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精华22:全国八大白塔之一的太谷无边寺白塔

●塔身是否真的用糯米建造?●先有白塔村然后有太谷城?●白鹤绕塔的奇观出现过吗?

无边寺,坐落于太谷县城西南隅,取“佛法无边”之意。该寺庙建于西晋泰始八年(即公元272年),占地3500平方米。因寺内白塔闻名于世,此处又称白塔寺。2006年5月,无边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边寺因有白塔而建,白塔因“佛法无边”而名。历经1700多年的风雨,太谷白塔至今雪白依旧。而“正光婆姨行善修塔”“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白鹤绕塔”等等诸多美丽传说,也让名声在外的白塔,更加圣洁、神奇。

佛法无边白塔寺

沿着被世人称作“中国华尔街”的太谷古街道,记者很轻松地打听到了无边寺。提及这座古寺,上了年纪的人都说:“那是人家正光家婆姨办的好事”!

无边寺白塔,初建之时,并非白色。不知过了多少年,经过风吹雨淋日晒,塔身的颜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当地人万分着急。这期间,一位妇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主动捐出银两,找来工匠,发动乡亲们出资对整座塔进行维修。妇人的名字,从来无人知晓。人们只知道,当时,这名妇人是太谷城内富人王正光的婆(太谷当地此字读bo)姨。在她的张罗下,白塔修好了,但刷成什么颜色呢?妇人广集思路,最终捐出大批糯米(软大米),请匠人们和着胶水,刷在塔上。从此,佛法无边的白塔,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圣地。围绕坚固耐实的白塔,此后历代建设,无边寺有了现在的规模。

与喧嚣的古街道周边不同,无边寺内一片静谧。太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侯安钢介绍说,无边寺内建浮屠一座,高耸凌空,顶有尊胜幢像(佛像)一座,“垩色经久而白不减,所以俗称白塔”。现白塔,仍保留了宋代重修后的风格。北宋治平年间,寺庙得以重修,更名“普慈寺”,元祐五年续修。元明清时,该寺屡有修葺,清光绪年间,当地历时三年,对寺庙进行了大面积重修,复其旧名无边寺。无边寺为三进院落,现存建筑,除白塔为宋代遗物外,其他如乐楼、大殿、厢房、配殿等,雕刻华丽、彩绘鲜艳,大多为清代所建。

白塔平面为八角形,内九层、外七层,为双重檐楼阁式仿木构空心塔,高43米。该塔每层均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塔上三、四层有佛龛,内雕小佛,共120个。每层八个翼角,均有黄绿套色的琉璃套兽,合计56个。套兽其下,悬挂着的56个风铎(铃铛),铎声悠扬,迎风而鸣。

侯安钢谈到,白塔的建筑风格,沿袭了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过渡做法。人们来到无边寺,均可沿着塔内的木质楼梯,登到白塔顶层。

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

无边寺是太谷县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白塔是该县的标志性建筑。

史料记载,太谷古称阳邑,西汉置县。到北周建德六年,该县才迁至白塔村一带,即现在的县城。隋开皇十八(598)年,因阳邑县地处太行山的一个谷口子上,改名为太谷。那为什么要将县城的地址从阳邑迁到白塔村呢?今年已是85岁高龄的太谷人范金春讲,据老人一辈辈流传,太谷县的母亲河叫乌马河,很久很久以前,乌马河经常发洪水,白塔村比乌马河低,所以附近的人经常遭受水灾。后来,一位和尚路经此处,了解到了百姓的疾苦,便建议在白塔村内建一座塔,并且说,塔底下一定要压一只乌龟,方可避灾。

无边寺的白塔附近,至今保留了乌龟式的结构。白塔景区办公室主任文心介绍,按照人们的说法,白塔前面的放生池就是乌龟的头,塔底下的八角底座,则是乌龟的背。站在塔前,人们放眼四望,这里就如同一只形象逼真的巨型乌龟。

白塔建成,村里的人不再遭受水灾了。但不久,又有一位风水先生说,阳邑那个地方不出人才。百姓据此询问哪个地方好,先生说白塔村就不错。于是,当时的安县长下令,将县址从阳邑迁到了白塔。所以根据史料结合传说,现在当地有句民谚:“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

那么,太谷县城从阳邑迁至白塔村附近后,当地的人才资源怎样?传说,白塔建成、县址迁移后,每逢朝廷大考,白塔塔尖周围都会有白鹤绕飞的奇景。神奇的是,白塔周边有几只白鹤绕飞,当年的“大考”便会有几位当地人高中前三甲。

民间的传说,人们听听也就作罢。但如今的白塔,每逢中考、高考期间,都会有成群的燕子飞临确是真的。一排排飞燕,和着“叮当”作响的风铎,往往成了夏日太谷的一景。如今的山西人,提起太谷自然知道,太谷中学、太谷二中等,都是人才辈出的三晋名校。

吴三桂糯米充饥验白塔

无边寺白塔,为全国八大白塔之一。进入塔内,人们会发现,这儿供奉的为水神。这一点,也正与白塔初建时,当地人为避水患相吻合。

太谷县文化旅游局局长任丁文告诉记者,塔内,原本供的是空望佛。空望佛原名田善友,他好济世救人,在社会上打抱不平,人们便尊他为佛。“文革”时期,供奉于白塔内的空望佛被毁。后来,人们念及建塔的初衷,便从太谷县阳邑的水神庙里,将水神“请”至此,以图保护太谷这块风水宝地。白塔内壁,原是元代壁画。但因年久剥落和重修时抹掉许多,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白塔历经风雨、灾难,白色依然不减,据说与塔身外面是用糯米糊状物涂刷有关。任丁文谈道,白塔整体为砖木结构,但外体确为糯米结合胶状物所刷。这方面,在我国的许多白塔的建造上,均有体现。说到太谷白塔为糯米所造,也有一段传说。据称,当年李自成攻打吴三桂时,吴曾逃生至此。当时,人们痛恨他的残暴,不给他吃,不给他喝,也无人给其提供住所。情急之下,吴三桂躲到了无边寺的白塔内。那些天,吴三桂困了,就在塔内休息;渴了,从院内的井水掬口水喝。然而,再能坚持,没有食物也难以度日。后来,他饥饿难耐,想到了白塔是用糯米所做,便用军刀将塔壁一块块刮下来。谁知,所刮的物体还真能食用。以此,吴三桂躲过了后面李自成部队的追杀,得以继续他的逃亡生涯。

如今,人们走进塔内,沿着木质结构的楼梯而上,有“步步高升”的感觉。站在白塔上,人们既可以看到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故居;也能一睹被誉为“华北一支笔”的赵铁山书画院;再向远处,则是太谷县境内的“凤凰山全景”等等。

殿殿有奇观,处处有传说

无边寺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27米,东西宽27米。寺院前后为三进院落,规模完整,布局严谨而疏朗。

无边寺虽小,但知名的不只白塔。来到寺前,迎面是一洞形的山门,东西则是两个偏门,称为“晨钟暮鼓门”,即早晨开东门,日暮黄昏时开西门。按照规定,中门是在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时,只有住持和贵宾才可以走的。

步入寺前,人们会看到,这儿的正门开得很低,走进去有阴森、神秘感。而一旦进入寺内,眼前豁然开朗,这正象征着“佛法无边,心胸开阔”。

寺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献殿,献殿前的一棵树属唐槐。这棵树主干都枯死了,但树皮上生出的枝条,仍旧会在每个夏日,给人们托起一片凉爽。据说,孔祥熙小的时候,就在当时设在这儿的福音小学就读。后来,他曾不止一次向蒋介石提起,在山西老家的太谷白塔院内,有一棵槐树,“那可是我的宝树”。

民间传说,孔祥熙还在树底下捡到过一包金条。事情真否,人们已难以考证。但无边寺所处的隔壁为山西总商会的旧址确是实情。清末、民国年间,太谷县一带,有钱人家特别多,当地被誉为“小北京”“金太谷”“旱码头”“中国的华尔街”等。因此,人们谈及孔祥熙拾金,都认为极有可能。

献殿前,是一对通体琉璃的狮子。琉璃狮造型别致,形象传神。须弥座下刻着的“福、禄、祥、祯、寿”,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这对琉璃狮,为明代物品,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两个狮子本在太谷县南关关帝庙,“文革”时被人藏于文化馆地下,才得以保存了下来。1979年,太谷县文物管理所成立时,这对狮子被迁到此处。

献殿四面为大红的木柱,瓦却是黄色。这一颜色,与慈禧太后有关。传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南巡西安时,曾在此留宿一晚。虽只有一晚,它也算是临时行宫了,所以瓦上用上了只有皇帝才能拥有的黄色。

朱红柱子四面,是“八仙过海”的图像,珍稀的彩绘,结合献殿内的斗拱、梁檩图案,都承袭了明清彩画的技法。献殿是过去的称呼,现在人们因它四周没有墙壁,而称作“四明厅”。厅内东面,摆放的是迄今为止全国寺院中最大的一口钟,重达2500斤。“四明厅”西,则是一面大鼓。

无边寺内,寺中建塔,塔中有寺。献殿之后为白塔,绕塔而过,即是天王殿。据考证,该殿建于明朝,当时,由于战乱频繁,木材紧缺,人们便采用了大跨度平梁结构,即减柱造的建筑手法。所以,一般殿宇有四根柱子支撑,而这儿的天王殿只有两根。

穿过天王殿,后面是一组群雕——渡海观音,讲的是观音菩萨为十八罗汉所护持,普度苦海的情形。

无边寺后院,西是地藏殿,东为菩萨殿。据白塔景区的文心女士讲,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正在这个院子里拍电视剧《美丽的事》。当她得知发生地震后,立即来到观音殿,点了三炷香,祭拜起了观音,希望一切平安。当时,倪萍祈祷一番后说,现在自然灾害太多了,“我就祝大家平安吧!”说着,她神情凝重地写下“祝你平安”这四个字,如今即挂在白塔院门口的墙壁上。

幅幅精彩的封神榜彩画、形象逼真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的十殿阎君、构思巧妙的八仙过海等等,走在无边寺内,殿殿有奇观,处处有传说。

●塔身是否真的用糯米建造?●先有白塔村然后有太谷城?●白鹤绕塔的奇观出现过吗?

无边寺,坐落于太谷县城西南隅,取“佛法无边”之意。该寺庙建于西晋泰始八年(即公元272年),占地3500平方米。因寺内白塔闻名于世,此处又称白塔寺。2006年5月,无边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边寺因有白塔而建,白塔因“佛法无边”而名。历经1700多年的风雨,太谷白塔至今雪白依旧。而“正光婆姨行善修塔”“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白鹤绕塔”等等诸多美丽传说,也让名声在外的白塔,更加圣洁、神奇。

佛法无边白塔寺

沿着被世人称作“中国华尔街”的太谷古街道,记者很轻松地打听到了无边寺。提及这座古寺,上了年纪的人都说:“那是人家正光家婆姨办的好事”!

无边寺白塔,初建之时,并非白色。不知过了多少年,经过风吹雨淋日晒,塔身的颜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当地人万分着急。这期间,一位妇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主动捐出银两,找来工匠,发动乡亲们出资对整座塔进行维修。妇人的名字,从来无人知晓。人们只知道,当时,这名妇人是太谷城内富人王正光的婆(太谷当地此字读bo)姨。在她的张罗下,白塔修好了,但刷成什么颜色呢?妇人广集思路,最终捐出大批糯米(软大米),请匠人们和着胶水,刷在塔上。从此,佛法无边的白塔,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圣地。围绕坚固耐实的白塔,此后历代建设,无边寺有了现在的规模。

与喧嚣的古街道周边不同,无边寺内一片静谧。太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侯安钢介绍说,无边寺内建浮屠一座,高耸凌空,顶有尊胜幢像(佛像)一座,“垩色经久而白不减,所以俗称白塔”。现白塔,仍保留了宋代重修后的风格。北宋治平年间,寺庙得以重修,更名“普慈寺”,元祐五年续修。元明清时,该寺屡有修葺,清光绪年间,当地历时三年,对寺庙进行了大面积重修,复其旧名无边寺。无边寺为三进院落,现存建筑,除白塔为宋代遗物外,其他如乐楼、大殿、厢房、配殿等,雕刻华丽、彩绘鲜艳,大多为清代所建。

白塔平面为八角形,内九层、外七层,为双重檐楼阁式仿木构空心塔,高43米。该塔每层均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塔上三、四层有佛龛,内雕小佛,共120个。每层八个翼角,均有黄绿套色的琉璃套兽,合计56个。套兽其下,悬挂着的56个风铎(铃铛),铎声悠扬,迎风而鸣。

侯安钢谈到,白塔的建筑风格,沿袭了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过渡做法。人们来到无边寺,均可沿着塔内的木质楼梯,登到白塔顶层。

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

无边寺是太谷县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白塔是该县的标志性建筑。

史料记载,太谷古称阳邑,西汉置县。到北周建德六年,该县才迁至白塔村一带,即现在的县城。隋开皇十八(598)年,因阳邑县地处太行山的一个谷口子上,改名为太谷。那为什么要将县城的地址从阳邑迁到白塔村呢?今年已是85岁高龄的太谷人范金春讲,据老人一辈辈流传,太谷县的母亲河叫乌马河,很久很久以前,乌马河经常发洪水,白塔村比乌马河低,所以附近的人经常遭受水灾。后来,一位和尚路经此处,了解到了百姓的疾苦,便建议在白塔村内建一座塔,并且说,塔底下一定要压一只乌龟,方可避灾。

无边寺的白塔附近,至今保留了乌龟式的结构。白塔景区办公室主任文心介绍,按照人们的说法,白塔前面的放生池就是乌龟的头,塔底下的八角底座,则是乌龟的背。站在塔前,人们放眼四望,这里就如同一只形象逼真的巨型乌龟。

白塔建成,村里的人不再遭受水灾了。但不久,又有一位风水先生说,阳邑那个地方不出人才。百姓据此询问哪个地方好,先生说白塔村就不错。于是,当时的安县长下令,将县址从阳邑迁到了白塔。所以根据史料结合传说,现在当地有句民谚:“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

那么,太谷县城从阳邑迁至白塔村附近后,当地的人才资源怎样?传说,白塔建成、县址迁移后,每逢朝廷大考,白塔塔尖周围都会有白鹤绕飞的奇景。神奇的是,白塔周边有几只白鹤绕飞,当年的“大考”便会有几位当地人高中前三甲。

民间的传说,人们听听也就作罢。但如今的白塔,每逢中考、高考期间,都会有成群的燕子飞临确是真的。一排排飞燕,和着“叮当”作响的风铎,往往成了夏日太谷的一景。如今的山西人,提起太谷自然知道,太谷中学、太谷二中等,都是人才辈出的三晋名校。

吴三桂糯米充饥验白塔

无边寺白塔,为全国八大白塔之一。进入塔内,人们会发现,这儿供奉的为水神。这一点,也正与白塔初建时,当地人为避水患相吻合。

太谷县文化旅游局局长任丁文告诉记者,塔内,原本供的是空望佛。空望佛原名田善友,他好济世救人,在社会上打抱不平,人们便尊他为佛。“文革”时期,供奉于白塔内的空望佛被毁。后来,人们念及建塔的初衷,便从太谷县阳邑的水神庙里,将水神“请”至此,以图保护太谷这块风水宝地。白塔内壁,原是元代壁画。但因年久剥落和重修时抹掉许多,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白塔历经风雨、灾难,白色依然不减,据说与塔身外面是用糯米糊状物涂刷有关。任丁文谈道,白塔整体为砖木结构,但外体确为糯米结合胶状物所刷。这方面,在我国的许多白塔的建造上,均有体现。说到太谷白塔为糯米所造,也有一段传说。据称,当年李自成攻打吴三桂时,吴曾逃生至此。当时,人们痛恨他的残暴,不给他吃,不给他喝,也无人给其提供住所。情急之下,吴三桂躲到了无边寺的白塔内。那些天,吴三桂困了,就在塔内休息;渴了,从院内的井水掬口水喝。然而,再能坚持,没有食物也难以度日。后来,他饥饿难耐,想到了白塔是用糯米所做,便用军刀将塔壁一块块刮下来。谁知,所刮的物体还真能食用。以此,吴三桂躲过了后面李自成部队的追杀,得以继续他的逃亡生涯。

如今,人们走进塔内,沿着木质结构的楼梯而上,有“步步高升”的感觉。站在白塔上,人们既可以看到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故居;也能一睹被誉为“华北一支笔”的赵铁山书画院;再向远处,则是太谷县境内的“凤凰山全景”等等。

殿殿有奇观,处处有传说

无边寺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27米,东西宽27米。寺院前后为三进院落,规模完整,布局严谨而疏朗。

无边寺虽小,但知名的不只白塔。来到寺前,迎面是一洞形的山门,东西则是两个偏门,称为“晨钟暮鼓门”,即早晨开东门,日暮黄昏时开西门。按照规定,中门是在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时,只有住持和贵宾才可以走的。

步入寺前,人们会看到,这儿的正门开得很低,走进去有阴森、神秘感。而一旦进入寺内,眼前豁然开朗,这正象征着“佛法无边,心胸开阔”。

寺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献殿,献殿前的一棵树属唐槐。这棵树主干都枯死了,但树皮上生出的枝条,仍旧会在每个夏日,给人们托起一片凉爽。据说,孔祥熙小的时候,就在当时设在这儿的福音小学就读。后来,他曾不止一次向蒋介石提起,在山西老家的太谷白塔院内,有一棵槐树,“那可是我的宝树”。

民间传说,孔祥熙还在树底下捡到过一包金条。事情真否,人们已难以考证。但无边寺所处的隔壁为山西总商会的旧址确是实情。清末、民国年间,太谷县一带,有钱人家特别多,当地被誉为“小北京”“金太谷”“旱码头”“中国的华尔街”等。因此,人们谈及孔祥熙拾金,都认为极有可能。

献殿前,是一对通体琉璃的狮子。琉璃狮造型别致,形象传神。须弥座下刻着的“福、禄、祥、祯、寿”,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这对琉璃狮,为明代物品,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两个狮子本在太谷县南关关帝庙,“文革”时被人藏于文化馆地下,才得以保存了下来。1979年,太谷县文物管理所成立时,这对狮子被迁到此处。

献殿四面为大红的木柱,瓦却是黄色。这一颜色,与慈禧太后有关。传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南巡西安时,曾在此留宿一晚。虽只有一晚,它也算是临时行宫了,所以瓦上用上了只有皇帝才能拥有的黄色。

朱红柱子四面,是“八仙过海”的图像,珍稀的彩绘,结合献殿内的斗拱、梁檩图案,都承袭了明清彩画的技法。献殿是过去的称呼,现在人们因它四周没有墙壁,而称作“四明厅”。厅内东面,摆放的是迄今为止全国寺院中最大的一口钟,重达2500斤。“四明厅”西,则是一面大鼓。

无边寺内,寺中建塔,塔中有寺。献殿之后为白塔,绕塔而过,即是天王殿。据考证,该殿建于明朝,当时,由于战乱频繁,木材紧缺,人们便采用了大跨度平梁结构,即减柱造的建筑手法。所以,一般殿宇有四根柱子支撑,而这儿的天王殿只有两根。

穿过天王殿,后面是一组群雕——渡海观音,讲的是观音菩萨为十八罗汉所护持,普度苦海的情形。

无边寺后院,西是地藏殿,东为菩萨殿。据白塔景区的文心女士讲,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正在这个院子里拍电视剧《美丽的事》。当她得知发生地震后,立即来到观音殿,点了三炷香,祭拜起了观音,希望一切平安。当时,倪萍祈祷一番后说,现在自然灾害太多了,“我就祝大家平安吧!”说着,她神情凝重地写下“祝你平安”这四个字,如今即挂在白塔院门口的墙壁上。

幅幅精彩的封神榜彩画、形象逼真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的十殿阎君、构思巧妙的八仙过海等等,走在无边寺内,殿殿有奇观,处处有传说。


相关内容

  • 盘点北京十大寺庙[1]
  • 盘点北京十大寺庙 TOP1雍和宫 雍和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北二环东南隅,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初为清代雍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乾隆年间,改建为喇嘛庙,成为清政正皇帝登基前的府邸正皇帝登基前的府邸,乾隆年间,改建为喇嘛庙,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 ...

  • [转载]悠游三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 悠游三晋,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临汾尧庙 介休绵山 五台山白塔寺 浮山李家大院照壁浮雕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抱愧山西"的文章,说的是自已对晋商文化的无知和对山西的不了解.其实,做为一个山西人,确切说做为一个建国后成长起来的山西人的后代,我对山西的了解也是模模糊糊,知之甚少-- 随着年龄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市(98处) 北京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城区 北京大学红楼 | 天安门 | 人民英雄纪念碑 | 故宫 | 智化寺 | 国子监 | 雍和宫 | 皇史宬 | 古观象台 | 正阳门 | 太庙 | 社稷坛 | 北京孔庙 | 崇礼住宅 | 北京鼓楼.钟楼 | 可园 | 孚王府 | 东交民巷使馆建 ...

  •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 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2015年12月20日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 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qu ...

  • 甘肃省景点介绍
  • 甘肃概况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 而得名.甘肃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全省辖 14 个地州市,87 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 45.4 万平方 公里,居全国第七位 ...

  • 六盘山导游词
  • 宁夏沙坡头旅游区导游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旅游区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览 区. 过去,沙坡头是以治沙成果而闻名.包兰铁路在中卫境内六次穿 越沙漠,其中以沙坡头坡度 最大,风沙最猛烈,为了保证铁路畅通, 避免路轨被沙埋住,从 50 年代起,在铁路两侧营 造防风固沙工程. 这项工程取得了成功,铁路两 ...

  • 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_孙玉梅
  • 第30卷 第5期 2011年5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ICAL RESEARCHVol.30,No.5May,2011 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 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孙玉梅,秦俊丽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大同037009) 摘要:文化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主流,如何提升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底蕴, ...

  • 扬州自助旅游攻略
  • 扬州两日游行程方案 一.游玩线路 (一).出发时间:早上8:00 行车线路:合肥金寨路→高速→南京方向→扬州.南通方向→下高速 进入扬州后,直行进入运河东路,过扬州运河大桥,进入运河西路,解放南路右转,文昌中路左转,过桥后就进入扬州市中心了. (二).D1:何园-----东关古街-----古运河 1 ...

  •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