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长度和除法的认识

测量长度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49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 的含义,建立1cm 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5、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教育,要使用环保铅笔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体会cm 的含义,建立1c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⑴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提问:这些同学用了哪些方法去测量课桌的长度?测得的 结果各是多少? 为什么相同的课桌,测得的数量却不相同?

⑵仔细观察第二幅图,提问:怎样做才能使测得的数量相同?

⑶你知道有关测量哪些知识?

学生看图,第48页情境图。

2、小组活动。

⑴观察尺子,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⑵反馈。

⑶教师小结: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下图是米尺的一部分。

厘米可以用字母cm 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3、活动:

⑴2厘米、3厘米怎样写?

⑵在米尺上分别指出2cm 、5cm 和8cm 的长度。

⑶用手指比划一下,1cm 大约有多长?

⑷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cm ?

一、 学习新课

1、出示例1图,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说一说?

⑴观察思考

⑵全班交流

2、小结:

3、学习例2,怎样用尺子去量铅笔的长度呢?

⑴看书,小明和小红是怎么量的?

⑵ 小明和小红量的这支铅笔有多长? 填在书上。

⑶操作: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

⑷小组交流。说一说:怎样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 。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cm 。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dm 的含义,建立1dm 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体会dm 的含义,建立1d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看书教材第50页方框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活动。⑴观察尺子,讨论:1分米有多长?分米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吗?

⑵反馈。

⑶教师小结: 分米可以用字母dm 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

2、活动:⑴数一数1dm 里面有几个1cm ?

⑵1cm 大约有 手指那么宽,哪1dm 大约是几个手指那么宽?

⑶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dm ?

3、出示例3图,仔细观察,图上有小朋友在干什么?

⑴ 怎样用尺子去量 桌子的长和宽呢?

⑵操作:量一量自己桌子的长和宽。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和结果。 ⑶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在三角尺或直尺上比一比,自己一诈大约有多长?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2、量一量自己凳子的长和宽,记下量的结果。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四、课堂小结。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4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cm 、1dm 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巩固1cm 、1d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 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练习十一第1题。

⑴独立活动,填在书上。

⑵反馈

二、量一量

1、练习十一第2题。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宽?

⑴小组活动。先比一比然后交流

⑵反馈

2、练习十一第3题。

⑴ 小组活动。先把小组同学的书叠在一起,量一量有多厚。

⑵反馈

3、练习十一第4题。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长?

⑴ 小组活动。 量一量,比一比手臂的长度,把结果填在表中。

⑵反馈。谁的手臂最长?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4、练习十一第5题。

⑴ 小组活动。 量一量, 文具盒的长度。

⑵反馈。 说 一说文具盒的长度。

三、议一议

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反馈

四、 思考题

1、先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2、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怎样画最大?

五、课堂小结。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步正确掌握测量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cm 的含义,建立1c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⑴学生看图,第55页情境图。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⑵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同学们有办法吗?

⑶操作: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度。你有什么感觉?

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看书55页。

2、教师介绍米尺。

⑴认识米尺,1米的长度。

⑵小结:量 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 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3、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观念

⑴小组活动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 比,感受1米有多长?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 ⑵反馈:你知道了什么?

⑶用手指比划一下,1m 大约有多长?

⑷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 ?

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二、 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学习例1 。

小朋友还记得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方法吗?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把结果填在书上。

⑴ 小组活动

⑵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相互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填在表中。

⑴小组活动

⑵ 反馈

2、找一找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 活动

⑶反馈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巩固1m 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巩固1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1、练习十二第3题。量一量,比一比。

⑴小组活动。 连续作5次立定跳远,并把每次跳的距离记录在书上的 表中 ⑵小组交流。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2、练习十二第4题。

⑴ 同桌活动。把两臂伸直,用卷尺量一量,两臂间的距离和身高,然后比一比。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二 、议一议

1、练习十二第5题。

⑴、 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蜗牛赛跑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二第6题。

⑴、 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 绳子原来有多长?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二第7题。

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度?全班交流

四、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

五、课堂小结。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 操作活动中 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⑴平均分成 4份

⑵每3根一份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算式

1、认识“÷”

⑴拿出8个小●,平均分成4堆,每堆有几个?

学生操作口答。

⑵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8个、4堆、每堆有2个之间的关系呢?

2×4=8 4×2=8

还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

⑶教师: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来表示:8÷4=2 (板书)谁知道8÷4=2 是什么算式吗?给各部分取个名字。

板书: 8 ÷ 4 = 2

被除数 除法 除号 商

⑷怎么读这个 算式呢?学生试读。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1、体育委员安排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 板书 12 ÷ 3 = 4

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 被除数 除数 商

⑷说一说12、3、4分别表示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1、摆一摆,填一填

2、圈一圈,填一填

五、课堂总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

⑴平均分成 4份

⑵每3根一份。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说一说算式和各部分的名称。

二、分一分,认识被除数和除数

1、学习例3

⑴理解题意。24支铅笔,每6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⑵用小棒表示铅笔。拿出24根小棒 ,每6根装一堆,可以摆几堆?

学生操作口答。

⑶你能 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刚才摆的 过程吗?

板书 24÷6=4

⑷教师:24表示被分的数是被除数,按每6支装一盒进行分的,是除数,可以分4盒是商。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24、6、4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按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去分,可以分几盒。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一个 除法算式来表示。

2、学习例4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几朵花。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 板书 15 ÷ 3 = 5

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1、第70页3题。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2、圈一圈,填一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第3课时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1)摆一摆

①15根小棒平均分成5 份,每份几根

②12个●每2个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⑵看算式圈一圈

▲ ▲ ▲ ▲ ▲ ▲

▲ ▲ ▲ ▲ ▲ ▲

▲ ▲ ▲ ▲ ▲ ▲

2、复习乘法、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意义

①小兔回家

独立连线。 反馈。你是怎样连的?

②判断口答

理解题意,哪种分法正确?

二、巩固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⑴摆一摆

a、把10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b、把20个 ▲,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c、把24个 ▲,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⑵、看图填数。练习十四4题

a、观察①小题,说一说图意,把谁进行平均分?

写出算式

b、观察②③小题,填空,写出算式。 18÷6=3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作被除数?

三、发展练习

1、分一分,填一填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2、思考题

二年级一班的人数比20多,比30少。分的组数和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个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四、课堂作业

看算式,摆小棒

24÷4=6 32÷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我们进行了什么练习?

数学实践活动

小小测量员

活动内容:用m dm cm量长度。

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求大树的高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 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卷尺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过程:

教师组织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活动总要求

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求同学们运用测量的有关知识来完成下面 活动。

l.用步子测出操场的 长度。

2.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 长度。

3.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二、分组要求

全班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成八个小组,分别依次完成上述三项活动。

三、教师引导点拨

(一)用步子测出操场的 长度。

1. 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方法。

(二) 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 长度

1. 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方法。

3.实际操作。

(三) 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1.介绍情况: 学校操场设施,那些可以进行测量。

2.提出要求:你们能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和宽吗?

3.指导实践。

四、小结评价

1.检查成果:让学生小组间交流所用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2.提高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知识价值观的认识。

(1).小组交流。

(2).体验快乐。

五、成果展示。

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4页例1、例2,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情景图。动物王国举行篮球比赛,小兔高高兴兴地推着4筐篮球出来了。这时小松鼠也来了,他问小兔子:“一共拿来了多少个球?”

2、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板书 4×8=32

3、森林之王老虎说:“请小兔把这32个篮球平均分给4个比赛队,算一算每队分多少个篮球?”

⑴反馈。算式怎样列?32除以4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 :32÷4=8 四八三十二

4、森林之王老虎又说:“请小兔把这32个篮球,每8个篮球分给一个队,算一算 可以分多少个 队?”

⑴反馈。算式怎样列?32除以8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 :32÷8=4 四八三十二

5、你们和小兔子一起学习,解决了3个问题,写出了3个算式,比一比,想一想这3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⑴小组讨论。

⑵反馈。

⑶你能举出一个例吗?

总结除法的试商方法。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

⑴看图,说出商品的价钱。

⑵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叙述时语言完整)并列出算式,

板书算式 18÷3=

⑶怎样求出商?

小组活动。

反馈

⑷ 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75页课堂活动1题。

说一说3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看图说说图意,小组交流。

反馈情况。

2、书上76页课堂活动2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反馈情况。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练习十五 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用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理解乘法 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看图写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⑴学生看图写算式

⑵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6×8=48

8×5=40

⑴独立写算式

⑵你是怎样想的?

3、看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56÷7=8

54÷6=9

⑴独立写算式

⑵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

(一)口诀求商

1、练习十五2题

⑴、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写出 3×3=9 8×8=64„„等的除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为什么?

2、练习十五3题

⑴、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分别用的那句口诀?

3、练习十五4题。看表,在方框里填数。

⑴、师生共同理解表的意思。16里面有几个几?„„

⑵学生独立填表

⑶反馈填表情况。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五5题。

⑴独立完成

⑵师生共同分析3个小题。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6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练习十五 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用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理解乘法 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看图写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⑴学生看图写算式

⑵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6×9=54

7×3=21

3、看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72÷8=9

63÷9=7

4、口诀求商

56÷7= 35÷5=

54÷9= 32÷8=

42÷6= 49÷7=

⑴、独立完成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

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五题7题

⑴、理解题意,出示7题的文字。读题后,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分别用的那句口诀?

⑶、用小棒摆一摆。

2 、练习十五8题。

⑴、看图说一说图意?(完整地说出来)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五9题。

⑴独立完成

⑵师生共同分析

4、练习十五10题,11题

⑴独立完成

5、思考题。小组讨论。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3,课堂活动 练习十六 1—2题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 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 怎样列出算式?

⑵ 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 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练习十六 3—7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 表内除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理解口诀求商

1、 摆一摆,填一填,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⑴49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54根小棒每份6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8根,可以分几份?

2、说口诀求商

63÷9=

( )

54÷6=

( )

72÷8=

( )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六3题

⑴、独立 看书,说一说图意。

⑵、 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六4题

⑴、独立 看书,说一说图意 。限坐7人是什么意思?

⑵、 分别写出小轿车、面包车各几辆的算式。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 六5题。

⑴、独立 看书,说一说图意。

⑵、 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十 六6题

⑴、独立 看书, 帮小刺猬算一算。

⑵、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口诀口诀口诀:::

5、练习十 六7题

⑴、看书 上的图,提出数学问题。

⑵、在书上写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 六7题

⑴、在书上写出算式

⑵、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倍的 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4、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2只白羊和6只小兔

教师:我们学习过比较两个量多少的知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句话?(小兔比白羊多4只;白羊比小兔少4只。)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小兔的只数是白羊的3倍。他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感到迷惘时,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摆。)

第二行摆:

第二行摆:2个3根(教师只说2个3根,让学生思考2个3应怎样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1的几倍?

2. 教学例2。

(1)教师 摆。

第一行摆: 2 片枫叶

第二行摆: 4片叶子

问:第二排是第一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怎样挪动第二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把4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 :第二行 的个数是第一行的___倍。

4÷ 2=

教师提问:你能将空填完整吗?第二行要怎样摆,才能清楚地看出是第一行的2倍呢?

(2)教师 摆第三排叶子

问:第三排是第二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怎样挪动第三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把12片叶子每4片分一份,可以分三

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 :第三行 的个数是第二行的___倍。

12÷ 4=

3.新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课堂活动

(1)学生自己画示意图,并完成填空。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呢?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2题 。

摆一摆,说一说。

2. 口答

12里面有( )个6,12是6的( )倍。

42里面有( )个7,42是7的( )倍。

25里面有( )个5,25是5的( )倍。

18里面有( )个3,18是3的( )倍。

21里面有( )个3,21是3的( )倍。

30里面有( )个5,30是5的( )倍。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 练习十七

教学目的:

1.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理解倍的意义

1、 摆一摆, 说 一说。

⑴ 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8个●,8是2的几倍? 算式是

⑵ 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8是4的几倍? 算式是

⑶ 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12个●,12是3的几倍? 算式是

2、 练习十七第1题

⑴ 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⑵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七2题

⑴、独立 看书 ,在书上填出算式

⑵、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反馈

2、练习十七3 题

⑴、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⑵、分别根据3个小题的意思写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 七4题。

⑴、独立 看书,说一说题意。

⑵、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思考题

⑴读对话框

⑵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⑶写出算式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 课堂作业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加强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相机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操作:组织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 ○○○○

第二行摆 ○○○○○○○○

2.提问:第二行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因为第一行摆了4个圆片,第二行摆了8个圆片,是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3.设问:如果在第二行再摆 4个○,那么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3倍。)

4.引入:如果在摆圆片时,不告诉你第二行摆多少个圆片,只告诉第二行圆片的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能知道第二行该摆多少个圆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理解题意,读出对话框。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1)操作与思考:(用你喜欢的学具摆)让学生先在第一行摆6个乒乓球表示一份, 要摆的羽毛球不直接告诉你,只知道 要摆的羽毛球是乒乓球的 5倍,羽毛球该摆多少个 呢?学生思考后,试摆 羽毛球。

(2)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将摆的结果与想法与同桌相互交流。

(3)汇报与评点:让学生说说应摆多少个 羽毛球,并说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予以肯定鼓励。

而后追问学生:第一行有6个 乒乓球,第二行羽毛球的个数是第一行的5倍,也就是说第二行应是几个6?(5个6)教师操作板示。求5个6相加是多少该怎么算?(5×6或6×5)

(4)做一做:学生操作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摆完后,引导学生说理:为什么要摆1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意思就是第二行要摆几个3?

(5)游戏与拓展。

组织拍手游戏:①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5倍。

②教师拍4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2倍。

(6)小结

结合游戏过程,师生共同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什么?(几个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课堂活动的第2题,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思考“ ○的个数是△的3倍”是什么意思,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然后在书上画出来。

(2) 课堂活动的第3题。

a、操作,第一行摆▲,第二行摆●,要求●的个数是▲的3倍。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b、小组讨论,你第二行摆的 ●的个数和别人一样吗?为什么?

2.综合练习。

(1)①8个5相加是多少?

②5的8倍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

(2)猜猜老师手中拿了几枝铅笔。

①左手拿3枝,右手拿的枝数是左手的5倍。

②右手拿2枝,左手拿的枝数是右手的7倍。

3.趣味练习。

课堂活动的1题。看卡片,说算式。

四、课堂小结。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8--90页 练习十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相机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

1、 摆一摆, 说 一说。

⑴ 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⑵ 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第二行摆几个 ? 算式是 ⑶ 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 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为什么摆8个?你是怎样想的?

2、 练习十八第1题

⑴ 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⑵ 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成人票价是学生票价的几倍?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八2题

⑴、独立看书 ,在书上表中填出结果。

⑵、反馈 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八3 题 连线

⑴、 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⑵、 学生独立完成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 八4题。 夺红旗

⑴、一分钟口算。在一分钟内完成得一张奖票

⑵、 在书上写出结果

4、练习十 八5题。解决问题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练习十 八6题。在空白处里填上合适的数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在书上填空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 八7题。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提出数学问题?

⑵、小组交流

7、思考题

⑴找规律填空

⑵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 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知识

1、教师:同学们,我们表内除法这个单元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回忆一下,这个单元你学习

了哪些知识。

2、学生口答,教师整理。 展示整理结果。教师加以归纳板书:

除法的意义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分一分(平均分) 表内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倍的 认识

二、 单元复习(分一分和用乘法口诀求商)

1、 复习分一分

用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 用除法表示分一分,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3、 全班交流。

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板书不同的分法。

4、用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分小棒写出了除法算式并知道了除法算式的商。如果不分小棒,你能很快算出8÷2的商是多少吗?怎样算的?

板书: 8÷2=( ) 想 二(四)得 八 所以 8÷2=4

12÷6=( )

小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又快又好。

三、 巩固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2题

独立填空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可以填乘法也可以填除法)

2、整理和复习第3题

想一想,填一填。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十九 1题

读题,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 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3页 练习十九3--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倍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复习倍的认识

整理与复习第4题。

⑴出示 4题,观察思考,说一说题意 ?

⑵3的倍数是什么意思?怎样找3的倍数?

⑶在书上划出3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

⑷独立找出8的倍数

三、复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九第3题。

⑴独立完成1--2小题。

⑵反馈。 你是怎样想的?

⑶说说你用50元可以买那些商品?

小组交流,

⑷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2、练习十九第4题。

⑴口编应用题。

小组讨论

⑵独立写出算式

⑶反馈

3、练习十九第5题。

⑴ 口编应用题。

⑵ 独立写出算式

⑶反馈

四、 介绍数学知识 “÷”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测量长度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49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 的含义,建立1cm 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5、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教育,要使用环保铅笔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体会cm 的含义,建立1c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⑴仔细观察第一幅图,提问:这些同学用了哪些方法去测量课桌的长度?测得的 结果各是多少? 为什么相同的课桌,测得的数量却不相同?

⑵仔细观察第二幅图,提问:怎样做才能使测得的数量相同?

⑶你知道有关测量哪些知识?

学生看图,第48页情境图。

2、小组活动。

⑴观察尺子,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⑵反馈。

⑶教师小结: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下图是米尺的一部分。

厘米可以用字母cm 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3、活动:

⑴2厘米、3厘米怎样写?

⑵在米尺上分别指出2cm 、5cm 和8cm 的长度。

⑶用手指比划一下,1cm 大约有多长?

⑷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cm ?

一、 学习新课

1、出示例1图,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说一说?

⑴观察思考

⑵全班交流

2、小结:

3、学习例2,怎样用尺子去量铅笔的长度呢?

⑴看书,小明和小红是怎么量的?

⑵ 小明和小红量的这支铅笔有多长? 填在书上。

⑶操作: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

⑷小组交流。说一说:怎样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 。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cm 。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dm 的含义,建立1dm 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dm 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体会dm 的含义,建立1d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看书教材第50页方框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活动。⑴观察尺子,讨论:1分米有多长?分米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吗?

⑵反馈。

⑶教师小结: 分米可以用字母dm 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

2、活动:⑴数一数1dm 里面有几个1cm ?

⑵1cm 大约有 手指那么宽,哪1dm 大约是几个手指那么宽?

⑶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dm ?

3、出示例3图,仔细观察,图上有小朋友在干什么?

⑴ 怎样用尺子去量 桌子的长和宽呢?

⑵操作:量一量自己桌子的长和宽。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量的过程和结果。 ⑶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在三角尺或直尺上比一比,自己一诈大约有多长?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2、量一量自己凳子的长和宽,记下量的结果。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交流。

⑶反馈

四、课堂小结。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4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cm 、1dm 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巩固1cm 、1d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直尺、 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练习十一第1题。

⑴独立活动,填在书上。

⑵反馈

二、量一量

1、练习十一第2题。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宽?

⑴小组活动。先比一比然后交流

⑵反馈

2、练习十一第3题。

⑴ 小组活动。先把小组同学的书叠在一起,量一量有多厚。

⑵反馈

3、练习十一第4题。量一量,比一比,谁的手掌最长?

⑴ 小组活动。 量一量,比一比手臂的长度,把结果填在表中。

⑵反馈。谁的手臂最长?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4、练习十一第5题。

⑴ 小组活动。 量一量, 文具盒的长度。

⑵反馈。 说 一说文具盒的长度。

三、议一议

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反馈

四、 思考题

1、先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2、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怎样画最大?

五、课堂小结。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步正确掌握测量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cm 的含义,建立1c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

⑴学生看图,第55页情境图。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⑵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同学们有办法吗?

⑶操作: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度。你有什么感觉?

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看书55页。

2、教师介绍米尺。

⑴认识米尺,1米的长度。

⑵小结:量 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 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3、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观念

⑴小组活动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 比,感受1米有多长?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 ⑵反馈:你知道了什么?

⑶用手指比划一下,1m 大约有多长?

⑷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 ?

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二、 用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学习例1 。

小朋友还记得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方法吗?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把结果填在书上。

⑴ 小组活动

⑵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课堂小结

三、课堂活动

1、相互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填在表中。

⑴小组活动

⑵ 反馈

2、找一找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

⑴独立活动。

⑵小组 活动

⑶反馈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巩固1m 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巩固1m 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 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1、练习十二第3题。量一量,比一比。

⑴小组活动。 连续作5次立定跳远,并把每次跳的距离记录在书上的 表中 ⑵小组交流。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2、练习十二第4题。

⑴ 同桌活动。把两臂伸直,用卷尺量一量,两臂间的距离和身高,然后比一比。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二 、议一议

1、练习十二第5题。

⑴、 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蜗牛赛跑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二第6题。

⑴、 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 绳子原来有多长?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二第7题。

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度?全班交流

四、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

五、课堂小结。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 操作活动中 认识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⑴平均分成 4份

⑵每3根一份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算式

1、认识“÷”

⑴拿出8个小●,平均分成4堆,每堆有几个?

学生操作口答。

⑵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8个、4堆、每堆有2个之间的关系呢?

2×4=8 4×2=8

还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

⑶教师: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来表示:8÷4=2 (板书)谁知道8÷4=2 是什么算式吗?给各部分取个名字。

板书: 8 ÷ 4 = 2

被除数 除法 除号 商

⑷怎么读这个 算式呢?学生试读。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1、体育委员安排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 板书 12 ÷ 3 = 4

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 被除数 除数 商

⑷说一说12、3、4分别表示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1、摆一摆,填一填

2、圈一圈,填一填

五、课堂总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

⑴平均分成 4份

⑵每3根一份。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说一说算式和各部分的名称。

二、分一分,认识被除数和除数

1、学习例3

⑴理解题意。24支铅笔,每6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⑵用小棒表示铅笔。拿出24根小棒 ,每6根装一堆,可以摆几堆?

学生操作口答。

⑶你能 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刚才摆的 过程吗?

板书 24÷6=4

⑷教师:24表示被分的数是被除数,按每6支装一盒进行分的,是除数,可以分4盒是商。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24、6、4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按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去分,可以分几盒。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一个 除法算式来表示。

2、学习例4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几朵花。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 板书 15 ÷ 3 = 5

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1、第70页3题。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2、圈一圈,填一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第3课时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1)摆一摆

①15根小棒平均分成5 份,每份几根

②12个●每2个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⑵看算式圈一圈

▲ ▲ ▲ ▲ ▲ ▲

▲ ▲ ▲ ▲ ▲ ▲

▲ ▲ ▲ ▲ ▲ ▲

2、复习乘法、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意义

①小兔回家

独立连线。 反馈。你是怎样连的?

②判断口答

理解题意,哪种分法正确?

二、巩固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⑴摆一摆

a、把10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b、把20个 ▲,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c、把24个 ▲,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⑵、看图填数。练习十四4题

a、观察①小题,说一说图意,把谁进行平均分?

写出算式

b、观察②③小题,填空,写出算式。 18÷6=3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作被除数?

三、发展练习

1、分一分,填一填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2、思考题

二年级一班的人数比20多,比30少。分的组数和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个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四、课堂作业

看算式,摆小棒

24÷4=6 32÷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我们进行了什么练习?

数学实践活动

小小测量员

活动内容:用m dm cm量长度。

活动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求大树的高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 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卷尺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过程:

教师组织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活动总要求

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求同学们运用测量的有关知识来完成下面 活动。

l.用步子测出操场的 长度。

2.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 长度。

3.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二、分组要求

全班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成八个小组,分别依次完成上述三项活动。

三、教师引导点拨

(一)用步子测出操场的 长度。

1. 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方法。

(二) 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 长度

1. 提出要求:你们能想办法测出操场的长度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2.组织讨论: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方法。

3.实际操作。

(三) 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1.介绍情况: 学校操场设施,那些可以进行测量。

2.提出要求:你们能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和宽吗?

3.指导实践。

四、小结评价

1.检查成果:让学生小组间交流所用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2.提高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知识价值观的认识。

(1).小组交流。

(2).体验快乐。

五、成果展示。

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4页例1、例2,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情景图。动物王国举行篮球比赛,小兔高高兴兴地推着4筐篮球出来了。这时小松鼠也来了,他问小兔子:“一共拿来了多少个球?”

2、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板书 4×8=32

3、森林之王老虎说:“请小兔把这32个篮球平均分给4个比赛队,算一算每队分多少个篮球?”

⑴反馈。算式怎样列?32除以4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 :32÷4=8 四八三十二

4、森林之王老虎又说:“请小兔把这32个篮球,每8个篮球分给一个队,算一算 可以分多少个 队?”

⑴反馈。算式怎样列?32除以8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 :32÷8=4 四八三十二

5、你们和小兔子一起学习,解决了3个问题,写出了3个算式,比一比,想一想这3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⑴小组讨论。

⑵反馈。

⑶你能举出一个例吗?

总结除法的试商方法。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

⑴看图,说出商品的价钱。

⑵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叙述时语言完整)并列出算式,

板书算式 18÷3=

⑶怎样求出商?

小组活动。

反馈

⑷ 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75页课堂活动1题。

说一说3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看图说说图意,小组交流。

反馈情况。

2、书上76页课堂活动2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反馈情况。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练习十五 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用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理解乘法 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看图写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⑴学生看图写算式

⑵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6×8=48

8×5=40

⑴独立写算式

⑵你是怎样想的?

3、看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56÷7=8

54÷6=9

⑴独立写算式

⑵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

(一)口诀求商

1、练习十五2题

⑴、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写出 3×3=9 8×8=64„„等的除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为什么?

2、练习十五3题

⑴、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分别用的那句口诀?

3、练习十五4题。看表,在方框里填数。

⑴、师生共同理解表的意思。16里面有几个几?„„

⑵学生独立填表

⑶反馈填表情况。

(二)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五5题。

⑴独立完成

⑵师生共同分析3个小题。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6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练习十五 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会用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理解乘法 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看图写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⑴学生看图写算式

⑵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6×9=54

7×3=21

3、看除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72÷8=9

63÷9=7

4、口诀求商

56÷7= 35÷5=

54÷9= 32÷8=

42÷6= 49÷7=

⑴、独立完成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

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五题7题

⑴、理解题意,出示7题的文字。读题后,独立填在书上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分别用的那句口诀?

⑶、用小棒摆一摆。

2 、练习十五8题。

⑴、看图说一说图意?(完整地说出来)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五9题。

⑴独立完成

⑵师生共同分析

4、练习十五10题,11题

⑴独立完成

5、思考题。小组讨论。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3,课堂活动 练习十六 1—2题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 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 怎样列出算式?

⑵ 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 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练习十六 3—7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 表内除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3、在 练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 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理解口诀求商

1、 摆一摆,填一填,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⑴49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54根小棒每份6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8根,可以分几份?

2、说口诀求商

63÷9=

( )

54÷6=

( )

72÷8=

( )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六3题

⑴、独立 看书,说一说图意。

⑵、 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六4题

⑴、独立 看书,说一说图意 。限坐7人是什么意思?

⑵、 分别写出小轿车、面包车各几辆的算式。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 六5题。

⑴、独立 看书,说一说图意。

⑵、 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十 六6题

⑴、独立 看书, 帮小刺猬算一算。

⑵、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口诀口诀口诀:::

5、练习十 六7题

⑴、看书 上的图,提出数学问题。

⑵、在书上写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 六7题

⑴、在书上写出算式

⑵、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倍的 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4、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2只白羊和6只小兔

教师:我们学习过比较两个量多少的知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句话?(小兔比白羊多4只;白羊比小兔少4只。)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小兔的只数是白羊的3倍。他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感到迷惘时,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摆。)

第二行摆:

第二行摆:2个3根(教师只说2个3根,让学生思考2个3应怎样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1的几倍?

2. 教学例2。

(1)教师 摆。

第一行摆: 2 片枫叶

第二行摆: 4片叶子

问:第二排是第一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怎样挪动第二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把4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 :第二行 的个数是第一行的___倍。

4÷ 2=

教师提问:你能将空填完整吗?第二行要怎样摆,才能清楚地看出是第一行的2倍呢?

(2)教师 摆第三排叶子

问:第三排是第二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怎样挪动第三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把12片叶子每4片分一份,可以分三

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 :第三行 的个数是第二行的___倍。

12÷ 4=

3.新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课堂活动

(1)学生自己画示意图,并完成填空。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呢?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2题 。

摆一摆,说一说。

2. 口答

12里面有( )个6,12是6的( )倍。

42里面有( )个7,42是7的( )倍。

25里面有( )个5,25是5的( )倍。

18里面有( )个3,18是3的( )倍。

21里面有( )个3,21是3的( )倍。

30里面有( )个5,30是5的( )倍。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 练习十七

教学目的:

1.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理解倍的意义

1、 摆一摆, 说 一说。

⑴ 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8个●,8是2的几倍? 算式是

⑵ 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8是4的几倍? 算式是

⑶ 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12个●,12是3的几倍? 算式是

2、 练习十七第1题

⑴ 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⑵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七2题

⑴、独立 看书 ,在书上填出算式

⑵、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反馈

2、练习十七3 题

⑴、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⑵、分别根据3个小题的意思写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 七4题。

⑴、独立 看书,说一说题意。

⑵、在书上填出算式

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思考题

⑴读对话框

⑵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⑶写出算式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 课堂作业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加强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相机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操作:组织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 ○○○○

第二行摆 ○○○○○○○○

2.提问:第二行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因为第一行摆了4个圆片,第二行摆了8个圆片,是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3.设问:如果在第二行再摆 4个○,那么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3倍。)

4.引入:如果在摆圆片时,不告诉你第二行摆多少个圆片,只告诉第二行圆片的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能知道第二行该摆多少个圆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理解题意,读出对话框。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1)操作与思考:(用你喜欢的学具摆)让学生先在第一行摆6个乒乓球表示一份, 要摆的羽毛球不直接告诉你,只知道 要摆的羽毛球是乒乓球的 5倍,羽毛球该摆多少个 呢?学生思考后,试摆 羽毛球。

(2)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将摆的结果与想法与同桌相互交流。

(3)汇报与评点:让学生说说应摆多少个 羽毛球,并说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予以肯定鼓励。

而后追问学生:第一行有6个 乒乓球,第二行羽毛球的个数是第一行的5倍,也就是说第二行应是几个6?(5个6)教师操作板示。求5个6相加是多少该怎么算?(5×6或6×5)

(4)做一做:学生操作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摆完后,引导学生说理:为什么要摆1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意思就是第二行要摆几个3?

(5)游戏与拓展。

组织拍手游戏:①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5倍。

②教师拍4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老师的2倍。

(6)小结

结合游戏过程,师生共同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什么?(几个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课堂活动的第2题,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思考“ ○的个数是△的3倍”是什么意思,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然后在书上画出来。

(2) 课堂活动的第3题。

a、操作,第一行摆▲,第二行摆●,要求●的个数是▲的3倍。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b、小组讨论,你第二行摆的 ●的个数和别人一样吗?为什么?

2.综合练习。

(1)①8个5相加是多少?

②5的8倍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

(2)猜猜老师手中拿了几枝铅笔。

①左手拿3枝,右手拿的枝数是左手的5倍。

②右手拿2枝,左手拿的枝数是右手的7倍。

3.趣味练习。

课堂活动的1题。看卡片,说算式。

四、课堂小结。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8--90页 练习十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3.相机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

1、 摆一摆, 说 一说。

⑴ 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⑵ 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第二行摆几个 ? 算式是 ⑶ 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摆 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 算式是 为什么摆8个?你是怎样想的?

2、 练习十八第1题

⑴ 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⑵ 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成人票价是学生票价的几倍?

二、发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八2题

⑴、独立看书 ,在书上表中填出结果。

⑵、反馈 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八3 题 连线

⑴、 师生共同理解题意。

⑵、 学生独立完成

⑶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 八4题。 夺红旗

⑴、一分钟口算。在一分钟内完成得一张奖票

⑵、 在书上写出结果

4、练习十 八5题。解决问题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练习十 八6题。在空白处里填上合适的数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在书上填空

⑵、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 八7题。

⑴、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提出数学问题?

⑵、小组交流

7、思考题

⑴找规律填空

⑵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 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系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再现知识

1、教师:同学们,我们表内除法这个单元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回忆一下,这个单元你学习

了哪些知识。

2、学生口答,教师整理。 展示整理结果。教师加以归纳板书:

除法的意义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分一分(平均分) 表内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倍的 认识

二、 单元复习(分一分和用乘法口诀求商)

1、 复习分一分

用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 用除法表示分一分,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3、 全班交流。

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板书不同的分法。

4、用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分小棒写出了除法算式并知道了除法算式的商。如果不分小棒,你能很快算出8÷2的商是多少吗?怎样算的?

板书: 8÷2=( ) 想 二(四)得 八 所以 8÷2=4

12÷6=( )

小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又快又好。

三、 巩固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2题

独立填空 ,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可以填乘法也可以填除法)

2、整理和复习第3题

想一想,填一填。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十九 1题

读题,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 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3页 练习十九3--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倍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复习倍的认识

整理与复习第4题。

⑴出示 4题,观察思考,说一说题意 ?

⑵3的倍数是什么意思?怎样找3的倍数?

⑶在书上划出3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

⑷独立找出8的倍数

三、复习解决问题

1、练习十九第3题。

⑴独立完成1--2小题。

⑵反馈。 你是怎样想的?

⑶说说你用50元可以买那些商品?

小组交流,

⑷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2、练习十九第4题。

⑴口编应用题。

小组讨论

⑵独立写出算式

⑶反馈

3、练习十九第5题。

⑴ 口编应用题。

⑵ 独立写出算式

⑶反馈

四、 介绍数学知识 “÷”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内容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2014)
  • 海安县开发区实验小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014.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 ...

  • 二年级教学计划
  • 教 育 教 学 专 用 稿 纸 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研组长汪蕾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 ...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课本教学内容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是按照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编写的,于2002年10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二年级下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为了了解编写意图,组织好 ...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学反思
  • 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反思 测量是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是孩子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上完第一课我有如下感受. 这节课是测量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三册的时候学生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 ...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三册 简介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数学>第三册 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陶雪鹤 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至今,经过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并形成一些改革共识,为使这些成果和共识尽快地体现在教学中,尽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2000年初教育部颁 ...

  •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总)
  • 北京版三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分析(总) 教学目标: 1.乘法:(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用运用与生活:培养学生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事物的能力.(2)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 ...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 ...

  • 2017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分析.doc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主讲:黄为良) 全册教材安排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和 ...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 四边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校园场景引入四边形,把认识四边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几何初步知识中关于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我尽量提供各种感性材料,如教材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