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Kron 在1984年首次提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这个名词。2006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世界联合会(World Society of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WSACS) 第二次会议中将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定义统一下来。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出现稳定升高并且>20mmHg(伴或不伴有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 )≤60mmHg) ,同时合并有新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病因:

外科临床上急性腹内压升高常见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重症腹腔内感染伴感染性休克,重症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破裂、腹腔内急性出血或腹膜后血肿、腹腔填塞止血术后失血性休克或肝背侧大出血腹腔填塞止血术,经足量液体复苏后急性进行性内脏水肿,气腹下腹腔镜手术、充气抗休克应用肝移植术后、复杂的腹部血管手术和术后正压机械通气等

1. 失血性休克液体扩容后

(1)腹部创伤:国外报道重症腹部创伤为此病最多原因。Behrman(1998)报道失血性休克、腹腔内大出血、胰腺损伤共222例,补液量5800~12000ml ,输血800~5000ml ,发生ACS 3例。

(2)无腹部创伤:Ivy(1999)报道烧伤面积>70%继发ACS 3例,补液量>20000ml 。因此认为:大面积烧伤经大量液体输入病例并发气道高压、出现少尿或无尿时应警惕ACSMaxwell(1999)报道1216例失血性休克鶒,其中6例无腹部外伤史,约2/6继发ACS ,该组病例输入液体量19000±5000ml ,作者告诫:输入晶体液10000ml 以上警惕ACS 。重症腹部外伤出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经液体扩容出现全身性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腹膜和内脏进行性水肿,手术关腹之际肠管高度水肿、体积增大、肠曲明显膨出切口平面之上、不能还纳者,先考虑为ACS 。出现上述情况,如强行关闭腹壁切口必致腹内压迅速升高,离开手术室后出现呼吸、循环恶化少尿至无尿多数病例在术后10余小时内死亡,此时往往误诊为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

2. 感染性休克液体扩容后 国外报道大多为重症腹部外伤并失血性休克经足量液体复苏后导致ACS 不同的是重症胰腺炎并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西欧、北美少见,而在我国却是发生ACS 的常见疾病此种病例因为有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infectiv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IR) 存在,故治疗困难,病死率远较失血性休克为高。

腹腔室隔综合征常因多种腹内压急剧上升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临床典型例子是腹腔严重感染或外伤本身使腹腔内脏器水肿、体积剧增此时常伴有低血容量症为此而实施的足量液体复苏致腹膜和内脏进行性水肿;并因低血流灌注,内脏缺血复苏后再灌注损伤而致水肿加重;也可因敷料填塞止血、肠系膜静脉阻塞或暂时性门静脉阻断而加重。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重症腹膜炎或大手术时机体发生严重ISIR 结果大量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或组织间隙,出现第三间隙效应或液体扣押,液体治疗表现为显著的正平衡,即输入量远远超过排出量此时惟有足量输入平衡液方能抵消正平衡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血液浓缩,否则将出现回心血量减少心率加快而心排出量下降、HCT 上升、低血压。上述情况中腹膜和内脏水肿及腹腔积液已为难免,从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的角度出发,这时输液量并非太多而高度水肿仅仅只是ISIR 作用的恶果,不能据此否定液体复苏的必要性。此种循环内液体外渗为暂时性,当ISIR 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回复时,过多扣押的细胞外液回吸收,液体正平衡转为负平衡,水肿迅速消退。

发病机制:

腹膜和内脏水肿、腹腔积液致腹内压急剧升高引起腹腔室隔综合征时,可损害腹内及全

身器官生理功能,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

1. 腹壁张力增加 腹内压升高时,腔壁张力增加,严重时可致腹膨胀、腹壁紧张此时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腹直肌鞘血流减弱,如开腹手术后强行关腹其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高。腹腔dV/dP(容量/压力) 曲线不是呈直线型,有如氧离解曲线那样陡然上升,至一定限度后腹腔内容量即使有较小的增加就足以使腹内压大幅度升高;相反,部分减压就可明显降低腹腔高压。

2. 心动过速心排出量减少 腹内压升高后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心排出量也随之下降。腹腔镜手术时,低至1.33~2.00kPa(10~15mmHg) 的腹内压即可产生不良反应。心排出量(及每搏输出量) 下降原因有静脉回流减少、胸腔压力升高所致的左室充盈压增加和心肌顺应性下降全身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回流减少主要由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压差梯度下降、下腔静脉回流血减少、重症肝背侧大静脉外伤填塞止血后膈肌处下腔静脉功能性狭窄或机械性压迫、胸腔压力升高等所致。此时股静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右心房压等与腹内压成比例升高。

心动过速是腔内压升高最先出现的心血管反应以试图代偿每搏输出量的降低而维持心排出量。显然,心动过速如不足以代偿降低的每搏输出量则心排出量急剧下降,循环衰竭将随之发生。

3. 胸腔压力升高和肺顺应性下降 腹腔高压使双侧膈肌抬高及运动幅度降低,胸腔容量和顺应性下降,胸腔压力升高。胸腔压力升高一方面限制肺膨胀,使肺顺应性下降,结果表现为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峰值增加,肺泡通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减少。另一方面,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异常,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用呼吸机支持通气时,需要较高压力方能输入足够潮气量;如腹腔高压不及时解除,机械通气使胸腔压力继续升高,上述变化将进一步恶化。

4. 肾脏血流减少 腹内压升高最常见的表现是少尿Doty (1999)报道:腹内压升至

1.33kPa(10mmHg)尿量开始减少,2.00kPa(15mmHg)时尿量平均可以减少50%,2.67~

3.33kPa(20~25mmHg) 时显著少尿,5.33kPa(40mmHg)时无尿,减压lh 尿量才恢复。腹内压升高时尿量减少也是多因素所致,包括肾表浅皮质区灌注减少、肾血流减少、肾静脉受压致肾血管流出部分受阻、肾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上升上述因素均因腹腔高压直接压迫所致,但输尿管受压迫致肾后性梗阻的可能并不存在。

实验研究证明,腹内压升高至少尿后腹腔高压解除并未立即出现多尿,而是在约60min 后少尿才开始逆转,说明腹腔高压机械性压迫并非是少尿的惟一原因。少尿与腹内压升高后醛固酮和ADH 作用有关。

5. 腹内脏器血流灌注减少 腹内压升高时,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微循环血流进行性减少,肝动脉血流变化较门静脉血流变化更早更严重;肠系膜动脉血流和肠黏膜血流以及胃十二指肠、胰和脾动脉灌注均减少。总之,除肾上腺外所有腹内脏器血流灌注均减少上述变化超过心排出量下降的结果也可以出现在腹内压升高而心排出量和全身血管阻力仍属正常时。 肝硬化腹水病人的腹腔高压可引起肝静脉压升高肝静脉楔压和奇静脉血流(胃食管侧支血流指数) 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下降则相反,但腹内压升高是否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有争论

临床表现:

腹腔室隔综合征临床特征包括:

1. 腹膨胀和腹壁紧张 是腹腔内容量增加导致腹腔高压的最直接表现。开腹减压可见肠管高度水肿,涌出切口之外,术毕肠管不能还纳。

2. 吸气压峰值增加>8.34kPa(85cmH2O) 是横膈上抬、胸腔压力升高、肺顺应性下降结果。

3. 少尿 由肾血流灌注不足,醛固酮和ADH 增高引起此时对液体复苏,使用多巴胺及髓襻利尿剂[呋塞米(速尿)]均不会使尿量增加。

4. 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因机械通气不能提供足够肺泡通气量,而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O2潴留。开腹减压后,上述改变可迅速逆转

并发症:

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

1. 肾功能不全 其特点是尿量减少甚至无尿,补充液体或给予多巴胺及呋塞米(速尿) 等无效

2. 呼吸功能不全 早期表现为呼吸急促、Pa02下降,后期出现PaC02升高和气道压峰值增加。

3. 循环功能不全 最早出现心动过速,可代偿每搏输出量降低而维持心排出量;此后失代偿,由于回心血量不足则心排出量相应下降,血压下降但CVP 和PCWP 升高。 诊断:

1. 根据腹内压诊断的标准 腹内压升高到何程度才发生ACS 尚无统一意见,因腹内压急性增加时顺应性个体迥异。根据现有资料,可将腹内压升高分级如下:轻度升高1.33~

2.67kPa(10~20mmHg) ,当时间较短全身情况良好时能代偿,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度升高

2.67~5.33kPa(20~40mmHg) ,机体已失代偿;重度升高≥5.33kPa(40mmHg)机体已发生严重生理紊乱。

1999年Mayberry 信询292位创伤外科医师,7l%的医师根据临床特征做出诊断而做减压,14%医师根据膀胱压力测定决定手术。因此,目前大多数外科医师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诊断腹腔室隔综合征

2. 根据临床特征诊断的标准

(1)病史:失血性、感染性休克输入液体量足够(>12000ml) 。

(2)腹部体征:腹部高度膨隆腹壁高度紧张;术毕肠管高度水肿、膨胀不能还纳,强行还纳导致心、肺、肾功能不全;开腹减压可见肠管高度水肿涌出切口之外,心、肺肾功能不全逆转。

(3)器官功能:心率加快和(或) 血压下降;呼吸率上升,吸气压峰值上升>

8.34kPa(85cmH20),低氧血症;少尿或无尿,伴利尿药无效

病史必备,腹部体征三者居其一,器官功能不全三者齐备,即可诊断为ACS 。 治疗:

1. 腹腔减压

2. 暂时性“关腹”技术(temporary abdominal content containmentt-ACC)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Kron 在1984年首次提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这个名词。2006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世界联合会(World Society of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WSACS) 第二次会议中将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定义统一下来。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是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出现稳定升高并且>20mmHg(伴或不伴有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APP )≤60mmHg) ,同时合并有新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病因:

外科临床上急性腹内压升高常见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重症腹腔内感染伴感染性休克,重症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破裂、腹腔内急性出血或腹膜后血肿、腹腔填塞止血术后失血性休克或肝背侧大出血腹腔填塞止血术,经足量液体复苏后急性进行性内脏水肿,气腹下腹腔镜手术、充气抗休克应用肝移植术后、复杂的腹部血管手术和术后正压机械通气等

1. 失血性休克液体扩容后

(1)腹部创伤:国外报道重症腹部创伤为此病最多原因。Behrman(1998)报道失血性休克、腹腔内大出血、胰腺损伤共222例,补液量5800~12000ml ,输血800~5000ml ,发生ACS 3例。

(2)无腹部创伤:Ivy(1999)报道烧伤面积>70%继发ACS 3例,补液量>20000ml 。因此认为:大面积烧伤经大量液体输入病例并发气道高压、出现少尿或无尿时应警惕ACSMaxwell(1999)报道1216例失血性休克鶒,其中6例无腹部外伤史,约2/6继发ACS ,该组病例输入液体量19000±5000ml ,作者告诫:输入晶体液10000ml 以上警惕ACS 。重症腹部外伤出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经液体扩容出现全身性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腹膜和内脏进行性水肿,手术关腹之际肠管高度水肿、体积增大、肠曲明显膨出切口平面之上、不能还纳者,先考虑为ACS 。出现上述情况,如强行关闭腹壁切口必致腹内压迅速升高,离开手术室后出现呼吸、循环恶化少尿至无尿多数病例在术后10余小时内死亡,此时往往误诊为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

2. 感染性休克液体扩容后 国外报道大多为重症腹部外伤并失血性休克经足量液体复苏后导致ACS 不同的是重症胰腺炎并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西欧、北美少见,而在我国却是发生ACS 的常见疾病此种病例因为有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infectiv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IR) 存在,故治疗困难,病死率远较失血性休克为高。

腹腔室隔综合征常因多种腹内压急剧上升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临床典型例子是腹腔严重感染或外伤本身使腹腔内脏器水肿、体积剧增此时常伴有低血容量症为此而实施的足量液体复苏致腹膜和内脏进行性水肿;并因低血流灌注,内脏缺血复苏后再灌注损伤而致水肿加重;也可因敷料填塞止血、肠系膜静脉阻塞或暂时性门静脉阻断而加重。创伤、休克重症胰腺炎、重症腹膜炎或大手术时机体发生严重ISIR 结果大量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或组织间隙,出现第三间隙效应或液体扣押,液体治疗表现为显著的正平衡,即输入量远远超过排出量此时惟有足量输入平衡液方能抵消正平衡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血液浓缩,否则将出现回心血量减少心率加快而心排出量下降、HCT 上升、低血压。上述情况中腹膜和内脏水肿及腹腔积液已为难免,从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的角度出发,这时输液量并非太多而高度水肿仅仅只是ISIR 作用的恶果,不能据此否定液体复苏的必要性。此种循环内液体外渗为暂时性,当ISIR 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回复时,过多扣押的细胞外液回吸收,液体正平衡转为负平衡,水肿迅速消退。

发病机制:

腹膜和内脏水肿、腹腔积液致腹内压急剧升高引起腹腔室隔综合征时,可损害腹内及全

身器官生理功能,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

1. 腹壁张力增加 腹内压升高时,腔壁张力增加,严重时可致腹膨胀、腹壁紧张此时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腹直肌鞘血流减弱,如开腹手术后强行关腹其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高。腹腔dV/dP(容量/压力) 曲线不是呈直线型,有如氧离解曲线那样陡然上升,至一定限度后腹腔内容量即使有较小的增加就足以使腹内压大幅度升高;相反,部分减压就可明显降低腹腔高压。

2. 心动过速心排出量减少 腹内压升高后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心排出量也随之下降。腹腔镜手术时,低至1.33~2.00kPa(10~15mmHg) 的腹内压即可产生不良反应。心排出量(及每搏输出量) 下降原因有静脉回流减少、胸腔压力升高所致的左室充盈压增加和心肌顺应性下降全身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回流减少主要由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压差梯度下降、下腔静脉回流血减少、重症肝背侧大静脉外伤填塞止血后膈肌处下腔静脉功能性狭窄或机械性压迫、胸腔压力升高等所致。此时股静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右心房压等与腹内压成比例升高。

心动过速是腔内压升高最先出现的心血管反应以试图代偿每搏输出量的降低而维持心排出量。显然,心动过速如不足以代偿降低的每搏输出量则心排出量急剧下降,循环衰竭将随之发生。

3. 胸腔压力升高和肺顺应性下降 腹腔高压使双侧膈肌抬高及运动幅度降低,胸腔容量和顺应性下降,胸腔压力升高。胸腔压力升高一方面限制肺膨胀,使肺顺应性下降,结果表现为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峰值增加,肺泡通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减少。另一方面,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异常,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用呼吸机支持通气时,需要较高压力方能输入足够潮气量;如腹腔高压不及时解除,机械通气使胸腔压力继续升高,上述变化将进一步恶化。

4. 肾脏血流减少 腹内压升高最常见的表现是少尿Doty (1999)报道:腹内压升至

1.33kPa(10mmHg)尿量开始减少,2.00kPa(15mmHg)时尿量平均可以减少50%,2.67~

3.33kPa(20~25mmHg) 时显著少尿,5.33kPa(40mmHg)时无尿,减压lh 尿量才恢复。腹内压升高时尿量减少也是多因素所致,包括肾表浅皮质区灌注减少、肾血流减少、肾静脉受压致肾血管流出部分受阻、肾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上升上述因素均因腹腔高压直接压迫所致,但输尿管受压迫致肾后性梗阻的可能并不存在。

实验研究证明,腹内压升高至少尿后腹腔高压解除并未立即出现多尿,而是在约60min 后少尿才开始逆转,说明腹腔高压机械性压迫并非是少尿的惟一原因。少尿与腹内压升高后醛固酮和ADH 作用有关。

5. 腹内脏器血流灌注减少 腹内压升高时,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微循环血流进行性减少,肝动脉血流变化较门静脉血流变化更早更严重;肠系膜动脉血流和肠黏膜血流以及胃十二指肠、胰和脾动脉灌注均减少。总之,除肾上腺外所有腹内脏器血流灌注均减少上述变化超过心排出量下降的结果也可以出现在腹内压升高而心排出量和全身血管阻力仍属正常时。 肝硬化腹水病人的腹腔高压可引起肝静脉压升高肝静脉楔压和奇静脉血流(胃食管侧支血流指数) 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下降则相反,但腹内压升高是否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有争论

临床表现:

腹腔室隔综合征临床特征包括:

1. 腹膨胀和腹壁紧张 是腹腔内容量增加导致腹腔高压的最直接表现。开腹减压可见肠管高度水肿,涌出切口之外,术毕肠管不能还纳。

2. 吸气压峰值增加>8.34kPa(85cmH2O) 是横膈上抬、胸腔压力升高、肺顺应性下降结果。

3. 少尿 由肾血流灌注不足,醛固酮和ADH 增高引起此时对液体复苏,使用多巴胺及髓襻利尿剂[呋塞米(速尿)]均不会使尿量增加。

4. 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因机械通气不能提供足够肺泡通气量,而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O2潴留。开腹减压后,上述改变可迅速逆转

并发症:

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

1. 肾功能不全 其特点是尿量减少甚至无尿,补充液体或给予多巴胺及呋塞米(速尿) 等无效

2. 呼吸功能不全 早期表现为呼吸急促、Pa02下降,后期出现PaC02升高和气道压峰值增加。

3. 循环功能不全 最早出现心动过速,可代偿每搏输出量降低而维持心排出量;此后失代偿,由于回心血量不足则心排出量相应下降,血压下降但CVP 和PCWP 升高。 诊断:

1. 根据腹内压诊断的标准 腹内压升高到何程度才发生ACS 尚无统一意见,因腹内压急性增加时顺应性个体迥异。根据现有资料,可将腹内压升高分级如下:轻度升高1.33~

2.67kPa(10~20mmHg) ,当时间较短全身情况良好时能代偿,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度升高

2.67~5.33kPa(20~40mmHg) ,机体已失代偿;重度升高≥5.33kPa(40mmHg)机体已发生严重生理紊乱。

1999年Mayberry 信询292位创伤外科医师,7l%的医师根据临床特征做出诊断而做减压,14%医师根据膀胱压力测定决定手术。因此,目前大多数外科医师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诊断腹腔室隔综合征

2. 根据临床特征诊断的标准

(1)病史:失血性、感染性休克输入液体量足够(>12000ml) 。

(2)腹部体征:腹部高度膨隆腹壁高度紧张;术毕肠管高度水肿、膨胀不能还纳,强行还纳导致心、肺、肾功能不全;开腹减压可见肠管高度水肿涌出切口之外,心、肺肾功能不全逆转。

(3)器官功能:心率加快和(或) 血压下降;呼吸率上升,吸气压峰值上升>

8.34kPa(85cmH20),低氧血症;少尿或无尿,伴利尿药无效

病史必备,腹部体征三者居其一,器官功能不全三者齐备,即可诊断为ACS 。 治疗:

1. 腹腔减压

2. 暂时性“关腹”技术(temporary abdominal content containmentt-ACC)


相关内容

  • 急性爆发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 1325职业与健康6 2004年9月第20卷第9期 OCCUPA TION AND HEALTH Vol. 20No. 9Septe mber, 2004 急性爆发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董津生, 刘书航 (天津市宾水医院, 300381) 关键词 急性爆发性胰腺炎; 诊断; 治疗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疑难和微小畸形报告指南
  • 江苏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 一. 监测目的 在全省开展全人群的出生缺陷监测,其目的是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全省水平的出生缺陷资料,动态观察出生缺陷的发生现状及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决策以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中国儿 ...

  • 外科学名词解释人卫版医学生考试必备通用版
  • 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 ...

  •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 史茔!}挂苤蛊!!!!生i旦竖堑鲞笙!!翅!}・坐』!!瑾,血些?四7,!01.45,斗堕旦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纽 巾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J:2000年制定的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在全国实施以来 ...

  • 深圳市医疗机构手术分级标准
  • 附件八:深圳市医疗机构手术分级标准 妇 科 1.扩宫和刮宫术 2.输卵管通气.通液术 3.后穹窿穿刺.切开术 4.外阴.宫颈活体组织采取术 5.外阴良性肿物切除.前庭大腺囊肿手术 6.附件切除术 7.异位妊娠手术 8.经阴道有蒂子宫肌瘤摘除术 1. 2. 3. 4. 5. 6. 7. 8. 9. 1 ...

  •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2
  • 1. 机体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2.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3.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4.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

  • 临床医学解剖学试题脉管系统
  • 脉管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 脉管系 A. 由心和血管系组成 B. 淋巴液汇人静脉 C. 动脉内含动脉血 D. 静脉内含静脉血 E. 只有运送物质的功能 2. 心血管系 A. 动脉是由心房发出的血管 B. 静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 C. 毛细血管起于盲端 D. 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快 E. 组织静息时 ...

  • 手术分级标准
  • 手术分级标准 妇 科 一级手术 1.扩宫和刮宫术2.输卵管通气.通液术3.后穹窿穿刺4.外阴.宫颈活体组织采取术5.外阴良性肿物切除.前庭大腺囊肿手术6.经阴道有蒂子宫肌瘤摘除术7.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赘生物电切术8.宫颈电灼术.冷冻术及激光治疗术 二级手术 1. 子宫切除术.子宫及附件切除术2. ...

  • 手术麻醉分级标准
  • [六]附录 八.手术分级标准 妇 科 一级手术 1.扩宫和刮宫术2.输卵管通气.通液术3.后穹窿穿刺4.外阴.宫颈活体组织采取术5.外阴良性肿物切除.前庭大腺囊肿手术6.经阴道有蒂子宫肌瘤摘除术 7.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赘生物电切术8.宫颈电灼术.冷冻术及激光治疗术 二级手术 1. 子宫切除术.子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