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罗贯中的用心

赤壁前后:罗贯中的用心

《三国演义》,自过了识字年龄3年之后,便在手中翻转起来。到如今,不多不少,凑足13这个遍数。13这个数字在西方甚为不详,是以人人但求避开。然而一到中国,那个本莫须有的倒霉气息也在转眼间随风飘散了。品味三国之初,徒是瞧着打斗好看。孩子最喜一个热闹,也由此激发出来的想象力吓得大人连连拙舌;年长几分,感情充沛起来,关羽死的时候感觉如丧亲人一般,诸葛亮去世更是泪流满面,引得家人怀疑我感情脆弱;至于到了如今,不仅仅是分析各个局势并为之谋划,也会稍稍偏离作者的意图去看里面的场景。并且面对现实人心的斑驳迷离,到处疯长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野草,感慨起自己往昔的单纯并慢慢地摸索老罗布臵的诡秘场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以此篇作为基调,着实恰当到了好处。也因此在烽火弥漫的战场上添上了几分的诗意,淡化了些许的血腥的兵刃相交的气息。文人的魔力也常常在于此:寥寥数笔过后,已将暴力相博过后留下的飞尘建成艺术的堡垒。

纵观三国风云,当属赤壁最为惊心。从文人墨客到乡村白丁,从帝王将相到七品芝麻,都对老罗笔下的赤壁前后的描写啧啧称赞。虽然描绘得如身临其境一般,老罗自己也写得酣畅淋漓,但这一段却让我寒心。当小说借助历史为基础发展起来时,可以将历史的原本面目上带上京剧的妆面,但是一旦过头甚至将人物本身扭转成与自己的人

格相对立的形象,那就不是一件可以让人自在的事情了。这就好比将李逵化成林妹妹,每天一个大胡子对着大家哭哭啼啼,除了搞笑以外别无用处。

赤壁大战前夕,一代豪杰曹操历经坎坷终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艰难大业,并挟天子以令诸侯,威慑天下。然而此时的他尚有两个心腹大患:一是十次有九次同自己作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并以雷声掩盖自己志向的刘备;另一个则是从父兄那边继承过来基业笼络人才并在日后被曹操自己称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小哥孙权。

为此,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荆州这片战略要地。在江口上汇集百万雄狮决心一统天下——唯我曹操。

曹操先礼后兵。他明白刘备是不会投降自己的,也懒得花费笔墨对他招安。看孙权年幼好欺,便连吓带哄地写了劝降书。果然有效,江南时局顿时混乱:主站和主和各据己见,绝不相让。

可怜的孙权为此辗转反侧,营养不良了好几天。为何?鲁肃跟在他身后说出了他的心声:诸人投降皆可,尚有州郡之职。主公投降万万不可。车不过一载,从不过数人,何及江南称孤哉?这一番话引得孙权热泪盈眶,引其为知己。然而面对实力的悬殊和曹操的用兵如神,到底没有为之一拼的勇气。其母提醒他去世的大哥的遗言: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后来证明,他大哥孙策真是把人看到骨子里去了。孙权一拍大腿,像拽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连连派人叫“瑜哥”回来。

周瑜这不回来不要紧,一回来就被罗贯中给整死了。这与先前他

帮孙策起家时的性格和能力开始相违背起来。来到江边,一大堆的谋士战将来“问候”这位被当做“国防部长”的周瑜。周瑜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甚是滑头。诸葛亮在冷眼旁观之后,嘿嘿一笑:“江东美女大小乔,铜雀春深锁二娇。”逼出周瑜道:“我同伯符既为兄弟,且早有战心,故戏言之。”他早有战心我相信。因为周瑜本人是极有远见的,料想总有一天曹操会从北方攻下,所以一直在三江口训练水师。然而在这里就不是什么大军事家的风味了,反倒是一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的形象。

周瑜的决心给孙权下了定心丸,而为此周瑜掌握了所有的江南大局,由此君臣同心可见一斑。周瑜开始发号施令,统筹安排,把那些原本主和的张昭等辈弄得哑口无言。然而周瑜在这里一边忙着战事,一边打起诸葛亮的主意起来——邀不动就除。亏得孔明计高一筹,鲁肃忠厚老实,才没能得逞。我们可以静下心想想其实这不大可能,以他的卓识远见绝不会因小失大的。说是嫉妒,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动手吧。这是会破坏孙刘联盟的,进而破坏大局。

曹操见周瑜“毁书斩使”,大提八十万雄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过长江起来。真的是百万雄兵渡长江。他本人的文才也不错,兴致勃勃地吟诵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妙句起来。可悲的是,这句正应验了他的战局,差点就“何枝可依”的光景了。

有趣的是,在战场上那边正大喊“弟兄们,给我上”的紧张军事场景。主角却不是第一战线的周瑜,反倒是呆在安全区域的诸葛亮。他大发神威,做起法来,引得天地惶恐,霎时东风一大片,连吓得周

瑜大呼:“此人有夺天地之造化。”并派人追杀。反正诸葛亮总是技高一筹,伴着子龙连说:“望都督好好用兵。”这么一对比,周瑜更小心眼了。

孙刘两家在此时也大展神威,火烧八十万大军,追杀万里。直杀得曹操“三笑”过后在关羽的义气的解救下狼狈的回去了。在这里,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稍稍也明白了罗贯中的用心“良苦”。

曹操失败后,荆州诸郡都被刘备统一收购,来者不拒,一点也不分给孙权。此时孙权,周瑜会心理不平衡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的功劳是极大的。换了我是周瑜,我也对刘备诸葛亮恨得咬牙切齿。为此,老罗笔下的周瑜连连用计,似乎也不是什么高明的计谋,用了反而丢人,有损形象。“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就出于这时。

当鲁肃这个担保人带着祈求的眼睛差点跪下叫刘备还城时,诸葛亮先搬刘琦。刘琦死后,开始蛮横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若无我借得东风,周郎安能成大功?”驳斥得鲁肃无言以对。最后不得不签订一个十分让人觉得是噩梦的条约,姑且称之为《得西川还荆州条约》,周瑜在这后连叫“既生瑜,何生亮”郁闷的死去,这是老罗的笔下。我不知道周瑜真实是怎样死的,但是我想在他死前应该对刘备诸葛亮的做法是不满的。

我们知道老罗的主张是“炎刘灭曹”,这一思想从始而终。孙刘联军能打败曹军,无论从哪个角度,孙权方面才是主力。这样一来,刘备后来独霸荆州在道义上就说不过去了。为了平衡这一点,老罗开

始辛苦地为了刘备这方面加砝码,主要是加在诸葛亮的身上。他不仅本有联盟的外交功绩,还借来了军事兵器十万支箭。后来火计的提出,借得东风。这么一来,刘备那方反倒成了主力了。虽然对于独霸荆州的理由还有些不足,但凑合着过吧。为了加强这一点,老罗不惜牺牲周瑜来丑化孙权方面,失去读者的民心。从此,周瑜走上数百年不得翻身的道路。孤苦的灵魂深陷在长年被冤枉的状态。周恩来曾对国民党攻击新四军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的愤慨,我们用“千古奇冤,江南一周”也不为过吧。

周瑜就这样以嫉妒诸葛亮的身份长期存在着。放到如今来看,周瑜有嫉妒诸葛亮的理由吗?首先周瑜琴技高超,到了在醉后都能听出别人弹错的境界。诸葛亮好像没有什么弹弹琴之类,顶多抱膝长啸。此一胜也;其次周瑜年轻有为,官至八十一州大都督。而诸葛亮那时仅仅是在类似丐帮的刘备军团的做个军师而已。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此二胜也;三周瑜的妻子小乔是江东美女,而诸葛亮则是取了黄阿丑,还是瑜胜;至于才能,周瑜更多的是将才,而诸葛亮实际是相才而将才不足,两者其实没什么好比的。长相更不用说,均是美男子,也没必要相较高低。所以反倒觉得诸葛亮嫉妒周瑜还有可能。

幸亏,同样出于一个文人之手,浩浩荡荡,一直传出一雄壮的旷世名篇,给周瑜带来了生机,给人们的眼光的开拓不停地带来了清新的泉水。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在《三国演义》之前,且长时间维持着生机,至少对那些文人墨客来说是保持一个对周瑜的正确的认识态度的。

到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周瑜和罗贯中早已是几百年的旧相识了。两人相逢时又会有什么的对话的场景呢?以愚意推之,一个诚心道歉,一个依然风多翩翩不以为意,谈笑间,一切湮灭——“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

写到这里,耳旁传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声响,经不住停下了笔,唏嘘不已······

作者简介:

姓名:王云琦 手机:[1**********]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7工业工程

无所事事,忽有所感。赖平时仰慕之文学,激扬文字,荡涤笔墨,率性而作,甚为简陋。笔调浅薄,强为附庸风雅,少有自知之明。

描写刻画,自说自话,多有批驳古人之处,实在冒犯。句中别字,定为不少。姑且勉为一试,但求不亵渎他人之目而已。

赤壁前后:罗贯中的用心

《三国演义》,自过了识字年龄3年之后,便在手中翻转起来。到如今,不多不少,凑足13这个遍数。13这个数字在西方甚为不详,是以人人但求避开。然而一到中国,那个本莫须有的倒霉气息也在转眼间随风飘散了。品味三国之初,徒是瞧着打斗好看。孩子最喜一个热闹,也由此激发出来的想象力吓得大人连连拙舌;年长几分,感情充沛起来,关羽死的时候感觉如丧亲人一般,诸葛亮去世更是泪流满面,引得家人怀疑我感情脆弱;至于到了如今,不仅仅是分析各个局势并为之谋划,也会稍稍偏离作者的意图去看里面的场景。并且面对现实人心的斑驳迷离,到处疯长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野草,感慨起自己往昔的单纯并慢慢地摸索老罗布臵的诡秘场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以此篇作为基调,着实恰当到了好处。也因此在烽火弥漫的战场上添上了几分的诗意,淡化了些许的血腥的兵刃相交的气息。文人的魔力也常常在于此:寥寥数笔过后,已将暴力相博过后留下的飞尘建成艺术的堡垒。

纵观三国风云,当属赤壁最为惊心。从文人墨客到乡村白丁,从帝王将相到七品芝麻,都对老罗笔下的赤壁前后的描写啧啧称赞。虽然描绘得如身临其境一般,老罗自己也写得酣畅淋漓,但这一段却让我寒心。当小说借助历史为基础发展起来时,可以将历史的原本面目上带上京剧的妆面,但是一旦过头甚至将人物本身扭转成与自己的人

格相对立的形象,那就不是一件可以让人自在的事情了。这就好比将李逵化成林妹妹,每天一个大胡子对着大家哭哭啼啼,除了搞笑以外别无用处。

赤壁大战前夕,一代豪杰曹操历经坎坷终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艰难大业,并挟天子以令诸侯,威慑天下。然而此时的他尚有两个心腹大患:一是十次有九次同自己作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并以雷声掩盖自己志向的刘备;另一个则是从父兄那边继承过来基业笼络人才并在日后被曹操自己称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小哥孙权。

为此,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荆州这片战略要地。在江口上汇集百万雄狮决心一统天下——唯我曹操。

曹操先礼后兵。他明白刘备是不会投降自己的,也懒得花费笔墨对他招安。看孙权年幼好欺,便连吓带哄地写了劝降书。果然有效,江南时局顿时混乱:主站和主和各据己见,绝不相让。

可怜的孙权为此辗转反侧,营养不良了好几天。为何?鲁肃跟在他身后说出了他的心声:诸人投降皆可,尚有州郡之职。主公投降万万不可。车不过一载,从不过数人,何及江南称孤哉?这一番话引得孙权热泪盈眶,引其为知己。然而面对实力的悬殊和曹操的用兵如神,到底没有为之一拼的勇气。其母提醒他去世的大哥的遗言: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后来证明,他大哥孙策真是把人看到骨子里去了。孙权一拍大腿,像拽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连连派人叫“瑜哥”回来。

周瑜这不回来不要紧,一回来就被罗贯中给整死了。这与先前他

帮孙策起家时的性格和能力开始相违背起来。来到江边,一大堆的谋士战将来“问候”这位被当做“国防部长”的周瑜。周瑜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甚是滑头。诸葛亮在冷眼旁观之后,嘿嘿一笑:“江东美女大小乔,铜雀春深锁二娇。”逼出周瑜道:“我同伯符既为兄弟,且早有战心,故戏言之。”他早有战心我相信。因为周瑜本人是极有远见的,料想总有一天曹操会从北方攻下,所以一直在三江口训练水师。然而在这里就不是什么大军事家的风味了,反倒是一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的形象。

周瑜的决心给孙权下了定心丸,而为此周瑜掌握了所有的江南大局,由此君臣同心可见一斑。周瑜开始发号施令,统筹安排,把那些原本主和的张昭等辈弄得哑口无言。然而周瑜在这里一边忙着战事,一边打起诸葛亮的主意起来——邀不动就除。亏得孔明计高一筹,鲁肃忠厚老实,才没能得逞。我们可以静下心想想其实这不大可能,以他的卓识远见绝不会因小失大的。说是嫉妒,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动手吧。这是会破坏孙刘联盟的,进而破坏大局。

曹操见周瑜“毁书斩使”,大提八十万雄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过长江起来。真的是百万雄兵渡长江。他本人的文才也不错,兴致勃勃地吟诵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妙句起来。可悲的是,这句正应验了他的战局,差点就“何枝可依”的光景了。

有趣的是,在战场上那边正大喊“弟兄们,给我上”的紧张军事场景。主角却不是第一战线的周瑜,反倒是呆在安全区域的诸葛亮。他大发神威,做起法来,引得天地惶恐,霎时东风一大片,连吓得周

瑜大呼:“此人有夺天地之造化。”并派人追杀。反正诸葛亮总是技高一筹,伴着子龙连说:“望都督好好用兵。”这么一对比,周瑜更小心眼了。

孙刘两家在此时也大展神威,火烧八十万大军,追杀万里。直杀得曹操“三笑”过后在关羽的义气的解救下狼狈的回去了。在这里,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稍稍也明白了罗贯中的用心“良苦”。

曹操失败后,荆州诸郡都被刘备统一收购,来者不拒,一点也不分给孙权。此时孙权,周瑜会心理不平衡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的功劳是极大的。换了我是周瑜,我也对刘备诸葛亮恨得咬牙切齿。为此,老罗笔下的周瑜连连用计,似乎也不是什么高明的计谋,用了反而丢人,有损形象。“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就出于这时。

当鲁肃这个担保人带着祈求的眼睛差点跪下叫刘备还城时,诸葛亮先搬刘琦。刘琦死后,开始蛮横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若无我借得东风,周郎安能成大功?”驳斥得鲁肃无言以对。最后不得不签订一个十分让人觉得是噩梦的条约,姑且称之为《得西川还荆州条约》,周瑜在这后连叫“既生瑜,何生亮”郁闷的死去,这是老罗的笔下。我不知道周瑜真实是怎样死的,但是我想在他死前应该对刘备诸葛亮的做法是不满的。

我们知道老罗的主张是“炎刘灭曹”,这一思想从始而终。孙刘联军能打败曹军,无论从哪个角度,孙权方面才是主力。这样一来,刘备后来独霸荆州在道义上就说不过去了。为了平衡这一点,老罗开

始辛苦地为了刘备这方面加砝码,主要是加在诸葛亮的身上。他不仅本有联盟的外交功绩,还借来了军事兵器十万支箭。后来火计的提出,借得东风。这么一来,刘备那方反倒成了主力了。虽然对于独霸荆州的理由还有些不足,但凑合着过吧。为了加强这一点,老罗不惜牺牲周瑜来丑化孙权方面,失去读者的民心。从此,周瑜走上数百年不得翻身的道路。孤苦的灵魂深陷在长年被冤枉的状态。周恩来曾对国民党攻击新四军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的愤慨,我们用“千古奇冤,江南一周”也不为过吧。

周瑜就这样以嫉妒诸葛亮的身份长期存在着。放到如今来看,周瑜有嫉妒诸葛亮的理由吗?首先周瑜琴技高超,到了在醉后都能听出别人弹错的境界。诸葛亮好像没有什么弹弹琴之类,顶多抱膝长啸。此一胜也;其次周瑜年轻有为,官至八十一州大都督。而诸葛亮那时仅仅是在类似丐帮的刘备军团的做个军师而已。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此二胜也;三周瑜的妻子小乔是江东美女,而诸葛亮则是取了黄阿丑,还是瑜胜;至于才能,周瑜更多的是将才,而诸葛亮实际是相才而将才不足,两者其实没什么好比的。长相更不用说,均是美男子,也没必要相较高低。所以反倒觉得诸葛亮嫉妒周瑜还有可能。

幸亏,同样出于一个文人之手,浩浩荡荡,一直传出一雄壮的旷世名篇,给周瑜带来了生机,给人们的眼光的开拓不停地带来了清新的泉水。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在《三国演义》之前,且长时间维持着生机,至少对那些文人墨客来说是保持一个对周瑜的正确的认识态度的。

到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周瑜和罗贯中早已是几百年的旧相识了。两人相逢时又会有什么的对话的场景呢?以愚意推之,一个诚心道歉,一个依然风多翩翩不以为意,谈笑间,一切湮灭——“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

写到这里,耳旁传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声响,经不住停下了笔,唏嘘不已······

作者简介:

姓名:王云琦 手机:[1**********]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7工业工程

无所事事,忽有所感。赖平时仰慕之文学,激扬文字,荡涤笔墨,率性而作,甚为简陋。笔调浅薄,强为附庸风雅,少有自知之明。

描写刻画,自说自话,多有批驳古人之处,实在冒犯。句中别字,定为不少。姑且勉为一试,但求不亵渎他人之目而已。


相关内容

  • 高二上语文试卷
  • 高二上语文试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登载 刊载 转载 载誉归来 B.遂心 遂愿 未遂 半身不遂 C.靡丽 靡靡 靡然 靡日不思 D.乘船 乘势 乘务 千乘之国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学习要勇于 --,不断 ...

  •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 ...

  • 真真假假:赤壁之战周瑜与黄盖用过苦肉计吗
  • 浅浅丝语 等级:狐法师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真真假假:赤壁之战周瑜与黄盖用过苦肉计吗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叙及赤壁大战时,曾写到东吴的大将黄盖用"苦肉计"诈降,骗得曹操的信任一事.由于这位罗先生文笔确是过人,所以,使大部分读者都信以为真,一来二去,竟留下来一个 ...

  •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姓 名: 邹 鹏 指导教师: 杨 志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级 层 次:业余专升本 学习中心: 贵州盘县 完成时间:2013年 10月27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

  • 品·易中天品三国贰
  • 三国痛 贰(大江东去 上) 接着扯吧,上次我都扯到哪了?好像是介绍了下我与历史的渊源吧.脸红ing,其实用渊源这个词实在是有些臭不要脸,因为我本身只是个历史盲. 好吧,我就来厚颜无耻的讲讲我唯一全片儿听说过的历史故事吧--三国. 说起我对三国的兴趣,真得要大大的感谢易中天先生.正是他的<品三国 ...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

  • 论赤壁之战中的智谋描写
  • 论赤壁之战中的智谋描写 汉语言文学 06(1)班 白志强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写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他写战争不着力写武力相斗,而注重写智谋较量,在<三国演义>中,智谋描写随处可见,使全书光彩夺目,令人难以释怀.赤壁之战是小说中智谋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 ...

  • 曹操[短歌行]存疑赏析
  • 曹操<短歌行>存疑赏析 万年县第三中学 史天明 曹操<短歌行>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就提到过,再经小说家罗贯中的渲染,一千八百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直为人们广为吟唱. 一 这首诗的主题虽历来存有争议.唐 ...

  • 真实的周瑜
  • 真实的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大将,年轻时跟随孙策,二十四岁拜中郎将,人称"周郎".江东乔(桥)公有二女,皆美貌超群: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周瑜后辅佐孙权,任前部大都督,风流倜傥,骁勇善战,兼之长得硕壮俊美,是当时有名的"少帅".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