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高梁桥记中道兄

游记小品两篇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积累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自学指导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作品多写士大夫的闲适生活,部分篇章反映了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有所批判。

袁中道,明代散文家,字小修,诗文豪迈,属于公安派,著有《珂雪斋集》。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本文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他与其兄袁宏道一起进京,再次求官不成,本文就写于这个时期。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译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游高梁桥记》袁中道 译文:

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游览。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

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我们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蔽了天空,就连对面的人都看不到。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十分寒冷,一起戴上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暴风,然而仍不能忍受,于是就急忙回家。到黄昏时,十分狼狈地走在沟渠间,历经千辛百苦才到家,坐到半夜,口中还有碎沙。

哎,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城乡杂花烂漫,风和日丽,正月就己经可以去郊游,为什么京都恶劣到这种地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而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我看是很荒谬的。况且地位高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居住在这里,为的是担任官职。从事卜卦、算命等职业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到这里,为的是谋取吃穿。现在我没有一官半职,屡屡谋求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了。而家里本来有产业可以维持生计,却舍去享受山水花鸟风光的乐趣,而奔跑在充满浑浊的烟气沙尘的地方,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无法解释。既然如此,那么这次出游也应当写下来,写下它用来记下我的着迷于仕途钻营却不知羞耻,本末倒置而缺乏考虑。

1、掌握重点字词

鳞鬣() 窈窕() 几席() 缙绅()趺坐() 痴禅者() 筵中人() 烟霾() 喧嚣怒诟() 了不相属() 岚() 侑()茗() 羸马() 微泮() 飚风() 舛() 邸() 砾砾()

2、读完两文后,知道文中描写的是几月的景物吗?高粱桥在什么地方?

3、(1)兄弟两人都写到的共同景物是什么?

(2)还有哪些景物有不同?

4两文中同游的人分别是谁?

三、合作探究

2、为什么两人笔下的高粱桥会大相径庭?

四、当堂训练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委积道上 谭锋甫畅

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

苟非大不得已 而仆仆于是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

3、翻译下列句子

(1)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3)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4)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

(5)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五、总结提升

写作特色: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

1、采用白描手法。不堆砌辞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2、语句精炼,用词贴切。文章语句短小,用了大量四字句,节奏鲜明,易于朗读。 《游高梁桥记》袁中道:

借景抒情,作者借游览时恶劣的环境,表达自己仕途失意的心情,明写景,其实是借景抒怀。

游记小品两篇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积累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自学指导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作品多写士大夫的闲适生活,部分篇章反映了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有所批判。

袁中道,明代散文家,字小修,诗文豪迈,属于公安派,著有《珂雪斋集》。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本文写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他与其兄袁宏道一起进京,再次求官不成,本文就写于这个时期。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译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游高梁桥记》袁中道 译文:

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游览。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

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我们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蔽了天空,就连对面的人都看不到。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十分寒冷,一起戴上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暴风,然而仍不能忍受,于是就急忙回家。到黄昏时,十分狼狈地走在沟渠间,历经千辛百苦才到家,坐到半夜,口中还有碎沙。

哎,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城乡杂花烂漫,风和日丽,正月就己经可以去郊游,为什么京都恶劣到这种地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而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我看是很荒谬的。况且地位高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居住在这里,为的是担任官职。从事卜卦、算命等职业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到这里,为的是谋取吃穿。现在我没有一官半职,屡屡谋求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了。而家里本来有产业可以维持生计,却舍去享受山水花鸟风光的乐趣,而奔跑在充满浑浊的烟气沙尘的地方,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无法解释。既然如此,那么这次出游也应当写下来,写下它用来记下我的着迷于仕途钻营却不知羞耻,本末倒置而缺乏考虑。

1、掌握重点字词

鳞鬣() 窈窕() 几席() 缙绅()趺坐() 痴禅者() 筵中人() 烟霾() 喧嚣怒诟() 了不相属() 岚() 侑()茗() 羸马() 微泮() 飚风() 舛() 邸() 砾砾()

2、读完两文后,知道文中描写的是几月的景物吗?高粱桥在什么地方?

3、(1)兄弟两人都写到的共同景物是什么?

(2)还有哪些景物有不同?

4两文中同游的人分别是谁?

三、合作探究

2、为什么两人笔下的高粱桥会大相径庭?

四、当堂训练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委积道上 谭锋甫畅

着重裘以敌之 而犹不能堪

苟非大不得已 而仆仆于是

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

3、翻译下列句子

(1)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

(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3)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4)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

(5)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五、总结提升

写作特色: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

1、采用白描手法。不堆砌辞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2、语句精炼,用词贴切。文章语句短小,用了大量四字句,节奏鲜明,易于朗读。 《游高梁桥记》袁中道:

借景抒情,作者借游览时恶劣的环境,表达自己仕途失意的心情,明写景,其实是借景抒怀。


相关内容

  • 集体备课教案[游高梁桥记]
  • 主备人:崔明霞 鄄城育才实验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知识与能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授课班级 8.5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崔明霞 1.了解袁宏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 描绘景物特点的 ...

  • 红高粱影视鉴赏
  • 在<红高粱>里,张艺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积淀而成的一个隐秘的故事,他以红色为影片的基调,通过人物的塑造歌颂了自由的生命的真谛--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因而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种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红色,幸运的颜 ...

  • 大学生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 一.村情简介 (一)基本情况 高梁店乡位于平桥区的西北部,北隔淮河与王岗乡相望,南邻湖北省小林镇,东接平昌关镇,西以大坡头为界与南阳桐柏县相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邱岭乡.高梁店乡政府就座落在高梁店村的中心位置,高梁店村耕地面积1108亩,有10个村民组,464户,人口1659人,其中党员22人.整个村 ...

  • 窗子的秘密
  • 一 我一直不曾料到,一扇小小的窗子竟会揭开一个家庭的秘密.那时,我也不晓得我家的这幢住房是什么年代留下的,白色外墙的浮雕花纹显得阴森无比,遍布了尘土和蜘蛛网.楼梯破败且留有隙缝,脚踏上去,整幢房子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叫声.房屋内的摆设也是极为简陋,一只带镜子的五斗柜,一张父母睡的大床,外加工字桌.圆饭桌 ...

  • 重庆市万州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估基线调查报告
  • 重庆市万州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估基线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增强卫生院的服务管理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我区根据世界银行贷款卫生Ⅷ项目制定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着客观.持续.透明.前瞻.综合评价与局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通过现场观 ...

  •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 姚卫群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中道"思想是佛教的重要理论,它虽然是在中观派出现后才在佛教中占有更为显要的地位的,但其最初思想的形成却很早.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它的发展贯穿整个佛教史.此外,佛教"中道"思想的产生与印度其他思想流派(先于佛教或与佛教同时 ...

  • 比较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 文/伍雪容 [摘 要]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都在其理论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都把中庸视为最高的德性.最好的处事方式和治国之道,但他们的中庸思想的认知内涵又是截然不同的.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伦理本位社会中是爱有等差的仁,以义制利的义.尊卑有别的礼,是为封建宗法统治服务的.而亚里士多德以尊重个人意志 ...

  • 仓储管理毕业论文
  •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浙江中道物流有限公司仓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 英文题目: 对措施 学生姓名: XXXX 学 号: 09335116 专 业: 物流管理 系 别: 经济管理系 指导教师: 张帆 职称: 讲师 二零一三年六月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摘 要 近年来 ...

  • 发酵工程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
  • 发酵工程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 杨淑芳 (天津市农业信息中心,天津 300201) 摘 要: 发酵工程技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阐述了发酵工程的概念:论述了发酵工程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例:展望了发酵工程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的美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发酵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