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金融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现状、问题

及其对策研究

O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shanghai

作 者: 学 号: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年 月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入,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房地产供应结构失衡,投机加剧等问题也逐步体现出来,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来防止房地产的过热发展,但房价仍然一路攀高。于此同时,房地产泡沫化、高房价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也成为社会各界的主要争论话题。

本文以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房地产现状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房价收入比、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等指标,对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指数 房价收入比

O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shanghai

Abstract

With Chinese housing system coming into progress,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china has come into a new stage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the mean time, issues such as the supplies and demands imbalance of real estate have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A series of regulatory policies to prevent the real estate bubble from generating were introduced by central government,pries are still soar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l estate bubble and high Prie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society. Whether the real estate bubble exists has become the main issue in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shanghai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 Starting with the related principles of the real estate bubble,based on collecting a lot of data of the real estate bubble, many effecting factors, such as house price-to-income ratio, the ratio of GDP in real estate, the ratio of the total soci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 real estate is analysis. Finally, the reasons of the real estate bubble and its damages are concluded, and preventing measures is proposed.

Key Words: Real Estate Bubble Real Estate Index House Price-to-income Ratio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 2 一、引言 ..................................................... 2 二、上海市房地产现状与问题 ................................... 3 (一)、房地产投资额分析 .................................... 3 (二)、商品房建设规模与销售情况分析 ........................ 5 (三)、商品房价格分析 ...................................... 5 (四)、土地出让规模分析 .................................... 8 三、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成因、危害及其对策 ................... 8 (一)、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成因 ............................ 8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 10 (三)、解决策略 ........................................... 11 四、结论 .................................................... 12 参考文献 ..................................................... I 附录........................................................ II 致谢......................................................... V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一、引言

在很早以前,房地产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关注。近年来,关于房地产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为后人研究房地产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郑子濮(2004)对已有的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造,运用统计方法去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后,使用聚类分析对我国1992-2002年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未达到1992、1993年时的过热状态,目前的房产市场仍处于1994-1997年调整期之后的缓慢复苏发展阶段,总量上还没有出现泡沫的结论。

袁志刚和樊潇彦(2004)在回顾和借鉴有关经济“泡沫”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构造了一个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 ,给出了地产均衡价格中理性泡沫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以及导致泡沫破灭的相应条件。在理论上该模型为行为人预期、银行信贷以及政府政策在地产泡沫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简明、统一的分析框架,并用该模型对历史上有名的几次房地产泡沫进行了有力的解释。

邹巍(2005)通过对1987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历史的研究,与我国房地产泡沫进行对比,并提出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前景,以及解决对策。

史永东和陈日清(2006)通过建立一个0-1决策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中羊群行为的形成机制、羊群行为如何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生成、以及经济状况恶化时泡沫破裂后居民破产的可能性。结论显示,居民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选择广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也受羊群行为的影响,而羊群行为的存在使得房地产市场产生价格泡沫,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时,居民破产的概率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居民的预期相关。

袁志刚(2007)提出供给与需求决定商品的产量及其价格,任何政策怎样影响经济,应该先考虑它如何影响供给与需求。在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影响供求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刘峻岭(2008)分析了影响房地产泡沫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社会、环境等因素,通过对合肥房地产市场的信息调查,从房价收入比、空置率、房地产的资金来源等

几个方面论述了房地产经济程度,同时对遏制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运用多项指标综合分析了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状,重点分析了衡量房地产泡沫最有力的指标即房价收入比后,结合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等辅助性指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现有的房地产泡沫研究的综述;第二部分是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了房地产投资额、商品房建设规模与销售情况、商品房价格、房价收入比、土地出让规模;第三部分分析了上海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防范对策;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二、上海市房地产现状与问题 (一)、房地产投资额分析 1.房地产投资现状

近年来,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2000年的房地产投资额为566.17亿元,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1464.18亿元,其中住宅投资从408.82亿元增长到918.68亿元,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282%。从2007年到2008年,上海房地产投资与住宅投资增幅都少于1%,而后直到2009年4月为止,房地产投资与住宅投资都呈颓势,连续下降,之后月份逐步回升。自2010年1月开始,房地产投资大幅回升,至6月房地产投资同期增长35.3%,住宅投资同期增长44.3%。(如附录1)

2.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

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供给对需求最直接的反映,投资额超常增长可能意味着投机需求和虚高价格的形成。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房地产在整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是否合理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投资等,在发达国家,房地产投资一般占20%-25%。我国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行业,该指标在30%以上视为有泡沫。

如附录2所示,2000-2004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的30.28%上升到38.11%,之后持续回落到2009年的27.77%。2000-2006年房地

1

参见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例 http://cs.house.sina.com.cn/news/2009-07-21/161424264.html

产开发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均在30%以上,根据该指标在30%以上视为有泡沫来判断,说明上海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已经出现泡沫。但是该比例在2005年开始不断下降,在2007年终于低于30%,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有关当局已经出台政策调整,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使其保持在合理的区间,避免投资规模增长过快现象的再度出现。 3.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

“房地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指标,房地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指标,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对未来房价预期过高而出现的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继而引发未来的价格飞涨和大量房屋空置,该指标在我国的合理范围在10%到14%之间2。结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辅助判断上海房地产投资情况,“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的合理区间应为[1,1.4],超过2倍或小于0.2倍,才会出现房地产经济过热或过冷现象”3。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是反映整个房地产业冷暖的重要指标之一。如表1所示,该比率由2000年的11.87%连续上升至2004年的14.56%,随后又连续下降,2009年占同期GDP的比重为9.73%。从结果上来看,除了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达14.56%,超过10%到14%的合理范围外,其他年度均在范围之内,说明上海基本没有房地产过热现象。

表1 2000-2009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

GDP(亿元) GDP增长率

投资(亿元) 投资增长率 /GDP

房地产投资

增长率/GDP增长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66.17 630.73 748.89 901.24 1175.46 1246.86 1275.59 1307.53 1366.87 1464.18 9.97% 11.40% 18.73% 20.34% 30.43% 6.07% 2.30% 2.50% 4.54% 7.12% 4771.17 5210.12 5741.03 6694.23 8072.83 9247.66 10572.24 12494.01 14069.87 15 046.45 13.90% 9.20% 10.19% 16.60% 20.59% 14.55% 14.32% 18.18% 12.61% 6.94% 11.87% 12.11% 13.04% 13.46% 14.56% 13.48% 12.07% 10.47% 9.71% 9.73% 0.72 1.24 1.84 1.23 1.48 0.42 0.16 0.14 0.36 1.03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计算获得 23

参见李奎刚.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兼谈重庆房地产泡沫)[D].重庆:重庆大学,2005

参见《深圳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深圳房地产预警体系研究报告.中经BP社,2003-12

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上看,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在2004年该比值是1.48,超过合理区间,但2005年由于宏观调控回落至0.4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说明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基本健康。 (二)、商品房建设规模与销售情况分析

从商品房供给方面看,2000-2005年间上海房地产供给增长较快,各项指标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上海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10462.3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0.34%,其中住宅面积为8091.8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6.03%,表现出突出的增长率。从2007年开始,房地产的供应量开始下降,2009年房屋施工面积为9961.60万平方米,比2005年降低了4.79%,这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有一定的关系。2006-2009年房屋施工面积增幅逐年下降,其中住宅施工面积由2006年的7988.73万平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6550.73万平方米,别墅与高档公寓由2006年的1381.80万平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1302.04万平方米,这些指标均表明开发商减慢了住宅开发速度。(见附录3)

2009年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3372.4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46.8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2928.0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8.94%,别墅和高档公寓销售面积为450.4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73.58%,办公楼销售面积为20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9.17%。2000年到2004年上海商品房与住宅销售良好,房地产供不应求。从总量变动来看,2005年后房地产基本稳定。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上海房地产销售大幅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37.86%。(见附录4) (三)、商品房价格分析 1.商品房价格现状

如附录5所示,2001年至2009年间,上海商品房销售价格由3866元/平方米上涨到12839.98/平方米,住宅销售价格由3659元/平方米上涨到12364元/平方米。从图中可以看出,2001-2009年,上海房地产销售价格增速有几个高点,在2002-2004年间房地产销售价格增速比较明显,商品房销售价格分别上涨了6.93%、23.80%、26.79%;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了9.51%、24.51%、27.98%;2007年,商品房与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了16.19%、17.25%;尤其是2009年,上海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幅度很大,比2008年平均价格上升了55.54%,其中商品住宅房平均价格比2008年上升了55.54%。从整体趋势来说,商品房和住宅销售价格的增速基本一致,可以说是住宅的销售价格的变动带动了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变化,这是因为住宅占商品房比例很

大的原因。 2.房价收入比

为了定量讨论房价是否合理,人们常常用“房价收入比”来考察居民的购买承受能力。所谓房价收入比4,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即:

房价收入比=住房平均价格/居民平均年全部收入

国内目前流行的3-6倍的说法5,据考证是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黑马先生(AndrewHamer)在进行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研究时,提出的一个世界银行认为“比较理想”的比例。

国内许多学者都用这个指标并结合国际通用警戒水平,即“房价收入比正常应在3-6”来判断国内房价是否存在泡沫。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房价收入比”在我国不适用(徐滇庆2006)。原因主要有,首先,从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来看,不同国家房价收入比的离散程度相当大,方差太高使得房价收入比说明不了问题;其次,在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大部分购房的人并不是当地居民,而平均收入肯定是根据当地居民的收入统计的。第三,由于各国乃至各个部门公布的“房价”和“收入”的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统计数据来源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房价收入比内涵各有不同,所以简单的用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和外国相比是不合理的。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可以统一房价和收入的定义,并且在相同的定义下将房价收入比用于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还是可以从这一指标中看出很多问题来的。在这里,我们参照《国民经济安全研究—房地产泡沫、经济波动与政府调控》一书中的指标选取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房价收入比=商品住宅平均单套价格/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

=(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商品住宅平均单套销售面积)/(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家庭平均每户人口数)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公布的商品房销售总额和销售面积可以计算出每平方米住房的平均价格。每套住房平均房价等于每平方米住房平均价格乘以每套住房面积,这里以80平方米的住房为例。从附录6中可见,自从1995年以来上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持续增加,同期,平均住房价格也在逐年升高,但收入升高的速度远远小于房价升高的速度。房价收入比的大小就取决于着两个变量的相对上升幅度。

45

参见 徐滇庆《房价与泡沫经济》第33页

参见百度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865384.htm?fr=ala0_1

表2 房价收入比

年份(年) 人均可支配平均每户人

收入(元) 口(人)

户均可支配平均房价收入(元) (元/平方

平均住房价格(元)

房价收入比

米)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7 172 8 159 8 439 8 773 10 932 11 718 12 883 13 250 14 867 16 683 18 645 20 668 23 623 26 675 28 838

2.9 2.9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7 2.7 2.7 2.7 2.7

20799 23661 23629 24564 30610 32810 36072 37100 41628 46712 50342 55804 63781 72023 77863

2572 3199 3198 3557 3422 3565 3866 4134 5118 6489 6842 7196 8361 8255 12840

205771 255958 255879 284554 273753 285200 309280 330720 409440 519120 547360 575681 668879 660401 1027199

9.89 10.82 10.83 11.58 8.94 8.69 8.57 8.91 9.84 11.11 10.87 10.32 10.49 9.17 13.19

数据来源:房价收入比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获得

由表2所示,从1995-1998年间,房价收入比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9.89上升到1998年的11.58。在1998年以后,由于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房价上涨的速度,房价收入比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在2001年-2004,由于房价上涨速度加快,房价收入比逐年上升,且上升趋势加快,尤其是2004年,房价收入比达11.11,就是说人们不吃不喝,将所有的收入用于买房,也只能在11.11年后买到80平方米的一套房子,这让社会上出现很多对房价飞涨的抱怨。在2005-2007年间,房价收入比基本上在10左右波动,小幅下降,这是因为房价上涨过快引来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不满,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所致。在2008-2009年间,房地产市场发展有悖常规,导致房价收入比扭曲发展,尤其是2009年,房价收入比达13.13,比2008年升高了4.02。

房价收入比只能大致反映居民购买住房的能力,在使用这个指标的时候必须注意到它的局限性。“房价收入比”涉及到房价与收入两方面,因此房价收入比过高并不是绝对的说明房价出现了泡沫,它也说明我国居民的收入过低。我国的收入信用制度很不健全,统计数据中的可支配收入中难以包括全部的收入,比如奖金、补助、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房价收入比较高说明我国居民的供房的负担较重,同时提醒我们房价相对于我国居民的收入较高,我们应该在抑制房价上涨速度的同时,加快提高居

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四)、土地出让规模分析

如附录7所示,从2000-2009年土地出让规模的整体分布来看,大略体现出其发展的一个生命周期,2000-2002年为成长期,2003-2006年为稳定期,而2007-2009开始进入衰退期。2000-2002年上海土地供应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1年出让土地面积522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48%;2002年出让土地面积6729.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72%。2003-2006年上海土地供应量较稳定,分别别去年增长3.8%、2.14%、-9.03%、18.81%。2007-2009年,土地出让规模呈现颓势,2007年土地供应大规模减少,2007年上海共出让地块696幅,出让面积2740.22万平方米、可建面积3346.23万平方米、住宅用面积915.42万平方米,与2006年相比,总出让规模缩小了64.32%左右。2008出让面积为2506.72万平方米,住宅出让面积为952.66万平方米。2009年土地供应比2008年略有上升,但很难回到2006年之前的状态,其出让面积为2661.1万平方米,住宅出让面积1318.41万平方米。 三、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成因、危害及其对策 (一)、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成因 1.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在2008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有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其中陷于倒闭困境的主要是加工贸易企业,这些出口企业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多数是私营企业。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07年7月次贷危机爆发后,三季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幅仅为12.4%,四季度再缩小到10.8%。而到2008年2月份,对美出口增幅更变成了52%的负增长,中国陷入了制造业危机。同时中国出口受阻,大量的顺差导致政府为减低升值速率而增加外汇储备,被迫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如附录8所示,在 2001-200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基本呈直线趋势增长,2001年的货币供应量为149613.34亿元,直至l2月末,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606200亿元,同比增长27.58%。

一方面,消费者为了抵制通胀带来的经济损失,采用了买房保值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地产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另一方面,在我国制造业盈利空间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又多次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行业的成本升高,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导致投资者对制造业失去信心,那么将资金撤出制造业是很合逻辑的选择。在制造业不兴的同时,我国股市状况不佳,这批民间游资也

未进入股市,在没有更好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房地产投机需求,从而抬高房价。 2.地方政府的推动

最近几年,土地成为各地政府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据调查,40%-60%的地方财政收入来自于房地产业,包括土地出让金和与房地产相关的税费收入。如果考虑到其对建筑业、金融业等相关产业的影响,则该比例会更高。2009年,上海土地出让达到1043亿元,同比增加达172%,占其财政收入的比例为41.06%,2008年和2007该比例为16.03%和38.19%。“卖地”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而上海房地产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正是因为如此,各地才不断出现“地王”,土地供应过快上涨导致“圈地热”,圈地热导致地价不断上涨,进而房价也不断上涨,从而能进一步拉高地价。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一般用GDP的增长率作为指标来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于是地方政府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通过掌握的土地资源促进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为房价的上涨推波助澜。据统计,2009年上海房地产增加值达到1220.9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19%,为近年来最高。上海2009年GDP增长率为8.2%,而房地产增加值的增长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为39.4%。由此可见,2009年上海房地产行业对其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房地产业的兴衰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以及政府官员的业绩息息相关,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分享房价上涨带来的好处。 3.住房供应结构失衡

从房屋供给方面看,2007、2008、2009年上海房屋总施工面积分别为10766.72万平方米、10390.67万平方米、9961.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占总施工面积分别为70.99%、66.14%、65.76%,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在国家出台政策抑制房价的压力下,导致住宅开发的成本上升而带来的收益率下降,开发商不得不缩减住宅的开发,但反观高档别墅的建设,其占总房屋施工面积的比率在2007、2008、2009分别为13.86%、12.87%、13.07%,在2008年短暂下降后于2009年再次逆势而上,这是由于对于同样的成本支出,高档住宅与写字楼获得的收益必然大于普通商品住宅与经济适用房,因此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发商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前者。。对于现在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是最大的现实问题。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一直较慢,直到2007年国务

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和基本框架,但是各省市地区均把商品住房用地作为主要的供给对象,而保障性住房用地在计划目标中占比就严重不足,完成率则均较低,这个现实问题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完成率在2008、2009、2010年均较好,分别为130%、123%、99%,但是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基数较低以及申领条件等等原因,对于解决上海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帮助任然不大。 4.银行系统的投资倾向

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及其保值增值性,银行系统很愿意发放房地产贷款。央行近日发布的《2010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新增6.54万亿元,其中将近2万亿元流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占人民币新增贷款的27%。显然,中国主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安危,直接影响到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安全。而据人民银行统计,2010年一季度上海全市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38.1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311.3亿元,新增个人房贷比去年同期增加10倍之多。其中新建房和二手房贷款分别增加162亿元和176.1亿元,表明房地产贷款业务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和核心业务之一。金融系统的投资倾向一方面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率一般在20%-30%,其他运营资金主要为银行贷款,这增大了金融系统的金融风险。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1.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房价飞涨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比如说在上海买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的平均价格在103万左右,为了买房,居民不得不压缩生活费用、提高储蓄,从而出现消费极大下降的情况。个人消费减少,则企业将由于库存增加而引起现金流流动不畅,进而减少生产规模及研发资金,这必将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于是居民的收入受到影响,由于收入受到影响,居民不得不再次减少消费,由此以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来来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2.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社会资源总量是基本不变的,当大部分资源投向房地产业时,必定导致其他行业的资源不足。一方面,在房地产泡沫存在时期,房地产价格迅速上升,高额投资回报率会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到房地产行业,从而导致了其他一些产业得不到资金的支持而生产萎缩,效率下降,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的关联性

很强,在房地产泡沫扩张期间,房地产价格上涨,房屋建设量迅速增加,其关联产业也将得到迅速扩张,但当房地产泡沫破裂之时,其上下游产业就会产生大量闲置,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3.扩大贫富差距

由于房地产价格不断提高,使拥有房地产的家庭收入随着房地产的增值而提高,而没有房子的家庭收入的提高远远小于拥有房地产的家庭,这样会造成有房者和无房者的收入差异增大,使无房者心理不平衡,引发社会问题。房地产泡沫使一部分人成为暴发户,另一部分人则倾家荡产,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更为严重的是,高房价不仅仅影响房地产市场上的供求双方,据统计,房地产行业直接或间接影响60余个行业,房地产业可以拉动上下游如钢铁、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家电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果不堪设想。 4.增加银行风险

宽松的金融环境,是房地产泡沫滋生的温床。在泡沫经济泛起阶段,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预期很高,于是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业。房地产投机导致其供应者与需求者都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商业银行为他们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谋求高额利润,某些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放松对贷款的限制。一旦泡沫经济破灭,大量房地产企业破产,就会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暴露,同时大幅下降的房价和地价也将导致抵押品价值的缩水,银行账目上必然出现大量呆账、坏账,危及银行的资产安全,最终拖垮银行系统,从而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 (三)、解决策略 1.拓宽投资渠道

目前,我国居民对资产投资的保值性需求日益增强,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普遍偏高,而在我国投资渠道狭窄,缺乏有效的通胀防御性投资工具,真正能吸引国内较大资金容量的只有银行、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但是,这三大市场的收益率都比较低,风险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阶层,他们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却面临投资无门的情况,正如温州的炒房团,于是房地产乐观的收益前景派生出大量的投资需求,导致了现阶段房价过高现象。因此,政府必须牵头形成广阔的投资渠道,并适度引导民间资金流向直接或间接实体产业,为其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2.严格土地资源管理

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土地财政”,是因为地方政府能从土地出让中获取巨大

收益,房地产在提高地方政府GDP、税收、财政收入方面确实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房地产过热导致房产价格过高,加重了广大百姓的生活负担。因此,政府应当通过调整土地资源供应量,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要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要求,保持合理的土地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落实土地出让公开招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 3.调节住房供应结构

目前,我国的住房供应体系主要由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组成,保障性住房包括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屋、公共租赁房,合理的住房供应结构,无疑将起到稳定住房价格的作用,同时对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刺激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商品房的建设,我们要增加小户型房源,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对于保障性住房,我们要明确关于保障性住房指标,增加透明度,即每年计划建设多少、有多少人群可以获得,现在这些并不透明。对于低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他们完全不具备对住房的购买力,因此政府的职责就应该是搞好廉租房建设,让那部分人群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而对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其具备一定的住房购买力,但由于现阶段的房价过高而削弱了他们的购买力,对这部分家庭,政府可以适当建设经济适用房,满足他们的购房需求,让他们不至于节衣缩食地去追高购买商品房而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 4.加强银行监管

推动房价上涨的资金一般都是从银行流出的,一旦泡沫经济破灭,银行必将面对大量的呆账、坏账,因此加强银行信贷的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商业银行要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分析、预测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和扩大房地产市场信息来源,及时关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提高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的分析预测能力。其次信贷从业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在调查环节尽职尽责,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及时分析信贷业务的客户风险和经营风险,研究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最后,为了使商业银行把房地产信贷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央行应该适当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四、结论

通过对上海房地产市场基本运行状况及多个泡沫度量指标的分析,看出当前房地

产市场整体运行过热,的确存在泡沫并且显示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在此形势下,社会各界的压力导致了政府在短期内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试图打击房地产市场的热潮,降低房屋销售价格。但我们不能一味的打压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也是先导产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袭击中国后,房地产业承担了重任,拉动了内需,把中国从泥潭中拉出。但是如果任由房价继续快速上涨,我国国民经济将会受到冲击,全社会资金大量积聚到房地产业,可能会侵蚀其他产业资金来源,降低社会生产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受阻,国民经济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对此必须谨慎处理,因势利导,遏制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蔓延。

本文的论证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讨论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的现状时,数据不够充分,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房价数据混乱,即使是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也常常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也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笔者未能通过调研以获得充分的数据,只能以点代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导致判断不够精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对各指标的讨论和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请各位见谅。

参考文献

[1] 郑子濮.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及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2] 袁志刚,樊潇彦.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J].经济研究,2004,(3):34-43 [3] 邹巍. 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房地产泡沫——以日本为例[J]中国房地产.2005,(9):

54-56

[4] 史永东,陈日清. 信息不对称、羊群行为与房地产市场中的居民破产[J]财经问题

研究, 2006,(12):39-42

[5] 袁志刚.关于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供需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5(04) ,67-70

[6] 刘峻岭. 房地产泡沫经济分析[J]安徽建筑,2008,(06):198-202 [7] 许滇庆.房价与泡沫经济[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6.8

[8] 李奎刚.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兼谈重庆房地产泡沫)[D].重庆:重庆大学,2005 [9] 房地产开发占全国固定资产比重

http://cs.house.sina.com.cn/news/2009-07-21/161424264.html

[10]《深圳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深圳房地产预警体系研究报告.中经BP社,2003-12

附录

1. 我国房地产及住宅投资累计同期增长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2.2000-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869.67 1994.73 2187.06 2452.11 3084.66 3542.55 3925.09 4458.61 4829.45 5273.33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566.17 630.73 748.89 901.24 1175.46 1246.86 1275.59 1307.53 1366.87 1464.18

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

30.28% 31.62% 34.24% 36.75% 38.11% 35.20% 32.50% 29.33% 28.30% 27.77%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获得

3. 2000-2009年上海商品房施工规模(单位:万平方米)

年份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

米)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5523.23 5986.18 6856.96 8267.51 9481.61 10462.39 10938.75 10766.72 10390.67 4263.50 4842.31 5727.24 6782.09 7631.31 8091.85 7988.73 7642.79 6872.10 254.11 302.92 625.91 847.74 985.53 1652.89 1381.80 1492.75 1337.61 住 宅 # 别墅、高档公寓

办公楼 商业营业用

其 他

515.10 362.54 311.83 417.83 520.65 630.38 723.78 935.23 1084.47 438.47 423.29 433.19 564.04 725.59 951.58 1074.06 1131.86 1222.53 306.16 358.04 384.70 503.55 604.05 788.58 1152.18 1056.84 1211.57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4.2000-2009年上海商品房销售情况

年份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557.87 1796.64 1971.47 2376.40 3488.75 3158.87 3025.40 3694.96 2296.12 3372.45

1445.87 1681.48 1846.38 2224.47 3233.74 2845.70 2615.49 3279.17 1965.86 2928.04

53.44 87.63 182.55 217.66 342.02 449.38 498.56 503.14 259.49 450.42

47.46 40.98 42.35 5.18 84.83 150.20 188.51 150.93 145.87 203.00

54.54 56.55 73.94 78.05 121.57 65.05 82.35 198.38 117.27 126.49

1252.37 1588.82 1803.83 2210.61 3147.04 2259.19 2319.13 66.47 67.12 144.92

住宅

# 别墅、高档公寓

办公楼

商业营业用

其他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5. 2001-2009年上海房地产平均销售价格情况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商品房售价增速与住宅售价增速的数据由本人计算获得

6. 1995-2009上海市城镇人口户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住房价格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7.2000-2009年上海土地出让情况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8.中国货币供应量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致谢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在华师大学习金融学的美好时光就过去了。在这三年里,我在金融与统计学院广大优秀教师的教导下进入金融学的世界,这段时光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要感谢那些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袁东安,他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与我交流,多次对本文的结构、内容等方面给予了耐心而细致的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毕业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同时,我也要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他们不仅给我传授知识,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其次,我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参考引用了不少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致谢。此外,我还要感谢与我一起学习了三年的各位同学,感谢他们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必定会有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V

华东师范大学 金融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论文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现状、问题

及其对策研究

O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shanghai

作 者: 学 号: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年 月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入,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房地产供应结构失衡,投机加剧等问题也逐步体现出来,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来防止房地产的过热发展,但房价仍然一路攀高。于此同时,房地产泡沫化、高房价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也成为社会各界的主要争论话题。

本文以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房地产现状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房价收入比、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等指标,对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指数 房价收入比

O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shanghai

Abstract

With Chinese housing system coming into progress,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china has come into a new stage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the mean time, issues such as the supplies and demands imbalance of real estate have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A series of regulatory policies to prevent the real estate bubble from generating were introduced by central government,pries are still soar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l estate bubble and high Prie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society. Whether the real estate bubble exists has become the main issue in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 shanghai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 Starting with the related principles of the real estate bubble,based on collecting a lot of data of the real estate bubble, many effecting factors, such as house price-to-income ratio, the ratio of GDP in real estate, the ratio of the total soci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 real estate is analysis. Finally, the reasons of the real estate bubble and its damages are concluded, and preventing measures is proposed.

Key Words: Real Estate Bubble Real Estate Index House Price-to-income Ratio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 2 一、引言 ..................................................... 2 二、上海市房地产现状与问题 ................................... 3 (一)、房地产投资额分析 .................................... 3 (二)、商品房建设规模与销售情况分析 ........................ 5 (三)、商品房价格分析 ...................................... 5 (四)、土地出让规模分析 .................................... 8 三、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成因、危害及其对策 ................... 8 (一)、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成因 ............................ 8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 10 (三)、解决策略 ........................................... 11 四、结论 .................................................... 12 参考文献 ..................................................... I 附录........................................................ II 致谢......................................................... V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一、引言

在很早以前,房地产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关注。近年来,关于房地产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为后人研究房地产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郑子濮(2004)对已有的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造,运用统计方法去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后,使用聚类分析对我国1992-2002年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未达到1992、1993年时的过热状态,目前的房产市场仍处于1994-1997年调整期之后的缓慢复苏发展阶段,总量上还没有出现泡沫的结论。

袁志刚和樊潇彦(2004)在回顾和借鉴有关经济“泡沫”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构造了一个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 ,给出了地产均衡价格中理性泡沫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以及导致泡沫破灭的相应条件。在理论上该模型为行为人预期、银行信贷以及政府政策在地产泡沫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简明、统一的分析框架,并用该模型对历史上有名的几次房地产泡沫进行了有力的解释。

邹巍(2005)通过对1987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历史的研究,与我国房地产泡沫进行对比,并提出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前景,以及解决对策。

史永东和陈日清(2006)通过建立一个0-1决策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中羊群行为的形成机制、羊群行为如何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生成、以及经济状况恶化时泡沫破裂后居民破产的可能性。结论显示,居民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选择广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也受羊群行为的影响,而羊群行为的存在使得房地产市场产生价格泡沫,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时,居民破产的概率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居民的预期相关。

袁志刚(2007)提出供给与需求决定商品的产量及其价格,任何政策怎样影响经济,应该先考虑它如何影响供给与需求。在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影响供求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刘峻岭(2008)分析了影响房地产泡沫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社会、环境等因素,通过对合肥房地产市场的信息调查,从房价收入比、空置率、房地产的资金来源等

几个方面论述了房地产经济程度,同时对遏制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运用多项指标综合分析了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状,重点分析了衡量房地产泡沫最有力的指标即房价收入比后,结合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等辅助性指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现有的房地产泡沫研究的综述;第二部分是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了房地产投资额、商品房建设规模与销售情况、商品房价格、房价收入比、土地出让规模;第三部分分析了上海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防范对策;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二、上海市房地产现状与问题 (一)、房地产投资额分析 1.房地产投资现状

近年来,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2000年的房地产投资额为566.17亿元,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了1464.18亿元,其中住宅投资从408.82亿元增长到918.68亿元,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282%。从2007年到2008年,上海房地产投资与住宅投资增幅都少于1%,而后直到2009年4月为止,房地产投资与住宅投资都呈颓势,连续下降,之后月份逐步回升。自2010年1月开始,房地产投资大幅回升,至6月房地产投资同期增长35.3%,住宅投资同期增长44.3%。(如附录1)

2.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

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供给对需求最直接的反映,投资额超常增长可能意味着投机需求和虚高价格的形成。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房地产在整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是否合理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投资等,在发达国家,房地产投资一般占20%-25%。我国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行业,该指标在30%以上视为有泡沫。

如附录2所示,2000-2004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的30.28%上升到38.11%,之后持续回落到2009年的27.77%。2000-2006年房地

1

参见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例 http://cs.house.sina.com.cn/news/2009-07-21/161424264.html

产开发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均在30%以上,根据该指标在30%以上视为有泡沫来判断,说明上海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已经出现泡沫。但是该比例在2005年开始不断下降,在2007年终于低于30%,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有关当局已经出台政策调整,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使其保持在合理的区间,避免投资规模增长过快现象的再度出现。 3.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

“房地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指标,房地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指标,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对未来房价预期过高而出现的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继而引发未来的价格飞涨和大量房屋空置,该指标在我国的合理范围在10%到14%之间2。结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辅助判断上海房地产投资情况,“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的合理区间应为[1,1.4],超过2倍或小于0.2倍,才会出现房地产经济过热或过冷现象”3。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是反映整个房地产业冷暖的重要指标之一。如表1所示,该比率由2000年的11.87%连续上升至2004年的14.56%,随后又连续下降,2009年占同期GDP的比重为9.73%。从结果上来看,除了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达14.56%,超过10%到14%的合理范围外,其他年度均在范围之内,说明上海基本没有房地产过热现象。

表1 2000-2009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

GDP(亿元) GDP增长率

投资(亿元) 投资增长率 /GDP

房地产投资

增长率/GDP增长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66.17 630.73 748.89 901.24 1175.46 1246.86 1275.59 1307.53 1366.87 1464.18 9.97% 11.40% 18.73% 20.34% 30.43% 6.07% 2.30% 2.50% 4.54% 7.12% 4771.17 5210.12 5741.03 6694.23 8072.83 9247.66 10572.24 12494.01 14069.87 15 046.45 13.90% 9.20% 10.19% 16.60% 20.59% 14.55% 14.32% 18.18% 12.61% 6.94% 11.87% 12.11% 13.04% 13.46% 14.56% 13.48% 12.07% 10.47% 9.71% 9.73% 0.72 1.24 1.84 1.23 1.48 0.42 0.16 0.14 0.36 1.03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计算获得 23

参见李奎刚.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兼谈重庆房地产泡沫)[D].重庆:重庆大学,2005

参见《深圳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深圳房地产预警体系研究报告.中经BP社,2003-12

上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上看,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在2004年该比值是1.48,超过合理区间,但2005年由于宏观调控回落至0.4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说明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基本健康。 (二)、商品房建设规模与销售情况分析

从商品房供给方面看,2000-2005年间上海房地产供给增长较快,各项指标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上海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10462.3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0.34%,其中住宅面积为8091.8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6.03%,表现出突出的增长率。从2007年开始,房地产的供应量开始下降,2009年房屋施工面积为9961.60万平方米,比2005年降低了4.79%,这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有一定的关系。2006-2009年房屋施工面积增幅逐年下降,其中住宅施工面积由2006年的7988.73万平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6550.73万平方米,别墅与高档公寓由2006年的1381.80万平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1302.04万平方米,这些指标均表明开发商减慢了住宅开发速度。(见附录3)

2009年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3372.4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46.8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2928.0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8.94%,别墅和高档公寓销售面积为450.4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73.58%,办公楼销售面积为20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9.17%。2000年到2004年上海商品房与住宅销售良好,房地产供不应求。从总量变动来看,2005年后房地产基本稳定。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上海房地产销售大幅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37.86%。(见附录4) (三)、商品房价格分析 1.商品房价格现状

如附录5所示,2001年至2009年间,上海商品房销售价格由3866元/平方米上涨到12839.98/平方米,住宅销售价格由3659元/平方米上涨到12364元/平方米。从图中可以看出,2001-2009年,上海房地产销售价格增速有几个高点,在2002-2004年间房地产销售价格增速比较明显,商品房销售价格分别上涨了6.93%、23.80%、26.79%;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了9.51%、24.51%、27.98%;2007年,商品房与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了16.19%、17.25%;尤其是2009年,上海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幅度很大,比2008年平均价格上升了55.54%,其中商品住宅房平均价格比2008年上升了55.54%。从整体趋势来说,商品房和住宅销售价格的增速基本一致,可以说是住宅的销售价格的变动带动了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变化,这是因为住宅占商品房比例很

大的原因。 2.房价收入比

为了定量讨论房价是否合理,人们常常用“房价收入比”来考察居民的购买承受能力。所谓房价收入比4,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即:

房价收入比=住房平均价格/居民平均年全部收入

国内目前流行的3-6倍的说法5,据考证是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黑马先生(AndrewHamer)在进行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研究时,提出的一个世界银行认为“比较理想”的比例。

国内许多学者都用这个指标并结合国际通用警戒水平,即“房价收入比正常应在3-6”来判断国内房价是否存在泡沫。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房价收入比”在我国不适用(徐滇庆2006)。原因主要有,首先,从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来看,不同国家房价收入比的离散程度相当大,方差太高使得房价收入比说明不了问题;其次,在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大部分购房的人并不是当地居民,而平均收入肯定是根据当地居民的收入统计的。第三,由于各国乃至各个部门公布的“房价”和“收入”的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统计数据来源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房价收入比内涵各有不同,所以简单的用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和外国相比是不合理的。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可以统一房价和收入的定义,并且在相同的定义下将房价收入比用于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还是可以从这一指标中看出很多问题来的。在这里,我们参照《国民经济安全研究—房地产泡沫、经济波动与政府调控》一书中的指标选取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房价收入比=商品住宅平均单套价格/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

=(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商品住宅平均单套销售面积)/(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家庭平均每户人口数)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公布的商品房销售总额和销售面积可以计算出每平方米住房的平均价格。每套住房平均房价等于每平方米住房平均价格乘以每套住房面积,这里以80平方米的住房为例。从附录6中可见,自从1995年以来上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持续增加,同期,平均住房价格也在逐年升高,但收入升高的速度远远小于房价升高的速度。房价收入比的大小就取决于着两个变量的相对上升幅度。

45

参见 徐滇庆《房价与泡沫经济》第33页

参见百度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865384.htm?fr=ala0_1

表2 房价收入比

年份(年) 人均可支配平均每户人

收入(元) 口(人)

户均可支配平均房价收入(元) (元/平方

平均住房价格(元)

房价收入比

米)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7 172 8 159 8 439 8 773 10 932 11 718 12 883 13 250 14 867 16 683 18 645 20 668 23 623 26 675 28 838

2.9 2.9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7 2.7 2.7 2.7 2.7

20799 23661 23629 24564 30610 32810 36072 37100 41628 46712 50342 55804 63781 72023 77863

2572 3199 3198 3557 3422 3565 3866 4134 5118 6489 6842 7196 8361 8255 12840

205771 255958 255879 284554 273753 285200 309280 330720 409440 519120 547360 575681 668879 660401 1027199

9.89 10.82 10.83 11.58 8.94 8.69 8.57 8.91 9.84 11.11 10.87 10.32 10.49 9.17 13.19

数据来源:房价收入比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获得

由表2所示,从1995-1998年间,房价收入比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9.89上升到1998年的11.58。在1998年以后,由于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房价上涨的速度,房价收入比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在2001年-2004,由于房价上涨速度加快,房价收入比逐年上升,且上升趋势加快,尤其是2004年,房价收入比达11.11,就是说人们不吃不喝,将所有的收入用于买房,也只能在11.11年后买到80平方米的一套房子,这让社会上出现很多对房价飞涨的抱怨。在2005-2007年间,房价收入比基本上在10左右波动,小幅下降,这是因为房价上涨过快引来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不满,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所致。在2008-2009年间,房地产市场发展有悖常规,导致房价收入比扭曲发展,尤其是2009年,房价收入比达13.13,比2008年升高了4.02。

房价收入比只能大致反映居民购买住房的能力,在使用这个指标的时候必须注意到它的局限性。“房价收入比”涉及到房价与收入两方面,因此房价收入比过高并不是绝对的说明房价出现了泡沫,它也说明我国居民的收入过低。我国的收入信用制度很不健全,统计数据中的可支配收入中难以包括全部的收入,比如奖金、补助、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房价收入比较高说明我国居民的供房的负担较重,同时提醒我们房价相对于我国居民的收入较高,我们应该在抑制房价上涨速度的同时,加快提高居

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四)、土地出让规模分析

如附录7所示,从2000-2009年土地出让规模的整体分布来看,大略体现出其发展的一个生命周期,2000-2002年为成长期,2003-2006年为稳定期,而2007-2009开始进入衰退期。2000-2002年上海土地供应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1年出让土地面积522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48%;2002年出让土地面积6729.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72%。2003-2006年上海土地供应量较稳定,分别别去年增长3.8%、2.14%、-9.03%、18.81%。2007-2009年,土地出让规模呈现颓势,2007年土地供应大规模减少,2007年上海共出让地块696幅,出让面积2740.22万平方米、可建面积3346.23万平方米、住宅用面积915.42万平方米,与2006年相比,总出让规模缩小了64.32%左右。2008出让面积为2506.72万平方米,住宅出让面积为952.66万平方米。2009年土地供应比2008年略有上升,但很难回到2006年之前的状态,其出让面积为2661.1万平方米,住宅出让面积1318.41万平方米。 三、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成因、危害及其对策 (一)、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成因 1.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在2008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有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其中陷于倒闭困境的主要是加工贸易企业,这些出口企业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多数是私营企业。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07年7月次贷危机爆发后,三季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增幅仅为12.4%,四季度再缩小到10.8%。而到2008年2月份,对美出口增幅更变成了52%的负增长,中国陷入了制造业危机。同时中国出口受阻,大量的顺差导致政府为减低升值速率而增加外汇储备,被迫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如附录8所示,在 2001-200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基本呈直线趋势增长,2001年的货币供应量为149613.34亿元,直至l2月末,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606200亿元,同比增长27.58%。

一方面,消费者为了抵制通胀带来的经济损失,采用了买房保值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地产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另一方面,在我国制造业盈利空间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又多次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行业的成本升高,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导致投资者对制造业失去信心,那么将资金撤出制造业是很合逻辑的选择。在制造业不兴的同时,我国股市状况不佳,这批民间游资也

未进入股市,在没有更好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房地产投机需求,从而抬高房价。 2.地方政府的推动

最近几年,土地成为各地政府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据调查,40%-60%的地方财政收入来自于房地产业,包括土地出让金和与房地产相关的税费收入。如果考虑到其对建筑业、金融业等相关产业的影响,则该比例会更高。2009年,上海土地出让达到1043亿元,同比增加达172%,占其财政收入的比例为41.06%,2008年和2007该比例为16.03%和38.19%。“卖地”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而上海房地产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正是因为如此,各地才不断出现“地王”,土地供应过快上涨导致“圈地热”,圈地热导致地价不断上涨,进而房价也不断上涨,从而能进一步拉高地价。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一般用GDP的增长率作为指标来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于是地方政府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通过掌握的土地资源促进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为房价的上涨推波助澜。据统计,2009年上海房地产增加值达到1220.9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19%,为近年来最高。上海2009年GDP增长率为8.2%,而房地产增加值的增长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为39.4%。由此可见,2009年上海房地产行业对其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房地产业的兴衰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以及政府官员的业绩息息相关,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分享房价上涨带来的好处。 3.住房供应结构失衡

从房屋供给方面看,2007、2008、2009年上海房屋总施工面积分别为10766.72万平方米、10390.67万平方米、9961.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占总施工面积分别为70.99%、66.14%、65.76%,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在国家出台政策抑制房价的压力下,导致住宅开发的成本上升而带来的收益率下降,开发商不得不缩减住宅的开发,但反观高档别墅的建设,其占总房屋施工面积的比率在2007、2008、2009分别为13.86%、12.87%、13.07%,在2008年短暂下降后于2009年再次逆势而上,这是由于对于同样的成本支出,高档住宅与写字楼获得的收益必然大于普通商品住宅与经济适用房,因此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发商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前者。。对于现在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是最大的现实问题。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一直较慢,直到2007年国务

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和基本框架,但是各省市地区均把商品住房用地作为主要的供给对象,而保障性住房用地在计划目标中占比就严重不足,完成率则均较低,这个现实问题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完成率在2008、2009、2010年均较好,分别为130%、123%、99%,但是由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基数较低以及申领条件等等原因,对于解决上海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帮助任然不大。 4.银行系统的投资倾向

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及其保值增值性,银行系统很愿意发放房地产贷款。央行近日发布的《2010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新增6.54万亿元,其中将近2万亿元流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占人民币新增贷款的27%。显然,中国主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安危,直接影响到中国银行业的系统性安全。而据人民银行统计,2010年一季度上海全市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38.1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311.3亿元,新增个人房贷比去年同期增加10倍之多。其中新建房和二手房贷款分别增加162亿元和176.1亿元,表明房地产贷款业务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和核心业务之一。金融系统的投资倾向一方面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率一般在20%-30%,其他运营资金主要为银行贷款,这增大了金融系统的金融风险。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1.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房价飞涨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比如说在上海买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的平均价格在103万左右,为了买房,居民不得不压缩生活费用、提高储蓄,从而出现消费极大下降的情况。个人消费减少,则企业将由于库存增加而引起现金流流动不畅,进而减少生产规模及研发资金,这必将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于是居民的收入受到影响,由于收入受到影响,居民不得不再次减少消费,由此以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来来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2.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社会资源总量是基本不变的,当大部分资源投向房地产业时,必定导致其他行业的资源不足。一方面,在房地产泡沫存在时期,房地产价格迅速上升,高额投资回报率会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到房地产行业,从而导致了其他一些产业得不到资金的支持而生产萎缩,效率下降,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另一方面,房地产业的关联性

很强,在房地产泡沫扩张期间,房地产价格上涨,房屋建设量迅速增加,其关联产业也将得到迅速扩张,但当房地产泡沫破裂之时,其上下游产业就会产生大量闲置,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3.扩大贫富差距

由于房地产价格不断提高,使拥有房地产的家庭收入随着房地产的增值而提高,而没有房子的家庭收入的提高远远小于拥有房地产的家庭,这样会造成有房者和无房者的收入差异增大,使无房者心理不平衡,引发社会问题。房地产泡沫使一部分人成为暴发户,另一部分人则倾家荡产,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更为严重的是,高房价不仅仅影响房地产市场上的供求双方,据统计,房地产行业直接或间接影响60余个行业,房地产业可以拉动上下游如钢铁、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家电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果不堪设想。 4.增加银行风险

宽松的金融环境,是房地产泡沫滋生的温床。在泡沫经济泛起阶段,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预期很高,于是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业。房地产投机导致其供应者与需求者都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商业银行为他们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谋求高额利润,某些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放松对贷款的限制。一旦泡沫经济破灭,大量房地产企业破产,就会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暴露,同时大幅下降的房价和地价也将导致抵押品价值的缩水,银行账目上必然出现大量呆账、坏账,危及银行的资产安全,最终拖垮银行系统,从而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 (三)、解决策略 1.拓宽投资渠道

目前,我国居民对资产投资的保值性需求日益增强,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普遍偏高,而在我国投资渠道狭窄,缺乏有效的通胀防御性投资工具,真正能吸引国内较大资金容量的只有银行、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但是,这三大市场的收益率都比较低,风险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阶层,他们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却面临投资无门的情况,正如温州的炒房团,于是房地产乐观的收益前景派生出大量的投资需求,导致了现阶段房价过高现象。因此,政府必须牵头形成广阔的投资渠道,并适度引导民间资金流向直接或间接实体产业,为其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2.严格土地资源管理

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土地财政”,是因为地方政府能从土地出让中获取巨大

收益,房地产在提高地方政府GDP、税收、财政收入方面确实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房地产过热导致房产价格过高,加重了广大百姓的生活负担。因此,政府应当通过调整土地资源供应量,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要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要求,保持合理的土地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落实土地出让公开招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 3.调节住房供应结构

目前,我国的住房供应体系主要由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组成,保障性住房包括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屋、公共租赁房,合理的住房供应结构,无疑将起到稳定住房价格的作用,同时对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刺激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商品房的建设,我们要增加小户型房源,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对于保障性住房,我们要明确关于保障性住房指标,增加透明度,即每年计划建设多少、有多少人群可以获得,现在这些并不透明。对于低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他们完全不具备对住房的购买力,因此政府的职责就应该是搞好廉租房建设,让那部分人群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而对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其具备一定的住房购买力,但由于现阶段的房价过高而削弱了他们的购买力,对这部分家庭,政府可以适当建设经济适用房,满足他们的购房需求,让他们不至于节衣缩食地去追高购买商品房而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 4.加强银行监管

推动房价上涨的资金一般都是从银行流出的,一旦泡沫经济破灭,银行必将面对大量的呆账、坏账,因此加强银行信贷的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商业银行要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分析、预测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和扩大房地产市场信息来源,及时关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提高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的分析预测能力。其次信贷从业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在调查环节尽职尽责,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及时分析信贷业务的客户风险和经营风险,研究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最后,为了使商业银行把房地产信贷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央行应该适当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四、结论

通过对上海房地产市场基本运行状况及多个泡沫度量指标的分析,看出当前房地

产市场整体运行过热,的确存在泡沫并且显示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在此形势下,社会各界的压力导致了政府在短期内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试图打击房地产市场的热潮,降低房屋销售价格。但我们不能一味的打压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也是先导产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袭击中国后,房地产业承担了重任,拉动了内需,把中国从泥潭中拉出。但是如果任由房价继续快速上涨,我国国民经济将会受到冲击,全社会资金大量积聚到房地产业,可能会侵蚀其他产业资金来源,降低社会生产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受阻,国民经济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对此必须谨慎处理,因势利导,遏制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蔓延。

本文的论证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讨论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的现状时,数据不够充分,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房价数据混乱,即使是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也常常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也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关系,笔者未能通过调研以获得充分的数据,只能以点代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导致判断不够精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对各指标的讨论和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请各位见谅。

参考文献

[1] 郑子濮.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及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2] 袁志刚,樊潇彦.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J].经济研究,2004,(3):34-43 [3] 邹巍. 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房地产泡沫——以日本为例[J]中国房地产.2005,(9):

54-56

[4] 史永东,陈日清. 信息不对称、羊群行为与房地产市场中的居民破产[J]财经问题

研究, 2006,(12):39-42

[5] 袁志刚.关于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供需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5(04) ,67-70

[6] 刘峻岭. 房地产泡沫经济分析[J]安徽建筑,2008,(06):198-202 [7] 许滇庆.房价与泡沫经济[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6.8

[8] 李奎刚.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兼谈重庆房地产泡沫)[D].重庆:重庆大学,2005 [9] 房地产开发占全国固定资产比重

http://cs.house.sina.com.cn/news/2009-07-21/161424264.html

[10]《深圳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深圳房地产预警体系研究报告.中经BP社,2003-12

附录

1. 我国房地产及住宅投资累计同期增长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2.2000-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869.67 1994.73 2187.06 2452.11 3084.66 3542.55 3925.09 4458.61 4829.45 5273.33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566.17 630.73 748.89 901.24 1175.46 1246.86 1275.59 1307.53 1366.87 1464.18

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

30.28% 31.62% 34.24% 36.75% 38.11% 35.20% 32.50% 29.33% 28.30% 27.77%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获得

3. 2000-2009年上海商品房施工规模(单位:万平方米)

年份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

米)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5523.23 5986.18 6856.96 8267.51 9481.61 10462.39 10938.75 10766.72 10390.67 4263.50 4842.31 5727.24 6782.09 7631.31 8091.85 7988.73 7642.79 6872.10 254.11 302.92 625.91 847.74 985.53 1652.89 1381.80 1492.75 1337.61 住 宅 # 别墅、高档公寓

办公楼 商业营业用

其 他

515.10 362.54 311.83 417.83 520.65 630.38 723.78 935.23 1084.47 438.47 423.29 433.19 564.04 725.59 951.58 1074.06 1131.86 1222.53 306.16 358.04 384.70 503.55 604.05 788.58 1152.18 1056.84 1211.57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4.2000-2009年上海商品房销售情况

年份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557.87 1796.64 1971.47 2376.40 3488.75 3158.87 3025.40 3694.96 2296.12 3372.45

1445.87 1681.48 1846.38 2224.47 3233.74 2845.70 2615.49 3279.17 1965.86 2928.04

53.44 87.63 182.55 217.66 342.02 449.38 498.56 503.14 259.49 450.42

47.46 40.98 42.35 5.18 84.83 150.20 188.51 150.93 145.87 203.00

54.54 56.55 73.94 78.05 121.57 65.05 82.35 198.38 117.27 126.49

1252.37 1588.82 1803.83 2210.61 3147.04 2259.19 2319.13 66.47 67.12 144.92

住宅

# 别墅、高档公寓

办公楼

商业营业用

其他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5. 2001-2009年上海房地产平均销售价格情况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商品房售价增速与住宅售价增速的数据由本人计算获得

6. 1995-2009上海市城镇人口户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住房价格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7.2000-2009年上海土地出让情况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8.中国货币供应量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致谢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在华师大学习金融学的美好时光就过去了。在这三年里,我在金融与统计学院广大优秀教师的教导下进入金融学的世界,这段时光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要感谢那些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袁东安,他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与我交流,多次对本文的结构、内容等方面给予了耐心而细致的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毕业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同时,我也要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他们不仅给我传授知识,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其次,我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参考引用了不少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致谢。此外,我还要感谢与我一起学习了三年的各位同学,感谢他们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必定会有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V


相关内容

  • 2017年上海商业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 中国上海商业地产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 场前景预测报告(2017年) 报告编号:198651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上海商业地产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上海商业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注重指导企业或 ...

  • 2016年城市园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年版中国城市园林行业发展现状调研 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9716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 ...

  • 2016年经济适用房建设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2015-2020年中国经济适用房建设市场现状 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0822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 ...

  • 海南房地产市场行情分析及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2016-2020年
  • 海南房地产市场行情分析及融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2016-2020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房地产相关概述 1.1 房地产概述 1.1.1 房地产的定义 1.1.2 房地产的类型 1.1.3 房地产业的主要涵盖领域 1.2 房地产业的形态和特点 1.2.1 房地产的自 ...

  • 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机遇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机遇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别墅的相关概述 19 第一节 别墅基础阐述 19 一.别墅的起源 19 二.别墅设计 19 三.五种主流别墅点评 19 四.新派别墅诠释 20 第二节 别墅的分类 21 一 ...

  • 会计谨慎性原则探讨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物业服务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2016-2020年
  • 物业服务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 研究咨询报告2016-2020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 第一章 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物业服务行业定义及分类 一.物业服务的定义 二.物业服务的分类 1.按照服务性质分类 2.按照服务对象分类 三.行业特性及 ...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1. 饭店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研究(字数:21206,页数:27 128) 2. 三亚银发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字数:12238,页数:16 128) 3. 城市旅游形象与旅游发展的促进关系探讨(字数:7972,页数:08 80) 4. 打造休闲渔业 发展休闲旅游(字数:4879, ...

  •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安徽财经大学2010届金融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次贷危机"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2. QDII实施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3. QFII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4. 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5. 拨备.资本充足.存款保险制度与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6. 成功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