给你封了一千元的红包,乙叔叔却只有一百元。那么,你会不会更喜欢甲姑姑一些?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两个都喜欢,我不动声色。在学生理解文章之后,给课前的第三个问题加上一个尾巴:甲姑姑是个老板,身价千万;乙叔叔是个下岗工人,目前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现在你觉得谁对你的情更浓些呢?同学们都表示当然是乙叔叔,给出了理由,因为甲姑姑那么有钱,一千块钱对她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乙叔叔虽然只拿出了一百元,但已经是他的很大一部分家当了。见同学们似乎已经若有所思,我紧接着发问:

  王恭此举为何值得赞赏呢?为什么那些明星、企业家做慈善捐款几百万、几千万元我们没有什么感觉,而有些人只捐了几十、几百元却让我们很感动呢?

  同学们认识到,王恭的行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王恭在没有多余的竹席时没有选择拒绝别人的要求,而是慷慨地将自己唯一的那张竹席拿出来以成人之爱;那些明星、企业家是比较有钱的,他们捐出来的钱对他们来说只是比较小的一部分,而有些人,他们并不富有,他们捐的那几十、几百元对他们来说其实是来之不易的。由此引申开去,我们有时候,做点好事帮助别人并不难,难的是倾其所有、竭尽所能地成全别人:当你身上只有十块钱的时候,你还会借十块钱给别人,那是可贵的;当你双腿残疾,你还会给别人让座,那是可贵的;当你自己饿着肚子的时候,你还会把手里的面包分给别人,那是可贵的……

  王恭的故事也给我们发现真情带来启示。我们对待周围的亲戚和朋友,是不是要防止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不要辜负那些没有多少外在包装而显得朴素的真情。我这样启发学生去体验:当你抱怨妈妈做的菜老是那几样,没有卖相,也不合你的口味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妈妈其实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拖着疲倦的身体给你烧菜的,又或者妈妈不擅长厨艺,尽管如此,她还是费了很多心思为你做菜;当你抱怨父母给你买的东西不如别人的父母买的漂亮、价格贵时,你应该想过,这可能是你父母平时省吃俭用省出来的钱……

  正因为如此,我呼吁同学们在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不要苛求他人,不要攀比,才能去发现真爱、真情。

  语文教学总是文道统一、情理交融的。如前所言,《世说新语》三则教学能够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又做到以理教育学生,还做到了以情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李兆群.语文教学文理情[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1999.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徐俊民.重塑文言文阅读教学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1).

  摘 要:《世说新语》三则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能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能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可谓是“文”“理”“情”一箭三雕。

  关键词:文;理;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72-02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体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古文素养,我们从这部旷世之作中选择了《荀巨伯探友》《乘船》《身无长物》这三则作为自选课文引入课堂教学。虽然是自选课文,但这三篇短文让学生受益颇多。

  一、以《荀巨伯探友》探文言文 “文” 教学

  “文”就是文本,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文本教学就是培养中职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但培养起来绝非易事。一方面,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十分薄弱,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未必掌握,因此,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并非易事,但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在课堂上不停地解释词语,会让课堂了无生趣,费力不讨好。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缺乏挑战的勇气,遇到困难往往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退避三舍,对文言文,他们是越难的越不想学、不肯学。因此,《世说新语》三则的教学应该抛弃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串讲、直译法,而采用一些适合中职学生尤其是能够激励其主动学习、迎难而上的教学手段。

  考虑到《世说新语》三则虽为文言文,但还算浅易,一些文言实词的意义现代汉语还在使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只做课文翻译的指路人,只讲解翻译的一般方法,而翻译这项工作完全交给学生去做。虽然中职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但是“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课堂上,可以让整个班级分层次参与翻译,即把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后,先让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找出那些容易理解的词语、句子来翻译,接着让程度较好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相互讨论等方法翻译一些较为常见的词语,然后对那些比较难懂的词语,先由学生各凭主观猜测提出各种参考意见,再把该词放入原句中集体定夺最合适的解释。这个过程,由易入难,分层合成,既切实可行,又兼顾了效率。

  以《荀巨伯探友》一文的教学为例,同学们稍稍浏览了课文之后,就有学生举手发言,用特别自信的语气说:“老师,我知道两个词语的意义,‘友人’,意思是朋友,‘曰’的意思是说。”有同学窃笑,但也引发一些人参与的热情。很快,有同学站起来解释“看”“疾”“吾”“谓”“不忍”“入”等跟现代汉语意义差别不大的一些词。接着,大家通过组词法和成语参照法,通过一些讨论解释出了“语”“令”“岂”“宁”等词,后来还有学生站起来解释一整句话,有同学还根据上下文的意义推断出虚词“而”在“而敢独止”中与“遂班军而还”中的意义不同。

  最后只余下“胡贼”“败”“委”“班”四个词不理解,这四个词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多见,但并非深奥晦涩。于是,教师建议大家多联想,联系上下文推断,不久有同学想到了“班师回朝”这个成语,推断出“遂班军而还”中的“班”就是“撤退”的意思。有同学提出“败”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可组词为失败,还可组词为腐败,那么败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腐败,马上有同学指出如果把“败”解释为腐败,同后面的“义”搭配好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此后,课堂显得有点安静,可能大家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解释吧。

  其实现代汉语里面“败”还可以组词为“败坏”,“道德败坏”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组。在一分多钟的沉寂之后,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发言:“老师,我认为可以把‘败’解释为破坏,但又觉得破坏道义也不是特别通顺。”其他同学不置可否,这时教师给出了提示:“我们平时说那些唯利是图、见死不救的行为是道德……”还没等说完,就有学生冲口而出:“道德败坏,既然可以说道德败坏,那败坏道义也是可以的。”全班同学欢呼。这时,教师趁机指点:“其实,如果同学们一时想不到‘败’组词为‘败坏’,可以去查工具书的,我们既然要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那么现代汉语的词典是可以派上用场的。”提示完,就有学生发言:“词典上说胡是古代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的统称。那么这个 ‘胡贼’应该就指的是胡人,就是那些少数民族的人吧?”有几个同学马上嘀咕:“为何要称为‘胡贼’呢?”刚才那名同学继续说:“因为古代的那些少数民族的人经常掠夺汉族人的财物,所以汉族人称他们为‘贼’也不奇怪。”他的说法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最后剩下了“委”,有同学说,这个“委”想来想去,就只能想到可组词为“委屈”和“委托”,但是放在这里都不合适,联系上下文,“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应该是“朋友有病了,我不忍心抛下他不管”的意思,那么这个“委”应该是抛弃的意思,但是这个意义还从未见过,不知道这样解释对不对。教师征求大家的意见,很多同学都认为应该是没错的。当然没错。“委”在古代汉语里面有“丢弃,抛弃”之意。至此,整篇短文翻译完毕,教师没有直接解释任何一个词语。

  课后检查效果,全班六十五名学生,竟有近五十人参与了翻译,而且掌握了“看”“疾”“语”“令”“败”“委”等诸多实词的意义,也掌握了“而”“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以《乘船》探文言文“理”教学

  “理”就是道理,思想道德,语文教学和德育二者是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于课程目标的表述,也提出了德育的要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在《世说新语》三则中,有诸多德育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人生的哲理。比如,先前举例的《荀巨伯探友》一文就给我们讲了做人要重信守诺的道理。而《乘船》一文则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乘船》一文的大意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同意了,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关照那个人。可见,王朗是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他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只顾自身的真面目。而华歆在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一旦助人则能进行到底,遵守承诺。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一诺千金。除此之外,华歆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来教育“早恋”的中职学生,虽然说爱一个人是个人的自由,但是现在我们作为学生也要学会考虑你的爱是不是能持久,是不是能够让对方幸福,如果你不能对你的爱负责到底,那还是不要爱了。   但是,我们也要启发学生辩证地看待王朗的做法,试想,如果我们在能够帮助别人时不肯轻易助人,举手之劳也要像华歆一样考虑清楚是否有麻烦,那不是因善小而不为吗?在现实生活中,不要求大家做好事时都做到仁至义尽,只求大家从简单的好事做起,做了总比没做要好。

  三、以《身无长物》探文言文“情”教学

  “情”,就是情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的要求,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绪受到陶冶,灵魂得以净化,格调得到提升,再使其形成明辨是非、美丑的观念,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趣。《世说新语》三则给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学习《身无长物》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王恭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染。王恭本来只有一张竹席,可当他的叔叔向他要一张竹席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将这张竹席送给了叔叔。这种抛开自身利益而成人之爱的做法,值得学生们借鉴。为了让学生把握此举之意义,我在课前设计了两个问题:

  你的同学想向你借十块钱,你会借给他吗?

  如果你身上只有这十块钱,你还会借吗?

  对于前面一个问题,很多同学的答案是“一定会”。对于第二个问题,很多同学陷入了思考。接着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你有两个很喜欢的亲戚,甲姑姑和乙叔叔。可是在你的生日那天,甲姑姑给你封了一千元的红包,乙叔叔却只有一百元。那么,你会不会更喜欢甲姑姑一些?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两个都喜欢,我不动声色。在学生理解文章之后,给课前的第三个问题加上一个尾巴:甲姑姑是个老板,身价千万;乙叔叔是个下岗工人,目前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现在你觉得谁对你的情更浓些呢?同学们都表示当然是乙叔叔,给出了理由,因为甲姑姑那么有钱,一千块钱对她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乙叔叔虽然只拿出了一百元,但已经是他的很大一部分家当了。见同学们似乎已经若有所思,我紧接着发问:

  王恭此举为何值得赞赏呢?为什么那些明星、企业家做慈善捐款几百万、几千万元我们没有什么感觉,而有些人只捐了几十、几百元却让我们很感动呢?

  同学们认识到,王恭的行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王恭在没有多余的竹席时没有选择拒绝别人的要求,而是慷慨地将自己唯一的那张竹席拿出来以成人之爱;那些明星、企业家是比较有钱的,他们捐出来的钱对他们来说只是比较小的一部分,而有些人,他们并不富有,他们捐的那几十、几百元对他们来说其实是来之不易的。由此引申开去,我们有时候,做点好事帮助别人并不难,难的是倾其所有、竭尽所能地成全别人:当你身上只有十块钱的时候,你还会借十块钱给别人,那是可贵的;当你双腿残疾,你还会给别人让座,那是可贵的;当你自己饿着肚子的时候,你还会把手里的面包分给别人,那是可贵的……

  王恭的故事也给我们发现真情带来启示。我们对待周围的亲戚和朋友,是不是要防止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不要辜负那些没有多少外在包装而显得朴素的真情。我这样启发学生去体验:当你抱怨妈妈做的菜老是那几样,没有卖相,也不合你的口味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妈妈其实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拖着疲倦的身体给你烧菜的,又或者妈妈不擅长厨艺,尽管如此,她还是费了很多心思为你做菜;当你抱怨父母给你买的东西不如别人的父母买的漂亮、价格贵时,你应该想过,这可能是你父母平时省吃俭用省出来的钱……

  正因为如此,我呼吁同学们在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不要苛求他人,不要攀比,才能去发现真爱、真情。

  语文教学总是文道统一、情理交融的。如前所言,《世说新语》三则教学能够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又做到以理教育学生,还做到了以情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李兆群.语文教学文理情[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1999.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徐俊民.重塑文言文阅读教学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31).


相关内容

  • 世说新语咏雪,教案设计意图
  • 篇一:<咏雪>教学设计.反思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 ...

  •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 ...

  •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反思
  • 反思一:<世说新语>两则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二则是同学进入初中后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严格来说是第一篇,因为前一篇<论语>六则是语录体散文,不是完整的篇章.因此,教学本文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让文言文与现代文联系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 ...

  •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体会<世说新语&g ...

  • 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 5.<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内容:咏雪 [学习目标] 1.熟读并努力做到背诵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 ...

  •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2008-11-4 学习目标: 一.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二.积累文言语感,培养借助注释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三.学习<世说新语>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的片段练习 ...

  •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4
  • 一.     教学目标 : 1.          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          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          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          难点 ...

  •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 <二则>教案 龙台中学初一语文组 徐明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 2.重点讲解文 ...

  • [世说新语]二则 优秀教案
  •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