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了过的用法

汉语也有“时态”:兼谈“着”、“了”、“过”

对于“时态”,思华是学了英语才知道的。英语语法中的时态(tense)是一种动词形式,不同的时态用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是表示行为、动作、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动词形式。

汉语的动词无法通过变形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那么,汉语怎么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的呢?

先来看一看这样一些句子吧。

1、这样的悲剧让人看着唏嘘慨叹。

2、我还是决定了去他家一趟。

3、有次丽丽被同桌男生气哭了,调皮的同桌还会学着丽丽的样子哭。

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但读起来总觉不顺。思华略作改动如下。

1、这样的悲剧让人看了唏嘘慨叹。

2、我还是决定去他家一趟。

3、有次丽丽被同桌男生气哭了,调皮的同桌还学着丽丽的样子哭。

再读一遍三个句子,感觉比以前顺了。

其实,思华三个句子都只分别改动了一个字。第一句将“着”改为“了”,第二句将“了”去掉,第三句将“会”去掉。

奥妙何在?

与英语一样,汉语也要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没法通过对动词的变形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汉语找到的办法是,通过一些助词,与动词、形容词一起,来共同完成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的任务。我们姑且把这些与动词、形容词共同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的助词,称为汉语的“时态”。

我们再看一看下面的句子,看一看助词与时间、方式的关联。

4、他拿着一本书。

5、小李来了两天了。

6、小明去过北京。

从句意上分析,句子4用了助词“着”,表示的时间相当于英语的进行时,是正在发生的一件事。句子5用了助词“了”,表示的时间相当于英语的完成时,是已经完成的一件事。句子6用了助词“过”,表示的时间相当于英语的过去时,是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查一下相关工具书,看一看对“着”、“了”、“过”的解释,看是否跟思华的分析一致。

着,助词。①表示动作的持续。②表示状态的持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728页。)这两个解释,不是相当于英语的进行时吗?

了,助词。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②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情况。(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824页。)这与英语的完成时大致相同。

过,可作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524~525页。)这与英语

的过去时大致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表示时间与方式,并不像英语这样通过变形准确对应,同样的词,表示的时间因为组词方式、句子环境不同常有不同。比如:我吃过饭就走。这个句子中,过的使用只是表示一件事的完毕,表示时间的任务却是由“就”来完成。因为“就”在这里是副词,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所以表示的时间相当于英语的“将来时”。

除了“着”、“了”、“过”,还有一些词在句子中会起表示时间的作用。这些词有:会、将(表示将来时)。

我们看一下下面的句子出现了什么问题。

7、每一张贺卡都饱含着人间至纯至洁的师生之谊,让我收获着世上最珍贵的情爱。

8、这些作品让他先后荣获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等诸多奖项,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9 、作为教育学教授,李海林在书中,并没有一味称赞美国课堂,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教育学层面予以了深刻的分析,并理性地鉴别其利与弊。

10、最让我得意的是环球宇宙中心,它有290层,高784米,比金茂大厦还高得多,只要乘坐着穿梭时空机,只需一刹那,就可以到达最高层。

11、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能为孩子提供了阅读的条件,引导孩

子真正走进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离不开成人的引领。

12、美国儿童会资深专家苏珊(Susan Dickson Graham)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有35年的工作经验,她反复强调了孩子在“玩中学”的重要性。

句子7,“我收获„„情爱”,是在收到贺卡之后,这个动作已经完成了,并且“收获”不是一个持续的动作。因此,“收获着”是错的,应是“收获了”。

句子8,“成为„„泰斗级人物”,描述的是一种结果与状态,相当于英语的“一般现在时”,不是“完成”的动作,因此,应去掉“了”。

句子9与句子8类似,“予以„„分析”的时间与方式是“一般现在时”,不是“完成时”,也应去掉“了”。

句子10,“只要”后面说的是一种条件,不是一个持续的动作,应去掉“着”。

句子11,“能为孩子提供„„条件”,说的是一种“可能”,用“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显然不妥。

句子12,苏珊“反复强调”,只是苏珊现在的状态,不是一个完成的动作,因此不是“反复强调了”。

在汉语中,不仅应该注意“着”“了”“过”在表达不同的时间的功用,还应注意动词本身的局限性。有些动词所指的动作一般不是持续性的,用“着”修饰就会很别扭。如句子7中的“收获”。有些动词所指的动作一般无法在明确的时间段“完成”,用“了”修饰也

就不合适。比如句子12中的“强调”。

汉语也有“时态”:兼谈“着”、“了”、“过”

对于“时态”,思华是学了英语才知道的。英语语法中的时态(tense)是一种动词形式,不同的时态用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是表示行为、动作、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动词形式。

汉语的动词无法通过变形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那么,汉语怎么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的呢?

先来看一看这样一些句子吧。

1、这样的悲剧让人看着唏嘘慨叹。

2、我还是决定了去他家一趟。

3、有次丽丽被同桌男生气哭了,调皮的同桌还会学着丽丽的样子哭。

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但读起来总觉不顺。思华略作改动如下。

1、这样的悲剧让人看了唏嘘慨叹。

2、我还是决定去他家一趟。

3、有次丽丽被同桌男生气哭了,调皮的同桌还学着丽丽的样子哭。

再读一遍三个句子,感觉比以前顺了。

其实,思华三个句子都只分别改动了一个字。第一句将“着”改为“了”,第二句将“了”去掉,第三句将“会”去掉。

奥妙何在?

与英语一样,汉语也要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没法通过对动词的变形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汉语找到的办法是,通过一些助词,与动词、形容词一起,来共同完成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的任务。我们姑且把这些与动词、形容词共同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的助词,称为汉语的“时态”。

我们再看一看下面的句子,看一看助词与时间、方式的关联。

4、他拿着一本书。

5、小李来了两天了。

6、小明去过北京。

从句意上分析,句子4用了助词“着”,表示的时间相当于英语的进行时,是正在发生的一件事。句子5用了助词“了”,表示的时间相当于英语的完成时,是已经完成的一件事。句子6用了助词“过”,表示的时间相当于英语的过去时,是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查一下相关工具书,看一看对“着”、“了”、“过”的解释,看是否跟思华的分析一致。

着,助词。①表示动作的持续。②表示状态的持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728页。)这两个解释,不是相当于英语的进行时吗?

了,助词。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②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情况。(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824页。)这与英语的完成时大致相同。

过,可作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524~525页。)这与英语

的过去时大致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表示时间与方式,并不像英语这样通过变形准确对应,同样的词,表示的时间因为组词方式、句子环境不同常有不同。比如:我吃过饭就走。这个句子中,过的使用只是表示一件事的完毕,表示时间的任务却是由“就”来完成。因为“就”在这里是副词,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所以表示的时间相当于英语的“将来时”。

除了“着”、“了”、“过”,还有一些词在句子中会起表示时间的作用。这些词有:会、将(表示将来时)。

我们看一下下面的句子出现了什么问题。

7、每一张贺卡都饱含着人间至纯至洁的师生之谊,让我收获着世上最珍贵的情爱。

8、这些作品让他先后荣获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等诸多奖项,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9 、作为教育学教授,李海林在书中,并没有一味称赞美国课堂,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教育学层面予以了深刻的分析,并理性地鉴别其利与弊。

10、最让我得意的是环球宇宙中心,它有290层,高784米,比金茂大厦还高得多,只要乘坐着穿梭时空机,只需一刹那,就可以到达最高层。

11、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能为孩子提供了阅读的条件,引导孩

子真正走进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离不开成人的引领。

12、美国儿童会资深专家苏珊(Susan Dickson Graham)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有35年的工作经验,她反复强调了孩子在“玩中学”的重要性。

句子7,“我收获„„情爱”,是在收到贺卡之后,这个动作已经完成了,并且“收获”不是一个持续的动作。因此,“收获着”是错的,应是“收获了”。

句子8,“成为„„泰斗级人物”,描述的是一种结果与状态,相当于英语的“一般现在时”,不是“完成”的动作,因此,应去掉“了”。

句子9与句子8类似,“予以„„分析”的时间与方式是“一般现在时”,不是“完成时”,也应去掉“了”。

句子10,“只要”后面说的是一种条件,不是一个持续的动作,应去掉“着”。

句子11,“能为孩子提供„„条件”,说的是一种“可能”,用“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显然不妥。

句子12,苏珊“反复强调”,只是苏珊现在的状态,不是一个完成的动作,因此不是“反复强调了”。

在汉语中,不仅应该注意“着”“了”“过”在表达不同的时间的功用,还应注意动词本身的局限性。有些动词所指的动作一般不是持续性的,用“着”修饰就会很别扭。如句子7中的“收获”。有些动词所指的动作一般无法在明确的时间段“完成”,用“了”修饰也

就不合适。比如句子12中的“强调”。


相关内容

  • 临床常用药物
  • 常用药汇总 抗微生物药物 1.青霉素类: 益萨林(阿莫西林.克敌) [制剂]0.5/支 [用法]0.5-1.0/次, 3-4/日(2.0 ,2/日或3.0, 1/日) 氧哌嗪青霉素(哌拉西林) [制剂]0.5/支 [用法]1-3g/次,4/日肌注或静点(4.0, 2/日. 静点) 2.头孢菌素类: ...

  • 高一必修一英语语法
  • 1.able 用法:be able to do Note: 反義詞unable表示不能,而disabled表示殘疾的. be able to do可以表示經過艱難困苦才能做到的事. 2.abroad 用法:表示到(在)國外,是一個副詞,前面不加介詞. Note: 可以說from abroad, 表示 ...

  • run的所有用法与讲解
  • run 的词性: v. (动词) ran [] run , running , runs run 的词性: v.intr. (不及物动词) 1. To move swiftly on foot so that both feet leave the ground during each stride ...

  • 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 江西省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08版 摘要 目录(笔画目录在后) 一.根及根茎类 八角枫-------1 八角莲-------1 九节菖蒲------1 海桐皮-------5 紫荆皮-------5 三.藤茎类 扁豆花-------8 葛花--------8 六.果实及种子类 了哥王------- ...

  • 初中英语词汇用法积累
  • Afford的用法: 担得起(费用.损失.后果等):抽得出(时间)".其后一般跟名词.代词或动词不定式 或all us) 通常与can, be able to等连用,意为"负 3.all与复数名词连用时,意为"所有":与单 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连用时,意为&qu ...

  • 高中高考必会成语
  • 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汉语成语.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求全责备,成语,出自<论语·微子>,指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为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使用. 曾几何时(cé ...

  • 常用熟语辨析
  • 1[一人传 虚,人传虚]指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很多,就使人信以为真.[用法]常用于口语和否定句中. 2[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只狗叫的情况下,许多只狗也随它狂吠 .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用法]用作贬义. 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官得势,和他有点关系的人都跟着沾光.[用法]用作 ...

  • 儿科门诊常见病处方集
  • 儿科门诊常见病处方集:(有处方要求的以12kg 为例 ) 1,鹅口疮 5%碳酸氢钠针 10ml*5支 0.9%氯化钠针 10ml*5支 用法:混匀清洗口腔.3次/日 制霉菌素片 50万u*10# 用法:共研末. 自备蜂蜜调糊状. 适量涂布口腔.3次/日棉签*3扎 2,溃疡性口腔炎 0.1%利凡诺溶液 ...

  • 儿科常见病处方
  • 儿科门诊常见病处方集 处方有剂量要求的均以1岁10kg为例子. 1,鹅口疮 5%碳酸氢钠针 10ml*5支 0.9%氯化钠针 10ml*5支 用法:混匀清洗口腔.3次/日 制霉菌素片 50万u*10# 用法:共研末.自备蜂蜜调糊状. 适量涂布口腔.3次/日 棉签*3扎 2,溃疡性口腔炎 0.1%利凡 ...

  •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总结
  •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总结 为贯彻落实姜堰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增强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干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