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传播中把关特征分析

自媒体传播中把关特征分析

/ 邓若伊 

摘要:

自媒体实现了传者与受者身份合一,它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特性于一体,把关方式从“组织把关为中心”向组织把关、个人把关、协作把关等多元把关方式转变。自媒体传播中把关呈现出新特征,即把关主体泛化、把关过程隐蔽化、把关方式多样化、把关对象复杂化、把关结果零散化等。

关键词:

自媒体 传播 把关

一、自媒体传播环境分析

1. 传播状态碎片化、传播中心分散化。在自媒体

传播中,大量业余的编辑、记者、出版者出现,使自媒体成为承载海量用户产生内容的信息传播平台。聚集在少数人、部分组织手中的信息传播权力被打碎,细化为以无数个体为中心的传播点,碎片化的传播状态形成。

大众通过自媒体载体进行传播的几率基本相同。理论上讲,只要愿意,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信息传播的中心点。自媒体传播中心被分散开来,主要表现为:第一,价值标准中心的分散化。处于编辑、记者新闻职业上的个人,要求信息把关行为要符合新闻的职业要求、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要避免个体价值标准凌驾于媒体价值标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之上。因此,在原有的传播环境中,价值标准是相对集中的,个体价值标准受到压制。第二,发布中心的分散化。在面对具体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时,每个人都享有参与性。第三,议题中心的分散化。个体能自由选择想要观看、阅读的对象,更能够即时发布自己的想法。

向新媒体的延伸,形成公信力的多极化。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最大的改变是内容的载体不同了,受众选择在网络上继续关注某一传统媒体,主要在于媒体在现实社会中的公信力,自媒体实现了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延伸。第二,传统媒体公信力向自媒体的分流,形成公信力的多极化。编辑、记者、主持人是媒体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知名的媒体人,他们的言行代表或者反映了所在媒体的形象。在互联网上,众多知名的媒体人或者公众人物开通了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受众投以关注,并对其发布的信息和观点表示信任。原因一方面是受众对名人的崇拜,另一方面是信任转至记者所供职媒体的公信力。再次,自媒体有意识地构建自身公信力,成长为受众信任的媒体平台。自媒体由于集纳社会的微内容以透视事件本质、追寻事实真相,通过大量的、相互有关联度的微内容对社会事件和现象的即时关注、对重要信息的即时转载、对信息发布进行即时处理等,逐渐建立起自身的公信力。

3. 知识更新频度高。一则传统新闻与受众见面要

经过发现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排版印刷(编播)等一系列流程,为了保证质量,其间还包括层层的编辑把关、过滤,到受众手中的新闻,是专业媒体人士认为值得阅读的新闻产品。新闻生产的职业要求、新闻制作的工艺

2. 媒体公信力多极化。自媒体在反映社会生活、

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进行社会动员等方面呈现出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其逐渐获得公众的支持与信任,公信力出现了分流。第一,传统媒体公信力

060

2012.8 传 媒

流程增加了新闻产品的时间成本,从而延长了新闻产品与受众见面的时间。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可随时随地记录身边的事情。微博客没有了职业上的要求与限制,努力寻找新闻改变成随意记录身边的事情。这些变化降低了新闻生产的门槛,改变了传统新闻的选择价值,提升了信息发布的效率,激发了草根编辑、草根记者群体的崛起。先发表再过滤的信息生产模式,使知识的更新频率大大提高。而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自媒体,因其明显的聚合效应,进一步增加了微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和影响力,使其形成话语链,获得更多话语权,成为价值含量更高的信息。

察,从而增加了把关过程的隐蔽性。

3. 把关方式多样化。传统把关是以媒体为中心的

把关方式,在公开发布、发表和出版之前,对众多的信息进行过滤。从时间的划分标准来看,这种把关行为发生在信息传播的源头,或接近信源的地方,笔者称其为前把关。互联网后台的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承担着前把关的责任,通过网络后台的技术屏蔽,过滤掉容易引起社会动荡,破坏社会发展相关主题的信息,最大化降低不良信息对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同时,从时间划分的标准来看,自媒体中还存在另外两种主要的把关方式,包括即时把关方式和后把关方式。即时把关多由自媒体中普通的个人担当,当某件事情、现象、观点刺激到个人对其的关注时,把关行为就可能发生了。由于把关行为的发生来自于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即时判断,所以把关过程短暂,可能就发生在个人思考的一刹那。后把关多由自媒体中博主、版主(或称楼主)、意见领袖(网络推手)、网络监管人员等担当,他们是在信息发布出来后有着删除信息、引导舆论和屏蔽信息等权力的个人或组织。后把关能有效帮助受众判断事实、认清事实、找到事实本质。

二、自媒体传播中把关的主要特征

自媒体实现了传者与受者身份合一,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特性于一体,把关方式从“组织把关为中心”向组织把关、个人把关、协作把关等多元把关方式转变。自媒体传播中把关所呈现出的新特征,促进“把关人理论”作相应调适。

1. 把关主体泛化。把关主体即把关人,对信息是

否进入传播渠道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把关人,多指大众传媒中的记者和编辑,这些人在行使把关权力的时候,虽然表现为个人行为,其实是在遵循媒体把关原则与标准下的把关行为。所以,我们看到不同的媒体都表现出不同的报道倾向,包括关注事件类别上的差异、报道风格上的差异等。而作为记者、编辑的人之所以能够充当这个把关人,是媒体组织对个人的选择,是媒体给予个人的一份职业。可以说,传统的把关人其实是由个体作为行为实施者的组织把关形式。

真正使把关主体从组织回归到个人是在自媒体环境中,信息渠道向普通大众的开放,使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由此,把关人的范围被扩大了。个人可以自主决定某些信息是否发布,而是否发布大致归因于个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

4. 把关对象复杂化。相较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对

于信息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甚至创造出新兴的网络表达方式。在QQ即时聊天中,QQ表情充当着聊天者们频繁运用的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的QQ表情,增加了聊天者之间情感的交流,往往能达到语言所不能完成的交流效果。然而,与此相反,大部分的网络语言并不是普世性的,它往往形成于不同的交流圈子。为了展现小群体交流者之间的默契以及防止监控者的进入,他们通常会生造一些其他圈子里的人不容易理解的新兴表达方式。当准确的信息含义无法得知时,我们要把关的对象信息就变得复杂了,加大了有效把关的难度。在网络的前把关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部分网民在信息发布时,为了逃避技术屏蔽对某些话题的过滤,常采用拼音缩写,或用同音不同字的方式来发布信息。

2. 把关过程隐蔽化。由于把关人在把关过程中的

主导作用,把关人身份信息的公开与否,直接决定着把关过程的公开化程度。传统的把关人是社会中明确的个人,对于某一条刊发出来的信息,信息的采编由谁完成一目了然。这种公开是对记者、编辑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监督。把关人身份公开化的好处在于,每条信息都有明确的权责人,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了假新闻出现的可能性。而在自媒体环境中,把关人的身份多是匿名的。由于匿名性,把关人与其现实的社会身份相分离,与现实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相分离,随意、自由的个人把关标准规律性不高,让外人无法轻易考

5. 把关结果零散化。把关结果并不是简单的信

息呈现,还包括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以新闻报道为例,在传统的信息把关中,新闻报道必须具备五个基本因素,即5个w,分别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何因、(who)何人。这是新闻中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5w报道模式让受众在阅听新闻时,能迅速了解较完整的新闻事件。在自媒体的信息把关中,每个(下转第64页)

2012.8 传 媒

061

几年的网络热点事件,几乎都曾经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重要内容。但实际上,很多热点事件只是无聊的网络炒作,如“贾君鹏”事件、“小月月”事件等;有些热点事件是别有用心的人为策划,如“闫德利”事件、“兽兽”事件等。但是大量新闻媒体对这些所谓网络热点争先恐后地报道,助长了无聊的网络宣泄之风,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而且对无辜公众,有时对当事人也造成了伤害。

信息等的传声筒和放大器,对于网络依赖现象,新闻媒体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与警惕,才能保证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守住阵营,实现

共赢。

参考文献:

[1] [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展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72,342.

[2] [4] 张欣.数字化背景下记者信源结构改造路径[J].中国记者,2010(3).

[3] 美通社.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调查报告[EB/OL].道客巴巴网.http://www.doc88.com/p-[1**********].html.

[5] 姜鹏.传统媒体应全方位借力新媒体[J].传媒,2011(5).

[6] 曹林.“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N].中国青年报,2009-07-21.

[7] 姜玮.微博时代传统媒体采写转型初探[J].新闻实践,2011(3).

[8] 劳春燕.电视新闻评论:“微内容”制胜——央视《环球视线》的成功尝试[J].新闻记者,2010(10).

2. 放弃权威立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舆论格局发

生了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在网络上发表意见,一些观点在网络上迅速积聚,形成网络舆论,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但是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也为大量非理性情绪的发泄提供了很大空间,因此很多网络事件中偏激情绪的宣泄往往遮蔽了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新闻媒体本应以权威性和公信力引导或纠正舆论走向,但往往被网络的强势声音主导,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的附庸。2010年“小月月”事件的热炒过程中,有很多网民质疑:对“小月月”形象的展示是否涉及侵权、这是一个真实事件还是网站的人为策划、网民的大量谩骂是否违背社会伦理等等。如果传统媒体就这些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给出权威答案,作出独到解读,就会起到改错纠偏的重要舆论引导作用。遗憾的是众多传统媒体只是摘录网络内容,始终没有表现出丝毫舆论引导的意识和立场。

轻易放弃对新闻专业主义规律与价值立场的执守,使得新闻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络无序信息、非理性信息、虚假信息、恶意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接第61页)人都可能充当着把关人角色,类似5w的新闻信息把关标准并不总是有效,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只能根据自己所想、所认为的方式去呈现新闻,因此,在信息发布时缺少呈现新闻事件必要的一些因素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仍在发生变化、经历过程的新闻事件而言,传统把关要求通过持续关注、系列报道以保证新闻事件的完整性。但在自媒体中,大多数的信息发布者,并不是像专业记者一样去寻找新闻,而是记录新闻,记录发生在他身上,或身边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他们生活的零散片段。记录新闻是一种无意识、随意的个人行为,在文字编辑、图片拍摄、视频录制、持续关注等方面无法用专业新闻记者的要求去规制他们,记录新闻只是他们的随性、零散之作。

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中心向周边辐射的传播方式,并有公信力、可信度高、关注度高等特点。中心化的传播方式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对社会舆论的发展流变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在自媒体传播格局中,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点,传播方式是多点线面和去中心化的,传播者分散于社会各个阶层、存在于真实世界的各个角落,微内容瞬间汇集在某一自媒体形态中,碎片化信息形成的汪洋,把真实信息和重要信息切割成为一座座岛屿,公信力散落在不同的自媒体形态当中,某些自媒体用户也会在公信力的赛跑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美]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M].胡泳,觉满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3.[2] 殷俊,孟育耀.人肉搜索对传播方式的影响与变革[J].传媒观察,2011(1).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064

2012.8 传 媒

自媒体传播中把关特征分析

/ 邓若伊 

摘要:

自媒体实现了传者与受者身份合一,它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特性于一体,把关方式从“组织把关为中心”向组织把关、个人把关、协作把关等多元把关方式转变。自媒体传播中把关呈现出新特征,即把关主体泛化、把关过程隐蔽化、把关方式多样化、把关对象复杂化、把关结果零散化等。

关键词:

自媒体 传播 把关

一、自媒体传播环境分析

1. 传播状态碎片化、传播中心分散化。在自媒体

传播中,大量业余的编辑、记者、出版者出现,使自媒体成为承载海量用户产生内容的信息传播平台。聚集在少数人、部分组织手中的信息传播权力被打碎,细化为以无数个体为中心的传播点,碎片化的传播状态形成。

大众通过自媒体载体进行传播的几率基本相同。理论上讲,只要愿意,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信息传播的中心点。自媒体传播中心被分散开来,主要表现为:第一,价值标准中心的分散化。处于编辑、记者新闻职业上的个人,要求信息把关行为要符合新闻的职业要求、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要避免个体价值标准凌驾于媒体价值标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之上。因此,在原有的传播环境中,价值标准是相对集中的,个体价值标准受到压制。第二,发布中心的分散化。在面对具体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时,每个人都享有参与性。第三,议题中心的分散化。个体能自由选择想要观看、阅读的对象,更能够即时发布自己的想法。

向新媒体的延伸,形成公信力的多极化。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最大的改变是内容的载体不同了,受众选择在网络上继续关注某一传统媒体,主要在于媒体在现实社会中的公信力,自媒体实现了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延伸。第二,传统媒体公信力向自媒体的分流,形成公信力的多极化。编辑、记者、主持人是媒体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知名的媒体人,他们的言行代表或者反映了所在媒体的形象。在互联网上,众多知名的媒体人或者公众人物开通了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受众投以关注,并对其发布的信息和观点表示信任。原因一方面是受众对名人的崇拜,另一方面是信任转至记者所供职媒体的公信力。再次,自媒体有意识地构建自身公信力,成长为受众信任的媒体平台。自媒体由于集纳社会的微内容以透视事件本质、追寻事实真相,通过大量的、相互有关联度的微内容对社会事件和现象的即时关注、对重要信息的即时转载、对信息发布进行即时处理等,逐渐建立起自身的公信力。

3. 知识更新频度高。一则传统新闻与受众见面要

经过发现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排版印刷(编播)等一系列流程,为了保证质量,其间还包括层层的编辑把关、过滤,到受众手中的新闻,是专业媒体人士认为值得阅读的新闻产品。新闻生产的职业要求、新闻制作的工艺

2. 媒体公信力多极化。自媒体在反映社会生活、

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进行社会动员等方面呈现出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其逐渐获得公众的支持与信任,公信力出现了分流。第一,传统媒体公信力

060

2012.8 传 媒

流程增加了新闻产品的时间成本,从而延长了新闻产品与受众见面的时间。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可随时随地记录身边的事情。微博客没有了职业上的要求与限制,努力寻找新闻改变成随意记录身边的事情。这些变化降低了新闻生产的门槛,改变了传统新闻的选择价值,提升了信息发布的效率,激发了草根编辑、草根记者群体的崛起。先发表再过滤的信息生产模式,使知识的更新频率大大提高。而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自媒体,因其明显的聚合效应,进一步增加了微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和影响力,使其形成话语链,获得更多话语权,成为价值含量更高的信息。

察,从而增加了把关过程的隐蔽性。

3. 把关方式多样化。传统把关是以媒体为中心的

把关方式,在公开发布、发表和出版之前,对众多的信息进行过滤。从时间的划分标准来看,这种把关行为发生在信息传播的源头,或接近信源的地方,笔者称其为前把关。互联网后台的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承担着前把关的责任,通过网络后台的技术屏蔽,过滤掉容易引起社会动荡,破坏社会发展相关主题的信息,最大化降低不良信息对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同时,从时间划分的标准来看,自媒体中还存在另外两种主要的把关方式,包括即时把关方式和后把关方式。即时把关多由自媒体中普通的个人担当,当某件事情、现象、观点刺激到个人对其的关注时,把关行为就可能发生了。由于把关行为的发生来自于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即时判断,所以把关过程短暂,可能就发生在个人思考的一刹那。后把关多由自媒体中博主、版主(或称楼主)、意见领袖(网络推手)、网络监管人员等担当,他们是在信息发布出来后有着删除信息、引导舆论和屏蔽信息等权力的个人或组织。后把关能有效帮助受众判断事实、认清事实、找到事实本质。

二、自媒体传播中把关的主要特征

自媒体实现了传者与受者身份合一,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特性于一体,把关方式从“组织把关为中心”向组织把关、个人把关、协作把关等多元把关方式转变。自媒体传播中把关所呈现出的新特征,促进“把关人理论”作相应调适。

1. 把关主体泛化。把关主体即把关人,对信息是

否进入传播渠道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把关人,多指大众传媒中的记者和编辑,这些人在行使把关权力的时候,虽然表现为个人行为,其实是在遵循媒体把关原则与标准下的把关行为。所以,我们看到不同的媒体都表现出不同的报道倾向,包括关注事件类别上的差异、报道风格上的差异等。而作为记者、编辑的人之所以能够充当这个把关人,是媒体组织对个人的选择,是媒体给予个人的一份职业。可以说,传统的把关人其实是由个体作为行为实施者的组织把关形式。

真正使把关主体从组织回归到个人是在自媒体环境中,信息渠道向普通大众的开放,使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由此,把关人的范围被扩大了。个人可以自主决定某些信息是否发布,而是否发布大致归因于个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

4. 把关对象复杂化。相较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对

于信息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甚至创造出新兴的网络表达方式。在QQ即时聊天中,QQ表情充当着聊天者们频繁运用的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的QQ表情,增加了聊天者之间情感的交流,往往能达到语言所不能完成的交流效果。然而,与此相反,大部分的网络语言并不是普世性的,它往往形成于不同的交流圈子。为了展现小群体交流者之间的默契以及防止监控者的进入,他们通常会生造一些其他圈子里的人不容易理解的新兴表达方式。当准确的信息含义无法得知时,我们要把关的对象信息就变得复杂了,加大了有效把关的难度。在网络的前把关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部分网民在信息发布时,为了逃避技术屏蔽对某些话题的过滤,常采用拼音缩写,或用同音不同字的方式来发布信息。

2. 把关过程隐蔽化。由于把关人在把关过程中的

主导作用,把关人身份信息的公开与否,直接决定着把关过程的公开化程度。传统的把关人是社会中明确的个人,对于某一条刊发出来的信息,信息的采编由谁完成一目了然。这种公开是对记者、编辑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监督。把关人身份公开化的好处在于,每条信息都有明确的权责人,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了假新闻出现的可能性。而在自媒体环境中,把关人的身份多是匿名的。由于匿名性,把关人与其现实的社会身份相分离,与现实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相分离,随意、自由的个人把关标准规律性不高,让外人无法轻易考

5. 把关结果零散化。把关结果并不是简单的信

息呈现,还包括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以新闻报道为例,在传统的信息把关中,新闻报道必须具备五个基本因素,即5个w,分别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何因、(who)何人。这是新闻中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5w报道模式让受众在阅听新闻时,能迅速了解较完整的新闻事件。在自媒体的信息把关中,每个(下转第64页)

2012.8 传 媒

061

几年的网络热点事件,几乎都曾经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重要内容。但实际上,很多热点事件只是无聊的网络炒作,如“贾君鹏”事件、“小月月”事件等;有些热点事件是别有用心的人为策划,如“闫德利”事件、“兽兽”事件等。但是大量新闻媒体对这些所谓网络热点争先恐后地报道,助长了无聊的网络宣泄之风,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而且对无辜公众,有时对当事人也造成了伤害。

信息等的传声筒和放大器,对于网络依赖现象,新闻媒体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与警惕,才能保证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守住阵营,实现

共赢。

参考文献:

[1] [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展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72,342.

[2] [4] 张欣.数字化背景下记者信源结构改造路径[J].中国记者,2010(3).

[3] 美通社.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调查报告[EB/OL].道客巴巴网.http://www.doc88.com/p-[1**********].html.

[5] 姜鹏.传统媒体应全方位借力新媒体[J].传媒,2011(5).

[6] 曹林.“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N].中国青年报,2009-07-21.

[7] 姜玮.微博时代传统媒体采写转型初探[J].新闻实践,2011(3).

[8] 劳春燕.电视新闻评论:“微内容”制胜——央视《环球视线》的成功尝试[J].新闻记者,2010(10).

2. 放弃权威立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舆论格局发

生了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在网络上发表意见,一些观点在网络上迅速积聚,形成网络舆论,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但是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也为大量非理性情绪的发泄提供了很大空间,因此很多网络事件中偏激情绪的宣泄往往遮蔽了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新闻媒体本应以权威性和公信力引导或纠正舆论走向,但往往被网络的强势声音主导,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的附庸。2010年“小月月”事件的热炒过程中,有很多网民质疑:对“小月月”形象的展示是否涉及侵权、这是一个真实事件还是网站的人为策划、网民的大量谩骂是否违背社会伦理等等。如果传统媒体就这些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给出权威答案,作出独到解读,就会起到改错纠偏的重要舆论引导作用。遗憾的是众多传统媒体只是摘录网络内容,始终没有表现出丝毫舆论引导的意识和立场。

轻易放弃对新闻专业主义规律与价值立场的执守,使得新闻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络无序信息、非理性信息、虚假信息、恶意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接第61页)人都可能充当着把关人角色,类似5w的新闻信息把关标准并不总是有效,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只能根据自己所想、所认为的方式去呈现新闻,因此,在信息发布时缺少呈现新闻事件必要的一些因素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仍在发生变化、经历过程的新闻事件而言,传统把关要求通过持续关注、系列报道以保证新闻事件的完整性。但在自媒体中,大多数的信息发布者,并不是像专业记者一样去寻找新闻,而是记录新闻,记录发生在他身上,或身边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他们生活的零散片段。记录新闻是一种无意识、随意的个人行为,在文字编辑、图片拍摄、视频录制、持续关注等方面无法用专业新闻记者的要求去规制他们,记录新闻只是他们的随性、零散之作。

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中心向周边辐射的传播方式,并有公信力、可信度高、关注度高等特点。中心化的传播方式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对社会舆论的发展流变有较强的影响力。而在自媒体传播格局中,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点,传播方式是多点线面和去中心化的,传播者分散于社会各个阶层、存在于真实世界的各个角落,微内容瞬间汇集在某一自媒体形态中,碎片化信息形成的汪洋,把真实信息和重要信息切割成为一座座岛屿,公信力散落在不同的自媒体形态当中,某些自媒体用户也会在公信力的赛跑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美]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M].胡泳,觉满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3.[2] 殷俊,孟育耀.人肉搜索对传播方式的影响与变革[J].传媒观察,2011(1).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064

2012.8 传 媒


相关内容

  •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
  • 第一章 作为大众媒介的网络媒体 一.互联网发展的意义与影响 (1)互联网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信息化.网络化.使得广大人民更加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并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2)互联网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不仅表现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上,更体现在由它 ...

  • 大众传播学考研复习内容
  • 大众传播学考研复习内容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1.什么叫传播?[名词解释] 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2.什么叫信息?[名词解释] 信息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① 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② 与物质 ...

  •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9章)
  •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一至九章) 第一章 导论 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 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 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概念: 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 ...

  • 传播学原理考试摘要
  • 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指的是所有通过媒介传播给受众的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一般具有综合.公开.动态.通俗等特性. 德弗勒分析美国大众传媒的内容: 1.低级趣味内容(暴力.爆笑.滑稽.色情.隐私.刺激等,拥有大量的受众,是支撑大众媒介的核心内容.) • 2.信息服务内容(天气预报.新闻.健康.消 ...

  • 广告学--传播学概论参考答案
  •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把"异化"视为"罪恶"的现代同义语的是 [ ] A.弗洛姆 B.霍尔 C.默多克 D.马克思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建成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控 ...

  • 传播学参考答案 修改版
  • 复习题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 2. 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 .社会心理学家 库贝特·卢因 .社会学家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实验心理学家 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 ...

  • 全国2011年07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 考试学习软件商城(examebook.com )出品 自考笔记.真题及答案.题库软件.录音课件! 全国 2011年 7月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 ...

  • 电视剧"把关人"与"把关人自我把关"
  • [摘要]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泛滥现象如今已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媒体和广大观众对此都做了积极的批评指正.对于这一电视剧发展进程中的独特现象,既有市场的自发性原因,也有电视剧创作者的直接原因,还与受众的喜好原因密切相关.引荐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我们可以对此种电视剧文化现象进行全 ...

  • 网络把关人
  • 认识新型"把关人":网络服务商--从网络服务商的侵权案谈起 内容提要:网络的崛起使网络服务商成为网络传播中的特殊的中介组织,他们通过技术优势,对网上信息的流动过程进行把关,其把关过程与传统把关人相比有诸多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网络服务商的把关过程具有建构虚拟社会现实的深刻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