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法基知识点总结

目 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3 三观教育,4 道德问题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核价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核价体系的力量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核价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核价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核价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社核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适应了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 @适应了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的要求。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党和国家根本指导思想?(理由) @是由

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 马克思主义特点: @是科学崇高的 @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的共同理想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必须做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亚洲梦、中国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

第二节 理想信念的实现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4.37)

·个人理想:个人具体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适合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需躬行(实现崇高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工作做起)

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是一个实现的过程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当身处顺境时要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的;当身处逆境时,将压力变成动力,勿悲观失望,只要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是关系是实现理想的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 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转化为理想。@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的必然发展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

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重要基础。) & 现阶段爱国主义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

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14.3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抗御外辱(理解)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一致性(10.30、12.31)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12.31)(„„对全体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的基本要求)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

#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

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和关爱祖国、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10.30)

@人有地域信仰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来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所用的原则。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 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 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第三节 做忠实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行为三个基本方面。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10.30) 一、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维护祖国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表明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四、增强国防观念

&内容: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国防献身意识。

五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新)

传统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

新的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

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 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 科技安全:国家的科学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和状态。

& 文化安全:指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独立自主地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要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 社会公共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 社会治安,还有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

2、做忠实的爱国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要努力做到立报祖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 @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形成三种主要心理素质:认知、情感、意志

&端正人生态度要求: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同学们终身尊奉和践行。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揭示错误人生观的本质: @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都没有把握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 @对人的需要理解是片面的。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

生的社会价值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两者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生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2、人生价值标准

&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进步。

&人生价值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四个统一: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人生价值是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在我国人生价值目标还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13.37)

@平等原则前提 @诚信原则保证@宽容原则条件 @互助原则必然要求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进程

一、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 道德的主要功能:

@

&还有,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的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

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调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

二、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道德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道德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名言出题)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夙夜在公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 #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义然后取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仁者自爱 ##兼相爱,交相利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恭敬之心,礼也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不学礼,无一

立 ##礼,人之干也 ##不居功,择善而从 ##自矜、自伐、自是。

4、倡导言行一致 强调格物致知

##养心莫善于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现实看做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是非之心,智也 ##明智则必须好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自爱完善中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日三省吾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修身、察色修身、以身戴行。

二、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复古论 (传统道德 代替社会道德)

虚无论(全盘西化,全盘否定)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12.14)

@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

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2、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要求三个层次:

@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是集体主义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知识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10.13、12.37、13.11)

倡导诚信美德? @诚实守信是生产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些基本道德原则 @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要求 @把诚信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来抓,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进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词义解释

广义法律: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狭义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2、法律的本质

&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是由国家制定并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方式:制定、认可。)

·法律具有强制性,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律。#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 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二、法律的发展(新)

1、奴隶制法律 特征:@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刑罚方式极其残酷 @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2、封建制法律特征:@肯定人身依附关系 @封建等级制度 @维护专制王权 @刑罚残酷、野蛮擅断

3、资本主义法律属于剥削类型的法律。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区别:@法律渊源不同 @法律结构不同 @法官权限不同 @诉讼程序不同

4、资本主义法律基本特征(原则):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5、社会主义法律产生过程中的两个特点:

@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的 @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的。 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使命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本质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意志的体现。@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它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11.12、14.30)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形式来实现的。 授权性指引: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 禁止性指引: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 义务性指引: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教育作用有三种方式实现:@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和了解,发挥教育作用 @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制裁,使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通过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民树立法律上的行为楷模。

三、社会主义法律运行

法律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法律制度、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1、法律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立法活动程序:#法律案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案表决 #法律公布。

2、法律执行

@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

3、法律适用

& 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查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 司法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 司法原则:#司法公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4、法律遵守

& 依法办事:#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 #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一、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1、宪法的特征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表的过半数通过。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 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 平等权: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13.37)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10.31)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生自由权

5、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新)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

@财产权 @劳动权 @休息权 @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参加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其他义务(计划生育义务、抚养教育子女义务、赡养扶助父母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

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

2、民法商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3、行政法: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原则。 我国制定了行政处罚法,确立了处罚法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基本原则;制定了行政复议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提供救济。

4、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5、社会法(新):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群体的权益提供必要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 我国制定了《劳动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

·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制度了社会保险法,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制度。

6、刑法

& 我国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基本原则。(11.30)

& 刑罚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 形式诉讼法:规定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 行政诉讼法:确立了“民告官”的法律救济制度。

& 人民调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13)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意义

2、特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

3、意义:@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2.30、14.1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

执法为民是社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法治的根本保证。

2、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 #尊重和保障人权 #文明执法

3、公平正义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 @执法公正是立法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表现为:#坚持合法合理原则 #坚持及时高效原则 #坚持程序公正原则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新)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 定义: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 基本特征:@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权力制约则: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人权保障 宪法是保障人权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1、民主与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是法治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2、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力来源于权利 @权力服务与权利 @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权力必须受到权利制约。

4、自由平等关系

& 法律上自由观念最为核心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法律上平等观念最为核心内容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5、实体与程序关系

&实体法:规定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的法,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

&程序法:保障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得以履行或实现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分析)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认识)、掌握法律方法(学习)、参与法治实践(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法治思维方式。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11.11,31)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二、保障法律的之上地位

途径:@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分析)

对公民而言,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应该做到:@树立法律信仰 @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 公共生活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0.37)

& 公共生活特征:@范围的广泛性 @内容公开性 @对象的复杂性 @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治安管理法

&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共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3、道路交通安全法(2010)

4、!环境保护法

&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5、维护互联网安全决定

&基本原则: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督相结合原则 @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 @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

协调原则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社会职业道德内容:爱岗敬业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劳动法

·基本原则:#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原则 #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原则 #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原则

2、就业促进法(新、分析)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3、劳动合同法(新)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 依法订立的合同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劳动合同必须经鉴证或公证的,自鉴证或公证日起生效。

·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 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可以依法与所在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达成书面协议,订立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不能地代替劳动合同,劳动者个人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另订劳动合同。

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协商、调解都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4.37)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能力

2、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生活道德规范

& 婚姻: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 婚姻家庭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仅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婚姻法基本原则:@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

2、结婚的必备条件:@必须男女双管完全自愿 @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3、家庭关系

& 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 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4、离婚方式和后果

& 原则:保障离婚自由 、反对轻率离婚

& 方式:协议离婚、诉讼离婚

& 关于军人和女人的特殊规定:(新)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须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或者终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 离婚的后果(新)

离婚只是从法律上解除了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血亲关系并不因此而消除,无论子女由哪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故离婚后父

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权利和义务。

&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新)

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补偿: @重婚的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的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继承法(新)

1、继承:指财产继承,即自然人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把死者遗留的个人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2、继承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 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遗嘱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公共利益。

& 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包括财产义务。

第四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14.14)

【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两者相

辅相成、缺一不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分析)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3、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10.11)

二、道德修养

&个人品德的养成:@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采取正确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自觉地向道德模范学习。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高度自觉性是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自觉自愿去学

习、思考和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韧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2、采取正确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12.11、13.31)名言出题 (锤炼个人品德的方法?)

@学思并重的方法 @省察克治的方法 @慎独自律的方法 @积善成德的方法 @知行统一的方法。

三法律修养

&法律思维的特征:@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证据合法性 #证据客观性 #证据关联性。

&讲法理要求:#理由必须是公开的 #必须有法拉利上的依据 #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目 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3 三观教育,4 道德问题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核价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核价体系的力量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核价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核价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核价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社核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适应了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 @适应了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的要求。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党和国家根本指导思想?(理由) @是由

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 马克思主义特点: @是科学崇高的 @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的共同理想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必须做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亚洲梦、中国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

第二节 理想信念的实现

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4.37)

·个人理想:个人具体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适合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需躬行(实现崇高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工作做起)

三、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是一个实现的过程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当身处顺境时要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的;当身处逆境时,将压力变成动力,勿悲观失望,只要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是关系是实现理想的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 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转化为理想。@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的必然发展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

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重要基础。) & 现阶段爱国主义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

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14.3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抗御外辱(理解)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一致性(10.30、12.31)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12.31)(„„对全体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的基本要求)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

#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

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和关爱祖国、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10.30)

@人有地域信仰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来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所用的原则。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 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 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第三节 做忠实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行为三个基本方面。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10.30) 一、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维护祖国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表明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四、增强国防观念

&内容: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国防献身意识。

五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新)

传统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

新的国家安全观: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

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 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 科技安全:国家的科学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和状态。

& 文化安全:指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独立自主地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要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 社会公共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 社会治安,还有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

2、做忠实的爱国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要努力做到立报祖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 @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形成三种主要心理素质:认知、情感、意志

&端正人生态度要求: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同学们终身尊奉和践行。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揭示错误人生观的本质: @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都没有把握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 @对人的需要理解是片面的。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

生的社会价值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两者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生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2、人生价值标准

&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进步。

&人生价值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四个统一: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人生价值是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在我国人生价值目标还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13.37)

@平等原则前提 @诚信原则保证@宽容原则条件 @互助原则必然要求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进程

一、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 道德的主要功能:

@

&还有,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的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

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调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

二、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道德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道德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名言出题)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夙夜在公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 #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义然后取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仁者自爱 ##兼相爱,交相利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恭敬之心,礼也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不学礼,无一

立 ##礼,人之干也 ##不居功,择善而从 ##自矜、自伐、自是。

4、倡导言行一致 强调格物致知

##养心莫善于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现实看做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是非之心,智也 ##明智则必须好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自爱完善中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日三省吾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修身、察色修身、以身戴行。

二、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复古论 (传统道德 代替社会道德)

虚无论(全盘西化,全盘否定)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12.14)

@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

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2、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辩证统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要求三个层次:

@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是集体主义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知识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10.13、12.37、13.11)

倡导诚信美德? @诚实守信是生产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些基本道德原则 @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要求 @把诚信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来抓,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进程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词义解释

广义法律: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狭义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2、法律的本质

&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是由国家制定并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方式:制定、认可。)

·法律具有强制性,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律。#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 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二、法律的发展(新)

1、奴隶制法律 特征:@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刑罚方式极其残酷 @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2、封建制法律特征:@肯定人身依附关系 @封建等级制度 @维护专制王权 @刑罚残酷、野蛮擅断

3、资本主义法律属于剥削类型的法律。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区别:@法律渊源不同 @法律结构不同 @法官权限不同 @诉讼程序不同

4、资本主义法律基本特征(原则):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5、社会主义法律产生过程中的两个特点:

@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的 @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的。 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使命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本质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意志的体现。@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它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11.12、14.30)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形式来实现的。 授权性指引: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 禁止性指引: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 义务性指引: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教育作用有三种方式实现:@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和了解,发挥教育作用 @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制裁,使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通过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民树立法律上的行为楷模。

三、社会主义法律运行

法律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法律制度、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1、法律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立法活动程序:#法律案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案表决 #法律公布。

2、法律执行

@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

3、法律适用

& 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查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 司法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 司法原则:#司法公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4、法律遵守

& 依法办事:#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 #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一、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1、宪法的特征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表的过半数通过。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 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 平等权:指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13.37)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10.31)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生自由权

5、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新)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

@财产权 @劳动权 @休息权 @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参加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其他义务(计划生育义务、抚养教育子女义务、赡养扶助父母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

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

2、民法商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3、行政法: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原则。 我国制定了行政处罚法,确立了处罚法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基本原则;制定了行政复议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提供救济。

4、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5、社会法(新):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群体的权益提供必要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 我国制定了《劳动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

·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制度了社会保险法,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制度。

6、刑法

& 我国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基本原则。(11.30)

& 刑罚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 形式诉讼法:规定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 行政诉讼法:确立了“民告官”的法律救济制度。

& 人民调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13)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意义

2、特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开放性

3、意义:@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2.30、14.1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

执法为民是社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法治的根本保证。

2、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 #尊重和保障人权 #文明执法

3、公平正义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 @执法公正是立法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表现为:#坚持合法合理原则 #坚持及时高效原则 #坚持程序公正原则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新)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 定义: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 基本特征:@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权力制约则: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人权保障 宪法是保障人权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1、民主与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是法治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2、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力来源于权利 @权力服务与权利 @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权力必须受到权利制约。

4、自由平等关系

& 法律上自由观念最为核心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法律上平等观念最为核心内容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5、实体与程序关系

&实体法:规定社会主体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责任的法,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

&程序法:保障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得以履行或实现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分析)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认识)、掌握法律方法(学习)、参与法治实践(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法治思维方式。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11.11,31)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二、保障法律的之上地位

途径:@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分析)

对公民而言,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应该做到:@树立法律信仰 @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 公共生活的道德与法律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0.37)

& 公共生活特征:@范围的广泛性 @内容公开性 @对象的复杂性 @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三、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治安管理法

&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共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3、道路交通安全法(2010)

4、!环境保护法

&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5、维护互联网安全决定

&基本原则: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督相结合原则 @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 @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

协调原则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社会职业道德内容:爱岗敬业基本要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二、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劳动法

·基本原则:#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原则 #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原则 #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原则

2、就业促进法(新、分析)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3、劳动合同法(新)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 依法订立的合同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劳动合同必须经鉴证或公证的,自鉴证或公证日起生效。

·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 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可以依法与所在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达成书面协议,订立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不能地代替劳动合同,劳动者个人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另订劳动合同。

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协商、调解都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三、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4.37)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能力

2、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生活道德规范

& 婚姻: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 婚姻家庭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仅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1、婚姻法基本原则:@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

2、结婚的必备条件:@必须男女双管完全自愿 @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3、家庭关系

& 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 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4、离婚方式和后果

& 原则:保障离婚自由 、反对轻率离婚

& 方式:协议离婚、诉讼离婚

& 关于军人和女人的特殊规定:(新)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须征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或者终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 离婚的后果(新)

离婚只是从法律上解除了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血亲关系并不因此而消除,无论子女由哪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故离婚后父

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权利和义务。

&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新)

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补偿: @重婚的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的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继承法(新)

1、继承:指财产继承,即自然人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把死者遗留的个人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2、继承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 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遗嘱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公共利益。

& 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包括财产义务。

第四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14.14)

【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两者相

辅相成、缺一不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分析)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3、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10.11)

二、道德修养

&个人品德的养成:@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采取正确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自觉地向道德模范学习。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高度自觉性是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自觉自愿去学

习、思考和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韧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2、采取正确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12.11、13.31)名言出题 (锤炼个人品德的方法?)

@学思并重的方法 @省察克治的方法 @慎独自律的方法 @积善成德的方法 @知行统一的方法。

三法律修养

&法律思维的特征:@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证据合法性 #证据客观性 #证据关联性。

&讲法理要求:#理由必须是公开的 #必须有法拉利上的依据 #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相关内容

  • 思修与法基课程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 贵 州 民 族 大 学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思修与法基课业论文 (201 - 201 年度) 论 文 题 目: 作 者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定 稿 时 间 目录 调查目标:....................................... ...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体制度探析
  • 2008年第2期No.2,2008 历史教学 总第543期 HistoryTeachingSumNo.543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体制度探析 王 莹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伊朗伊斯兰革命摧毁了君主独裁的政治制度,开创了伊朗政治现代化的新时代.深刻变革与权 霍梅尼建立的法基赫制 ...

  • 力法基本原理
  • 力法基本原理 静定与超静定结构的异同点:均为几何不变体,超静定结构有多余约束,多余约束引起多余 未知力. 力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求出多余约束引起的多余未知力 原结构: A EI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 B 基本思路: 1. 基本未知量:多余约束引起的支反力(可以是其中任何一个去掉后可求剩余未知力力 如图中可 ...

  • 化学反应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 第一章 1.过程工业:以物质转化为核心 2.装置与产品制造工业:以物件的加工和组装为核心 3.化工过程:原料获取(预处理).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分离和提纯 4.本科目研究的对象:以工业规模进行化学反应过程,目的:实现工业反应过程的优化 5.实现工业反应过程的优化分两类:设计优化.操作优化 6.反应过程 ...

  • 大学生法制观念
  • 培养青年学生的法治观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青年学生社会阅历浅,是非辨别能力比较差,行为模仿能力强,如果不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学校正面教育的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被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所抵消.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单 ...

  • 会计学自我鉴定
  • 三年的大学生涯弹指一挥间。马上就要毕业了,回首走过的求学路,我深切地感到时光飞逝。诚然,短短的三年只是我人生历程的中间站,而生活的帆才刚刚扬起。因此,认真回顾并总结这三年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以便能更加坚定自信地朝前走,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三年以来,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 ...

  • 1怎样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出现的道德滑坡的现象
  • 1怎样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出现的道德滑坡的现象 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中国政府宣传阵地丢失:其次,中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提高,但贫富差距拉得太大:第三,中国人的价值观缺失. 由于中国政府丢失了宣传阵地,本应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流文化不能占据主要宣传陆地,而是让一些非主流文化纷纷占据宣传阵地.正值 ...

  • 会计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 三年的大学生涯弹指一挥间。马上就要毕业了,回首走过的求学路,我深切地感到时光飞逝。诚然,短短的三年只是我人生历程的中间站,而生活的帆才刚刚扬起。因此,认真回顾并总结这三年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以便能更加坚定自信地朝前走,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三年以来,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 ...

  • 会计学大专的自我鉴定
  • 三年的大学生涯弹指一挥间。马上就要毕业了,回首走过的求学路,我深切地感到时光飞逝。诚然,短短的三年只是我人生历程的中间站,而生活的帆才刚刚扬起。因此,认真回顾并总结这三年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以便能更加坚定自信地朝前走,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三年以来,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