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第22卷第1期

2006年2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QIUTEACHERSCOLLEGE

V01.22No.1

Feb.2006

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罗杰斯作为一个心理学实践家,自我及自我概念理论在他的心理学中非常重要,以至于他的理论经常被称为一种“自我理论”。

关键词:罗杰斯;自我概念;自我实现;积极尊重

中图分类号:G4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6)01—0166—03

励或不鼓励。如果这些重要人物一直在接受一个人的所有内在体验,那么此人的自我概念很可能非常丰富。

按罗杰斯的观点,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自我概念包括具有“我”之特性的一切想法、知觉及其价值,是个体整个现象场中与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相关的意义,它是个体看成“我”的那部分现象场。在罗杰斯看来,人格不健全的人,其自我概念与经验是不一致的,他们将自己的真实体验拒之于意识之外,防御性地维持着自我,他们的评价系统不是建立在自己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投射别人的态度。因为罗杰斯相信人自身内部存在一股巨大的理解自己并改变其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气氛,这些潜能就能开发出来。

2.自我和谐

和谐是一种调和或协调的状态,不和谐是一种矛盾或不协调状态。自我和谐(selfcongruence)是指个体自我概念中没有自我冲突的心理现象。按照罗杰斯的说法,自我不和谐的情况有二:其一是在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两者不一致时;其二是在有条件积极尊重下所得评价性经验,与自己的直接性经验不一致时,也会形成自我不和谐的情形。在罗杰斯看来,自我从自然的有机体验过程中分离,是人体中一种基本的分离。这种基本的分离开始于有条件积极尊重被体验到时。当重要人物的爱、情感或接受被有条件地提供时,自我尊重的需要引起个体产生价值条件。个体由于价值条件形成一种淘汰式的自我概念,某些自我体验被接受了,而其他的被拒绝、否认或扭曲。也就是说,一些有机体验不再被允许作为自我体验进入意识,或者它们仅被允许以某种误示的形式进入意识。结果,在人的自我与其有机体验之间,有一个断层、不一致存在着。当自我概念变得不一致时,连带地在自我实现倾向和更基本的实现倾向之间也有不一致。理想的情况是,对成长中

卡尔・罗杰斯(CarlR・Rogers)是人文主义者,他相信人类

是性本善的,主张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他对人性积极方面的乐观和看重,造就了他的声誉。罗杰斯在长期的心理治疗实践和研究中坚持以人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潜能为理论依据,强调发挥和实现这些潜能的重大意义,指出个人作为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动作用,提出了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等一般领域。

一、自我概念及自我和谐1.自我及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罗杰斯心理学理论中的一块主

要的奠基石。在《卡尔・罗杰斯文选》中,罗杰斯说:一个人看待他自己的方式是预测将发生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伴随现实的自我概念,还有一种对外界现实和该个体认为他所处境况的真实的感知。这个自我是个体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自然衍生物。[1](es6埘’新生的婴儿是一个有机组织,其内在体验是一个相对无差别的、构成其现实的感觉及领悟的总和。随着实现倾向把婴儿推向感知潜能的维持及发展时,与其他重要人物的交互作用出现。当这种情形出现时,婴儿的部分生理体验变成了“自我”或“自我概念”。某些感觉和领悟变得可区分了,如“I”、“m”、“myself”或者与之相关的概念。这就是自

我经验(selfexperience)。

在罗杰斯看来,刚出生的婴儿,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是不知道自己是惟一的独立实体的。当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影响他们时,每个孩子才不断意识到有一种“他”的东西。孩子开始说“我想要…”,“我想…”,“把那个东西给我”,“这是我的”,以及“让我来做”,这些自我意识刚开始时趋向于多变,而且孩子有时感到“快乐”,有时感到“不安全”,有时“好斗”,等等。罗杰斯认为人类有能力感知他们的全部体验,但是这样做要求开放和对体验的敏感性,它可能会被重要人物(如童年时代的父母或成年时代的好友)所鼓

收稿日期:2005一08—28

作者简介:秦或(1965一),女,河南太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万方数据 

第1期

秦或: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167

的个体,尽量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使他在自然的情境中,一模一样的事。如一个人可能选择被紧密融合到家庭生活以形成其自我和谐的自我概念,从而奠立其自我实现的人格基

及对孩子的培养上,努力提高他在此背景下的体验,然而另一础。

个人可能会非常投入到增强他的专业能力以及发展有意义的罗杰斯把自我概念看作一种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非婚社会关系上。罗杰斯暗示说,没有必要去设想导致这些的有意识的经验模型并把他置于理论体系的中心位置,坚持不同行为的不同动机,只要断定一种动机——实现倾向——进行测量和实证研究,这是他不同于其他人格心理学家的突并且继续研究导致实现出现的条件就足够了,不论这是否涉

出之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对自我的及特殊行为。

评价有关,无论外界的条件如何,人当然最关心自身的发展。罗杰斯是人文主义者,他相信人类是性善的,并且适应生我们认为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科学是应当重视对人的自我概念存。罗杰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一个“有机体”有一种独研究的。在这一点上,罗杰斯对我们不无借鉴之处。但是,我立的、根本的最主要的动因,这就是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倾们也必须认识到,罗杰斯关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从实践上看是向为保持、改善有机体的体验和潜能服务,即它催化实现。有产生于他与患者长期接触的心理治疗过程;从理论上来说,特机体成长和辛劳的一个结果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别是从他论述自我概念时借用的术语和观点来看,则是来源一些实现倾向作用于“自我”或“自我概念”的扩充及实现,这于他的现象学哲学思想。现象学认为,哲学在于研究本质,这个实现倾向的子系统叫自我实现倾向。在罗杰斯的思考中,就必须由物、现象还原到自我,因为在把所有对人显现出来的他是整体性的,他倾向于观察整个有机组织以理解并解释行形象排除之后,剩下的只有“我自身”和关于“我自身”的纯粹为。他定义了整个作用的行为个体,而不是试图把每个行为意识。所以,没有客观的现象和本质,一切所谓的现象和本质作为独立事件来分析。他的实现倾向这一概念适用于整体有都以自我意识或自我意向为基础。用罗杰斯的话来说:“对个机组织,这个倾向是能量的惟一中心源,并使整个有机体向维体而言,知觉场就是现实”。【2J(9484)因此,在这一主观唯心主义持和改善发展。它涉及到这些领域,如试图获得空气、水、食哲学观点的指导下,他所关心的只是“自我”存在,他所需要的

物等等,人体器官与功能的区别,使用工具和其他文明器械时只是“自我”每时每刻的体验。

提高的效率,通过生育的实现。如果利于这种成长的条件存另一方面,罗杰斯把自我看作是和谐一致的概念整体,强在的话,健康的人体组织由于实现的倾向,在其能力许可下,调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是心理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会移向不断的成长。罗杰斯强调不断演变和完成的可能性。测验中,他却采用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作为衡量他认为不利的状况(如有条件的爱)可能约束发展并引起不适心理不协调的指标。这样在作为心理不协调的理论重要性而应的行为。但是,一旦有机会(如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和通强调的东西与进行科学测量的东西之间就产生了不一致。即情理解的接触),多数人可以重建实现的倾向。

使按照罗杰斯设想的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趋于一致,也很难罗杰斯假定有一个内部的机械装置,如果我们与其和谐,认为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标志。卡兹(Katy)和齐格勒(Ziegler)就能为我们做出一生的正确抉择。这种有机价值过程期望能研究发现,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和生理年龄及智力有引导我们做出高明决定和行为。可是,有什么证据表明这种关。年龄越大,越聪明的孩子,差距也越大。他们将此结果解内部装置确实存在,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也许释为自我评价的降低和理想自我的提高,这是由于个人随年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把有机体价值过程的操纵与文化价值的龄的成熟而显示出更大的内疚与认知分化的能力。因此,他影响分离开。然而,这些专门知识和内心进程能分开吗?“学们对罗杰斯将这种不一致作为衡量心理不协调的指标表示怀到的”和“天生的”的界限在哪里呢?可见,罗杰斯的某些设想疑。普汶(Pervin)也指出了罗杰斯理论中关于自我概念测量是空泛且模糊的。

中存在的问题。他说:“我们不知道这些测验的题目是否包含三、无条件积极尊重

了与自我有关的代表性的样本。”由于这种测量是着重在被试罗杰斯认为,当自我发展时,个体需求被爱与被接受,有能够而且愿意提出诚实的自我报告的程度,那么“被试报告中一种他人对自己积极尊重的需要。由于这种需要,孩子生活有多少是他们看作社会赞许的?自我评价的反应受防卫行为中的某些人(如父母)就显出巨大的重要性了。这些有影响的的影响有多大?”【3](e339)我们认为,上述学者提出的批评和怀人(如父母)能够通过给予或者不施与爱、接受而极大地影响疑都是有其中肯之处的。自我概念贯穿于罗杰斯的整个理论孩子,他们的影响会胜过有机衡量过程的影响。换句话说,为体系,这一理论在治疗实践中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谬误,都与了被接受,并获得所需的爱和情感,孩子可能会被迫取悦父母自我概念的涵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和其他重要的人,还会淡漠他自身的内在体验,这个孩子可能二、自我实现倾向

会逐渐变得越来越与自己不和谐而更成为社会影响的产品。当自我和自我概念发展时,实现倾向的作用是使生物体如果这些大人决定什么是对错好坏,那么个体的有机衡量过的这个新生部分实现,罗杰斯把这个指为自我实现倾向。罗程这一角色就被篡夺了。

杰斯认为,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人类有在罗杰斯看来,在生命早期,孩子编入自身的一套价值观机组织先天地趋于保持自身,并且努力提高。在罗杰斯看来,一开始就适应外界,而对其他重要人物的价值观的内化,导致

我们生来就是要向着实现茁壮地成长的,我们基本上是积极了孩子自己有机体的衡量过程疏离。因为这种他人介入的价

的、求上进的,并且当条件适合实现时,并非每个人都会做出

值观,大都倾向于僵化和不变,与之鲜明对比的是灵活多变的

万 

方数据

16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燕

有机衡量过程价值观在早期婴儿期的作用。罗杰斯指出,孩子生活中有重要影响的人(如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的涉入,如果不与自己的有机体验、衡量过程结合的话,对社会及个人都是有害的。与基本有机体验、有机衡量过程推动联系的人,更可能形成焦虑、暴躁等特征,并且对一个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的可能性较少。【4J(17132)然而,个体能够保持与有机衡量过程联系,并终生保持平衡和改善自己是有极大可能性的。这种情况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体验无条件积极尊重。

按罗杰斯的观点,当一个人感到他的所有自我体验(感情、思想、感悟等)都平等地值得其他重要人物的积极尊重时,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收到了。当另外一个人的全部自我体验都被平等地衡量时,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传达出了。或者说,无条件价值就被赋予那个个体了。随着个体在无条件积极尊重的环境中成熟时,他们变得越来越能够对一个完整体验流的原则做出选择、决定;有机衡量过程编入各种因素,及有机体的维持改善,并且自我趋于对行为的社会结果的考虑。

特别是在生命早期,当个体最具可塑性的时候。如果爱和接受是有条件的,并且仅当“恰当的”感情、思想、行为等等被表达时,才能体验到,那么,很可能的结果将是被约束的、低效的功能。如果爱和接受是无条件的,并且不涉及特殊的感情、思想和行为而能被体验到,那么,人类本我的最终实现更

为可能。

无条件积极尊重他人是极不可能的。况且元条件积极尊重的实际运用有时显得是很难完成的。面对任何人的气人的、捣乱的行为,接受他的必要存在并不总是容易的。L4]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我们被他人无条件接受,也不能确定我们就能自觉实现自我和融入社会。

因此,在肯定罗杰斯重视人际关系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指出,罗杰斯把个体不能受到他人无条件的积极尊重看作心理不协调的原因,因而认为个人只有当不附带任何条件地受到尊重时,他的人格才能正常发展。而为了促使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社会就必须提供某种实现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人感到无条件的积极尊重,这样个体就能朝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罗杰斯重视的是人性中自然因素的研究,忽视了人的本质更为复杂、更为重要的一面,即人的本质的社会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只有从现实生活中,从社会关系的具体分析中去理解人,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罗杰斯却离开人的社会存在,只从个体出发探索人的本质。他强调人的价值、尊严、自由、主观选择以及自我实现,这些都是从自我出发,建立在人性自然潜能的基础上,因而低估了社会关系对人性的复杂影响,错误地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人的潜能的惟一因素,他把在心理治疗中取得一定成效的方式,当作改造社会的手段,这种良好的愿望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面前,只能是

一种空想。

罗杰斯非常重视元条件积极尊重的重要性,提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进人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个富有实际意义的主张。在教学中,他把这些条件推广应用到师生关系上,认为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潜能,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可以免除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他们的自我实现和学习动机就自然会表现出来。罗杰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认为创造一种感情交融、气氛适宜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人成长的动机。这一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无条件积极尊重不应该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的,“完全或根本不的”概念,完全体验他人的无条件积极尊重或完全

参考文献:[1]Evans,R.I.Carl

Dutton.1975.

Rogers:Themanandhis

ideas[M].New

York:

[2]Rogers.Client---CemeredThera[M].Beston:Houghton

1980.

mimin,

[3]普汶著,郑慧玲(译).人格心理学E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

公司,1975.

[4]RobertD.Nye.(石林等译).三种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Views

oH

Rogers’sSelf-theory

0矾Yu

(Sl蛆ngqiu

Abstrad:As

,not

normalcollegeeducationaldepartment,Henansh叽gqiu476000)

Oil

psychologistdevotinghimselftothepracticeofthefield,Rogers,S01TIeofhisviewsbutalsobrightand

paper

psychologyisr}e铲rded

as

freshbreeze

seen

ordy

pure

shining.The

two

conceptsofSelfandthetheoryofSelf—notion

on

solne

areso

essentialthathistheoryisoften

as“Self-theory”.The

theory.

heretriesto#re

discussionandanalysisbasicviews,practicesignificanceandlimitationsofhisSelf-

Keywords:Rogers,self-notion,sclf-achieve,activerespect

万方数据 

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秦彧, QIN Yu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2006,22(1)1次

参考文献(4条)

1.Evans R I Carl Rogers:The man and his ideas 19752.Rogers Client-Centered Thera 19803.普汶.郑慧玲 人格心理学 19754.Robert D Nye.石林 三种心理学 200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徐云 斯金纳与罗杰斯人格理论之比较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5(2)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两大心理学派,斯金纳与罗杰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文章对两者的人格理论进行了比较,并作简要评论.

2.期刊论文 薛斌 罗杰斯的

美国心理学罗杰斯的

3.期刊论文 肖力维.Xiao Liwei 罗杰斯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持的

4.期刊论文 贾谊峰.李素娟.李红 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及其发展走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

自詹姆士.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至今,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曾几度兴衰.在行为主义出现之前,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兴趣浓厚,但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被忽视,后来随着人本主义的出现,罗杰斯对自我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认知流派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很重视,在研究自我概念时,由于认识、方法、人性观及研究取向上的差异,不同的心理学派学者之间同中有异,侧重点有所区别.因此,有必要对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功能等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探讨其研究的发展走向.

5.学位论文 饶芳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2006

中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最早对自我进行研究的是詹姆斯,他对自我进行了定义并把他进行了划分。随后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谢弗而森、伯恩斯、桑和哈特都从自我概念的结构方面进行了静态研究。米德、库利、艾森伯格、阿儿波特等则致力于对自我概念和社会互动对自我概念发展意义的动态研究。在对自我概念研究当中,研究发现,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表现出曲线上升趋势,并由笼统到分化的特点,儿童具体领域的自我概念还表现出了性别差异。

综合前人的研究,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学科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科自我概念和学科成就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指导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 本文用Marsh编制的自我描述问卷II对142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1.在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方面,中学生自我概念出现了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同时,中学生自我概念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

2.在学科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语文自我概念与英语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正相关,数学自我概念与语文、英语自我概念有着一定的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在数学自我和英语自我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和英语自我概念之间为正相关,而女生的数学自我概念与英语自我概念之间为负相关。

3.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方面,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之间出现了高度的正相关,且相关都非常的显著;语文自我与英语自我出现了正相关,相关显著,数学自我与语文自我、英语自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但不显著;语文成绩对语文自我、数学成绩对数学自我、英语成绩对英语自我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语文成绩对英语自我、数学成绩对语文自我均为显著正相关,语文成绩、英语成绩对数学自我均为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数学成绩对语文、英语自我也为负相关,相关也不显著。

这些学业成绩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符合Marsh提出的内外参照模型,即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进行自我评价时,会采用两个过程即内部比较过程与外部比较过程。内部比较过程即指学生在对学科成就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会拿自我感觉好的学科与不大好的学科进行比较,这样就会对不大擅长的学科有一个较低的自我概念,即一门学科的成就会对与之不对应的其他学科自我概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外部比较过程即为,人们通常会拿自己的成绩与别人的成绩进行比较,当自己的成绩比别人的成绩好的时候,那么他的自我概念就会较高。

为了验证外部比较过程的存在,我们对不同班级同样成绩水平的人的自我概念进行验证,结果出现了大鱼小塘效应的存在,即同样成绩水平的学生其在不同的班级其自我概念会不一样,在整体水平较高的班级中,同等成绩水平的人其自我概念比在整体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同等成绩水平的人其自我概念要低。

本文最后部分对中学生自我概念特点的形成原因、对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形成的原因、对学业成就与学业自我关系现状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参考意见。当然本文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今后将继续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6.期刊论文 孙灯勇.郭永玉 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

自詹姆斯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至今,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曾几度兴衰.在行为主义出现之前,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兴趣浓厚,但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被忽视.后来人本主义的出现,特别是罗杰斯对自我概念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认知流派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很重视.在研究自我概念时,由于认识、方法、人性观及研究取向上的差异,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之间同中有异,侧重点有所区别.

7.期刊论文 赵燕 培养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5)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指的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对自身与客体的关系和区别的认识及对人的价值标准的认识,它是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由人与环境或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我概念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等.自我概念不是生来就有的.

8.学位论文 谢志萍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2004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本身、自己与他人和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自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9.期刊论文 郑桂芳 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作业进行的改革 -成才之路2008(26)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简析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观点:强调

10.期刊论文 边素贞.BIAN Su-zhen 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人本治疗模式的思考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5)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需要考虑到学科的借鉴问题.罗杰斯的人本治疗模式,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治疗模式,它以人的本性、自我概念、自我实现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假设.综观他对这三个概念的阐述,不难发现其中某些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便是从这一思考出发,希望借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引证文献(1条)

1.郭志峰 大学生自我和谐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qsfxyxb20060105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1日

第22卷第1期

2006年2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QIUTEACHERSCOLLEGE

V01.22No.1

Feb.2006

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罗杰斯作为一个心理学实践家,自我及自我概念理论在他的心理学中非常重要,以至于他的理论经常被称为一种“自我理论”。

关键词:罗杰斯;自我概念;自我实现;积极尊重

中图分类号:G4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6)01—0166—03

励或不鼓励。如果这些重要人物一直在接受一个人的所有内在体验,那么此人的自我概念很可能非常丰富。

按罗杰斯的观点,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自我概念包括具有“我”之特性的一切想法、知觉及其价值,是个体整个现象场中与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相关的意义,它是个体看成“我”的那部分现象场。在罗杰斯看来,人格不健全的人,其自我概念与经验是不一致的,他们将自己的真实体验拒之于意识之外,防御性地维持着自我,他们的评价系统不是建立在自己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投射别人的态度。因为罗杰斯相信人自身内部存在一股巨大的理解自己并改变其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气氛,这些潜能就能开发出来。

2.自我和谐

和谐是一种调和或协调的状态,不和谐是一种矛盾或不协调状态。自我和谐(selfcongruence)是指个体自我概念中没有自我冲突的心理现象。按照罗杰斯的说法,自我不和谐的情况有二:其一是在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两者不一致时;其二是在有条件积极尊重下所得评价性经验,与自己的直接性经验不一致时,也会形成自我不和谐的情形。在罗杰斯看来,自我从自然的有机体验过程中分离,是人体中一种基本的分离。这种基本的分离开始于有条件积极尊重被体验到时。当重要人物的爱、情感或接受被有条件地提供时,自我尊重的需要引起个体产生价值条件。个体由于价值条件形成一种淘汰式的自我概念,某些自我体验被接受了,而其他的被拒绝、否认或扭曲。也就是说,一些有机体验不再被允许作为自我体验进入意识,或者它们仅被允许以某种误示的形式进入意识。结果,在人的自我与其有机体验之间,有一个断层、不一致存在着。当自我概念变得不一致时,连带地在自我实现倾向和更基本的实现倾向之间也有不一致。理想的情况是,对成长中

卡尔・罗杰斯(CarlR・Rogers)是人文主义者,他相信人类

是性本善的,主张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他对人性积极方面的乐观和看重,造就了他的声誉。罗杰斯在长期的心理治疗实践和研究中坚持以人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潜能为理论依据,强调发挥和实现这些潜能的重大意义,指出个人作为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动作用,提出了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等一般领域。

一、自我概念及自我和谐1.自我及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罗杰斯心理学理论中的一块主

要的奠基石。在《卡尔・罗杰斯文选》中,罗杰斯说:一个人看待他自己的方式是预测将发生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伴随现实的自我概念,还有一种对外界现实和该个体认为他所处境况的真实的感知。这个自我是个体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自然衍生物。[1](es6埘’新生的婴儿是一个有机组织,其内在体验是一个相对无差别的、构成其现实的感觉及领悟的总和。随着实现倾向把婴儿推向感知潜能的维持及发展时,与其他重要人物的交互作用出现。当这种情形出现时,婴儿的部分生理体验变成了“自我”或“自我概念”。某些感觉和领悟变得可区分了,如“I”、“m”、“myself”或者与之相关的概念。这就是自

我经验(selfexperience)。

在罗杰斯看来,刚出生的婴儿,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是不知道自己是惟一的独立实体的。当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影响他们时,每个孩子才不断意识到有一种“他”的东西。孩子开始说“我想要…”,“我想…”,“把那个东西给我”,“这是我的”,以及“让我来做”,这些自我意识刚开始时趋向于多变,而且孩子有时感到“快乐”,有时感到“不安全”,有时“好斗”,等等。罗杰斯认为人类有能力感知他们的全部体验,但是这样做要求开放和对体验的敏感性,它可能会被重要人物(如童年时代的父母或成年时代的好友)所鼓

收稿日期:2005一08—28

作者简介:秦或(1965一),女,河南太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万方数据 

第1期

秦或: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167

的个体,尽量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使他在自然的情境中,一模一样的事。如一个人可能选择被紧密融合到家庭生活以形成其自我和谐的自我概念,从而奠立其自我实现的人格基

及对孩子的培养上,努力提高他在此背景下的体验,然而另一础。

个人可能会非常投入到增强他的专业能力以及发展有意义的罗杰斯把自我概念看作一种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非婚社会关系上。罗杰斯暗示说,没有必要去设想导致这些的有意识的经验模型并把他置于理论体系的中心位置,坚持不同行为的不同动机,只要断定一种动机——实现倾向——进行测量和实证研究,这是他不同于其他人格心理学家的突并且继续研究导致实现出现的条件就足够了,不论这是否涉

出之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对自我的及特殊行为。

评价有关,无论外界的条件如何,人当然最关心自身的发展。罗杰斯是人文主义者,他相信人类是性善的,并且适应生我们认为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科学是应当重视对人的自我概念存。罗杰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一个“有机体”有一种独研究的。在这一点上,罗杰斯对我们不无借鉴之处。但是,我立的、根本的最主要的动因,这就是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倾们也必须认识到,罗杰斯关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从实践上看是向为保持、改善有机体的体验和潜能服务,即它催化实现。有产生于他与患者长期接触的心理治疗过程;从理论上来说,特机体成长和辛劳的一个结果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别是从他论述自我概念时借用的术语和观点来看,则是来源一些实现倾向作用于“自我”或“自我概念”的扩充及实现,这于他的现象学哲学思想。现象学认为,哲学在于研究本质,这个实现倾向的子系统叫自我实现倾向。在罗杰斯的思考中,就必须由物、现象还原到自我,因为在把所有对人显现出来的他是整体性的,他倾向于观察整个有机组织以理解并解释行形象排除之后,剩下的只有“我自身”和关于“我自身”的纯粹为。他定义了整个作用的行为个体,而不是试图把每个行为意识。所以,没有客观的现象和本质,一切所谓的现象和本质作为独立事件来分析。他的实现倾向这一概念适用于整体有都以自我意识或自我意向为基础。用罗杰斯的话来说:“对个机组织,这个倾向是能量的惟一中心源,并使整个有机体向维体而言,知觉场就是现实”。【2J(9484)因此,在这一主观唯心主义持和改善发展。它涉及到这些领域,如试图获得空气、水、食哲学观点的指导下,他所关心的只是“自我”存在,他所需要的

物等等,人体器官与功能的区别,使用工具和其他文明器械时只是“自我”每时每刻的体验。

提高的效率,通过生育的实现。如果利于这种成长的条件存另一方面,罗杰斯把自我看作是和谐一致的概念整体,强在的话,健康的人体组织由于实现的倾向,在其能力许可下,调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是心理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会移向不断的成长。罗杰斯强调不断演变和完成的可能性。测验中,他却采用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作为衡量他认为不利的状况(如有条件的爱)可能约束发展并引起不适心理不协调的指标。这样在作为心理不协调的理论重要性而应的行为。但是,一旦有机会(如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和通强调的东西与进行科学测量的东西之间就产生了不一致。即情理解的接触),多数人可以重建实现的倾向。

使按照罗杰斯设想的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趋于一致,也很难罗杰斯假定有一个内部的机械装置,如果我们与其和谐,认为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标志。卡兹(Katy)和齐格勒(Ziegler)就能为我们做出一生的正确抉择。这种有机价值过程期望能研究发现,自我形象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和生理年龄及智力有引导我们做出高明决定和行为。可是,有什么证据表明这种关。年龄越大,越聪明的孩子,差距也越大。他们将此结果解内部装置确实存在,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也许释为自我评价的降低和理想自我的提高,这是由于个人随年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把有机体价值过程的操纵与文化价值的龄的成熟而显示出更大的内疚与认知分化的能力。因此,他影响分离开。然而,这些专门知识和内心进程能分开吗?“学们对罗杰斯将这种不一致作为衡量心理不协调的指标表示怀到的”和“天生的”的界限在哪里呢?可见,罗杰斯的某些设想疑。普汶(Pervin)也指出了罗杰斯理论中关于自我概念测量是空泛且模糊的。

中存在的问题。他说:“我们不知道这些测验的题目是否包含三、无条件积极尊重

了与自我有关的代表性的样本。”由于这种测量是着重在被试罗杰斯认为,当自我发展时,个体需求被爱与被接受,有能够而且愿意提出诚实的自我报告的程度,那么“被试报告中一种他人对自己积极尊重的需要。由于这种需要,孩子生活有多少是他们看作社会赞许的?自我评价的反应受防卫行为中的某些人(如父母)就显出巨大的重要性了。这些有影响的的影响有多大?”【3](e339)我们认为,上述学者提出的批评和怀人(如父母)能够通过给予或者不施与爱、接受而极大地影响疑都是有其中肯之处的。自我概念贯穿于罗杰斯的整个理论孩子,他们的影响会胜过有机衡量过程的影响。换句话说,为体系,这一理论在治疗实践中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谬误,都与了被接受,并获得所需的爱和情感,孩子可能会被迫取悦父母自我概念的涵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和其他重要的人,还会淡漠他自身的内在体验,这个孩子可能二、自我实现倾向

会逐渐变得越来越与自己不和谐而更成为社会影响的产品。当自我和自我概念发展时,实现倾向的作用是使生物体如果这些大人决定什么是对错好坏,那么个体的有机衡量过的这个新生部分实现,罗杰斯把这个指为自我实现倾向。罗程这一角色就被篡夺了。

杰斯认为,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人类有在罗杰斯看来,在生命早期,孩子编入自身的一套价值观机组织先天地趋于保持自身,并且努力提高。在罗杰斯看来,一开始就适应外界,而对其他重要人物的价值观的内化,导致

我们生来就是要向着实现茁壮地成长的,我们基本上是积极了孩子自己有机体的衡量过程疏离。因为这种他人介入的价

的、求上进的,并且当条件适合实现时,并非每个人都会做出

值观,大都倾向于僵化和不变,与之鲜明对比的是灵活多变的

万 

方数据

16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燕

有机衡量过程价值观在早期婴儿期的作用。罗杰斯指出,孩子生活中有重要影响的人(如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的涉入,如果不与自己的有机体验、衡量过程结合的话,对社会及个人都是有害的。与基本有机体验、有机衡量过程推动联系的人,更可能形成焦虑、暴躁等特征,并且对一个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的可能性较少。【4J(17132)然而,个体能够保持与有机衡量过程联系,并终生保持平衡和改善自己是有极大可能性的。这种情况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体验无条件积极尊重。

按罗杰斯的观点,当一个人感到他的所有自我体验(感情、思想、感悟等)都平等地值得其他重要人物的积极尊重时,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收到了。当另外一个人的全部自我体验都被平等地衡量时,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传达出了。或者说,无条件价值就被赋予那个个体了。随着个体在无条件积极尊重的环境中成熟时,他们变得越来越能够对一个完整体验流的原则做出选择、决定;有机衡量过程编入各种因素,及有机体的维持改善,并且自我趋于对行为的社会结果的考虑。

特别是在生命早期,当个体最具可塑性的时候。如果爱和接受是有条件的,并且仅当“恰当的”感情、思想、行为等等被表达时,才能体验到,那么,很可能的结果将是被约束的、低效的功能。如果爱和接受是无条件的,并且不涉及特殊的感情、思想和行为而能被体验到,那么,人类本我的最终实现更

为可能。

无条件积极尊重他人是极不可能的。况且元条件积极尊重的实际运用有时显得是很难完成的。面对任何人的气人的、捣乱的行为,接受他的必要存在并不总是容易的。L4]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我们被他人无条件接受,也不能确定我们就能自觉实现自我和融入社会。

因此,在肯定罗杰斯重视人际关系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指出,罗杰斯把个体不能受到他人无条件的积极尊重看作心理不协调的原因,因而认为个人只有当不附带任何条件地受到尊重时,他的人格才能正常发展。而为了促使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社会就必须提供某种实现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人感到无条件的积极尊重,这样个体就能朝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罗杰斯重视的是人性中自然因素的研究,忽视了人的本质更为复杂、更为重要的一面,即人的本质的社会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只有从现实生活中,从社会关系的具体分析中去理解人,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罗杰斯却离开人的社会存在,只从个体出发探索人的本质。他强调人的价值、尊严、自由、主观选择以及自我实现,这些都是从自我出发,建立在人性自然潜能的基础上,因而低估了社会关系对人性的复杂影响,错误地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人的潜能的惟一因素,他把在心理治疗中取得一定成效的方式,当作改造社会的手段,这种良好的愿望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面前,只能是

一种空想。

罗杰斯非常重视元条件积极尊重的重要性,提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进人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个富有实际意义的主张。在教学中,他把这些条件推广应用到师生关系上,认为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潜能,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可以免除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他们的自我实现和学习动机就自然会表现出来。罗杰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认为创造一种感情交融、气氛适宜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人成长的动机。这一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无条件积极尊重不应该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的,“完全或根本不的”概念,完全体验他人的无条件积极尊重或完全

参考文献:[1]Evans,R.I.Carl

Dutton.1975.

Rogers:Themanandhis

ideas[M].New

York:

[2]Rogers.Client---CemeredThera[M].Beston:Houghton

1980.

mimin,

[3]普汶著,郑慧玲(译).人格心理学E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

公司,1975.

[4]RobertD.Nye.(石林等译).三种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Views

oH

Rogers’sSelf-theory

0矾Yu

(Sl蛆ngqiu

Abstrad:As

,not

normalcollegeeducationaldepartment,Henansh叽gqiu476000)

Oil

psychologistdevotinghimselftothepracticeofthefield,Rogers,S01TIeofhisviewsbutalsobrightand

paper

psychologyisr}e铲rded

as

freshbreeze

seen

ordy

pure

shining.The

two

conceptsofSelfandthetheoryofSelf—notion

on

solne

areso

essentialthathistheoryisoften

as“Self-theory”.The

theory.

heretriesto#re

discussionandanalysisbasicviews,practicesignificanceandlimitationsofhisSelf-

Keywords:Rogers,self-notion,sclf-achieve,activerespect

万方数据 

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秦彧, QIN Yu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2006,22(1)1次

参考文献(4条)

1.Evans R I Carl Rogers:The man and his ideas 19752.Rogers Client-Centered Thera 19803.普汶.郑慧玲 人格心理学 19754.Robert D Nye.石林 三种心理学 200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徐云 斯金纳与罗杰斯人格理论之比较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5(2)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两大心理学派,斯金纳与罗杰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文章对两者的人格理论进行了比较,并作简要评论.

2.期刊论文 薛斌 罗杰斯的

美国心理学罗杰斯的

3.期刊论文 肖力维.Xiao Liwei 罗杰斯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持的

4.期刊论文 贾谊峰.李素娟.李红 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及其发展走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

自詹姆士.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至今,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曾几度兴衰.在行为主义出现之前,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兴趣浓厚,但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被忽视,后来随着人本主义的出现,罗杰斯对自我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认知流派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很重视,在研究自我概念时,由于认识、方法、人性观及研究取向上的差异,不同的心理学派学者之间同中有异,侧重点有所区别.因此,有必要对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功能等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探讨其研究的发展走向.

5.学位论文 饶芳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2006

中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最早对自我进行研究的是詹姆斯,他对自我进行了定义并把他进行了划分。随后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谢弗而森、伯恩斯、桑和哈特都从自我概念的结构方面进行了静态研究。米德、库利、艾森伯格、阿儿波特等则致力于对自我概念和社会互动对自我概念发展意义的动态研究。在对自我概念研究当中,研究发现,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表现出曲线上升趋势,并由笼统到分化的特点,儿童具体领域的自我概念还表现出了性别差异。

综合前人的研究,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学科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科自我概念和学科成就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指导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 本文用Marsh编制的自我描述问卷II对142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1.在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方面,中学生自我概念出现了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同时,中学生自我概念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

2.在学科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语文自我概念与英语自我概念有显著的正相关,数学自我概念与语文、英语自我概念有着一定的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在数学自我和英语自我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表现为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和英语自我概念之间为正相关,而女生的数学自我概念与英语自我概念之间为负相关。

3.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方面,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之间出现了高度的正相关,且相关都非常的显著;语文自我与英语自我出现了正相关,相关显著,数学自我与语文自我、英语自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但不显著;语文成绩对语文自我、数学成绩对数学自我、英语成绩对英语自我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语文成绩对英语自我、数学成绩对语文自我均为显著正相关,语文成绩、英语成绩对数学自我均为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数学成绩对语文、英语自我也为负相关,相关也不显著。

这些学业成绩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符合Marsh提出的内外参照模型,即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进行自我评价时,会采用两个过程即内部比较过程与外部比较过程。内部比较过程即指学生在对学科成就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会拿自我感觉好的学科与不大好的学科进行比较,这样就会对不大擅长的学科有一个较低的自我概念,即一门学科的成就会对与之不对应的其他学科自我概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外部比较过程即为,人们通常会拿自己的成绩与别人的成绩进行比较,当自己的成绩比别人的成绩好的时候,那么他的自我概念就会较高。

为了验证外部比较过程的存在,我们对不同班级同样成绩水平的人的自我概念进行验证,结果出现了大鱼小塘效应的存在,即同样成绩水平的学生其在不同的班级其自我概念会不一样,在整体水平较高的班级中,同等成绩水平的人其自我概念比在整体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同等成绩水平的人其自我概念要低。

本文最后部分对中学生自我概念特点的形成原因、对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形成的原因、对学业成就与学业自我关系现状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参考意见。当然本文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今后将继续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

6.期刊论文 孙灯勇.郭永玉 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

自詹姆斯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至今,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曾几度兴衰.在行为主义出现之前,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兴趣浓厚,但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被忽视.后来人本主义的出现,特别是罗杰斯对自我概念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认知流派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很重视.在研究自我概念时,由于认识、方法、人性观及研究取向上的差异,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之间同中有异,侧重点有所区别.

7.期刊论文 赵燕 培养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5)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指的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对自身与客体的关系和区别的认识及对人的价值标准的认识,它是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由人与环境或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我概念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等.自我概念不是生来就有的.

8.学位论文 谢志萍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2004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本身、自己与他人和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自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9.期刊论文 郑桂芳 应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作业进行的改革 -成才之路2008(26)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简析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观点:强调

10.期刊论文 边素贞.BIAN Su-zhen 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人本治疗模式的思考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5)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需要考虑到学科的借鉴问题.罗杰斯的人本治疗模式,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治疗模式,它以人的本性、自我概念、自我实现为基本概念和理论假设.综观他对这三个概念的阐述,不难发现其中某些观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便是从这一思考出发,希望借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引证文献(1条)

1.郭志峰 大学生自我和谐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qsfxyxb20060105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1日


相关内容

  • 以人为中心疗法理论
  • 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最初称为"非指导性治疗",后称为"来访者中心治疗".20世纪70年代起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是心理治疗理论的"第三势力" ...

  •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 1.基本理论 2.差 ...

  • 关于自我的研究
  • 关于"我"的研究 --对相关心理家的研究整理 "在这个发展的时代,"自我"(self)的问题再一次凸显.许多神经症患者都有"丧失自我"或"自我分裂"的特征.而就心理上的功能讲,现在日益强化的文化认同也不过是&q ...

  • 对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启发
  • 对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启发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辅导中的一个杰出代表,由他开创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是最主要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人性理论.自我理论.罗杰斯在很早的时候就给心理治疗过程提出了12个步骤,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 1,来访者主动求助.,2,治疗者说明情况,3,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 ...

  • 试析西方人格理论中的健康人格模式
  • 试析西方人格理论中的健康人格模式 提要健康人格是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西方人格理论家有关健康人格模式探析的基础上,归结出健康人格应具备的八种品质. 健康人格是西方人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派系林立的人格理论中,不同理论家在论述健康人格思想的同时,也提出了各具 ...

  • 人本主义疗法
  •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研究报告 文章题目: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与方法 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与方法 摘要:人本主义疗法,基于人本主义理论而创立,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人是有理性的,在适当的环境下,会努力朝向潜能充分发展的方向前进.因此,应当注重提供良好的咨 ...

  •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带着对现实的更多个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活动.通过<人格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自觉心灵有所成长,而对于人格心理学理论常识也有所增加和深化.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及感想. 在学习之初,课本中"人格 ...

  •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观点
  •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发展至今,从一开始的分离状态,逐渐有走向融合的趋势.各种职业理论流派众多,但以笔者的经验范围来看,起到重要理论支撑作用的,在实际中被运用比较广泛的还是只有少数的几位大师级的人物.在这里,笔者将主要介绍这些大师的重要理论观点,因为这些观点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仍然没有过时,至今也在对笔者 ...

  •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
  •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背景 最早室友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