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经验谈

  [摘要]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实施途径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人们对审美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心和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教育和教育思想基本上仍占据着主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学校审美教育的提倡、重视和研究,更有其迫切性和特殊的重要性。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看,语文学科与审美教育有着许多天然的联系,如都具有情感的、形象的、直觉的等特点。一方面,语文为语言文学,主要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这使它不同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语文虽不是独立的艺术门类,但作为语言文学,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审美性。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都是文学体裁。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科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互为手段。语文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有力手段;反过来,审美教育也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语文学科本来就兼具艺术性,语文教学必须融进美的因素,运用审美的把握方式,才符合它的学科特点,也才能使语文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鲜活生动起来。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2.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审美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现代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教师素质的美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观念美。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综合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美的素质,尤其要注重自身身心审美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比如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对文艺、体育有广泛的情趣,能在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感受体验中追求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二是语言美。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语言美取决于教师爱生的情感和语言表现力,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思想内容、情感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方能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作姿态。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许多语言才能出众的教师,讲述都非常生动、有趣。三是形象美。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板书优美的教师形象能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的诱因和创造美的氛围的因素。   2.2诱发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感受,所欣赏的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惊异感、喜悦感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   第一,寻找亮点审美。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如果不善于或不能够找出审美亮点,就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就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观察是学生寻找美、感受美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观察,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辨别美丑、真假、善恶的能力。在学习具体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试着去解决问题。在审美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寻找美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美的体验。   第二,揭示道理审美。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去感知外在美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去,让学生从个性化的形象中看到生活的本质,揭示形象的内在美,通过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进行审美教育。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话看似浅显,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分析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行审美教育,可使学生在感受外在美的基础上,真正理解美的实质。   2.3延展审美鉴赏。审美鉴赏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审美鉴赏是在比较深刻的审美领悟、品味、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小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对美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但他们的审美标准较为单一,往往根据成人审美标准来评价美。教师应把握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儿童评价美的能力,引导儿童去鉴赏美。   第一,定向式审美讨论。所谓定向式,就是教师确定一个审美目标,师生共同探讨、逐层深入。这既有利于教师在讨论中发挥主导作用,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经验传导给学生,又有利于师生相互借鉴对方的审美观点,共同深。   第二,自由式讨论借鉴。审美鉴赏能力应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时间,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通过这种充分自由的交流,学生将体验到一种平等、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真正享受美,使审美教育得以升华。   总之,时代呼唤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要贴近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大胆利用课文,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们要把握语文美育的特质,贯彻实施审美教育,敲开学生心中的美育之门,催开心灵的美育之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真、善、美的灵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实施途径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人们对审美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心和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教育和教育思想基本上仍占据着主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学校审美教育的提倡、重视和研究,更有其迫切性和特殊的重要性。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看,语文学科与审美教育有着许多天然的联系,如都具有情感的、形象的、直觉的等特点。一方面,语文为语言文学,主要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这使它不同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语文虽不是独立的艺术门类,但作为语言文学,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审美性。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都是文学体裁。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科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互为手段。语文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有力手段;反过来,审美教育也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语文学科本来就兼具艺术性,语文教学必须融进美的因素,运用审美的把握方式,才符合它的学科特点,也才能使语文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鲜活生动起来。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2.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审美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现代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教师素质的美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观念美。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综合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美的素质,尤其要注重自身身心审美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比如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对文艺、体育有广泛的情趣,能在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感受体验中追求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二是语言美。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语言美取决于教师爱生的情感和语言表现力,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思想内容、情感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方能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作姿态。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许多语言才能出众的教师,讲述都非常生动、有趣。三是形象美。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板书优美的教师形象能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的诱因和创造美的氛围的因素。   2.2诱发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感受,所欣赏的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惊异感、喜悦感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   第一,寻找亮点审美。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如果不善于或不能够找出审美亮点,就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就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观察是学生寻找美、感受美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观察,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辨别美丑、真假、善恶的能力。在学习具体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试着去解决问题。在审美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寻找美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美的体验。   第二,揭示道理审美。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去感知外在美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去,让学生从个性化的形象中看到生活的本质,揭示形象的内在美,通过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进行审美教育。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话看似浅显,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分析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行审美教育,可使学生在感受外在美的基础上,真正理解美的实质。   2.3延展审美鉴赏。审美鉴赏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审美鉴赏是在比较深刻的审美领悟、品味、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小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对美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但他们的审美标准较为单一,往往根据成人审美标准来评价美。教师应把握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儿童评价美的能力,引导儿童去鉴赏美。   第一,定向式审美讨论。所谓定向式,就是教师确定一个审美目标,师生共同探讨、逐层深入。这既有利于教师在讨论中发挥主导作用,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经验传导给学生,又有利于师生相互借鉴对方的审美观点,共同深。   第二,自由式讨论借鉴。审美鉴赏能力应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时间,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通过这种充分自由的交流,学生将体验到一种平等、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真正享受美,使审美教育得以升华。   总之,时代呼唤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要贴近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大胆利用课文,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们要把握语文美育的特质,贯彻实施审美教育,敲开学生心中的美育之门,催开心灵的美育之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真、善、美的灵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内容

  • 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 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的改革试验给我省学校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纵观现行小学美术教育,重视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淡化.忽视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美术欣赏课得不到真正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

  • 对中小学美育_隐性_缺席的思考
  • 龟涎孕代畿潞一 李 智 使美育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明确美育的内涵,将真正的美育付诸实践. [关键词]美育:隐性缺席:审美力[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统代中小学教育娶型乙L 对中小学美育¨隐性3,缺席的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美育 ...

  • [基于儿童文学特征的审美教育]
  • 摘要 毕加索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审美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儿童文学的本质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文学文本只有通过审美化教学,才能顺应文学的审美本性和儿童的审美天性. 因此,应以审美的视角教学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把审美视角作为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基点,儿童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 ...

  •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审美是美术教育的主题,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大纲之中,可以说是每课必用.审美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自已对美术作品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认知过程的欣赏后加以评述,从建立审美意识到形成审美认识,最后成为审美表现,我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突显审美性 ...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论文模板初稿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功能的实施 谭 诗 1 1 b 1 0 2 4 0 8 1 4 阳 静 音 乐 系 08音乐学师范2班 2012年3月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小学 ...

  •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二.表现 三.创造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 ...

  • 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研究
  • 榆林小学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 工作总结 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课题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能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切实转变教育 ...

  • 教师成长论文音乐
  • 浅析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成长 摘要:小学音乐教师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通过解析其职业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探求其职业成长的路径,对于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和优化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结构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师职业成长应试教育综合音乐教育能力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学科传统的单一 ...

  • 小学教师德育工作经验
  • 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具体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情感与态 ...