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率自然格调清新--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真率自然格调清新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江苏滨海县第三中学陆可爱

k

u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②水中,半江瑟瑟③半江红。

可怜④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⑤月似弓⑥。

鲁迅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

还是有的。

◇赏析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来,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杭,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流露出作者对江水、晚霞、秋露和月牙儿的喜爱之情。作者从傍晚时分起就被大自然的景色所陶醉,先是被那夕阳照射下的江流,后是被那初月映照下的草地,在寻常的景色中,诗人却获得了丰富的美感享受。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铺”字用得

YUEDUYUZUOWEN

◇作者点击

白居易,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五、六岁时便学作诗,九岁通晓音律,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很好的诗篇,他的诗题材广泛,描写细致动人,语言生动通俗,主要作品有《卖炭翁》、《观刈麦》、《长恨歌》等。

◇注释

①残阳:将要落下去的太阳。②铺:指太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③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显现的青绿色。

④可怜:可爱。怜,爱。⑤真珠:即珍珠。

⑥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30

阅读与作文

130022

址:长春市南关区南岭投递局23号专用信箱

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改写赏读暮江深秋

张梦梦

公元822年,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宫廷里做大官。但宫廷里的官员们大都心胸狭窄,勾心斗角,还常常使那些忠臣受冤,宫廷里一片混乱。白居易看不下去,又怕自己受牵连,便向皇帝启奏,他要离开宫廷到其它地方做个小官。皇帝同意了,并派他到杭州做“刺史”。第二天,白居易就整理好行囊,登上去杭州的小船,上路了。

小船在湖面上划行了几天几夜,眼看就要到杭州了,白居易显得特别高兴。这时已是黄昏,小船便停靠在江边。白居易走出船舱,欣赏美景。多美的暮色啊!可爱的夕阳已落在半山腰,半掩着它的笑脸,更显出它的神秘。这时的它虽是通红通红的,却并不耀眼,仿佛感到害羞似的。它把红色的光洒向它所能照到的地方。瞧,江面、飞翔的鸟儿、对面的山和高高天空都披上了夕阳特制的纱巾,红红的,把白居易也融入了这天水一色的暮色之中。一半江水被披上了红纱巾,而另一半由于被山挡住,碧波荡漾。这红绿辉映,为大自然献上一幅美好的画卷。一阵阵清风吹拂着白居易的面颊,使他感到阵阵凉爽。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夜暮渐渐降临了。风把江面吹得泛起了微波,水又把船波动得一摇一摆。露水闪着晶莹的光亮滚落在草叶上,像一颗颗碧绿的珍珠;它滚落在野花瓣上,像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珍珠,晶莹剔透。一钩弯月悬在空中,时而几片云朵飘浮过去,隐隐约约,让人感到朦朦胧胧。当你睁大眼睛细看它,像什么?像镰刀?像摇篮?不!你看它更像一张弓,弯弯的,泛着淡淡的光。那九月初三的夜真静哦!

诗人看得如痴如醉。突然,他双眼一亮,思忖道:何不把它写下来,让世人与我一同欣赏?于是,他走进船舱,点燃蜡烛,挥毫起笔,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名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相关助读

◇特色评读

画面组接、构思妙绝。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正由于它们显示了一个时空位移的运动过程,这就暗中点出了诗人游览时间之长和兴趣之浓。

比喻新颖,意境和谐。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k

u

萨迪

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

一物。

◇名句解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落日的余辉洒落在江面上,像是斜铺上去的。江面被照得一半是绿的,一半是红的;随着波纹的起伏,那红色与绿色又不断地变化着。这两句诗描绘夕阳照耀下的江水的美丽,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清新、绚丽景色的赞颂。

YUEDUYUZUOWEN

唐诗中的夕阳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李白《登太白峰》)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李商隐《北青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阅读与作文

31

130022

址:长春市南关区南岭投递局23号专用信箱

真率自然格调清新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江苏滨海县第三中学陆可爱

k

u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②水中,半江瑟瑟③半江红。

可怜④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⑤月似弓⑥。

鲁迅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

还是有的。

◇赏析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来,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杭,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流露出作者对江水、晚霞、秋露和月牙儿的喜爱之情。作者从傍晚时分起就被大自然的景色所陶醉,先是被那夕阳照射下的江流,后是被那初月映照下的草地,在寻常的景色中,诗人却获得了丰富的美感享受。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铺”字用得

YUEDUYUZUOWEN

◇作者点击

白居易,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五、六岁时便学作诗,九岁通晓音律,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很好的诗篇,他的诗题材广泛,描写细致动人,语言生动通俗,主要作品有《卖炭翁》、《观刈麦》、《长恨歌》等。

◇注释

①残阳:将要落下去的太阳。②铺:指太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③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显现的青绿色。

④可怜:可爱。怜,爱。⑤真珠:即珍珠。

⑥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30

阅读与作文

130022

址:长春市南关区南岭投递局23号专用信箱

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改写赏读暮江深秋

张梦梦

公元822年,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宫廷里做大官。但宫廷里的官员们大都心胸狭窄,勾心斗角,还常常使那些忠臣受冤,宫廷里一片混乱。白居易看不下去,又怕自己受牵连,便向皇帝启奏,他要离开宫廷到其它地方做个小官。皇帝同意了,并派他到杭州做“刺史”。第二天,白居易就整理好行囊,登上去杭州的小船,上路了。

小船在湖面上划行了几天几夜,眼看就要到杭州了,白居易显得特别高兴。这时已是黄昏,小船便停靠在江边。白居易走出船舱,欣赏美景。多美的暮色啊!可爱的夕阳已落在半山腰,半掩着它的笑脸,更显出它的神秘。这时的它虽是通红通红的,却并不耀眼,仿佛感到害羞似的。它把红色的光洒向它所能照到的地方。瞧,江面、飞翔的鸟儿、对面的山和高高天空都披上了夕阳特制的纱巾,红红的,把白居易也融入了这天水一色的暮色之中。一半江水被披上了红纱巾,而另一半由于被山挡住,碧波荡漾。这红绿辉映,为大自然献上一幅美好的画卷。一阵阵清风吹拂着白居易的面颊,使他感到阵阵凉爽。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夜暮渐渐降临了。风把江面吹得泛起了微波,水又把船波动得一摇一摆。露水闪着晶莹的光亮滚落在草叶上,像一颗颗碧绿的珍珠;它滚落在野花瓣上,像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珍珠,晶莹剔透。一钩弯月悬在空中,时而几片云朵飘浮过去,隐隐约约,让人感到朦朦胧胧。当你睁大眼睛细看它,像什么?像镰刀?像摇篮?不!你看它更像一张弓,弯弯的,泛着淡淡的光。那九月初三的夜真静哦!

诗人看得如痴如醉。突然,他双眼一亮,思忖道:何不把它写下来,让世人与我一同欣赏?于是,他走进船舱,点燃蜡烛,挥毫起笔,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名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相关助读

◇特色评读

画面组接、构思妙绝。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正由于它们显示了一个时空位移的运动过程,这就暗中点出了诗人游览时间之长和兴趣之浓。

比喻新颖,意境和谐。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k

u

萨迪

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

一物。

◇名句解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落日的余辉洒落在江面上,像是斜铺上去的。江面被照得一半是绿的,一半是红的;随着波纹的起伏,那红色与绿色又不断地变化着。这两句诗描绘夕阳照耀下的江水的美丽,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清新、绚丽景色的赞颂。

YUEDUYUZUOWEN

唐诗中的夕阳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李白《登太白峰》)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李商隐《北青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阅读与作文

31

130022

址:长春市南关区南岭投递局23号专用信箱


相关内容

  • 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 09--13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09年:(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 秋月秋雨总关情----[琵琶行].[山居秋暝]赏析
  • 秋月秋雨总关情----<琵琶行>.<山居秋暝>赏析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我国现代作家郁达夫,曾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他在<故都的秋>借写故都的秋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只要能把秋 ...

  • 写景抒情类诗词鉴赏系列十五篇
  • 诗词鉴赏系列十五篇 河南南召一中 翟杰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张孝祥) 霜日①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③浊酒戍楼④东,酒阑⑤挥泪向悲风. [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四川人.高宗时进士,殿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 ...

  • 古代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 一.复习目标 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的范围,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提高对古诗词欣赏的能力. 二.<考纲>解析 <孝感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诗词赏析作了如下解说:"古诗词品析材源自于教材中的精读篇目,侧重于句义的理解,意象的把握,情感的熏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
  •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 第一部分:课内赏析 观 沧 海 [魏]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 ...

  • 唐宋文学复习集
  •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元白&quo ...

  • 诗歌鉴赏专题
  • 诗词鉴赏专题 一.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 1. 豪放洒脱的形象: 2. 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3.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4. 爱惜人才的形象: 5. 儿女情长的形象: (二)意象 1.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2)长亭:(3)南浦:(4)酒. ...

  • 23首古诗赏析题
  • 23首古诗赏析题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凉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qu ...

  • 中考名句赏析
  • 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2.<次北固山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