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三大题

第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正确。(1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2分)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2分)

2.科学发展就是全面的发展。

错误。(1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2分)所以科学发展就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2分)

第五章

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答:命题不全面。(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不但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政权极力维护旧制度,做垂死挣扎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革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除障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根本上说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否定,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的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所以题目“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是不全面的。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强大,要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

(2)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完成中国共产党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关键。 (3)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4)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

(5)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必然要求。

第六章(重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重点) 答:此命题不准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答:此命题错误。(1)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者既有历史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有:①经济

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了绝对优势。②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基本消灭。③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而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也相应地从阶级斗争转变为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4.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答:此命题错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基点之一。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说,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开放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全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答:此命题是不全面的。“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生活的水平状况,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它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而“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 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我们要构筑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指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物质的进步状态只是小康社会的内容之一。

第七章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答:正确。这里讲的“革命”,是从广义上说的,是指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所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指社会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因此,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转变为开放,以及使得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把一个落后的中国转变为一个发达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5. 对外开放式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答:正确(1) 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

(2)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

(3)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第八章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答: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体制上积累的弊端已到妨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这是我们时代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中遇到和积累的矛盾与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3. 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因此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答: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

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第九章

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答案要点]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广泛的、全面的民主。因此,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受教育程度限制的。列宁的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4. 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公民守法。

答:(1)我国立法体制和法律体系有不同层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制定规章。(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不仅要加强立法,而且还要加强对执法的监督。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执法主体、行政主体,都必须首先依法规范自己的行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所以,认为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是不全面,不正确的。(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学法、知法、守法、树立法制观念,而且要运用法律武器,监督国家机关和任何个人依法办事,对一切违法行为进行斗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所以,认为依法治国就是公民守法,也是不完全、不正确的。

第十一章

1. 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就是要求个人对社会多作贡献。

答:(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求个人对社会多做贡献。

(2)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条件,个人的上当利益和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利于激励个人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片而强调贡献,忽视人的自我价值的存在是错误的,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十二章

2、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主张和平统一,因此应当承诺放弃武力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我们的战略方针。

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台湾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将使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因此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方式还是武力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当前主要取决于台湾当局是否搞公然的独立。任何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行为都是非法、无效的,选择台湾独立就是选择战争。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

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3)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向世人表明了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和决心,为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我们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

3、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遗留的问题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2)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4、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台湾同祖国大陆实现统一,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是民族的感情问题。随着香港、澳门相继顺利回归祖国后,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已经进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阶段。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近年来,台湾局势日趋复杂,“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台湾同胞的福祉,一再损害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再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某些外国反华势力也在干涉中国统一。台湾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已将完成祖国统一确定为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我们相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早日得到解决,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材料分析题

第五章

四、材料题(共30分)

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答:(1)邓小平、江泽民的讲话都强调了一个观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前提、时代特点和现状决定的。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的内容包括: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能否大力发展生产力,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能否取胜。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命运。

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也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第六章

四、材料题(共30分)

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答:(1)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将社会主义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量产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决定的。

首先,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生产力落后,因而要经历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 市场化. 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其次,又是由我国的现实条件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还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再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以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起点较高水平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 付出更大的代价. 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总之,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不可逾越的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在我国至少需要一百年。

(3)党一再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坚持这一论断,才能使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矛盾和主要任务做出科学判断,有效地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克服急于求成. 盲目求纯的急躁情绪,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澄清种种疑惑,从思想和行动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第八章

四、材料题(共30分)

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答:(1)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开端,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围绕经济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调控方式分别在农村和城市两个路径上展开。

(一)农村改革

从1979年开始,农村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二)城市改革

1. 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

①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6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规定》的出台是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对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改善企业外部条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指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③“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提出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的文件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 所有制结构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完善的过程。1982年,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提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

3. 分配制度改革

1978年以来,中国在分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①1978年到1987年,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②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探索。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③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提出不断完善分配结构,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公平。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明确界定以及指出了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两个注重”原则。

4.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搞活消费品市场,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资金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种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行价格改革,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5.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改革创新外,我国在投资体制、外贸体制、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等方面,进行了配套改革,既推动微观经济机制的转换,又提高了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第九章

(二)

(1)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2)我国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现在还处在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决不能低估。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第二,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第三,认清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第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第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正确。(1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2分)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2分)

2.科学发展就是全面的发展。

错误。(1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2分)所以科学发展就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2分)

第五章

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答:命题不全面。(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不但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政权极力维护旧制度,做垂死挣扎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革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除障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根本上说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否定,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的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所以题目“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是不全面的。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强大,要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

(2)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完成中国共产党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关键。 (3)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4)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

(5)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必然要求。

第六章(重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重点) 答:此命题不准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答:此命题错误。(1)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者既有历史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有:①经济

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了绝对优势。②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基本消灭。③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而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也相应地从阶级斗争转变为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4.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答:此命题错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基点之一。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说,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开放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全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答:此命题是不全面的。“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生活的水平状况,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它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而“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 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我们要构筑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指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物质的进步状态只是小康社会的内容之一。

第七章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答:正确。这里讲的“革命”,是从广义上说的,是指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所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指社会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因此,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转变为开放,以及使得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把一个落后的中国转变为一个发达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5. 对外开放式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答:正确(1) 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

(2)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

(3)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第八章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答: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体制上积累的弊端已到妨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这是我们时代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中遇到和积累的矛盾与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3. 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因此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答: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

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第九章

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答案要点]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广泛的、全面的民主。因此,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受教育程度限制的。列宁的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4. 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公民守法。

答:(1)我国立法体制和法律体系有不同层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制定规章。(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不仅要加强立法,而且还要加强对执法的监督。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执法主体、行政主体,都必须首先依法规范自己的行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所以,认为依法治国就是国家立法是不全面,不正确的。(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学法、知法、守法、树立法制观念,而且要运用法律武器,监督国家机关和任何个人依法办事,对一切违法行为进行斗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所以,认为依法治国就是公民守法,也是不完全、不正确的。

第十一章

1. 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就是要求个人对社会多作贡献。

答:(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求个人对社会多做贡献。

(2)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条件,个人的上当利益和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利于激励个人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片而强调贡献,忽视人的自我价值的存在是错误的,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十二章

2、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主张和平统一,因此应当承诺放弃武力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我们的战略方针。

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台湾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将使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因此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方式还是武力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当前主要取决于台湾当局是否搞公然的独立。任何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行为都是非法、无效的,选择台湾独立就是选择战争。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

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3)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向世人表明了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和决心,为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我们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

3、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遗留的问题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2)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4、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台湾同祖国大陆实现统一,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是民族的感情问题。随着香港、澳门相继顺利回归祖国后,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已经进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阶段。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近年来,台湾局势日趋复杂,“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台湾同胞的福祉,一再损害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再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某些外国反华势力也在干涉中国统一。台湾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已将完成祖国统一确定为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我们相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台湾问题一定能够早日得到解决,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材料分析题

第五章

四、材料题(共30分)

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答:(1)邓小平、江泽民的讲话都强调了一个观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前提、时代特点和现状决定的。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的内容包括: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能否大力发展生产力,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能否取胜。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命运。

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也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第六章

四、材料题(共30分)

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答:(1)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将社会主义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量产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决定的。

首先,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生产力落后,因而要经历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 市场化. 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其次,又是由我国的现实条件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还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再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以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起点较高水平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 付出更大的代价. 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总之,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不可逾越的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在我国至少需要一百年。

(3)党一再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坚持这一论断,才能使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矛盾和主要任务做出科学判断,有效地避免犯“左”或右的错误,克服急于求成. 盲目求纯的急躁情绪,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澄清种种疑惑,从思想和行动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第八章

四、材料题(共30分)

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答:(1)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开端,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围绕经济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调控方式分别在农村和城市两个路径上展开。

(一)农村改革

从1979年开始,农村改革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二)城市改革

1. 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

①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6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规定》的出台是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对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改善企业外部条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指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③“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提出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的文件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 所有制结构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完善的过程。1982年,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提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

3. 分配制度改革

1978年以来,中国在分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①1978年到1987年,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②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前,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探索。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

③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提出不断完善分配结构,既要坚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公平。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明确界定以及指出了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两个注重”原则。

4.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搞活消费品市场,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资金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各种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行价格改革,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5.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改革创新外,我国在投资体制、外贸体制、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等方面,进行了配套改革,既推动微观经济机制的转换,又提高了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第九章

(二)

(1)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2)我国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现在还处在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决不能低估。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第二,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第三,认清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第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相关内容

  • 人生的三大境界悲哀等
  • 人生的三大情感: 友情,爱情,亲情 人生的三大目的::健康.快乐.成功 人生3大诱惑: 金钱,美色,权利. 人生3大阶段:成长期.创收期.养老期 人生的三大忧患:命太长,自己要钱用:命太短,家人要钱用:中途意外,自己和家人要钱用. 人生有三大活宝:即父母.妻子和子女. 人生有三大美景:童年,事业有成 ...

  • 打好"三大战役"
  • 全力拥护市委市政府打好"三大战役" 听到"三大战役"这个名字的时候,霍然使我想到了六十年前的解放战争,当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使国民党反动派的 ...

  • 在"三大战役"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 立足本职 着眼全局 为打好"三大战役"提供服务保障 区委组织部 骏马已备就马鞍,百舸正起锚扬帆,全区决战"三大战役"的帷幕已经拉开.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整合部门资源,将目光向"三大战役" ...

  • 人生的三大经典哲学
  • 人生有三大抉择 信仰,因为他指引你一辈子: 配偶,因为他陪伴你一辈子:事业,因为他照顾你一辈子.人生三大阶段25岁为赚钱生存而做事: 45岁为理想做事: 65岁之后是为兴趣做事.人生三大遗憾 不会选择 ;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 人生的三大暗礁 自满; 自高自大; 轻信 人生的三大愿望:吃得下饭;睡得 ...

  • 日本三大佛
  • 三大大仏...「東大寺」「鎌倉」あとひとつはどこ? 三大大佛-"东大寺""镰仓"还有一处是哪儿? 世の中には.「3」で数えられるものが多くあります.日本三景(松島.天橋立.厳島).三大都市(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祭(祇園祭.天神祭.神田祭)-など.オリンピ ...

  • 三大排查方案
  • 建湖县裴刘学校"三大排查"活动方案 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决定于2012年4月至11月组织开展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安全环保治安隐患.排查解决基层基础薄弱环节活动(以下简称"三大排查"活动).开展"三大排查"活动,是我校迎接十 ...

  •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三大本"的阅读方法
  •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三大本"的阅读方法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是司法部命题人出题的参考书籍,司法部曾经指定该书为司考的官方材料,虽然最近这些年各种考试都禁止有指定的书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 ...

  • 设备管理三大规程
  • 设备管理三大规程 设备管理中的三大规程包括:<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和<设备检修规程>(以下简称"设备三大规程"),正确编制.严格执行设备三大规程,对于正确指导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检修,确保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行,保证公司经营目 ...

  • 陕西名片:吴三大
  • "要'寿'还是要'福'?"三大老师在母亲画上题完边款后,又铺开一张红宣纸看着我. 三大老师与罗国士.潘�.万治钧等诸先生都是陕西话剧团的老人手.省.市话相距不太远,却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同龄中,市话涌现出刘法鲁.张克瑶.曹景阳.赵克明.马昆.杨惠珍.朱道娴.李万年等一批表演艺术 ...

  •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3--26.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