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的治疗学(九)

  三、下法(二)

  下法与汗法、吐法均属于祛除病邪的治法,而下法的应用尤为广泛。前文已大体介绍了下法的适应范围和具体运用的方法。另外,就泻下作用的强弱不同,下法还有峻下、缓下之分。

  峻下法的泻下作用猛烈,须在大实大聚、病势急迫、病人体质尚健的情况下方能使用。例如,在肠胃实热、燥屎内结,痞、满、燥、实、坚五症俱备的情况下,鉴于燥热销津,病情急迫,非峻下不足以济急救阴,因而采用急下存阴的大承气汤治疗。这属于寒下法中的峻下剂。这里所说的“痞”(不通),是指心下(胃脘)痞闷窒塞的感觉;“满”指胁(肋缘下)腹胀满;“燥”指肠中燥屎干结;“实”指大便不通;“坚”指脘腹硬痛拒按。此外,温下法中攻逐寒实的三物备急丸,逐痰法中降火逐痰的滚痰丸,以及逐水法中的十枣汤等,都具有峻下的作用。

  缓下法的泻下作用均比较和缓,多在病势较轻,病人体质较弱的情况下使用。如寒下法中的调胃承气汤,用于肠胃实热,大便不通,燥实未甚者;温下法中的温脾汤,用于阳虚冷积,大便秘结者;逐痰法中的竹沥达痰丸,用于老痰胶固,正气又虚,不胜峻利者,以上均属于缓下法。此外,润下法也属于缓下一类。

  下法在临床的运用,不能单从大便的通与不通着眼,因为并非所有里实患者都出现大便不通。例如,阳明腑实,肠中燥屎结聚,下利清稀臭水的“热结旁流”证;痢疾初起,湿热结滞所形成的大便脓血,腹痛后坠之类,决不能因其无便秘而姑息失下。古人对这类证候采用下法者,称之为“通因通用”法;相反,也并非所有大便不通的患者,都可以采用下法。例如,患者某某,女,62岁,近3年来,因患冠心病,动则心悸气短,故长期卧床养病,周身无力,腰膝酸软,饮食减少,大便干结如球,每逢大便倍感痛苦,甚至需用手掏挖,方得排解;舌苔薄白,脉细涩。初诊为肠燥便秘,予润下法,用五仁丸改汤剂投之,服5剂效果不明显。后考虑到患者长期卧床,所谓“久卧伤气”,当属气虚便秘。遂改弦更辙,处方如下:黄芪12克,白术6克,陈皮6克,党参15克,当归9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服上方5剂,大便日渐好转,每日一解,且能畅行。再改服补中益气丸日2次,予以巩固。

  以上病例,大便秘结是因中气虚弱,肠胃运化不良所致,倘用下法治疗,非旦无效,反会出现弊病。总之,单凭大便通否考虑下法,是不全面的。

  (三)注意事项下法是驱邪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之适当,则邪去正安,确能收到预期效果,但若用非所宜,则反伤正气,流弊也很大。如表证未解骤用下法,就会导致邪气内陷,变证突起;虚弱证候误用下法,则易败坏后天,引起呃逆,甚至虚脱。但若虚人患病,又非下不可,当酌情选用轻下之法,如润下、外导之类;亦可采取先补而后攻,或暂攻而随后补。一般说来,临床应用下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证未解,里实未成,不可攻下。表邪未解,应先解表证,若误用下法,邪气内陷,则会转为结胸。即使表证已解,若里实未成,也不可骤用下法,以免形成痞证(指胸前痞满不舒的证候),所以古人有“伤寒下不厌迟”之说。但若里实已成,病情急迫,也不能失时不下,畏缩不前,必须果断急下峻攻,免致津液枯竭,攻补两难,甚则势难挽回。如《伤寒论·阳明病》篇的三急下证,就是果断峻下的实例。假若既有表证,又有里实的证候,就要根据情况,采用先表后里或汗下并用的方法,而不能专用下剂以引邪内陷。

  汗下并用法,也称解表攻里法,临床以解表药与泻下药共同组方,治疗外有表邪,里有实积的证候,代表方如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防风通圣丸(散)等。

  2 孕妇在一般情况下忌用下法,免致流产;经期用下法可引起经量过多,导致贫血,若非必须,一般亦应禁用。

  3 下法易于耗损胃气,当以中病为宜,邪去为度,故宜嘱告患者,如大便已通,则停服二剂,转予调理。但对肿胀及水饮停蓄的证候,有时需连续使用下法,以排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和水饮,但也要掌握适当,中病即止,太过不及均非所宜。

  4 使用下法逐邪,还应根据邪之轻重、病之缓急,以决定峻下、缓下。例如,泻下实热用承气汤,但因热结之微甚而有所选择:大承气汤用于痞满燥实坚俱全者,小承气汤用于痞满燥而实轻者,调胃承气汤用于燥实而痞满轻者。此外用药的剂量也与泻下的峻缓有关,一般量多剂大的常猛峻,量少剂小者则缓和。在剂型的选择上,汤剂力猛,丸剂力缓。如需峻下宜汤剂,反用丸剂则病重药轻常可误事;如欲缓下宜丸剂,反用汤剂则药重病轻,亦会形成变证。

  现在多认为,寒下法在临床多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中期或极期,并有大便秘结,舌苔黄燥等里实热的证候,以及食物或药物中毒等病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①刺激胃肠道蠕动,排除胃肠积滞,以及肠内异常代谢产物、细菌和毒素。②某些寒下剂有抗菌作用。

  温下法多用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减慢,以致腹胀、便秘等症。此法具有加强血液循环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的作用。润下法多用于习惯性便秘、痔疮病人大便秘结、体虚便秘等。此法具有润滑肠壁以促进泻下的作用。峻下逐水法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多用于胸水、腹水而体质较好的病人。

  病案举例

  1 杨某某,女,32岁。胃痛反复发作8年,西医诊为十二指肠溃疡。今春胃痛复发,服益气、养阴、制酸、止痛等药20余剂,效差。就诊时胃脘灼热样疼痛持续不止,夜间尤甚,喜按,泛恶纳呆,食后即吐,口干苦不欲饮,大便9日未行,溲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胃阴不足,肠燥不通,治用养阴通腑法。处方:大黄12克,炙甘草、芒硝各6克(另包),白芍药18克,以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放人芒硝,再微煎令沸,分5次少量频服。药后,当晚大便得通,下如羊粪状,胃痛遂减。便后进食米粥,食后未吐。继而用甘寒养阴润肠之剂以善后。

  2 王某,女,33岁,原有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病史,曾因两次异位妊娠,两侧输卵管先后切除。就诊时正值经期的第二天,经量少,色黯红,无块,左少腹疼痛剧烈,小便频,大便秘结,不得矢气;脉沉细,苔薄白腻,舌边夹红有瘀点。辨证为湿热互结,腑气不通。治予清热活血,泻下通腑之法。处方:制大黄、丹皮、桃仁、元胡、元明粉(冲服)各10克,冬瓜仁30克,红藤30克,败酱草15克,蒲公英20克,大腹皮15克。3剂。

  二诊:服药后,左侧少腹疼痛消失,舌脉如前,二便正常。守方再服7剂,少腹疼痛一直未再发生。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两侧附件无压痛。

  三、下法(二)

  下法与汗法、吐法均属于祛除病邪的治法,而下法的应用尤为广泛。前文已大体介绍了下法的适应范围和具体运用的方法。另外,就泻下作用的强弱不同,下法还有峻下、缓下之分。

  峻下法的泻下作用猛烈,须在大实大聚、病势急迫、病人体质尚健的情况下方能使用。例如,在肠胃实热、燥屎内结,痞、满、燥、实、坚五症俱备的情况下,鉴于燥热销津,病情急迫,非峻下不足以济急救阴,因而采用急下存阴的大承气汤治疗。这属于寒下法中的峻下剂。这里所说的“痞”(不通),是指心下(胃脘)痞闷窒塞的感觉;“满”指胁(肋缘下)腹胀满;“燥”指肠中燥屎干结;“实”指大便不通;“坚”指脘腹硬痛拒按。此外,温下法中攻逐寒实的三物备急丸,逐痰法中降火逐痰的滚痰丸,以及逐水法中的十枣汤等,都具有峻下的作用。

  缓下法的泻下作用均比较和缓,多在病势较轻,病人体质较弱的情况下使用。如寒下法中的调胃承气汤,用于肠胃实热,大便不通,燥实未甚者;温下法中的温脾汤,用于阳虚冷积,大便秘结者;逐痰法中的竹沥达痰丸,用于老痰胶固,正气又虚,不胜峻利者,以上均属于缓下法。此外,润下法也属于缓下一类。

  下法在临床的运用,不能单从大便的通与不通着眼,因为并非所有里实患者都出现大便不通。例如,阳明腑实,肠中燥屎结聚,下利清稀臭水的“热结旁流”证;痢疾初起,湿热结滞所形成的大便脓血,腹痛后坠之类,决不能因其无便秘而姑息失下。古人对这类证候采用下法者,称之为“通因通用”法;相反,也并非所有大便不通的患者,都可以采用下法。例如,患者某某,女,62岁,近3年来,因患冠心病,动则心悸气短,故长期卧床养病,周身无力,腰膝酸软,饮食减少,大便干结如球,每逢大便倍感痛苦,甚至需用手掏挖,方得排解;舌苔薄白,脉细涩。初诊为肠燥便秘,予润下法,用五仁丸改汤剂投之,服5剂效果不明显。后考虑到患者长期卧床,所谓“久卧伤气”,当属气虚便秘。遂改弦更辙,处方如下:黄芪12克,白术6克,陈皮6克,党参15克,当归9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服上方5剂,大便日渐好转,每日一解,且能畅行。再改服补中益气丸日2次,予以巩固。

  以上病例,大便秘结是因中气虚弱,肠胃运化不良所致,倘用下法治疗,非旦无效,反会出现弊病。总之,单凭大便通否考虑下法,是不全面的。

  (三)注意事项下法是驱邪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之适当,则邪去正安,确能收到预期效果,但若用非所宜,则反伤正气,流弊也很大。如表证未解骤用下法,就会导致邪气内陷,变证突起;虚弱证候误用下法,则易败坏后天,引起呃逆,甚至虚脱。但若虚人患病,又非下不可,当酌情选用轻下之法,如润下、外导之类;亦可采取先补而后攻,或暂攻而随后补。一般说来,临床应用下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证未解,里实未成,不可攻下。表邪未解,应先解表证,若误用下法,邪气内陷,则会转为结胸。即使表证已解,若里实未成,也不可骤用下法,以免形成痞证(指胸前痞满不舒的证候),所以古人有“伤寒下不厌迟”之说。但若里实已成,病情急迫,也不能失时不下,畏缩不前,必须果断急下峻攻,免致津液枯竭,攻补两难,甚则势难挽回。如《伤寒论·阳明病》篇的三急下证,就是果断峻下的实例。假若既有表证,又有里实的证候,就要根据情况,采用先表后里或汗下并用的方法,而不能专用下剂以引邪内陷。

  汗下并用法,也称解表攻里法,临床以解表药与泻下药共同组方,治疗外有表邪,里有实积的证候,代表方如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防风通圣丸(散)等。

  2 孕妇在一般情况下忌用下法,免致流产;经期用下法可引起经量过多,导致贫血,若非必须,一般亦应禁用。

  3 下法易于耗损胃气,当以中病为宜,邪去为度,故宜嘱告患者,如大便已通,则停服二剂,转予调理。但对肿胀及水饮停蓄的证候,有时需连续使用下法,以排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和水饮,但也要掌握适当,中病即止,太过不及均非所宜。

  4 使用下法逐邪,还应根据邪之轻重、病之缓急,以决定峻下、缓下。例如,泻下实热用承气汤,但因热结之微甚而有所选择:大承气汤用于痞满燥实坚俱全者,小承气汤用于痞满燥而实轻者,调胃承气汤用于燥实而痞满轻者。此外用药的剂量也与泻下的峻缓有关,一般量多剂大的常猛峻,量少剂小者则缓和。在剂型的选择上,汤剂力猛,丸剂力缓。如需峻下宜汤剂,反用丸剂则病重药轻常可误事;如欲缓下宜丸剂,反用汤剂则药重病轻,亦会形成变证。

  现在多认为,寒下法在临床多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中期或极期,并有大便秘结,舌苔黄燥等里实热的证候,以及食物或药物中毒等病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①刺激胃肠道蠕动,排除胃肠积滞,以及肠内异常代谢产物、细菌和毒素。②某些寒下剂有抗菌作用。

  温下法多用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减慢,以致腹胀、便秘等症。此法具有加强血液循环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的作用。润下法多用于习惯性便秘、痔疮病人大便秘结、体虚便秘等。此法具有润滑肠壁以促进泻下的作用。峻下逐水法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多用于胸水、腹水而体质较好的病人。

  病案举例

  1 杨某某,女,32岁。胃痛反复发作8年,西医诊为十二指肠溃疡。今春胃痛复发,服益气、养阴、制酸、止痛等药20余剂,效差。就诊时胃脘灼热样疼痛持续不止,夜间尤甚,喜按,泛恶纳呆,食后即吐,口干苦不欲饮,大便9日未行,溲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胃阴不足,肠燥不通,治用养阴通腑法。处方:大黄12克,炙甘草、芒硝各6克(另包),白芍药18克,以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放人芒硝,再微煎令沸,分5次少量频服。药后,当晚大便得通,下如羊粪状,胃痛遂减。便后进食米粥,食后未吐。继而用甘寒养阴润肠之剂以善后。

  2 王某,女,33岁,原有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病史,曾因两次异位妊娠,两侧输卵管先后切除。就诊时正值经期的第二天,经量少,色黯红,无块,左少腹疼痛剧烈,小便频,大便秘结,不得矢气;脉沉细,苔薄白腻,舌边夹红有瘀点。辨证为湿热互结,腑气不通。治予清热活血,泻下通腑之法。处方:制大黄、丹皮、桃仁、元胡、元明粉(冲服)各10克,冬瓜仁30克,红藤30克,败酱草15克,蒲公英20克,大腹皮15克。3剂。

  二诊:服药后,左侧少腹疼痛消失,舌脉如前,二便正常。守方再服7剂,少腹疼痛一直未再发生。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两侧附件无压痛。


相关内容

  • 漫谈中医的治疗学(二)
  • 扶正与祛邪 正与邪,也是一个相互对立的概念.正,即"正气",也称"真气",是生命机能的总称,包括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维持健康.抵抗致病因素的侵害和修复肌体损伤的能力:邪,即"邪气".或称"病邪",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 ...

  • 漫谈医圣张仲景的贡献与成就
  • LISHIKAOZHENG 漫谈医圣张仲景的贡献与成就 □ 第四军医大学图书馆刘瑛孙金立孙艳 摘要张仲景,后汉医学家.经过其自身多年刻苦钻研医术和多年行医积累的丰富临床实践,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 医学家.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撰写出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对中国医学史影响深远,张仲景 ...

  • 站桩养生漫谈
  •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王芗斋先生在上海创立意拳距今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因不主张招式没有套路褒贬伴随意拳发展至今.不过意拳健身.自卫价值深受武术爱好者重视.在北方特别是北京逐渐延伸至不同年龄.性别,喜好这种锻炼的人群日众,受益者谈起意拳对身心的改变如数家珍.近年在南方尤其深圳有越来越多的喜好者. 上个世纪 ...

  •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十九)教育与中医
  • 我的很多教育思想理念,都来自于和教育界的同行们的探讨.无主题的漫谈有时是最能激发人的灵感的. 8月27日,应邀去北京密云县第二小学讲学.赶到密云时已经将近晚上十点了,接机的王书记和来老师都还没有吃饭,饭店基本都关门了,好在密云不大,都有熟人,找了一家他们熟悉的餐馆,还没打烊,于是大家坐下来吃涮羊肉. ...

  • 中风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电子书
  • 您的位置:超星读书  > 医学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中风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 0评价 我来评价 给个评价吧? 想要纸本书?按需印刷服务 中风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 作者:钟嘉熙 出版日期:2002 页数:299 关键词:中风 中西 ...

  • 漫谈气功养生(下)
  • 海牙讲:炼气功要有老师"点化",没有老师指导也可以练功,但就像没有受精的鸡蛋一样,孵不出小鸡来.女人同男人,老人同小孩,在开始练功时是不同的,也不容易说得清楚. 请问老师,他们的不同在哪里? 海牙答:古人对男女老少的修炼,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男子先要断白虎(即炼精化气):女 ...

  • 漫谈中医养生文化
  • 课程14. 漫谈中医养生文化 养生,指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护养人体生命的主客观行为,是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心身护养活动. <黄帝内经>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 ...

  • 名中医老年病方汇
  • 陈乔林,生于1937年,湖南益阳市人.出身中医世家,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为云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务处长,兼任云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委员.陈氏注重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尤着力于外感热病和老年病.其治热病既融汇贯通仲景六经辨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学说,又注意摄取以 ...

  • 国内外居家护理概况及对我国居家护理发展方向的思考
  • ,:爹嚣"二趣 爹湔露誊警貉蓄盔玉玉参蓄番茹丞茹鲫.-赫l蠢誊. 中国护理管理 Topic on Management管理漫谈 国内外居家护理概况及对我国居家护理发展 万方数据 方向的思考 静陈璐陈湘玉 [中图分类号]R47 爱"1. 我国一些患者在达到临床路径的出 2.1出院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