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害

白菜霜霉病

【症状】

大白菜霜霉病俗称白霉、霜叶病等。除为害大白菜外,也可为害萝卜、榨菜、油菜、小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尤以北方大白菜受害最重。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50%~60%。大白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受害,子叶正面产生黄绿色斑点,叶背面有白色霜状霉层,遇高温呈近圆形枯斑,受害严重时,子叶和嫩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叶正面出现淡黄色或黄绿色周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变为黄褐色病斑,病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背密生白色霜状霉。病斑多时相互连接,使病叶局部或整叶枯死。病株往往由外向内层层干枯,严重时仅剩小小的心叶球。留种株发病,叶片症状和成株相同,花、花梗、种荚受害呈畸形肿胀,扭曲似龙头,表面有白色霜状霉层,结籽少或不结籽。

【病原】

大白菜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寄生霜霉菌

[Peronosporaparasitica (Pers.) Fr.]侵染所致。病部产生的白色霜状霉层,即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自气孔伸出,无色无隔,基部稍膨大,顶枝向内微弯而尖,顶生无色单胞卵圆形的游动孢子囊。卵孢子球形黄褐色。

【发病规律】

大白菜霜霉病病菌主要以卵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留种株上,或附着于种子上越冬,春季侵染小白菜、萝卜、油菜等,后期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卵孢子秋季萌发侵染大白菜。病部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田间借风雨传播,有多次再侵染。低温(16℃)、多雨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或连阴雨持续时间长易发生流行。早播、脱肥或病毒病重等条件下发生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如夏冬青、热抗白、北京106号、中白、双冠、青庆、豫白1号等。

2.农业防治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或水旱轮作;适期播种,埂栽,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灌水要小水勤灌,雨后要及时排水。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M8600倍液,或90%乙磷铝800倍液加高锰酸钾1000倍液,每隔6~8天喷施1次,共喷2~3次。

大白菜软腐病

为害症状:白菜多在包心期开始发病,病株由叶柄基部开始发病,病部初为水浸状半透明,后扩大为淡灰褐色湿腐,病组织黏滑,失水后表面下陷,常溢出污白色菌脓,并有恶臭,有时引起髓部腐烂。发病初期,病株外叶在烈日下下垂萎蔫,而早晚可以复原,后渐不能恢复原状,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叶球外露。也有的从外叶叶缘或叶球上开始腐烂,病叶干燥后成薄纸状。病株易被脚踢倒。大白菜贮存期间,病害继续发展,造成烂窖。带病的种株定植后,继续发病,可导致全株枯死。

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体短杆状,单生或双生,少数串生,周生2~8根鞭毛,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2~40℃,最适温度25~30℃,致死温度为50℃经10分钟。病菌不耐光照和干燥,日光下暴晒2小时,大部分死亡。在脱离寄主的土壤中,只能存活15天,在有机质堆肥丰富的土壤中,病菌可活40个月。 分类属性: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

发病特点:病原菌主要在病株上越冬,也可随种株在窖内越冬,次年随种株带到田间,通过灌水、雨水、昆虫等传播,施用带有未腐熟病残体的肥料也可以传播,病菌从寄主的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在薄壁组织中繁殖,病菌在白菜幼苗期从根部根毛区侵入寄主,潜伏在维管束组织中,田间幼苗根部带菌率95%,在遇到灌水引起的厌气条件时发病。高畦种植较平畦病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病轻,早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重。

大白菜病毒病

病害症状

大白菜病毒病病害症状

幼苗心叶初现明脉及沿脉失绿,继而呈花叶及皱缩。成株被害轻重不同,除病株矮缩,叶片呈浓、淡绿色或黄、绿色相间的斑驳外,重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硬脆,叶面密生褐色斑点,叶背叶脉上亦有褐色坏死条斑,

并出现裂痕,严重矮化,畸形,不结球。轻病株畸形,矮化较轻,有时叶片半边皱缩,能部分结球,球内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斑点。重病株的根多不发达,须很少,病根切面黄褐色。采种株为害严重的,花梗未抽出即死亡,发病轻的,花梗弯曲畸形,高度不及正常的一半,花梗上有纵横裂口。花早衰,很少结实,或果荚细小,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发芽势劣。 发病规律

芜菁花叶病毒的寄生范围很广,除为害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芥菜、芜菁、甘蓝、花椰菜、萝卜、西洋菜等外,还能侵染菠菜、茼蒿以及荠菜、车前草等杂草。病毒失毒温度55- 60℃,稀释终点2000-5000倍,体外保毒期24-96小时,粒体线条状。潜育期9-14天。一般气温在25℃左右,光照时间长,潜育期短;气温低于15℃,潜育期长,有时呈隐症现象。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边寄主杂草的根部越冬,常年生长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不存在越冬问题。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但田间传毒主要是蚜虫(菜缢管蚜、桃蚜、甘蓝蚜、棉蚜),种子不带毒。烟草花叶病毒蚜虫不能传毒,田间主要靠汁液接触传染。大白菜对温度适应范围甚狭,生育适温为18-21℃,25℃ 是温度上限。华中地区秋播大白菜不宜过早,苗期处于高温,除不利幼苗生长、抗病力减弱外,由于气候干旱,蚜虫孳生,虫口密度大,易诱发病毒病,常造成严重损失,有时候不得不进行重播。

防治

从灭蚜、栽培管理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进行。使用铝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薄膜或铝光纸保护幼苗有拒蚜作用。适期播种,不宜过早,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结球。加强苗期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增施肥水,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危害程度。

病原描述

病原为病毒,中文名: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 Cucumberm mosaic virus(CMV) 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

大白菜黑胫病

病原

黑胫茎点霉Phomalingam(TodeexSchw.)Desm.,有性阶段十字花科小球腔菌或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Desm.)Ces.&deNo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危害白菜外,还危害油菜、花椰菜、芜菁、萝卜、烟草、马铃薯、天竺葵、结球甘蓝、芥蓝和芹菜等。

为害症状

为害茎、根、种荚和叶片。(1)幼苗:幼苗发病在子叶和真叶上出现淡褐色病斑,渐变为灰白色;病茎上出现长形微凹陷的病斑,病斑的边缘为紫色。发病重时引起幼年苗枯萎死亡。

(2)成株:成株茎上病斑为长条形,略凹陷,边缘紫色,中间褐色,病斑着生黑色小粒点。

(3)根部:根部病斑为长条形,紫黑色,能引起侧根腐烂,植株枯死。(4)叶片:老叶发病出现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略凹陷。

病原物

分生孢子器球形,深黑褐色,散生,埋生,直径100~400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大小(3.5~4.5)微米×(1.5~2)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在种子或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病残体、堆肥和杂草上越冬。病原在种子内能存活3年以上,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病原借雨水、灌溉水传播。 发生因素

潮湿多雨,雨后高温,白菜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实行轮作;用无病土壤育苗;移栽时注意淘汰病苗。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大白菜褐腐病

主要特征

主要为害菜株外叶,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帮发病。病斑呈不规则形,周缘不大明显,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出现淡褐色蛛网状菌丝及菌核。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造成叶片黄枯、脱落。

病原描述

病原为真菌,中文名: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初生菌丝无色,后变黄褐色,具隔,直径8-12微米,分枝基部变细,分枝处往往成直角。菌核不定形,浅褐至黑褐色。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

亚门真菌。担孢子圆形,大小6-9×5-7微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其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4℃左右,最高40-42℃,最低13-15℃。

病害原因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可在土中腐生生活多年。病菌借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带菌肥料施用传播。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24~25℃,菜地积水或湿度过大,易发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

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块种植白菜。②充分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粪肥,增施磷、钾肥。③初见病株,及时摘除近地面的病叶,携出田外深埋或销毁。

大白菜干烧心病

主要特征

大白菜叶球顶部叶缘向外翻转,并渐干枯黄化,病斑扩展呈水浸状,叶片上部也渐变干、黄化呈干纸状,病健组织分明,叶脉黄褐至暗褐色,球叶中部的叶片易发病。病害于莲座期开始发生,有的幼嫩叶片仅表现干边,到结球后才显出症状,贮藏期发展严重。 病害原因

由于土壤中缺少活性锰、水溶性钙、营养失调引起的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合理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要及时浇水。(3)增施钙、锰元素:白菜包心期心叶喷施天达2116、0.7%氯化钙和50ppm的萘乙酸混合液、0.7%硫酸锰,每亩每次用药液50公斤,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

大白菜假黑斑病

危害症状

结球白菜、黄芽白等大白菜及小白菜、菜薹、菜心等的假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衰老或受到某种伤害的叶片或种荚易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浅灰褐色,轮纹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干枯,

生产上此病有时与黑斑病混合发生。

病原生理特性

该菌在10~35℃条件下均能生长发育,适温为17℃,致死温度为50℃经20min,最适酸碱度为pH6.6。病菌在水中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表存活1年,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留种母株、种子表面、病残体上或留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形成再侵染,使该病周而复始传播蔓延开来。一般在白菜生长中后期或反季节栽培时遇连阴雨天气,该病易发生和流行。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2)连作地、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低温、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5)早春多雨或霉雨来早、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来早时易发病。(6)棚室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3)选用抗病、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8)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9)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10)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o.4%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2)发病前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大白菜炭疽病 【症状】

大白菜炭疽病分布全国各大白菜产区,是主要叶部病害之一。除为害大白菜外还可为害小白菜、萝卜、芜菁、芥菜等。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中脉,也可为害花梗、种荚等。病叶初生苍白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稍凹陷的圆斑,病斑直径一般为1~2毫米。病斑多时连片,引起叶片早枯。后期病斑半透明状,易穿孔。叶脉上病斑多发生于叶背面,褐色,条状,凹陷。叶柄、花梗和种荚上病斑长椭圆形,淡褐色,凹陷。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往往产生粉红色粘质物(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病原】

大白菜炭疽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希金斯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Sacc.)侵染所致。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较小,散生,埋生于寄主表皮下,黑褐色。刚毛散生于分生孢子盘中,暗褐色。分生孢子梗倒钻形,较短。分生孢子圆柱形,无色,单胞,两端钝圆。

【发病规律】

大白菜炭疽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沾附种子表面越冬。越冬菌源借风雨传播,有多次再侵染。高温多雨、湿度大、早播有利于病害发生。白帮品种较青帮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如青庆、夏冬青、双冠等。

2.种子消毒 种子用冷水浸1小时,投入50℃温水浸种15分钟,再投入冷水中冷却,晾干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

3.农业防治 清除病残体后深翻;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多氧霉素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大白菜黄叶病

症状

大白菜黄叶病的症状在幼苗期表现不明显。生长至2-4叶期并均有根系侵染,剖开主根系维管束可见先变褐后变黑。莲座期开始叶片突现缺水症状,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到包心期叶脉褐色变黄,整株叶片因失水向内皱缩卷曲,最终导致整株黄化或枯死。 发病特点

1、播种期早发病率高。通过调查,8月10-20日之间播种的白菜发病率高达80.2%,8月20-25日之间播种的白菜发病率仅10.5%。2、不同品种间的发病率有极大差异。耐热抗病型白菜品种87-114发病率13.5%,较普通型白菜品种皎白8号和鲁白3号的发病率78.6%和75.2%低60多个百分点。3、地块休闲期长发病率低。前茬作物为土豆或小麦的地块空闲期长发病率明显低于前茬作物为春玉米等收获后立即播种白菜的地块。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耐热抗病品种。及时清理田间病残株、落叶,降低病原菌的残存数量。遇干旱天气,在幼苗期果断进行浇水降温,防止根系受伤,杜绝病原菌入侵。

大白菜菌核病

作物名:大白菜

病虫害名:菌核病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植株的茎基部、叶片、叶球、叶柄、茎及种荚,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发病初病部出现不规则形水渍状的病斑,后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病株病部腐烂或猝倒,最后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发病条件和危害: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0~25℃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以上,最适感病的生育期为生长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15天。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主要发病盛期,春季在2~6月,秋季在10~12月。早春连续低温、多阴雨发病重;晚秋季低温、寒流早、多雨、多雾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种植密度过高、通风透光差、作物因寒流受冻、氮肥施用过多的易发病。

防治措施:

(1)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2)高畦种植,合理密植,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合理使用氮肥,提高抗病力。

(3)化学防治:可选50%速克灵、50%农利灵、50%扑海因、50%托布津等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间隔期7~10天,连续喷雾2~3次。

白菜霜霉病

【症状】

大白菜霜霉病俗称白霉、霜叶病等。除为害大白菜外,也可为害萝卜、榨菜、油菜、小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尤以北方大白菜受害最重。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50%~60%。大白菜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受害,子叶正面产生黄绿色斑点,叶背面有白色霜状霉层,遇高温呈近圆形枯斑,受害严重时,子叶和嫩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最初叶正面出现淡黄色或黄绿色周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变为黄褐色病斑,病斑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叶背密生白色霜状霉。病斑多时相互连接,使病叶局部或整叶枯死。病株往往由外向内层层干枯,严重时仅剩小小的心叶球。留种株发病,叶片症状和成株相同,花、花梗、种荚受害呈畸形肿胀,扭曲似龙头,表面有白色霜状霉层,结籽少或不结籽。

【病原】

大白菜霜霉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寄生霜霉菌

[Peronosporaparasitica (Pers.) Fr.]侵染所致。病部产生的白色霜状霉层,即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自气孔伸出,无色无隔,基部稍膨大,顶枝向内微弯而尖,顶生无色单胞卵圆形的游动孢子囊。卵孢子球形黄褐色。

【发病规律】

大白菜霜霉病病菌主要以卵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留种株上,或附着于种子上越冬,春季侵染小白菜、萝卜、油菜等,后期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卵孢子秋季萌发侵染大白菜。病部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田间借风雨传播,有多次再侵染。低温(16℃)、多雨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或连阴雨持续时间长易发生流行。早播、脱肥或病毒病重等条件下发生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如夏冬青、热抗白、北京106号、中白、双冠、青庆、豫白1号等。

2.农业防治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或水旱轮作;适期播种,埂栽,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灌水要小水勤灌,雨后要及时排水。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M8600倍液,或90%乙磷铝800倍液加高锰酸钾1000倍液,每隔6~8天喷施1次,共喷2~3次。

大白菜软腐病

为害症状:白菜多在包心期开始发病,病株由叶柄基部开始发病,病部初为水浸状半透明,后扩大为淡灰褐色湿腐,病组织黏滑,失水后表面下陷,常溢出污白色菌脓,并有恶臭,有时引起髓部腐烂。发病初期,病株外叶在烈日下下垂萎蔫,而早晚可以复原,后渐不能恢复原状,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叶球外露。也有的从外叶叶缘或叶球上开始腐烂,病叶干燥后成薄纸状。病株易被脚踢倒。大白菜贮存期间,病害继续发展,造成烂窖。带病的种株定植后,继续发病,可导致全株枯死。

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体短杆状,单生或双生,少数串生,周生2~8根鞭毛,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2~40℃,最适温度25~30℃,致死温度为50℃经10分钟。病菌不耐光照和干燥,日光下暴晒2小时,大部分死亡。在脱离寄主的土壤中,只能存活15天,在有机质堆肥丰富的土壤中,病菌可活40个月。 分类属性: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

发病特点:病原菌主要在病株上越冬,也可随种株在窖内越冬,次年随种株带到田间,通过灌水、雨水、昆虫等传播,施用带有未腐熟病残体的肥料也可以传播,病菌从寄主的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在薄壁组织中繁殖,病菌在白菜幼苗期从根部根毛区侵入寄主,潜伏在维管束组织中,田间幼苗根部带菌率95%,在遇到灌水引起的厌气条件时发病。高畦种植较平畦病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病轻,早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重。

大白菜病毒病

病害症状

大白菜病毒病病害症状

幼苗心叶初现明脉及沿脉失绿,继而呈花叶及皱缩。成株被害轻重不同,除病株矮缩,叶片呈浓、淡绿色或黄、绿色相间的斑驳外,重病株叶片皱缩成团,叶硬脆,叶面密生褐色斑点,叶背叶脉上亦有褐色坏死条斑,

并出现裂痕,严重矮化,畸形,不结球。轻病株畸形,矮化较轻,有时叶片半边皱缩,能部分结球,球内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斑点。重病株的根多不发达,须很少,病根切面黄褐色。采种株为害严重的,花梗未抽出即死亡,发病轻的,花梗弯曲畸形,高度不及正常的一半,花梗上有纵横裂口。花早衰,很少结实,或果荚细小,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发芽势劣。 发病规律

芜菁花叶病毒的寄生范围很广,除为害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芥菜、芜菁、甘蓝、花椰菜、萝卜、西洋菜等外,还能侵染菠菜、茼蒿以及荠菜、车前草等杂草。病毒失毒温度55- 60℃,稀释终点2000-5000倍,体外保毒期24-96小时,粒体线条状。潜育期9-14天。一般气温在25℃左右,光照时间长,潜育期短;气温低于15℃,潜育期长,有时呈隐症现象。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边寄主杂草的根部越冬,常年生长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不存在越冬问题。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但田间传毒主要是蚜虫(菜缢管蚜、桃蚜、甘蓝蚜、棉蚜),种子不带毒。烟草花叶病毒蚜虫不能传毒,田间主要靠汁液接触传染。大白菜对温度适应范围甚狭,生育适温为18-21℃,25℃ 是温度上限。华中地区秋播大白菜不宜过早,苗期处于高温,除不利幼苗生长、抗病力减弱外,由于气候干旱,蚜虫孳生,虫口密度大,易诱发病毒病,常造成严重损失,有时候不得不进行重播。

防治

从灭蚜、栽培管理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进行。使用铝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薄膜或铝光纸保护幼苗有拒蚜作用。适期播种,不宜过早,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结球。加强苗期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增施肥水,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危害程度。

病原描述

病原为病毒,中文名: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 Cucumberm mosaic virus(CMV) 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

大白菜黑胫病

病原

黑胫茎点霉Phomalingam(TodeexSchw.)Desm.,有性阶段十字花科小球腔菌或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Desm.)Ces.&deNo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危害白菜外,还危害油菜、花椰菜、芜菁、萝卜、烟草、马铃薯、天竺葵、结球甘蓝、芥蓝和芹菜等。

为害症状

为害茎、根、种荚和叶片。(1)幼苗:幼苗发病在子叶和真叶上出现淡褐色病斑,渐变为灰白色;病茎上出现长形微凹陷的病斑,病斑的边缘为紫色。发病重时引起幼年苗枯萎死亡。

(2)成株:成株茎上病斑为长条形,略凹陷,边缘紫色,中间褐色,病斑着生黑色小粒点。

(3)根部:根部病斑为长条形,紫黑色,能引起侧根腐烂,植株枯死。(4)叶片:老叶发病出现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略凹陷。

病原物

分生孢子器球形,深黑褐色,散生,埋生,直径100~400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大小(3.5~4.5)微米×(1.5~2)微米。

侵染循环

病原在种子或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病残体、堆肥和杂草上越冬。病原在种子内能存活3年以上,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病原借雨水、灌溉水传播。 发生因素

潮湿多雨,雨后高温,白菜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实行轮作;用无病土壤育苗;移栽时注意淘汰病苗。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大白菜褐腐病

主要特征

主要为害菜株外叶,多是接近地面的菜帮发病。病斑呈不规则形,周缘不大明显,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出现淡褐色蛛网状菌丝及菌核。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造成叶片黄枯、脱落。

病原描述

病原为真菌,中文名: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初生菌丝无色,后变黄褐色,具隔,直径8-12微米,分枝基部变细,分枝处往往成直角。菌核不定形,浅褐至黑褐色。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

亚门真菌。担孢子圆形,大小6-9×5-7微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其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4℃左右,最高40-42℃,最低13-15℃。

病害原因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可在土中腐生生活多年。病菌借雨水、灌溉水、农具及带菌肥料施用传播。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24~25℃,菜地积水或湿度过大,易发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

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块种植白菜。②充分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粪肥,增施磷、钾肥。③初见病株,及时摘除近地面的病叶,携出田外深埋或销毁。

大白菜干烧心病

主要特征

大白菜叶球顶部叶缘向外翻转,并渐干枯黄化,病斑扩展呈水浸状,叶片上部也渐变干、黄化呈干纸状,病健组织分明,叶脉黄褐至暗褐色,球叶中部的叶片易发病。病害于莲座期开始发生,有的幼嫩叶片仅表现干边,到结球后才显出症状,贮藏期发展严重。 病害原因

由于土壤中缺少活性锰、水溶性钙、营养失调引起的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合理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要及时浇水。(3)增施钙、锰元素:白菜包心期心叶喷施天达2116、0.7%氯化钙和50ppm的萘乙酸混合液、0.7%硫酸锰,每亩每次用药液50公斤,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

大白菜假黑斑病

危害症状

结球白菜、黄芽白等大白菜及小白菜、菜薹、菜心等的假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衰老或受到某种伤害的叶片或种荚易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浅灰褐色,轮纹不大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干枯,

生产上此病有时与黑斑病混合发生。

病原生理特性

该菌在10~35℃条件下均能生长发育,适温为17℃,致死温度为50℃经20min,最适酸碱度为pH6.6。病菌在水中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表存活1年,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留种母株、种子表面、病残体上或留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形成再侵染,使该病周而复始传播蔓延开来。一般在白菜生长中后期或反季节栽培时遇连阴雨天气,该病易发生和流行。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2)连作地、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低温、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5)早春多雨或霉雨来早、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来早时易发病。(6)棚室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3)选用抗病、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8)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9)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10)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o.4%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2)发病前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在黑斑病与霜霉病混发时,可选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70升,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大白菜炭疽病 【症状】

大白菜炭疽病分布全国各大白菜产区,是主要叶部病害之一。除为害大白菜外还可为害小白菜、萝卜、芜菁、芥菜等。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中脉,也可为害花梗、种荚等。病叶初生苍白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灰褐色至灰白色稍凹陷的圆斑,病斑直径一般为1~2毫米。病斑多时连片,引起叶片早枯。后期病斑半透明状,易穿孔。叶脉上病斑多发生于叶背面,褐色,条状,凹陷。叶柄、花梗和种荚上病斑长椭圆形,淡褐色,凹陷。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往往产生粉红色粘质物(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病原】

大白菜炭疽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希金斯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Sacc.)侵染所致。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较小,散生,埋生于寄主表皮下,黑褐色。刚毛散生于分生孢子盘中,暗褐色。分生孢子梗倒钻形,较短。分生孢子圆柱形,无色,单胞,两端钝圆。

【发病规律】

大白菜炭疽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沾附种子表面越冬。越冬菌源借风雨传播,有多次再侵染。高温多雨、湿度大、早播有利于病害发生。白帮品种较青帮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如青庆、夏冬青、双冠等。

2.种子消毒 种子用冷水浸1小时,投入50℃温水浸种15分钟,再投入冷水中冷却,晾干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

3.农业防治 清除病残体后深翻;与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适期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多氧霉素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大白菜黄叶病

症状

大白菜黄叶病的症状在幼苗期表现不明显。生长至2-4叶期并均有根系侵染,剖开主根系维管束可见先变褐后变黑。莲座期开始叶片突现缺水症状,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到包心期叶脉褐色变黄,整株叶片因失水向内皱缩卷曲,最终导致整株黄化或枯死。 发病特点

1、播种期早发病率高。通过调查,8月10-20日之间播种的白菜发病率高达80.2%,8月20-25日之间播种的白菜发病率仅10.5%。2、不同品种间的发病率有极大差异。耐热抗病型白菜品种87-114发病率13.5%,较普通型白菜品种皎白8号和鲁白3号的发病率78.6%和75.2%低60多个百分点。3、地块休闲期长发病率低。前茬作物为土豆或小麦的地块空闲期长发病率明显低于前茬作物为春玉米等收获后立即播种白菜的地块。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耐热抗病品种。及时清理田间病残株、落叶,降低病原菌的残存数量。遇干旱天气,在幼苗期果断进行浇水降温,防止根系受伤,杜绝病原菌入侵。

大白菜菌核病

作物名:大白菜

病虫害名:菌核病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植株的茎基部、叶片、叶球、叶柄、茎及种荚,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发病初病部出现不规则形水渍状的病斑,后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病株病部腐烂或猝倒,最后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发病条件和危害: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0~25℃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以上,最适感病的生育期为生长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15天。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主要发病盛期,春季在2~6月,秋季在10~12月。早春连续低温、多阴雨发病重;晚秋季低温、寒流早、多雨、多雾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种植密度过高、通风透光差、作物因寒流受冻、氮肥施用过多的易发病。

防治措施:

(1)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2)高畦种植,合理密植,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合理使用氮肥,提高抗病力。

(3)化学防治:可选50%速克灵、50%农利灵、50%扑海因、50%托布津等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间隔期7~10天,连续喷雾2~3次。


相关内容

  • 大白菜常见病害的危害特征及防治
  • 大白菜常见病害的危害特征及防治 摘要 介绍危害大白菜常见的10种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方法,以期指导大白菜生产,提高其产量. 关键词 大白菜病害:危害特征:防治 1白菜霜霉病 1.1危害特征 幼苗被害,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叶片枯死:成株被害,叶背面出现霜霉,叶正面初为褪绿色斑,后变为黄褐色,病 ...

  • 基本技术][小晴病理笔记]--1,植物病害的概念
  • 基本技术][小晴病理笔记]--1,植物病害的概念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将从植物病理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习,并形成相关的笔记与大家分享下,感兴趣的可以一起加入到共同的学习讨论中. 第一节植物病害 我们总说病害,首先来看看什么是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的影响,其 ...

  •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
  •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 农业防治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通过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来调节病原物.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抗病.不利于病原物侵染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的方法.在各种植物病害防治技术中,农业防治是比较经济.安全的,且往往能有效控制一些其他措施难于防治的病害. 一.使用无病种苗 ...

  • 高锰酸钾能防治多种蔬菜病害
  • 高锰酸钾能防治多种蔬菜病害 锰是作物必需的中微量元素之一,农作物缺锰时少量施用高锰酸钾有防止缺锰的作用,但用量不能太大,锰多了农作物会受到毒害.钾是作物所需要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少量施用高锰酸钾,于补钾没有多少意义.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多种致病真菌.细菌.病毒等都有杀来效果.在畜牧.水产生产 ...

  • 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试题及答案
  • 蔬菜病虫害防治试题 1. 下列蔬菜病害中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絮状物的是( A ). A.幼苗猝倒病; B.幼苗立枯病; C.幼苗根腐病; D.幼苗沤根病 2.幼苗沤根是( C ). A.真菌病害; B.细菌病害; C.生理性病害; D.病毒病害 3.下列黄瓜病害中主要为害幼瓜的是( C ). A.黄瓜 ...

  •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登记管理信息汇编>和<农药电子手册>等资料查询,我们搜索到在菜豆.黄瓜.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茎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疫病和细菌性条纹病等7种.在注册 ...

  • 大白菜病虫害防治技术1
  • 大白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白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黑腐病和干烧心病等,前三种简称白菜的三大病害:虫害主要是白粉虱.蚜虫.菜青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等,这些病虫害发生后,既影响白菜的品质又影响白菜的产量. 一.病害 1.霜霉病:从苗期到包心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白菜叶片,最初先从下部叶片开始 ...

  • 蔬菜栽培考试题062602
  • 蔬菜栽培考试复习题 (一) 一.解释名词术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化瓜:雌花开放后子房不膨大,或发育中的瓜条生长停止,萎蔫变黄脱落.2.花打顶:顶部节间短缩且着生很多雌雄花. 3.单性结实:雌花不经授粉正常坐果,产生无籽果实或空瘪种子果实的现象.4.大白菜翻根:大白菜结球前期在浅土层发生大量 ...

  • 植物病理学试卷A及答案
  • 装订线 装订线 装订线 装订线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